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清朝皇太后(皇后)-2

[複製鏈接]

804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4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9-5-26 16: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9-5-27 16:53 編輯


滿族婦女從不裹腳, 健步如飛, 漫步花園, 騎馬, 伴君舟車勞頓.
鳳凰, 牡丹, 蓮花飾長筒靴
鳳頭鞋
康熙造辦處江浙作坊

清代后妃鞋有元寶底、花盆底和高底三種形式, 花盆底又稱為馬蹄底, 因其鞋底形似馬蹄, 故名. 高底鞋始於進關前雪地靴, 慈禧"兩把頭"(發-靴)高達20多厘米.
故宮博物院共收藏清代靴400餘雙. 康熙時期200, 以彩色靴為主, 靴靿顏色豐富, 有明黃、杏黃、香、綠、絳、米、古銅和石青等. 同治和光緒兩朝100餘雙, 以青色靴為主. 另外, 雍正、乾隆和嘉慶.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embroider/230207.html?hl=
https://www.dpm.org.cn/court/talk/205279.html?hl=
https://www.dpm.org.cn/journal/246899.html?hl=






駝色緞平金百鳥紋綿襪
清康熙, 長24厘米, 高47厘米, 清宮舊藏
綿襪高袎式. 白色暗花綾襪幫, 駝色素緞襪筒, 襪口鑲青絨邊, 襪內絮絲綿. 襪筒部位飾百鳥紋, 皆以金線用平金技法綉制. 紋樣生動逼真金光熠熠, 綉工細緻. 綿襪圖案雖不外露但其做工和裝飾都極盡精美, 反映身份尊貴和生活奢華. 康熙時期后妃冬季襪.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embroider/230612.html?hl=


《乾隆帝及妃威弧獲鹿圖》卷, 清乾隆, 紙本設色,  縱37.6厘米, 橫195.5
乾隆帝命皇6子繪
引首乾隆皇帝題: 「威弧獲鹿」
乾隆皇帝騎馬秋季木蘭圍場狩獵場景. 皇帝身跨駿馬、拉弓放矢, 遠處奔鹿應聲而倒,  身旁皇妃騎馬緊緊追隨侍奉, 關鍵時刻將一隻只羽箭奉上, 皇家版夫唱婦隨. 設色艷麗華美, 筆觸細膩, 風格富貴, 為宮廷畫師所繪. 乾隆皇帝形象正值壯年, 舉手投足強健有力; 皇妃年輕貌美, 皮膚白皙, 通過髮式與衣服花紋及面部特徵判斷, 可能是來自西域的容妃, 即傳說中的香妃.

引首-中國書畫手卷專業術語. 指在本幅前面所留空白紙方, 一般用以題寫書畫名稱或高度概括品評, 多為四字, 與畫心有隔水分開. 因開卷時首先見其, 故稱「引首」, 最早在明初出現.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paint/233717.html?hl=乾隆打獵

-












孝庄皇后之寶
造辦處蘇州作坊

乾隆時期
太后謚號16個字(shì, 慈禧太后謚號最長, 26個字)

康熙帝尊崇祖母謚號-孝庄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啟聖文皇后






大光圈鏡頭部分脫焦

804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47
沙發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9-5-27 03:5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9-5-27 21:06 編輯


-

-

冷枚十宮詞圖冊(國寶級文物)
清, 冷枚繪, 10開, 絹本設色, 每開縱33.1厘米, 橫29.3
本幅無作者款印, 鈐乾隆、嘉慶內府收藏諸印.
此套圖冊共10開, 描繪歷代賢德后妃或貴族女子的故事, 和《養正圖》冊具有同樣鮮明的教育意義. 對題有梁詩正書寫的弘曆承繼位前於雍正十三年(1735)所作詩句, 與圖畫互為輝映. 以歷代宮廷生活為題, 每幅畫面均有對宮廷建築的描繪, 但因為作者只是宮廷畫工, 並不具備對前代建築的了解與認知, 同時歷史人物畫「成教化, 助人倫」的政治功用也淡化了作為人物故事背景的歷代宮廷建築, 使其更多地帶有裝飾性與程式化色彩, 並沒有呈現出不同時代的建築風貌. 值得注意的是冊中建築描繪均採用「海西畫法」, 冷枚作品中體現的這種畫風特性, 是在中國傳統界畫的基礎上運用透視法增強畫面的空間深度感並以明暗關係區分陰陽向背, 說明曾為康熙皇帝所賞識的「海西法」在雍正、乾隆朝的宮廷建築繪畫中已被日漸欣賞和接受.
撰稿人: 傅東光

