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袁隆平:三年困難時期,餓死了幾千萬人啊。

[複製鏈接]

36

主題

1070

帖子

1270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7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安徽農民 發表於 2009-8-22 02: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袁隆平:保住18億畝耕地紅線有難度
<查看評論>
大洋新聞 時間: 2009-04-08 來源: 廣州日報 作者: 曾向榮、關家玉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09-04/08/content_528349.htm
袁隆平在接受專訪。
  在三亞水稻試驗基地接受本報獨家專訪

  建議政府高價收購農民糧食后平價賣出

  「袁隆平」,這是一個令所有中國人都感到驕傲的名字。他發明的雜交水稻,是讓人人都能夠享受的福祉。沒有人懷疑,他對中國農業乃至世界農業的貢獻居功至偉。

  記者獲悉,在4月中旬的博鰲亞洲論壇前後,國家領導人將在三亞南繁雜交水稻試驗基地接見這位作出了傑出貢獻的科學家。三亞擁有充足的陽光,水稻可以進行充分的光合作用。從1968年開始,袁隆平幾乎每年都要來到這裡從事雜交水稻研究,如今一般每年會待一個多月的時間。

  4月6日,這位世界聞名的「雜交水稻之父」在三亞南繁雜交水稻試驗基地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從辦公室到試驗基地田埂旁,採訪進行了一個多小時。

  袁隆平坦言,保住18億畝耕地紅線的難度很大,在耕地減少的情況下,唯一的辦法就是提高單產。為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他建議政府改變補貼方式,高價收購農民糧食,再平價賣出。同時指出,作為世界人口大國,中國的糧食儲備最少要有100天,最好能夠達到半年。

  文/圖 本報特派記者曾向榮、關家玉


  雖然已經79歲高齡,但袁隆平院士依舊活躍在他的超級稻研究基地。從一般雜交稻的研究成功,到超級稻的一期、二期,他將我國水稻的畝產量從300公斤左右先後提高到700公斤、800公斤。如今的目標是,超級稻在2012年實現畝產900公斤的夢想。

  關於超級稻:

  2012年實現畝產900公斤

  廣州日報:您在超級稻研究上,計劃實現什麼目標?

  袁隆平:超級稻是超高產的意思,最開始是日本人提出的。上世紀80年代,日本提出搞超級稻的研究,後來國際主要研究機構也正式立項。我們國家農業部1996年立項了中國超級稻計劃,第一個階段指標就是一季稻大面積示範畝產700公斤,第二階段是800公斤。

  所謂大面積示範就是,要有兩個100畝示範片,而且要連續兩年,驗收非常嚴格。

  廣州日報:這個標準是您自己制定的嗎?

  袁隆平:這個標準是我建議的,農業部後來就採納了。目標太高了不行,好高騖遠不行,太低了,也不行,要切合實際。

  廣州日報:現在超級稻的進展如何呢?

  袁隆平:我們的進展是,第一期在2000年就達標了,從2001年開始,已經在生產上大面積應用了。近幾年達到3000萬畝左右。第二期目標,提前在2004年就實現了,從2006年開始在生產上應用。已經有幾百萬畝了。

  由於第二期實現了,我就建議第三期超級雜交稻畝產900公斤,農業部採納了我的建議,並且立了項。計劃是這樣的:從2006年到2015年,畝產達到900公斤。我們正在努力攻關的就是第三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我們希望提前2到3年,實現第三期超級稻的目標。

  廣州日報:也就是2012年左右達到畝產900公斤的目標?

  袁隆平:完全可以達到。小面積的,比如1畝、兩畝、5畝,已經達到了,100畝難度還是比較大的。驗收是很嚴格的。比如100塊田,給它們編號,從1到100,寫在紙條上,然後抓鬮。抓3個號拿去驗收。這麻煩著呢,如果運氣好,能選到幾塊好的田;運氣不好,差的田是不能達標的。最差的田要800公斤以上,好的田呢,要接近1000公斤,平均才能達到900公斤。

  關於三亞基地:

  示範田剛算出畝產890公斤

  袁隆平:(指了指示範田)這裡就是超級稻,每畝產量可望達到900公斤。

  廣州日報:您每年一般在這裡待多久?

  袁隆平:從3月到4月,一個多月。

  廣州日報:您這個基地有多少工作人員?

  袁隆平:有七八十個,有一個連啊。去年11月就從湖南過來了。

  廣州日報:總共有多少畝?

  袁隆平:有140~150畝左右。現在第三期超級稻處在攻關階段,剛才算出來畝產是890公斤,還差10公斤呢。

  廣州日報:去年超級稻示範田畝產多少?

  袁隆平:去年畝產量最高達860多公斤。

  廣州日報:下個月收成的時候,每畝產量是不是就是890公斤呢?

  袁隆平:那很難說。有可能高一點,也有可能低一點。如果後來病蟲危害了怎麼辦呢?或者颱風來了把它吹倒了怎麼辦呢。農業生產,天老爺要當一半家。

  廣州日報:這些超級稻什麼時候可收割?

  袁隆平:下個月初吧。5月2日、3日左右。

  廣州日報:什麼時候種下去的?

  袁隆平:去年12月份。130多天就成熟。

  廣州日報:我看這些水稻的葉子很高啊。

  袁隆平:就是要葉子高才好呢,葉子高可以進行充分的光合作用。穗子高就重,頭重腳輕。

  關於雜交稻:

  如突破雜交粳稻可佔8成

  廣州日報:目前我國水稻畝產在什麼水平?

  袁隆平:我們全國水稻的平均產量,畝產420公斤。日本是先進國家,畝產440公斤,比我們高20公斤。但是在雜交稻方面,我們全國是2.5億畝,畝產達到480公斤,比日本高了40公斤。印度在全世界種糧面積最大,畝產是200公斤。

  我們第一期超級稻,已經大面積推廣到3500萬畝左右,比日本全國水稻面積還大,我們平均畝產是550公斤, 比日本高了100公斤以上。日本人非常驕傲,但是在水稻面前,他們不得不折服。

  廣州日報:日本人在您面前肯定不能驕傲。

  袁隆平:驕傲不起來。他們最先搞超級稻,指標也是800公斤,到現在也沒有實現。後來基本上是擱置下來了,沒有搞了。我們第一期超級稻,已經有3500萬畝左右,比日本全國的水稻面積都多,我們畝產是550公斤,他們是440公斤,我們高了110公斤。我們第二期超級稻,大面積推廣種植后,畝產是640多公斤,已經有三四百萬畝。

  廣州日報:大面積種植后,超級稻的畝產跟示範田的畝產有一點差別吧?

  袁隆平:示範田肯定是選條件好的地方,一般大面積推廣后,畝產量要打個8折以上。

  廣州日報:因為各地的氣候條件不一樣嗎?

  袁隆平:各方面不一樣,比如土壤不肥啊,有的乾旱啊,有的澇啊,有的有病蟲害啊。全國不可能都一樣,還有的是種植技術不行。真正高產,需要3個條件:良種,品種要好;良法,栽培技術要好;良田,田要好。光有良種是不行的。

  廣州日報:現在中國雜交水稻面積是2.5億畝,有沒有可能繼續增加呢?

  袁隆平:我們國家雜交水稻面積占水稻總面積的57%,主要在南方。北方種的是粳稻,南方種的是秈稻,秈稻是大頭,4億多畝裡面有3億多畝種的是秈稻,佔四分之三。現在雜交水稻裡面,主要是雜交秈稻。現在在北方,雜交水稻還很少。我們現在正在研究雜交粳稻。

  在北方要抗寒,我們現在的雜交水稻在北方不適合。如果雜交粳稻突破了,很可能雜交稻的面積會達到80%。

  關於野生稻:

  野生稻隱藏有優良基因

  廣州日報:在廣東高州,發現過大面積的野生水稻。這有什麼研究價值嗎?

  袁隆平:廣東、廣西、雲南、海南這幾個省區都有野生稻,野生稻一般是不良基因,但裡面隱藏有優良的基因,肉眼是看不到的,必須通過分子技術,才能發掘出來,如抗病的,抗蟲的,抗旱的,抗寒的,高產的基因。我一個博士生在土生野生稻裡面發現了兩個增產的基因,每個基因有增產18%的效應。

  江西、湖南冬天要下雪,但是也有野生稻,它能夠多年在那裡,肯定也是抗寒的。

  今年在長江流域溫度一直很低,昨天長沙的溫度還在12攝氏度。早稻不抗寒就會爛秧苗,把野生稻的抗寒基因放進去就不怕啦。

  廣州日報:目前有沒有實現這一點呢?

