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澳大利亞這樣的國家值得鬥嘴嗎?《轉貼》 [列印本頁]

作者: 青貝殼    時間: 2007-1-6 15:46
標題: 澳大利亞這樣的國家值得鬥嘴嗎?《轉貼》
澳大利亞這樣的國家值得鬥嘴嗎?

呵呵,鄙人一直認為,在個人發展戰略上,選擇發展環境,向來都是USA第一,JAPAN第二,EUROPE第三,CHINA第四,然後才是AUSTRALIA。如果各位立志成為一個農民,一個農場主,成為一個SEVEN 7的老闆,或者RESTAURANT的老闆,或者COMPUTER STORE的老闆,或者一個優秀的ACCOUNTANT,一個優秀的PROGRAMMER,或者一個出色的移民代理,那麼請你堅定的選擇澳大利亞做為生存第一環境吧。十分適合這些職業。

如果想在一個大企業做點白領的工作,做向上發展的高層領導,我看澳洲沒啥好機會。澳洲有什麼大公司嗎?有那麼掰著手指頭的幾個,實在不咋地說。相反USA和JAPAN有許多真正的大企業,每個都是值得我豎起大拇指讚揚的對象。
國內還是比較容易混的,收入不高,但是活的自在。另外,我通過比較,我看澳大利亞的收入比國內並不高多少。當我面對10元澳幣的一頓最簡單的LUNCH,我只能皺一下眉頭;當我看到高昂的收入TAX,呵呵,這收入還算高個鬼呀;當我去理髮花個15澳元,那麼個破水平和吝嗇的服務,.......
我真的懶的說這些,這裡的物價是國內的4-6倍,我實在不覺得在澳洲怎麼就過的生活水平高了?

不過我個人真的認為,堅持留在澳洲,留久了,也就習慣了,也就怨言越來越少了。另外,我對這裡的電視真是噁心死了,實在沒有什麼好節目。拉登如果炸澳洲的話,我建議把7,9,10三個台全部炸掉,才隨我願。

大家來澳洲,就還是盡量和澳洲人在一起混吧,否則,永遠很難過。如果不能適應,要不然痛苦的過每一天,要不然就早點回國的好。

可能AUSTRALIA DREAM就是那種獨立的HOUSE吧,建立在陽光的SUBURB上,前後左右有草地和樹。香港沒有,英國沒有,中國更只有特權階級享有。但是澳大利亞有。

不過目前,好象房子貴的夠嚇人的,我翻了下房產冊子,我看的上眼的房子,全部100萬以上,很破的房子,居然要賣掉40萬。唉,我看我目前是沒什麼希望了。所以我也沒得辦法實現AUSTRALIA DREAM。

汽車嘛,國內的車已經很便宜。所以已經不算什麼澳洲夢了。

然後澳洲剩下的就是空氣,空間和良好的社會環境了。可惜是英式環境。

別的東西我都可以容忍,接受,甚至喜歡,惟獨每每注意到澳洲那麼點破工業,我就不由的無奈,怎麼跑到這麼個羊背上的國家來啦。

[ 本帖最後由 青貝殼 於 2007-1-7 09:04 編輯 ]
作者: chickenrun8    時間: 2007-1-6 17:43
標題: U r Free to leave...if you wish..

作者: 袋鼠    時間: 2007-1-6 18:43
標題: 無知的感嘆
澳大利亞的社會發展模式和趨勢, 是西方發達國家公認為最健康的(去讀讀聯合國2004/2005/2006年度的報告), "她不象北歐國家的高福利,又不是美國那樣的貧富差異懸殊, 她做到了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所必須的平衡". "她的4%的年平均經濟增長率,為所有其它西方發達國家所嫉妒和嚮往". 這是原文, 去讀一讀全文吧,

我不知你來澳幾年,為何如此幼稚!如果你來澳大利亞的目的是發家至富,你來錯地方啦! 就象一位仁兄的帖子所說"在澳洲想富難,想窮也難", 這就是真正的和諧社會.

大概你混得不是很好, 那也不能張丫嘴亂說啊? 不喜歡這裡, 可以打道回府啊.又沒有人攔著你. 心裡有氣,可以發泄, 但得找對地方.

