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樓主: 豬肉點心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尋覓千年真相:世界遠古之謎

[複製鏈接]

5

主題

161

帖子

4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2

積分
41
61
 樓主| 豬肉點心 發表於 2005-1-26 10:33 | 只看該作者
2)


--------------------------------------------------------------------------------

王春來  

連載:世界遠古之謎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作者:王春來  


  瑪雅人的天文曆法成就舉世聞名,其數學水平更是不可思議,比歐洲足足領先了10個世紀!在社會的生產和實踐活動中,絕大多數的民族根據手指的數目創造了十進位的計數法。而瑪雅人非常古怪,他們是根據手和腳20個指頭的啟發,創造了20進位的計數法;同時,他們還兼而使用18進位計數,這個計數法受何啟發,根據何在?沒有人能夠回答。還有,瑪雅人是世界上最早掌握「0」概念的民族。數學上「0」的被認識和運用,標誌著一個民族的知識水平。瑪雅人在這方面的才能,比中國人和歐洲人都早了千餘年。


  瑪雅人還創出了一套精巧的數學,來適應他們按年記事的需要,並以此決定播種和收穫的時間,以及對季節和年度中雨水最多的時間準確地加以計算,以期充分利用貧瘠的土地。他們所掌握的數學技巧在古代原始民族中,真是高明得令人吃驚。在高明的數學水平的基礎上,瑪雅人還制定出了精妙的18月曆法。瑪雅人認為一個月(兀納)等於20天(金),一年(佟)等於18個月(兀納),再加上每年之中有5個未列在內的祭日,一年實際的天數為365天。這正好與現代對地球自轉時程的認識相吻合。瑪雅人除對地球曆法了解得十分精確之外,對金星的歷年也十分了解。金星的歷年就是金星繞太陽一周所需的時間。瑪雅人計算出金星曆法為584天,而今天人們推算金星的歷年為584.92天。又是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幾千年前的瑪雅人能有如此精確的曆法,這意味著什麼?瑪雅人依照自己的曆法建造的金字塔,實際上都是一種祭祀神靈併兼顧觀測天象的天文台。位於奇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161

帖子

4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2

積分
41
62
 樓主| 豬肉點心 發表於 2005-1-26 10:37 | 只看該作者
第十一部分


印加文明遺址之謎(1)


--------------------------------------------------------------------------------

王春來  

連載:世界遠古之謎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作者:王春來  


  當你面對著名的印加遺址――神秘的馬丘比丘古城時,內心準會受到強烈的衝擊和震撼。在沒有鐵制工具,沒有牛馬,沒有車船知識的時代,南美大陸的居民如何創造出如此壯觀的建築奇迹?他們為何將古城建於海拔3700米的「高空」之上?這一切確實令人匪夷所思。

  有人曾這樣說,去南美遊覽,千萬不可錯過馬丘比丘古城,這猶如游中國不得不看長城,游印度不得不看泰姬陵,游埃及不得不看金字塔一樣。如此受人推崇的馬丘比丘古城,究  
竟是怎樣一個地方呢?

  馬丘比丘古城是世界著名的古印加文明遺址。古印加文明是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區發展起來的又一著名的印第安人古代文明,其全盛時期人口超過1000萬。如同阿茲特克文明和瑪雅文明一樣,印加文明在社會生活、天文曆法、文化、醫學以及建築藝術等方面都具有極高的成就,考古學界將印加人稱為「新世界的羅馬人」。雖然這一說法主要針對印加帝國完美的國家機器而言,但實際上印加人的成就在很多方面都有所超越。例如羅馬的建築藝術,在當時的歐洲可謂首屈一指,輝煌一時,但是與之相比較,印加人的神奇建築毫不遜色。在現存的印加人建築遺址中,神秘的馬丘比丘古城最令人神往。而對於那些對文化和宗教歷史懷有濃厚興趣的人來說,這裡更是一個必須去朝拜的聖地。那麼這座被稱為「消失在雲霧中的城市」到底有何特異之處呢?其神奇魅力到底何在呢?讓我們的視野飛越太平洋,走近南美大陸這座掩映在叢林之中的神秘古城吧!

  印加人原是生活在的的喀喀湖畔的一個部落,10世紀以後逐步北遷,一路征戰,於1243年來到現今的庫斯科並在瓦納卡里山一帶紮下營寨。根據印加人的傳說,此時他們的首領是曼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161

帖子

4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2

積分
41
63
 樓主| 豬肉點心 發表於 2005-1-26 10:40 | 只看該作者
2)


--------------------------------------------------------------------------------

王春來  

連載:世界遠古之謎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作者:王春來  


  從馬丘比丘傍依的山脊的入口處往裡看,馬丘比丘的宏偉景色迭次展開,就像一組系列照片一樣。在馬丘比丘和維依拉比丘兩座山峰之下,一簇簇石質建築和綠草如茵的院子依次排列。城市的農業區里密布著層層石頭壘成的花園平台,其間有蜿蜒陡峭的小道穿過,通向傳統的門樓。購物區里的道路則沒有那麼陡峭,分佈著許多神廟和茅草覆頂的屋子。一些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斷定,馬丘比丘古城建於15世紀的帕查庫特克皇帝統治時期(而在當地印第安人的傳說中該古城始建於13世紀的曼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161

帖子

4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2

積分
41
64
 樓主| 豬肉點心 發表於 2005-1-26 10:43 | 只看該作者
3)


--------------------------------------------------------------------------------

王春來  

連載:世界遠古之謎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作者:王春來  


  陽光下的驚人業績印加文明之謎

  自稱為「太陽後裔」的印加人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辛勤勞動,創造出了南美大陸最發達的古代印加文明。令人費解的是,印加人在遭受西班牙殖民入侵之後猶如狂風掃落葉一般,一夜之間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他們究竟去了哪裡?


  南美洲的安第斯高原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人文薈萃的好地方,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曾先後創造出了豐富多彩的各種文化。作為集大成者,印加文明不過是該地區4000餘年文明發展的結晶,是對歷史悠久的其他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印加文明由於印加人創立的印加帝國而得名。「印加」一詞的本意是「首領」或「大王」。西班牙殖民者侵入南美后,簡單地以「印加」一詞指稱這裡的居民及他們建立的國家,從此相延成習,使用至今。

  傳說印加人是太陽的兒女,原有四兄弟四姐妹,住在位於庫斯科18里的塔普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161

帖子

4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2

積分
41
65
 樓主| 豬肉點心 發表於 2005-1-26 10:48 | 只看該作者
4)


--------------------------------------------------------------------------------

王春來  

連載:世界遠古之謎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作者:王春來  


  印加人不僅在經濟上達到了較高發展水平,而且在文化藝術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醫藥學方面,印加人的成就令人驚嘆。他們的外科手術特別是穿顱術在當時居於世界先進行列。手術刀主要是一種「T」形銅刀,非常鋒利。與外科手術相伴而生的麻醉術,印加人也是內行。印加人知道多種草藥,如奎寧、可可等。在天文、曆法和數學領域內,印加人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在首都庫斯科,印加人在城東、城西建有四座天文觀象台,中心廣場另設一座。根據長期的觀測,印加人測得地球運行周期是365天零6小時,並據此制定了太陽曆。  
印加人還有一種曆法是陰曆,一年包括354天,是根據對月亮的觀測結果制定的。與阿茲特克人和瑪雅人不同,印加人的數學採用10進位制。不過,印加人尚未創製文字,他們的計數方法是結繩,克丘亞語稱「基普」,即在一條主繩上結上許多小繩,用結節表明數字,用不同的顏色和長度表明不同的類別。最後,印加人在音樂、文學方面也有很高造詣。有人認為,印加音樂可與歐洲古代民歌相媲美,甚至更為高超;還有人認為,印加音樂具有亞洲古代音樂的水平和相似的表現手法。由於印加人沒有完整的文字系統,文學多是口頭傳說和戲劇。其中最著名的有《奧揚泰》,在西班牙人到來前已廣泛流傳於中安第斯山區,在殖民時代初又被用克丘亞文字(西班牙傳教士創製)寫成劇本,在世界古典文學名著中佔有重要地位。