  袁隆平:現在正在做。首先要看抗寒基因在染色體的哪個段,然後通過分子技術克隆出來,也就是調出來,再轉到栽培稻裡面去。

  袁隆平印象

  說起糧庫空置冒國罵

  接受採訪時,袁隆平多次講述過他的「禾下乘涼夢」:水稻比高粱還高,稻穗比掃帚還長,稻穀像花生米那樣大,他和他的助手們就坐在稻穗下面乘涼。

  這位大科學家沒有任何架子。見到他時,他正在辦公室閱讀一份英文資料。對於記者的突然造訪,百忙中的袁隆平沒有任何怨言,還熱情地給記者遞煙。

  他不改平民本色,身著一件普通的T恤,臉龐黝黑,歲月的風霜刻在寬闊的額頭上。     他記憶清晰,畝產量、水稻面積等數字脫口而出,沒有任何遲疑。

  他真實直率,對於中國耕地減少、糧庫空置等問題毫不避諱。對於糧庫空置問題,袁隆平也會偶爾冒出一句國罵,但神態依然平靜從容。

  政府收購價提高20元:「國家拿得出來」

  去年,袁隆平向全國政協提交過一個糧庫空置的提案,建議查實糧庫有沒有虛報引發轟動。

  面對全世界都密切關注的糧食安全問題,這位與糧食打了一輩子交道的工程院院士有著自己的獨立思考。他向記者透露了與國家領導人會面時將提出的建議。

  關於糧食價格:

  建議政府補貼提高到1000億

  廣州日報:在糧食價格方面,您有什麼建議呢?

  袁隆平:我們政府現在給了農民很多優惠,很多補貼,我認為方法要改進。現在是按田畝補貼,比如在湖南,一畝田100來塊錢,還是可以的,但是對調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作用就不太大。

  為什麼呢?這一畝田,反正我種好種壞,補貼就是100塊錢。隨便種三五百斤,是100塊錢,不種也是100塊錢,種好了,也只是100塊錢。我的意思是,怎麼改進呢?政府可以用高價收購農民的糧,平價賣出去,政府來補,不影響市場。

  我們國家現在最低保護價不到90元/百斤,我建議政府用110元/百斤收購,高於20元,然後平價賣出去,這樣就能調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我越高產,我收入就越多。如果按田畝補,他們沒有積極性,反正我高產沒有高效,因為補貼也就是100元。

  剛才我講超級稻全國平均畝產是550公斤,如果每斤提高二三角,他一畝田呢,就可以多掙300元的收入。從湖南來講,一家大約三四畝田,他一家可以多掙1000來塊錢的收入。

  補貼方式改變了,政府高價收糧,農民就會盡量高產,越高產他收入越高,他就投入多,肥料啊、管理啊等各方面。現在這樣補呢,反正隨便種每畝都是100多元,就不利於提高積極性。

  但是另一方面呢,市場上糧價是最敏感的,糧價一漲,什麼東西都漲,這就要政府補啦,平價賣出來。

  全國1萬億斤糧食,商品糧佔三分之一,3000多億斤,每斤提高2角,就是700個億了。我的意思是提高3角,提高到1000個億。我們的補貼現在已經有700億元~800億元了。我建議提高到1000個億,大大提高農民的積極性。這個錢,國家是拿得出來的,政府有這個財力。

  關於糧食儲備:

  調查糧庫要微服私訪

  廣州日報:去年您向全國政協提交過一個糧庫空置的提案,建議查實糧庫有沒有虛報,引起了轟動。

  袁隆平:很多都是虛報,領補貼。去年我在政協寫了一個提案,受到了總理的重視,總理第二天就批示,要糧食局局長查一下、認真查一下。

  正常的檢查,例行公事很重要,但很容易弄虛作假。為什麼呢?他們會老早就做好了準備,從其他糧庫搬過來。這樣就受騙了。

  例行公事很重要,但我們要搞微服私訪,要突然襲擊,比如說我明天要到你那裡去檢查,他來不及了,做不了假了,結果就抓了兩條大魚,一條是在黑龍江,還有一條是在安徽。其實大魚還不知道有多少呢,還有呢。

  廣州日報:最近國家又在清查糧庫嗎。

  袁隆平:糧食是戰略物資,遇上天災或者其他自然災害,你沒有糧食吃怎麼辦啊?你不能不儲備啊!

  根據聯合國的最低要求,糧食儲備要70天。日本是120天,後來提高了標準,增加到半年。中國是世界人口大國,我的建議是,中國至少要100天,最好能達到半年。遇到特大自然災害,比如乾旱、洪水,就不會出現沒飯吃的情況。

  我給你舉了個例子,你們年紀輕不知道,三年困難時期,餓死了幾千萬人啊。大躍進把樹都砍了去鍊鋼鐵,把生態破壞了,1959年大幹旱,一年基本上沒有收成,餓死了四五千萬人啊。我看到路上有5個餓殍,倒在田坎旁邊,倒在橋下和路邊,我親眼看見啊,那很凄慘的。
  廣州日報:現在我國糧食儲備能用多少天?

  袁隆平:現在不知道,要摸底啊。最低要100天。我們國家這麼大,我希望要提高到180天最好。

  關於和總理會面:

  準備建議建立種子大市場

  廣州日報:聽說這個月國家領導人會來這裡視察。您準備向他提什麼建議呢?

  袁隆平:這個建議,我在政協會議裡面提過,建立一個種子大市場。全國7000多家種子公司,小、雜、亂,還有假冒偽劣產品。在長沙建一個種子大市場,發改委立項支持一下,搞起來之後,在國際上競爭,雜交稻我們遙遙領先。

  廣州日報:您發明的雜交稻在國際上的影響都很巨大。聽說越南種植了很多雜交稻?

  袁隆平:是啊。越南本來是糧食缺乏的國家,由於大面積種植雜交稻,這幾年一躍成為僅次於泰國的大米出口國。它的雜交稻有1000萬畝,種了十幾年。它比常規稻增產了40%,雜交稻平均產量是畝產410公斤,常規稻畝產是300公斤。

  廣州日報:我們國家的常規稻,畝產大概多少?

  袁隆平:我們國家的常規稻,大概390公斤左右。

  廣州日報:越南您多次去嗎?

  袁隆平:去過兩次。

  廣州日報:全世界有水稻的地方,就有您的足跡吧?

  袁隆平:南美、北美都去過,非洲只到過埃及。南極洲沒有去,南極洲沒有水稻啦。

  廣州日報:您的超級稻研究成果現在在國外有沒有推廣呢?

  袁隆平:我們在國外推廣了第一期超級稻。第一期超級稻在國外的增產非常顯著,尤其是在印度尼西亞。當地稻穀產量每公頃4.5噸,我們超級稻是每公頃9.5噸,翻了一番還多一點。另外還有菲律賓。我有個助手長期在那裡。菲律賓當地稻穀全國平均產量每公頃也是4.5噸,我們的水稻是每公頃7.2噸。

  關於糧食安全:

  耕地面積已經少了3000萬畝

  廣州日報:溫總理多次強調保護耕地紅線的重要性,以確保糧食安全。您覺得呢?

  袁隆平:18億畝的耕地紅線,這個保不住,難度很大。因為要城市化,要修建機場、高速公路,沒有辦法。

  廣州日報:在耕地減少的情況下,該怎麼辦?

  袁隆平:唯一的辦法就是提高單產。美國測出來的,我們的耕地面積已經沒有18億畝,已經少了3000萬畝。形勢非常嚴峻,中國人口這麼多。

  廣州日報:這麼多人都要吃飯。那麼我們的糧食安全會不會面臨問題?

  袁隆平:問題就在這個地方。我剛才講的,如何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你技術再好,品種再好,農民不願意種,也是不行的。所以補貼的方式要改進。

  高價收農民的糧,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就來了,平價賣出去,國家來補貼,就不會影響市場,糧價不會漲。我認為最好的方式是這樣的。去年我們國家有6萬億元的財政收入,政府有這個財力,拿1000億元出來給農民。

  廣州日報:畢竟糧食問題、三農問題是重心。

  袁隆平:現在提擴大內需,但農民沒有購買力,內需擴大不了啊。農民沒有錢啊,你怎麼擴大啊。現在我們國家還有接近70%的農村人口,農民的購買力提高了,擴大內需就有後勁了。

  袁隆平語錄

  袁隆平介紹他的超級稻:「你看,這水稻多好看啊。」

  袁隆平談糧食補貼:「補貼方式要改變了。政府高價收糧,農民就會盡量高產,越高產他收入越高,他就投入多,肥料啊,管理啊等各方面。現在這麼補呢,反正隨便種每畝都是100元,就不利於提高積極性。另一方面呢,市場上糧價是最敏感的,糧價一漲,什麼東西都漲,這就要政府補啦,平價賣出來。」

  袁隆平談耕地:「18億畝的耕地紅線,這個保不住。因為要城市化,要修建機場、高速公路,沒有辦法。我們的耕地面積已經沒有18億畝,已經少了3000萬畝。形勢非常嚴峻哦。中國人口這麼多。」

