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舊帖重溫---三大問題,使中國人民無法忍受

[複製鏈接]

2

主題

7

帖子

10

積分

註冊會員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1

積分
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qg03 發表於 2006-5-12 11: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三大問題,使中國人民無法忍受
    
          
    ★ 國家應當鼓勵發表「不同意見」 ★
    
    前一段時間,我曾經連續寫了幾篇關於「醫療改革」的文章,大概由於措詞有些激動,沒能在報刊上發表。我於是把它們放在了我的個人網頁(www.lizhining.net)上,但不承想在網上還是惹得不少「業內人士」大為惱怒,他們說我這樣的「業外」的書獃子實在「可恨」,寫的都是「垃圾」,文字也不通,應當重新到學校去「回爐」。
    
    要我回學校複習語文的那位「業內人士」居然說:《正是醫療改革狠狠阻擊了中國經濟》,「阻擊」是錯別字,應當是「狙擊」!這位人士,大概是一位狙擊手。
    
    可見,這些「人士」是多麼氣了。可我實在不知道,他們哪一根神經被觸動了。
    
    但是,在全中國,有上述看法的「業內人士」畢竟還是少數。我不能因為聽到少數幾個人的吆喝,就把我的「垃圾」文字收回來、並向人們道歉。我不揣淺陋,寫出自己的意見,是因為我的文章在為窮苦的人民呼籲,這也是一種使命,儘管我的文字水平和「研究」水平都很低。我也知道,「水平低」這一點,在我自己的那個「業內」,在我工作的研究所里,也是公認的。
    
    不過,我還認為,我的批評文字,所以還有點價值,所以還能得到不少讀者認可,就是因為它本身就是一種「不同聲音」。
    
    我經常說,當人們都在發聲、在討論問題時,對於有決策權的人們來說,什麼樣的意見是有「價值」的?顯然,只有「不同意見」才是有價值的,只有「批評意見」才是有價值的。而有一些先生,專門在會上、或用文章表態說「完全同意」或說一些「讚美領導」的詞句,實際上乃一錢不值。其價值等於零。但是,遺憾得很,當前各級、各地、各行、各業的許許多多掌權決策的人們,就是比較喜歡聽這些「完全同意」;而他們最不喜歡、也不願意聽到就是「不同聲音」。究其原因,我想,既是因為有些領導幹部往往「修養」有限,同時也是當前「制度」的產物。在古代中國,近兩千年裡存在著「諫議制度」,唐太宗的「納諫」和個人修養甚至令人驚嘆。而後來的明朝乃非常黑暗,到清朝時,就撤掉了諫議大夫一職,並大興文字獄。時光,再到了我們的當代中國,諫議制度和諫議精神都已經不復存在。
    
    例如在文革中,不少幹部被指為「三反分子」,好像他們「反」得有多麼激烈似的。但他們中的絕大多數,只不過是有些「不同看法」而已,甚至還根本談不上向偉大領袖「進諫」。但這,已經是領袖所不能容忍的了。這些有不同意見的幹部,大都受到了嚴厲的各種懲罰,起碼要被「批鬥」或「群眾專政」,而我們的國家主席、彭老總、賀龍元帥等,則為此丟了性命,受盡了人間苦難。改革以後,提出了「開放」二字,令人感覺比過去似乎要開明些了,可實際上,依然很不能聽進「不同意見」。誰要想自由發表意見,就可能被指為「資產階級自由化」。高層甚至向人們提出了這樣的要求:不要爭論,先改了再說,要摸著石頭過河。我不明白,爭論一下,百家爭鳴,決策者就可以有更多借鑒、有更多選擇,到底有什麼不好?最多不過領導的「面子」可能會有點損壞。「面子」,也就是領導人的「形象」和「威信」,和人民比較起來,究竟孰輕孰重?可能不少人認為,還是前者更重些,因為那是些「權威」么,這或許就是專制主義者的思維。所以,人民的利益只好做出讓步。結果,當代的中國,很有諷刺意味的事實是:若干知識分子和大學生,並不是資產階級,卻因「資產階級自由化」而受到指責,連中共主席胡耀邦為之稍有辯解都反受牽連;而中國真正的「資產階級」,卻是真正地「自由化」了,他們中不少人正在大量生產假冒偽劣、甚至為非作歹、欺行霸市、官商勾結,與西方國家嚴格的法制之下的經濟發展環境相比,中國的資產階級實在是太自由了!
    
