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豬肉點心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尋覓千年真相:世界遠古之謎

[複製鏈接]

5

主題

161

帖子

4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2

積分
41
81
 樓主| 豬肉點心 發表於 2005-1-26 12:02 | 只看該作者
2)


--------------------------------------------------------------------------------

王春來  

連載:世界遠古之謎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作者:王春來  


  達尼教授的一番話,暫時平息了人們對於木乃伊歸屬問題的爭論。但卡拉奇仍有成千上萬的人躍躍欲試,想一睹木乃伊的風采。卡拉奇博物館不得不加緊籌備,以便木乃伊能儘早對外展出。然而,由於卡拉奇氣候惡劣、潮濕、高溫和空氣污染,已使木乃伊發生了一些變化。要想長久保存好這具木乃伊,必須對其進行真空煙熏消毒處理,而這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可巴政府又沒有明確表態支持。看來,卡拉奇人想走近歷史,探尋木乃伊的神奇和奧妙,還需耐心等待。而要找到木乃伊的「家」,有關國家間的合作不可或缺。但願不久的將來能  
夠揭開這具木乃伊的神秘面紗,使其安然地回到屬於自己的「家」。

  它將改寫歷史嗎?泰國青銅矛頭之謎

  青銅器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之一。關於青銅文明,學術界早已形成定論:它源於兩河流域。然而,1974年在泰國出土的一支青銅矛頭經檢測竟是公元前3600年的文物!它不但大大早於中國,而且還比兩河流域早600多年。如果這一點確實無誤的話,那麼人類的文明史將由此改寫。

  歷史學家認定的人類文化發源地僅限於世界上某一地區,在他們看來,車輪、青銅等都是公元前3000年在美索不達米亞創始的。對此,史學家長期以來均無異議。然而,20世紀70年代以來情況發生了變化,在泰國發現的一隻年代久遠的青銅矛頭引起了人們有關青銅文明起源的爭論。

  引起爭論的這隻青銅矛頭是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在泰國東北部滿慶村出土的,發現者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戈爾曼博士和泰國曼谷國家博物館的差朗旺沙博士。20世紀60年代末,有人在滿慶及附近的古墓群發現一些青銅器物。幾年後這兩位科學家率領考古隊前往發掘研究。從這些古墓中發掘出土的還有一些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的陶器。1974年,戈爾曼和差朗旺沙開始發掘滿慶遺址,在兩年內掘到126具骨骼和18噸文物。他們共同鑒定了滿慶的七層遺址。最下層的約屬公元前3600年,在地面以下5米深處,轟動考古學界的青銅矛頭就是在這一層內發現的。一起出土的除了這個在一副骨骼旁的青銅矛頭外,還有一副戴青銅腳鐲的骨骼以及一副戴青銅手鐲的骨骼。

  此外,考古隊在年代較近、埋藏較淺的土層還挖出鐵刀鐵斧等物,表明約在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200年間,滿慶的金屬冶鍊工藝在不斷發展。這些出土的鐵器比中東希太特文化至少要早一個世紀,而歷史學家一直以為希太特民族是最早使用鐵器的民族。於是,原本荒僻無聞的一個小村落,幾年內成為世界知名的一個地方,被認為不但是青銅文化而且是鐵器文化的發源地。

  那麼,是否美索不達米亞和歐洲以及中國的青銅技術都是由泰國傳來的呢?大部分學者認為這是完全可能的。冶鍊青銅所必需的紅銅和錫在泰國蘊藏豐富,而在美索不達米亞則蘊藏量很少。中國是泰國的鄰國,受其影響乃情理之中,並且中國人是比較善於吸收其他民族先進文明成果的一個民族,因而中國的青銅文化很有可能是由泰國傳入的。然而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是,泰國出土的青銅矛頭與中國最早的青銅器相差1000多年,而一個地方一種事物發展起來總會對其鄰近地區產生影響,又怎麼會在1000多年後才傳到中國呢?同時,泰國與美索不達米亞相距遙遠,並且有高山峻岭、荒草密林與之相隔,古代人類是怎樣克服這些困難的呢?