  印加人還具有精湛的建築藝術,神秘的馬丘比丘古城和庫斯科的太陽神廟就是其典範。庫斯科的太陽神廟被稱為黃金花園,該神廟不但建築非常宏偉,全部用巨石砌成,而且牆角用金板貼角,過道用黃金鋪就,連門也是用黃金製成的,可以說整個太陽神廟就是一個用黃金堆起來的金窟。馬丘比丘古城是印加帝國一個現存的極其有名的遺址,其布局之合理,構建之精妙,讓人無法不感嘆。印加人之所以能有如此精湛的建築藝術,是因為他們繼承了古代安第斯高原的文化。例如,在蒂華納科文化中曾出現了巨大的太陽門。這座門是用整塊巨石做成的,上面有光芒四射的人形浮雕。這個浮雕石門對後來印加人太陽神廟影響非常大,應該說,印加人太陽神廟的宏偉和豪華就是太陽門開的先河。

  印加統治者自認為自己是太陽神的後裔,而皇帝則是在人間行走之神。圖為印加皇帝專用的金制面具。

  印加人主要崇拜太陽神,這從其現存的古迹可以看出。崇拜太陽在世界上非常普遍,這是早期原始人對自然界黑暗的恐懼和農耕部落耕種離不開陽光的一種強烈反映,從中可以說明,印加人還處在早期農耕階段,尚未脫離對大自然的無限依賴。印加人之所以崇拜太陽神是希望印加帝國在太陽神所散發出來的陽光的沐浴下不斷壯大,但是,像阿茲特克人一樣,印加人所崇拜的神靈並沒有保佑他們的帝國免遭滅頂之災。1533年,西班牙殖民強盜皮薩羅一夥用背信棄義和極端殘酷的手段征服了印加帝國。

  正統觀點認為,印加文明是由於西班牙的入侵而被毀滅的,但是有些學者對這一觀點並不苟同。耶魯大學教授賓格哈姆認為,印加帝國的滅亡在很大程度上有自身因素,例如,多拿卡巴克王死前,把印加帝國分為兩部分,傳於瓦斯卡爾和阿達凡爾巴兩個兒子統治,但是1532年,這兩兄弟卻反目成仇,於是,互不相讓和戰爭種下了自取滅亡的禍因。但是,許多歷史學家對自身內部的戰爭導致了印加帝國的滅亡這一論點也不贊同,他們提出了種種質疑。例如,貪得無厭的皮薩羅在殺死國王后,率兵前往印加首都庫斯科,企圖搜尋更多的寶藏,然而令人訝異的是,在庫斯科城中,無論是宮殿、神廟都空無一物,連稱為「太陽的尼姑庵」中百位美女亦不知去向,整個庫斯科城成了一個死的世界。

  印加帝國的人們以及財富何以霎時間消失得無影無蹤?這一點至今仍令歷史學家們費思難解。有一種說法認為,由於印加人民自知抵抗不過刀劍銳利、心思狠毒的西班牙人,於是用竹筏載滿國王的木乃伊和國內所有的金銀財寶,經向上天祈禱過後,把這些昂貴的寶物沉到了250米深的喀喀湖中。然而稍加思考便發現此說存在破綻。印加人擁有7萬騎兵精銳,難道不敢和180名西班牙人作殊死戰,卻最終選擇暗地裡大遷移,逃向不為世人所知的崇山峻岭之中?

  然而近現代以來,許多考古學家在綿延的安第斯山脈中陸續發掘到許多印加帝國的遺跡,證明印加人確實曾經拋棄辛苦經營的帝國,而在蠻荒的山地中再建王國。在馬丘比丘,考古學家賓格哈姆發現了一個洞穴,兩邊排著雕鑿極工整的石塊,可能為一陵墓。陵墓上是一座半圓形建築物,外牆順著岩石的天然形勢建造,契合的巨石間插不進一張紙。牆是用紋理精細的純白花崗岩方石砌成的,匠心獨具,頗有藝術價值。這座墓穴中的骨骸,女性占絕大多數,從其中貴重的器皿也可看出她們是一些重要的人物。是否就是當年「太陽的尼姑庵」中的美女被送到這裡,繼續為印加帝國祈禱呢?由於印加人沒有發明文字記載,使得遺留下來的問題更具神秘性。

  另一些學者根據印加人的記錄作出大膽推測:當時印加帝國雖然擁有高度文明,但卻被突襲而來的恐怖瘟疫毀滅了。然而就算是發生瘟疫,難道當時的西班牙人具有免疫力?即使印加人認命了,紛紛向瘟疫低頭,垂首等死,試想1100萬的人口,如何頃刻間便化為烏有?諸如此類的謎團,疑雲重重,給古代印加帝國的神秘滅亡增添了不少色彩。


古代印加人憑著自己的聰明智慧和辛勤勞動在安第斯高原創造了一系列驚人的業績,其發達的社會經濟和燦爛奪目的文化藝術無法不讓世人驚嘆和讚賞。然而,這樣一個高度發達的文明卻彷彿在一夜之間就突然消失了,著實又讓我們迷惑不已。我們相信,在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們的共同努力下,有朝一日這一問題終究會大白於天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161

帖子

4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2

積分
41
66
 樓主| 豬肉點心 發表於 2005-1-26 10:52 | 只看該作者
印第安人起源之謎(1)


--------------------------------------------------------------------------------

王春來  

連載:世界遠古之謎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作者:王春來  


  關於美洲土著居民的來源問題,國際學術界有很多推論和假設,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大多數學者都傾向於「亞洲起源說」,但這一觀點是否能站得住腳呢?

  美洲大陸是一塊美麗、奇異、富饒的大陸,在哥倫布到來之前,這塊神奇的土地上曾活躍著各種各樣的印第安人:在遼闊的阿根廷潘帕斯草原,有策馬飛奔、揮著響鞭、甩開繩套、追逐牛馬的騎士;在巴西、秘魯的茂密森林中,有赤身裸體的追獵美洲豹的勇士;在北極  
夕陽映紅的海面上,有駕駛著「蘆葦馬」小舟的愛斯基摩漁夫。這些勤勞勇敢的印第安人憑著自己的智慧,在美洲大陸上創造了高度發達的古文明。1492年哥倫布到來后,印第安人並沒有因殖民者刀劍的壓迫和《聖經》的誘惑而屈服或改變宗教信仰。今天,各國的印第安人仍在為反對種族壓迫以及種族歧視而英勇鬥爭。應該說,印第安人才是美洲大陸的真正主人。但是,美洲大陸的主人――印第安人到底來自何方?他們是美洲大陸土生土長的呢?還是從其他大陸遷移過來的呢?對這一問題,國際學術界經歷了一段長期的爭論。

  1884年,阿根廷著名古生物學家、人類學家弗洛倫蒂諾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161

帖子

4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2

積分
41
67
 樓主| 豬肉點心 發表於 2005-1-26 10:57 | 只看該作者
2)


--------------------------------------------------------------------------------

王春來  

連載:世界遠古之謎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作者:王春來  


  其次,一些考古發掘也證實印第安人與古代中國曾有聯繫。例如近年來,美國考古學家宣稱在美國西海岸海底發現了屬於3000年前的古代中國人的石錨等等。此外,1972―1974年,在我國河北陽原縣虎頭梁村附近的地層中發掘到200件楔狀石刻。經考證,這些楔狀石刻與北美阿克馬克印第安遺址中發掘的楔狀石刻相同。

