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漢語是八別塔之前的語言(希伯的子孫把洪水前的古文明帶到了中國)

[複製鏈接]

5

主題

9

帖子

169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beforebabel 發表於 2020-4-27 17: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古漢語是八別塔之前的語言


《聖經·創世紀》10章25-30節說:「希伯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名叫法勒(『法勒』就是『分』的意思),因為那時人就分地居住。法勒的兄弟名叫約坍。約坍生亞摩答、沙列、哈薩瑪非、耶拉、哈多蘭、烏薩、德拉、俄巴路、亞比瑪利、示巴、阿斐、哈腓拉、約巴,這都是約坍的兒子。他們所住的地方是從米沙直到西發,東邊的山。聖經在這裡特意把八別的分散與約坍分開記述,所以八別塔人類的分散與語言變亂與法勒關係緊密,他一定參與了建造八別塔的行動而背叛神,而約坍則與之沒有關係。換句話說,約坍沒有受到八別塔的咒詛,那他的語言自然沒有受到影響,沒有被神改變,因為基督徒所信聖經里的這位神是公義的。約坍支派的疆界是從米沙直到西發,東邊的山。」根據一些希伯來文解經資料,米沙的意思是「離開」。

結合下文分析,約坍支派與當時世界上所有其他的人在此處分開遷移,前者向東,而後者向西,並且隨後參與了背叛神的八別塔建造,約坍支派在亞洲中部伊朗平原某地和其他人分道揚鑣。這分離的地點也就成了約坍支派開始向東再出發定居的起點。米沙(Mesha)應該是現在伊朗的馬什哈德城(Mashhad),該城位於伊朗東北部,是伊朗的第二大城市,城市名字很可能是從古老的米沙(Mesha)變化而來。

約坍的疆界中西發的意思是海濱邊境和極多人口。[1] [2] 而從米沙這分離之地到東邊的海邊,又有極多的人口之地,這廣闊的地方就是指中國。參考下文的分析,東邊的山當指黃河長江上游至東海岸線之間的一座高山,很可能是指泰山。

《聖經·創世紀》11章2節記載:「他們往東邊遷移的時候,在示拿地遇見一片平原,就住在那裡。」這節經文和合本翻譯錯了,應該把往東邊翻譯為從東邊,這是一個很大的錯誤,參考希伯來原文聖經或KJV等經典權威聖經翻譯便知。當挪亞一家從停在亞拉臘山的方舟下來以後,他們一定是向東方前進,原因如下。起初神在東方的伊甸設立了一個園子——伊甸園,伊甸園的門朝東,接下來摩西時代會幕的門朝東,所羅門時代聖殿的門朝東,以西結異象中聖殿的門朝東,耶穌進耶路撒冷是從東門進入。將來世界末了的時候,《聖經·撒迦利亞書》14章4節這樣記載:「那日,他的腳必站在耶路撒冷前面朝東的橄欖山上。這山必從中間分裂,自東至西,成為極大的谷。山的一半向北挪移,一半向南挪移。」《聖經·啟示錄》16章記載世界最後的一場戰爭與哈米吉多頓有關,被鬼魔聚集一起的普天下眾王與屬神的從日出之地東方來的眾王爭戰。屬神的東方眾王要跨越乾涸的幼發拉底河,進入神立約應許給亞伯拉罕從埃及河到幼發拉底河的土地,並且是從東方進入應許地。這是神與亞伯拉罕所立之約的終極實現。新約時代的使徒保羅要向東方傳道,神的靈不許,他在夜間看見馬其頓人的異象,從此世界的局勢就在那時奠定了以後的走向——福音先傳入西方,最後才來到東方。而挪亞是大洪水時全地最認識神的人,蒙神恩典,他有很多關於神的知識,所以當挪亞一家下方舟后,一定向東方遷移,他們從亞拉臘山上的方舟下來后直接向東走,很快就會遇到裏海的阻攔,根據那裡的地理特徵,還有北方在屬靈上是背叛神的方向這個知識(詳見本書後續對北( )字的解讀),他們會先向南遷移,到達裏海的南端,然後繞過裏海漸漸再向東遷移。但是再向東就是伊朗高原、荒漠、戈壁等荒涼的地帶,加之當時世界洪水剛退,還有很多的積水存留於地,這都極大地阻攔他們再向東遷移,如果繼續向東就是前蘇聯的一些共和國,不適合人居住,如果更向東那就是中國西部的世界最高山脈,環境更加惡劣。