  袁隆平談糧庫檢查:「我們要搞微服私訪,要突然襲擊,比如說我明天要到你那裡去檢查,他來不及了,做不了假了。」

  袁隆平介紹他的學生:「這是我的一個學生,以前是一個農技站的站長,很實幹的,1958年,你們還沒出生的時候,他就跟著我搞試點,到現在已經50年了。」

  袁隆平介紹他的遮陽帽:「這裡太陽曬翻天。我現在年紀大了,79歲了,要戴帽子。去年開始戴,以前都是不戴的。」

  袁隆平簡介

  袁隆平院士對中國農業乃至中國人生活的影響巨大而久遠。

  袁隆平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致力於雜交水稻的研究,經過12年的努力,成功培育出了「三系雜交稻」。現在,我國大江南北的農田普遍種上了袁隆平研製的雜交水稻。雜交水稻的大面積推廣應用,為我國糧食增產發揮了重要作用。袁隆平的努力,也為解決世界糧食短缺問題作出了貢獻。

  由於雜交水稻獲得巨大成功,他先後獲得迄今唯一的國家特等發明獎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等多項國際大獎,在國際上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52

主題

90

帖子

1017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17
24
2744367848 發表於 2014-12-5 03:5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
匿名  發表於 2009-8-27 02:47
憤青們怎麼都啞口無言了? 袁隆平這個糧食專家不會是信口胡說吧。
22
匿名  發表於 2009-8-26 23:10
中國的總人口在清朝末年已經有4億多,辛亥革命成功,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國,中華民國在中國大陸存在了38年。到1949年毛共結束了國民黨蔣介石政府在中國的統治時,中國的總人口為5億。也就是說,民國政府在大陸的38年,中國凈增人口1億左右。

從1949年到1976年,是毛澤東統治中國的時期。時間不及民國長,只有27年。中國的總人口在傳說毛餓死5千萬人、斗死5千萬人,又實行嚴苛的計劃生育政策的情況下,總人口由原來的5億猛增到9億。27年時間,毛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整整增加了4億人!這一比較,下面的問題就來了:

為什麼民國的人口增長速度這麼慢?

我們知道:

1.民國不搞階級鬥爭;
2.民國不搞勞命傷財的大躍進;
3.民國不搞計劃生育;
4.民國默許一夫多妻;
5.最近有人考證出來,連湯恩伯這樣的人都是愛民如子的典範;
6.沒有國家對中國實行經濟封鎖,國統區有美援,解放區有蘇援,相信淪陷區也有日援。

根據計算,在不發生戰爭的情況下,如果按照毛時代的平均人口年增率,民國經過38年時間到1949年,中國總人口應該也有9億左右。不幸的是,這期間發生了日本侵華戰爭及三年國共內戰。抗日戰爭,一般公認的中國軍民傷亡總數約為3千萬人,打寬點,算他5千萬人;三年內戰,傷亡總數絕對不會有3千萬人,但打寬點,也算他5千萬人。這樣,就跟毛澤東的「餓死」「斗死」1億人扯平了。好了,就算民國由於戰爭原因減少了1億人口,到1949年民國在大陸完結時中國至少也應該還有8億人口才合乎常理。但事實是1949年中國只有5億人口。那麼,少掉的這3億人哪裡去了?這裡只有一種解釋:沒飯吃餓死了。也就是說,國民黨蔣介石政府在統治中國期間餓死了3億中國人!

也許有人對我的這種演演算法不以為然,但注意哦,毛澤東就是被人用這種統計方法羅織了餓死1千萬人的罪名,後來又被放大到3千萬,現在又被進一步放大到了5千萬。儘管鐵一般的事實是毛時代的中國保持了2.3%以上的人口平均年增長率。

5

主題

1022

帖子

236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36
21
gaozhiyong 發表於 2009-8-26 09:26 | 只看該作者
這個大飢荒餓死人的事情,有國外流傳的所謂餓死三千萬之說,那麼也來一次極為嚴格的抽樣檢驗。我以為,一個國家如果在一場戰爭中死了三千萬人,二十分之一的人都死了,都是一個極為慘重的損失,則我在今天的論壇上呆了五年,居然就沒有一個網友說自己的某某家人是在那個年代活活餓死的,當時餓死的情況是怎樣的。已有的記者或者文人,都是以報告文學的形式,似乎是以「旁觀者」的身份來描述的。但是自己說自己家人餓死的,卻的確少之又少。當然,我不是說,這個事實就一定不存在,有可能存在,有可能甚至更多,比如說實際上餓死了五千萬或者一個億,也有可能更少,比如說餓死了三百萬。但是這都要拿出一個非常嚴格的抽樣檢驗的結果。就網上已經發現的各種縣誌,在那三年甚至雷電劈死了一個人,什麼吃蒼耳死了三個人,都記錄下來的,偏偏就是沒有紀錄餓死了多少人,莫非各個縣政府都統一得到了中央政府的秘密指示,禁止將三年中餓死人數寫入縣誌?要知道中國兩千多個縣,如果餓死三千萬,每個縣也要餓死一萬多人的。

但是現在活過六十年代的人許多當然也都還活著,你可以向他們進行我推薦的這種統計辦法,但是你要統計得足夠多,才能夠得出較為肯定的結論,樣本少了肯定是不行的。比方說吧,如果你隨機統計了1000個人,當然,死人無法統計,你可以問這一1000個人中有沒有兄弟姐妹餓死的?其它的人不算,道聽途說的也不算,就算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正常的病死也不算,就算餓死的。 如果你統計的結果,是一個人都沒有。那並不表明沒有餓死人。按我上面的演演算法,你可以用樣本總數1000和發生次數0,置信度為百分之九十五,算出P1=0,P2=0.383%,注意我的程序是加了百分比符號的。則你就有百分之九十五的把握,餓死率在百分之零點三八三以下,或者用這個概率0.00257383乘噹噹時的人口六億七千萬,得257萬人,也就是說,你有百分之九十五的把握肯定,餓死人的總數,在二百五十七萬人以下。因此可以斷定餓死三千萬是謊言。
當然,我這是舉例說明。如果你是統計得其它的發生頻率,比如說統計了1000人有50人,就按你的真實數據得出結論好了。
我的意思無非是,大家與其在這裡爭餓死三千萬是真是假,不如用我提供的這種統計辦法,向周圍的人統計一下,統計出是什麼結果就是什麼結果。實踐出真知嘛。

「餓死三千萬之說」是怎麼來的?當然不是按窮舉法來的,是最早一個美國的統計學家科爾,簡單地設了一個線性模型,根據中國公布的人口歷年人數,認為增長的過程中有一個三千萬的缺口,因此斷言說餓死了三千萬人的。這種斷言的基本手段是線性回歸。當然,線性回歸也是一種統計手段,也要用到置信水平,用到區間估計。但是,這裡面更為粗糙是因為,有更多的假說被加進到統計辦法里了,比如人口增長率的線性假設。而且它根據的數據僅僅是歷年人口數,並沒有做具體地問一些中國人「你家裡餓死了人沒有?」,因此和我的辦法相比,應當屬於更為粗糙的統計辦法。

而國內的社會學家呢?恕我直言,絕大多數都是耍筆杆子的文人出生的,可以認為數學基礎極差。比如我從網上搜索這些國內社會學家的論著,裡面基本上是沒有數學公式的。為什麼沒有?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經歷過數學訓練。因此他們除了妙筆生花之外,並不懂得現代統計學的基本辦法。那麼,人家美國居然有人搞出一些公式唬人,國內的一些人也就相信了。這讓我想起了電影《武訓傳》中,武訓因為沒有文化,不懂算術,因此就被地主欺負,那帳房先生左算右算,反正武訓也不懂打算盤,算來算去就把武訓給唬住了。

因此,我認為現在的當務之急是要給國內的社會學家們進行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掃盲。但是這些教授們太忙了,今天到這裡掙幾萬演講費,明天到那裡講學,而數學這種東西是要騰出時間長期地潛心研究才行的,成天到處活動,忙東忙西的時候,通常沒有多大可能自己的數學能力有多大的長進。



「餓死幾千萬」的說法,原新華社「高級記者」、《炎黃春秋》副主編楊繼繩洋洋洒洒寫了一本80餘萬字的「專著」《墓碑:中國六十年代大飢荒紀實》,談了所謂的「來龍去脈」,這本「專著」,被一些狂熱宣揚這個說法的人奉為「鐵證」。草民引用其中的說法看看此話語起於何時:

書中引述:

表22-1 國家正式公布的歷年總人口(萬人)、出生率(‰)和死亡率(‰)(即《中國1949—1982歷年人口統計數字錶》(草民注))

年 份 年末總人口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長率
1953 58796 37.00 14.00 23.00
1954 60266 37.97 13.18 24.79
1955 61645 32.60 12.28 20.32
1956 62828 31.90 11.40 20.50
1957 64653 34.03 10.08 23.23
1958 65994 29.22 11.98 17.24
1959 67207 24.78 14.59 10.19
1960 66207 20.68 25.43 -4.57
1961 65859 18.02 14.24 3.78
1962 67295 37.01 10.02 26.99
1963 69172 43.37 10.04 33.33
1964 70499 39.14 11.50 27.64
1965 72538 37.88 9.50 28.38
1966 74542 35.05 8.83 26.22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鑒,1984》,中國統計出版社,1984年(原注)

