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真源湛寂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自己是如何開始接觸佛法的

[複製鏈接]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21
chico 發表於 2013-1-3 00:03 | 只看該作者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3-1-3 00:01
初學可以從發菩提願心開始。 就是說我解脫的目的是希望將來回來解脫眾生。

HAPPY NEW YEAR

祈願師兄早證菩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1
22
 樓主|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3-1-3 00:08 | 只看該作者
chico 發表於 2013-1-2 11:03
祈願師兄早證菩提!

我發現學理和實修必須同時並進。 學理到一定程度, 必須通過實修去驗證。

驗證當中, 會發現自己理解的道理有一定程度的偏差。 而再重新去讀經, 會有另一種理解。

估計如此反覆去驗證, 理解, 會慢慢地有些進步。

即使是念佛求往生, 也是如此。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23
chico 發表於 2013-1-3 00:21 | 只看該作者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3-1-3 00:08
我發現學理和實修必須同時並進。 學理到一定程度, 必須通過實修去驗證。

驗證當中, 會發現自己理解的 ...

的確如此。關鍵是要把理論運用到自身的實踐中去。空談沒用。從爬、站立、行走到跑。沒有捷徑,一點都沒。 不老老實實的從爬開始,絕對沒戲。

看他人的文章,無非是參考人家走過的路。有些人的文章一看就是空談,有些已看就是活出來的體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1
24
 樓主|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3-1-3 00:24 | 只看該作者
chico 發表於 2013-1-2 11:21
的確如此。關鍵是要把理論運用到自身的實踐中去。空談沒用。從爬、站立、行走到跑。沒有捷徑,一點都沒。 ...

看了其文章后, 心不凈, 那就不要看。 要是心凈, 就好好看, 看其問題出在哪裡? 正確的理解應該是怎樣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25
chico 發表於 2013-1-3 00:32 | 只看該作者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3-1-3 00:24
看了其文章后, 心不凈, 那就不要看。 要是心凈, 就好好看, 看其問題出在哪裡? 正確的理解應該是怎樣 ...

如是,如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0

主題

1萬

帖子

7525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25
26
·八戒· 發表於 2013-1-10 23:17 | 只看該作者
發菩提心 發表於 2012-12-11 00:46
是啊,佛經很多都可以同樣辦法,看不懂的地方,多拜拜佛,誦誦經文,自然某一天就會豁然開朗。倓虛法師在 ...

怎麼和基督教一樣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0

主題

1萬

帖子

7525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25
27
·八戒· 發表於 2013-1-10 23:22 | 只看該作者
發菩提心 發表於 2012-12-11 05:09
走人佛門基督教也起了一些作用,很虔誠的去禮拜,讀聖經好幾個月,和牧師交流聖經,可惜自己還是疑問太多 ...

真正成佛大概要出自內心,由里及表。而基督教是依仗外力,由表及裡。道路相反啊。

然而,佛教現在也發展到了由表及裡的方式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17

帖子

28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8
28
ljhkl 發表於 2013-1-11 08:23 | 只看該作者
·八戒· 發表於 2013-1-10 23:17
怎麼和基督教一樣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1
29
 樓主|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3-1-15 22:23 | 只看該作者
·八戒· 發表於 2013-1-10 10:17
怎麼和基督教一樣啊?

就像學騎自行車一樣。 要是對平衡理論不理解, 就先放下。 先騎上去, 練習練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0

主題

1萬

帖子

7525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25
30
·八戒· 發表於 2013-1-15 22:35 | 只看該作者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3-1-15 22:23
就像學騎自行車一樣。 要是對平衡理論不理解, 就先放下。 先騎上去, 練習練習。 ...

俺指的是「多拜拜佛」 難道佛也是神么?拜他就給你智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1
31
 樓主|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3-1-15 22:39 | 只看該作者
·八戒· 發表於 2013-1-15 09:35
俺指的是「多拜拜佛」 難道佛也是神么?拜他就給你智慧?

這要看行者是如何去拜佛。  比如, 什麼叫拜?怎麼拜?