  於是,一些考古學家開始懷疑滿慶發現的青銅矛頭等物是否真的就是公元前3600年的遺物。他們指出,戈爾曼和差朗旺沙推斷出來的唯一年代依據是由分析骨骼、器物附近的碎木片所得,但由於這個在滿慶的土堆,千百年來一直是當地人埋葬之地,每一次有骸下葬,都必然擾亂土層和泥土中的碎木片,同時植物的根也會把土層的位置改變。因而這些碎木片不能成為年代斷定的可靠材料。這部分學者認為,要斷定這個青銅矛頭的年代,首先要斷定那些一同被挖掘出的骨骼年代,而分析這些遺骸顯示,這些骨骼是公元前750年至公元前50年左右遺留下來的。如果這些分析正確的話,那麼滿慶青銅矛頭的發現就沒有多大的考古價值,滿慶青銅文化也就不是始祖,而是世界青銅文化的一個分支。

  既然泰國不是青銅文化的發源地,那麼它的青銅技術又是從何而來呢?按照傳統的觀點,世界青銅技術的鼻祖是美索不達米亞,因而泰國的青銅工藝是從那裡傳來的。但是有一個問題不能解決,就是在古代交通極不發達的情況下,地理環境的障礙是如何克服的。於是,有學者想到了具有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的中國。泰國與中國一鄰之隔,文化交流源遠流長,並且中國也是擁有青銅製造工藝的最早國家之一。中國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和四羊方樽體現的嫻熟的青銅工藝,便是很好的明證。再者,據有些學者考證,泰國人的祖先在中國。例如,美國傳教士羅特在本世紀初撰寫的《泰族:中國人的兄長》一書中,根據在中國境內看到許多講泰族語的人這一理由,認為泰人曾經是中國大地的主人。另一美國人據此進一步推斷出泰國人的發源地在阿爾泰山脈和蒙古縱深地帶。泰國史學家干乍那克潘對此表示贊同,並在所著《泰國綱目》中正式提出「泰人起源於阿爾泰山脈」的見解。有的學者不同意源於阿爾泰山脈之說,他們認為泰人源於中國西南地區。我國解放前出版的《亞洲各國史綱》一書,就引用了泰國國王在中國的講演和泰國教育部頒發的歷史教科書內容。泰國國王曾經說過:「不特朕本身有中國血統成分,屬下臣民含有中國血統者,亦佔十分之六七」。中國學者呂美珍從語言學角度論證了泰人源於中國西南的說法,認為泰人的語言與中國境內的傣語、壯語從發生學上說有同源性,從類型學來說有相同的結構。具體表現在三者有500個共同的詞根,語音和語法也基本上一致。如非同源同祖,便不可能有眾多相同的基本辭彙。他還通過研究,從泰語中找出了數百個與漢語相近或相應的詞,認為這種同漢語和漢藏語系語言的密切關係,說明泰人與漢人在歷史上有過共同的生活或密切的交往。既然學者充分論證了泰人源於中國,那麼中國的青銅工藝傳到泰國也是很自然的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161

帖子

4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2

積分
41
82
 樓主| 豬肉點心 發表於 2005-1-26 12:03 | 只看該作者
3)


--------------------------------------------------------------------------------

王春來  

連載:世界遠古之謎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作者:王春來  


  但是,這種觀點也存在著漏洞,因為關於泰人源於中國,也有學者提出不同意見。他們認為泰人從古到今就不是來源於同一種族和血統,而是有許多部族組成的整體;不能僅僅以種族關係和宗族血統等因素來做判斷,「耗費精力去研究『泰國人來自何處』是完全徒勞的。當今的泰國人是在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中外來移民與本地居民相結合而出生的『大地之子』。」因而關於泰國人是否來源於中國這一說法如果得不到證實,那麼泰國青銅器源於中國之說便沒了根據。


