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homepeace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嘁哩喀喳回復我的帖子

[複製鏈接]

91

主題

2240

帖子

2979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979
201
 樓主| homepeace 發表於 2011-3-1 03:0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homepeace 於 2011-2-28 11:05 編輯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1-2-28 10:08
我想我理解家和兄的觀點,也在一定程度上同意。

但是值得再深思一步的是,被科學證明是錯的,也許是 ...


你又錯誤的理解了我的意思。我同意宗教信仰的確和科學不屬於同一範圍。所以我的觀點恰恰是反對以科學為標準的立場來評判任何宗教。你可以參看前面的討論。




聖誕快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9

主題

2萬

帖子

928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284
202
在美一方 發表於 2011-3-1 03:05 | 只看該作者
嘁哩喀喳 發表於 2011-3-1 02:52
如果有「靈魂」,「靈魂」也未必就是意識領域的東西吧?

現代科學不認為靈魂是物質的東西,多認為是信仰系統里所崇拜信仰的一種object,不是matter。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1

主題

2240

帖子

2979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979
203
 樓主| homepeace 發表於 2011-3-1 03:09 | 只看該作者
BenAl 發表於 2011-2-27 13:24
回復 雲海暖流 170樓 的帖子

照你這個說法,那胡說八道的東西可就多了,什麼十幾維,多重宇宙什麼的都是 ...

「十幾維」,「多重宇宙」都是科學的假說。但宗教的教義如「投胎轉世」是真理。
所以「科學的假說」和科學可以沒有矛盾,但把「投胎轉世」當作真理,這就和科學矛盾了。對嗎?

聖誕快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9

主題

2萬

帖子

928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284
204
在美一方 發表於 2011-3-1 03:1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在美一方 於 2011-3-1 03:13 編輯

回復 homepeace 197樓 的帖子

我當然明白你說的科學和宗教。但是你說凡是宗教必有被科學證明是錯的東西。這個就未必了。如果我現在發明一個宗教,崇拜我家車庫裡那條誰也看不見的龍,信仰這條龍的人可以在死後去誰也回不來的龍天堂。而我這個宗教只有這兩條claim,並無其它。

這個你如何證明是錯的?科學唯一能做的就是說這兩條claim都不可證偽,也就是說這兩條claim不符合科學假說的特質,既然不可證偽,科學就無法證明其為錯,不是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

主題

2692

帖子

1504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04
205
BenAl 發表於 2011-3-1 03:1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homepeace 203樓 的帖子

很遺憾,確實看不懂你的邏輯。誰說"宗教的教義如「投胎轉世」是真理"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05

主題

5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求真理不倦悔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5491
206
追求永生 發表於 2011-3-1 03:13 | 只看該作者
homepeace 發表於 2011-2-28 14:05
你又錯誤的理解了我的意思。我同意宗教信仰的確和科學不屬於同一範圍。所以我的觀點恰恰是反對以科 ...

對不起,你們這些年輕人拐彎太多。

我是根據你的觀點 - 轉世說和科學矛盾 - 得出你是用科學標準衡量這件事情的。而轉世說顯然是屬於宗教範圍。

大概也許差不多是家和兄沒太注意表達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1

主題

2240

帖子

2979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979
207
 樓主| homepeace 發表於 2011-3-1 03:14 | 只看該作者
嘁哩喀喳 發表於 2011-2-28 09:57
我可沒有拿學位壓你。說過了,提這個要求,不過是因為我懶得和你這樣的滿腦子糨糊不懂科學還偏偏喜歡妄談 ...

「拿一個博士學位,好歹會發表幾篇論文」?告訴我,唐俊發表了幾篇論文?或者把你的論文拿來洒洒?看看裡面用了幾個「弱智」(因為那是你的招牌語法)


聖誕快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2

主題

5824

帖子

3980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980
208
自由之靈 發表於 2011-3-1 03:1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homepeace 167樓 的帖子

查了一下百度:
輪迴:梵語:Saṃsāra ,音譯僧娑洛。謂眾生由惑業之因(貪、嗔、痴三毒)而招感三界、六道之生死輪迴,恰如車輪之迴轉,永無止盡,故稱輪迴。又作生死、生死輪迴、生死相續、輪迴轉生、流轉、輪轉。
轉世:轉世指一個人在死亡后,其性格特點或靈魂在另一個身體里重生。

我不懂佛教,對輪迴轉世的理解寧願停留在其浪漫的一面。哈哈。

但是我認為如果你說輪迴轉世和科學矛盾了(指自然科學),你一定要能先以科學的語言清晰地描述輪迴轉世這一概念,使其成為科學可以驗證的對象。靈魂不是,意識可以。
放你去飛 我給你翅膀 放你去飛 尋你的天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72

主題

9155

帖子

2773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773
209
嘁哩喀喳 發表於 2011-3-1 03:19 | 只看該作者
homepeace 發表於 2011-3-1 03:14
「拿一個博士學位,好歹會發表幾篇論文」?告訴我,唐俊發表了幾篇論文?或者把你的論文拿來洒洒?看看里 ...

