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拎不清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五世祖和六世祖的差別在那裡?

[複製鏈接]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21
Djogchen 發表於 2014-3-2 20:44 | 只看該作者

我說的」色空不二「是大日如來毗盧遮那佛的境界,並非本人的境界,請以上各師
兄多多包拯!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3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871
22
 樓主| 拎不清 發表於 2014-3-3 01:57 | 只看該作者
稱各位位師父不為過吧,上面你們所說離我甚遠,我連們還沒入,自然就感到深不可測。這樣我可以下個結論,不識自的不知邏輯的要去做和尚,成為佛教徒,那必是假和尚,假佛徒。那真成了,「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了。我的感覺是一個個名詞越來越多,為解釋第一個卻出來好幾個需要解釋的名詞。我是搞數學的,如果我和大家談幾何里的角度,講的是點,線,直和曲,切與交及平行,再來維數,也就是一個角度的概念把歐氏幾何,羅巴切夫斯基幾何,羅曼幾何都抬出來,我想你們也受不了吧。所以我想還是一步步來,慢慢深入。我想對我來說一開始就從「心」,「性」開始。人們說的心,有一種是實指如:心腸壞了,無心無肺。都是實指。但也有時是虛指,如良心,噁心。這是現代人的。在古代是不分實虛的如心思,心想。把人的思和想,認為是從人的心發出的。那你們所說的心是什麼?是現代說的還是遠古所說的(那就是既是實也是虛,或就是實的,遠古人就是這麼認為的)。我想我大該說清楚問題了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23
Djogchen 發表於 2014-3-3 06:33 | 只看該作者
拎不清 發表於 2014-3-2 12:57
稱各位位師父不為過吧,上面你們所說離我甚遠,我連們還沒入,自然就感到深不可測。這樣我可以下個結論,不 ...

我們到這個罈子,也是為討論而討論,我看見老兄你發出這帖後幾天,還是冷清清的
,才加入,言語如有衝突之處,還請弟兄你海納,弟兄你是搞幾何的,那就輕鬆一下,
不談佛法,愚昧搞個有趣的數學問題,以你的IQ,應該沒問題吧?

如果要種四顆樹,怎樣種才可以令到它們之間的距離相等?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3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871
24
 樓主| 拎不清 發表於 2014-3-3 07:07 | 只看該作者
Djogchen 發表於 2014-3-3 06:33
我們到這個罈子,也是為討論而討論,我看見老兄你發出這帖後幾天,還是冷清清的
,才加入,言語如有衝突之 ...

問題是在身么地方種,在一個土堆上大家都會種,將土堆成正四面體,在頂點上種就可以了。在平面上是種不出來的,原因是其中三個點是等距的就成為一個等邊三角形,三點不在一條線上就決定了一個平面,在這平面上找一點到這三角形的三頂點要距離相等,那就是此三角形的外心,是唯一的一點,但他它頂點的距離是不等於此三角形的邊長。故無解。。這裡所說是指種樹的地點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25
Djogchen 發表於 2014-3-3 07:34 | 只看該作者
拎不清 發表於 2014-3-2 18:07
問題是在身么地方種,在一個土堆上大家都會種,將土堆成正四面體,在頂點上種就可以了。在平面上是種不出 ...

答得好!答得妙!那你認為這是否是」幾何意識「的問題?但如果第四顆樹種在一個
三角形的山丘上,那就是如實的種在實地上,而不是幾何意識了吧!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3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871
26
 樓主| 拎不清 發表於 2014-3-3 23:44 | 只看該作者
Djogchen 發表於 2014-3-3 07:34
答得好!答得妙!那你認為這是否是」幾何意識「的問題?但如果第四顆樹種在一個
三角形的山丘上,那就是如 ...

你沒看到,在平面上是不可能的嗎?那就要幾何意識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3

主題

389

帖子

388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8
27
renee209 發表於 2014-3-4 01:29 | 只看該作者
Djogchen 發表於 2014-3-3 07:34
答得好!答得妙!那你認為這是否是」幾何意識「的問題?但如果第四顆樹種在一個
三角形的山丘上,那就是如 ...

那算不算立體幾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28
Djogchen 發表於 2014-3-4 01:57 | 只看該作者
renee209 發表於 2014-3-3 12:29
那算不算立體幾何?