  泰國的青銅文明到底來源於何處?是自己獨立發展起來的,還是吸收其他文明的技術?到目前為止,在相信滿慶青銅文明能上溯到公元前3600年的一派學者,與僅承認其不早於公元前750年的另一派學者之間,仍然存在激烈爭辯,雙方各執一詞。也有學者走中間道路,企圖另闢蹊徑平息爭論,提出泰國青銅工藝既不是最早的,也不是從其他文明地區傳播而來的觀點。其依據是:在泰國的其他一些地方也發掘出跟滿慶文物時代差不多的陶器(公元前4000至3500年),但沒發現早期的青銅器。持此說者指出,也許滿慶青銅文明僅局限於泰國東北部呵嚦高原地區,因為那一帶盛產銅、錫,而這兩種金屬是煉青銅所必需的。由於山地和森林的阻隔,滿慶與中國文化和滿慶南部的文化隔絕,那裡的冶鍊工人可能獨立始創這項工藝。然而這種折中觀點信服者甚少,因為在歷史上還沒有一種文明能如此獨立發展而絲毫不受其他文明的影響。

  為什麼一個小小的青銅矛頭會引起如此大的爭論?因為引起爭論的不僅是年代問題,這次發現似乎要把歷史書改寫過來。例如,從前撰寫世界史大都假設人類發展的重要歷史階段均在某一地區肇始,然後通過貿易、戰爭等途徑向外擴展,恰似投石子進池水引起重重漣漪。由此說來,美索不達米亞文化向東擴展至印度,向西而至歐洲,流傳經過世世代代均有線索可尋。中國古代的發明也可以同樣的方式探索其傳播軌跡:西傳至中亞,南傳至東南亞,東及朝鮮、日本。如果滿慶出土的青銅矛頭的年代真的是公元前3600年的話,它將打亂這種層疊有致、向外擴散的歷史模式,它將成為另一顆投入水中的石子。

  泰國青銅矛頭會不會成為投入池中的一顆石子,並改寫歷史呢?相信隨著發掘工作的繼續,更多文物的發現,以及研究工作的深入,泰國青銅矛頭之謎將大白於天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161

帖子

4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2

積分
41
83
 樓主| 豬肉點心 發表於 2005-1-26 12:04 | 只看該作者
印度蹈火舞之謎(1)


--------------------------------------------------------------------------------

王春來  

連載:世界遠古之謎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作者:王春來  


  古印度的宗教祭禮開始了,巫師在燒成赤色的灼熱卵石上赤著腳翩翩起舞,口中念念有詞,請求神靈的庇佑。汗珠掉落在高溫的卵石上,濺起屢屢濃煙和火花,而巫師卻神態自若,舞姿輕盈。難道真的有超自然的神力在保佑他嗎?

  在哈拉帕文化遺址,考古學家發現了距今4000多年的印章,上面刻的人物在火上翩翩起舞。他們跳的是什麼?通過研究,學者們發現,它就是充滿神奇色彩的蹈火舞。


  古印度是個充滿神話色彩的國家,舞蹈也不例外。舞蹈在印度被認為是神創造的,舞蹈者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取悅於神。它的原始形式,大約起源於古代祭祀典禮時人們的手舞足蹈。一方面向神表示虔誠,一方面向神表達祈求。例如求平安、求雨等,當然,它也是人們歡樂情緒的流露。

  根據印度教的傳說,本來世間沒有舞蹈,真可謂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有一天,雷雨神因陀羅在天上叫仙女烏爾沃西跳舞。烏爾沃西人在跳舞,心裡卻默默翻騰著對另一個仙人賈因得的愛情,她不由自主地向賈因得送了一個秋波。結果觸犯了天條,被罰到塵世托生。賈因得也因株連被貶,被趕到塵世作了一棵竹子。但天神最終給了他們一個機會,承諾說,如果他們二人在塵世還能夠再見面,就可以雙雙回到天上。烏爾沃西來到人間,把美麗的舞蹈也帶到了人間,她的舞姿征服了每一個人,她的名字傳遍了人間。在一個節日上,人們為了表示對她的感謝,便送給她一根竹竿,然而幸運的是,這根竹竿正是她心愛的情人賈因得變的。因此懲罰結束了,二人果真雙雙重返天庭,而舞蹈從此就在人間流傳開了。

