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葉可兒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30,40……從起跑到成功的女人

[複製鏈接]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21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6-7-31 10:23 | 只看該作者
這一次的「牛刀小試」讓我又產生了新的渴望。在民建工作時,我們經常組織各種活動,我有機會接觸到許多成功的民營企業家。那時,一大批民營企業家在中關村迅速「竄」了出來,我有些不服氣:這樣的事,人家能做成,我為什麼不能做?與其在機關「畫地為牢」,不如信馬由韁地干一番事業。

1998年,新奧特集團打算在中關村開家電子市場,集團老總認識我,邀請我來打理這個市場。我想,一直呆在機關,特立獨行的時候少,按章辦事的時候多,出來乾乾也不枉活一世。於是,就在48歲時,我離開機關,正式下海來到了中關村。

紮根中關村

看遠不看近,看大不看小,這是我一貫的做事風格。而豐富的閱歷和社會資源,讓我自信沒有什麼問題是解決不了的。

當我躊躇滿志來到中關村時,我人生中第一個真正的事業—矽谷電腦城才剛剛開始進行土建。作為總經理,從電腦城破土動工那天,我就將全部心血都投入到了上面—工地沒車,我得去找;招商有困難,我要想法解決;甚至連現在矽谷電腦城門前的公共汽車站牌,都是我從公交總公司「扛」回來的……

當時,矽谷電腦城建成開業,但因地處中關村偏僻地帶,交通不便,客流量成了問題。我找到公交總公司,要求在這裡增設一條公交線路。這件事雖然不大,但辦起來卻很麻煩。我陳述利害,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終於取得了公交、交通隊的一致同意,最後親自把一塊以「矽谷電腦城」為站名的公交站牌「扛」了回來。從此以後,這個地段日漸繁華,其他公交線路看好這裡的客流量,也紛紛在此設站,10條線路的公共汽車在此停靠,矽谷電腦城的人氣也越聚越旺了。

1999年,中關村科苑電子市場面臨拆遷,我想讓科苑的商戶整體搬入矽谷,可是用什麼來打動商戶呢?深入走訪后我了解到,商戶們最擔心的問題是,搬遷以後,電話改號,有可能失去原來寶貴的客戶資源。於是,我當場向他們打下保票:搬遷之後,所有電話移機不變號。

其實,就在打保票的當時,我心裡也沒底兒,這件事到底能不能辦成?結果,我一天跑了5個官方機構,800個電話號碼全保住了,而且一分錢沒花。

就這樣,2000年,我又將原來頤賓樓的商戶搬入矽谷;2001年又陸續把商悅、現代、北大資源樓的客戶也全部搬入了矽谷。原本不被看好的矽谷電腦城客戶十分飽滿,接連幾年商戶的續租率都很高,4年時間共實現了1個億的利潤,很多人稱我是中關村電子市場的「大姐大」。其實不是「大姐大」,而是從事經營要眼界大、心胸大,才能做到資源整合,把市場做大。

2003年SARS期間,中關村電子市場遭受重創。考慮到商家的利益,在我的倡議下,幾家電子市場的老總聯合起來,主動提出給中關村所有商戶免租一個月,幫他們渡過難關。此舉得到了所有商戶的認可,5月下旬中關村又重新迎來了生氣勃勃的市場銷售局面,沒有一戶商家因為SARS而退出電子市場。

看遠不看近,看大不看小,這是我一貫的做事風格。而豐富的閱歷和社會資源,讓我自信沒有什麼問題是解決不了的。

54歲又做勇敢選擇

葉鶯說了一席話讓我特別有感觸:「我覺得人生很短,如果不趁著自己還有這個精力和這樣的激情,去追求你要追求的事情,你可能就錯過了這個點。所以如果你心裡有一個夢,有一種激情,不要讓它在你的心裡拖累,勇敢地去做一個重要的選擇。」

在中關村地區奮戰的五六年裡,我親眼目睹了許多IT英雄的創業故事,也切身感受到了中關村的激烈競爭。我開始以一個職業經理人的標準要求自己、鞭策自己。就在矽谷電腦城紅紅火火,很多人認為我已經到了事業頂峰時,我又有了人生中的第二次重要選擇—換市場!

