倍可親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longcheng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舊日本海軍全接觸

[複製鏈接]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21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6-11-6 13:28 | 只看該作者
龍驤號由橫濱造船廠建造。1929年11月26日開工,1931年4月2日下水,1933年5月9日完工。龍驤號的艦橋是在甲板下方橫穿而過的。雖然排水量不大卻能夠容納三十架以上的飛機,一般用來支援登陸作戰。

建造時的想法是填充受條約限制所剩餘的噸位,故該航母的設計並不成功。由巡洋艦的艦體建造,原設計是建成單層機庫,但在建造中改為雙層機庫。該航母建成后存在武器較弱;穩定性差和超載等問題。在服役后,馬上進行了改裝,包括加強艦體結構,減少大型防空炮數量,改裝后的狀態是:滿載排水量13,650噸,主尺度175.4 x 20.7 x 7米,編製924人,武器為4座雙127mm兩用炮,4座雙25mm炮,24門13mm炮。搭載37架飛機。前甲板升高。在二戰中還增加了更多的防空炮。
  
1942年8月24日,龍驤號在瓜島戰鬥中命中魚雷和炸彈沉沒。


標準排水量 13,650噸

飛行甲板長度 590英尺

標準排水量10600噸

武備雙聯127毫米平高炮6座,四聯25毫米炮6座

總長180米

動力蒸汽輪機2台,主鍋爐6座,65000馬力,雙槳(275轉/分)

艦寬20.32米

型深20.6米

航速29節

吃水5.56米

續航力10000海里/14節

飛行甲板長158.6米,寬23米

艦員924名

載機48架(含預備機12架)

該級航母共兩艘。原設計是作為水上飛機母艦的。在中途島海戰後為了補充日本海軍航母的損失而臨時改建為航空母艦。作為航母來說其性能是很不盡人意的。該級艦建成后因當時的日本缺乏飛機和飛行員,所以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首艦千歲號於1934年11月26日由吳市海軍船廠開工建造。1936年11月29日下水,1938年7月25日完工。1943年到1944年1月1日在Sasebo海軍船廠改裝為輕型航母。1944年10月被編入小澤治三郎中將的北方艦隊參加了著名的萊特灣大海戰,由於艦上沒有飛機,所以被當作誘餌艦使用。10月25日遭到美國艦載飛機的轟炸,最終沉沒。


排 水 量 15,300噸(滿載)
航   速 29節
動   力 44,000馬力
火   炮 127mm8座、25mm30座、
編   制 800人
標準艦載機 30架

  千代田號

  

  
點擊察看附件內容

  千代田號是千歲級的第二艘,也是由水上飛機母艦臨時改裝而成的輕型航空母艦。它的改裝時間比其姐妹艦千歲號要早,但改裝完成後同樣因為日本缺乏飛機而無所作為。

  千代田號於1936年12月14日在吳市(Kure)海軍船廠開工建造。1937年11月19日下水,1938年12月15日完工。1942年到1943年10月31日在橫濱海軍造船廠改裝為輕型航母。1944年10月,該級兩艘同型艦隨小澤中將參加了萊特灣海戰並扮演誘餌。10月25日遭到由杜保斯少將率領的美國海軍巡洋艦和驅逐艦的炮擊,重傷沉沒。

  排水量 15,300噸(滿載)

  航速 29節

  動力 44,000馬力

  火炮 127mm8座、25mm30座、

  編製 800人

  標準艦載機 30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22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6-11-6 13:30 | 只看該作者
1920年竣工時為供油船,1926年5月改為水上飛機母艦。1944年11月5日在新加坡遭美機轟炸坐底,戰後作浮動油庫使用,1947年1月12日被英軍炸毀。

主要性能數據為:

標準排水量14050噸;垂線間長138.68米,寬17.68米,吃水8.08米;動力:蒸汽機1台,5850馬力,單槳;航速12節;載機:3架,備用機1架(1937年載機8架);武備:1937年裝單管80毫米炮2座,20毫米炮約20座;艦員約250名.

  若宮號

  

  在軍艦上搭載飛機的嘗試開始於1911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各交戰國相繼改裝了一些戰艦以搭載水上飛機,日本的水上飛機母艦改裝計劃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到1945年舊日本海軍被摧毀為止,日本海軍總共擁有過六艘水上飛機母艦,其中五艘參加了太平洋戰爭,全部被擊沉。

  「若宮」號(WAKAMIYA)

  最早的水上飛機母艦「若宮」號原為英國貨船,在日俄戰爭中被日本俘獲(懷疑為俄國貨船之誤,因其時英國與日本訂有同盟條約,但原文如此),題圖照片為1914年8月23日在橫須賀船廠完成改裝時所攝。在前桅和後桅前部各有一個用鐵架帆布搭成的機庫,載水上飛機4架,前後機庫各一架,艙內機庫裝2架。1931年4月1日退役。該艦主要性能數據為:標準排水量5180噸;垂線間長111.25米,寬14.68米,吃水5.78米;動力:蒸汽機1台,1591馬力,單槳;航速10節;載機4架;武備:80毫米單管炮2座,47毫米單管炮2座;艦員234名。


秋津州號



1942年4月29日竣工,可載遠程水上巡邏機1架,可為8架水上飛機提供兩周用補給品。1944年9月24日在菲律賓海域被美機炸沉。

主要性能數據為:標準排水量4650噸;總長114.8米,寬15.8米,型深9.69米,吃水5.4米;動力:柴油機4台,8000馬力,雙槳(350轉/分);航速19節;續航力;8000海里/14節;載機:大型水上飛機1架;武備:雙聯127毫米炮2座,雙聯25毫米炮2座;艦員545名.
  秋津洲