  舞蹈在印度也是勸善的藝術形式,這裡也有個神話傳說。相傳在遠古時,在兩個時代更替交換之際,凡人染上了種種惡習,於是人們請求梵天賜給人間一種玩具,它不但可看,而且可聽,這樣便可把凡人的興趣從惡習中引開。梵天最後決定給凡人第五部吠陀。這部吠陀就是《戲劇吠陀》,它包含了人世所有的道德精華。另一個大神濕婆在這一《戲劇吠陀》中使用了自己的舞蹈藝術,因此被尊為「舞蹈之王」。她的右上手拿著一面達莫和鼓,象徵著創造,右下手象徵神的保佑和祝福;她的左手托起燃燒的火焰,象徵著她可以毀滅一切;左下手象徵著不受一切羈畔的自由;右腳踩住一個魔鬼,象徵著善征服惡;左腳上抬象徵著超脫塵世。這一形象,逼真地啟示了印度舞蹈的宗旨。

  蹈火舞也是一種自然崇拜的宗教形式。據歷史學家考證,蹈火舞有4000多年的歷史。每當疾病和災難來臨時,他們就在空場上挖一個大坑,坑裡放置大量劈柴和樹榦,上面堆滿卵石,然後點上劈柴和樹榦燃燒達數小時,燒到卵石溫度達到攝氏幾百度。巫師在灼熱的卵石上赤著雙腳翩翩起舞,口中還念念有詞,請求神靈保佑和拯救。他們以為通過這種舞蹈祭祀的形式可以驅逐邪魔,消災治病。巫師在滾熱的卵石上舞姿輕盈,神態自若,毫無被燙痛的表情,汗珠掉落在高溫的卵石上,濺起屢屢濃煙和火花。及至舞蹈結束,將帶葉樹枝扔到坑中卵石上,不一會就燃燒成灰燼。而蹈火者的腳底上未塗抹任何防燙的東西,赤腳踩在灼熱的卵石上卻毫無灼傷。難道他們真的得到了神的保佑或者實施了什麼魔法嗎?真的有超自然的神力在保佑他們不至燒傷嗎?這簡直有些不可思議。

  隨著歲月的流逝,蹈火舞的儀式逐漸流傳至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及至今日,伊朗、歐洲巴爾幹半島、太平洋斐濟群島、南美洲蘇利南以及非洲的一些部落也相當流行。有些民族不是把蹈火舞作為一項宗教祭祀儀式的蹈火禮,而是作為一項傳統的民間技藝來表演。每當黃昏來臨之際,在篝火餘燼上,表演者赤腳踏著灼熱的炭火翩翩起舞,跟著民間樂曲的節拍,有節奏地歡跳,熾熱的炭火在黑夜中閃爍著光芒。

  為何走火的雙腳不會被灼傷呢?從古至今科學家曾對這個奇謎進行過探討和研究,提出過許多猜測和解釋,眾說紛紜,爭論激烈,然而最終也沒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有些科學家認為,人體是一個多級的控制系統,氣功鍛煉有素的人,從控制呼吸開始,通過全身放鬆,意識導引可以控制體表溫度,肢體血液循環。走火者進行表演時,先通過大腦把思維活動高度集中於一點,大量氣體進入體內,血液循環旺盛,血液攜氣量增加,部分肌體大大膨脹,在灼熱卵石上行走的過程中,雙腳肌體組織的彈性和耐熱力得到空前的發揮,甚至為平常的幾倍,幾十倍。於是就發生了在炭火燒熱的卵石上行走而不被燒傷的奇迹。

  另一些研究者認為,這是一種內蘊的心身能或內蘊的心靈能(即完全的神經作用),是高度集中於一處的神經亢奮(即心靈能)和肌體組織的亢奮(即心神能)的短時期內的辯證統一。人類歷史學家凡蒂凱南用了一年零四個多月的時間對走火者進行研究,他發現當人的意識由常態進入專一態時,能夠戲劇性的影響到人體對外界刺激的反映。因此,走火者可藉助歌舞的氣氛,誘導出催眠狀態,所以即使裸著腳掌也能耐受高溫。這種意識的力量與氣功相似,走火者能耐受高溫,也正是因為其能藉助意識的力量來調節局部體溫,使肉體免受灼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161

帖子

4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2

積分
41
84
 樓主| 豬肉點心 發表於 2005-1-26 12:06 | 只看該作者
2)


