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庸之道抹殺創新? 大陸人為何拿不到諾獎

[複製鏈接]

116

主題

272

帖子

11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容天鋒 發表於 2009-10-10 10:5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庸之道抹殺創新? 大陸人為何拿不到諾獎

--------------------------------------------------------------------------------

http://www.    海外中文網   發表日期:2009-10-09  
  



高錕奪得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後,再度在大陸激起漣漪,許多人共同的疑問是,為什麼大陸人得不到諾貝爾獎?這個疑問其實在大陸已經爭論已久,包括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在內,許多人將矛頭對準中華文化,認為中華文化影響了創新研究精神。

  雖然大陸當局始終沒有培養出諾貝爾獎得主,但高錕得獎,還是為大陸科學研究人才注入一劑強心針。上海交通大學物理系教授曹庄琪就說,「我們何必悵然若失?」他認為,去年和今年,連續兩年,華人科學家問鼎諾獎桂冠,從中透著一個信號----大陸科學家離諾獎越來越近了,「可能就是一層窗戶紙的厚度」。

  離得獎距離越來越近

  也有許多大陸學者認為,高錕早在1966年就發表了有關於光纖的論文,經過40多年的歷史檢驗,經過實踐、應用與社會貢獻的多重驗證,這項成果才摘得諾獎桂冠。大陸改革開放30多年,一度薄弱的經濟、工業基礎得以不斷充實,這些都為科學研究發展奠定了基礎。不少科學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比如「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所以,對於摘取諾獎要有耐心和信心。

  儘管如此,近年來每到10月分公布諾貝爾獎得主時,大陸學界和媒體幾乎都會「例行化」的「反省」一番。楊振寧曾將原因歸咎於《易經》,認為「《易經》影響了中華文化的思維方式」,「這個影響是近代科學沒有在中國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

  儒家大一統思想抹殺創作

  此外,也有學界認為,儒家文化「大一統」強調國家在政治和文化上的高度統一。「大一統」思想的積極意義是強調集體意識,但卻抹殺了個人的主體意識和意志的自由。

  鬱悶中樂觀看待未來

  當局對於研發預算的投入不足,也是許多大陸學界及媒體認為阻礙科學研究的原因之一。早在2001年度美國財政預算草案中,聯邦研究和開發經費高達853億美元,其中約50%用於基礎科研;更重要的是,美國的教育比大陸更加註重創新精神的培養。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清華大學教授吳佑壽就曾指出,制約大陸獲諾貝爾獎的關鍵因素在於大陸缺乏創新精神,特別是有的決策者缺乏創新精神。雖然「反省」的聲音不少,但是也有學界人士樂觀看待。世界銀行副行長林毅夫就是其中之一,因為全球經濟焦點移往大陸,全球經濟研究中心也將移往大陸。

  不少大陸科研工作者認為,在大陸從事科研,無論是經濟還是科研環境,都越來越好了。曹庄琪說,1980、90年代,科研人員要申請到研究經費很困難,研究「捉襟見肘」,現在研究經費相對充足了不少。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沙發
zjd713 發表於 2009-10-10 11:0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zjd713 於 2009-10-10 11:39 編輯

正因為有了中庸之道,中國文化才會這麼豐富燦爛,其他文化和宗教正是在中庸之道的包容下才在中國這塊土地上有了充分的發展、創新,文章作者把中庸之道理解成過一天日子撞一天鐘式的混日子實在太淺薄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3
新鮮人 發表於 2009-10-10 11:08 | 只看該作者
諾貝爾獎只有生物理. 化學. 醫學. 經濟. 文學. 和平 6個獎項. 沒有生物或農業獎. 如有的話. 恐怕袁隆平早已得了. 他使全世界離開了飢餓. 對中國及全世界都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562

帖子

26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63
4
Zephyrus 發表於 2009-10-10 11:16 | 只看該作者
科研要有經費人才,而且要從基礎一步一步建立起來。
美國彙集了全世界各地最優秀的人才,加上完整的科研環境,才有今日的成果。
美國的軍事投資,也造就了很多新科技,像超級電腦,遠距測量。
需要是發明之母,有需要才引導發明。

牽扯到儒家的「專家」們,透露出的是對自己沒自信,外國的月亮就特別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562

帖子

26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63
5
Zephyrus 發表於 2009-10-10 11:19 | 只看該作者
中庸之道抹殺創新? 大陸人為何拿不到諾獎

...
楊振寧曾將原因歸咎於《易經》,認為「《易經》影響了中華文化的思維方式」,「這個影響是近代科學沒有在中國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
...

容天鋒 發表於 2009-10-10 10:55


越來越看不起楊振寧這個老色狼。

他的人品比李政道真的是差太遠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6

主題

272

帖子

11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14
6
 樓主| 容天鋒 發表於 2009-10-10 11:23 | 只看該作者
別拿楊振寧說事,愛情與年齡無關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7
zjd713 發表於 2009-10-10 11:39 | 只看該作者
科研要有經費人才,而且要從基礎一步一步建立起來。
美國彙集了全世界各地最優秀的人才,加上完整的科研環境,才有今日的成果。
美國的軍事投資,也造就了很多新科技,像超級電腦,遠距測量。
需要是發明之母,有 ...
Zephyrus 發表於 2009-10-10 11:16


說的不錯,就是這道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562

帖子

26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63
8
Zephyrus 發表於 2009-10-10 12:01 | 只看該作者
別拿楊振寧說事,愛情與年齡無關
容天鋒 發表於 2009-10-10 11:23


愛情與年齡是無關。
但個人的抉擇卻和人品有關。

依我看,楊振寧拿易經開刀,就是要凸現他在美國洋化才能比土產的科學家高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0

主題

1145

帖子

24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45
9
零下三度XVI 發表於 2009-10-10 13:10 | 只看該作者
發明創造跟中庸之道有啥關係?中國人的中庸就是不做出頭鳥,把自己藏人堆里,倆字:安全!
大陸淪陷以前共產黨說:一黨獨裁,遍地是災。現在看來的確是這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0

主題

1145

帖子

245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45
10
零下三度XVI 發表於 2009-10-10 13:12 | 只看該作者
中國人普遍沒有安全感,所以特彆強調血緣,以血緣為基礎建立起來的聯繫才是最穩固的。同樣還是因為沒有安全感,讓中國人凡事都要先看別人怎麼反應,然後隨大流,是所謂的中庸之道,其實就是保命之道。
大陸淪陷以前共產黨說:一黨獨裁,遍地是災。現在看來的確是這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22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北冥魚

Rank: 5Rank: 5

積分
10444
11
zjd713 發表於 2009-10-10 13:14 | 只看該作者
9# 零下三度XVI


傻蛋,你那不叫中庸,那叫「腦中風」,對了,就你現在這個樣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9

主題

2518

帖子

874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74
12
belayashma 發表於 2009-10-11 03:03 | 只看該作者
吃不飽飯就賴爺爺沒有耕好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6 03:3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