拜佛時行者心行是怎樣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0

主題

1萬

帖子

7525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25
32
·八戒· 發表於 2013-1-15 22:43 | 只看該作者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3-1-15 22:39
這要看行者是如何去拜佛。  比如, 什麼叫拜?怎麼拜?

拜佛時行者心行是怎樣的。 ...


如何去拜?燒香磕頭啊 拜是一種禮儀行為,並不能增長你的智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1
33
 樓主|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3-1-15 22:48 | 只看該作者
·八戒· 發表於 2013-1-15 09:43
如何去拜?燒香磕頭啊  拜是一種禮儀行為,並不能增長你的智慧。

呵呵, 這是你自己對於拜佛的認知。

你說的這種儀式, 有可能是僅僅增加愚痴, 就不要說智慧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0

主題

1萬

帖子

7525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25
34
·八戒· 發表於 2013-1-15 23:02 | 只看該作者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3-1-15 22:48
呵呵, 這是你自己對於拜佛的認知。

你說的這種儀式, 有可能是僅僅增加愚痴, 就不要說智慧了。 ...

但是,絕大多數人確實都是這麼拜的 所以俺說和基督教一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1
35
 樓主|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3-1-15 23:11 | 只看該作者
·八戒· 發表於 2013-1-15 10:02
但是,絕大多數人確實都是這麼拜的  所以俺說和基督教一樣。

所以需要大家來這裡相互交流, 解釋這些基本概念。 盡量澄清一些容易被世俗混淆的東東。

拜佛要先發願, 為救度眾生;
拜佛要先虔誠, 為懺悔自己所做的錯事, 發誓今後不再重犯;

等等。。。。。。。

你說的那種燒香磕頭求富貴的拜佛, 是搞變相賄賂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0

主題

1萬

帖子

7525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25
36
·八戒· 發表於 2013-1-15 23:14 | 只看該作者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3-1-15 23:11
所以需要大家來這裡相互交流, 解釋這些基本概念。 盡量澄清一些容易被世俗混淆的東東。

拜佛要先發願, ...

那是發誓,不是拜佛。

兩者的區別很大啊。前者是自己主動該如何做,而後者則是求外力的幫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1
37
 樓主|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3-1-15 23:27 | 只看該作者
·八戒· 發表於 2013-1-15 10:14
那是發誓,不是拜佛。

兩者的區別很大啊。前者是自己主動該如何做,而後者則是求外力的幫助。 ...


身體下跪, 是外相。 下跪時的思想動態是心行。

心行 + 外相, 構成拜佛這一個完整的概念。

拜佛是否能得智慧, 從外相不容易判斷。 發誓是心行, 拜是外相。 拜的時候, 也是鍛煉身體的過程, 怎麼能簡單說是「求外力」?

有宗入門要磕二十萬個大頭, 你去試驗一下, 看看自己一次能磕多少個? 這是要體力的。

學佛要身體好, 內外要兼修。 內要修心, 外要修身。 不要看人家拜佛, 就自己亂想。

你要搞清楚人家真正在做什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0

主題

1萬

帖子

7525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25
38
·八戒· 發表於 2013-1-15 23:49 | 只看該作者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3-1-15 23:27
身體下跪, 是外相。 下跪時的思想動態是心行。

心行 + 外相, 構成拜佛這一個完整的概念。

所以啊,一個「拜」字誤導大眾啊

心性,出自內心,佛出自於心,不是外來的。佛教與基督教的根本差別就在於此,一個是由里及表,另一個則是由外及內。「拜」字,乃是如同基督教般的由表及裡,縱使磕一萬個頭仍然是表,固然毅力可嘉,但卻南轅北轍,與佛無緣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383

帖子

38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83
39
發菩提心 發表於 2013-1-15 23:57 | 只看該作者
《禮佛偈》——
能禮所禮性空寂。
感應道交難思議。
我此道場如帝珠。
彌陀如來影現中。
我身影現如來前。
頭面接足歸命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主題

3517

帖子

1851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851
40
 樓主| 真源湛寂 發表於 2013-1-16 00:00 | 只看該作者
發菩提心 發表於 2013-1-15 10:57
《禮佛偈》——
能禮所禮性空寂。
感應道交難思議。

頂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1 13: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