  
(Akitsushima)

  穹甲巡洋艦 英國設計,日本橫須賀海軍造船廠(Yokosuka Navy Yard)於1890年3月開工建造,1892年7月6日下水,1894年3月31日建成。

  

  1894年6月,停泊在橫須賀的「秋津洲」艦

  艦船資料:正常排水量3150噸,艦長91.8米,寬13.1米,吃水5.3米,主機為2座卧式3汽缸3脹往複式蒸汽機,燃煤鍋爐4座,雙軸推進,主機功率8400匹馬力,航速19節,裝甲甲板厚75mm,炮盾厚115mm,標準載煤500噸,最大載煤800噸,編製304人。

  主要武器:152mm40倍口徑阿姆斯特朗速射炮4門,120mm40倍口徑阿姆斯特朗速射炮6門,47mm重型哈乞開斯速射炮8門,8mm5管諾典費爾德機關炮4門,360mm魚雷發射管4具。

  艦史:「秋津洲」艦參加了豐島海戰、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二等巡洋艦。1912年8月28日被列為二等海防艦。1921年4月30日成為潛水艇母艦。1923年報廢。

  艦長:「秋津洲」艦艦長上村彥之丞,海軍少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23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6-11-6 13:30 | 只看該作者
日進號

點擊察看附件內容

1942年2月27日作為「甲標的」袖珍潛艇母艦竣工。1943年7月22日被美國飛機炸沉。

該艦主要性能數據為:標準排水量11317噸;水線長188米,寬19.7米,型深14.1米,吃水7米;動力:柴油機6台,47000馬力,雙槳(300轉/分);航速28節;續航力:8000海里/16節);載機20架,備用機5架(作為「甲標的」袖珍潛艇母艦時載機12架);武備:雙聯140毫米炮3座,三聯25毫米炮4座(作為「甲標的」母艦時增加為8座),載「甲標的」12條;艦員約750名.

瑞穗號

點擊察看附件內容

1939年2月25日竣工,設彈射器4部。1942年5月2日在御前崎燈塔附近海域被美國潛艇擊沉。

該艦主要性能數據為:標準排水量10929噸;水線長183.6米,寬18.8米,吃水7.08米;動力:柴油機4台,15200馬力,雙槳(220轉/分);航速22節;續航力:8000海里/16節;載機:95式水上偵察機24架,備用機8架;武備:雙聯127毫米炮3座,雙聯25毫米炮10座;艦員689名。

PS:日本現在也有一艘「瑞穗號」搭載有直升機的「瑞穗」號巡邏艦隸屬於名古屋海上保安本部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24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6-11-6 13:31 | 只看該作者
神威號

點擊察看附件內容

1922年竣工時為供油船,是日本海軍唯一用電力作動力的船隻,由於經濟指數不佳未推廣採用。1933年2月改裝為水上飛機母艦。1945年4月5日在香港被美機炸傷,后沉沒。

該艦主要性能數據為:標準排水量17000噸;垂線間長151.18米,寬20.42米,型深11.58米,吃水8.53米;動力:渦輪發電機1台,主鍋爐4座,推進電機2台,8000馬力,雙槳(120轉/分);航速15節;續航力:8000海里/7節;載機:90式水上偵察機12架,備用機6架;艦員324人。

古鷹號

點擊察看附件內容

古鷹號和加古號是日本海軍中最早裝備二十厘米炮以上的主炮的重巡洋艦,在當時,七千九百噸的排量,二十厘米單裝炮前後各三基,還有六十一厘米魚雷發射管共十二門的重裝備,可以說是世界第一了. 本艦的炮塔配置十分有趣,和日本海軍後來的其它重巡洋艦一樣,極具日本軍艦的特色,前後各三門二十公分單裝炮,採用了奇特的配置方法,大約是如此:第一炮塔和第三炮塔位於同一個水平位置,第二炮塔高起來,而第三炮塔則是炮口向後,構成了十分雄壯的外觀.昭和十二年(1937)四月開始,本艦也進入了現代化改裝,首先是撤除了二十厘米單裝炮,改用二十厘米連裝炮塔,以前兩基后一基的方式配置,然後,將魚雷發射管減少了四門,以強化對空兵裝和彈射器,並增加了搭載的水上偵察機的數目.

在太平洋戰爭開始時屬於日本海軍名參謀,井上成美司令官率領的南洋部隊第四艦隊第六戰隊(古鷹號,加古號,青葉號,衣笠號),參加了關島攻略戰和第二次的威克島攻略戰.昭和十七年(1942)一月後,隨艦隊轉戰索羅門群島,支持各地的攻略作戰,在參加了五月的珊瑚海海戰後,於六月被編為中途島作戰的支持部隊,但卻未能上陣.在中途島敗北后,艦隊進行重編,而古鷹號被編到新設置的第八艦隊中,司令官為三川軍一中將.同年八月七日,美軍奇襲登陸瓜達卡納爾島時出動,翌日發生了史稱第一次所羅門海戰的戰鬥,古鷹號和僚艦加古號,青葉號,衣笠號等大展身手,共記擊沉美軍重巡洋艦三隻,澳軍重巡巡洋艦一隻,並擊破美軍重巡洋艦一隻,得到了輝煌的戰果.

二個月後的昭和十七年(1942)十月十二日,日軍派出艦隊炮轟在美軍佔領之下的瓜達卡納爾島機場,然後發生了和美軍艦隊之間的沙弗島夜戰,在這次的戰鬥中,古鷹號遭受到擁有雷達的美軍艦隊的集中炮擊,艦上發生大了火災,於午前零時四十分沉沒.


