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後由 Djogchen 於 2010-6-3 09:54 編輯
北傳佛教與南傳佛教之間的差異之處主要是受初期基督教傳教士的影響,這種假定,
就真正的根本教義而言,似乎可以說是個遙遠的事實(但最近由於發現了北傳佛教最
偉大的學者馬鳴祖師的若干著述,如今西方學者已有所知了)加以推論,北傳佛教在
第一世紀期間,與在基督教紀元以前,根本上沒有甚麼不同,對於印度教,佛教,
以及其它東方宗教與基督教之間的互相影響,目前所見真是太少了,基督教的兩大
教理------聖父上帝,聖子耶穌,及聖靈三位一體,與上帝下凡化身而成為基督,
並不像從前所信的那麼史無前例,這兩者不但早於基督教以前就在印度有了重大的
發展,而且成為了埃及奧息雷斯信仰中的主要教義,作為基督教密宗的原始基督教
諾斯第教會,曾因與古代東方宗教所說的轉生與業力之說大體一致,而被其後的基
督教的顯教教會逐出基督教的大門:西元五五三年,君士坦丁堡第二次宗教會議公
報說:「凡支持靈魂先在(或前生)之密教教義及死後復生人間受報之奇妙主張者,
咒逐。」(山上寶訓)的本身,正如研究基督教以前的巴利文三藏的一位學者所曾指
出的一樣,亦如許多佛教學者所認為的一樣,不妨視為基督教對於佛陀,對於史前
諸佛所傳的教義重述(參見艾得蒙A.J.Edmond,所著的「約翰福音里的佛經」Buddhist
Texts in John, Philadelphia,1911,並見「佛教與基督教的福音Buddhist and Christian
Gospeles, Philadelphia,1908.).此是現代基督教以不含精緻密教的秘密基督教,原
始基督教,或諾斯第基督教教義,並與佛教及其他東方宗教教義不同而自豪的一些
主要教義,而在這些教義當中,較為突出的計有:(1) 人在世間活過一輩子之後,
接著的,不是一種永不終止的天堂,就是一種永恆的地獄;(2) 由一位教主作流血
的犧牲,籍以寬恕整個人類的罪過;(3) 上帝化身為人的獨特性,就像基督教的教
主所示範的一樣。
多多少少受過這種教會會議基督教神學(Theology of Church-Council Christianity),
而非受過原始基督教或諾斯第基督教教義影響的西方學者,必須切實了知佛教在基
本教義方面和現代基督教究竟有甚麼不同的地方。
是以,佛教與教人依靠一種外力或一位教主搭救的現代基督教或教會會議基督教不
同的地方,是教人類盡己之力自救自度,在實際修行方面,以及在若干程度的學理
方面,這種靠自己的根本教理,在喇嘛教中已經有若干程度的修正----故而令信徒
直接向五位禪佛和種種護佑聖專祈願的教示,頗類基督教令其信徒向耶穌,聖徒,
以及天使求救。
與此相同的是,北傳佛教與教會會議基督教亦皆各有其本身的彌撒祭禮和聖餐儀式,
這也是與南傳佛教不同的地方。
其次,如前所述,教會會議基督教指責轉生與業力之說,(這正是原始基督教或諾斯
第教所支持的地方),而佛教則擁護此等教義。
這兩大宗教,對於最高神明的有無問題,抱持互相歧異的觀點,作為一個個體的,
而且是人神同形同性的神明的」上帝的父權(The Fatherhood of God),是基督教神
學的基石,但這在佛教中可說毫無地位可言-----儘管佛陀既未否定,亦未肯定一位
最高神明的存在--------因為,正如佛陀所主張的一樣,若要了悟生命的真正性質,
信與不信一位最高神明,皆無關係;重要的是自我努力於正知正行。
佛陀「既不認為自在天神是萬物的,亦不支持某種外在的造因,更不肯定世界的開
始沒有原因,他已把信與不信一位最高神明的問題,特別是信於不信人神同形同性
的最高神明的問題擱在一邊--------因其對人類的心靈開悟無關緊要。但他卻以東
方科學和西方科學皆相信的」最高權力「(Supreme Power)或」宇宙法則「(Universal
Law ),名為「因果律」(The law of Cause and Effect)的「業」(Karma) 奠定佛教
的基礎(也是印度教的基礎):「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佛語如是;縱使到了很久
以後,聖.保羅也如此寫道:「種啥收啥」(Whatsoever Soweth that shall he also
reap)。
正如曾在別處陳述過的一樣,佛教否認人有一個永恆不變得自體或實體--------基
督教神學所謂的「靈魂」之類,此外,佛教還要否認的是-----------人在生死輪迴
(即現象世界)可以達到恆常快樂的境界;因為,對於佛教各宗而言,唯有本際或涅
盤,才是超於一切天堂,地獄,以及人間的境界--------只有親自實證才能明白的
境界。
因此之故,佛陀既不說天上有任何「天父」,更未說人類可有任何其他得救之法-------
---除了自己努力追求正知識而得自救自度之外。正如所有一切佛教所相信的一樣,
他建立這條大道,是經過多生多劫的時間,力求精神進化,達到圓滿覺悟,完全消
除無常與痛苦的生死輪迴,而成大覺世尊,所得到的一種結果。他完全經由自己的
努力達到一切眾生所響往的目標--------超越世間。佛教徒崇敬他,不同於基督徒
崇拜一位教主,而是崇敬一位為人指示迷津的導師,凡是想要體究真理而得挽救的
人,都要跟蹤他的腳步才行。
儘管有人求助於高於人力的神力護持,儘管所有一切佛教徒悉皆真真誠誠地禮拜佛
陀,但是,他們不謹不至於完全迷失以自力追求正知正見的教示,更不至於完全依
靠基督教所指的外力,並且佛教與基督教所信的懺悔赦罪,信仰救主,或代替贖罪
之間,也無任何相類之處。北傳佛教的若干儀軌,看來或許有些近似基督教的赦罪
或懺罪,較之北傳佛教的任何其它輔助教義看來,也許更像是受基督教影響而形成
的儀式------假使曾有任何大乘教義受基督教影響的話,但是究極說來,此等儀軌
所真正暗示的卻是,正如整個南傳佛教所明白教示的一樣,唯有相當的功德或相當
的善業才能抵消相當的惡業,正如物理學中兩個均等的相反勢力可以互相抵消一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