2003年,為了讓自己多年的實戰經驗獲得理論升華的機會,我走進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EDP課堂,選擇了被人們稱為「熙鳳班」的女性管理者課程。顧名思義,參加這個課程的都是像王熙鳳那樣有能力、有氣魄的女性。當時,按照課程招生簡章上規定的錄取條件,我的年齡已經超過了。但我還是試著給光華打了個電話,表達了想參加這個課程的願望,結果他們答應給我一個面試的機會,這也就給了我50%的錄取機會。面試時,看見考官是呂峰老師和李其老師這兩位比我年輕許多的老師,我就放心了,自信可以用我的人生閱歷說服他們。我講了幾個故事,都是在別人看來將不可思議、不可解決的問題化險為夷的經歷,同時把我對管理的理解闡述了一番。講完后我問:「可以錄取我嗎?」答案是:「可以。」 於是,我便成了這個班裡33名學員中的大姐。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22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6-7-31 10:24 | 只看該作者
光華的學習為我開啟了人生的很多另一面,也給我帶來了轉換事業的機會。2003年下半年,中關村又一大型電子市場—中關村科技貿易中心正在籌備開業,其中的發展商很早就邀請我加盟,但當時我在矽谷電腦城做得如魚得水,從沒想過要離開矽谷。而且我並不太看好中科貿,因為中關村的客流量是有限的,商戶總數就那麼多,現有市場已經飽和;加之中科貿是由投資商和負責賣樓、經營管理和物業管理的4家公司在做,4家的利益很難協調,所以也就一口拒絕了。

巧的是,我們第一期女性班的「班花」崔慈芬正好是負責經營、管理中科貿賣場的NOVA董事長的太太,通過她,NOVA再次表達了希望能請我擔任總經理的想法。出於同學和朋友的面子,我與NOVA的管理團隊見了一面。溝通后,我感覺在NOVA管理團隊很有成長空間。

我有點動心了。雖然已經在中關村管理了好幾年的賣場,但還是掌握不了上游廠商的資源,每天接觸的只是「村」里的經銷商和一些中小企業。相比之下,來自台灣的NOVA在掌控上游廠商、商品的流通和製造環節具有很強大的優勢……我有心接受這個更大的機會和挑戰。

2003年10月下旬,光華管理學院EDP中心安排我們女性班學員作為嘉賓參加中央電視台《對話》欄目,那期節目的話題是「女人從商」,請來的主嘉賓是靳羽西和柯達亞太區副總裁葉鶯。60多歲的葉鶯曾經作為美國NEC記者採訪過訪美的鄧小平,曾經是美國政府派到中國的第一位女外交官,後來又改行當上了柯達亞太區副總裁,她的經歷深深感染了我。當時葉鶯說了一席話讓我特別有感觸:「我覺得人生很短,如果不趁著自己還有這個精力和這樣的激情,去追求你要追求的事情,你可能就錯過了這個點。所以如果你心裡有一個夢,有一種激情,不要讓它在你的心裡拖累,勇敢地去做一個重要的選擇。」

於是,就在54歲的那個初冬,我最終決定離開我熱愛的矽谷電腦城,去接受新的挑戰!

一年之後再換跑道

「得與失是一扇虛掩的門」,我的「失」往往孕育著一個更高的起點,我的「得」也許是下一個目標的「滑鐵盧」。

剛到中科貿走馬上任,我就發現自己面臨著迫在眉睫的大難題。好在我的個性就是從來不懼怕難題,長處就在於整合社會資源,搞危機公關。

第一個難題是中科貿戶外廣告的審批。北京市有一個文件,從2003年10月1日開始對戶外廣告進行整頓,廣告審批暫停,當時即將開業的中科貿面臨著許多商戶和入駐企業沒有「臉面」的問題。辦理戶外廣告必須由廣告公司代理,不可能由企業自己去申請,這是行業規定,可是找來的幾家廣告公司一開口就要公關費最少65萬元……

