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餃子的由來

[複製鏈接]

27

主題

80

帖子

253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5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安居凱 發表於 2018-11-13 16: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張仲景是東漢著名醫學家,醫術精湛,而且心地善良,心懷百姓。東漢末年,各地災害嚴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張仲景在長沙為官時,常為百姓除疾醫病。而據說餃子的出現和他施藥治病有莫大的淵源。
張仲景和餃子的故事
有一年,當地瘟疫盛行,於是他在衙門口壘起大鍋,舍葯救人,深得長沙人民的愛戴。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后,走到家鄉白河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他心裡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
張仲景回到家后,求醫的人特別多,他忙的不可開交,但他心裡總掛記著那些凍爛耳朵的窮百姓。他仿照在長沙的辦法,叫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葯治傷。
張仲景將這種藥名稱之為「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里煮熬,煮好后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乞葯的病人。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
人們吃下祛寒湯后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一段時間過後,病人的爛耳朵就好了。張仲景舍葯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到大年初一時,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一早上吃。
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耳」、「餃子」,在冬至和年初一時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葯和治癒病人的日子。從此,餃子逐漸成為了人們喜愛的食物之一。
餃子的歷史非常悠久,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名目繁多,古時有「牢丸」「扁食」「餃餌」「粉角」等名稱。三國時期稱作「月牙餛飩」,南北朝時期稱「餛飩」,唐代稱餃子為「偃月形餛飩」,宋代成為「角子」,元代稱為「扁食」;清朝則稱為「餃子」。

27

主題

83

帖子

254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54
沙發
邱世成 發表於 2018-11-13 16:51 | 只看該作者
好吃就是餃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

主題

146

帖子

539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39
3
anlybaby 發表於 2018-11-14 09:59 | 只看該作者
喜愛的食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5 02: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