  再次,從史書記載當中也可以找到一些印第安人曾與古代中國有過交往的根據。1761年  
,法國人德吉涅根據我國史書《梁書》中的材料,明確提出中國人在公元5世紀到過美洲。《梁書》是在公元636年由唐朝史官姚思廉撰成的,書中說,公元5世紀有5名僧人離開撤馬爾罕(今屬烏茲別克)東遊,到達了一個名叫扶桑國的地方。公元13世紀,宋元之際的文學家馬端臨著《文獻通考》,又講到449年扶桑國有個叫沙門慧深的人來到我國。

  但是,對於古代印第安人來源於中國這一觀點,仍有許多學者表示異議,例如我國有一部分學者就對此提出了很多質疑。我國學者於本世紀30年代開始加入對這一問題的討論中,60年代又舊話重提,80年代初再次掀起了一個小小的高潮。此間肯定者有之,反對者亦有之。雙方爭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史上有無扶桑國。肯定者不僅以《梁書》的記載為憑,還追溯到戰國時期屈原的《楚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161

帖子

4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2

積分
41
68
 樓主| 豬肉點心 發表於 2005-1-26 11:01 | 只看該作者
第十二部分


眾神之都瓦坎文明之謎(1)


--------------------------------------------------------------------------------

王春來  

連載:世界遠古之謎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作者:王春來  


  墨西哥的特奧蒂瓦坎古城是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一個重要遺址。這座被稱為「眾神之都」的古城,建築布局經過周密規劃,集精妙的科學性和濃厚的藝術性於一體,個中潛藏著無盡的謎團。

  在印第安人的神話中曾有這麼一個古老的傳說:太陽死亡之後,天上的神靈紛紛彙集到墨西哥谷地。他們在經過簡短的商議之後,便一個接一個地跳進了火里,終於使太陽再次升  
上天空,照亮大地。從此,這裡便被印第安人稱為特奧蒂瓦坎,意為「眾神之都」或「天神降生的地方」。

  特奧蒂瓦坎古城坐落在墨西哥波波卡特佩爾火山和依斯塔西瓦特爾火山山坡谷底之間,面積250公頃,西南距墨西哥城40公里,是印第安文明的重要遺址。公元前800年左右這一帶即有人類聚居。公元前200年,在現城址西部出現了一個擁有7000居民、面積6平方公里的村落,居民以開採附近山區的黑曜石為業。從1923年7月起,墨西哥政府多次組織對該古城的考察活動,多年的考察終於揭開了古城的神秘面紗。按照考察隊成員伯朗教授的說法,特奧蒂瓦坎古城的發展根據文化特徵可分4個階段:公元前200年~公元初年為第一階段。此間城市初具規模,居民至少有3~4萬人,大部分居住在城市的西北部。城市的主要建築有月神金字塔、黃泉大道及其兩側的20餘座建築,並開始建造第一座水神金字塔。特奧蒂瓦坎成為整個墨西哥山谷的中心。農業生產也有相當程度的發展,出現了梯田、堤灌田和圍湖造成的湖濱田。公元初年~公元350年為第二時期,城市人口增至5萬人,修造了魁扎爾科亞特爾金字塔、月神金字塔台廟、水神金字塔的塔前附屬建築。公元350~650年為特奧蒂瓦坎古城第三時期,城市建築規模進一步加大,壁畫裝飾絢麗多彩,城市發展趨向全盛,人口達20萬。公元650~750年為特奧蒂瓦坎古城發展的第四階段。在此階段,城市突然衰落,出現權力真空期,原因不明,可能毀於自相殘殺或大火,也可能因其他原因被廢棄。公元1000年,托爾特克人佔據了城市部分地區,隨後又由阿茲特克人佔領,直至西班牙殖民者入侵。特奧蒂瓦坎古城在全盛時期面積達20平方公里,人口約20萬,是當時世界第6大城市,全美洲最大的城市。至今為止,它還是中美洲印第安文明城邦遺址中時間上存在最早的遺址,可以說,它是中美洲第一座真正的城市。

  長期以來,墨西哥政府有關部門對特奧蒂瓦坎古城遺址進行了有效而系統的挖掘、整理、開發和保護,修復了部分建築物。從山頂上看,古城布局極其嚴謹,氣勢磅礴,規模巨大,中心突出。縱貫南北的黃泉大道像珍珠引線一樣將城市主要建築連成一體,大道長2.5公里、寬40米。最北端有水神金字塔,坐北朝南,塔高49.5米,分5層,底基長204米、寬137米。水神金字塔西南建有蝴蝶宮,為全城最華麗的建築,宮內圓柱雕刻有極為精美的蝶翅鳥身圖案。月神金字塔聳立於黃泉大道東側,北距水神金字塔700米,塔坐東朝西,正面有數百級台階直通頂部。塔前廣場兩側還建造有許多寺廟、神壇和宮殿。兩座金字塔皆用沙石泥土壘積而成,外覆以石板,並飾有繁複艷麗的壁畫。沿黃泉大道南行,終點東側有一座城堡,城堡內有神廟、住宅、方形廣場及其周圍15座金字塔式平台。魁扎爾科亞特爾金字塔神廟,即羽蛇神廟,是城堡內最雄偉壯觀的建築,現僅存神廟塔基,塔基斜坡上刻有印第安人崇拜的羽蛇神頭石雕,雕刻風格粗獷,形象栩栩如生。除黃泉大道兩旁的建築群之外,墨西哥政府還發掘出許多規模宏大的建築遺跡,其建築風格和壁畫藝術同樣具有重大的史料價值,例如大道西側外的特迪特拉、薩庫亞拉、雅雅華拉和阿特特爾科宮殿神廟建築群,東側的特拉密密羅爾帕、霍拉爾潘、特潘蒂特拉建築,壁畫藝術都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特奧蒂瓦坎古城的許多建築都體現出很強的科學性,而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黃泉大道。「黃泉大道」之所以有這麼個奇怪的名字,是因為公元10世紀時最先來到這裡的阿茲特克人沿著這條大道進入這座古城時,發現全城空無一人,他們認為大道兩旁的建築都是眾神的墳墓,於是就給它起了這麼個名字。1974年,在墨西哥召開的國際美洲人大會上,一位名叫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161

帖子

4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2

積分
41
69
 樓主| 豬肉點心 發表於 2005-1-26 11:07 | 只看該作者
2)


--------------------------------------------------------------------------------

王春來  

連載:世界遠古之謎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作者:王春來  


  特奧蒂瓦坎古城的布局不僅體現出很強的科學性,而且其許多建築物富有濃厚的藝術氣息。黃泉大道北端東面,屹立著修復了的月神金字塔。該金字塔為四方體,分五層,逐層斜縮,總佔地為50600平方米。塔身鋪鑲著琢磨平滑的素色、彩色或有雕刻圖案的火山岩石板。台階陡峭,攀登頗為不易。塔頂平台上本來應當有座月神廟,據說當年月神神像面向東方,胸披金銀飾片,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月神金字塔的側面上還刻有神韋韋泰特爾、豐饒之神希佩、「剝皮聖主」希佩托泰克、羽蛇凱察耳科阿特各種各樣的神像,這些神像大都是特  
奧蒂瓦坎人崇拜的神靈。土神和特拉洛克等神靈的神像在月神金字塔上出現較多,特拉洛克神犬齒突出,舌分兩叉,兩眼都環以象徵著雲的圓圈,因為它是大海的主宰。這些神像,或塑,或刻,或雕,材料種類很多,有斑岩、安山岩、板岩、玉石、玄武岩、雲母、蛇紋岩、火石、骨、泥、獸角、木材、黑曜岩等。

