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的這個動作, 其實一石二鳥, 第一個是宣示中華民國的正統性, 不過實際意義不大,
但是具有歷史意義, 因為中國歷史學喜歡辯論正統, 這是源自於儒家的必也正名乎, 只有
一個是正, 其餘都是偽
以下節錄柏揚的通鑑
--------------------------------------------------------------------------------
朱全忠(後梁帝國一任帝)取代唐王朝(參考九○七年四月),中國四分五裂。李存勗(後唐帝國一任帝)進入汴京(後梁首都.河南省開封市),把朱全忠比作后羿(夏王朝六任帝)、王莽(新王朝一任帝),把後梁當權的年代和年號,全部抹殺。但這是一種偏激的自私心理,不是公正的通論。我知道我愚昧,實在不了解前代所謂的「正」(正統)「閏」(閏位)是什麼?而只認為:一個領袖人物,如果不能統一中國,即令具有天子之名,卻並沒有天子之實。雖然中華人、蠻族有別,仁愛、殘暴有別,大國、小國有別,強大、弱小有別;但事實上,跟古代列國,毫無差異。豈能夠單獨尊崇某一國「正統」,而其餘的全是「僭偽」?
如果說上下交替的是正統,則陳帝國繼承誰?北魏帝國又繼承誰?如果說居於中國本部中原地帶是正統,則漢趙帝國、後趙帝國、前燕帝國、前秦帝國、後秦帝國、胡夏帝國,所擁有的疆土,都是五帝三王首都之所在(五帝:黃帝王朝一任帝姬軒轅、三任帝姬顓頊、四任帝姬矣、六任帝伊祁放勳、七任帝姚重華。三王:夏王朝一任帝姒文命、商王朝一任帝子天乙、周王朝一任王姬發)。如果說道德水準高的是正統,則即令是再小的國,也有英明的君王;而三代(夏商周)之時,豈沒有淫惡的暴君?所以,「正」(正統)「閏」(閏位)論調,從古到今,都沒有一定的標準,使人能堅持不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