冷枚(約1670—1742), 清初宮廷畫家, 字吉臣, 別號金門畫史, 膠州人. 師從清初宮廷畫家焦秉貞, 擅長人物、仕女、山水、花鳥, 畫風工整細緻, 色彩濃厚. 康熙後期至乾隆七年間供奉內廷並受到西洋繪畫一定影響.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paint/229094.html?hl=畫冊

-

-

-

西施整簪, 紅顏禍水.

-

-

平生戎馬樂何曾, 銅雀雖成幾度登? 不為夜台聽不見, 悲歌一曲向西陵.
魏宮


-

-

-

-

乾隆蓋杯和葉托盤
宮廷膳食龍肝鳳膽, 鳳凰牡丹裝潢專屬皇后太后.

從文字描述看像是銅胎畫琺琅, 索引可能在北京故宮網站的其他層, 用GU......號碼搜不得其門/中英. 只能用關鍵詞多方搜索, 40分鐘無功而返. 不過也有所斬獲, 乾隆文物洋洋大觀精彩至極.

-


-

-

乾隆多色雕漆填金盒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4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47
3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9-5-28 02:1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9-5-28 20:25 編輯


崇慶皇太后炕桌
乾隆年間
木製, 仙鶴圖油漆彩色
宮廷宴飲特居一隅


-

-

-

餐桌用具等級森嚴, 不得逾越
瓷器均來自康熙朝景德鎮官窯


-

-

青玉鑲赤金嵌烏木筷, 清, 通長27.9厘米
可能乾隆朝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tinware/232684.html?hl=清筷子
-

標準鏡頭/f/1.8

黃釉暗雲龍盤, 清宣統, 高4厘米, 口徑18.7厘米, 足徑11.4厘米, 清宮舊藏
敞口, 弧壁, 圈足. 足內青花書「大清宣統年制」六字楷款, 盤內外壁均滿施黃釉, 盤心及外壁暗刻雲龍紋. 黃釉雲龍紋作為宮廷用瓷傳統裝飾紋樣, 歷朝歷代式樣繁多. 按清宮條例, 裡外黃釉碗只有皇帝及皇太后才可使用. 此盤應為宣統皇帝溥儀御用瓷器.
-
後宮8等, 太后至尊(與皇后同享明黃服飾用具, 但多兩個宮女).

康熙的沒找到, 來兩件其晚輩同制式的充數兒.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ceramic/228072.html?hl=康熙雲龍紋盤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ceramic/227716.html?hl=康熙雲龍紋盤

-

-

綠地紅彩雲龍紋盤, 清康熙, 高4.7厘米, 口徑21.7厘米, 足徑14.2厘米
敞口, 弧壁, 圈足. 通體內外綠地紅彩雲龍紋裝飾, 紅綠兩種色彩對比強烈. 圈足內施白釉, 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清康熙年制」六字雙行款, 外圍青花雙線圈. 明清時期景德鎮官窯曾大量燒造單一色地、單一色彩瓷器, 如白地綠彩、白地紅彩、黃地綠彩、黃地紫彩、黃地紅彩、綠地黃彩等, 但綠地紅彩卻很少見, 故這件綠地紅彩龍紋盤就顯得彌足珍貴.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ceramic/227904.html?hl=清康熙龍紋磁碟
-

