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邪師蕭.平.實訛傳「入胎意識斷滅」

[複製鏈接]

38

主題

70

帖子

106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xxgri 發表於 2013-4-7 11: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邪師蕭..實獨創魔法名詞「入胎識」(之十九)
——撕下「神我外道」畫皮之蕭邪訛傳「入胎意識斷滅」
  

 「一毛為百分   射一分甚難  
  觀一一苦陰   非我難亦然」——釋迦佛陀

  揀魔辨異X38
  ★邪師蕭.平.實:「意識覺知心是在中陰身入胎時就永遠斷滅了……意根又只是六根之一,在四阿含中從來都不說是,都只說是;從來都是名之為意,不曾說是識……入胎者既然說是識而不是根,這個識當然不是指意根、意識,而是入胎識」。(《阿含正義》P638悲智註:蕭邪特意把識與根兩字加註為黑體。
  
  「神我外道」邪師蕭..實與像法以來沙數偽菩薩一樣,乃墮斷、常二見之愚痴凡夫,其之所以「朝暮以無智說言」有個常住不壞入胎識,實為掩蓋其骨子裡若無不壞「我」則涅槃即為斷滅的邪見,而其編造、訛傳死時乃至入胎生時意識斷滅的邪見,同樣是為了偽證入胎的識陰為其妄想的常住不壞入胎識。
  