建造所 長崎三菱造船所
起工 大正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
竣工 大正十五年三月三十一日
排水量 7950噸
全長 185.17m
全幅 15.77m
速力 34.5節
航續力 14節/時7000浬
兵裝 20cm主炮六門
8cm高角炮四門
61cm魚雷發射管十二門
水偵一架,滑走台一基

近代化改裝

昭和十四年一月三十日改裝完了

排水量 8700噸
全長 185.17m
全幅 16.93m
航續力 14節/時7000浬
速力 33節
兵裝 20cm主炮六門
12.7cm高角炮四門
25mm機槍八挺
13mm機槍四挺
次發裝填裝置附61cm魚雷發射管八門
水偵兩機
射出機一基


喪失:昭和17年(1942)10月12日
加古號

點擊察看附件內容

重巡洋艦加古號在最初計劃時是一艘輕巡洋艦,由其名稱即可看出,加古取名於加古川,但是日本海軍的重巡洋艦應該是以山名來命名的,至於河川名則是二等巡洋艦的命名法.加古號在開始建造之前的大正十一年(1922)十月九日緊急改成為一等巡洋艦.其原因就是當時正在進行的華盛頓軍縮會議.

本艦和姊妹艦古鷹號的設計者就是鼎鼎大名的海軍造船中將平賀讓中將.擁有二十厘米主炮六門,還有取代以往五十三厘米口徑的六十一厘米口徑魚雷發射管十二門,是日本空前的重武裝巡洋艦,在本級艦的帶領之下,以後日本海軍的重巡洋艦都往世界一流的水準發展.本艦在艦體上有突破性的改革,我們可以看到以往的巡洋艦如天龍型,長良型,或是戰艦金剛型,伊勢型,長門型等,他們的艦首甲板都是平平的,而加古號,古鷹號的前部甲板是第一次採用波型甲板,所謂波型甲板就是從艦首看起來是高高的翹起來的,此種翹起的甲板擁有良好的耐波性,而在本級艦之後的一萬噸級巡洋艦如妙高型,高雄型,或是新銳的戰艦大和,武藏都有著相同的特徵.本艦的改裝工事進行的比姊妹艦古鷹號還要早,將六門二十厘米單裝炮換裝成了三座連裝炮塔,此外,裁去了四門魚雷發射管,加強了防空兵裝,並增大了水上偵察機的空間.

在太平洋戰爭開戰時,和僚艦古鷹號,及后出的青葉號,衣笠號共同編成第六戰隊,參加了關島攻略,威克島攻略,珊瑚海海戰,及出動支持中途島海戰等重要的行動.昭和十七年(1942)八月八日,因為美軍奇襲登陸瓜達卡納爾島,所以第六戰隊在三川軍一中將的領導下,出動攻擊美軍艦隊.因為當時美軍握有當海域的制空權,所以三川中將就決定來一次夜襲,結果大獲全勝,擊沉美澳聯軍的四艘重巡洋艦,並中破一隻重巡洋艦,史稱第一次所羅門海戰.但是因為害怕美軍機動部隊的攻擊,所以未能對脆弱的登陸船團加以攻擊,這正是航空至上的時代中,重巡洋艦隊的無奈.

昭和十七年(1942)八月十日,正是第一次所羅門海戰後第二日,加古號在回歸基地的途中,於午前七時十五分在新愛爾蘭島北方遭到美軍潛艦S-44的雷擊而沉沒,是接著再中途島海戰沉沒的三隈號之後,第二艘被擊沉的日本重巡洋艦.


建造所 神戶川崎造船所
起工 大正十一年十二月五日
竣工 大正十五年七月三十日
排水量 7950噸
全長 185.17m
全幅 15.77m
速力 34.5節
航續力 14節/時7000浬
兵裝 20cm主炮六門
8cm高角炮四門
61cm魚雷發射管十二門
水偵一架,滑走台一基


近代化改裝

昭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改裝完了
更改的要目
排水量 8700噸
全長 185.17m
全幅 16.93m
航續力 14節/時7000浬
速力 32.95節
兵裝 20cm主炮六門
12.7cm高角炮四門
25mm機槍八挺
13mm機槍四挺
次發裝填裝置附61cm魚雷發射管八門
水偵兩機
射出機一基


喪失:昭和17年(1942)8月10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25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6-11-6 13:32 | 只看該作者
  青葉號

  
點擊察看附件內容

  本艦以及及其姊妹艦衣笠號是重巡洋艦古鷹型的改良型,而且也是日本軍艦中最早裝上彈射器的一批,本級艦和古鷹型的最大差別是,在建造之初即是裝用二十厘米連裝炮塔三基六門, 而新型的連裝炮塔也採用了新型的炮彈裝填方式,其方式是彈丸由彈藥庫經由一支縱的圓筒上升至炮塔內,即是所謂的向上式揚彈裝置,而且,導入了自動化的裝填機,使得青葉號和衣笠號在炮彈裝填時間上大為縮短.本艦在外觀上和古鷹型也有稍稍的不同,青葉型的艦橋更加的大;彈射器置於后檣和第三炮塔之間,而古鷹型則是布置在後檣和煙囪之間,也可以說是兩型艦的后檣位置不同.

  於昭和十二年開始的近代化改裝的重點在於船體強度的強化,和船體的復原性.將中甲板的魚雷發射器刪除,減少了四門發射管.所謂的復原性指的並不是船艦被破壞之後的修復性,而是船重心的高低,會影響到軍艦在海上航行的穩定度,由於種種的軍縮條約的限制,不能建造太多軍艦,所以就強化所建造的軍艦的武裝,來扳回在數量上的劣勢,因此,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日本軍艦都是滿載著過量的武裝,但是超載的武裝將導致重心偏高,使得軍艦的復原性低下,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悲慘的友鶴事件,友鶴號是一艘不滿六百噸的水雷艇,但卻被施以和二等驅逐艦相當的武裝,結果在昭和十年三月十二日的惡劣天氣中翻覆沉沒.自此以後,日本海軍開始檢討有關新造艦的復原性問題.