-

-

剔彩百子睟盤
高5.6厘米, 長58.7厘米, 寬32.7厘米
色漆自下而上草綠、紫、黃、綠、紅五層. 盤中雕嬰戲圖一幅, 場面熱鬧非凡, 人物形態各臻其妙. 色漆典雅富麗, 鮮潔明快, 層次分明且變化豐富. 盤底髹黑漆, 鐫「大清乾隆年製」和「百子睟盤」楷書銘. 百子是指畫面中數十幼兒, 「睟」通「晬」, 指兒童滿周歲. 據宋人謝維新《合璧事類》記載: 「周歲陳設曰睟盤」. 古代風俗, 幼兒周歲時盤中置各種器物任其拈取以為徵兆. 此百子睟盤當是清代宮廷在王子周歲時陳放各種器物的用具. 雕刻精工刀法爽利純熟, 刻痕深陡峻直, 代表了清代剔彩高超水平. 乾隆時朝廷常指派蘇州織造製造雕漆器具, 《養心殿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中有乾隆年間蘇州向宮廷進「百子睟盤」的記載. 此器是了解清代乾隆時期蘇州雕漆工藝水平的寶貴資料.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lacquerware/234617.html?hl=雕刻百子圖

-

-

-

為母
傳宗接代, 言傳身教. 人格品行, 身家榮辱繫於一線.
.
記得鄰居中考入京城重點中學的父親條件大同小異, 大約半數母親為科班出身的中學老師. 不過到頭來沒有一個青雲直上, 不過閑雲野鶴賣文為生.
-

兒時嘉慶帝

-

-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4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47
4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9-5-28 19:3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9-5-30 17:50 編輯


傳宗接代責任重大, 提醒無所不在.

-

-

鬥彩童戲瓶
乾隆景德鎮官窯


-

銅胎鍍金畫琺琅母子圖
乾隆內務府造辦處


-

景泰藍/鍍金畫琺琅壺, 開光-園中母子
銅金胎, 珊瑚, 綠松石, 青金石
乾隆內務府造辦處


-

-

-

-

清文宗孝貞顯皇后鈕祜祿氏(1837-1881)
即慈安太后、東太后, 廣西右江道穆揚阿之女. 初入侍文宗藩邸. 咸豐二年(1852)詔封為貞嬪, 詔晉為貞貴妃, 已擬為皇后. 其嬪、妃冊封典禮均未舉行. 十月立為皇后. 1860英法聯軍進犯北京隨文宗逃往熱河, 次年七月文宗卒. 7歲皇長子載淳嗣位, 即穆宗. 其與載淳生母孝欽顯皇后(西太后慈禧)並尊, 尊為母后皇太后. 九月還宮, 經「辛酉政變」, 十一月初一日與西太后御養心殿垂簾聽政, 時年25歲. 同治元年(1862)上徽號慈安皇太后. 十二年(1873)二月與西太后一同撤簾, 歸政於穆宗. 十一月初十日, 穆宗患天花病逝. 十二月初五日4歲的載湉嗣位, 二太後繼續聽政. 光緒七年(1881)三月初九日身感不適, 初十日卒, 年45歲. 上謚, 葬清東陵定陵東普祥峪之定東陵, 祔太廟. 宣統元年(1909)加謚, 為孝貞慈安裕慶和敬誠靖儀天祚聖顯皇后.

https://www.dpm.org.cn/court/figure/104011.html?hl=清朝慈安皇太后

-

-

-

-

-

-

-

慈禧太后垂簾當國, 頤指氣使, 事無巨細. -牡丹盛開, 大樹遮天, 白子當先.
《同治帝遊藝怡情圖》軸, 紙本設色, 縱147.5厘米, 橫84厘米
款署: 「遊藝怡情. 」鈐「同治御用」朱文印.
畫中的同治皇帝大約14歲, 尚可見天真可愛的神情. 除人物外, 圖中所繪陳設豐富, 鹿角椅、描金黑漆桌、筆墨紙硯、書櫃等, 反映了晚清時期的宮廷陳設, 描繪細膩, 對於研究晚清的宮廷陳設原狀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
慈禧太后喜怡情翰墨, 學繪花卉又學作擘窠大字, 常書『福』、『壽』等字以賜內外大臣…… 留存至今的以單字居多, 如本幅書畫合一作品頗為罕見.
-也有代筆之作, 翰墨、匾聯代筆者有潘祖蔭、張仁黼等, 繪畫代筆者為繆嘉蕙及屈兆麟等.
-榜書, 古曰「署書」, 又稱「擘窠大字」. 明代費灜《大書長語》曰: 「秦廢古文書存八體, 其曰署書者以大字題署宮殿匾額也. 漢高帝未央宮前殿成命蕭何題額……此署書之始也. 據泰山、琅邪、嶧山、會稽刻石和文獻記載, 第一位書寫榜書的是秦丞相李斯.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paint/233752.html?hl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jade/233683.html?hl圍棋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handwriting/229309.html?hl    慈禧書「福祿壽」三字軸
http://9610.com/baike/cyshow.asp?id=1131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seal/233666.html?hl