    但在中國的邏輯中,資產階級「超越法制」的自由,並不是「資產階級自由化」。只有一些沒有資產的知識分子要求言論和出版的自由,才是「資產階級自由化」。
    
    其實,爭論,百家爭鳴,到底有什麼可怕的呢?於民、於黨、於上、於下,都只有好處,沒有壞處。只要我們真的是「為人民謀利」的,還怕聽到「不同意見」嗎?只有「為自己」,才會害怕。難道道理不是這樣嗎?
    
    最近,令我意外的是:國家的衛生部已經表示,「市場化」並非醫療改革的方向。這種說法,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的確是180度的大轉彎,似乎有些人想靠醫療單位的產權改革而「發財」的夢想,有挫折了。但對於眾多老百姓來說,這當然是一件好事情。以後,就要看國家進一步的動作了。毫無無疑,醫療改革的逐漸「非市場化」,是「利為民所謀」的一個重要表現。
    
    困難的事實是,前一段時間我國「醫療改革」的市場化取向,已經在全國造成了嚴重的惡果。
    
    現在有種說法叫「返貧」,意思是有些老百姓「脫貧」之後又重新陷入貧困。這個說法當然不準確,因為從總體上講,中國農民的「脫貧問題」並未解決,絕不只是只有2000萬農民處於貧困狀態。但關於「返貧」的報道,卻說出了一個可怕事實。據網上報道,據調查中國「貧困農民」中有40%以上是由於生病、又遭遇高昂的醫療費而「返貧」的。誰能夠保持自己不生病?大概只有神仙了。但是中國農民不是神仙,中國所有的勞動者都不能成仙,他們總有些人要生病。現在,如衛生部門所宣布的,情況已夠驚心動魄的了。調查發現:我國有48.9%的居民生病不去看醫生,有些人自己買葯吃,還有人壓根兒不採取任何治療措施。在去看了病的患者中,經醫生診斷該住院治療卻未住院的也達29.6%。還有,調查分析認為,生病未就診、未住院且未採取任何治療措施的患者中,有38.2%是由於經濟困難;應該住院而未住院患者中,70%是由於經濟困難。城鄉低收入人群應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達到了41%,遠高於一般收入人群。
    
    醫療問題,是目前中國人民所面臨的「三大民生問題」之一。我們希望,在國家確定了「醫療改革」的非市場化取向之後,能逐漸使中國人民擺脫「看不起病」的惡夢。這個夢魘,壓迫著中國的窮苦百姓,已經有十多年了。
    
    ★ 「教育產業化」只能使中國蒙羞 ★
    
    另外,重要性與「醫療改革」不相上下的民生問題,就是「教育產業化」。
    
    是很奇怪,教育問題怎麼會成了「民生問題」?而且是「三大民生問題」之一!
    
    孩子的教育問題,在世界大多數國家裡,早已不是「民生問題了」。因為,孩子的教育,事關民族的未來,沒有哪個國家敢於掉以輕心。任何有一定發展程度、一定文明程度的國家,都沒有將「國民教育」交給市場去處理的。所以,「教育產業化」是中華民族的特產,完全是有「中國特色」的。前些年,當一些權威經濟學家大侃「教育產業化」、什麼「教育產業化的十大問題」之類的話題時,我們大家都還糊塗著呢,還以為全世界都是這麼胡來呢。
    
    後來,看了國外的材料,才發現中國「知名學者」們又在糊弄民眾了。
    
    有時候,人們實在不能明白這些知名學者們的心思。他們到底要幹什麼?到底要把中國怎麼樣?是不是中國的窮人都活不下去了,中國的窮孩子都不能上學了,那些貪官污吏和暴發闊商的孩子都上了貴族學校、並也都成了貴族了,學者們才能快意?
    