  應該說,特奧蒂瓦坎古城一期的神像是寫實主義的,但有一種刪繁就簡、加強符號化的趨勢,刻畫神像意到即止。特奧蒂瓦坎二期和三期的神像在這個方向上不斷地發展著,最後臻於一種抽象的象徵主義,有人認為它風格呆板而且形式化。這從月神金字塔與水神金字塔的對比中就可以看出來。越過月神塔前面的大廣場,便可見到規模較小的水神金字塔。這是祭祀水神的地方。廣場可容數萬人,足見當年祭祀規模之大。水神金字塔屬於特奧蒂瓦坎文明第二階段的產物,刻在水神金字塔上的神像符號化更濃,線條更多。現存的三座大建築位於黃泉大道南端,那裡有凹入式廣場,三面環以平台式神廟多座,猶似城堡。最大的一座是六層金字塔,名叫羽蛇神廟。羽蛇神廟的每層都裝飾著帶羽毛項圈的蛇頭和玉米軸組成的浮雕像,前者代表蛇神,後者代表雨神,這兩種神靈可能是特奧蒂瓦坎人主要崇拜的圖騰。特奧蒂瓦坎人還崇拜水神,在特奧蒂瓦坎人的宗教信仰中,水神和雨神合稱為特拉洛克神,特拉洛克神表現為男女兩種形象:男性形象主司雨水,是為雨神;女性形象主司河水和湖水,是為水神(水神金字塔就是專門為祭奠水神而建造)。關於特拉洛克神的男女兩種形象,我們可以從特奧蒂瓦坎古城存留的壁畫中看到。特奧蒂瓦坎古城是個繪畫的世界。民居、宮殿以及神廟等建築物的牆壁上均覆蓋著繪畫。壁畫為特奧蒂瓦坎文化的一巨大成就。主要題材有人物、神像、山水、樹木、花果、玉米、可可樹、蝴蝶、鳥獸、蛇蟲等,內容展示了當時人們的服裝、勞動情景、生活用具、舞蹈姿勢、玉器飾物、醫藥、宗教信仰以及一些象形文字和曆法。繪畫技法自然簡潔,無透視性,常常以布局的高低錯位來表示位置的遠近。現實手法和抽象手法相結合。特奧蒂瓦坎古城的壁畫出現了一些具有象徵意義的符號,傳遞出某種信息,例如雨神手裡流出的小圓圈象徵著雨水,嘴裡流出的小圓圈呈紅色,象徵著血滴。又如,壁畫還創造出一種「人―獸」或「獸―獸」的複合體:鳥蛇、雙頭豹、雨蛇、雨豹、鳥琢人、身著人服的美洲豹等。

  從大量的考古發掘中可以看到,特奧蒂瓦坎文明的影響曾遍及整個墨西哥全境,更遠及今瓜地馬拉。金字塔的建築式樣、神廟以及宮殿中的壁畫均是證明。特奧蒂瓦坎文化的傳播是通過貿易往來進行的,實際上,特奧蒂瓦坎是一個商業中心,與瑪雅及中美洲的其他地區有著廣泛的貿易關係,組成了一個廣闊的商業網,特奧蒂瓦坎和瑪雅是這個龐大的商業網中的兩個樞紐。近年的考古發掘表明,特奧蒂瓦坎這座由數以千計的建築組成的城市,有眾多的街坊、店鋪或作坊,還有專門的商業區或手工業區,其中黑曜石工具作坊就有400多個。在城中還有特辟的外鄉人居住區,專門從事生活用品的製作,同時,城中還辟有專門的交易市場進行商品交易活動。古城壁畫上出現的鳥羽、豹皮和玉石器皿等就是熱帶叢林地區的瓦哈卡人帶來的,而貝殼及其他海產品則是沿海地區的奇奇梅加人帶來的。特奧蒂瓦坎輸出的多半是石器工具。與托爾特克文明不同的是,特奧蒂瓦坎城內還有農民的定居點,農民也參與貿易活動,他們將玉米、菜豆等農作物拿到市場上進行交易。

  從以上的描述中可以斷言,特奧蒂瓦坎古城曾是個非常繁華豪華的地方。但是,如此繁華的特奧蒂瓦坎古城卻為何消失於熱帶叢林之中?由於沒有文字記載,哪一位考古學家也不能作出準確的回答。公元8世紀,特奧蒂瓦坎城消失了,有人認為可能是天災、饑饉、瘟疫所致,或者是北方部落的入侵。但是,這一觀點很難成立,因為到公元10世紀,北方才興起一個剽悍的游牧民族――托爾特克人,他們劫掠南下,建立了托爾特克帝國,當他們到達特奧蒂瓦坎時,城市已成廢墟。另外,據考古學家分析,公元8世紀,墨西哥谷地沒有發生天災以及瘟疫的跡象。近年來對中美洲古文明的研究有了新的發現,學術界一部分學者提出特奧蒂瓦坎等古城的毀滅,同祭壇殺人太多有關係。當年奴隸主的殘暴統治令人齒寒,廣大奴隸除了為建造金字塔無償勞動外,還要忍受在金字塔頂用活人祭天的可怕犧牲。為了祈求風調雨順,奴隸主要用活人的心臟獻給太陽神、雨神(這從特奧蒂瓦坎古城遺留的壁畫中可以看到),認為犧牲得越多,神靈的「施恩」就越大。金字塔那陡窄的階梯,據說是為了祭天後便於體從塔頂滾下來。祭天時,先在塔頂的神廟旁,由四名祭司將人摔昏,然後用刀開膛,取出跳動的心臟供於祭台。若逢金字塔落成大典,殺害成千上萬人活祭並不稀罕。那麼多的金字塔,那麼頻繁的祭事,再大的民族也會趨於衰亡。據此,難道說特奧蒂瓦坎人不是自取滅亡的嗎?


如今,特奧蒂瓦坎古城遺址已成為墨西哥的旅遊勝地,拾236級石階登其平頂,廢城全貌盡收眼內。晚上塔頂彩燈齊明,印第安音樂悠然入耳,加上配音解說,將遊客引向千年懷古幽思之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161

帖子

4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2

積分
41
70
 樓主| 豬肉點心 發表於 2005-1-26 11:10 | 只看該作者
托爾特克文明之謎(1)


--------------------------------------------------------------------------------

王春來  

連載:世界遠古之謎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作者:王春來  


  古代托爾特克人在繼承和吸收特奧蒂瓦坎文化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和發展了自己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在墨西哥這塊古老的土地上創立了偉大的藝術文明――托爾特克文明。該文明在很多方面曾影響阿茲特克文明和瑪雅文明的發展。

  托爾特克人原是居住在墨西哥北部的一支游牧民族。大約在公元800年左右已經進入階級社會,並開始南遷到中部高原地區。大約50年之後,這個奴隸制國家出現了一個有名的首領  
叫霍拉特,對治理國家作出了傑出貢獻。後來他不幸被敵人殺死,其子繼位,自稱為克沙爾柯脫爾。公元856年,克沙爾柯脫爾開始營建規模宏大的圖拉城。公元967年,托爾特克人遠征達金和奇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161

帖子

4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2

積分
41
71
 樓主| 豬肉點心 發表於 2005-1-26 11:13 | 只看該作者
2)


--------------------------------------------------------------------------------

王春來  

連載:世界遠古之謎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作者:王春來  


  奇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161

帖子

4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2

積分
41
72
 樓主| 豬肉點心 發表於 2005-1-26 11:16 | 只看該作者
曠世傑作南美洲蒂華納科古城之謎(1)


--------------------------------------------------------------------------------

王春來  

連載:世界遠古之謎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作者:王春來  


  漫漫歷史長河中,有多少人類文明如同宇宙流星一樣轉瞬即逝,成為匆匆過客。這些消失了的遠古文明,為後人留下了無盡的困惑、憂傷與無奈。位於南美洲玻利維亞的蒂華納科古城就是其中之一。

