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為什麼有人會對愛人的背叛視而不見(圖)

[複製鏈接]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4-11-8 22: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PanSci 發表於  2013-11-13 10:35

  

  「我真不敢相信他會背叛我!我這麼信任他,把很多事情都告訴他,我一度以為我們可以就這樣一直順順地走下去──直到我在她家陽台,看到他內褲的那天……」圖片來源:pansci。

  愛人之間的背叛幾乎天天上演,但遭逢的人總是次次驚訝。我們總是很難相信,最信任的人,卻傷害自己最深。不過,來自美國俄勒岡大學、研究背叛創傷多年的心理學教授珍妮弗·弗雷德(Jennifer Freyd)與帕梅拉·比勒爾(Pamela Birrell)博士或許會告訴你,你想反了──正因為你信任他,他才有「資格」背叛你。

  有人曾提到一個很重要的概念:當你選擇投入一段關係,就要同時承擔被傷害的風險。也就是說,能傾聽你的人,也能崩壞你。

  在自我揭露(指一個人向別人說心裡話,與他人共享內心的感受及信息)以後,對方也開始願意分享他的秘密,於是兩人的距離逐漸拉近──換句話說,親密關係的一部分就是背負著彼此的秘密,承擔著彼此的傷痛。一般而言,安全感比較低的人秘密比較多,但如果他們願意跟他人分享這些秘密,表示他們信任這段關係──雖然信任,不見得每次都能帶來幸福。我卻得到你,安慰的背叛

  「他的炮友發消息給我的時候,我幾乎一整天都沒辦法工作。我不知道她是怎麼知道我手機的,我只知道我心臟很痛。於是我打給他,他說他跟她只是玩玩,然後說了好多他真正愛的是我之類的。在一番折騰之後,我竟然選擇相信他!我很生氣,對自己生氣,我不解,為什麼自己這麼傻?事實不是很明顯了嗎,他有小三,而我一直被蒙在鼓裡,為什麼我還要相信他?」

  珍妮弗與帕梅拉會跟你說,不是你傻,而是你無法離開他。他們發現,許多人無法正視親密愛人的背叛,是因為那些人對他們來說「很重要」。一個鮮明的真相之所以無法被觸及,並不是因為你沒有「看見」它,而是你要「承認」它需要花很大的勇氣──甚至,在承認之後,你可能會失去更多東西。

  根據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社會和組織心理學教授卡里爾·魯斯布爾特Caryl Rusbult的投資理論(investment model),當我們在一段關係中投入越多,會越難離開這段關係──儘管你在這段關係里並不快樂。看不見,是因為想維持現狀

  

  面對背叛之時,你可能會開始考慮選擇離開的代價:朋友會不會笑我?孩子怎麼辦?他會不會報復我?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當你知道這段關係對你很重要,也清楚任何的反抗與面對很可能讓你的關係終止,你就會選擇「眼不見為凈」,用看不見取代看見,用逃避代替解決,珍妮弗與帕梅拉將這種現象稱為「背叛盲視」(betrayal blindness)。

  心理學上研究盲視的現象有很多,最有名的是「變化盲視」(change blindness)。一個典型的實驗如下:研究者跟路人問路,中途有搬家工人搬一個大門經過他們之間,打斷了他們的談話,研究者趁機替換問路的人,但是有50%的人沒有發現問路者換人了。也就是說,這些路人把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想地圖上,而忽略了問路者是誰。

  相較於變化盲視,背叛盲視涉及更多「動機」的部分。你忽視、忘記、對他的偷吃沒有印象,是因為你知道,如果你承認,就要承擔更多負面的風險:爭吵、分手、或離婚。這些後果對你來說實在是不可承受,所以你的大腦幫你一起「忘記」它。換句話說,這段關係對你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所以你的視而不見通常只為了一件事情:維持現狀。他繼續在下班后問你今天過得怎麼樣、談談小孩與教養、聊聊公司學校發生的事、忽視彼此岌岌可危的感情。沒有面對,就沒有分開,就是最典型的背叛盲視心理。自我欺騙的安全感

  

  面對背叛,我們會視而不見,也會選擇性遺忘。圖片來源:pansci。

  有的人明明記憶力好到誇張,可是每當聊到他的結婚、再離婚之間的記憶,「我們可以不要聊這個嗎?」、「不知道」、「忘記了」、「都過去了」等字詞,就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不禁讓人納悶:他真的不記得嗎?