憑著之前的豐富社會資源和政府溝通經驗,我不信這個「邪」,先找了家廣告公司做代理,然後自己去找海淀區常務副區長說明情況。中科貿投資了十幾個億,20萬平方米的樓居然沒有「臉面」,裡面1000多家商戶怎麼經營?我認為政府的政策要有連續性,企業不能因為政府審批工作的暫停而停擺。許區長一聽情況,馬上批示,希望市政管委、中關村予以支持。這件讓NOVA頭痛的難題就這樣順利解決了。政府要的是業績,企業要的是效益,這在本質上是沒有任何衝突的。與政府打交道,我一直堅持以理服人。企業經營得好,便是為政府創造了業績,這比所謂的公關費用含金量更高。

第二件大事是中科貿的出行問題。以前中科貿的進出都在白頤路的輔路上進行,這條路本來就很擁擠,一進一出勢必會讓這條路的負擔更重。意識到這個問題后,我主動找到交通隊領導說明問題,交通隊也感到問題的嚴重性,馬上派人現場考察,研究解決辦法,最後在中科貿的北邊,開出了一條新路直接上四環。這樣,中科貿的交通問題一下就被解決了。在中關村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其實做市場就要統籌考慮,真正能夠解決企業切身問題的方案一定會獲得政府的支持,所以合理合法地和政府打交道,根本就不麻煩,事情很容易就能解決。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23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6-7-31 10:24 | 只看該作者
第三個問題是中科貿前期招商時的一個遺留問題:肯德基餐廳的後門竟然開在一個精品店裡面。這對精品店的業主和肯德基都有影響。但兩家都不願意讓步,開發商面臨著業主退房、賠償200萬元的壓力。最後,由我出面和肯德基北京方面的負責人溝通。因為在矽谷電腦城時我就與肯德基餐廳建立了很好的合作關係,電話一溝通,這位負責人很痛快就答應修改設計圖紙,把這個後門封死。 業主不再投訴,開發商避免了損失。

在職場上,女性的優勢之一就是資源整合。正因為善於優化資源、整合資源,我做起事來才能如魚得水、遊刃有餘。

第四個問題是開業必須要辦的市場證問題。我是2003年11月1日上班的,而科貿電子城原計劃12月28日開業,因為沒有辦理開業所需的市場證而不能如期開業。此事導致業主12月封堵了白頤路,抗議開發商言而無信。我既然已經進了電子城,就立即著手解決「火要上房」的事。電子城預定2004年2月21日開業,我在2月12日拿到了消防許可證,並在2月17日開業前4天拿到了市場證。別人看來天大的困難,我在短短一個多月時間裡,跑完了6個政府部門,蓋完了辦市場證需要的6個章(消防、工商、規委、交通、商委、衛生),NOVA的董事長甚感驚奇。2月21日「科貿電子城」在盛大的開幕式中如期亮相。開業前一小時風雨交加(農曆二月二「龍抬頭」),而我請來的嘉賓,從區委書記、區長,到各局委辦主任、副處長、科長、公務員,無一不到。我感動而真誠地講,多年來我對打交道的政府部門連一個盒飯都沒請過,今天他們如約而至,企業與政府的關係真是「君子之交淡如龍井茶」。

中科貿運作一年時間,商鋪招商率由我加盟之前的5%達到了81%,而我原先所預計到的各種複雜的矛盾關係也逐漸顯現出來,我已經完成了自己的歷史階段性任務。我不怕解決難題,但不願意在錯綜複雜的關係中消耗自己。我願意「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但「與人奮鬥,我絕不幹」。所以,就在2004年12月初,我再一次跳槽了。

早在矽谷電腦城時期,我就與華旗資訊有過良好的合作關係。在中關村流傳的「馮五塊」故事講的就是華旗資訊的老總馮軍,說的是創業之初,他做機箱和鍵盤生意,只要有5元錢的利潤,就願意出手。可以說,我是眼看著這家企業發展壯大的。我很認可華旗的文化理念,比如,他們在評價一個人時,主要看三點:一是有沒有業績;二是有沒有管理、帶動員工的「領帶」能力;三是是否認可華旗企業文化中的「六贏理念」(即做任何事情要考慮是否對社會、對代理商、對員工、對企業、對供貨商、對大眾都有利)。這和我做事的風格很吻合,所以我們一拍即合。