這張表中的數據,在官方網站上可以看到,1978年以前的數據,一直是這樣表達的。這是1978年後,首次以統計年鑒方式公布人口數字,而此時正值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結束,表中1960年人口比1959年人口少了整整1千萬的情況,立即被外國人抓住大肆報道,「日本共同社說『這是和平時期最大的人口事件』」,但是,這個不多不少1千萬的數據顯得很突兀,於是,用普京的話說,西方「人口學者」們「濕乎乎的鼻子」伸過來了。既然他們認為1千萬「不可信」,那就往高里整,動機就不細說了。

於是,中國的「學者」、文人們也參與了這個「轟轟烈烈」的造數運動,各種各樣的「正推」、「反推」理論、各種各樣的「人口建模」方法,林林種種,不一而足,在楊繼繩的80萬字「專著」裡頭,可以看到的中國「學者」、「專家」的名字,有5個以上,外國「學者」的名字,有4個左右,結果當然五花八門,當然都是遠高於「一千萬」。此後,「餓死幾千萬」的話語就被某些人大肆炒作起來。

但是,無論是何種「統計」、「計算」,都是在1984年《統計年鑒》的《中國1949—1982歷年人口統計數字錶》基礎上開始的,按照楊繼繩的說法,所謂「首先用人口學的方法,對《中國統計年鑒 》上的人口數據進行修正。」,就是說,《中國統計年鑒》是這些「建模」,「倒推」、「正推」結果的基石。

但是,這些「敏感」的中外「學者」雖然抓住了《中國1949—1982歷年人口統計數字錶》中1960年的人口數據大幅變動,卻又對另外一組數據特別地不敏感,那就是人口普查數據。

中國至今總共進行過五次人口普查,分別是1953、1964、1982、1990、2000,所謂「人口普查」,是指在國家統一規定的時間內,按照統一的方法、統一的項目、統一的調查表和統一的標準時點,對全國人口普遍地、逐戶逐人地進行的一次性調查登記。它是當今世界各國廣泛採用的搜集人口資料的一種最基本的科學方法,是提供全國基本人口數據的主要來源。那麼,相信客觀的、不論持何種意識形態的人,都應該在探討人口問題的時候,優先、重點考察一下人口普查的數據。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數據中有一張《全國1982年人口年齡狀況》,摘取數據如下:

年 齡 人 口 對應出生年
19 27379596 1963
20 15620970 1962
21 10690834 1961
22 14307196 1960
23 14284240 1959
24 19459780 1958
25 18876181 1957
26 17932830 1956
……   
數據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統計資料彙編(1949-1985)》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按照1984年公布的《中國1949—1982歷年人口統計數字錶》中人口數據大幅波動的1960年數據,1960年的人口出生率是20.68‰,1960人口年初數=1959人口年末數=67207萬人,1960年人口年末數66207萬人。按照:
(人口年初數+人口年末數)÷2=人口年平均數;
人口年平均數×人口出生率=人口出生數
的計算公式計算:
1960人口平均數:67207萬人+66207萬人=66707萬人
1960出生人口數:66707萬人×20.68‰=13795007人

在第三次人口普查公布的《全國1982年人口年齡狀況》表中,出生於1960年的22歲的人口,有14307196人,比《中國1949—1982歷年人口統計數字錶》中按照出生率、人口年初數、人口年末數、人口出生率計算出來的人口數13795007,多了512189人。

就是說,在1984年公布的《中國1949—1982歷年人口統計數字錶》中人口數變動最大的1960年出生的中國人,經過了1960年、1961年的兩年的「飢餓」,經過了1978年前的「餓」,經過了22年的風霜雪雨、春華秋實,在22年中,正常死亡、非正常死亡、疾病死亡、意外死亡、移居出國等淘汰因素非但沒有使1984年公布的《中國1949—1982歷年人口統計數字錶》中算出的1960年出生人口減少半分,反而還多出來51萬餘人,這個結果顯示,1984年公布的《中國1949—1982歷年人口統計數字錶》中1960年的人口數,有極大的可疑之處,因為其解釋不了為什麼22年之後進行的人口普查數據表明,1960年出生的人口沒有絲毫減少,反而「增加」了。

如果是1982年的人口普查有「偏差」之處,那麼後來又進行了1990年、2000年兩次人口普查,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進步,統計方法的改進,1990、2000兩次人口普查,對1982年人口普查的數據應該有進一步「修正」的作用。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數據中有一張《全國1990年人口年齡狀況》,摘取數據如下:

年 齡 人 口 對應出生年
27 27026864 1963
28 15928062 1962
29 11504496 1961
30 14443119 1960
31 14378026 1959
32 19060366 1958
33 18350283 1957
34 17643313 1956
……   
數據來源:《中國1990年人口普查資料》 中國統計出版社

在《全國1990年人口年齡狀況》表中,出生於1960年的22歲的人口,有14443119人,比1984年公布的《中國1949—1982歷年人口統計數字錶》中按照出生率、人口年初數、人口年末數、人口出生率計算出來的人口數13795007,多了648112人。比上一次人口普查的差值512189人,又多了135923人。

就是說,在1984年公布的《中國1949—1982歷年人口統計數字錶》中人口數變動最大的1960年出生的中國人,經過了1960年、1961年的兩年的「飢餓」,還有1978年以前的「餓」,經過了30年的風霜雪雨、春華秋實,在30年中,正常死亡、非正常死亡、疾病死亡、意外死亡、移居出國等淘汰因素非但沒有使1984年公布的《中國1949—1982歷年人口統計數字錶》中列出的出生人口減少半分,反而還多出來64萬餘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中有一張《全國2000年人口年齡狀況》,摘取數據如下:


年 齡 人 口 對應出生年
37 27866189 1963
38 20923112 1962
39 11414017 1961
40 14684726 1960
41 13059787 1959
42 17135981 1958
43 18998424 1957
44 17364027 1956
……   
數據來源:《中國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 中國統計出版社

在《全國2000年人口年齡狀況》表中,出生於1960年的22歲的人口,有14684726人,比1984年公布的《中國1949—1982歷年人口統計數字錶》中按照出生率、人口年初數、人口年末數、人口出生率計算出來的人口數13795007,多了889719人。比上一次人口普查的差值648112人,又多了241607人。

就是說,在1984年公布的《中國1949—1982歷年人口統計數字錶》中人口數變動最大的1960年出生的中國人,經過了1960年、1961年的兩年的「飢餓」,還有1978年以前的「餓」,又經過了40年的風霜雪雨、春華秋實,在40年中,正常死亡、非正常死亡、疾病死亡、意外死亡、移居出國等淘汰因素非但沒有使1984年公布的《中國1949—1982歷年人口統計數字錶》中列出的出生人口減少半分,反而還多出來88萬餘人。

這樣,根據1982年、1990年、2000年三次人口普查的數據,徹底顛覆了1984年公布的《中國1949—1982歷年人口統計數字錶》中人口數變動最大的1960年的相關數據,從三次人口普查的共同趨勢來看,1982年後歷次普查出來的1960年出生的還在中國生活的人口數,大大多於1984年公布的《中國1949—1982歷年人口統計數字錶》中人口數變動最大的1960年出生的中國人口數,在這一點上,三次普查高度一致,而且越查越多。

這樣的情況,絕對不符合正常的人口變化規律,對於某年出生的人口,隨著時間的推移,必定會有不斷的疾病致死、意外致死、遷移出國等等減少因素,1984年公布的《中國1949—1982歷年人口統計數字錶》中人口數變動最大的1960年的相關數據與三次人口普查高度一致變化趨勢之間的巨大差異,草民以為,統一規定的時間內,按照統一的方法、統一的項目、統一的調查表和統一的標準時點,對全國人口普遍地、逐戶逐人地進行的一次性調查登記得來的數據,可信度大大高於各種各樣的推算甚至抽樣調查得來的數據。

客觀地說,可能是1984年公布的《中國1949—1982歷年人口統計數字錶》中人口數變動最大的1960年的相關數據出了偏差,偏差的原因可能有:嚴重低估了當年的人口出生率、嚴重高估了當年的人口死亡率、或者二者兼而有之(之所以用「估」,因為1960年未進行人口普查)。

迄今為止,1984年公布的《中國1949—1982歷年人口統計數字錶》中人口數變動最大的1960年的相關數據還在沿用,而這些年來各種各樣需要證明「餓死幾千萬」的「專家」、文人的出發點,也是那個59、69年之間「一千萬」的人口差距。但是,草民只見到說種種人口減少若干若干的,卻未見認真討論一下人口普查的結果對那個論點的數值基礎的摧毀性解構,是沒有看見還是故意不看見?