     「教育產業化」的邪口號,在中國公然吆喝了許多年,沒有受到抵制。因為教育界的那些「人士」不抵制,反而陶醉在其中,並大肆撈取,這正是他們想做的事情;國家也不說話,縱容歹毒的「少數人」在教育界通過「教育產業化」的邪路先富起來;窮苦百姓則無法抵制,他們說話沒有聲音,若是請願不會批准,而他們如果不交學費、孩子就會被趕出學校。許多農村的學校里,即使孩子能夠上學,但為了「教育產業化」,為了給學校掙錢,許多稚嫩的小學生還要經常干著繁重的體力勞動。這一點,是特別令人氣憤的。
    
    我想不出,世界上什麼地方的小學,會像中國一些小學那樣黑暗和兇惡。
    
    目前世界上,中小學「義務教育期間」,除了戰亂和非常落後的國家,哪個國家會向小學生收學費?哪個國家的中小學學費,會像中國收的這麼多?恐怕是沒有了。而中國,所以敢向小學生大收學費,敢於對「義務教育」幾個字視若不見?就是因為中國的學者們發明了「教育產業化」這個邪惡的口號和理論!
    
    目前,教育,在中國已經成為暴利行業。前些日子,報紙上經常有關於中國「十大暴利行業」的報道,不同的報道列舉的「行業」有些參差,但「教育行業」總是跑不掉的,而且總是排列為僅次於房地產、名列第二的暴利行業。中國的教育家和教育界真是可恥!這令人想起一則描繪特別能收錢部門的「順口溜」說:「公檢法,國地稅,人民教師,黑社會。」若是這樣,「人民教師」還有什麼臉面立於天地之間?
    
    儘管對學生收費很高,但中國的教育經費投入極少,在全世界屬於少得可憐的一種。當國內有人胡說中國是「舉國興教育,全民掏腰包」時,《參考消息》上有人指出,中國是用佔世界1%的教育經費,來對付佔世界25%的學生。顯然,教育就這樣搞下去,中國是沒有希望的。但想一想,遙遠的中國「未來」,到底有誰會來真正關心嗎?沒有。中國幾乎上上下下的幹部們都只關心自己、關心自己的家屬和親友。至於民族的未來,祖國的未來,沒有人會真正「放不下心、睡不著覺」。這也是目前的「社會制度」造成的一個結果。
    
    看來,「義務教育」是越大講越糟,現在一面講「義務教育」,同時又好像就是為要取笑「義務」這兩個字,所以學費特別高。文革前沒有講「義務教育」,卻只是小學學費2.5元,中學學費5元,大學沒有學費。中國的任何中學生,只要能考上大學,也就有了公費醫療、城市戶口、國家負責分配工作。而且那時高考是憑分數,像我這樣由於「檔案里有東西」而未能讀北京大學的人還是極少數。農村的孩子,只要成績好,考上大學,可以不用家裡負擔一分錢。現在,據教育部說,平均一個大學生的花費高達14914元/年。這大約是5個農民全部的年平均收入!
    
    有人曾氣憤地對我講,應當告訴國家:如果你國家沒本事辦大學,沒有能力給大學生們以「普惠的助學金」,如果你沒有能力讓大學生們得到工作,就不要再自吹了,也不要自稱教育部了!也不用再辦什麼教育了!應當向社會謝罪說:我們沒有能力辦教育!而那些所謂「學校」也都解散算了!與其讓教育單位都變成瘋狂收錢、少數人貪污發財的黑窩,還不如廢掉它算了,人民還少受一點罪。
    
    當然,這是激憤之言。但是,人能憤怒到這個地步,也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
    
    文革前的國家那麼窮,家長們也那麼窮,大學卻根本沒有什麼「貧困生問題」。助學金是「普惠的」,最低的助學金也有15.5元。因為當時周恩來說,我們的大學生要吃好一些,所以大概是1963年後,大學伙食標準就由12.5元漲到15.5元,每天都有肉蛋。現在的國家被稱為「盛世」,說起來經濟水平已經比60年代不知高到哪兒去了,但是居然就在大學里,相當普遍地發生了「特困生問題」。這是國家的恥辱,不是國光,簡直羞死了。
    
    據說,目前在農村,對農民來說,最痛苦的事情,就是孩子告訴他:「我考上大學了」。農村最窮的人家,就是有孩子考上了大學的人家。這簡直是古今中外的奇聞!好像是去年的報道,有一個貧窮的農民,面對考上大學的女兒,默默無語,借不到錢,完全失了神,竟然痛苦地自殺了。天下還有比這更慘的家長了嗎!讀了這個報道的教育界人士和官員們,還能夠坦然地赴宴喝酒、能夠坦然入睡嗎?
    