  太平洋戰爭開戰時,本艦是第六戰隊的旗艦,率領著僚艦古鷹號,加古號,衣笠號參加了威克島攻略戰,珊瑚海攻略戰等行動.昭和十七年七月七日,第六戰隊歸於由三川軍一中將麾下的第八艦隊,在第一次所羅門海戰中大顯神威,和僚艦一起並肩作戰,獲得擊沉美澳聯軍重巡洋艦四隻,擊破一隻的輝煌戰果.但是在昭和十七年十月的沙弗島夜戰中受到美軍重巡洋艦的雷達射擊,艦橋遭受破壞,第六戰隊司令官五藤存知少將當場戰死.

  之後,本艦於昭和十八年四月三日在新愛爾蘭停泊中遭到敵機的攻擊,機關室正上方的上甲板遭到直擊彈的攻擊,發生了大火災,但是憑藉著其強韌的生命力,參加了十九年十月的捷一號海戰,在馬尼拉灣口遭受雷擊,造成航行不能的慘況,被曳航至本土修復.在昭和二十年七月的空襲中,青葉號的船尾被炸段,大破著底,結果只能這樣迎接終戰,於戰後解體.

  建造所 長崎三菱造船所

  起工 大正十三年一月二十三日

  竣工 昭和二年九月二十日

  排水量 7100噸

  全長 185.17m

  全幅 15.83m

  速力 34.5節

  航續力 14節/時7000浬

  兵裝 20cm主炮六門

  12cm高角炮四門

  61cm魚雷發射管十二門

  水偵一架,射出機一基

  近代化改裝

  昭和十五年十月三十日改裝完了

  排水量 9000噸

  全長 185.17m

  全幅 17.56m

  航續力 14節/時8223浬

  速力 33.43節

  兵裝 20cm主炮六門

  12cm高角炮四門

  25mm機槍八挺

  13mm機槍四挺

  次發裝填裝置附61cm魚雷發射管八門

  水偵兩機

  射出機一基

  喪失:昭和20年(1945)7月28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26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6-11-6 13:32 | 只看該作者
  衣笠號

  
點擊察看附件內容

  本艦和青葉號同屬重巡洋艦古鷹型的改良型,對於日本海軍來說是第一批裝備二十厘米連裝炮塔的巡洋艦.本來,衣笠號和姊妹艦青葉號是設計為輕巡洋艦,但是,由於華盛頓海軍條約的限制,搭載二十厘米以上的軍艦應該列屬重巡洋艦,所以,這兩艘船就變更等級,轉而成為重巡洋艦.我們可以看到青葉號還是以河川名來命名,但是到了衣笠號又改為依山名來命名了.

  在太平洋戰爭勃發的時候,衣笠號屬於第四艦隊第六戰隊(古鷹號,加古號,青葉號,衣笠號)連續參加了關島攻略作戰,第二次威克島攻略作戰,珊瑚海海戰,支持中途島海戰,真是馬不停蹄的奔命.後來,在昭和十七年(1942年)七月轉隸於三川軍一中將麾下的第八艦隊,和第八艦隊旗艦鳥海號及第六戰隊的僚艦古鷹號,加古號,青葉號並肩作戰,獲得了擊沉美軍重巡洋艦三隻,中創一隻,擊沉澳軍重巡洋艦一隻的輝煌戰果。接下來,在昭和十七年(1942)十月十一日的薩摩島夜戰中,第六戰隊的旗艦青葉號遭受到近四十發的近距離炮擊,陷入了無法作戰的慘況,而古鷹號則是接受了彈雨的洗禮和雷擊而沉沒,在這時,衣笠號正向左迴旋轉舵作出U-turn的動作,但是還是在劫難逃,接著衣笠號向接近中的美軍驅逐艦鄧肯號發射魚雷,隨即轟沉這艘可憐的驅逐艦,之後又重創了一艘美軍輕巡洋艦,還與重巡洋艦鹽湖城號發生激烈的炮擊戰,最後只能負傷離去.

  十一月十二日,衣笠號又捲入了第三次的所羅門海戰,喪失了主力的三艘重巡洋艦(青葉,古鷹,加古)的外南洋部隊,也就是第八艦隊,只剩下旗艦鳥海號,重巡洋艦衣笠號,輕巡洋艦五十鈴號,和四艘朝潮型的驅逐艦.在十四日早晨被哈爾西的機動部隊發現,遭受艦載機的攻擊,使得鳥海號輪機室大火,而衣笠號則身負重傷,最終沉沒在薩摩島海域.