最近,網路上披露《墓碑》一書的荒誕內容,簡直鋪天蓋地,點擊搜索條目不亞於金融危機。

本文不爭論那個所謂數據。

對於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的所謂「餓死」人,數字不是關鍵,數字彈性伸縮很大,從能夠查找到的版本數字,從20萬—120萬—150萬—1700萬—2200萬—2700萬—3000萬—4000萬—5000萬——6700萬等等,懸殊相差335倍,簡直就是「周老虎」和一度飆升的中國房市,也近似於金融次貸危機,讓人一頭霧水分不清真假與根本,全然喪失了數字說明性質的意義。

要想實事求是還原歷史,必先將所謂「餓死」的概念標準加以界定,求得統一達成共識,這才是認真負責評價歷史的態度。

什麼叫餓死?毫無食物充饑,人身自由受限制,無法尋找食物,或者居住地象沙漠不毛之地,無任何生物植物可充饑,使人體無法獲得基本(最低限度)維持生命的食物能量,只能眼睜睜的耗盡身體能量而死去的,這叫餓死。幾乎近似於絕食。
提出這個餓死標準,那接二連三的問題就來了:

1、集中在那三年活活餓死3000萬,且都是農村的,不是城裡人。(回答:A、農村 B、城裡)

2、那三年全國根本無嚴重自然災害,據氣象披露是風調雨順,連續三年大豐收。(A、自然災害 B、風調雨順)

3、雖然風調雨順,可只長莊稼,惟獨野外自生自滅的植物生物都不長。(回答:A、長 B、不長 )

4、按照階級政策,那地富反壞右的日子處境地位等生存權絕對無法與貧下中農相比,那最先餓死或全部死光的必定是地富反壞右家庭,然後才蔓延到貧下中農家庭。(回答:A、是 B、不是 )

5、地富反壞右餓得撐不住,飢不擇食地逼迫選擇「人相食」,農村的地富反壞右幾乎全成了絕戶,沒留下什麼後代。(A、是 B、不是)

7、地富反壞右只要沒有現行破壞活動,在農村生產隊里還是記工分按勞取酬,享受一般社員待遇,多少還有人身自由。那麼,關押在監獄的毫無人身自由的刑事罪犯一定比農村的地富反壞右處境更糟糕,那即使不是最先餓死,至少也是全死光,不存在刑滿釋放。(回答:A、是 B、不是)

8、那三年不光餓死3000萬中國人,至少也餓死6000萬隻飛禽走獸或者更多,以至有的種群已經滅絕。(回答:A、是 B、不是 )

9、三年活活餓死3000萬,平均每年餓死1000萬,比抗戰 8 年中國軍民總死亡人口2800萬,每年高出3倍,既無大面積逃難逃荒,又無瘟疫等傳染病流行,還照樣喜氣洋洋過年過節放鞭炮,還張燈結綵踩高蹺,還有小商販賣冰糖葫蘆,男女老少大人小孩全然不知餓死滋味,河南林縣還戰天鬥地自籌資金自力更生修建《紅旗渠》,那中國農民是不是都有精神病啊?(A、有 B、沒有 )

10、那三年,從中央到地方,從城市到農村,東西南北中。從共產黨到民主黨,黨政軍民學,工農兵干商,全部死絕了良心,竟然不發動一點點官方與民間的賑災救災活動,(文革一聲令下,立馬幾千萬知青到農村插隊,當年如果中央發文件一號召,幾千萬城市幹部與知識分子也立馬可奔赴農村,1962年,國家就成功實行了精簡城鎮職工2000萬到農村)。國際上更是無動於衷,竟然沒見哪個兄弟黨友好國家發來同情慰問信電。美國、蘇聯的情報機關更是無能,連中國接連三年遭受這麼天大的人禍內亂都毫無渠道手段獲得可靠情報,而藉機侵犯或顛覆共產黨紅色政權。還有更昏庸無能隔海相望的蔣介石,為何錯過這千栽難逢的好機會不說服美國、日本鼎立支持一舉反攻大陸呢?(回答:A、都沒有行動 B、有行動)

11、根據鄧主政作出的《歷史決議》,為了否定毛路線,求得啟動改革開放的突破口與合理性,不可能不對這一驚世駭俗極其慘烈的人口事件不作出貶毛評價,即使鄧自己也多少有點責任,但完全可把主要責任罪過名正言順給毛澤東大大記上一筆,只要這一條,就足可讓毛澤東一世功名偉大一筆勾銷,且永世難以翻身翻案,可鄧為什麼不這樣做呢?特意評價歷史的《歷史決議》中為什麼要故意漏掉這一段刻骨銘心的苦難史呢?結論只有兩個:一是共產黨膽大包天,故意隱瞞歷史真相,愚弄百姓,達到長期獨裁天下的目的。二是根本不存在大面積餓死人的歷史事實,實在無法造假,若人為造假寫進《歷史決議》,怕引發全黨全軍全國人民一致聲討,激起民憤抗議譴責,以至無法招架解釋,那鄧等人立馬就喪失執政基礎與政治道義,導致到手的政權迅速垮台。所以,為避免不必要的輿論糾纏麻煩惹火燒身,還不如實事求是尊重歷史事實,照顧人民感情,採取溫和點評式的一筆帶過,既達到了首開敢於部分否定毛澤東的先河,又能使各方各派樂於接受且認為客觀公正而一錘定音的目的,何樂而不為。(回答:A、鄧更壞 B、不存在大量餓死人)


12、造謠者不惜把那三年出生率下降尚未出生的也計算到所謂「非正常死亡人口」中,如此玩弄數字,那請問,七十年代末持續到如今的計劃生育豈不可以說成——國策禍害造成中國非正常死亡人口幾億人?!(回答:A、是這樣 B、不是這樣)

請網友們選擇回答后,再把答案加在一塊,看看符不符合邏輯?

根據我本人的親身經歷,我相信所謂的「餓死」並不是真正餓死,而是年老體弱多病缺乏足夠熱量營養與醫療保障救治,拖延時間長,無條件醫治,因而引發各種病情加重的提前死去,且集中在那三年非常困難的特殊時期,而出生率也顯著下降,嬰兒成活率偏低等等,這應當是符合那個年代的客觀實際。

人是高智商動物,飛禽候鳥尚且知道遷飛,動物走獸懂得群體遷徙,都是為了生存繁衍發展進化,何況人類乎?

就按照右派們咬定的「氣象權威專家論證,那三年恰恰是風調雨順」這個結論一層層剝下去,那不得不承認這個事實:既然風調雨順,肯定糧食大豐收;即使浮誇風與高徵購,畢竟豐收的糧食都在國內,既沒銷廢也沒大量出口國外;至少農村農民手中有一定的糧食,否則怎麼開伙吃大食堂?有些地方大食堂一直維持到1960、少數甚至到1961年,直到1961年各家各戶分配了自留地自留田才散夥;

既然糧食連續大豐收,那各種野生動物植物也絕對豐收,那時的環境毫無污染,自然界生態好得很,活人能讓尿憋死嗎?能坐在家裡等死嗎?大自然不可能只長莊稼不長野菜野草啊,那不餓死動物嗎?如果真餓死6000萬或更多動物,我相信餓死3000萬人,如果生物學家論證不出那三年確實餓死了6000萬動物與造成有的物種已絕種,那所謂「餓死」的謠言就徹底破產了。

餓死3000萬——6700萬,不管大於還是小於,數字要服從概念,概念不清,或離開概念,或歪曲概念,隨便說個什麼理由來充當「餓死」概念,再移花接木,偷梁換柱,張冠李戴,無中生有隨心所欲地玩弄數字,誇大數字,甚至不惜把未出生的(不具備人的概念)也計算在非正常死亡的數據里,那數字再大再多再高都是沒有任何說服力的造謠污衊與誹謗,所折射出的是讓人們認識了造謠信謠傳謠者的人格低劣與世界觀立場的反動性,讓人們越來越看清了這類鼓吹者的屁股利益取捨究竟坐在了哪一邊?

所謂「餓死」,應該確定概念,籠統地把那年月去世的人都叫做「餓死」,不是別有用心就是無知大笨蛋。

有的走極端說什麼「即使餓死一人也是罪惡」,大千世界連神仙也有關照不到的疏忽遺漏,那美國、日本沒年都有餓死人,香港也有餓死人,台灣也有餓死人,可以說哪個國家地區或多或少都存在餓死人,毛澤東去世前後的中國肯定同樣存在餓死人,你該追究誰的罪惡?毛鄧都作古了,那就該追究江胡了。假如在這個問題上搞一票否決,那世界上絕對沒有英雄偉人,沒一個合格的領導人,甚至連法力無邊的神仙佛租也要彈劾辭職。

這位認真想想,鄧小平花那麼大精力專作《歷史決議》,竟然會故意遺漏「餓死幾千萬人」的驚天悲慘歷史?那可是否定毛澤東最有力的殺手鐧啊,其他的包括文革都是多餘,有這一條就足夠了,就與毛澤東劃清了界限,就可以徹底清算毛澤東,就完全可以把毛澤東一世英名徹底詆毀,就完全可以摘像毀堂,冠冕堂皇光明正大地宣布與毛澤東決裂,而根本用不著羞羞答答遮遮掩掩地漸進式的搞改革開放,完全可以公開地走資本主義道路。

你想過這個大問題嗎?我看你沒想,包括大多數右派都沒想,所以是大笨蛋。

這個大問題無非兩個答案:

一個是歷史上根本不存在「餓死幾千萬人」的客觀事實。將子虛烏有的杜撰寫進《歷史決議》,那即使是暫時可騙人一時但終究是要身敗名裂遺臭萬年的,鄧小平再膽大包天也不至於拿自家的身價名譽開歷史大玩笑,畢竟還不到良知泯滅良心死絕 無可救藥的地步。

一個是確實存在「餓死幾千萬人」的歷史事實,但鄧比毛更壞。因為中共只作過兩個《歷史決議》,建國前的決議由毛主持作出,建國后的毛畢竟未來得及對那段歷史作結論。可鄧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專門作建國后歷史結論,卻故意遺漏那一段醜惡歷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瞞天過海,世界上最大的「欺天大聖」,世界上最大的欺世大盜與歷史罪人。

這兩個答案,你相信哪一個呢?你找誰去「鳴」呢?一代一代的中共領導人有能力、有責任、有權威、有時間、有精力、有條件、有資源物質人力去作全社會調查普查,來徹底澄清這個幾十年爭論的冤案,向中國人及全世界一個完滿終結的交代結論,為什麼不去做呢?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中共天經地義和義不容辭有責任有作為地理該予以澄清反而表現為麻木不仁莫不關心呢?

