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元和滿清把他們的民族文化當作貴族的表徵,所以總體上他們並沒有太傷及草根階層的漢族文化.當然清初文字獄已經體現了滿族裡一些高層體會到的危機感和震懾傾向. 但總體上他們認為既成的儒家體系是很好文化奴役系統,所以保留了它的相對完整.因為他們的文化相對比較粗曠,在細處無法替換漢族文化.
跟他們不一樣的是日本的民族文化遠比蒙古族和滿族細膩得多. 而且他們有自己的文化奴役系統,天皇制度.所以他們要的話,完全有能力完成文化替換. 看看台灣的親日群體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反過來看滿眼的清宮戲,宮廷勢力對決,皇權恩怨等等.
一方面,它反覆的刷洗著觀眾們忠君的思想. 這既包括對開明統治集團在內部鬥爭后掌權的期待,也包括對掌權集團脫離群眾的寬容.
另一方面, 它以歷史回放的形式讓普通民眾有在生活中接觸到統治集團生活的錯覺.實際上,或許連父母官都離觀眾遠遠的.
還有就是,戲說野史等等迴避了可被驗證核實的可能. 中國的歷史已經因為勝王敗寇而少了很多可考究的可能,超速現代化的進程更讓很多本來還俯仰可拾的歷史遺跡消失於短期的廣告牌間. 而這反覆的戲說和野史等等,反覆的提醒著觀眾歷史不需要太認真去質疑和研究,看看笑就可以了,所以您連這點興趣也不需要保留了. 別說你也不可能在公立圖書館里找到那些有價值的資料.
如果把一部清宮戲的投資放到一個圖書館的話,恐怕所有省會的圖書館和前一百名的大學圖書館都可以......
再往下說還有好多,只是跑題了而已,算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