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樓主: Unknown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京城頑童眾生像

[複製鏈接]

804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48
21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6-11-25 10:44 | 只看該作者

陰差陽錯

瑟瑟寒冬傍晚, 披大衣獨坐家中, 忽有同學來喚, 曰今晚有人臨時有事不能當值, 讓你去頂一夜. 聞訊受寵若驚, 當時身為另類萬念俱灰, 記得不久前組織國慶節遊行, 本人自知此乃非分之想沒敢報名, 退而求其次爭取長安街守路口, 誰知卻挨了班主任一頓好損, 大概是怕咱蓄意搗亂破壞. 後來看了一個展覽才知道, 原來以前出過一次「炮打天安門未遂事件」, 革命警惕性還是要有的. 趕到學校后獲悉, 當晚負責監督的為兩位身陷囫圇的老師, 其中一位罪在「裡通外國」, 上外語學院時響應黨的號召, -中蘇友好, 給蘇聯女同學寫信, 結果沒有適時打住, 走火入魔. 小學同學中有一位人高馬大者即為中蘇混血兒, 他家老爺子赴莫斯科受訓(公安部幹員), 摟草打兔子就帶回來一位濃眉大眼的俄羅斯姑娘( 因為表現出格, 咱在家長會上露過一回臉, 得以一睹諸位家長尊容). 這位老師情緒低沉一過9點倒頭便睡, 另一位是語文老師, 特別喜歡舞文弄墨, 可那年頭兒可不象時下網友吃飽喝足了, 網上起個名兒想寫什麼就來上一段兒, 而列為看官喜歡的就當咱在唱戲, 不喜歡的就當咱在放屁(跟侯老借的). 這位文學青年一日閑來無事, 突發瑕想, 給北京晚報來了一篇雜文就叫作"論京劇的現代表現方式", 這下可是捅了馬蜂窩開罪了娘娘, 如果倒退幾十年, 這可是滅門九族的大禍, 所以過去挑選學生不光得資質過人, 還得找那循規蹈矩的主兒, 否則不知哪一天就跟著倒霉. 文如其人, 大凡文章寫得好的一定是氣度不凡, 這位老師天生豁達儘管處境艱難, 但精神不倒. 這一晚上給我講了很多故事, 他的家學淵源不淺, 但思路很怪. 簡單理了一下現代文學史后, 就從不少喜歡的中外古典文學名著中, 每書選一個故事細細道來, 不知不覺金雞報曉, 也不知聽了多少個故事. 最近在網上拜讀了老師的紅學新論, 儘管知名度今非昔比, 在序言中還是風格依舊, 謙曰: 最大的遺憾是沒有機會入名校從名師.

[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6-11-26 00:13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1

主題

784

帖子

886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5Rank: 5

積分
8864
22
trunkzhao 發表於 2006-11-28 20:2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4 Unknown 的帖子

引用「剛開始時沿著德內大街出城 (14路汽車線路) 奔廠甸齊家豁子」,方向反了,是 馬甸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4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48
23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6-11-28 22:26 | 只看該作者

多謝

看來這網上老鄉不少, 大概是對這廠甸兒印象太深了. 兒時北京最熱鬧的去處就是這兒.  記得當時廠甸有一種特色食品, 100個大號紅果(山裡紅) 不蘸糖串成一個大圓圈兒, 要價6毛, 一幫男孩兒將其掛在脖子上邊走邊吃, 到了家牙都倒了連晚飯都吃不了, 還得挨罵. 有些永久性記憶, 經年累月不用也會模糊變形, 俗話說溫故而知新, 最近看了一本神經-精神病學新著, 有些歐美醫生量化分析了一些歷史上的經典病例並結合近年積累的現代醫學影像資料(CT, MRI等), 對記憶的形成與鞏固提出了一些見解, 簡而言之, 如果是學您謀生用得著的看家知識, 最好是在短期內重複閱讀數次, 即使是早已熟記在心的東西, 最好也要經常瀏覽, 藉以增加腦局部血流量強化神經通路. 到此打住, 看來是積重難返, 這賣膏藥的習慣已經"融化在血液中, 落實在行動上" 無可救藥.