所以,奉勸關心這段歷史冤案的左右派們,停止數字爭論,提出並確定「餓死」概念標準,只有在統一了餓死這個概念標準的前提下,爭論才可繼續深入,才可得出結果,才能接近或還原歷史本來面目,才可達到定紛止息,否則,兩派觀點長期針鋒相對,無法收兵。

右派們如不響應不同意這個倡議,繼續置概念於不顧專門玩弄數字,那右派自身的別有用心的醜惡嘴臉與險惡用心就不打自招,連褲衩都脫得精光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1022

帖子

236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36
20
gaozhiyong 發表於 2009-8-26 09:25 | 只看該作者
顯 然,蔣介石做這筆交易時最優先的考量不是民族利益,而是意識形態——反共,是個人私利,是個人好惡,是個人恩怨,是有形的、眼前的好處——不折不扣「浙江 奸商」兼股票交易所「上海小開」的投機本色:聰明不英明,精明不高明,見小利忘大義,顧眼前不顧長遠,只知算小帳,不知算大帳。

蔣介 石只顧打自己的如意算盤,卻把歷史的教訓、蘇聯的戰略意圖和斯大林的弦外之音等等一股腦扔到了九霄雲外。人家早有言在先:「只要美國有一個兵到中國來,東 北問題就很難解決了。」——你既然堅持向美國「一邊倒」,還能指望蘇聯信守承諾?何況條約規定的是蘇聯「不援助中共」,並沒有規定蘇聯有義務幫蔣介石「取 締中共」、「禁止中共進入東北」,更沒有規定蘇聯不得另起爐灶、就地取材培當地親蘇勢力。蔣介石在國內一貫翻雲覆雨,縱橫擺闔,把別人都玩弄於股掌之上, 而跟超級大國打起交道來卻如此無能。說他「外戰外行、內戰內行」真是一點不假。看來他的聰明勁只用在「保政權」上,不用在「保主權」上。

今 天的中國人很難想象1945年冷戰剛開始時中國的處境是何等險惡危急:蔣介石向美國「一邊倒」,立刻將古老孱弱的中國置於美蘇兩大超級大國冷戰的「交叉火 力」之下:美國將不費吹灰之力在中國取得最能威懾蘇聯要害的戰略要地,蘇聯將不惜一切兇狠反擊,利用蘇聯二次世界大戰後如日中天的威望,利用蘇聯在東北駐 軍的優勢,培植、支持親蘇勢力,把中國東北變成第二個「外蒙古」;在新疆如法炮製,製造出第三個「外蒙古」;美蘇為避免直接軍事衝突,將再來一次「雅爾塔 協議」,劃分出各自在中國的「勢力範圍」,讓中國變成第二個朝鮮、第二個德國。中國的「三北」(東北、正北、西北)俱失,民族利益將遭到毀滅性傷害,從此 被分割肢解,綁在美蘇冷戰的戰車上永世不得翻身……更有甚者,千里長堤一旦決了口,崩潰就難避免了;外來勢力操縱下的國土分裂一旦開了頭,爾後的進展就殊 難預料了。在那種情況下,誰敢擔保中國不會被分裂分裂再分裂,變成又一個奧匈帝國,又一個阿拉伯世界,又一個南斯拉夫,又一次「春秋戰國」,又一次「五胡 十六國」?誰敢說屆時中國老百姓的日子會比今日貝魯特、伊拉克、阿富汗的老百姓的日子更好過?

中國之所以避免了這種不堪設想的命運,原因只有一個:毛澤東。是毛澤東領導的中國共產黨在1945年的歷史關鍵時刻眼明手快地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歷史機遇,扭轉了歷史進程。

不 僅蔣介石和美國的如意算盤裡沒有中國共產黨人的位置,蘇聯也一樣。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結束了王明等「百分之百」聽從蘇聯指揮的 「百分之百的布爾什維克」的瞎指揮。此後蘇聯與中共的關係便冷淡而微妙。1944年6月,斯大林在與美國駐蘇大使哈里曼的談話中公開說中共不是真正的共產 黨,而是「人造黃油」式的共產黨(意即「代用品」、「冒牌貨」)。抗日戰爭時蘇聯給中國的一切援助都只給蔣介石,不給中共。蘇聯在與蔣介石簽定的《中蘇友 好同盟條約》中明確承諾不支援中共,同意將中國東北交國民黨人接收。這一切事先跟中共連個招呼都不打,倒是打電報要毛澤東去重慶談判,甚至還提出要中共學 法國共產黨,交出武裝去做官。

如果當時中共一切乖乖聽蘇聯的,那中國的命運可想而知:毛澤東被纏在重慶沒完沒了地扯皮,整個中共的中 心都放在等待與國民黨討價還價的結果上而無所作為。蔣介石在美國支持下從容不迫調兵遣將對付中共。蘇聯趁美蔣與中共斗得不可開交之際從容不迫在東北扶植 「百分之百」聽命於蘇聯的親蘇勢力。(前蘇聯將軍、1945—1946年奉天[瀋陽]警備司令А?И?科夫通-斯坦克維奇將軍在回憶錄中說:「1946年 3月9日,我們接到撤出奉天的命令,要把所有權力在3月11日前移交給中國人。這個命令使我們有些感到意外。要知道,在3月5日,抵達奉天的Р?Я?馬利 諾夫斯基元帥在與我的談話中,叫我好好安排一下,因為我將在奉天長期駐守。而3月9日,我們就突然接到緊急撤離奉天的命令,警備司令部全體人員撤往哈爾 濱。」——注意這句話:「我將在奉天長期駐守」——可見蘇軍原來的確打算要在東北長期呆下去。)如果當真如此,那等美蔣把中共收拾得差不多了,蘇聯在東北 製造第二個「外蒙古」的條件也成熟得差不多了:蘇聯並沒有違約支援中共,只是乘美蔣忙著對付中共的時候做了一點「群眾工作」而已——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東歐 國家的政權不都有類似的經歷嗎?

然而美蔣蘇三家的如意算盤全被毛澤東打了個稀爛。毛澤東來了個「針鋒相對」:「打的只管打,談的只管 談」,「人民的武裝,一枝槍、一粒子彈,都要保存,不能交出去」。不管蘇聯態度如何,毛澤東自有主張:爭分奪秒,見縫插針,大舉進軍東北,戰略上搶到了先 機——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 8月11日朱德即下令進軍東北;8月28日毛澤東赴重慶談判,8月30日第一支中共武裝即抵達東北,抓住了蘇聯最高層對中共如此迅速進入東北毫無思想准 備、來不及下達明確指示而導致蘇軍中下層官兵自行其是的機會,於8月31日佔領山海關,9月5日進駐瀋陽——這一下就使美蔣蘇三方把中共排除在東北之外 「就地解決」的戰略計劃完全破產,各方馬上全亂了套,各種猜忌、矛盾立刻激化,形勢頓時改觀:蔣介石認定蘇聯違約支持中共搶佔東北,於是不顧一切請美軍直 接出動。美軍也什麼都顧不得了,於中共軍隊進駐瀋陽后不到兩周的1945年9月13日在青島登陸,緊接著於9月30日在天津登陸,10月1日在秦皇島登 陸。美軍同時大規模為國民黨軍隊運送軍隊,親自出馬打通、搶修通往東北的交通線。美國大兵步步緊逼,美蘇間「蘇軍不入關,美國不登陸」的默契隨之破滅。蘇 聯立刻直接感受到了蔣介石向美國「一邊倒」帶來的威脅,迫不及待急於反擊。但「遠水不解近渴」,於是蘇聯不得不放棄原先「利用中共拖住美蔣、在東北『就地 取材』培植親蘇勢力、把東北變成第二個外蒙古」的念頭,對「不請自來」的中共從排斥轉為默認——蘇聯最高層對中共的態度在美軍登陸前後大不相同,根本原因 就在於此。