你覺得唐駿的博士學位算一個博士學位嗎?
1)我不能確定有沒有「神」,但是我100%肯定:假如有神,這個神也絕對不會是基督教的那個令人噁心的「神」耶和華/耶穌。
2)基督教的「愛人如己」其實就是X子的貞節牌坊。詳細論證請參見我的博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9

主題

2萬

帖子

928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284
210
在美一方 發表於 2011-3-1 03:1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自由之靈 208樓 的帖子

同意最後一段,也就是我說的,既然不可證偽,就不能證明錯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72

主題

9155

帖子

2773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773
211
嘁哩喀喳 發表於 2011-3-1 03:20 | 只看該作者
在美一方 發表於 2011-3-1 03:05
現代科學不認為靈魂是物質的東西,多認為是信仰系統里所崇拜信仰的一種object,不是matter。

請給出出處。
1)我不能確定有沒有「神」,但是我100%肯定:假如有神,這個神也絕對不會是基督教的那個令人噁心的「神」耶和華/耶穌。
2)基督教的「愛人如己」其實就是X子的貞節牌坊。詳細論證請參見我的博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2

主題

5824

帖子

3980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980
212
自由之靈 發表於 2011-3-1 03:24 | 只看該作者
如果輪迴轉世的定義可以理解成為「有前世的記憶」,如傻蛋所說,那麼這個是可以證偽的。因為記憶是物質的,離不開人的大腦和人的肉體。人體死亡之後,記憶自然就不存在了。

當然不能提什麼靈魂。因為這是個宗教概念。何謂真理也一樣,不屬於自然科學的範圍。不同哲學和宗教的人士對真理的理解不一樣,很自然呀。
放你去飛 我給你翅膀 放你去飛 尋你的天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

主題

2692

帖子

1504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04
213
BenAl 發表於 2011-3-1 03:2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嘁哩喀喳 211樓 的帖子

我認為自然科學是研究物質及其性質的,如果靈魂是生命體區別於非生命體的一種性質,我不懂它如何與自然科學矛盾.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2

主題

5824

帖子

3980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980
214
自由之靈 發表於 2011-3-1 03:2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自由之靈 於 2011-2-28 14:37 編輯

回復 在美一方 210樓 的帖子


我覺得對科學家來說,以意識來代替靈魂可能是最可行的辦法了。否則的話,真搞不懂什麼靈啊,魂啊的。
放你去飛 我給你翅膀 放你去飛 尋你的天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2

主題

5824

帖子

3980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980
215
自由之靈 發表於 2011-3-1 03:3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自由之靈 於 2011-2-28 14:34 編輯

回復 在美一方 194樓 的帖子

「意識」大概是科學對「靈魂」最佳逼近的描述了。
人死之後,不會有什麼意識。如果傻蛋的定義成立,那麼輪迴轉世是可以證偽的。
放你去飛 我給你翅膀 放你去飛 尋你的天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72

主題

9155

帖子

2773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773
216
嘁哩喀喳 發表於 2011-3-1 03:33 | 只看該作者
BenAl 發表於 2011-3-1 03:28
回復 嘁哩喀喳 211樓 的帖子

我認為自然科學是研究物質及其性質的,如果靈魂是生命體區別於非生命體的一種 ...