    據調查,現在農村只有10%的大學生的家長不用借錢,絕大多數農村家庭為此而借債、奔忙、傾家蕩產,痛苦不堪。而不少學校里那些披著教育家的「皮」的吸血鬼們,向學生們收錢則是窮凶極惡,毫不手軟。誠然,也有些大學提出一些措施,力圖讓窮孩子能夠上學,但只有國家徹底改變目前的「助學」政策,變對少數人「獎學」為對多數人「助學」,問題才可能根本解決。
    
    貧困的大學生好不容易熬到畢業,找工作還是困難重重,目前據報道我國的「年度就業崗位缺口」是1200萬。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動輒以數十萬、乃至百萬計。在某種意義上,中國仍然是一個「畢業即失業」的社會。再說,即使找到工作了,又能掙幾個錢呢?又要還債,又要還貸,他們的一輩子的痛苦沒完沒了。
    
    我實在不明白,我們的教育事業到底是在進步,還是在大步倒退?
    
    關於貧困生的「助學貸款」,是國家拿出的一個招數。輿論都說是好主意,好像這下子窮學生有救了。但其實,這不是幫助,這是套索,原因就因為目前的工資太低了。中國至今仍在實行沒有道理的「低工資制度」,勞動力價格遠遠低於其價值。所以我認為,中國不應當採用發達國家的「助學貸款」辦法,那樣會扼殺人才。中國總是說自己有「特殊國情」,為什麼這時又不說了?不難明白,大學生畢業后還貸,往往是非常困難的。如果找不到工作,或者工資只有一千塊左右,還不起,怎麼辦?據說江蘇大學已找到一個好辦法:就是在網上公布這些欠貸學生的名單,讓全社會都來嗤笑他們,知道他們是「沒有誠信」的人,讓他們一輩子別想過好。
    
    我不知道,這還是人出的主意嗎?這還是教育家的嘴臉嗎?
    
    而我有個看法,恐怕是誰都不會採納的。我認為,若是有魄力的國家領導人,可以採取斷然措施,免除特困生的助學貸款的債務。古代孟嘗君的馮O都能做到「焚券蠲免」,到了現代,前幾天英國等不是也「蠲免」了不少「貧窮國家」的債務嗎?為什麼我們國內就不能免去「窮學生」的一些債務呢?而且,這操作難度,要遠遠小得多了。現在貧困生平均欠貸只有1萬元,所以,國家不過拿出區區10數億元,可換來的,將是人民的愛戴。
    
      當然,如果今後在「助學金問題」上,做出根本改變,這還是需要再花一筆錢的。但該花的錢就必須花,過去那種以窮學生為敵的辦法,不能再繼續下去了。教育辦不好,國家的未來是沒有希望的,那麼在「未來世界」生活的後代,就會詛咒我們這一代人,詛咒我們都下地獄。
    
    困難的是,貪官污吏們好像不怕挨罵,也不怕被人民戳著脊梁骨。
    
    好像是去年,教育部官員已經否認了「教育產業化」的提法。但當年鼓吹「教育產業化」分外賣力的著名學者們,那些仍在教育產業化、市場化中瘋狂「創利」「得利」的一群所謂教育家們,還有大量混跡於「擴招」「辦學」的騙子們,現在在這個「理論問題」上卻噤若寒蟬。當然,他們許多人仍然在發「學難」財,仍在瘋狂收取「高額學費」,這沒有錯,但是不吆喝「教育產業化」這幾個字了。
    
    國家是不是應當堅決做出點什麼,來表明我們並不是將「教育產業化」作為國策的愚蠢國家?
    
    ★ 居者有其屋,是社會安定的起碼條件 ★
    
    目前,除了醫療和教育,住房問題也是中國的「三大民生問題」之一。
    
    房地產業,也是目前發生衝突最為激烈的領域之一。由於不少地方政府為了「自己」的利益,動用國家機器幫助房地產商強行拆遷,發生了很多不應當發生的故事。竟然有人下班后回家,才發現自己的家已被推土機夷為平地。這引起很多激烈的糾紛。前兩年就連新華社也發表了題為「拆遷不能拆掉群眾利益」的署名文章,抨擊野蠻拆遷,呼籲保護「弱勢群體」權益。而台灣的報刊甚至形容我們為「北京黑幫式逼遷」。為此,前一段時間,發生了多起自焚和跳水尋死事件,命都不要了。在房地產商方面,前幾天卻製造了更為血腥的逼遷事件,竟然弄一幫「不三不四」的惡人,極其凶暴地打死了好幾個村民,打傷許多,實在太瘋狂了!引起了世界的注意。
    