毛澤東一箭雙鵰:明抗美蔣,暗拒蘇聯——利用美蘇矛盾,逼蘇聯不得不改弦更張,這就不動聲色堵死了蘇聯在東北培植「第二個外蒙古」力量的機會。毛澤東就這樣未雨綢繆,連打帶消,不知不覺間便一舉消除了嚴重威脅中華民族民族利益的這一大隱患。

蘇 聯對中共之所以不得不改弦更張,是因為美軍突然登陸。美軍之所以突然登陸,是因為蔣介石為爭奪東北迫不及待。蔣介石之所以迫不及待,是因為毛澤東的軍隊搶 先進了東北。毛澤東的軍隊之所以能搶先進入東北,是因為毛澤東的軍隊與東北近在咫尺,而蔣介石的部隊全遠在西南。毛澤東的軍隊之所以與東北近在咫尺,是因 為毛澤東領導中共堅持敵後抗戰,在華北、山東、內蒙建立了敵後抗日根據地。中共能建立並堅持敵後抗日根據地,是因為中共的作戰目標是長期抗戰,是消耗敵 人,打的是人民戰爭,沒有外援也能堅持下去。蔣介石的軍隊之所以全遠在西南,一是蔣介石的部隊在敵後呆不下去,二是因為蔣介石的作戰目標是打通對外交通線 第一。打通對外交通線,是為了取得美援——說到底作戰目標是撈錢第一。結果:進入東北時中共軍隊近水樓台,蔣介石軍隊望塵莫及,不得不求美國直接插手,引 起美蘇間的一連串連鎖反應,讓毛澤東抓住了歷史的機遇。

毛澤東之所以能抓住這歷史機遇,除了手急眼快、當機立斷之外更多的是靠了無數 先前做的扎紮實實的基礎性工作:建黨、建軍、人民戰爭、持久戰、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敵後抗日根據地……一切默默耕耘在此時此地都得到了回報。許多看起來 似乎雜亂無章互不相干的東西,實際卻是環環相扣、因果關係嚴密的統一體。——毛澤東能抓住這歷史機遇看似偶然,實際包含著必然。沒有基礎,抓不住機遇。要 抓機遇,先打好基礎。

今天為台灣而焦慮的中國人能想象到1945年的中國差一點就丟掉東北和新疆嗎?能想象得出失去了外蒙古之外還要 失去東北、新疆、國土被美蘇兩強分別駐軍佔領、甚至走向四分五裂的中國會是個什麼樣嗎?對沒有發生的事雖然難有切膚之痛,但只要知道這種情況差一點就發生 這個事實本身就夠令人震驚的了。而這一切之所以沒有發生,全虧了毛澤東在刻不容緩的千鈞一髮之際當機立斷巧妙利用了美蔣蘇的矛盾扭轉了乾坤,又歷經三年的 血戰才使中國避免了這一命運。國民黨總是一口咬定自己失敗是因為毛澤東的中共得到了蘇聯的支持,這純粹是失敗者為掩飾自己的無能而編造出來的拙劣借口。蘇 聯瞞著毛澤東跟蔣介石做了交易,一點風聲都不漏,明擺著要給毛澤東一個措手不及。而後又是逼毛澤東赴重慶談判又是讓毛澤東交出武裝,說蘇聯支持蔣介石還差 不多。對蘇聯來說這場戰爭最理想的結果不是中共統一中國,而是國共划江而治,再來一次「南北朝」——這樣既能防止美軍出現在中蘇邊境又能防止將來中國強大 起來威脅蘇聯。如果中共真是靠蘇聯支持才能打贏,那蘇聯只要在中共打到長江邊時切斷對中共的供應就行了。實際呢?蘇聯只能「勸說」,聽不聽全在中共。這足 以證明蘇聯控制不了中共,毛澤東保持了完全的獨立自主。把解放戰爭說成「國共內戰」不正確。這實際是一場毛澤東領導的中國人抗擊美蘇兩強肢解中國的民族解 放戰爭,是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抵抗把中國當冷戰犧牲品的第一仗。

這場戰爭的勝利者並不僅僅是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而是中華民族,是中華民族的根本民族利益。毛澤東時代先聲奪人,還沒開始就已經先消除了一場不亞於「九.一八事變」的民族危機,為捍衛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作出了無可估量的貢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9
匿名  發表於 2009-8-26 08:54
怎麼覺得姓袁的是個騙子,雜交水稻真是他搞得,我懷疑
18
匿名  發表於 2009-8-26 05:49
毛澤東的"粉絲"們, 敬愛的領袖毛澤東的偉業::
大躍進時期餓死不到3千萬,十分仁慈 和北朝鮮今天一樣的偉業!
幾乎沒有人吃得飽肚子, 城市普通勞動人民一個月吃一斤肉.農村普通勞動人民一年吃幾次肉, 依然萬歲, 和北朝鮮今天一樣的偉業!
讓兒子揭發與批鬥老子, 學生揭發與批鬥教師, 同事,同學之間揭發與批鬥. 比北朝鮮更牛的偉業!
空前絕後燒毀、毀壞文物, 除了挖不著的,凡史籍中掛了個名字的人,差不多都在一九六六年被掘了. 比北朝鮮更牛的偉業!
三年飢荒時期中國援外過億 贈幾萬噸糧.  1960年, 除了運往幾內亞的1萬噸大米,還有15000噸小麥運往阿爾巴, 比北朝鮮牛!
文革摧毀全國人民的道德底線, 比北朝鮮牛!
強制所有的城市青年到農村去(失業), 比北朝鮮牛!


自私是人類的生存之道, 但極端自私是一切罪惡的根源
有極端自私, 無法無天的毛澤東作為貪官的榜樣, why not!

267

主題

1020

帖子

1071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71
17
jmw2000 發表於 2009-8-26 01:26 | 只看該作者
很失望,2012年才實現畝產900公斤。毛澤東時代畝產10000斤以上。
袁隆平應該認真學習毛澤東思想。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2357

帖子

478

積分

貝殼網友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478
16
愛國有理 發表於 2009-8-25 22:56 | 只看該作者
15# 和諧2008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01

主題

6683

帖子

3161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161
15
和諧2008 發表於 2009-8-25 18:56 | 只看該作者
只知道袁隆平是研究種水稻的,不知什麼時候變成社會學家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6

主題

3301

帖子

1516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16
14
司馬遷 發表於 2009-8-23 08:43 | 只看該作者
那個楊繼繩用了近10年的時間終於搗鼓出一本書說死了三千萬, 現年80多的袁隆平一下就說成 "餓死了四五千萬", 證據就是"我看到路上有5個餓殍".
注:袁隆平1953-1972在湖南邊遠的安江縣一中專任教
mauser1898 發表於 2009-8-22 09:53

那時候死的都說是餓死的,今天死的都說是食物中毒死的。什麼時候都根據政治需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6

主題

1070

帖子

1270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70
13
 樓主| 安徽農民 發表於 2009-8-22 14:3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安徽農民 於 2009-8-22 14:49 編輯
我的立場是客觀證據,有什麼證據講什麼話,既不誇大,也不隱瞞。

我的政治觀點,是liber,也可以叫左派,支持民主黨,信仰上是科學無神論,人本主義,和自由主義者。這也許能幫助你了解為何我要證據,而不在乎是誰 ...
iamcaibird 發表於 2009-8-22 14:03
又是誰可笑呢?又是誰在講政治觀點呢?是你跟我的貼,滿口左派右派的,還什麼王西哲不王西哲的,我看你表達也有問題。我援引的是袁隆平的原話,你不相信我信。你要叫真,你找袁隆平呀,問廣州日報要證據和為什麼呀?
再說抗戰死多少人,南京大屠殺死多少人你有客觀證據嗎?而後人用科學推斷出來的數據,你不承認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57

主題

6722

帖子

3664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664
12
iamcaibird 發表於 2009-8-22 14:0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iamcaibird 於 2009-8-22 14:07 編輯

我的立場是客觀證據,有什麼證據講什麼話,既不誇大,也不隱瞞。

我的政治觀點,是liber,也可以叫左派,支持民主黨,信仰上是科學無神論,人本主義,和自由主義者。這也許能幫助你了解為何我要證據,而不在乎是誰。而你,是乎倒是很在乎別人的立場。

而且,你的理解力是乎也有問題,別人王西哲要的是證據,而你看到的是派別和立場。可笑。
鳥也玩科學,順便關心一下人類的神精生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6

主題

1070

帖子

1270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70
11
 樓主| 安徽農民 發表於 2009-8-22 13:4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安徽農民 於 2009-8-22 13:58 編輯
我只尊重證據。而袁沒有任何證據能支持其宣稱,故無法採信。而你不過希望那個是事實而把他當成事實。你個人的經歷是一回事,而把個人的經歷放大成整個歷史是另外一回事。

我要的是證據,而不是立場,而你是在談立 ...
iamcaibird 發表於 2009-8-22 13:28
信不信是你的事情。我只是談個人的經歷,但又何時放大過,又何時下過定義呢?再說又是誰在下定義,誰在無限上綱,真是久違了,還立場,還左派,右派呢?我倒要請教,什麼人是左派,什麼人是右派呀?你是什麼立場呀?我普通百姓一個,你又是什麼呢,在這裡當個版主也自以為高人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57