[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6-11-28 22:32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4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48
24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6-12-13 22:18 | 只看該作者

禁城門外帝王餐

節日將近侃一段飲食助興. 多年前在某使館國慶招待會幫廚, 見到了該國不少頭面人物, 不過就咱這號尤阿鼠形象是絕對上不了檯面兒的. 記得當時斟酒上菜的幾位均身著旗袍, 亭亭玉立, 步態輕盈(可惜腳大了點兒, 走不出那一步三搖的婀娜之姿), 其中有一位一外才女和兩位探親的省級歌舞團的演員. 這紅案大廚來自浙江, 年紀輕輕功夫不淺, 為家族中第四代傳人, 小學畢業即開始操刀(再忙也不能誤了查戶口), 刀工之精, 嘆為觀止, 領著一幫業餘打雜兒把個國宴辦得紅紅火火. 幾個鐘頭下來步步緊盯, 還真學了幾著兒, 如江浙菜系理論及海鮮品評等, 不過只有一道菜看全了(過去學徒至少得三年, 端茶倒水洗尿盆兒把師傅伺候勻實了, 自然就會傳幾著兒), -軟炸肉, 後來請客時露過一手, 還真得了個滿堂彩. 忙活了一天還悟出了點兒道理, 為什麼這名廚以男士居多, -嘴饞-每勺嘗兩口就飽了, 還都是好東西. 大凡一個職業乾的出色的一定是原動力充足. 臨走前大使叫人開了幾箱葡萄酒, 咱順手就抄了兩瓶兒中國紅. 後來延護照, 領事部的小夥子(也是一外的)來了個特快服務, 還堅決不肯收費.

言歸正傳, 上小學時一般下午就一兩節課, 放學之後除了奔體校少年宮以外(體校的短訓班不是特別難考, 每個年級都有幾個入選的, 但淘汰率極高, 很象瑞士的大學, 拔尖兒學校的熱門專業進來容易出去難, 尤其是金融和醫學. 我住的地方有兩個醫學生是抬出去的, 瑞士人酷愛和平卻是武裝到牙齒(人均國防開支)全民皆兵, 年度訓練后輕武器可以帶回家, 有人打靶時私藏彈藥遂釀成大禍. 再有就是在衚衕兒里拍三角兒(煙盒兒有兩種玩法兒, 拍甩賭輸贏), 因為家父煙酒一概不沾, 所以這煙盒兒來源只能另闢蹊徑. 一是拿球棋里的彈球兒去換, 再有就是挨家去討. 時間長了發現各家討來的牌子有所不同, 後來文革中碾轉看大字報(中組部,中宣部, 國家體委和市委)才對這品級有了系統的了解, 當時三大系統(中央, 國務院和軍委)在京四品以上官員近千人, 每年的迎春團拜晚會為官而又夠品的大多在大會堂, 而幾個民主黨派都在民族宮, 有些"舊社會過來的"藝術家拿的是保留工資, 比方面大員都高, 故最容易討到高級煙盒兒(中華等). 最有意思的是現場點節目, 每次都離不開侯老爺子的即興發揮. 再有就是梅家公子的清唱, 不少文人都認識這位(-曾經就讀於中央馬列主義學院專修班, 令飽受封資修毒害的文人得以進行系統的思想改造, 後來陪外賓看過梅派摺子戲, 梅公子親率各輩嫡傳弟子登台獻藝, 精美絕綸, 不過京劇口譯難度非常大, 要想達到"信,達,雅" 絕非一日之功. 探親時在晉陽飯莊就餐, 人滿為患且煙霧騰騰, 就連咱這老煙槍都招架不住, 遂就近瞻仰了紀曉嵐故居, 裡邊有一個京劇臉譜經典展, 承蒙一位文科學者點撥才略知一二(臉譜與佛學之淵源). 晚會上還有一項就是以文會友, 見過幾次啟功先生揮毫潑墨, 文革前市面上基本上見不到先生的字畫, 但有些老友手上有些收藏, 過去跟先生求字很難, 其一是交情要夠. 出國前幾天簽證機票全都辦妥, 老父心情很好, 漫步北海談了很多往事, 正好老伯也在那兒遛灣兒, 聞訊大喜遂共赴仿膳小聚. 一壺清茶四碟看家點心, 先生說了不少老派的鼓勵話(後來在南方拜會了一位台北退休老伯, 雖棲身孤島數十年, 言談舉止老派禮數如在京城), 似有吹牛之嫌暫且略去. 老伯那天提及不少往事, 當年隨恩師在京執教, 因為沒有文憑路途坎坷, 但也有幾位老友不以世俗觀點看人, 遂來往較多(聽他先後講過兩次). 還說旗人生下來就有銀子, 練字主要為了門面, 後來沒了"錢糧"還可糊口. 文革前京城幾大博物館文物說明中的宋顏小楷大多出自族人之手. 見到先生早年字畫最多的一次非常偶然, 一位長輩聽說不才要學醫非常高興, 特喚去教訓一番何謂醫德, 然後讓我看了啟功先生的20幾幅字畫, 都是2-3尺的小幅. 其為先生保健多年, 相交不淺. 還說跟先生求畫不單要交情夠, 文房四寶也得夠成色. 前兩年在頤和園買了一字一畫, 只有200多人民幣, 從簽名上看為恭王之後所作, 難斷真偽, 掛在家裡附庸風雅就是了. 出國前在同場地還見識過一回"侯家二小子"(熟人都這麼稱呼)弄墨, 看來也是個練家子.