  1995年5月,南美洲的「蒂華納科古城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與神秘的馬丘比丘古城一起,被譽為南美最負盛名的兩大古城。


  蒂華納科古城位於玻利維亞境內的的喀喀湖以南約20公里處。這座謎一般的神秘之城坐落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之上,距其他任何城市都很遠,唯獨離藍天和白雲比較近。從秘魯的庫斯科出發,要乘上幾天的火車和輪船才能到達這裡。古城所在地的高原景象,看起來不像是地球上的,倒似別的星球。這裡的氣壓很低,大約只有海平面氣壓的一半,空氣中氧的含量也極少,體力勞動對於任何一個非本地人來說都不堪忍受。但是,恰恰就是在這樣的高原之上,曾經出現了一個高度發達的古代文明。

  在古印第安語中,「蒂華納科」(Tiwanaku)有「創世中心」之意。確確實實,這座古城處處充滿著神秘氣氛。從遠處看,它異常地宏偉壯觀,大批的宗教建築、繪畫雕刻以及高度發達的古文化麇集於一地。西班牙人征服玻利維亞之後不久,史學家維加曾對這座古城做過詳盡的描述。當時,白人入侵者對城中財寶和建築材料的掠奪尚未展開,因此雖然飽受歲月的風霜,蒂華納科城依然保存得相當完整。目睹古城的壯觀氣勢,這位西班牙史學家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動,寫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蒂華納科城中龐大的、令人嘆為觀止的建築……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整塊岩石鑿成的石門;這些石門矗立在長達30英尺、寬達15英尺、厚達6英尺的基座上,而基座和門是用同一塊岩石雕鑿而成……當時的人類,運用什麼工具和器械,使用什麼方法,完成規模如此龐大的建築工程?這個問題我們無從回答……我們也無從得知,如此巨大的石頭當初是使用什麼交通工具運載到這裡來的……」

  維加描述的是16世紀的蒂華納科。400多年後的今天,當我們面對這座古城遺址時,仍然無法不為它的氣勢所震懾。儘管幾個世紀以來飽受掠奪,蒂華納科城周遭依舊散置著一座座用整塊岩石雕鑿成的碑柱。這些石頭是如此的巨大,如此的笨重,卻又切割得如此的整齊,雕鑿得如此的精美,以至於人們不禁懷疑它們是否出自神o之手。尤其是那些1.8米長、0.5米寬、如同玩具一樣散落一地的石頭水管,其製作之精巧令人吃驚。與如此精巧的石制水管相比,如今的水泥管真可謂粗製濫造。對此,人們不免心存疑問:蒂華納科城的祖先們究竟藉助什麼樣的工具製作了這些水管?這個城市隱藏著什麼秘密?來自別的世界什麼樣的信息在玻利維亞高原上等待著人們去解釋?我們又將從中窺探到什麼?

  現存的蒂華納科古城遺址主要包括太陽門、地下神廟、亞卡帕納金字塔以及卡拉薩薩雅廣場四部分。每個部分的建築都極具藝術性,每個部分都潛藏著一個個神秘莫測的古老之謎。

  太陽門是蒂華納科古城最吸引人的地方,被稱為「世界考古最偉大的發現之一」。它不但是一件世界級的藝術精品,而且被專家們看成是雕刻在石頭上的一套既繁複又精確的曆法。

  太陽門巍然矗立在古城的西北角,是一座用整塊青灰色巨石雕琢而成的建築,約有3米高,5米寬。整塊石雕的重量估計在10噸以上。乍看之下,它使人們聯想起巴黎的凱旋門,只不過規模要小得多。太陽門屹立在蒂華納科古城廣場上,有如一扇幽冥之門,連接著兩個肉眼看不見的世界。太陽門的兩側畫著48幅方形圖案,分列三排,簇擁著太陽門上方的一個會飛的「神」。此外,太陽門上還鏤有許多象形文字。最先嘗試釋譯這些象形文字的是考古工作者貝士基,後來阿希敦繼承了他的事業。經過艱苦的努力,終於在1949年結束了此項研究。結論令人吃驚,原來太陽門上鏤刻的象形文字是一份天文歷!這個古老的天文歷與現代太陽曆大相徑庭,獨具特色。它的一年不是365天,而是只有290天,並且一年的12個月中,有10個月只有24天,其餘2個月25天。除此之外,這部天文歷還包涵些什麼含義呢?古代印第安人是如何獲得這些知識的,又是如何了解地球是圓形的呢?對此,我們無法得知。此外,建造太陽門的安山岩石料產於的的喀喀湖上一個名叫珂帕卡班納的半島,它是怎樣搬運到蒂華納科來的?玻利維亞的科學家做過實驗,結果是:用木筏在水上只能運輸較小的石塊;如從陸上運輸,6名士兵才能拖動一塊半噸重的石頭。太陽門的重量在100噸以上,該需用多少人力拖動?而要把這麼龐大沉重的石門立起來,必須要用大型的起重機。而當時的印第安人連車輛都沒有發明,他們是怎樣把這巨大的石門立起來的?莫非蒂華納科古城不是建於1500多年前,而是史前時期的產物?

  太陽門上另一神秘耐人尋味之處是雕刻在東正面門楣上的「回紋」圖形。圍繞該圖形,考古學界形成了關於蒂華納科古城建立年代的爭論。這些「回紋」圖形是一系列代表階梯金字塔的幾何圖形,連綿不絕地排列在門楣上,有些直立,有些倒立,據說也具有曆法上的功能。在右邊第三列上面雕刻的是一隻大象的頭顱、耳朵、長牙和鼻。這個發現令人驚異,因為美洲地區根本就沒有大象。不過,考古學家後來找到的證據卻顯示,在史前時代,美洲確實曾經有過大象。一種學名為「居維象亞科」的哺乳動物曾經出現在南美洲,尤其是在安第斯山脈南端,直到公元前10000年左右才突然滅絕。這種長蒜鼻動物類似今天的大象,有長牙和長鼻,模樣酷似蒂華納科古城太陽門上雕刻的「象」。在太陽門上的一群風格獨特的動物圖像中,考古學家還發現了其他一些已經絕種的生物。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其中一種生物已經被辨識為「劍齒獸」。它是一種三趾兩棲哺乳動物,身長大約9英尺,肩高5英尺,模樣酷似犀牛與河馬雜交生下的一種體型矮胖粗短的動物。如同「居維象亞科」哺乳動物,劍齒獸在鮮新世(大約12000年前)結束時才絕種。於是,考古學家們推定,蒂華納科的建城年代屬於洪積世末期。此說向歷史學界的正統觀點――蒂華納科古城只有1500餘年的歷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161

帖子

4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2

積分
41
73
 樓主| 豬肉點心 發表於 2005-1-26 11:19 | 只看該作者
2)


--------------------------------------------------------------------------------

王春來  

連載:世界遠古之謎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作者:王春來  


  值得一提的是,雕刻在太陽門上的劍齒獸頭像不下幾十處之多。這種丑怪動物的圖像,並不僅僅出現在太陽門上,而且在蒂華納科古城出土的陶器碎片上隨處可見。更值得注意的是,有好幾件雕刻品以完整的、立體的方式再現了這種古代生物的雄姿。此外,在蒂華納科發現的古生物圖形中,還包括一種已經滅絕的在晝間活動的四足獸,以及一種學名為「后弓獸」、體型略大於馬、足部有明顯三趾的古代哺乳動物。由此可見,太陽門不僅清晰地記錄了天文學家的觀測和計算,而且是一本記錄古代珍禽異獸的「圖畫書」。難怪考古學家公認   
它是世界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蒂華納科古城的第二個奇觀是地下神廟,裡面有印第安人傳說中的「維拉科查」神神像。神像高約7英尺,坐北朝南,背對著的的喀喀湖古時的湖岸線。在位於神廟中央並代表維拉科查的方尖形石碑後面,排列著兩座比較矮小的石碑。它們代表的是維拉科查傳說中的門徒。