-

-

-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4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47
5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9-5-30 16:5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9-6-1 04:43 編輯


孝賢純皇后
郎世寧肖像小樣本
油畫, 木框覆錦緞

清高宗孝賢純皇后富察氏(1712-1748), 察哈爾總管李榮保之女, 大學士傅恆之姊. 雍正五年(1727)高宗為皇子時冊封為嫡福晉, 時年16歲. 高宗繼位, 乾隆二年立為皇后. 嘉慶四年與弘曆合葬裕陵, 祔太廟. 嘉慶、道光朝累加謚, 為孝賢誠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順輔天昌聖純皇后.
與前面朝服像軸說明重複60%
https://www.dpm.org.cn/court/figure/103993.html?hl

-

-

清朝皇帝的衣服, 見於文字記載的分禮服、吉服、常服、行服等幾類, 其中包括端罩、袞服、朝服、龍袍、常服褂、行褂、常服袍、行袍、行裳雨衣、雨裳等很多種. 除袞服、朝服、龍袍等或綉織有龍紋外其餘大都是織或綉著各種吉祥花紋, 皇帝在登極、大婚、壽辰、元旦、冬至或祭天、祭地、祭日、祭月等活動中穿的朝 服(也叫朝袍), 紋飾有兩種規格: 一是披領和兩袖都是石青色緞地, 披領上綉有兩個正在行走狀態的龍, 稱行龍, 袖領頭上各綉一條頭向正面的龍, 稱正龍, 袍身的綉文是兩肩頭和前後胸各綉一條正龍, 腰間有一橫帷, 上面綉有五條行龍, 下與底襟相交處綉一正龍. 腰帷下面是類似裙子的疊褶, 疊褶上前後有九條團龍, 再下面的衣襟上前後綉有兩條正龍. 這是《清會典圖》 的記載, 實際往往與記載有出入, 特別是在清初和清末有很多不同. 袍上龍紋除刺繡以外還有織成或納紗等多種. 另一種規格的朝袍是在每年陰曆十一月初一日到第二年十五日寒冷季節穿的; 披領、裳及袖頭用貂皮, 綉紋略簡, 僅兩肩、前後胸各綉一條正龍, 裳的疊褶處前後有六條龍. 龍袍, 清朝列為皇帝的吉服, 也是明黃色, 領、袖是石青色, 綉有金龍. 綉紋是兩肩和前後胸各有一條正龍, 腹部前後四條行龍. 衣領上前後各有一條正龍, 左、右 各有一條行龍. 斜下去與底襟相交的一段有一條行龍, 袖端各有一條正龍. 龍袍多在規格較低的典禮、祭祀活動中穿用. 一般在龍袍外面還穿有兩肩和前後胸共有四個團龍並有日、月、萬壽篆文的石青色袞服(gǔn-與冕冠合稱袞冕). 皇帝壽辰等節日如在御園或盛京等處舉行典禮時, 皇帝就不穿禮服而穿龍袍、袞服. 節日向皇太後行禮, 大祭祀前閱 祝版以及到郊區慰勞凱旋的將帥, 在午門接受獻俘, 到國子監和翰林院去時也都穿龍袍和袞服. 作為皇帝服裝獨有的標誌還不是這些大大小小的龍, 而是在龍紋的空隙處綉制的 「十二章」. 這十二章是: 日、月、星晨、山、龍、華蟲、黼、黻、宗彝、藻、火、粉米. 古時稱上衣為衣下衣為裳, 前八章綉在上衣后四章綉在裳上. 空隙處還綉有五 色雲朵, 最下層花紋是八寶及海水紋等. 清朝龍袍並不是皇帝的專用服裝, 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以及皇貴妃、貴妃、 妃、嬪都有龍袍. 清初還規定皇太子、皇太子妃也穿龍袍, 不過雍正皇帝改為秘密建儲 以後規定自然失效. 后妃們的龍袍大都綉有金龍、八寶、水紋及五色雲等但在顏色和花紋上要區別尊 卑, 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皇貴妃都用明黃色. 而貴妃以下就要分別用金黃色......
https://www.dpm.org.cn/research_talk/248007.html?hl=清代龍袍
https://www.dpm.org.cn/full_search/e
龍袍樣式與質地繁多, 找不到一模一樣的. 估計得在目錄中大海撈針.