學校的衚衕里有一個街道辦的食堂, 比附近的飯館兒便宜多了. 早飯饅頭2兩4分錢, 機米粥2分一碗, 再加上一分錢老疙瘩絲兒就能吃一頓. 中飯來一個熬白菜也就6分. 食堂里有位雜工負責燒火看門. 老人平常話不是太多, 但每年有兩天行為怪異, 表情嚴肅且身著一件過膝大袍, 上邊繡的花花綠綠的圖案也不知道是什麼玩意兒. 纏住老人窮追不捨才磨出來, 原來這位是清末宮裡的茶房雜役, 從此以後下午一有空兒就往那兒跑, 聽了不少故事. 老人收入有限, 一般都是一壺花茶末兒一袋老旱煙. 有一天問我你知道除了皇上, 什麼人能經常吃著皇家菜嗎, 咱答恐怕除了那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 就得數經常上殿面聖的三品以上大員, 他說其實不然, 那麼多菜別說吃了, 聖上看都看不過來, 一般都是宮裡人造夠了攙和一下, 幾個大子兒一碗就全都便宜了門外拉洋車的了. 不過據清宮檔案-慈嬉醫案記載, 傳統宮廷糕點並非健康食品, 游牧民族糕點之脆源於火候和大油. 宮人難長壽, 除了精神緊張(伴君如伴虎), 大概嗜食動物油也難逃其咎. 有些歐洲的食品法非常嚴格, 所以薯條就是軟的. FDA有專項裁決, 不禁止但必須明確標記, 點到即止恕不便深談, 諸位若關心可在FDA網站搜 -中性脂肪 即可(亦見於一些沙拉油).

這一篇真是亂七八糟, 正象GRE序言里點到的非文科生劣作, 只好將就著看吧.

[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6-12-15 22:13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4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48
25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7-4-20 19:16 | 只看該作者

反式脂肪 (回復#24 帖子)

游牧民族糕點之脆源於火候和大油, 宮人難長壽, 除了精神緊張(伴君如伴虎), 大概嗜食動物油也難逃其咎. 有些歐洲的食品法非常嚴格, 所以薯條就是軟的. FDA有專項裁決, 不禁止但必須明確標記.
-------------------------------------------------------------------------------------------------------

昨天晚上看了一期新到的全美葯業通訊, 目前幾大廠家都在日夜趕工研製反式脂肪替代品,-結構改造, 路數還是植物油壓力加氫固化(人造黃油), 哪家能捷足先登拿到快餐連鎖諸店的合同一準兒大發利市(保持物理特性同時改變代謝途經).

-大概用"酥"代替"脆"更為貼切.