  供奉維拉科查雕像的「地下神廟」是露天的,坐落在一個長方形的大坑洞中,形狀像一座游泳池,深達6英尺。廟堂的地板用堅硬平滑的碎石鋪成,約莫40英尺長、30英尺寬。牆十分堅固挺直,由許多塊大小不一、搭配得天衣無縫的方石組成,接合處完全不使用灰泥。沿著牆體,每隔一段距離便矗立著一根高大粗糙的石柱。許多世紀以前,有個不知名的工匠將維拉科查的肖像雕刻在一根高大的紅色石柱上。儘管飽受風沙侵蝕,肖像所呈現的面容依舊那麼祥和恬靜,流露出一股莫名的震撼力。他的額頭寬闊,眼睛又大又圓,嘴唇豐潤,鼻子挺直,鼻樑雖然狹窄,卻向兩邊伸展到鼻孔。這張臉龐最引人注目的特徵是造型奇特、令人望而生畏的鬍鬚,使他的下顎看起來比太陽穴還要寬廣。雕像的頭顱兩側和耳朵上、下方,均雕刻著奇異的動物圖形,看起來像體型碩大、舉止笨拙的史前哺乳動物。地下神廟裡除了「維拉查科」神像外,引人注目的是牆壁上數以百計用岩石雕成的人頭。這些人頭全都是完整的頭顱,一顆顆從牆上凸出來,栩栩如生。至於它們的用途,學術界至今仍爭論不休,莫衷一是。

  地下神廟的西邊是蒂華納科四大遺址之一的「亞卡帕納金字塔」。如同埃及吉薩地區的金字塔一樣,它依循東、西、南、北四個基本方位興建,精確度令人嘆為觀止。跟埃及金字塔不同的是,它的地基並沒那麼方方正正。不過,單憑690英尺的邊長,這座金字塔就完全有資格被尊為古建築一大巨作。考古學家推測:當初興建這座金字塔時,先用泥土堆成山丘,再在表面覆蓋巨大的中性長石,砌上階梯,對塔身進行打磨。綜觀整個金字塔,可以看出它的興建絕非單純為了裝飾或儀式用途,相反,倒是有可能曾經被當作某種神秘的「裝置」或機械而使用。在金字塔內部,考古學家還發現一個縱橫交錯、用上等方石砌成的渠道網。這些渠道的角度和連接點都經過仔細測量和設計,誤差只有1/50英寸。渠道的最初功能是將水從塔頂的貯水池一層一層引下來,注入環繞塔身的壕溝,沖刷金字塔南邊的地基。然而,動用那麼龐大的人力,花了那麼多心思建造這個複雜的引水系統,肯定還有某種特定而重大的用途。據此,有些考古學家猜測,亞卡帕納金字塔的興建跟祭拜雨神或河神的某種原始宗教有關,目的是對水的威力表示無上的敬意。另一些學者認為,亞卡帕納金字塔內部神秘的「科技裝置」跟死亡有關。這座金字塔名為「亞卡帕納」(Akapana)。在目前仍舊使用的古代文瑪拉族方言中,Hake意指「人類」或「人們」;Apana意指「死亡」(這裡很可能指被水淹死)。因此,Akapana指的就是人們死亡的地方。還有一些學者在仔細研究了亞卡帕納金字塔內部引水系統的特徵后指出:這些人工水道極可能是洗礦設備的一部分,也許是用來沖洗附近開採的礦砂。

  從亞卡帕納金字塔往西,便可見位於蒂華納科古城西南角的卡拉薩薩雅廣場。卡拉薩薩雅廣場被當地人稱為「石頭豎立的地方」。為什麼當地人這樣叫呢?原來廣場旁那座用不等邊四邊形巨石砌成的牆,每隔一段相等的距離就樹立著一根形狀如短劍、高12英尺多的石柱,尖端朝天,底部插入的的喀喀湖畔高原的紅土中。以這種方式建成的石柵欄相當遼闊,面積達500平方英尺,比沉陷在地下的神廟高出地面約兩倍之多。

  卡拉薩薩雅廣場的用途是什麼?學者們一般認為,它主要用於觀測天象,訂定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日期,精確預測一年的四季。牆中的某些裝置(包括牆體本身),顯然是配合天上的某些星座而設計的,以方便測量春、夏、秋、冬四季太陽出沒的方位角。

  編年史家皮德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161

帖子

4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2

積分
41
74
 樓主| 豬肉點心 發表於 2005-1-26 11:23 | 只看該作者
美洲地下長廊之謎(1)


--------------------------------------------------------------------------------

王春來  

連載:世界遠古之謎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作者:王春來  


  深邃無垠的廣袤太空,光怪陸離的宇宙奇觀,浪漫神奇的地外文明,這一切足以誘人仰目向天,思緒萬千。與此同時,豐富多彩的地表文明也令人嘆服不已,為之折服。然而,對於人類賴以生存的腳下這片土地的內部,人們又知道多少呢?地球內部是否存在另外一個世外桃源?

  早在1946年,英國科學家威爾金斯就在《古代南美洲之謎》一書中斷定,由史前文明人  
開闢建造的地下長廊首尾相接並有許多支岔,可縱貫歐、亞、美、非各個洲域,並進而得出地球內部曾經乃至現在仍存在「地下王國」的結論。威爾金斯的觀點立足於世界各國考察的結果,儘管更多地只是一種假說和推斷,但說得有根有據,富有誘惑力。真的存在地下文明嗎?倘若真能解開這個「謎」,人類必將進入真正的「新世界」。

  其實,人類在這方面很早就開始了努力。1942年3月的一天,當時美國剛剛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不久,在這非常時期,羅斯福總統卻從刻不容緩的日程表中抽出寶貴時間,會見了剛剛從墨西哥的恰帕斯州進行考古研究歸來的戴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161

帖子

4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2

積分
41
75
 樓主| 豬肉點心 發表於 2005-1-26 11:26 | 只看該作者
2)


--------------------------------------------------------------------------------

王春來  

連載:世界遠古之謎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作者:王春來  


  如果說以上所述的地下隧道還只是一些靜態的歷史遺跡,那麼,下述一系列事實則更加離奇,似乎昭示著一個事實:即時至今日,地球內部仍存在著一些活動著的「地下王國」。

  1973年3月,新娘美爾比特外出,在她途經亞歷山大城哈札亞街的時候,前方地面突然裂開一個洞,只覺有種神秘的力量將她吸了進去。目擊者立即用工具在洞口周圍挖掘,卻始終找不到美爾比特的影子。其後,又有6位嬌美的女郎遭此厄運。這或許是「地下王國」某種  
神秘力量在作祟。

  1994年,墨西哥城公布了一條令人震驚的新聞。該城街道因一次偶然的地陷,竟在地下污水渠中發現了3名「地鼠人」。3名「地鼠人」因偶然的地陷被壓死,體立即被送往墨西哥大學進行解剖、分析和研究。與此同時,一位墨西哥的人類學家威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161

帖子

4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2

積分
41
76
 樓主| 豬肉點心 發表於 2005-1-26 11:28 | 只看該作者
3)


--------------------------------------------------------------------------------

王春來  

連載:世界遠古之謎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作者:王春來  


  1982年,海洋學家貝羅斯在深達2500米,溫度高達攝氏300度以上,具有極強壓力的地下水中,發現了生機勃勃的生物群,這些生物被送到溫度100度處便死掉了。由此人們推測,地下王國里的地內人和一些海底生物之所以嗜熱,是由於硅取代炭造成的。由於不能適應地面的生活,這些地心人只能深居簡出地生活在地底之下。

  上述說法給「地下王國」提供了一個較為合理的解釋。為了使這種解釋進一步合理化,  
地質學家以及地球物理專家也提出相應的事實。他們認為,地球的現有重量是6兆噸的百萬倍, 假如地球內部某些部分不是空的,它的重量應遠不止於此,而這些空的部分正是「地下王國」的活動場所。於是,由地下長廊而引出的「地下王國」說又引發了科學界關於「地球空洞說」的激烈爭論。所有這些爭論的結果如何,只能拭目以待!