正龍
每分鐘掃片兩張, 標準鏡頭尚可, 大光圈近距離攝影暴露無遺-水平垂直都不大講究, 龍袍絕大多數右側脫焦.

行龍
一種中國古代傳統圖案, 又稱跑龍. 龍頭向前尾在後, 頭為側面, 四肢兩前兩后、各為一蹬一伸.

-



-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4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47
6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9-5-31 17:2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9-6-1 18:08 編輯


乾隆題詩荷花圖紈扇送母
水墨絲綢, 紫檀和玉柄
紈扇又稱團扇, 即圓形扇面, 多見於宋代以前.
-
母儀天下, 至孝多層; 佛經, 書畫, 生日慶典.
慈母責任重大; 擇媳, 垂簾, 社稷萬年.


-

-

-

-

-

太后隨兒子乾隆皇帝頻繁出巡, 30次承德避暑山莊, 特製輕便餐具.
乾隆金漆旅行餐具盒


-

-

-

-

-

鳳凰至尊
光緒皇帝親政在即, 慈禧太后抒懷(或代筆)
鳳棲泡桐
徐郙題乾隆詩畫軸

徐郙-同治狀元, 慈禧傳世畫作中多見其行楷詩題.
北京故宮院刊一篇文章提及(2017), 66,000件1-3 級文物網上可查, 一流博物館基本配置, 任重道遠, 勢在必行.

https://www.yajian518.com/web/lotitems/dL1937380600070-0-0.htm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seal/233667.html?hl=慈禧太后
檀香木交龍紐「慈禧太后御筆之寶」
漢文篆書, 面25.3厘米見方, 通高16.7, 紐高7.3, 附黃色綬帶.
慈禧太後晚年製作了許多大型寶璽, 如「慈禧太后御筆之寶」、「慈禧太后之寶」、「和平仁厚與天地同意」璽、「數點梅花天地心」璽等. 由於這些寶璽體量巨大, 玉石等材質找尋不易也不好鈐用, 故都用較輕檀香木製作. 這方慈禧太后御筆之寶即其巨璽之一, 鈐用於其御書大字或匾額, 為迄今所見最大的帝后寶璽.
-
慈禧, 76×42.5cm
作品分類 中國書畫 / 繪畫
估價 HKD  50,000—80,000
狀態 流拍
中國嘉德香港2019春季拍賣
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預展時間 2019年3月28日-29日
作品描述
鈐印: 慈禧皇太后御筆之寶、多文為富
題識: 慈禧皇太后御筆, 光緒癸巳(1893)春王正月. 本幅: 風吹花草滿園香, 百卉爭妍吐異芳. 佳節重陽好日近, 栽培秋菊少陵堂. 臣徐郙.  
鈐印: 我思古人 范曾題盒: 慈禧太后題秋菊軸真跡. 1987年十翼范曾.  鈐印: 范曾
材質: 設色紙本
形制: 立軸
瀨戶壽太郎藏中國書畫(Lot 535-561)