--------------------------------------------------------------------------------

王春來  

連載:世界遠古之謎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作者:王春來  


  有些科學家從心理學方面來探索蹈火者的秘密。英國倫敦大學心理研究所的一些專家從印度請去了一名蹈火者,進行試驗性表演。按照蹈火者的要求,挖了一個長4米,寬1米多,深40厘米的坑,坑裡放置大量劈柴和樹榦,然後點著劈柴和樹榦燃燒達7個小時之久,篝火燃燒得只剩一堆赤色的炭火,火坑裡溫度高達500度以上,火坑周圍20米以內都感到灼熱。從印度請來的這名蹈火者赤著雙腳,英姿颯爽地踏著熾熱的炭火,只用了一秒半鐘的時間就跑過了火坑,雙腳未塗任何防火的東西,卻絲毫沒有灼傷,觀眾都熱烈地鼓掌,併發出嘖嘖的  
讚歎聲。隨後又把火坑挖到6米多長,溫度燒得更高,蹈火者照樣赤著雙腳踏過火坑,這次卻用了兩秒半鐘的時間才跑過火坑,右腳起了一排血泡。一個科學家也赤著腳在火坑上跑了一次,結果卻安然無恙,雙腳連一個血泡也沒有。

  有些科學家認為,人體內臟器官一般是由植物神經控制的,它們的功能是自動進行的,而氣功鍛煉通過放鬆、意守、腹吸,久而久之,可以使中樞神經的興奮影響植物神經的興奮,從而影響植物神經的功能,使控制和支配內髒的功能大為改善,使身體的某一運動器官和內臟器官的協調一致,能發揮出超凡的力量,在炭火上跳舞也不致被灼傷。

  有些學者認為,蹈火者具有特殊的技巧,經過長時間的鍛煉后,他們的腳底生出一層厚厚的老繭。這樣雖是赤腳,但厚繭皮卻好像是一雙薄底皮鞋一樣,保護著腳掌使它不致灼傷。另有一些學者認為,人能耐受外界環境多高的溫度,取決於人體排泄汗液的蒸發速度,而汗液的蒸發快慢又取決於空氣的濕度和空氣對流等情況。空氣濕度越低,對流越快,越利於降低溫度,人就越能耐受外界高溫。蹈火者首先圍著篝火縱情跳舞,然後跳入火坑裡,蹈火者在跳舞時已滿身大汗,在加上炭火的烘烤,雙腳底排出的汗水滴在熾熱的火炭上,形成蒸汽層。這個蒸汽層厚度達0.09毫米,比一根頭髮絲略粗一點。水蒸汽是熱的不良導體,它的導熱能力在通常情況下比液態水差一個數量級,因而蒸汽對汗水滴起了瞬時的隔熱和保護作用。蹈火者急遽地、輕盈的、倏忽用單腳或雙腳輪番與炭火作短暫的接觸,在每個舞步之間,腳板不斷排出汗液,不斷形成蒸汽層,不斷被降溫散熱,這就是腳不致被灼傷的奧秘所在。

  以上所述只是部分學者的推測和論斷,蹈火者的奧秘究竟是什麼?迄今為止仍是一個尚未徹底揭曉的謎。北枕高山,南臨大海的印度,在人類文明史上寫下了燦爛的篇章,她留下的一個個謎團,有待科學家們日後繼續深入地探討和研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161

帖子

4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2

積分
41
85
 樓主| 豬肉點心 發表於 2005-1-26 12:09 | 只看該作者
陶器繩紋「維納斯」之謎(1)


--------------------------------------------------------------------------------

王春來  

連載:世界遠古之謎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作者:王春來  


  1969年,日本神奈川縣的夏島墳棺里發現了遠古陶器,經初步測定其年代約在7000年以前。這一發現大大動搖了日本陶器源於中國大陸的傳統說法,引起學術界的轟動。圍繞著日本是否是世界上最古老文明的發源地以及這些陶器的用途,學者們展開了論爭。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日本是一個沒有多久歷史的國度,一直認為日本人是從亞洲大陸遷徙過去的。然而1969年在日本神奈川縣出土的一些陶器,經檢測發現竟是7000多年前的  
產物。隨著考古事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陶器在日本被發現,最早的可追溯到大約12000年前,大大早於世界上的其他文明地區,並且這些陶器是和舊石器時代的陶器一起發現的,而此時的亞洲大陸還根本沒有出現陶器。難道說日本的陶器是獨立自主發展起來的嗎?除日本以外,土耳其也發現了古老陶器,其年代大約在8600年以前,而日本的則遠遠超過了它。如此看來,世界上最古老的陶器製作似乎非日本人莫屬了。由於這些古老陶器上都雕刻有各種各樣的飾紋,於是這一時期被稱為繩紋時代。