  廢墟下的文明印度河文明消亡之謎

  神奇的古印度文明在公元前1700年左右突然消失了,不留下一絲痕迹。它沉睡在泥沙之下,不為人所知。有人認為它毀於核爆炸。

  南亞次大陸的古印度曾擁有光輝燦爛的文明,其中不少成就還直接影響到20世紀的歷史。相傳,很早的時候,歐洲就有一個傳說,說存在一條地下長廊「阿加爾塔」,裡面貯藏著大量黃金。希特勒上台後得知這一「秘密」,立即派人四處搜集有關「阿加爾塔」的情報。奉命前往亞洲的考察隊找到了一本梵文書,裡面提及古代有一種「眾神之車」的交通工具,可以在地道中懸空穿行。希特勒認為有這樣的「車」在地下長廊中探寶會更容易,於是令人研究仿製,結果卻在「眾神之車」的基礎上研製出了「VI」、「 VII」型火箭,並將其應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由此可見古印度文明之奇。然而,就是這樣燦爛的古文明卻在突然之間消失了,沒有留下痕迹,令人匪夷所思。

  1922年,印度考古學家班那吉發現了古印度文明的遺跡――「死亡之丘」摩亨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161

帖子

4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2

積分
41
77
 樓主| 豬肉點心 發表於 2005-1-26 11:30 | 只看該作者
「大型浴池」的遺跡(1)


--------------------------------------------------------------------------------

王春來  

連載:世界遠古之謎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作者:王春來  


  出土的文物表明,摩亨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161

帖子

4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2

積分
41
78
 樓主| 豬肉點心 發表於 2005-1-26 11:31 | 只看該作者
2)


--------------------------------------------------------------------------------

王春來  

連載:世界遠古之謎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作者:王春來  


  在解釋摩亨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161

帖子

4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2

積分
41
79
 樓主| 豬肉點心 發表於 2005-1-26 11:57 | 只看該作者
3)


--------------------------------------------------------------------------------

王春來  

連載:世界遠古之謎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作者:王春來  


  古印度的典籍對這種「眾神之車」進行了相當詳盡的描述。

  早在1943年,南印度邁索爾市的皇家梵語圖書館公布了一篇題為「Vgmaanilashaastra」的文獻原稿。稿件是從一座倒塌的廟宇霉臭的地下室內發現的。出土時,裝稿件的箱子被裹扎在有角的木板之間,隨後箱子被運送到圖書館。十個課題組分別圍繞文獻中的十個問題進行了專門研究,涉及「眾神之車」飛行員的訓練和飛行員的服裝,飛行路線,飛行器的構  
造,製造飛行器的原料,以及不同驅動方式下利用何種金屬吸熱等等。

  據公布的這篇梵文文獻記載,眾神之車「收集能量的鏡面,由五份水銀,六份雲母,八份香粉,十份花崗岩,八份路華納等構成」。各種不同成分經過凈化、稱重,然後在熔爐中加熱至800攝氏度,以使所有的物質液化混合,最後澆鑄到備好的鑄模中。戰神之車的飛行速度換算成現代計量單位約為5760公里/小時。在人類史前時代,戰神之車已配備了避雷針,共有5種不同型號的避雷針。

  從1943年起,印度的梵文學者和技術專家展開密切合作,試圖揭開「眾神之車」的奧秘。他們根據文獻上的記載對戰神之車進行了仿造。仿造后的結果表明,就現代技術水平而言,飛船並不是驚人的奇迹。根據文獻記載,戰神之車是一種多重結構的飛船,配有電磁驅動器,而據其他人估計,飛船配備的是火爐,熱量直接從爐中外逸。研究者還發現,飛船已裝備有絕緣裝置、電子裝置、抽氣裝置、螺旋翼乃至安裝在飛行器尾部的噴焰式發動機。這份文獻還指明,飛行器呈金字塔形,頂端覆蓋著透明的穹頂。

  有關飛船的傳說,古印度典籍《摩柯婆羅多》也有記載。該史詩對英雄阿周那的飛天之旅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描述:

  「……夾著一道強光,因陀羅的飛船轉瞬而至。它照亮了天空,並給雲霞鑲上了金邊,它飛臨之處風雷激動。乘上這種太陽形的飛船,阿周那飛升而去。當到達一個凡人看不到的地方時,他發現了數百艘其他的飛船。在這個地方太陽和月亮都不發光,更不用說火炬了。這裡巨大的天體就是在地面上觀察到的星星,它們在地面上看起來只不過像是遠方的燈盞……」。

  這部史詩中的《德羅那篇》還記載了太空城市的毀滅:

  「當三座太空城市撞到了一起的時候,濕婆佩戴的三層腰帶發出強烈的光束擊穿了它們……三座城市燃燒起來,雪山神女急忙趕到這裡來觀賞這場鬧劇。」

  以上諸端似乎表明,古印度確曾擁有過或者出現過高度發達的文明。然而印度人在當時的條件下,是如何擁有製造飛船技術的呢?

  有學者提出這樣的假設:在遠古的時候,曾有許多外來文明訪問過古印度;由於遠古人類不能理解這種先進的文明,於是把外來人乘坐的宇宙飛船用石頭刻下來,當作諸神乘坐的工具來崇拜,這便是「眾神之車」雕像。持這種觀點的人還認為,既然今天人類能夠製造抵禦極冷或極熱的宇宙服裝,今天能夠知道宇宙航行不再是不可實現的幻想,今天能夠測量光速和計算出相對論結果,那麼,難道就不能想象人類並非宇宙中僅有的「智能」生物?難道就不能想象不知名的智能生物可能在1萬年前就已經知道我們現在知道的事情嗎?

  持這種觀點的學者,針對遠古文明留下的各種「奇迹」作了進一步的分析研究:例如土耳其發現的具有1.1萬年歷史的精確地圖;黎巴嫩有琉璃類型的岩石塊;巴格達博物館里陳列的幾千年前的乾電池;秘魯高原上發現的鉑制裝飾品。在印度德里,矗立著一根古老的鐵制圓柱,它既不含磷,也不含硫,幾千年風吹雨打也未能將其毀掉。在現代人看來,所有這些遠古人類不可能擁有的技術卻存在著。通過比較研究發現,這隻能存在一種可能性,即外星人曾光臨過地球,並且按他們的方式留下了痕迹。

  這些學者進而指出,那些目睹過外星來客(他們將其稱之為「神」)乘坐的宇宙飛船的人,互相競賽,看誰能把見到的天體模仿得最好,看誰仿建的建築能把神靈們成功地吸引到地球上來,使他們覺得好像回到宇宙駐地一樣。現代人看到的許多印度寺廟地基以及「眾神之車」之類的雕塑,其實只不過是對一些天體與飛行物的直觀模仿。由於技術水平與理解力的局限,古人在對先進的技術和技術現象進行記述時,難以正確反映事物的本來面目,但卻是對真實事物的反映。

  同樣的情況也適用於表現藝術。當外星使者戴上氧氣面罩和頭盔時,他們會被看成是象頭神,因為對古印度人來說,把吸氧管想象成象鼻再自然不過了。濕婆的兒子――象頭神就是以這種方式產生的。