從挪亞大洪水到八別塔事件大概一百年的時間,人們對於洪水的印象漸漸遺忘,又遇到東遷的艱難,當時全地的人就分為兩派,一派就是約坍一大家(應該還有挪亞及閃和約伯)繼續艱難東遷,另一派就是其餘的人,他們走回頭路,要背叛神,拒絕東遷。這樣當時天下所有人在建造八別塔之前就從前文所述的分離點米沙一分為二,從此各自的發展就分道揚鑣。既然約坍一家沒有被神咒詛,所以他們必定把起初的語言帶到了當時東方的極處邊界——也就是中國的黃河長江上游地區——中國古文化的發源地。約坍支派的語言沒有被神改變是有聖經依據的。《聖經·創世紀》11章7節耶和華說:「我們下去,在那裡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第9節記載:「因為耶和華在那裡變亂天下人的言語,使眾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名叫巴別(就是「變亂」的意思)。」這兩節經文中兩次特別記載了一個詞語「在那裡」,而根據前文的分析,約坍支派並不在那裡,所以他們的語言還和起初一樣,沒有被神改變。約坍支派的東遷還有其他的歷史依據,一世紀著名的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Flavius Josephus)在其《The Antiquities of the Jews》的1卷6章4節中指出約坍的子孫遷到阿富汗,而阿富汗距中國只有一步之遙,既然約坍他們經過極多的困難從米沙一路向東已經來到阿富汗,他們難道會被前面的昆崙山擋住去路嗎?答案顯然是不會。

洪水之後,海水漸漸消退,當時約坍他們到達了濱海的極東方就是現在的黃河長江上游地區,之後海岸線漸漸東移,才有了現在的地形。關於海岸線的退縮可以從地質科學方面資料、中國古文獻和聖經記載中看見。當時太行山以東,露出水面的應該只有山東泰山。這古老的語言在中國的土地上被繼承下來,古漢語就是八別塔之前的語言。

《聖經·創世紀》11章2節的正確翻譯是:他們從東邊遷移的時候,在示拿地遇見一片平原,就住在那裡。這裡的「他們」是指拒絕與約坍東遷的人,他們走了相反的路,越過之前走過的裏海南端,不久就會西行到達示拿地平原,也就是巴比倫,那裡土地肥沃,他們此時必定以為自己走對了路,所以就更加自我膨脹和驕傲,於是就開始建造八別塔,同心合意地背叛神。希伯來原文「東邊」這個詞還有「前方」、「古代始源」的意思,這三個意思之所以能整合到一個詞語,是因為根據前文分析,挪亞一家下方舟之後向東遷移的方向,就是他們的前方,而約坍支派一直向東前行至海邊終點無路可走之處,就在那裡安穩定居下來,他們攜帶和所有的一切都是來自大洪水之前的古代。

整卷《聖經·創世紀》中約坍支派家譜的人數是最多的,他有13個兒子,就算幾百年之後的以色列也只有12個兒子。並且約坍的13個兒子只在《聖經·創世紀》與《聖經·歷代志上》各記載了一次,此後就再也看不見,被神隱藏了起來。他們是認識神的人,又有眾多的人口,神在世界末了的心意在他們身上必定要彰顯出來。耶穌自己也說:「隱藏的事,沒有不被人知道的。」本書就是遵照聖經神的話,在世界末期到來之前,把八別塔之前的語言及相關神隱藏在聖經中的奧秘揭露出來,以此顯明神大作為之奇妙。

挪亞、閃、約伯應該和約坍一起東遷,這個遷移與八別塔之後人口向八方遷移是不一樣的,前者的速度顯然大於後者,因為前者有明確的目的和方向,並且帶著盼望,也必定有神的同行與保護。這也可以回答一個以往難以解明的聖經問題,亞伯拉罕的時代,挪亞還活著,但是當時亞伯拉罕所處的時代與環境明顯墮落了,為什麼活著的挪亞和閃不出來制止這些事情,並且聖經為什麼也不記載這些事呢?原因就是他們當時已經在遠離中亞的東亞居住生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歡迎討論,本來想在這裡發一些具體的研究文章,無奈賬號級別不夠,無法上傳篆文的圖片,
可以搜索微信公眾號:mustardseed芥菜籽,裡面會陸續上傳zh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18:4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