    另外,我不明白的還有,「政府」怎麼會有「自己」的利益呢?有名的《共產黨宣言》中說共產黨人「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不同的利益」。為什麼我們的「地方政府」卻有著自己的利益呢?而且這個利益,一到了房地產業領域,就變得那麼神聖不可侵犯。說穿了,就是作為中國暴利行業之首的「房地產業」中油水十足,有著暴發戶和貪官污吏可以弄到手的、巨大的錢財。而實際上,許多「地方政府」的官員看來已經「階級化」,他們已經成了不在冊的、資產階級的一員。這樣,才有了貪官污吏、房地產商、流氓惡棍的聯合行動,使弱勢的人民的利益受到極大損害。
    
    因此,人們有理由懷疑,這樣的地方政府,能否真正為人民謀利。如果它們不能,那又有什麼辦法使得它們轉變為「能」呢?官們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決定官們命運的不是人民、而是更高的官。因此,人民對官員們是無可奈何,只能逆來順受。
    
    在房地產開發商方面,也往往是黑幕重重,例如他們在現今房子賣不動時價格不降反升,到底原因是什麼?他們既不怕房子賣不出去,又不怕「破產」(無論怎樣「破產」,地方官和富商們總是毫髮無傷),他們什麼都不怕。到底為什麼呢?
    
    最終,害怕的是窮人。他們被捏在富人的手心裡。
    
    房地產這個行業,可貪的錢實在太多了,攫取者為此瘋狂、不惜冒絞首的危險。
    
    人們大都認為:國內的房地產公司多有官方背景,他們瘋狂地炒作地皮,從最初「批地」到最終建築公司承包開工,中間不知要被倒手多少次,據悉9/10的房地產公司實際只是些「地蟲子」,專事地皮倒手,因此中國出現了大量非法土地交易。土地價格在房地產的開發投資中,常常能占將近一半,而在北京竟能佔到70%左右。現全國有3萬多家房地產公司,北京房地產公司的數量佔全國的1/10,而「天子腳下」的土地70%是在炒作過程中完成的。所以,北京和全中國的房產價格畸高,根本原因就在這裡。
    
    從90年代中後期,有人就注意到中國的房屋「空置率」的問題,由於中國人民總體上的貧困,房屋的「總供給」和「總需求」不能平衡。我以前曾多次寫到過這個問題:全國空置的「商品房」,1997年底已經達到7038萬平方米,1998年達到7911萬平方米。后據1999年9月份材料,實際上1998年底全國積壓商品房竟達到8783萬平方米,由此而造成沉澱的資金高達6000億元左右。至2002年7月底,據報道,全國商品房的空置面積已經高達1.2億平方米,比起3年前增加了3000多萬平方米,全國商品房的空置率已達26%,這個數據是美國的4倍、是香港的8倍、是國際警戒線的2.5倍。
    
    但在中國,沒有人在乎這個。
    
    現今的房屋滯銷情況,並未有絲毫好轉。據去年電視台報道,全國積壓面積實際高達4億平方米。據北京2005年6月份公布材料,截至5月底,全市空置1年以上的商品房為432.2萬平方米(其中住宅的面積為30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5%。而全市1-5月的商品房售出的總面積,也不過就是691.5萬平方米。
    
    但奇異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儘管有著這樣高的房屋「空置」情況,但如前所述,近年來房價卻持續猛漲,漲速越來越快,一年比一年高。前幾年還只有百分之幾,今年的房價據說已經比頭年上漲約1成。這情況合於所謂「市場規律」嗎?當然不合。幾年來,國家建設部多次談到「房價虛高」問題,但是房價卻逆流而上、越來越高。原因到底在哪裡?2005年1-5月商品房平均價格為6795元/平方米,比頭年同期大大上漲了679元。另據報道,2003-2004年的上海,房地產價格也在暴漲,短短一年間,一套54萬元的房子就猛升至86萬元。房地產商的瘋狂撈錢的面目,固然兇惡,但不少人士指出,這是受到地方政府的明裡暗裡的支持的結果。所以,當有房產商面對電視採訪高傲地說「我們就是不降價」的時候,人們便明白了,資產者和政府的結合,會產生什麼結果。
    