-

-




-

-

-

至孝
太后高齡體健, 乾隆帝拐杖送母, 裝飾寓意深長-萬壽無疆.
竹, 玉, 金屬配件


-

-
碰上前邊文物的條目: 乾隆多色雕漆填金盒應為填漆戧(qiāng)金鳳紋蓮瓣式捧盒
高15厘米, 口徑32.5厘米
六瓣蓮花形, 通體髹朱漆, 蓋面填漆錦地, 描漆繪纏枝花卉及彩鳳紋並以濃金戧飾展翅飛舞的雙鳳及纏枝花卉. 盒壁各瓣開光內飾雲鶴銜磬紋, 開光外為卍字錦紋. 足內刀刻填金楷書「大清乾隆年制」豎行六字款, 款下刻「菱花鳳盒」器銘. 填漆戧金工藝在清乾隆朝已達爐火純青之境, 填漆戧金漆器凡用錦紋作地者多兼用填、描兩種方法, 此器即為填漆、描漆並用的戧金細鉤漆器, 代表了乾隆時期漆工藝的發展水平. 其花紋處理先以錦地襯托纏枝花, 再以纏枝花襯出雙鳳, 這種分層襯托之法使圖案明晰, 繁而不亂, 同時又借戧金突出主題, 使畫面有錦上添花之妙, 極為富麗堂皇.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lacquerware/228258.html?hl=漆餐具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04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吃飽了混天黑

Rank: 5Rank: 5

積分
15147
7
 樓主| Unknown 發表於 2019-6-1 21:3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known 於 2019-6-3 00:29 編輯


-

-

-

光緒玉如意
始自三國, 清朝傳世最多.
https://www.dpm.org.cn/jades/talk/208231.html?hl=玉如意

-

-

乾隆嵌玉三鑲如意


-

乾隆雕漆嵌玉盒

-

-

-

-

-

皇太后刺繡錦緞長戲袍
蘇州織造
太后鍾愛帝王將相, 才子佳人.


-

-

崇慶皇太后
乾隆皇帝生母, 紐祜祿氏. 13歲入雍親王府, 生弘曆, 封熹妃後晉熹貴妃. 乾隆即位尊為皇太后, 乾隆四十二年病逝於圓明園長春仙館, 終年86歲, 葬於清西陵, 名泰東陵.

-

-

-

-

-

-

-

崇慶皇太后萬壽慶典, 清, 張廷彥等繪, 絹本設色, 64.5 x 2994厘米
清代乾隆時期戲曲十分繁榮. 乾隆十五年(1751)十月二十五日是清高宗弘曆生母崇慶皇太后六十歲壽辰, 乾隆為此舉行盛大的慶壽活動. 文武群臣聚集北京, 從西華門到西直門外的高粱橋十餘里路張燈結綵, 戲曲、雜技、舞蹈等各種文藝節目紛然雜陳, 目不暇接. 此四卷萬壽圖真實地再現了當時的慶壽場面和演戲的場景, 是清代戲曲重要的圖像資料.
https://en.dpm.org.cn/dyx.html?p ... 15/0778/img0001.xml

-

臨終遺言
母儀天下42載,  3度隆重生日慶典, 國家統一, 五世同堂, 萬事如意, 心滿意足.


-

太後生日禮物-來自皇上和文武百官

-

-

-

金鏨雲龍紋執壺, 高31.5厘米,腹徑16厘米
身較高, 撇口, 細頸. 壺口上有一錐形蓋, 蓋面自上而下分為四層, 每層亦鏨雲龍紋, 蓋下錐形榫插入壺口. 頸中部飾一周素箍, 其上呈條狀分割, 內飾雲龍紋. 壺腹呈球形, 以縱向條紋分割, 其間亦飾雲龍紋, 龍尾向上頭朝下, 與頸部雲龍圖案方向相反. 壺足似倒置漏斗, 圓形上細而下闊, 飾雲龍、海水、火焰紋. 壺流細而長, 整體光素, 口沿處鏨花, 下部飾獸面紋. 這件金執壺的造型借鑒了其它種類的器物, 紋飾為淺浮雕, 細密而少變化, 具有穩定感, 宮廷酒具.
撰稿人: 張廣文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tinware/234535.html?hl=金奶茶壺
-