有沒有靈魂我不知道。如果有靈魂,靈魂是個什麼樣的東西我也不知道。

現在沒看出矛盾,不等於將來沒矛盾。

但是如果現在沒看出矛盾,就不要說科學和「輪迴轉世」的說法矛盾了。

我覺得這是和簡單很清楚的問題啊。。。。。。
1)我不能確定有沒有「神」,但是我100%肯定:假如有神,這個神也絕對不會是基督教的那個令人噁心的「神」耶和華/耶穌。
2)基督教的「愛人如己」其實就是X子的貞節牌坊。詳細論證請參見我的博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7

主題

2692

帖子

1504

積分

三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504
217
BenAl 發表於 2011-3-1 03:3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嘁哩喀喳 216樓 的帖子

我也是這個意思,也正如樓上所討論的,靈魂連個科學的定義都沒有,說它與科學矛盾為時過早。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1

主題

2240

帖子

2979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979
218
 樓主| homepeace 發表於 2011-3-1 03:39 | 只看該作者
在美一方 發表於 2011-2-28 11:12
回復 homepeace 197樓 的帖子

我當然明白你說的科學和宗教。但是你說凡是宗教必有被科學證明是錯的東西。 ...

但這樣的東西只能叫迷信,不能叫宗教!區別在於:
一個宗教之所以成為宗教,是因為它包括三個層面,其一為宗教的思想觀念及感情體驗(教義),二為宗教的創始人,以及膜拜對象(教主),三為宗教的教職制度及社會組織(教團)。目前為止的所有的宗教都是以解釋世界為己任的。沒有例外。


聖誕快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1

主題

2240

帖子

2979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979
219
 樓主| homepeace 發表於 2011-3-1 03:42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BenAl 205樓 的帖子

佛經
聖誕快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19

主題

2萬

帖子

9284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284
220
在美一方 發表於 2011-3-1 03:4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嘁哩喀喳 211樓 的帖子

好的,請讀這篇文章:

Santoro G, Wood MD, Merlo L, Anastasi GP, Tomasello F, Germanò A.
The anatomic location of the soul from the heart, through the brain, to the whole body, and beyond: a journey through Western history, science, and philosophy.
Neurosurgery. 2009 Oct;65(4):633-43.

這篇文章挺好的,從古埃及到如今人類對於soul的認識的發展過程。你要是讀他最後那段,乾脆我給你抄過來這段吧,明確說明現代科學debunk了不死的靈魂的概念:
CONTEMPORARY SCIENCE: BRAIN, MIND, CONSCIOUSNESS, AND THE SOUL

In a New York Times op-ed piece, Yale psychologist Paul Bloom wrote that 「The great conflict between science and religion in the last century was over evolutionary biology. In this century, it will be over psychology, and the stakes are nothing less than our souls」 (16, p 2). Indeed, contemporary evolutionary biology, cognitive neuroscience,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experiment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ave eroded, to perhaps a greater degree than ever before, the concept of an immaterial and immortal soul that somehow transcends the materiality of the human body. In How the Mind Works (1999), evolutionary psychologist Steve Pinker argues, for example, that 「our minds are not animated by some godly vapor or single wonder-principle」 (31, p 4) of the sort associated with the soul. According to Pinker, modern science has in large measure dispelled 「the ghost in the machine.」 Cognitive neuroscience makes it possible for us to appreciate the extent to which the eyes are not so much windows to the soul as they are extensions of the brain (31).


And while many worry that contemporary science's debunking of the idea of an immaterial soul in turn undermines the interrelated concepts of morality and free will, in fact the same science is moving quickly toward developing models to explain these complex phenomena as not only products of evolution that are hard-wired into our biological make-up but also functions of our relationships to other members of our species and the social and natural environments in which we exist. Morality and free will, the capacity to choose one course of action over another, are real, even if they do not depend for their existence on the existence of an immortal and immaterial soul. 「Our moral sensibilities are,」 notes Thomas W. Clark, 「indelibly encoded in the neural architecture bequeathed us by evolution, and as further shaped by culture」 (18), and to the extent this is the case, we may still assume that we are morally obligated to act compassionately in relationship to each other (18).


Even with all of the recent scientific advances with regard to 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rain and mind, inasmuch as science explores material realities, questions regarding the existence of a soul, to the extent that the soul is thought to transcend material reality, are questions that transcend the epistemological and methodological boundaries of science. Moreover, to the extent that people experience the soul as something real, however purely imaginary its reality may be, the search for the soul and determination of its nature will continue for quite some time to come. Or, as Richard Dawkins clarified, in a discussion with Steven Pinker, while science may continue to marginalize theoretically the idea of an immaterial soul, the classical notion of a soul, the idea of the soul as spiritual awareness, esthetic sensibility, intellectual power, musical ability, emotional sensitivity, and imagination has, if anything, been dramatically enriched by scientific inquiry and provides the basis for what may become the richest exploration of the soul to date (39).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4 03:3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