    房地產商發橫財的訣竅是什麼呢?據2003年7月11日《參考消息》的報道:「目前房地產開發企業項目投入資金中約20-30%是銀行貸款;建築公司往往要對項目墊付約佔總投入30-40%的資金;此外,至少一半以上的購房者申請了個人住房貸款。幾項累加,房地產項目中約60%的資金來自銀行……」這一下事情明白了。因為這樣一來,房地產的風險就落在了銀行,而銀行都是「國家的」,所以風險也就落在「全國人民」的脊背上。而財富呢,當然就落在極少數富翁們懷裡。
    
    在國外,情況是不是也這樣呢?當然不是。
    
    例如俄國,蘇聯解體後人民的住房怎麼辦?我們原以為,蘇聯解體后,原社會主義陣營也垮台了,俄國人民將會落入水深火熱之中。但是俄國許多社會福利,並未因蘇聯解體而被廢除。俄國人民仍然享受著免費教育、基本免費醫療、不收水費、免費供熱水、而交通費和電費都極其低廉。特別是,俄國政府在房屋私有化的時候,每人有18平方米是免費供應的。18平方米以上的部分,價錢也很便宜,決不像中國的購房老百姓、幾乎要終其一生的努力才能買到一套帶有「土地使用年限」的住房。
    
    在美國東部的90年代,我的感覺,普通房子的價格,其相對價、有時甚至是絕對價,大都沒有北京的中等商品房貴。
    
    而我們中國,雖然驕傲地走著和俄國不同的政治道路,口頭上的「社會主義」名號還在,沒有解體,但是中國的「社會福利」幾乎全部「解體」了。公費醫療幾乎沒有了,教育單位已成了「高價收費」的機器,水電費不斷上漲,免費熱水供應從來沒有過,交通費也在不斷上漲……。在實際生活中,中國的「主義」早就一點都不「社會」了。但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旗幟還在高高飄揚,俄共領袖也還在讚美這個「旗幟」,這使得地球球面上不少「社會主義者」的目光模糊起來。
    
    我不明白的是,既然中國買的房都有「土地使用年限」,那究竟算什麼「私房」呢?那麼在本質上豈不還是一種「向國家租房」,不過是一口氣租它幾十年罷了。對國家的好處是,人民付出了「買房」的價錢,得到的卻是「租房」的實質,但是巨量的錢,通過這個途徑,已經從老百姓手中轉到了房地產商和「地方政府」手中。這裡說的「國家」,當然,是國家的人格化,好像資本的人格化一樣。現在,在世界上絕大數地方,事情是倒過來的,國家是人民所「僱用」的,所以國家應當倒過來向人民租點什麼,而不是人民向國家「租用」點什麼或者「購買」點什麼。世界真大呀,國家和國家太不一樣了,國而不國,人家都跟中國不一樣。所以,在中國,那些貪官污吏在「各級地方政府」中那麼得意,是有原因的。
    
    我們再來看看一些具體情況。
    
    在中國,商品房的空置率雖然高,卻有一種住宅是非常稀缺的,這就是所謂「經濟適用房」。對於占城市人口絕大多數的生活並不富裕的家庭來說,這幾個字是很有吸引力的。90年代末期,北京曾將其定義為:銷售對象是年收入6萬元以下的家庭(當時,能達到6萬元年收入的家庭也並不多)。而且,當時國家曾提出一個空頭號召:要求各地的住宅建設,70-80%要建「經濟適用房」。好啊,但後來的結果是怎麼樣呢?
    
    事實說明,中國並不是一個「為人民服務」的地方,而只是一個為「少數人富起來」的地方。到2004年,全國「經濟適用房」在商品住宅的投資中竟然只佔5-7%,和國家的空頭號召居然差了這麼遙遠!這說明國家沒有權威,說了等於沒有說,而金錢的力量要大得多。在北京2004年「經濟適用房」佔住宅總投資的10%左右,2005年的1-5月也只佔7%了。但就是這麼一點點所謂面向窮人的「經濟適用房」,據記者們調查,還是大量地被開著寶馬和賓士汽車的那些「有錢人」買走,被「有錢人」拿來用作房屋投機。中國有錢人的舒服和快樂,無法用語言形容,簡直像污水滲透到了中國的每一寸土地。
    
    而中國目前的商品房消費中,其實,潛伏著很大的危機。
    
    首先,由於中國的經濟學家們大肆鼓吹「敢於花明天的錢」,許多中國百姓被搞昏了頭,開始大量借債。據2005年5月材料,北京上海兩城市的「居民家庭整體負債率」已經高於歐美家庭。無疑,這主要是由於房貸造成的。不過,也可能是由於人們實際困難,沒有房子住啊!房子又這麼貴,比美國的還貴,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普通而老實的老百姓,多數這麼窮,就是電子遊戲中的「搶錢司令」,在窮人身上能搶得到多少錢嗎?
    