  或許,在意識層次這個人真的忘了。珍妮弗與帕梅拉在《背叛:最不能觸碰的真相》一書中引用了非常多的研究,不約而同地指出一個穩定的現象:經歷家暴、性侵、背叛、不當對待的人,在長大之後會發展出較多的解離傾向(dissociative),他們在許多認知實驗中,會忘記許多與負面、創傷、情緒有關的訊息──藉由這種方式,他們在不安全的環境里,獲得一部分自我欺騙的安全感。

  研究者推測,這些高度解離者可能因為長期隔離那些背叛記憶,選擇性注意力(selective attention)受損了,無法全心專註於一件事情上面,不過仍然保有不錯的分散注意力(divided attention)──這使他們可以在捉姦在床時只記得床單顏色,卻不記得發生了什麼事情;在被父親凌虐時只記得地板上的玩具,卻不記得父親的表情。

  「當你真正了解他們所面臨的過去是多麼不堪,他的親人與愛人是如何地背叛,你就會清楚,一個人選擇一種病態的生活方式,是因為他們無力做其他的選擇。那些創傷將他們摧殘到到能量耗竭,能好好活到今天已經很不容易了。」一位資深心理輔導員曾說。

  適應是一種偉大的能力,有些人因為它,對壓榨與背叛視而不見、把虐待與侵害當作過眼煙雲,可是他們過得並不快樂。珍妮弗與帕梅拉指出,唯有透過知情、表達、訴說等歷程,透過陪伴與穩定的安全感,才能真正面對那些過去的難堪。或許你會覺得這樣的結尾很官腔,但「出來面對」從來不是一句口號或一個動作,而是一個過程。

  
世人皆醉我獨醒

6224

主題

1萬

帖子

3萬

積分

貝殼精神領袖

Rank: 6Rank: 6

積分
30731
沙發
 樓主| 瘋瘋顛顛 發表於 2014-11-8 22:45 | 只看該作者
我們總是活在各種反覆、矛盾與循環中:說好要減肥又半途而廢、說好不再為他掉淚卻又重複傷悲、說好要早睡卻又磨蹭到深夜,就算意識到這些缺點,還是很難面對、很難改變──何況是那些將背叛隔絕在意識之外的人?

  原文發表於PanSci,作者海苔熊(Hanason),轉載時部分文字有修改。參考文獻

  [1] Sprecher, S. and S.S. Hendrick, Self-disclosure in intimate relationships: Associations with individual and relationship characteristics over time. 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2004. 23(6): p. 857-877.

  [2] Vrij, A., et al., Perceive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ecrets disclosure.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03. 35(3): p. 593-602.

  [3] Rusbult, C.E., Commitment and satisfaction in romantic associations: a test of the investment mode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1980. 16(2): p. 172-186.

  [4] DePrince, A.P. and J.J. Freyd, Forgetting trauma stimuli.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4. 15(7): p. 488-492.

  [5] Freyd, J.J., et al., Cognitive environments and dissociative tendencies: Performance on the standard stroop task for high versus low dissociators. 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 1998. 12: p. S91-S103.

  [6] DePrince, A.P. and J.J. Freyd, Dissociative Tendencies, Attention, and Memory. Psychological Science, 1999. 10(5): p. 449-452.

  [7] 林杏足等, 性侵害倖存者的敘事治療歷程分析-以安置機構少女為例. 亞洲家庭暴力與性侵害期刊, 2009. 5(2): p. 281-304.

  [8] 彭信揚, 以敘事治療在網路咨商中陪伴故事主人重寫生命藍圖. 中華輔導與咨商學報, 2009(26): p. 203-237.相關的果殼網小組
世人皆醉我獨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 18: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