[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7-4-20 19:20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8

主題

431

帖子

139

積分

版主

倍兒親成員[一品]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39
26
alvinlee1120 發表於 2007-4-20 22:0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4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48
27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7-5-4 21:51 | 只看該作者

文革點滴

去年兒子選了一門中國歷史、文化課, 買了幾本書其中有文化大革命及思想體系等, 回家後跟老娘山哨兼求證, 掌柜的遂道這些陳糠爛穀子得問你爹. 先給兒子露了一手兒, 背了幾段紅色經典及百家姓、三字經, 隨即給他講了些心得體會, 除了學外語以外, 另外一大收穫就是歷史知識. 四卷的註解內容橫貫數十年, 雖說支離破碎歷經塗抹, 但內容包羅萬象, 若仔細推敲也能悟出不少東西來. 兒子不服, 隨即拿出來一本英文的易經叫板, 還真把咱給難住了(本網有位文人寫的易經心得系列, 功底不淺), 這下孩子他媽可是高興了: 您那點兒玩藝也就是對付著唬我, 這回栽了吧我兒子比你強一百倍.

動亂中閑極無聊, 苦中取樂到處看熱鬧, 當時也不知道哪兒來的那麼大勁頭兒, 足跡遍及全城從來沒覺得累. 前後大概看過幾十次抄家, 上至末代皇姑(兩位均住在三海附近) 貴戚、民國人物, 下至文體明星. 在北海後門看過一次遊街示眾, 一位全國勞動模範坐在一輛環衛局的三輪小卡車上接受批判, 敢情這淘大糞也能得罪人. 抄出黃金最多的一家是原東北銀行的董事長, 那是敝人第一次見到整箱的金磚,以前曾經造訪過幾次他家的宅子(一幫孩子上房摘人家的棗兒). 後來在展覽館的一次抄家成果展覽會上又見到了大批金銀珠寶及唐宋明清文物, 半年前在DC史密森尼博物館看了一次乾隆文物巡展, 全球能舉辦這類活動的博物館屈指可數. 以前在南方看過一次台北故宮博物院珍品大全錄像, 也是以一代帝後用品分類的, 美國館藏的中國文物珍品登記在冊的有幾萬件, 每年都有幾次全國巡展(館際臨時借用). 在民族宮的另一次特展中有幸第一次見到了氣體打火機, 這洋貨屬於准大國舅. 49年前京津滬學化工實業救國而又有所作為者為數不多. 在京城文人圈子裡第二家庭的口碑一直不錯, 二國舅身為皮科聞人(留美出身, 好像是3級教授), 教學上事必躬親, 一絲不苟循循善誘笑口常開. 而其幼妹身為主任、院長, 有時為了演示一項簡單的智齒清除術而忙活一個多鐘頭, 從理論到操作反反覆復不厭其煩. 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大概最能代表這家人的家風,新春佳節二國舅家有時會接到中南海兩個家庭的同時邀請, 但很少赴自家的宴會, 大多赴第三家庭的家宴(夫人亦為留美出身好像是2級教授, 南開創始人之一的後人, 而總理又是感恩念舊之人, 湧泉相報自在情理之中).

聽一位前輩講過, 與其同船歸國的一位家裡創下了學者被抄次數之最, 因為夫人家裡曾為國內著名商人, 一般抄誰家還要饒上一組大字報專揭隱私, 有幾位在家相夫教子的長輩都曾貴為大家閨秀, 老爹夠資格榮登雄文註解. 又扯遠了, 有一次圍觀抄家(那次倒霉的是一位有機、物化前輩, 其早年在清華曾與才子外長同窗, 後來官費赴美拿的博士, 記得很多中華牌煙盒都是這位長輩給的. 其專精化學立體光異學, 一個化合物結構的問題就能講上半個鐘頭), 突然有個玩伴大喊: 你小子還不趕緊回家, 你們家也來了一幫.

今天不知哪根神經不對, 沉渣泛起胡說八道, 若有不妥之處還望諸位見諒.