我的見解是這個種樹的過程有平面也有立體,但涉及IQ的那就是幾何意識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3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871
29
 樓主| 拎不清 發表於 2014-3-4 03:12 | 只看該作者
Djogchen 發表於 2014-3-4 01:57
我的見解是這個種樹的過程有平面也有立體,但涉及IQ的那就是幾何意識

要是N顆樹都要彼此二二的等距那怎麼種呢?這更要有幾何的意識了。不過和佛教何關?大師要說話了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0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0
30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4-3-4 05:1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真源湛寂 於 2014-3-3 16:16 編輯
拎不清 發表於 2014-3-2 12:57
稱各位位師父不為過吧,上面你們所說離我甚遠,我連們還沒入,自然就感到深不可測。這樣我可以下個結論,不 ...


五祖的問題是: 什麼是 「本心般若之性」 。

神秀是答非所問。 六祖是扣題。

假如五祖的問題是: 行者如何修行,才能見 「本心般若之性」。 則神秀的回答就接近了。

有點類似地:

問北京是什麼樣子。

六祖的回答是對北京的特點描述, 而神秀的回答是怎麼才能走到北京。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
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3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871
31
 樓主| 拎不清 發表於 2014-3-4 13:45 | 只看該作者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4-3-4 05:12
五祖的問題是: 什麼是 「本心般若之性」 。

神秀是答非所問。 六祖是扣題。

你答得好。不過六祖是答「為空」,說白了就是答本心為空,沒神么性不性的問題。這才是六祖的意思。所以這個回答更差。也就是說你這五祖提的不是問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0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0
32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4-3-5 00:32 | 只看該作者
拎不清 發表於 2014-3-4 00:45
你答得好。不過六祖是答「為空」,說白了就是答本心為空,沒神么性不性的問題。這才是六祖的意思。所以這 ...

性空不是指「沒有」。 不要把對空的概念先給出錯誤的定義,然後再去推理。

五祖問,夢的特點是啥? 六祖的回答是:「夢境不真實存在」。 而神秀的回答是:「要在夢中好好學習, 天天向上,總有一天。。。。。。」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
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3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871
33
 樓主| 拎不清 發表於 2014-3-5 00:55 | 只看該作者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4-3-4 05:12
五祖的問題是: 什麼是 「本心般若之性」 。

神秀是答非所問。 六祖是扣題。

什麼是 「本心般若之性」

二個和尚給出了二個答案,我想這二人聽了多年的道,不會不知道這個問題是什嚒意思。要麼這是個很高級,深奧的問題。想神秀是弟子中的狡狡者,他會答得文不對題嗎?如這樣,那這五祖豈不也是泛泛之輩了。教出的學生連問題都看不懂。這問題不過是「本心」和'性「之間關係,像我這樣的們外漢不只不過不懂何為'般若」,罷了,當然本心,性這二個名詞是多少懂得點的。性是指人的性情,有的是急性子,有的是慢吞吞的。有的豪爽,有的內相,這就是性。心則是思維,發出指令之所在。心常受後天影響,而沒受過影響的心則稱本心,我這樣的理解肯定不入大師們的眼。但我想還是以最仆實的說法好一些,好懂。我就怕基督教講那個」死「字。那樣的講法是搗漿糊。把眾所周知的字義給換掉,那豈不人不人,神不神了成了漿糊了。到了這裡那就是說:本心一般地就是性是什麼意思請教大師們這樣行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0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0
34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4-3-5 01:16 | 只看該作者
拎不清 發表於 2014-3-4 11:55
什麼是 「本心般若之性」

二個和尚給出了二個答案,我想這二人聽了多年的道,不會不知道這個問題是什嚒 ...

經文中一字之差,相去甚遠。人家講過去了, 後人自然感覺簡單。

當時問閣下, 答得出否?

感覺簡單的話,試問: 般若之性和般若密多之性,有什麼區別? 答答看?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
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3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871
35
 樓主| 拎不清 發表於 2014-3-5 02:51 | 只看該作者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4-3-5 01:16
經文中一字之差,相去甚遠。人家講過去了, 後人自然感覺簡單。

當時問閣下, 答得出否?