  第一,入胎時意識絕非斷滅。
  未得滅盡定之一切眾生,意識與意根如影隨形,於無始劫中既剎那生滅、須臾轉變,又日日夜夜、生生世世相續不斷,此識滅已,異識相續生,未曾須臾暫斷,無論眠熟、悶絕、無想定或非非想定等諸禪,乃至死亡、生時亦概莫能外。以意識之流世世相續不斷,故而佛陀稱之為「三世共會」之法,即意識於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剎那生滅之中相續不斷。
  比如:
  「復觀人意識流,相續不斷」。(《長部阿含經》)
  「彼云何名想陰?所謂三世共會,是謂名為想陰。」(《增一阿含經》)
  命終前後,即死時、生時,意識同樣是此識滅已,異識相續,未曾須臾暫斷。
  比如:
  「若有眾生身行惡。口言惡。意念惡。身壞命終。此後識滅。泥梨初識生。因識有名色。」(《長阿含經》)
  作惡邪見者於死亡時,命終墮地獄(泥梨)前後,意識之流相續不絕,此識滅已,異識相續生。
  再比如:
  「或有眾生身行善。口言善。意念善。身壞命終。得生人中。此後識滅。人中初識生。因識有名色。」(《長阿含經》)
  「或有眾生身行善。口言善。意念善。身壞命終。生四天王。此後識滅。四天王識初生。因識有名色。」(《長阿含經》)
  行善持戒或正見者於死亡時,命終生於人天,意識之流相續不絕,此識滅已,異識相續生。
  入胎生時立即生起第一心而現第一識,由此有生。比如:
  比如:
  「具壽鳩摩羅迦葉心生思念:『世尊規定未滿二十歲者不得受具足戒,而我從入胎算起滿二十歲。我算受具足戒或不算受具足戒耶?』彼等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諸比丘!於母胎生第一心而現第一識,由此有生。諸比丘!許從入胎算至二十歲授具足戒。』」(《律》)
  鳩摩羅迦葉乃佛世著名比丘之一,蕭邪竟眼盲不識。參見《2-6、邪師蕭.平.實於童女迦葉男女不分、僧俗不辨而胡謅亂扯》。
  第二,入、住、出胎皆有意識而受大苦。
  死時、生時,乃至入、住、出胎皆有意識而受大苦。
  比如:
  「誰是正念入住出。如有一類凡夫有情。性愛持戒數習善品……此人由先修善行故。臨命過時雖苦來逼受諸痛惱。心不散亂正念而終。復還正念入母胎內……彼胎雖在如是糞穢坑中眾多苦切。由利根故心不散亂……又欲產時辛苦而出……雖受此苦由上利根故正念不亂。於母腹中知入住出悉皆是苦。」(《律》)
  再比如:
  「初七日時胎居母腹。如榍如癰卧在糞穢。如處鍋中身根及識同居一處。壯熱煎熬極受辛苦名羯羅藍。狀如粥汁或如酪漿。於七日中內熱煎煮。地界堅性水界濕性火界暖性風界動性方始現前。難陀。第二七日胎居母腹。卧在糞穢如處鍋中。身根及識同居一處壯熱煎熬極受辛苦。」(《律》)
  入胎之時所受大苦都是由識陰來領受的,這一點也不用悲智論證。
  比如:
  ★邪師蕭.平.實:「(入胎識)是一直都離六塵見聞覺知的,不知不見一切苦,從來與苦不相應的」(《阿含概論》P116)
  ★邪師蕭.平.實:「種種苦也都是由識陰來領受的」。(《阿含正義》P787)
  故而,蕭邪等輩妄言入胎時意識斷滅而不覺大苦,實為嬰愚。
  比如:
  ★邪師蕭.平.實:「也只有這種常住心性的無記性心,才可能長期住在母胎中而不作狹隘局促之想」(《阿含正義》P760)
  ★邪師蕭.平.實:「於處胎位前期中期,來世意識不現,故無覺知;無覺知故,能處胎中而不煩悶。」(《燈影》)
  第三,宿世記憶由識陰執持而至後世。
  一切有情生生世世的記憶皆由識陰執持而至後世,蕭邪若因其顛倒心而不憶識宿命,故而妄言意識不能去至後世,亦為嬰愚。
  比如:
  ★邪師蕭.平.實:「佛亦屢說意識不能去至後世」。(《狂密與真密》)
  ★邪師蕭.平.實:「(意識)投生之後永遠斷滅,不能去至後世——現見一切有情之此世意識不從前世來,皆不能復知前世事如憶昨日及小兒時事之故。」(《狂密與真密》)
  ★邪師蕭.平.實:「而現見此世識陰非同往世識陰,往世識陰必知往世事故,此世識陰不知往世事故,絕非同一識也。」(《燈影》)
  佛陀從未說過意識不能去至後世,這是蕭邪栽贓佛陀之語。佛陀說的是,意識是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相續不斷的共會之法。
  蕭邪因自顛倒而不識宿世事,竟妄言死時、生時意識斷滅而「皆不能復知前世事」。然而,人類社會乃至今時,有宿世記憶之記載乃至報道,數不勝數。現以經律中所載自識宿命的案例,來證明死時、生時意識皆相續不斷。
  比如:
  「世尊告曰。汝父都提以此增上慢。是故生於下賤狗中……鸚鵡摩納聞佛所說。善受持誦。繞世尊已。而還其家。語白狗曰。若前世時是我父者。白狗當還在大床上。白狗即還在大床上。若前世時是我父者。白狗還於金盤中食。白狗即還金盤中食。若前世時是我父者。當示於我父本所舉金.銀.水精.珍寶藏處。謂我所不知。白狗即從床上來下。往至前世所止宿處。以口及足掊床四腳下。鸚鵡摩納便從彼處大得寶物。」(《中阿含經》)
  可見,鸚鵡摩納之父都提,前世死時、今世入胎生時,意識皆不斷滅。又,以其父廣行布施之福德因緣而正知入、住、出胎並自識宿命。
  再比如:
  「往昔有一婆羅門。年百二十形體羸瘦。此婆羅門婦端政無比多生男女。此婆羅門繫心其婦及諸男女。初不舍離。以此愛著情篤遂至命終。便生雁中其身毛羽盡為金色。以前福因緣故自識宿命。內自思惟。我當以何等方便養活此男女使不貧苦。日日來至其家日落一金羽而去。」(《律》)
  再比如:
  「凡生天者若男若女。即生三念。我從何死今於何生。由作何業。便憶前身。我於傍生趣死。今生四大王眾天。」(《律》)
  「彼天初生……由行報故。自然智生。即自念言。我由何行。今生此間。即復自念。我昔於人間身行善。口言善。意念善。由此行故。今得生天。」(《長阿含經》)
  可見,無論胎生、卵生乃至化生,前世死時、今世生時,意識皆不斷滅,相續不絕而至後世,且皆因前世福德因緣故可自識宿命。
  再複習一遍蕭邪兩個自相矛盾的妄想邏輯。
  妄想邏輯一:夜夜意識斷滅,然而入胎識能執持種子,故而次晨重新生起全新意識時,依然可以記得「昨日及小兒時事」。
  妄想邏輯二:世世入胎時意識斷滅,故而「皆不能復知前世事如憶昨日及小兒時事」。
  第四,顛倒心、散亂心、染著心而致不憶宿命。
  顛倒心、散亂心、染著心而致不憶宿命,絕非死時、生時入胎意識斷滅之故。
  比如:
  「誰是入住出俱不正念。如有一類凡夫有情。樂毀凈戒不修善品。常為惡事作諸惡行。心不質直多行放逸。無有智慧貪財慳吝……諸不善業皆悉現前。當死之時猛利楚毒。痛惱逼切其心散亂。由諸苦惱不自憶識。」(《律》)
  「其天游觀。遂生染著。視東忘西。視西忘東。其初生時。知自念言。我由何行。今得生此。當其游處觀時。盡忘此念。」(《長阿含經》)
  「天帝釋語尊者大目揵連。我三十三天多著放逸樂。或憶先事。或時不憶。」(《雜阿含經》)
  各種痴獃、健忘、夢遊、失心瘋等,亦是忘失正念、惡業因緣所致顛倒心,並非意識斷滅。可參見《撕下「神我外道」畫皮系列之蕭邪錯認「本心」》一文。
  第五,意根乃心、意、識,屬於識陰。
  邪師蕭.平.實必須訛傳意識、意根皆非在滅盡定、入胎時持身的識,即先訛傳入胎意識斷滅,再訛傳意根「在四阿含中從來都不說是,都只說是根」,由此偽證在滅盡定、入胎時持身的識陰(簡稱為「識」)為其妄想的常住不壞入胎識。
  蕭邪特意把識與根兩個字加註為黑體,再次證明其常常採用加括弧、加黑體、加註釋的方式夾入邪說,幾乎到了每加即錯的程度
  看看佛陀如何說意根:
  比如:
  「云何意是內入處。佛告比丘。意內入處者。若心.意.識非色。不可見無對。是名意內入處。」(《雜阿含經》)
  「所有識之過去、未來、現在、內、粗、細、劣、勝、遠、近者,名為識蘊。」(《相應部阿含經》)
  可見,不僅意識為心法,屬於識蘊,意根亦為心法,屬於識蘊,乃至一切所有心、意、識皆屬識蘊、識界。
  蕭邪若欲誹謗悲智此說,還是誹謗自己去吧。★邪師蕭.平.實:「識陰(意根與眼等六識)」。(《阿含正義》)也別忘了★邪師蕭.平.實還有自打嘴巴的顛倒說:「(意根)不屬於識陰所攝」、「六界中的識界絕對不是意識心,也不是意根心」。(《阿含概論》)
  意根是根,意根也是心法,屬於六界中之識界、識蘊,難道蕭邪師徒會愚痴地以為意根屬於地界?然而,意根雖然是屬於識界的心識之法,但絕非與六識並列的能分別感知的子虛第七識,那是偽菩薩混淆根與識的妄想法。
  蕭邪對意根的定位,完全依據其「八識」邪見之不同需要而有不同定位。再看看蕭邪顛三倒四地自打嘴巴的另一出醜劇吧。
  比如,為了偽證存在其妄想的第八識時,若不涉及滅盡定或入胎時,意根此時又必須是識,蕭邪絕口不再提意根只是根,反而長篇大論、繞來繞去地拚死也要說意根即第七識。
  比如:
  ★邪師蕭.平.實:「四阿含中說十八界法中已有七個識了(識陰六識加上意根一心共有七識)……阿含聖教的八個識」。(《阿含正義》P1201)
  蕭邪所妄言的意根「在四阿含中從來都不說是,都只說是根」,純屬無知+自打嘴巴。
  最後,順便說一句,為免無端誹謗與行文簡潔,關於宿世記憶是否由意識執持,悲智文中只是隨順蕭邪之方便說,於此真法,姑置勿論。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沙發
Djogchen 發表於 2013-4-7 22:0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jogchen 於 2013-4-7 09:15 編輯