  這樣的解釋看起來很合乎邏輯。因為不這樣解釋的話,又如何理解地球上的這些奇異現象呢?畢竟,誰都無法提供確鑿的證據肯定或者否定遠古時期外來文明對地球的造訪?然而,外星人為什麼要訪問對於他們而言大大落後的地球?又怎麼會留下製造宇宙飛船的材料呢?諸如此類的問題,學者們無法給出有力的回答。

  大部分學者認為,古印度的戰神之車雕塑,只不過出於印度人超常的想像力。因為印度是一個宗教王國,在各種宗教中「神」具有超人的力量,他們能夠升天入地,因而他們乘坐的工具就有了飛天的形態。再者,這些雕塑大部分是在佛教興起以後修建的。佛教的最高境界是涅,也就是升天,因而必須尋找一種升天的載體。於是古印度人發揮他們卓越的想像力,創造了這種類似於今日宇宙飛船之類的雕塑。這從戰神之車上面雕刻的各種各樣的神像上可以得到證明。由此觀之,戰神之車的雕塑只是一種宗教色彩濃厚的藝術表現形式,並不是什麼天外來客的宇宙飛船。


這種傳統的觀點比較容易讓人接受,然而也同樣存在許多不能解釋的「疑點」。例如:製作戰神之車的資料從何而來?為什麼按照這些資料設計竟然能夠成功地仿製出火箭和宇宙飛船?……

  古代印度光輝燦爛的文明確實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謎,這些謎往往又是單純憑藉現代知識所不能予以解答的。但願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考古學的突破,解開這些縈繞腦際的謎團  
指日可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主題

161

帖子

4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2

積分
41
80
 樓主| 豬肉點心 發表於 2005-1-26 12:00 | 只看該作者
卡拉奇的木乃伊之謎(1)


--------------------------------------------------------------------------------

王春來  

連載:世界遠古之謎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作者:王春來  


  在埃及本土之外發現木乃伊,無疑是世界考古史上石破天驚的大事件。不久前,一具2600年前的木乃伊出現在巴基斯坦南部城市卡拉奇的博物館中。由於木乃伊胸前有一塊刻有波斯語祭文的金盤,伊朗聲稱要索回國寶。而巴方則斷言,木乃伊「身世」的確定尚需假以時日。她的「家」究竟在哪裡?

  為了對付日趨頻繁的暴力恐怖活動,巴基斯坦首都卡拉奇市的警察局專門設立了反恐怖  
小組。一天,正在負責一宗謀殺案的反恐怖小組副組長法魯克突然接到一份情報,稱來自稗路支省首府奎塔的阿里兄弟藏有一盤錄有一具2600前的木乃伊的錄像帶。他立即傳訊阿里兄弟,最終得知阿里兄弟與一名叫瑞奇的人合夥倒賣文物,錄像帶只是兜售文物的介紹品,真正的木乃伊藏在瑞奇在奎塔的住所內。

  木乃伊在巴基斯坦出現,聽來像是天方夜譚,因為在埃及之外還沒發現過木乃伊。走私倒賣文物雖不屬於反恐怖組織的職責,但法魯克不敢怠慢,立即向上級作了彙報,並從巴內政部申請了搜查令。警方對瑞奇在奎塔的住所進行了仔細搜查,終於發現了一具棺木。打開棺木一看,人們驚呆了,躺在棺木里的果然是一具充滿了古埃及色彩的木乃伊。

  木乃伊被小心地運往卡拉奇的博物館后,進行了小範圍的展示。它長196厘米,高56厘米,身整個被泡在石蠟和蜂蜜的混合液中,保存相當完好,與古埃及木乃伊的風格如出一轍。木乃伊頭頂是一隻黃金鑄成的皇冠,另有黃金面具蒙面。唯一與古埃及木乃伊不同的是,這具木乃伊胸前有一塊金盤,上面刻的是古波斯語的祭文。

  「木乃伊案」驚動巴警方和政府高層,查清木乃伊的來源成了當務之急。警方最終將瑞奇捉拿歸案,並從其口中得知進一步的消息。原來,這具木乃伊最初深埋在稗路支省哈朗村莊的一戶地主家地下,已長達100多年。在一次地震中,地主家的房屋倒塌,在清理地基時,偶爾發現了裝有木乃伊的棺木。地主一家急於尋找買主,不久與瑞奇談成交易,條件是:由瑞奇聯繫買主,事成之後兩人平分錢財。

  「木乃伊」事件經媒體披露后引起巴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眾多歷史學家參與了對木乃伊的研究和考證工作。初步得出的結論是:木乃伊系公元前600年的產物,也就是說距今2600年;木乃伊是一女,死時年僅18歲。至於木乃伊是誰,她來自哪裡,學者們則百思不得其解。

  一些歷史學家依據有關史料以及木乃伊胸前刻有波斯語祭文的金盤,大膽作出推測:女是一位名叫「卡胭」的古埃及公主,後來被遠嫁波斯卡如什王朝,成為王朝第一個國王卡比爾的兒媳。由於她是埃及人,因而在死後對其採用了埃及的防腐技術,將其製作成木乃伊。這一推測雖說合乎邏輯,但對國際考古界而言實在有些不可思議。因為迄今為止,人們還沒有在埃及之外發現過木乃伊的蹤跡;世界歷史和考古學界也早已形成定論,木乃伊是古埃及人的獨有創造。

  於是,有學者指出,由於文化交流,埃及的防腐技術或防腐師傳到了波斯,從而使波斯也具有製作木乃伊的技術。木乃伊(mummg)一詞並不是埃及文,這個字源於波斯文(mummia),意即「瀝青」或「焦油」,因為木乃伊經過年深日久的保存而逐漸變成了黑色。由於波斯和古埃及之間的戰爭及文化的傳播,這種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不管怎樣,在埃及之外發現神奇的木乃伊,乃是考古史上的重大發現。

  在獲悉巴基斯坦發現神奇的木乃伊后,伊朗各界也出現了轟動。伊朗文物部門立即致函巴基斯坦政府,聲稱伊朗方面雖然不知道木乃伊是如何流落到巴基斯坦的,但他們將督促政府對此進行調查,因為已查明木乃伊系波斯公主。伊朗文物部門希望巴基斯坦政府儘快將木乃伊完璧歸趙,否則伊朗方面將採取有關措施索回「國寶」。

  一時間,木乃伊在巴、伊兩國間竟引起了一場不小的紛爭。

  巴基斯坦政府在木乃伊初露端倪時,就表現出高度的關注和極大的興趣。面對由此引起的風波,巴外長薛塔爾表態說,關於木乃伊的身世之謎,巴方正在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在真相大白之前,巴伊雙方應保持克制,不要因一具木乃伊而引起政治風波。

  伊朗部門索要木乃伊的信函,引起了卡拉奇博物館館長易卜拉欣博士的不滿。他認為這具木乃伊明顯不是埃及的產物,因為它採取的防腐措施不同於埃及的技術。雖然其胸前有一塊波斯語祭文的金盤,但僅此一點也不能表明木乃伊就是伊朗的產物。因為其他國家也可能使用波斯文;而且即使死去的是波斯人,也有可能是在巴基斯坦製作成了木乃伊。再進一步說,即使木乃伊可能出自卡如什王朝墓中,但也有可能一直就埋在巴哈朗地區的古墓中,那麼木乃伊的所有權自然屬於巴基斯坦,而不是如伊朗方面所說,是被作為文物倒賣出去的。況且,伊朗方面迄今為止並未發表正式聲明,指出木乃伊為伊朗的國寶。

  易卜拉欣博士的觀點,進一步加劇了巴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26 13: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