-

黃金合金龍雲壺
乾隆


-

-

-

-

-

金漆木桃型蓋盒
乾隆


-

雍正12美人圖軸
均為胤禛本人所作, 以他的嫡福晉即後來的皇后那拉氏為模特.
雍正美人圖是圓明園深柳讀書堂的圍屏, 十二個寫實場景, 杉木卷桿捲住收藏在故宮的絹畫. 圓明園的繁華與浩劫, 雍正皇帝的勤奮與品味. 畫中的傢具擺件、十二圍屏、廳堂院落的植物、服裝的花樣紋絡、耳際發梢的華翠、吉祥如意的象徵.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paint/228965.html?hl=清雍正十二美人圖
https://en.dpm.org.cn/dyx.html?p ... 07/0807/img0012.xml
雍正十二月行樂圖軸, 清, 絹本設色, 188.2 x 102.2厘米, 本幅無款印
這是一組表現雍正皇帝日常生活的作品, 按春、夏、秋、冬四季12個月的順序排列, 分別為「正月觀燈」、「二月踏青」、「三月賞桃」、「四月流觴」、「五月競舟」、「六月納涼」、「七月乞巧」、「八月賞月」、「九月賞菊」、「十月畫像」、「十一月參禪」和「臘月賞雪」. 從描繪的景物判斷應為圓明園, 畫面以山水樓閣為主, 建築描繪細膩既有中式園林建築又有西式亭台樓閣, 更有中西合璧者, 畫面的景觀可能是畫家以圓明園的建築結合自己的想象而創作的. 圓明園是雍正作皇子時的封賜, 他解釋說「圓明園」的賜名大有深意: 「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 明而普照, 達人之睿智也.」 雍正三年(1725)八月圓明園興修一新之後, 雍正皇帝經常在園中居住並在此辦理公務, 他明諭百官「每日辦理政事與宮中無異」. 這12幅行樂圖展現了其在圓明園生活的各個場景, 也表現了12個月的不同節令風俗.
-大幅高清, 非常精美.


-

-

-

-

乾隆月兔雕漆戧金香盤
蘇州


-

-
https://www.dpm.org.cn/collection/enamel/233726.html?hl=金壺
金胎掐絲琺琅嵌畫琺琅執壺, 清, 通高39厘米, 最寬28厘米, 口徑7.3厘米, 足徑12.3×11.7厘米.
盛酒器. 壺身通體以掐絲琺琅西番蓮紋為地, 蓋、頸、肩、腹、足等處有對稱布置但大小、形狀各異的畫琺琅開光, 開光內飾人物、山水、花卉、庭院等圖案. 壺頸鏨飾花卉、如意雲頭、蕉葉紋各一周. 流、執柄、橫樑與壺體焊接之一端皆裝飾張口龍首. 壺蓋與梁以金鏈系連, 蓋頂圓托內鑲嵌紅珊瑚珠. 梁、柄所飾花托內鑲嵌青金石、綠松石各一. 壺底雙欄方框內鏨刻楷書「大清乾隆年制」款. 掐絲琺琅和畫琺琅都是由西方引進的技術, 前者大略元代進入中國; 後者則於清代康熙、雍正時期, 在兩位皇帝的推動下由歐洲引進並在清宮造辦處燒製成功. 畫琺琅普遍流行於乾隆時期. 琺琅器以銅胎居多, 金胎相對少見. 清宮生產的琺琅器胎體厚重, 琺琅色彩艷麗、細膩, 非地方產品所能比擬. 此壺造型沿用明代金執壺樣式, 開光內圖案雖作中國人物、景緻,卻雜糅了歐洲繪畫的表現技法, 是一件中西合璧的皇家藝術珍品.
-前邊的景泰藍/鍍金畫琺琅壺, 開光-園中母子.

-

-

-

-
http://quanjing.artron.net/scene ... gongzhan//tour.html  
慶隆尊養——崇慶皇太后專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5 06:0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