  建造所 神戶川崎造船所

  起工 大正十三年二月四日

  下水 大正十五年十月二十四日

  竣工 昭和二年九月三十日

  排水量 8300噸

  全長 185.17m

  全幅 15.83m

  速力 34.5節

  航續力 14節/時7000浬

  兵裝 20cm主炮六門

  12cm高角炮四門

  61cm魚雷發射管十二門

  水偵一架,射出機一基

  近代化改裝

  昭和十五年十月三十日改裝完了

  變更的要目:

  排水量 9000噸

  全長 185.17m

  全幅 17.56m

  航續力 14節/時8223浬

  速力 33.4節

  兵裝 20cm主炮六門

  12.7cm高角炮四門

  25mm機槍八挺

  13mm機槍四挺

  次發裝填裝置附61cm魚雷發射管八門

  水偵兩機

  射出機一基

  喪失:昭和17年(1942)11月14日

  艦名由來:因為是重巡洋艦,所以依山名來命名,由來是軍港橫須賀的舊城址,德山的高越山的別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27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6-11-6 13:32 | 只看該作者
  妙高號

  
點擊察看附件內容

  重巡洋艦妙高號是於大正十二年(一九二三)開始生效的華盛頓海軍條約下的產物,是所謂典型的條約型重巡洋艦.在華盛頓條約的限制之下,日本海軍建造了八艘的一萬噸級重巡洋艦,他們就是妙高型的妙高號,那智號,足柄號,羽黑號四艦及高雄型的四艦.在這些一萬噸級重巡洋艦之中最先開工的就是這艘妙高號.

  雖然妙高號的建造直到下水之前都尚稱順利,但是中途卻因為預算縮減的關係而使得進度大幅脫節,結果反而在後來陸續開工的那智號及羽黑號之後完成,是妙高級的第三艘完成艦.在歷經第一次,第二次的武裝強化之後,排水量增加了約三千噸,而速力卻相對的降低了.

  在太平洋戰爭開戰時,本艦擔任第五戰隊(妙高,那智,足柄,羽黑)的旗艦,帶領戰隊參加菲律賓攻略作戰,在達佛灣遭受美軍重轟炸機B-17的水平轟炸,造成了一點損傷.

  在這之後,在泗水海戰中,和僚艦足柄號等一起擊沉了英國海軍重巡洋艦埃克塞特號及兩艘驅逐艦,在連續參加了珊瑚海海戰,中途島作戰之後,轉向所羅門方向,參加了南太平洋海戰,布根維爾海戰等作戰,並在布根維爾附近挨了一枚至近彈,更糟糕的是在遭受如此大的損傷之後又不幸和驅逐艦初風號衝撞,造成了中度破損。接著,妙高號參加了馬里亞那海戰,後來在雷伊泰灣海戰中在西布亞海遭受雷擊,撤退到帛琉基地.後來妙高號開到新加坡作應急修理,而再度出擊,但卻在昭和十九年(一九四四)十二月十三日午後十時,於西貢南西海域遭受美軍潛艦的雷擊,使得艦尾被切斷.最後,妙高號被拉到新加坡港內,就這樣系留至終戰.

  建造所 橫須賀海軍工廠

  起工 大正十三年十月二十五日

  下水 昭和二年四月十六日

  竣工 昭和四年七月三十一日

  排水量 10940噸

  全長 203.76m

  全幅 19m

  速力 35.6節

  航續力 14節/時7000浬

  兵裝 20cm50倍徑主炮十門

  12cm高角炮六門

  61cm魚雷發射管十二門

  水偵兩架,射出機一基

  近代化改裝

  昭和十年二月一日第一次改裝完了

  昭和十六年四月三十日第二次改裝完了

  排水量 13000噸

  全長 203.76m

  全幅 20.73m

  航續力 14節/時7463浬

  速力 33.9節

  兵裝 20.3cm50倍徑主炮十門

  12.7cm高角炮八門

  25mm機槍八挺

  13mm機槍四挺

  次發裝填裝置附61cm魚雷發射管十六門

  水偵三機

  射出機二基

  喪失:昭和19年(1944)12月13日

  艦名由來:因為是重巡洋艦,所以依山名來命名,由來是位於新舄縣的妙高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28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6-11-6 13:33 | 只看該作者
  那智號

  
點擊察看附件內容

  在妙高型的四艘重巡洋艦中,那智號是最早下水的一艘.為什麼呢?因為為了趕上昭和三年十二月在橫濱舉行的昭和天皇即位登基大禮的大觀艦式,所以才匆匆忙忙的竣工,本艦也是姊妹艦裡面唯一有此殊榮得以參加大點的一艘.

  妙高型的重巡洋艦是日本最初擁有的一萬噸級條約重巡洋艦,所謂的條約就是華盛頓海軍限制條約,其中規定重巡洋艦的定義是一萬噸以下,主炮口徑是二十點三厘米(八吋炮)水準的軍艦.本級艦擁有傲人的火力,搭載二十點三厘米主炮達十門,分別裝設在五個連裝炮塔之中,而這五個連裝炮塔是以前三后二的方式來布置,前面三個炮塔的配置是一,二炮塔向前,第三炮塔向後的方式.

  在太平洋戰爭開戰之初,那智號是屬於南方部隊,跟姊妹艦羽黑號,妙高號一同編成第五戰隊,先是支持了菲律賓攻略戰,後來在泗水海戰中和僚艦一起摧毀了由多爾曼海軍少將率領的美英荷澳連合艦隊.然後在昭和十七年(1942)六月的中途島之戰中,擔任北方部隊(阿留申攻略部隊,長官細萱戊子郎中將)的旗艦,跟高雄號,摩耶號重巡一起編成重巡第四戰隊,參加了阿留申的作戰,佔領了阿圖島和吉斯卡島.接著參加了阿圖島海戰,吉斯卡撤退作戰,活躍於北面的海域.昭和十八年(1943)三月二十六日,以原來第五艦隊的重巡那智號,摩耶號為中心,率領著輕巡洋艦多摩號,阿武隈號和驅逐艦四隻,替往阿圖島的運送部隊護航.而美軍在察知情報后,由馬克莫里斯少將麾下的重巡鹽湖城號,輕巡里奇蒙號及四艘驅逐艦出戰.雖然日軍擁有著壓倒性的火力,但是鹽湖城號命中彈四發,驅逐艦兩發,而那智號卻受了七發的命中彈.