般若,般若密多

不懂,所以請教。我是說:二個和尚給出了二個答案,我想這二人聽了多年的道,不會不知道這個問題是什嚒意思。要麼這是個很高級,深奧的問題。想神秀是弟子中的狡狡者,他會答得文不對題嗎?如這樣,那這五祖豈不也是泛泛之輩了。教出的學生連問題都看不懂。我在家園也說過,基督教動不動就是保羅神學,彼得如何的不行,這不就是說,耶穌是個失敗的老師嗎?在這裡,我又碰到同樣問題了。你說:五祖問,夢的特點是啥? 六祖的回答是:「夢境不真實存在」。 而神秀的回答是:「要在夢中好好學習, 天天向上,總有一天。。。。。。」而我是說六祖錯,問夢,答夢境一錯,夢境也有真實的部分此而錯,神秀,也不可能如此回答。就比如我問學生,什麼叫平面幾何?會有我的最優秀的學生答:就是在平面上看東西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3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871
36
 樓主| 拎不清 發表於 2014-3-5 03:02 | 只看該作者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4-3-5 01:16
經文中一字之差,相去甚遠。人家講過去了, 後人自然感覺簡單。

當時問閣下, 答得出否?

大師別打迷了,你就直說:五祖問的是什麼?用通俗的話怎麼說?然後再看誰對誰錯。我想用通俗的話是能說的吧。請教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0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0
37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4-3-5 04:5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真源湛寂 於 2014-3-4 16:45 編輯
拎不清 發表於 2014-3-4 13:51
般若,般若密多

不懂,所以請教。我是說:二個和尚給出了二個答案,我想這二人聽了多年的道,不會不知道 ...


傳接班人, 自然要傳給見地最好的。 神秀悟到「好好學習」, 慧能悟到「本來無」。

當老師的自然要傳給見地更好的一位了。

至於你自己認為誰錯, 誰對, so what ?    這麼說吧。 神秀的見地, 見解也許針對我這樣的有用, 很實用。

但是, 在那個當下, 不是最牛的見地。 僅此而已。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
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0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0
38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4-3-5 04:56 | 只看該作者
拎不清 發表於 2014-3-4 14:02
大師別打迷了,你就直說:五祖問的是什麼?用通俗的話怎麼說?然後再看誰對誰錯。我想用通俗的話是能說的 ...

五祖問: 對於「本心般若之性」 大家各自暢所欲言, 各自說出自己最高的見地。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
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3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4871
39
 樓主| 拎不清 發表於 2014-3-5 08:00 | 只看該作者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4-3-5 04:55
傳接班人, 自然要傳給見地最好的。 神秀悟到「好好學習」, 慧能悟到「本來無」。

當老師的自然要傳給 ...

有疑問就得提,目的是弄清楚。在基督信仰里,雅各是重行的,行是見的到,摸得著。跟著這樣人就放心,而保羅是重於信,這就只聽嘴說,說得再好聽,好壞還是不知道。現在在神秀和六祖之間也是這問題。如果最高境界是個空,那豈不西方極樂世界也是個空,五祖傳衣缽也是空,是白忙乎了。談來談去都是空的,還談什麼。我在基督信仰里,那些大談信的人都是糊徒信的,最終都是反對神的。在這裡則是空,好像差不多。所以我想五祖的問題肯定不是一個空所能解決的
我想:普提雖無樹,但它並不空,能見能感受,深廣自無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40
Djogchen 發表於 2014-3-5 22:08 | 只看該作者
這裡說說我的見地:--請各位師兄指教:-

五祖的問題「甚麼是本心般若之性」 實在太高深不可測」佛經上有「五不翻」般若
是其中之一,禪宗的宗旨是「明心見性」見性的大前題就是明心,這個心就是本心,
亦即是佛陀在楞嚴經里所比喻的「第一月」五祖就是想知道各弟子明心的程度到了
那一個點子?

神秀的回答是把身心都投入了,認為應按序以戒定慧去得到所得,所以可以說是沒
有正面回答了這個問題,他還未見性,但是他是實修主義者,

慧能天生有慧性,但是卻由本性跳過了第一第二月以及彼所緣直接去到塵埃,可以
是說坐了超級火箭。

結論:--我認為六樓那位師兄說到點子了:--


慧能的答案:---,塵露演幻影


神秀的答案:--堆雪就摘星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0 02: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