[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7-5-5 12:10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4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48
28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7-5-5 11:37 | 只看該作者
近幾天兩大連鎖店已經宣布部分或全部更換烹調(炸)用油, 但部分點心等還用反式脂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4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48
29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7-6-12 05:26 | 只看該作者

會館功能眾多, 上京趕考、聯誼鄉情、提攜並進(不過一損俱損, 哪天皇上不高興抓起鄉黨來, 信手拈來就是一大串兒. 文革中在中組部看大字報, 因為晉黨站錯了隊, 大小官員數十位檔案全都上了牆, 就象一部山西近代斷代史, 看起來非常過癮結果連午飯都忘了吃) 、等候外放、指點江山、聯絡革命, 美酒佳肴不一而足。過去督、道、府、縣等級森嚴(美國官話就叫作Chain of command), 衙門不夠品級的絕對不敢在京城設館, 否則犯了逾越之罪, 弄不好吃飯的傢伙都得搬家, 現如今七品辦事處遍地開花, 比比皆是, 過去計劃經濟的時候, 有的地縣父母官兒帶著鄉里京官花名冊、地方土特產, 一個春節聯誼下來就能搞定價值數千萬的中型計劃外項目. 一般正、從五品以上官員即可入縣誌. 支援家鄉建設更是責無旁貸, 一呼百應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 而且實權在握又不顯山露水, 自是得心應手遊刃有餘.






[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7-6-12 17:21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4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48
30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7-6-12 05:44 | 只看該作者

學究手中煙袋功能眾多, 吞雲吐霧、敲打頑童都好使, 不過這個煙袋桿和嘴兒都不對(官宦、八旗最怕掉價兒, 記得最清楚的一件事兒就是兒時在某食堂搭夥, 每次吃完飯都要跟一位管理員打一陣子乒乓球, 因為業餘體校練習要求甚嚴, 機械重複枯燥乏味而且體力消耗極大, 而出去租案子打野路子兩毛錢一個鐘頭, 即使是北海龍王廟裡的石頭檯子也得一毛錢, 而且特費乒乓球, 那陣子紅雙喜五毛一個自然是買不起, 兩毛一的盾牌兒最好用. 門票還得花五分錢, 不過有個玩伴兒鬼點子挺多, 後門兒東夾道有一處外牆離一棵松樹很近, 一個人買票先進去弄條繩子系的樹上再從牆上放下來, 小哥幾個人牆一搭呼嘯而上, 省的錢能多打倆鐘頭. 最會折騰人的是清華和鋼院, 自製的發球機一斗兒一百個, 長短、高低、旋轉皆可調, 幾個單元訓練下來胳膊都抬不起來), 看過一回公共台清代玉器點評, 煙嘴兒雖然沒有鼻煙壺那麼光彩奪目, 但也有不少講究. 這位每次吃飯至少是四碟兒一碗, 一般為醬豆腐、臭豆腐各半塊兒, 加上一分錢的辣羅卜條兒和醬菜絲兒, 再來一碗熬白菜,覺得其與眾不同就問了一下. 一次趁四下里沒人遂告知, 咱祖上從龍入關也是有頭有臉的人家, 如今混的再不濟也不能丟人現眼. 記得這位書法了得, 那菜單版書寫得令許多教授汗顏.








[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7-6-12 19:22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4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48
31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7-6-12 06:11 | 只看該作者

國粹
京城之內古迹遍布, 近年市園林局、旅遊局等開發了一批名人府第-小型園林, 而且還賣月票, 如果有幸與文人同游那就更有意思了. 周末讀了一本名旦回憶錄, 而且作者也是梨園子弟, 戲劇功底之深, 文化品味之高, 行內脈絡之熟實為罕見. 突然想起來探親時友人送了一盤光碟, 借花獻佛與諸位共享, 再湊上一段遊記希望能添點兒彩. 另外近期相機更新有望, 前幾天收到一張退稅支票. 掌柜的有言在先, 數周之內若兒子沒有急用就全都便宜你了. 跑到頭牌照相器材連鎖店調查比較一番了, 夠買一套中檔尼康數字單鏡頭反光(廣角兒、長焦鏡頭加閃光燈、三角架), 到時候再出三流貨色就說不過去了.