主題

6722

帖子

3664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664
10
iamcaibird 發表於 2009-8-22 13:2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iamcaibird 於 2009-8-22 13:39 編輯

我只尊重證據。而袁沒有任何證據能支持其宣稱,故無法採信。而你不過希望那個是事實而把他當成事實。你個人的經歷是一回事,而把個人的經歷放大成整個歷史是另外一回事。

我要的是證據,而不是立場,而你是在談立場,而不是證據,所以你是用政治的觀點來看待3年飢荒問題,而我要求的是歷史的真實。我判斷的依據首先是其數據來源的可靠性,論證的邏輯性。在我無法判斷前2者的時候,才會考察宣稱者的個人權威。這個是一個理性和有教養的人的基本素質。而你,用個人的情感來代替證據和邏輯,到處拉這個權威那個權威來代替你自己的思考。你沒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只有別人灌輸給你的口號。我們不是一個層次上的,你註定是要被再次被愚弄,不管是被「共產主義」還是「民主自由」。可悲
鳥也玩科學,順便關心一下人類的神精生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4

主題

1292

帖子

36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9
9
Norman 發表於 2009-8-22 11:4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Norman 於 2009-8-22 13:27 編輯

歷史是沒法掩蓋的
三年大飢荒時期,人口850萬的河南信陽地區餓死了100萬人以上。

2004年2月,一本由李銳作序,郭維敬、梁惠全編著的《共和國早期的故事》,以紀念反右50周年為主旨,集中收集了「信陽事件」各類右派人物回憶錄,其中不僅有的張樹藩《信陽事件:一個沉痛的歷史教訓》、余德鴻的《痛憶「信陽事件」全程》,而且有原信陽平輿縣縣長曹銘的思舊錄《當年信陽地區「右傾代表人物」來信》,有原《河南日報》信陽記者站站長魯嘉賓的見證《千萬不要忘記「信陽事件」》,更有15篇紀錄信陽反右恐怖的殘酷與荒唐的個人補證。該書可稱是關於「信陽事件」最多當事人回憶的實錄。

2006年5月20日,南京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研究生劉保軍,完成了近五萬字的碩士學位論文《關於「大飢荒」的官方記述與民間記憶——以「信陽事件」為例》,該文在張玉林教授的指導下,經一年時間研究,併到信陽地區(包括原屬信陽地區的駐馬店地區)進行兩個多月的田野調查,對信陽地區十八個縣市的地方志中關於「信陽事件」的記述和民間記憶(主要是對余德鴻和一些等當事人的採訪)的巨大差異進行了比較,特別詳細地實錄了「信陽事件」人相食的眾多個案及細節;同時提出了「信陽事件」中餓死人數字中,有相當多的人並非餓死,而是被打死,「信陽事件」中的打死人數字是一個比人相食數字更被官方有意忽視的數字,需要重新關注。劉保軍可能是第一個全面佔有「信陽事件」史料的研究者。

...
比較張樹藩關於「信陽事件」的回憶文章,余德鴻文章的第一次說出了「信陽事件」不僅至少餓死105萬人,而且有大面積人相食現象,「信陽幾乎村村人相食」;與張樹藩、余德鴻文章等人關於「信陽事件」的披露相比,路憲文的回憶揭露了毛澤東、吳芝圃兩個「信陽事件」元兇和中共高層堅持專制,嫁禍於人的殘忍,並披露了毛澤東與劉少奇對「信陽事件」處理方式的分歧。

...
1959年春,中央就知道商丘、新鄉大量餓死人,但並不調查也不追究責任(如若此時中央重處當地官員和吳芝圃,必不會有「信陽事件」,而沒有「信陽事件」,也就不會有後來的「三年自然災害」:全國餓死三千七百五十四萬八千人。然而,以毛澤東為首的「英明黨中央」,偏偏對河南省商丘、新鄉大量餓死人無所謂,繼續放任吳芝圃、路憲文「大躍進」。)

「1959年春,在豫東商丘、豫北新鄉造成嚴重的餓死人現象。河南省委並沒吸取經驗教訓,卻向中央寫了餓死5000人的假報告(實際十幾萬),當時信陽就曾支援他們每個地區1億斤糧食。對餓死人的地區領導,只當工作問題輕描淡寫地作了批評。然而他們對反映餓死人和浮誇問題的領導幹部,則當右傾機會主義批判,說成是造謠、擴大化,是給三面紅旗抹黑。這樣顛倒是非,使整個河南的左傾思想愈演愈烈,在幹部中造成錯覺,造成人們思想的混亂,使大家失去了辯別是非的能力,人人自畏,個個看領導意圖行事,說假話。從而形成了在河南全省範圍內餓死人的思想根源。」

...
毛澤東對吳芝圃謊報河南全省產量500億斤很滿意。

「會後吳芝圃到中央開會,向毛主席彙報河南全省產量500億斤,大豐收(當時全國7000億斤產量)。毛主席也很滿意地說:大家可能留有餘地,實際不是那麼多,留點餘地好嘛!」

...
各地、縣提前強迫性向群眾徵購早秋糧。村幹部怕被打成右傾,把糧食就場交出,打多少交多少。結果群眾的糧食被征透了底,群眾餓肚子,村幹部卻不敢反映飢荒,荒說食堂沒有停伙。

...
以「打擊流竄犯」禁止農民逃荒 (逃荒是農民的最後一條生路,卻被害怕災情外泄的路憲文殘酷無情地堵死了。)。

...
歷代農民逢飢荒必然造反求生,信陽自古有農民造反、革命的傳統,但「信陽事件」時,信陽農民卻因共產黨的美妙宣傳和空前專制,而在等待黨救濟時成群餓死。此為千古未有之奇

...
信陽地區有100萬人參加大辦鋼鐵(信陽地區當時總共850萬人,青壯年勞力也就百來萬人)。沒有這樣大規模棄農鍊鋼的局面,信陽地區不會餓死那麼多人。

「人民公社化后,第一個考驗是大辦鋼鐵。在全國『以鋼為綱』鋼鐵元帥升帳的時期僅信陽地區就有100萬人參加大辦鋼鐵。上蔡、遂平、西平、汝南、新蔡、平輿等淮北幾個沒礦石縣的人,集中分到淮南的確山、羅山、商城、光山等縣。淮南的這幾個縣平均每天要接納近5萬人。可想而知,沒有人民公社這種形式,大辦鋼鐵根本搞不成。這正是人民公社『一大二公』優越性的體現。但也是人民公社的這個所謂優越性,又顯示出了它嚴重的弊端。可以這樣說,沒有人民公社這一組織形式,就不會形成當時那種農民大規模棄農鍊鋼的局面,也不至於農業生產遭受巨大的損失,即使遭受天災,信陽地區也不會餓死那麼多人。」

...
毛主席說:死了一些人是工作問題,一般不要處分人。(毛澤東何以對酷吏們如此寬容,對百姓痛苦無動於衷?因為深知專制離不開酷吏,深知「萬方有罪,罪在朕躬」,大躍進餓死人問題的根源在自己。)

...
沒人敢統計自殺的人。(「信陽事件」的自殺者、被打死者、人相食者,比餓死人更讓專制者忌諱。)
為還原歷史真相而儘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6

主題

1070

帖子

1270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70
8
 樓主| 安徽農民 發表於 2009-8-22 10:44 | 只看該作者
左右派都請去信、去人袁隆平,請他拿根據

王希哲


科學家袁隆平最近在廣州日報教育青年說,「大躍進餓死了四五千萬人」。

這個數字一出,又引起了中國海內外左右翼人士激烈辯論。

其實這是一件好事,根 ...
iamcaibird 發表於 2009-8-22 09:50
很抱歉本人孤弱寡聞。在安徽當了八年農民,知道那裡當年確實餓死不少人。袁隆平是受人尊敬的科學家,對我而言其可信度遠高於政治家。事情的本身,是一件已過去的歷史事件而已,大家的爭論是歷史的事實而已。不過按閣下意思是以左右派來切割的,切割的刀高高舉起,誰說是的就是右派,誰說不是的就是左派。請問閣下是左派還是右派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57

主題

6722

帖子

3664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664
7
iamcaibird 發表於 2009-8-22 09:56 | 只看該作者
楊繼繩的研究在歷史學界和統計學界有很高的價值,但依然還有爭議,還不是定論。在這個問題上,楊比袁有權威。
鳥也玩科學,順便關心一下人類的神精生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主題

118

帖子

60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0
6
mauser1898 發表於 2009-8-22 09:53 | 只看該作者
那個楊繼繩用了近10年的時間終於搗鼓出一本書說死了三千萬, 現年80多的袁隆平一下就說成 "餓死了四五千萬", 證據就是"我看到路上有5個餓殍".
注:袁隆平1953-1972在湖南邊遠的安江縣一中專任教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19 05:1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