  日本繩紋陶器的大發現,引起了世界各國考古學家的廣泛關注,而且考古學家們推測,繩紋陶器可能從日本流傳到了南美。4000多年以前,南美厄瓜多的威爾德瓦地區出人意料地掌握了制陶知識。那裡的陶器製作精緻,製作水平甚高,多以貝殼為裝飾圖案,圖案有的刻在上面有的塗在上面。當地人以前沒有制陶的歷史,結論只有一個:他們從外地引進了制陶技術。工作在這裡的考古學家們將這些陶器同其他遺存物作比較后斷言:從製作年代和工藝水平來看,這些陶器很可能來自太平洋西岸的日本九州。因為早在繩紋時代,日本人就已經使用獨木舟了。在發掘出的貝冢中,人們發現了各種水產,可見繩紋人已經適應了海洋環境。可以設想這樣一種情況:有一、兩個繩紋人正在浩瀚的太平洋上划著獨木舟,突然間被強風吹到了太平洋的彼岸,從而把制陶技術傳到了南美。這種設想雖然基本上依據了大量的偶然因素,不足以成為有力的證據,但卻從一定程度上論證了日本擁有世界最早制陶技術的可能性。

  然而,這些繩紋的用途是什麼?專家們有不同的看法。有學者認為,這些繩紋在開始時是無意識地印上去的。由於原始人類發現其具有美觀的效果,於是就不斷的採用,歷經幾千年後,由於被經常的運用以至於讓人產生誤解,以為它是一種文字。有的學者不同意這種觀點,認為如果不是出於特殊目的,這些飾紋不會總是在每一個陶器上都出現。例如,日本學者施永安在《日本古陶瓷》一文中認為,這些繩紋的原形應該是蛇體,是日本人對蛇的圖騰崇拜。有些學者認為這一觀點難以苟同。因為蛇信仰多與水稻農耕有關,繩紋時期的狩獵民,面對兇猛的野獸,怎麼會對與生計毫無關係的蛇肅然起敬呢?日本學者長谷不言人在《大系日本的歷史Ⅰ:日本人的誕生》中主張,這些繩紋體現了日本人對物品的佔有、封存、加固,也就是「結縛信仰」,但他沒有找出有力的證據,因而缺乏說服力。關於繩紋之謎,到今天為止仍然沒有解開。

  在這些出土的陶器中,一些雕刻精細的女性人物陶俑又引起了歷史學家的興趣。這些女性陶俑表情詭異,體態豐滿,充滿神秘感,被稱為繩紋「維納斯」。

  這類女性形象具有一些顯著的共性:雕刻細膩,雙腿叉開,乳房豐滿。有些腹部隆起,象徵懷孕;有的性器官或臀部裸露,展示女性魅力。塑造這些極度誇張、體貌各異的人像,究竟出於什麼目的呢?考古學家作了種種猜測,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解釋。

  「玩具說」認為,這些陶器是專門用來供兒童玩耍的玩具。因為有些陶器是可愛的動物形象,類似於我們今天製作的供兒童玩耍的泥偶。雖然這種觀點看似有一定道理,然而從當時的社會發展程度看,生產力尚且極端落後,人類的溫飽問題尚不能解決,又如何會去把那些雕刻精細的人物陶像當作兒童玩具呢?再者,當時兒童死亡率較高,平均壽命只有二三十歲,人們在不大的時候就必須工作,又怎會有時間玩玩具?繩紋社會尚未富裕到專門為兒童製作玩具的程度,這些耗費體力和精力的作品,應當是為成人的某種目的而製造的。

