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對真與假的辨析
[列印本頁]
作者:
朱蓬蓬
時間:
2006-3-20 10:13
標題:
對真與假的辨析
對真與假的辨析
朱蓬蓬
辨證唯物論告訴我們,事物總有兩面,大與小,高與矮,長與短,左與右等等,它們總是在矛盾中前進,並在矛盾的變異中得到統一。
按照筆者的想象,上述矛盾的兩個極端,都可以有一個中間狀態。以政治路線的左與右而言,不左不右可以是合乎中庸的中間路線;大小、高矮、長短等物的形態,大致也都可以有中間狀態。
但是,近日,因張中行先生的逝世,媒體發表了眾多的追悼和紀念文章。其中,讀到藍英年的文章介紹說,張中行先生秉承宋人蔣捷的「節飲食,慎言語」,「只說可說的話,做可做的事」,「因此在歷次運動中沒有受到激烈的衝擊」,「他強調不說假話,而不是說真話」。
這裡,體會藍英年的介紹,意思似乎是說張中行先生強調只說可說的話,真話不可說就不說,不過,他強調不說假話。
記得巴金曾經強調說真話,並因為自己也說過假話而內疚。中國文藝界也有許多知名人士,因為沒有說真話而懺悔。如此看來,張中行先生要略高一籌,沒有條件說真話就不說,但也不說假話,大概是儘可能保持沉默。
依筆者在上個世紀的歷次運動中的見聞,也的確證明了這一點,有一些從「舊社會」過來的人,都貫徹了「慎言語」的原則,低聲下氣委曲求全與人相處,往往逢凶化吉地度過了難關。
不過,在真話不可說就不說的條件下,能做到不說假話嗎?對此,筆者是持懷疑態度的。
真與假,本來就是一對矛盾。在這對矛盾中,有沒有一個不真不假的中間狀態呢?鄙人認為,這種不真不假的中間狀態是不可能存在的。因為「真話不可說就不說」本身就是一種屈服,一種假象,為了保全自己而不說真話,就為說假話留下了餘地,還能做到不說假話嗎?從真到假和從假到真,中間雖然有一個過程,但這個過程是不允許讓兩個相反的物事同時存在的。更何況,在一些特殊情況下,說一點能產生好效果的假話,還是必要的。例如,為了顧全社會主義事業的大局,有時不得不說一點違心的話。有的兒女在外吃盡苦頭,但為了安慰父母,只有用假話說自己很好。
說真話是很難的,說假話也不易。
如果藍英年先生沒有誤解張中行,而鄙人也沒有誤解藍英年的話,那麼,在過去那個非常的時期,不說真話,說點假話是不得已,可以原諒,那麼,如今,當國人在倡導建立誠信待人的新世紀,筆者是不太會贊成張中行不說真話也不說假話的為人之道的。 2006-03-20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