「云何意是內入處。佛告比丘。意內入處者。若心.意.識非色。不可見無對。是名
意內入處。」(《雜阿含經》)


仁兄你引述這段《雜阿含經》中佛陀的意思似乎你有點誤解了,這段的意思是心路
過程必須具足一切所須的因緣條件才能發生以至產生識,舉個例子:--

意門須要心所依處以及法所緣才產生「意識」
眼門須要有眼凈色,色所緣,光,和作意才產生「眼識」

而並非如你所下的結論:--

可見,不僅意識為心法,屬於識蘊,意根亦為心法,屬於識蘊乃至一切所有心、
意、識皆屬識蘊、識界。

看看你的藍色字,意根必須要有因緣才能產生意識,而並非意根屬於識蘊,更加不
是心屬於識蘊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3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3-4-8 01:45 | 只看該作者
第三,宿世記憶由識陰執持而至後世。一切有情生生世世的記憶皆由識陰執持而至後世


實在不明白樓主怎會如此胡言亂語,記憶如果是由識陰執持的話,為什麼眾生出生均不復記憶往世之事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0

主題

645

帖子

1004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04
4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3-4-8 01:52 | 只看該作者
看看佛陀如何說意根:
 
 比如:

  「云何意是內入處。佛告比丘。意內入處者。若心.意.識非色。不可見無對。
      是名 意內入處。」(《雜阿含經》)

  「所有識之過去、未來、現在、內、粗、
      細、劣、勝、遠、近者,名為識蘊。」(《相應部阿含經》)


實在看不下去, 所舉的兩段經文, 佛陀那裹說明了意根 ?
鬧這種張冠李載,牛頭不對馬嘴的笑話.
能不能自己看清楚再來貼文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8

主題

70

帖子

106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6
5
 樓主| xxgri 發表於 2013-4-12 16:37 | 只看該作者
WILLIAMLYLE 發表於 2013-4-8 01:52
實在看不下去, 所舉的兩段經文, 佛陀那裹說明了意根 ?
鬧這種張冠李載,牛頭不對馬嘴的笑話.
能不能自己看 ...
「世尊告諸比丘。有六內入處。謂眼內入處。耳.鼻.舌.身.意內入處。」(《雜阿含經》)


意內入處=意根!!!
拜託,能不能看懂經文再來跟貼 ?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8

主題

70

帖子

106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6
6
 樓主| xxgri 發表於 2013-4-12 16:39 | 只看該作者
看看佛陀如何說六根之意根:
  比如:
  「眼是內入處……耳.鼻.舌.身內入處……意內入處者。若心.意.識非色。不可見無對。是名意內入處。」(《雜阿含經》)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8

主題

70

帖子

106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6
7
 樓主| xxgri 發表於 2013-4-12 16:43 | 只看該作者
邪師蕭.平.實:「『意是內入處』的意思是什麼?佛告訴比丘:『意是內入處』的意思是說,意根就像過去心、未來意、現在識的三世意識心一樣,都不屬於有色根,無法以肉眼看得見;」(《阿含正義》)

「意根就像過去心、未來意、現在識」邪師蕭.平.實才是牛頭不對馬嘴!!蕭邪太能胡扯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8
Djogchen 發表於 2013-4-12 19:2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jogchen 於 2013-4-12 06:34 編輯
xxgri 發表於 2013-4-12 03:37
意內入處=意根!!!
拜託,能不能看懂經文再來跟貼 ?


這個我相信佛陀的意思是:意根是有兩個不同的因緣,一是向內另一是向外,向內是心所依,法所緣,向外就是其它五根的作意,而意內入處意思是前者 不知你同學意否?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8

主題

70

帖子

106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6
9
 樓主| xxgri 發表於 2013-4-19 17:35 | 只看該作者
Djogchen 發表於 2013-4-12 19:27
這個我相信佛陀的意思是:意根是有兩個不同的因緣,一是向內另一是向外,向內是心所依,法所緣,向外就是 ...

      仁兄怎麼理解都無所謂,只要不像邪師蕭.平.實那樣給你繞來繞去就繞出個「不壞入胎識」來就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10
Djogchen 發表於 2013-4-19 20:27 | 只看該作者
xxgri 發表於 2013-4-19 04:35
仁兄怎麼理解都無所謂,只要不像邪師蕭.平.實那樣給你繞來繞去就繞出個「不壞入胎識」來就行。 ...

仁兄這不是誰理解誰不理解的問題,而是要解四阿含經凡一生時間也未必解透,所以才有第三次結集把佛陀由阿難所頌出的經藏重新再分析,得出論藏,蕭君的阿含正義是否囊括整個阿含的意義?單單入胎識就有二十多集的評論,可是飽足讀者的眼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8

主題

70

帖子

106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6
11
 樓主| xxgri 發表於 2013-4-25 20:48 | 只看該作者
Djogchen 發表於 2013-4-19 20:27
仁兄這不是誰理解誰不理解的問題,而是要解四阿含經凡一生時間也未必解透,所以才有第三次結集把佛陀由阿 ...

          佛陀會把窮其一生都研究不透的經文留給後人嗎?只有邪師才說現代人讀不懂古時經文了,你們都別讀經書,讀邪師的書吧,這樣邪師邪說才有市場!
      想一想吧,佛陀的大弟子們都是聽聞正法當生證得阿羅漢的。經文都是以當時最淺白的語言記錄的。不是經書讀不懂,關鍵是末法之時偽寶充斥,加之邪師橫行,使世人不能用心研讀真經阿含。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12
Djogchen 發表於 2013-4-26 00:11 | 只看該作者
xxgri 發表於 2013-4-25 07:48
佛陀會把窮其一生都研究不透的經文留給後人嗎?只有邪師才說現代人讀不懂古時經文了,你們都別 ...