在華旗,我又是管理層里年齡最長的。這是一個員工平均年齡27歲的年輕企業,非常有朝氣,充滿陽光,我再一次成了「鎮宅之寶」。與年輕人在一起,我絲毫不覺得自己的年齡是問題,他們也覺得我雄厚的社會資源、辦事的靈活快捷是企業的有益補充。

55歲還可以跳槽,並且敢於轉換行業,許多人佩服我的勇氣。我的勇氣在於自信,在於積累,我感到自己的內存很大。了解我的人都說,不管發生什麼樣的情況,看到的我總是能夠保持鎮定,波瀾不驚。其實多少的驚濤駭浪都在我心裡發生了,但我從來不喜歡在別人面前訴苦,不在家人面前喊累。

「得與失是一扇虛掩的門」,我的「失」往往孕育著一個更高的起點,我的「得」也許是下一個目標的「滑鐵盧」。

剛柔並濟做管理

作為女性管理者,男性要做到極致,女性也要做到極致,這是你的標準、你的屬性。

有人說:「女人要想成功,就不能太把自己當女人。」我有一點不同意見。女性管理者的優勢是親和力比較強,比較會關注員工的感受。而且女性溝通能力強,在管理別人時會顯示出獨到的優勢。同時,女性在應對能力和承受壓力等方面,也有著自己的優勢。當企業或者生活中出現災難性變故時,可能很多男性會受不了,而女性卻能表現得很堅韌,可以挺過去。女性在管理特長上還體現在善於關注多項目標,同時處理多種任務,善於洞察別人的潛台詞和肢體語言背後的東西,這對信息管理和商業交往很有幫助。別人經常問我:「這麼多事情,你怎麼顧得過來?」我告訴他們,我的腦子就像座立交橋。這就是女性組織管理上的優勢,把這些優勢用到極致,就是成功者。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24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6-7-31 10:33 | 只看該作者
當然也得承認,女性管理者有其本身的弱點。職業發展就像跳高,女性是三步跳,有一個助跑,往往謹慎小心,束縛了自己的手腳。但男性企業家往往是撐桿跳,有股衝勁和爆發力。在企業家當中能做大做強的,還是男性居多。當企業里一個位置出現空缺時,候選人隊伍中女性還是略佔下風,因為女性的膽識和魄力對一個企業來講非常重要。如果你定的目標達不到這個企業的期望值,不容易給這個企業的利益帶來最大化,那麼企業所有員工和管理層對這個事情就會有自己的顧慮和看法。

在矽谷電腦城剛成立時,我是常務副總,我們總經理的身體不太好,所以我是以副代正。當他決定離職時,在究竟誰當總經理的問題上,集團里就產生過爭執。這個企業一年畢竟有6000多萬元的流水收入,3000多萬元的純利,我這樣一個從機關里來的人,又是女性,能不能承擔這個重任?我想,如果我是一個男性,恐怕這種爭論和懷疑就會小一些。因為我前期的工作業績有目共睹,最後集團還是選擇了我。

但是,當我做了總經理之後,在選擇中層幹部時也有這種疑慮:因為男性管理者做事比較果斷,承受力、爆發力比較強,在管理中需要這樣的素質。女性有時候比較溫柔、懦弱,在突然遇到某種問題時,你如果不上去就是不行。

在矽谷電腦城時就曾經遇到過這麼一件事:電子市場賣的是高科技產品,但是市場里的經營者也有不少「牛二」。有一次我正在值班,賣場打電話說:「您趕緊來吧,二樓和三樓的客戶為一件事打起來了,而且還動了刀子。」我衝到現場,一下子把鬧事那人的脖領揪住,大吼道:「你幹什麼?」後來在場的一個商戶對我說:「平常看您溫文爾雅的,今天突然變了個人似的,就像一隻母老虎。」我說:「要是有一隻公老虎在這兒,我何至如此呢?」