  在這之後,向南方轉進的那智號加入了由志摩清英中將率領的第二游擊部隊,參加了萊特灣海戰.在這場慘烈的大海戰中,那智號卻存活了下來.最後是在制空權盡失的昭和十九年(1944)十一月,在馬尼拉灣被美軍艦載機擊沉.

  建造所 吳工廠

  起工 大正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下水 昭和二年六月十五日

  竣工 昭和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排水量 10940噸

  全長 203.76m

  全幅 19m

  速力 35.6節

  航續力 14節/時7000浬

  兵裝 20cm50倍徑主炮十門

  12cm高角炮六門

  61cm魚雷發射管十二門

  水偵兩架,射出機一基

  近代化改裝

  昭和十年十一月七日第一次改裝完了

  昭和十五年三月三十日第二次改裝完了

  排水量 13000噸

  全長 203.76m

  全幅 20.73m

  航續力 14節/時7463浬

  速力 33.9節

  兵裝 20.3cm50倍徑主炮十門

  12.7cm高角炮八門

  25mm機槍八挺

  13mm機槍四挺

  次發裝填裝置附61cm魚雷發射管十六門

  水偵三機

  射出機二基

  喪失:昭和19年(1944)11月5日

  艦名由來:因為是重巡洋艦,所以依山名來命名,由來是位於和歌山縣東南的那智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29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6-11-6 13:33 | 只看該作者
  足柄號

  
點擊察看附件內容

  在日本海軍著名的軍艦之神-平賀讓中將設計的妙高型重巡洋艦四隻中,本艦是最晚竣工的.而在這四艘一萬噸級條約重巡洋艦的姊妹艦中,足柄號跟妙高號設有艦隊旗艦的設備,而那智號和羽黑號則是設有戰隊的旗艦設備

  在這妙高型重巡洋艦建造期間的昭和初年,正好碰上了日本前所未有的經濟大恐慌,而倒霉的正是正在建造足柄號的神戶川崎造船所也快撐不下去了.所以黔驢技窮的海軍也只好以設置一個所謂的\\\"艦政本部臨時艦船建造所\\\"來替神戶川崎造船所撐場面.如此,本艦才得以無事的竣工.在歷經第一次改裝后的昭和十二年五月,在大英帝國國王喬治六世的加冕儀式紀念大觀艦式上,本艦擔任日本艦艇的代表前往歐洲參加儀式.

  在太平洋戰爭開戰之初,本艦屬於第三艦隊旗艦,在高橋伊望中將的帶領下支持菲律賓作戰和荷屬東印度群島的作戰.然後在昭和十七年(1942)二月二十七日的泗水海戰中升上了長官旗,跟僚艦一起跟美英荷澳的多國艦隊展開了戰鬥.之後,原屬於南西方面艦隊旗艦而活躍於南洋的足柄號,在昭和十八年(1943)移到了第五艦隊,從事著阿圖島-吉斯卡等的北方作戰.昭和十九年(1944)十月,為了追擊台灣近海航空戰中的美國機動部隊而南下.接著就和僚艦那智號一起編成第二十一戰隊,成為萊特灣海戰中志摩清英中將率領的第二游擊部隊的主軸.在慘烈的萊特灣海戰結束之後,足柄號從事著由新加坡基地向印尼方面的補給工作.最後,在昭和二十年(1945)六月八日午前零時三十七分,遭受英國潛艦的攻擊而沉沒.

  建造所 神戶川崎造船所

  起工 大正十四年四月十一日

  下水 昭和三年四月二十二日

  竣工 昭和四年八月二十日

  排水量 10940噸

  全長 203.76m

  全幅 19m

  速力 35.5節

  航續力 14節/時7000浬

  兵裝 20.3cm主炮十門

  12cm高角炮六門

  61cm魚雷發射管十二門

  水偵兩架,射出機一基

  近代化改裝

  昭和十一年三月三十一日第一次改裝完了

  昭和十五年六月二十日第二次改裝完了

  排水量 13000噸

  全長 203.76m

  全幅 20.73m

  航續力 14節/時7463浬

  速力 33.9節

  兵裝 20cm主炮十門

  12.7cm高角炮八門

  25mm機槍八挺

  13mm機槍四挺

  次發裝填裝置附61cm魚雷發射管十六門

  水偵三機

  射出機二基

  喪失:昭和20年(1945)6月8日

  艦名由來:因為是重巡洋艦,所以依山名來命名,由來是以金太郎故事著名的箱根連山足柄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30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6-11-6 13:34 | 只看該作者
  羽黑號

  
點擊察看附件內容

  本艦是妙高型一萬噸條約重巡洋艦的一隻,在太平洋戰爭開戰時跟姊妹艦妙高號,那智號一同屬於第二艦隊第五戰隊.開戰時,被派往菲律賓支持登陸作戰及對於達佛的空襲和勒加斯比(Legaspi,菲律賓,13N 124E)的攻略戰.

  在昭和十七年(1942)二月二十七日的泗水海戰中,以那智號及羽黑號為主力,共計重巡洋艦兩隻,輕巡洋艦兩隻,驅逐艦十四隻的日本艦隊,遭遇到英美荷澳的聯合部隊,該部隊在海軍少將多爾曼的指揮下,擁有重巡洋艦兩隻,輕巡洋艦三隻,驅逐艦十隻.雙方於是展開了激烈的海戰.午後六十三十八分,羽黑號的二十厘米炮彈命中了英國重巡洋艦埃克塞特號,炮彈從高射炮台貫穿到火藥庫,發生大爆炸.然後羽黑號的魚雷只用了一發就轟沉了荷蘭驅逐艦可爾提諾號,接著跟僚艦那智號一同放出魚雷擊沉荷蘭巡洋艦戴路特號和爪哇號.