原始經典經過二千多年的翻譯,也並不一定能解如來意,後人重新拿出來再作書也是
一艱巨的任務,過中難免有差異,問題是好想聽聽仁兄你如何鑒別何為正,何為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8

主題

70

帖子

106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6
13
 樓主| xxgri 發表於 2013-5-3 10:44 | 只看該作者
Djogchen 發表於 2013-4-26 00:11
原始經典經過二千多年的翻譯,也並不一定能解如來意,後人重新拿出來再作書也是
一艱巨的任務,過中難免 ...

     請把南北四部《阿含經》通讀至少一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9

主題

634

帖子

2811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811
14
arznith 發表於 2013-5-3 15:47 | 只看該作者
鄙人負責任的說,那個入胎識是胡說八道,因為鄙人知道自己的一切前世和輪迴中的各種細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8

主題

70

帖子

106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6
15
 樓主| xxgri 發表於 2013-5-14 08:19 | 只看該作者
Djogchen 發表於 2013-4-7 22:08
「云何意是內入處。佛告比丘。意內入處者。若心.意.識非色。不可見無對。是名
意內入處。」(《雜阿含經 ...

請問仁兄,若意根不屬於識蘊,它應該屬於五蘊的哪一蘊
不屬於識蘊,心應該屬於哪一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16
Djogchen 發表於 2013-5-14 19:37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jogchen 於 2013-5-14 06:50 編輯
xxgri 發表於 2013-5-13 19:19
請問仁兄,若意根不屬於識蘊,它應該屬於五蘊的哪一蘊?
若心不屬於識蘊,心應該屬於哪一蘊? ...


有很多學佛人士甚至是高僧大德都把意根誤作為意識:

意根與其它五根有其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先說相同處:每種根必需要一種媒體為它所緣才產生識,每個根的媒體我在二樓已舉出倆個例子包括意根在內。六根本身是屬於色蘊中的「處根色」,也稱「根淨色」,包括意根在內。
另一共同點是五根在接觸媒體之後與意根同時產生意識。
至於不同之處有兩點:
(一)五根所緣的境是以大小為作用,這個大小並非是體積的大小,而是強弱的大小,而意根所緣的是以清晰與不清晰為作用。
(二)意根可以獨立於五根之外,當它所緣的是推理,邏輯,分析,以及想蘊中一些極清晰的現象。

三界唯心,萬法為識,識蘊在心法裡就好比大海裡一浮粟一樣。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17
Djogchen 發表於 2013-5-14 21:34 | 只看該作者
xxgri 發表於 2013-5-13 19:19
請問仁兄,若意根不屬於識蘊,它應該屬於五蘊的哪一蘊?
若心不屬於識蘊,心應該屬於哪一蘊? ...

佛陀在阿含經所說的「意內入處」是指「根淨色」的內入處。而並非是意識的內入處,如眼根淨色的內入處是眼膜
耳根淨色的內入處是耳膜。
接下來的經文「。若心.意.識非色。不可見無對」就是心,意,識必須有根淨色才可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8

主題

70

帖子

106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6
18
 樓主| xxgri 發表於 2013-5-21 17:36 | 只看該作者
Djogchen 發表於 2013-5-14 19:37
有很多學佛人士甚至是高僧大德都把意根誤作為意識:

意根與其它五根有其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沒有說意根屬於意識,是討論意根是不是屬於識蘊,識蘊不等於意識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8

主題

70

帖子

106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06
19
 樓主| xxgri 發表於 2013-5-21 17:40 | 只看該作者
Djogchen 發表於 2013-5-14 21:34
佛陀在阿含經所說的「意內入處」是指「根淨色」的內入處。而並非是意識的內入處,如眼根淨色的內入處是眼 ...

1、「意根凈色」屬於意內入處?還是「眼根淨色」、「耳根淨色」屬於意內入處?
2、「意根凈色」不是意根?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20
Djogchen 發表於 2013-5-21 20:01 | 只看該作者
xxgri 發表於 2013-5-21 04:40
1、「意根凈色」屬於意內入處?還是「眼根淨色」、「耳根淨色」屬於意內入處?
2、「意根凈色」不是意根 ...

其實你應看得出經文上為何佛陀沒有說「識」?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5 12:1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