回憶錄中濃墨重彩道出了學藝之艱辛, 若非梨園世家, 家境又不富裕就得簽下一紙生死文書, 學徒期間沒有報酬, 打雜兒、看孩子, 認打任罰. 練功近乎殘酷(國內的很多各類運動國手也是傷病纏身, 特別是長期緊張訓練造成的潛在精神影響, 所以離隊以後客串影視, 出國打球合情合理. 諸位有興趣的可以搜一下美國乒乓球隊網, 一位前國手的兩千金都靠打球上了斯坦福). 書中特別描述了腿功的精華, 記得文革中後期馬老(連良)首次獲准登台, 好象演的是杜鵑山中的匪兵乙, 一句台詞都沒有, 但上得台來一陣子小碎步疾馳, 上身紋絲不動, 台下票友鼓掌達十分鐘之久. 書中還提及老人看破紅塵立下家規, 子子孫孫永不學藝. 文革後期有一位著名花臉用補發的工資在同和居擺了三天的流水席, 就是為了去去晦氣. 當天老少票友, 三教九流濟濟一堂. 這位在前廳舉手抱拳迎來送往神采飛揚, 口中就那麼幾句: 人活得就是那麼一口氣, 錢算什麼東西. 說來慚愧, 本人能記住的台詞幾乎全都源於八個樣板.




[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7-6-13 20:58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4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48
32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7-6-12 06:1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4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48
33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7-6-12 06:31 | 只看該作者


這兒也承辦婚禮還正好趕上了. 因為這場地已經被人家包下來了, 陪咱去的主兒就問了一下把門兒的親友, 說是得問問今兒個主事兒的才行, 接著就請出來一位老太太, 這位老北京特會說話: 您大老遠的回來一趟不容易, 還來給我兒子添彩, 要不要一塊兒喝兩杯. 場面上席開十幾桌, 雙方親朋好友眾多禮數面面俱到. 大戲台上高堂、七大姑八大姨、介紹人等輪番獻詞講的都是老理兒, 說得都是吉利話兒. 在國內時參加過很多次婚禮, 一般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很少擺席, 大多是弄點煙糖、花生瓜子熱鬧一下, 頂多是雙方近親來上一兩桌. 室內的大戲台挺有特色(太暗, 照片模模糊糊拿不出手). 過去官宦人家喜歡辦堂會, 不過這戲台的尺寸、裝璜一定要循規蹈矩, 京城之內戲台頤和園之下就得數和坤府上的夠氣派.

[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7-6-13 19:11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4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48
34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7-8-27 20:21 | 只看該作者
除了學外語以外, 另外一大收穫就是歷史知識. 四卷的註解內容橫貫數十年, 雖說支離破碎歷經塗抹, 但內容包羅萬象, 若仔細推敲也能悟出不少東西來.
---------------------------------------------------------------------------------------------------------------------------------------------------

昨天在網上蹭看"胡喬木傳"節選,難怪這"註解"引經據典章法分明, 敢情歷史部分出自名家范老先生(文瀾)之手, 在國內時看過先生主編的"中國通史簡編", 提綱挈領聲勢奪人. 而且這"註解"總編是另一位文人, -田家英, 別的不敢說恐怕這文化歷史的功夫盡在其中.

[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7-8-29 19:28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10

主題

1579

帖子

882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82
35
dede10 發表於 2007-11-4 14:58 | 只看該作者
看樣子樓主和我一樣是老三屆?回憶當年,許多苦澀已經被過濾,留下的只是淡淡的回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4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48
36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07-11-12 18:1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35 dede10 的帖子

讀了您的來函, 多謝指教.

剛剛在網上讀了多版本馬老傳記摘要, 老先生確實是在1966年仙逝的. 老戲大多是在護國寺梅老先生家對面戲院看的, 還有就是便宜的露天戲, 主要是在鐘樓. 家中老保姆是個戲迷, 兒時經常跟著她看戲直到一次看楊三姐告狀(其中開棺驗屍一幕)嚇得接連幾夜惡夢不斷, 老娘下令從此戒戲. 關於海鷗相機的型號本人只用過4C, 4A 和DF(當時唯一的單鏡頭反光機型), 沒聽說過您提起的眾多型號, 希望您也來一段兒.

[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07-11-12 21:53 編輯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返回列表 發新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6 15:3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