  於是,一些學者提出了所謂的「替身說」。此說認為,這些陶器是原始日本人為了在自己生病或遭受苦難時,作為自己的替身。根據有二:其一,迄今為止出土的人像陶俑,幾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殘損,不是缺胳膊就是少腿;其二,許多文明古國都存在著利用陶俑進行巫術活動,以控制他人或致他人於死地的做法。然而這種觀點存在著一個漏洞,即雖然確有破損的陶俑,但並非所有的陶俑都缺損,且破損部位多是容易脫落的結合處,因而不能排除自然破損的可能性。因此,把所有的陶俑都定為「替人受災」未免有失武斷;況且陶俑發展到陶版以後集中塑造頭部,也無法用「替身說」加以解釋。

  另有學者提出「惡魔說」。遠古人類由於生產力水平落後,對自然現象中的許多現象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釋,遂將其歸之於惡魔作祟。他們造陶俑以象徵惡魔,對之頂禮膜拜,以求平安。古代確實存在著偶像崇拜,古人往往把自己懼怕的生靈作為神或惡魔來加以崇拜。然而且不說陶俑不似面目猙獰的凶神惡煞,在女性至上的原始社會,將女性視如惡魔,似乎難以說通。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161

帖子

4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2

積分
41
86
 樓主| 豬肉點心 發表於 2005-1-26 12:10 | 只看該作者
2)


--------------------------------------------------------------------------------

王春來  

連載:世界遠古之謎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作者:王春來  


  還有學者從古人的殉葬制度上尋找答案,提出了「埋葬說」。由於出土的陶俑有一些是從岩洞里或巨石底下發現的,於是他們認定這是在某種祭祀儀式后被埋葬的。在古代,舉行一些祭祀活動時往往要宰殺一些牲畜甚至活人來獻祭,但隨著社會的進步,活人殉葬逐漸被塑造的陶俑所取代,秦始皇兵馬俑就是最好的明證。從這個角度觀之,「埋葬說」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這樣的例子在日本僅屬少數,絕大多數情況下,陶俑與石器、獸骨、粗陶器皿、骨角器等放置在一起,堆集在貝冢等普通遺址中。如果以個別推及全部,是非常危險的並  
且也是不確切的。

  也有學者從古代的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方面考察,提出「咒術說」。因為人類在遠古時期生活環境惡劣,兒童存活率低下,只有群體的不斷壯大,原始人類才能生存。再者,人類對自己的來源缺乏了解,認為是生殖器創造了人,因而把生殖器作為聖物加以崇拜。在許多國家都存在著生殖崇拜,人們把女性塑造成乳房和臀部以及生殖器極度誇張的形象。而日本出土的這些女性雕塑正符合這一特徵。因而,這部分學者認為繩紋時期的日本人將女性奉為豐衣足食和人丁興旺的象徵,塑像祀之,祈求子孫繁衍、捕獵有獲。這似乎是最合理的解釋,但有人提出異議,理由是人像陶俑中有些不似女性(比如沒有裸露的乳房)。

  以上幾種觀點都存在著疑問,於是有些學者另闢蹊徑,提出了「外星人說」。此說起因於日本的東北部地區出土了一個鼓眼細目的典型陶俑。該陶俑身穿宇航服,頭戴通訊器材,設備不亞於現代的宇航員。當一個美國人得到一些這個陶俑的照片以後,就把照片寄給了美國宇航局,也許想藉此弄清楚這些陶俑的真假。但美國宇航局得到這些相片以後,竟認為這是關於新式宇航員服裝的設計造型,由此產生了極大興趣,並在經過專家的研究后決定採用設計上的某些構思,以改進宇航服的功能。隨後,美國宇航局回信表示感謝,信中說:「非常感謝您寄來的照片,您在設計宇航員著裝方面的某些設想使我們深受啟發,特別是有關頭盔的設計,我們將在宇航服的製作中加以運用。」可是,這個陶俑出土以後,經過專家論證,並且得到碳14同位素的檢測,顯示其製作年代至少在5000年以前!由此可見,很有可能是外星人曾經光臨過地球。由於古代的日本人無法認識這種高度發達的文明,於是就把他們當作神來頂禮膜拜。

  有關日本「維納斯」陶俑至今仍眾說紛紜,沒有令人信服的答案。要想揭開「維納斯」之謎,還需要大量的考古發現,相信不久的將來定會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26 13: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