  在昭和十八年(1943)的第二次所羅門海戰之後,羽黑號因為機械故障而回到佐世保修理,然後因為阿圖島的救援行動而向阿留申方面出發.後來又南下參加了布根維爾海戰.在這次海戰中,羽黑號雖然負傷累累,但仍與妙高號一起和敵人展開了激烈的炮擊戰.

  羽黑號在參加了馬里雅那海戰後,被編入了栗田艦隊,加入了萊特灣海戰,在薩摩島附近逼近美軍護衛空母群,展開果敢的炮擊,但是自身也遭受艦載機的攻擊而重創.之後回航至帛琉基地.昭和二十年(1945)五月,在向安達曼群島運送物資的途中,於麻六甲海峽遭受英國機動部隊的轟炸和魚雷攻擊而沉沒.

  建造所 三菱長崎造船所

  起工 大正十四年三月十六日

  下水 昭和三年三月二十四日

  竣工 昭和四年四月二十五日

  排水量 10940噸

  全長 203.76m

  全幅 19m

  速力 35.5節

  航續力 14節/時7000浬

  兵裝 20.3cm主炮十門

  12cm高角炮六門

  61cm魚雷發射管十二門

  水偵兩架,射出機一基

  近代化改裝

  昭和十一年三月三十一日第一次改裝完了

  昭和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第二次改裝完了

  排水量 13000噸

  全長 203.76m

  全幅 20.73m

  航續力 14節/時7463浬

  速力 33.9節

  兵裝 20cm主炮十門

  12.7cm高角炮八門

  25mm機槍八挺

  13mm機槍四挺

  次發裝填裝置附61cm魚雷發射管十六門

  水偵三機

  射出機二基

  喪失:昭和20年(1945)5月16日

  艦名由來:因為是重巡洋艦,所以依山名來命名,由來是所謂出羽三山中位於山形縣的羽黑山


  高雄號

  
點擊察看附件內容

  在日本眾多重巡洋艦中,若說外觀上最典雅的是妙高級,那最為雄偉壯麗的當屬高雄級.事實上,重巡高雄級的基本規格,性能及武器配置都跟妙高級差不多,但是因為要在裡面設置艦隊旗艦設施,所以艦橋容積一舉增加為三倍,而顯得十分的巨大.看過高雄級雄壯的艦容的人都有一個同樣的感想,那就是艦橋在乍看之下,跟今日美國海軍的宙斯盾巡洋艦提康德羅加級有神似之處.

  高雄級重巡洋艦總共建造了四艘,分別是高雄號,愛宕號,摩耶號,鳥海號.跟妙高級一樣同屬一萬噸級條約型重巡洋艦,在妙高級建造完成的四年後相繼開工.跟妙高級所不同的除了艦橋以外,還把魚雷發射管由原來的船體固定式移到甲板上,更改為連裝迴轉式發射管四基(後來增加到十六門,妙高級後來也如此改裝),並且在建造時就裝上了兩架彈射器,搭載的水上偵察機也增為三架(妙高級在改裝之後也增加為兩架彈射器).

  在太平洋戰爭開戰時,高雄號擔任由近藤信竹中將率領的第二艦隊的旗艦,是南方部隊的主力,並也參加了達爾文港的攻擊行動.之後,轉移到細萱戌子郎中將領軍的北方部隊,和姊妹艦摩耶號一起編入了第二機動部隊中的重巡洋艦第二戰隊(此戰隊還包括了重巡洋艦那智號),參加了對阿留申群島的攻略作戰.在中途島海戰後,高雄號再度回到南方部隊,這次加入了姊妹艦愛宕號一起編組為第四戰隊,接連著參加了南太平洋海戰及第三次所羅門海戰.在昭和十八年(1943)十一月五日的臘包爾大空襲中受損,修復之後在昭和十九年(1944)參加了馬里亞那大海戰. 同年十月,美軍登陸萊特島,日軍發動捷一號海戰,而高雄級四艘同型艦高雄號,愛宕號,摩耶號,鳥海號齊聚一堂,共屬於栗田艦隊的第四戰隊,由婆羅乃灣出擊,直奔萊特島.但是在艦隊通過巴拉望水道時,卻遭受美軍潛艦海鯽號及鰷魚號的襲擊,高雄號被海鯽號發射的兩枚魚雷擊中,大破,結果在應急修理之後在兩艘驅逐艦護衛之下返回婆羅乃.最後在昭和二十年(1945)七月三十一日回航到新加坡的途中,遭受英國潛艦的雷擊而失去了行動能力,結果就這樣在海上漂浮著直到戰爭結束.

  重巡洋艦高雄級外觀雄壯宏偉,素有日本重巡之王的稱號,但是最後的下場都十分悲慘,四艘中有三艘是在萊特灣大海戰中沉沒.愛宕號和摩耶號在巴拉望島遭潛艦擊沉,鳥海號則在薩馬爾海戰中遭空襲重創后自沉.而高雄號的命運可說是姊妹艦中最凄涼的吧.

