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為霜注:過去的一個星期里在西方宗教界發生了件大事。阿根廷主教貝爾格里奧(Jorge Mario Bergoglio)成為了方濟各教皇(Pope Francis)。他是第一位來自歐洲之外的教皇,也是第一位當選為教皇的耶穌會士(Jesuits)。其實中國人對耶穌會士應該是不陌生的。早在明末清初的時候一群耶穌會教士就活躍在中國,為中西方文化宗教的交流留下了濃重的一筆。因為某種不幸的原因,這種交流在康熙年間中斷,其影響直到今天仍然可以感到。這是他們的故事...
300年後,聖-方濟-澤維爾(St. Francis Xavier)登上一條去日本的船,他希望能使日本人歸依耶穌。這也是早期耶穌會教士在中國的傳教的一個起因。日本欽佩中國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西方人很快就意識到,如果不能讓中國人先信耶穌,在宗教上征服日本是不可能的。
澤維爾屬於天主教中一個稱為「耶穌會」( Society of Jesus 或Jesuit )的教派。它是在1540年文藝復興的頂峰時期由西班牙人羅耀拉的聖-依納爵(St. Ignatius of Loyola)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創立的,他們都宣誓恪守清貧、美德及忠誠。因為羅耀拉的軍旅背景以及其會員到世界各地傳教的熱情,耶穌會士還得了一個美稱-「神的海軍陸戰隊員」(God』s Marines)。此外,耶穌會還非常重視教育和科學,在歷史上產生了許多傑出的科學家,數學家和作家。
以後的歲月利瑪竇是在北京度過的。他在北京建造了第一座天主教堂–今日的宣武門天主堂。利瑪竇再也沒見過皇帝,但在明代高官的圈子裡結交了許多朋友。他被尊稱為「西方的大賢人」(Sage of great west)。利瑪竇於1610年在北京逝世,享年58歲。他在中國度過了28年時間。按照當時中國的慣例,外國人死後都要移葬澳門,為了表彰他的貢獻,皇帝特許他被安葬在北京。
湯若望和南懷仁
利瑪竇為中國的大門打開了一條窄縫,但他並不唯一做這項工作的人。另外兩位耶穌會士湯若望(Adam Schall von Bell) 和南懷仁(Ferdinand Verbiest) 也在他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加強了基督教在中國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