在光華一年多的課程給我帶來的最大收穫,除了管理知識方面的系統化學習,應該是在這個過程中女性意識的回歸。我們這個班「女性味」十足,上課時,總是充滿了歡聲笑語,常常有男士探頭進來,以為這裡開了花店。在上課之前我是很剛性的,當時我們班的同學覺得我可能有點鋼鐵的味道。但我到了這個班以後發覺,女性管理者有很多她們自己的優越性。我感覺作為女性管理者,男性要做到極致,女性也要做到極致,這是你的標準、你的屬性。北大光華EDP課程結束后,我對全班說受她們影響我現在成了「合金鋼」了,她們都笑成了一團。

家庭與事業兩全其美

「成功是別人對你事業的認知,幸福是你對自己生活的感知。」當你駕馭著事業的時候,也同時經營著自己的生活,兩者的圓滿匹配是人生追求的幸福。

光華特意為女性班安排了「女性管理者如何處理事業與家庭之間的矛盾」一課,我發現,班上有好幾位同學的婚姻都失敗了,她們為事業與家庭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而深感苦惱。感到慶幸的是,自己多年來忙於事業、常常加班,卻還能擁有一個溫暖、和睦的家庭。

許多年以前,我是一個完完全全的賢妻良母。丈夫在部隊的待遇不錯,我沒有任何生活負擔,能做一手好菜。下海之後,我逐漸向著一個職業女性和經理人的形象轉變,但並不認為事業影響了自己的家庭,相反,職場上的經歷給我帶來了更豐富的人生,使我的家庭更完美。因為我所接觸到的人和事讓我的眼光和能力不斷擴展,家人非常樂於看到我的這種改變,同時也給家庭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效益。記得當我的月收入剛開始超過丈夫時,他心裡覺得很不是滋味,並且一點點表現了出來。有一次我就跟他說:「這樣吧,以後我給咱們家掙人民幣,你給咱們家花人民幣,怎麼樣?」丈夫笑了,並從此釋懷。

我認為,家庭和事業必須兩全其美,如果顧此失彼是非常不值得的。一個人只能活一次,在世界上65億人口中,只有夫妻兩個人有這種親密的關係,怎能不珍惜?而且對於女人來說,家庭總是自己的歸宿,所以一定要處理好家庭與事業的關係。我從沒有把家庭和事業哪個看得輕一些或重一些,只是在某個特殊時段,可能會側重到某一邊。比如,接手科貿電子城時,因為工作頭緒太多,我就將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放在了工作上。那一陣兒,家裡的事情就沒怎麼管,也很少有和家人溝通、交流的機會。但是一旦工作有了頭緒,我就多抽出時間來照顧家庭,盡量跟家裡人多在一起。

女兒賽賽從北大畢業后,考取了獎學金赴美國加州讀博士。從小學到讀博,女兒從來沒讓我操過心。她很自立,我只是告訴她:不管你做出什麼選擇,一定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更讓我驕傲的是,作為家庭條件優越的獨生子女,她很厚道,總是以善良的心態看待周遭的世界,真誠待人。

2004年8月,女兒通過了博士資格考試,我和丈夫去美國看她,我們3個人在一起享受了數天的天倫之樂,那種感覺簡直就像在人間天堂。我總是說,沒有困難的時候,我們3個人要各奔前程;遇到困難,我們就要緊緊抱在一起。記得過50歲生日時,女兒和她爸爸一起寫了張賀卡給我,上面的話讓我至今還感動著。女兒說:「媽媽,三角形是最堅固、最穩定的形狀,希望我們3個人珍惜在一起的歲月,相互包容和體貼,成為溫馨、和睦的『鐵三角』。」丈夫則意味深長地寫了一句:「幸福是需要澆灌的。」他大概是希望我能為這個家再多付出一點時間吧!

「成功是別人對你事業的認知,幸福是你對自己生活的感知。」當你駕馭著事業的時候,也同時經營著自己的生活,兩者的圓滿匹配是人生追求的幸福。
2009,我等你……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5

帖子

1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1
25
suzie831128 發表於 2006-11-1 12:53 | 只看該作者
這本書剛剛才看完耶~~呵呵,原來這裡也有哦.謝謝分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1 07:1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