  建造所 橫須賀工廠

  起工 昭和二年年四月二十八日

  下水 昭和五年五月十二日

  竣工 昭和七年五月三十一日

  排水量 11350噸

  全長 203.76m

  全幅 19m

  速力 35.5節

  航續力 14節/時8000浬

  兵裝 20.3cm50倍徑主炮十門

  12cm高角炮四門

  40mm機炮兩門

  次裝填裝置附61cm魚雷發射管八門

  水偵三架,射出機二基

  近代化改裝

  昭和十四年八月二十一日第一次改裝完了

  變更的要目

  排水量 13400噸

  全長 203.76m

  全幅 20.73m

  航續力 18節/時5049浬

  速力 34.25節

  兵裝 20cm50倍徑主炮十門

  12.7cm高角炮八門

  25mm機槍八挺

  13mm機槍四挺

  次發裝填裝置附61cm魚雷發射管十六門

  水偵三機

  射出機二基

  喪失:昭和20年(1945)7月31日

  艦名由來:因為是重巡洋艦,所以依山名來命名,由來是位於京都近郊的高雄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31
 樓主|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6-11-6 13:35 | 只看該作者
  摩耶號

  
點擊察看附件內容

  摩耶號是重巡洋艦高雄級的三號艦.同級的姊妹艦高雄號,愛宕號都在昭和十四年完成了大改裝,但是摩耶號及四號艦鳥海號卻沒來得及進行改裝工事就帶著這巨大的艦橋突入了太平洋戰爭的風暴之中.

  開戰的時候本艦屬於南方部隊的第二艦隊第四戰隊,支持了菲律賓攻略戰,在第一段作戰(南洋作戰)結束后,摩耶號就跟高雄號一起轉移到細萱中將率領的北方部隊,並且參加了阿留申群島的攻略戰.

  昭和十七年(1942)八月,美軍登陸瓜達卡那爾島,所羅門海域戰雲密集,而摩耶號也告復歸第二艦隊.在南太平洋海戰中,本艦跟妙高號重巡洋艦一起組成第五戰隊,然後在第三次所羅門海戰中加入了由西村祥治少將率領的第七戰隊,跟重巡鈴谷號,輕巡天龍號一起殺入瓜達卡那爾島的隆加泊地,對島上的漢德森機場實施夜間艦炮射擊.

  昭和十八年(1943),摩耶號再度編入北方部隊的第五艦隊,支持對阿留申群島的物資運輸作戰,並於當年三月二十六日參加了阿圖島海戰(柯曼多斯基群島海戰).日軍的運輸護航艦隊-擁有重巡摩耶號,那智號,輕巡多摩號,阿武隈號及四艘驅逐艦,遇上了由美軍少將麥克莫里斯率領的兩艘重巡里奇蒙號,鹽湖城號和四艘驅逐艦,隨即展開長達三個半小時的猛烈炮戰,結果重創了美軍的鹽湖城號重巡及一艘驅逐艦,但是輸送任務也因此告吹.

  在這之後,又再度轉進到南洋,在昭和十八年(1943)十一月五日,在臘包爾遭受美軍機動部隊艦載機的攻擊而導致損傷,判為中度損傷,結果被拉回到內地修理.在修理的途中也順便進行了武裝的大改裝.撤去了第三炮塔,加上了多數的機槍,而十二點七公分高射炮也增加到十二門,這種改裝正反映出航空戰已經日趨激烈化.修理結束后,摩耶號還參加了馬里亞那海戰,最後突入了捷一號海戰(萊特灣海戰)。昭和十九年(1944)十月二十三日凌晨,就當栗田艦隊沿著巴拉望島北上殺入菲律賓群島時,潛伏以久的美軍潛艦鰷魚號,海鯽號對這支艦隊發動了伏擊,海鯽號位於日軍艦隊的前方,一連發射了十枚魚雷,旗艦愛宕號隨即中雷,鰷魚號則對重巡羽黑號和摩耶號發動攻擊,向兩艦各射出六枚魚雷,羽黑號發現了魚雷航跡,因為規避得當,得以逃過一劫,但當摩耶號發現魚雷航跡正向她直奔而來時,艦長下令右滿舵規避,但航海長卻誤認為左滿舵,結果馬上中四枚魚雷,結果在僚艦愛宕號沉沒后的十二分鐘也沉入大海.

  建造所 神戶川崎造船所

  起工 昭和三年十二月四日

  下水 昭和五年十一月八日

  竣工 昭和七年六月三十日

  排水量 11350噸

  全長 203.76m

  全幅 19m

  速力 35.5節

  航續力 14節/時8000浬

  兵裝 20.3cm50倍徑主炮十門

  12cm高角炮四門

  40mm機炮兩門

  次裝填裝置附61cm魚雷發射管八門

  水偵三架,射出機二基

  近代化改裝

  昭和十九年四月九日第一次改裝完了

  變更的要目

  排水量 13400噸

  全長 203.76m

  全幅 20.73m

  航續力 18節/時5049浬

  速力 34.25節

  兵裝 20.3cm50倍徑主炮八門

  12.7cm高角炮十二門

  25mm機槍三十九挺

  次發裝填裝置附61cm魚雷發射管十六門

  水偵二機

  射出機二基

  喪失:昭和19年(1944)10月23日

  艦名由來:因為是重巡洋艦,所以依山名來命名,由來是跟神戶市的六甲山連成一脈的摩耶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55

主題

5183

帖子

2897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897
32
huasendg 發表於 2006-11-6 14:44 | 只看該作者
有內容,但沒有意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7

帖子

3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3
33
pohck 發表於 2006-11-6 21:02 | 只看該作者
號召憤青們來學習學習,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9

主題

887

帖子

3770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5Rank: 5

積分
3770
34
黑山老貓 發表於 2006-11-7 02:47 | 只看該作者

日俄戰爭中, 俄國敗的真是慘

沒有想到. 特關心日本軍事的帖子, 只有鑽研透了,下次才不會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6

帖子

1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1
35
mario2005 發表於 2006-11-8 06:3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

主題

891

帖子

22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助教(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20
36
茶苦煙香 發表於 2006-11-8 20:34 | 只看該作者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4 18: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