    沒關係,搶不到你今天的錢,就把你今後幾十年的錢先搶下來!
    
    第二,房地產的紅火,常常會埋著炸藥。這是任何國家都不得不防的事,當然,中國對什麼都滿不在乎,對這種事,通常也不會在意。
    
    歷史的教訓是:日本90年代發生經濟困難的根源就在於「房地產泡沫」。由於技術力量強悍的日本經濟在70-80年代的超級繁榮,東京地價狂漲,不承想因此就埋下了「經濟結構」問題的隱患。1991年日本地價漲到頂峰,然後開始走跌,直到2002年初,地皮價格已經連續11年下跌。在東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與1991年水平相比,住宅地價已下跌52.1%,商業地價則下跌76.1%。一直回落到80年代「泡沫經濟」前的地價水平,等於繞了一個圈又回去了。到2002年仍然在困擾日本的銀行「不良債權」中,起碼有4成直接與地價有關,與房產有關的還會有一個大數目。所以,我估計,前幾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發作,也是源於「房地產泡沫」。當然,中國的經濟學者們都沒有這麼說。
    
    美國人所以不再歡迎中國的「貪官污吏」帶錢到美國去消費,我認為,最重要的原因,也就是中國「貪官」把大量黑錢弄到美國后,主要是大肆購買房地產,把西部的房地產價格劇烈抬高,而這會把美國經濟推向「泡沫經濟」。美國人看到了這個危險。至於「懲治貪官」是不是為了正義,那是次要的原因。
    
    在中國,為了給富人修建豪宅,或者為國爭光,同時也給自己撈到大把金票,全國計有3萬多家房地產商,全不顧日本「泡沫經濟」和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教訓,正在大量修建各種華貴建築。我國近年每年建房面積高達16-20億平方米,已經超過了全部「發達國家」年建成建築面積的總和。儘管房產供給已經過剩,銀行壞賬嚴重困擾,但全國上下,房地產投資仍如火如荼。例如北京市,據公布,至2004年初全社會投資中,房地產投資比例高達55%。在全國,2004年第一季度全社會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竟高達47.8%,其中房地產開發投則增長41.1%,看來房地產業的確已經處於「失控狀態」。又據說,投資狂增的主要部分是「地方政府」所為,據報道「地方政府的固定資產投資」在2004年1、2月比頭年同期增長了65%。……
    
    當然,我寫到這些時,也想到,這些事似乎不關窮人的事。對中國的普通民眾來說,要有一個家,是起碼的要求。一年多前,我曾在一個未能出版的書稿中寫道:
    
    「有時候,我真是替那些受苦的老百姓感到很傷心。他們祖祖輩輩居住的『家』被平了,新的『家』又不知在何方,到哪裡去躲風避雨!人們常說:家是心靈的港灣。一個人,出門在外,萍蹤不定是非常辛苦的。人們到處漂泊、打工、掙錢,而不管在外面受了什麼委屈,最後回到了家,即便是個小巢,也是人生的溫暖所在。連『家庭』觀念很淡薄的西方人也說:East, west, home is the best。家,就是有這種功能。以前有一次我說大躍進時人民公社最糟糕的是『公共食堂』,一個研究生不解地問:『食堂有什麼問題?』我說,城裡職工是不會覺得『食堂』有什麼可怕,他們也還一直可以回家做飯。可是億萬農民一下子都不讓在『家』里做飯了,家裡連一點吃的都沒有,那還有個『家』嗎?億萬農民一下子沒有了家!他可到哪去歇腳?到哪裡能放鬆、能有個令人放懷的依託?雖然農民沒有文學家那般細膩的感觸,但他們也需要得到心靈的慰藉,需要有一個呆在裡邊能夠無憂無慮的『家』、一個屬於自己或一家人的空間!這也是天賦人權。難怪古代皇帝動輒就要滅門和流放,難怪文化大革命要大肆抄家,就是要讓人們失去最後的心靈依託。在人文意義上,這太殘暴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1 04:4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