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自古以來, 人類對世界萬物的信仰和執著, 幻化成萬千宗教. 這說明了一個事實, 就是人類有宗教的需求.
宗教的產生, 源於人們內心的孤獨無助, 源於人們對命運的不可抗, 對未來的不可期和對痛苦的不可解.
人的潛意識裡殘留著胎兒時期在母親子宮裡的感覺, 那是溫暖的, 祥和的, 包容的, 滿足的. 人出生后, 潛意識裡一直在依戀、渴望、尋覓這種感覺, 除了愛情之外, 只有宗教才能讓人找到這種感覺.
當今社會政治經濟、工作家庭、倫理道德普遍蘊藏的危機, 使得很多人的基本生存狀態是孤獨痛苦的. 其實, 孤獨並不可怕, 怕的是孤獨無休無止, 痛苦也並不可怕, 怕的是痛苦無窮無盡, 只有希望才是讓人忍受孤獨和痛苦活下去的理由.
當人心孱弱的時候, 宗教很容易趁虛而入. 一句溫暖的話語, 一個空虛的承諾, 人很容易相信它並象抓住救命稻草似地不放. 就象一個得了絕症的病人, 醫生告訴他會好起來的, 會比宣布他的死刑更有利於他的治療.
這就是善意的謊言, 說它是毒品也好, 麻藥也好, 它的確起到了麻痹人神經的作用. 很多時候, 人們寧願選擇在欺騙中活著, 也不願面對殘酷的現實. 魯迅先生不也曾說過: 「 人最苦悶的是猛醒之後的無處可走. 」
一個人對痛苦的承受能力和對幸福的享受能力, 是衡量他的知識和閱歷水平的標準. 其實這世上絕大多數人都是很脆弱的, 不同的人對痛苦的心理承受能力完全不同. 遇到同樣的坎, 有的人跟沒事一樣, 照吃照喝照睡, 還能有說有笑; 有的人卻怎麼也熬不過去, 生不如死. 對於後面這種人, 宗教絕對是一劑良藥.
二:
很少有基督徒在信主以前理性地研讀過基督教的歷史, 即使在信主以後絕大部分基督徒對基督教的歷史也是一知半解的, 但這並不影響他們的信仰. 為什麼? 因為信仰很少是從理性的渠道獲得的, 而多是從感性的渠道獲得的.
這裡有必要說說宗教的「聖靈」, 如果把宗教的「聖靈」拋棄, 那麼宗教作為一種千百年不衰的存在就是合理的物態形式, 而這「聖靈」恰恰是很多人不能理解的.
「聖靈」是一種愛情一樣的東西, 是一種通電的感覺, 當它降臨時, 就象插上了電源, 你能確切地感受到它, 愛上它. 當它先佔據你的情感空間時, 你已經沒有理性可言了. 除了需要它, 離不開它, 其它一切都不重要.
所以說, 宗教是違反邏輯思維常規的, 是超越事實和根據的!
從另一個角度看, 基督教歷經三千年而不衰, 基督徒們歷盡磨難而不悔, 正是說明了基督教具有強大的市場和生命力. 至於它是不是真理, 不是我們能評判得了的.
即使面對歷史事實, 基督徒們為了信仰歷盡磨難, 流離失所, 在很多人看來是失去了, 在他們看來卻是得著了;在很多人看來不值得, 在他們看來無怨無悔;在很多人看來他們可憐, 在他們看來這些人更可憐!為什麼?不由得想起了一個笑話:
兩隻蒼蠅相遇了,一隻從餐館里出來,一隻從廁所里出來.
餐館里的蒼蠅說:"兄弟,跟我走吧!瞧你每天追腥逐臭的,弄得這一身皮包骨頭,有什麼意思?"
廁所里的蒼蠅說:"志不同則道不合也!別看你每天吃香的喝辣的,光屁股的女人你見過幾個?!"
一樣的道理!
三:
宗教是一個很玄的東西,信則靈,不信則不靈.If you believe in God, God will bless you. If you believe in nobody, nobody will bless you.
其實相對於有信仰的人來說,沒有信仰的人活著需要更大的勇氣,因為他的力量只能來源於自己.
宗教的另一特徵是它的至高無上, 絕對權威性, 它的力量超越了愛情和一切道德倫理的範疇, 具有最強的約束力.
人在沒有約束的情況下很容易out of control,所謂慎獨,就是這個道理。宗教就是一雙假想的高高在上的眼睛盯著你,叫你做壞事時產生罪惡感, 魂不守舍, 心有餘悸, 興緻全無.
一個沒有信仰,什麼都不怕的民族是可怕的,就象當今之中國,道德法律,愛情良心在錢權名色的誘惑面前是那麼的無力,物慾橫流,道德遲鈍,信念潰決,精神墮落,衍生了社會形態廣泛的畸形,我不得不說:只有上帝才能救中國!
我相信, 上帝確實以我們迄今所不能理解的形式存在著,而且絕非距離我們那麼遙遠. 我們的一舉一動,數千年來每時每刻都被這個神精心地操縱著,而且我不敢不相信,上帝是出於良善的用心. 在我們這個時空,他既懲罰我們的原罪,又給我們相當的喘息修整空間.而耶穌基督的教誨,是我迄今所看到的最深刻精闢的人生真理,只是我以為,大多數基督教徒並未領略他老人家的真正教義.
至於有沒有上帝,是不是基督教的上帝,我不知道,實際上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把握此時此刻,活得象個人!我想,如果有上帝的話,這也是他的意思.
[本話題由 婉兒 於 2010-04-24 03:37:35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