還勸你去看看報紙(英文報看不懂, 可以去看中文的電子報), 連中國政府都在研究澳大利亞的成功經驗, 你還在這作這種"感嘆", 是不是有點無知?
作者: 空手    時間: 2007-1-6 21:15
所以,澳大利亞沒人鬥嘴,甚至澳大利亞都不太喜歡說話,...每個人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我還是挺為這個只有200年多一點的地方驕傲的,200年能建成這樣不容易.
作者: 青貝殼    時間: 2007-1-7 09:02
以上的各位都說得對!
作者: chenon    時間: 2007-1-7 10:11
千萬別把國人的階級鬥爭風氣帶來澳洲!
作者: 青貝殼    時間: 2007-1-7 10:29
樓上說得一點都不錯,只是應該對國會激烈辯論的執政黨和在野黨說這句話。瞧瞧我們中國的人大會議,一片和祥的氣氛,還要來一個舉手一致通過。哪像澳洲議會,手舞足蹈,互相指責。
作者: richlee    時間: 2007-1-7 13:18
如實的寫照是一篇不錯的文章,讓國內盲目寵洋的人更加了解國外.
作者: 空手    時間: 2007-1-7 15:26
澳大利亞看上去很平淡,其實各方面在制度上都很健全. 國內許多來考察的人,看了澳大利亞的方方面面后,一般都會有個感覺.

是什麼感覺呢? 我私下問過這些人,他們說中國再過50年,都不可能超過現在的澳洲,甚至100年都不可能.
作者: 青貝殼    時間: 2007-1-7 15:35
空手說得對!但這是制度問題,50年、100年,這只是一種象徵的說法。沒有反對黨和輿論的監督,就是1000年也不可能!老毛不是說過嗎,我們GCD人是和尚打傘,無法無天。
作者: kk750203    時間: 2007-1-7 21:41
缺吧,樓上的人,在澳洲做二等公民還替鬼子說好話,嘿嘿,
作者: digger    時間: 2007-1-7 23:42
樓主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不管是什麼人,在異國他鄉剛開始都不容易,關鍵看自己如何選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不應以自己的偏見而妄下結論.澳大利亞的生活是平淡些,但是對那些喜歡這樣生活的人是個好地方,而對於喜歡刺激的人,也並不是一個壞地方.

另外我要說句公道話,並無個人偏見.澳大利亞有很多國際一流的企業,只是沒有涉及到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不知道罷了.澳大利亞有世界上最大的礦業公司.澳大利亞的醫學也很發達,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建議你買這類公司的股票.另外,澳大利亞的農業已達到使用衛星的程度,小麥出口位於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

很多外國公司都把亞太地區的總部設在澳大利亞,樓主若想當白領就要努力了,在國內進大公司也不是很容易的.

至於澳大利亞的電視節目是沒什麼好看的,據說西方國家的電視節目都這樣,他們看的東西和我們一樣.如果想看好的節目,就要裝付費電視了.

至於買車,這邊買高檔車要比國內便宜多了, 樓主不防買輛Holden開,Holden在國際上還是高檔車呢,而且還不用交關稅. 房子是稍微貴了點,但是根據人們的收入水平和房價比來看,人們還是買的起房的.建議樓主先買個unit,等貸款還差不多了,可以refinance,就能買house了.其實只要有個穩定工作,買房子不難的,貸款很容易.

另外這邊的社會環境並不是英式的,政治應該是英式的(西方國家都是一樣的).每年移民澳大利亞的人,英國人美國人占絕大多數,是因為他們喜歡這邊的自然和社會環境,據說他們認為澳大利亞有最燦爛的陽光和海灘,人和人之間無階級差別,是最適合人居住和生活的地方.
作者: 空手    時間: 2007-1-8 05:15
還有澳大利亞人不喜歡攀比,喜歡戶外活動,喜歡自己動手打理花園,對於別人的職務,地位並不是很感興趣的. 因為在澳大利亞不管做什麼,都是可以把生活搞的不錯的.

DIGGER寫的太對了,...
作者: bigsoft98    時間: 2007-1-8 09:18
標題: 我的看法
在全球化的今天,公司是不分國籍的,基本上所有的500強公司在澳洲都有分部,樓主要知道在國內的所謂的做大公司的白領也都是這些大公司在中國的分部,其性質是一樣的,但是由於文化上與歐美的相似,這些公司在澳洲生存的更適應,因此很多時候他們在澳洲讓人感覺是澳洲的一部分,可能樓主努力沒有機會在些公司的澳洲分部供職也可能樓主根本不希罕這些個職務,但是如果你進了這個圈子你就會了解這些。
作者: 青貝殼    時間: 2007-1-8 14:34
終於熱鬧起來了,本想藉此看看各位的看法,希望不要被上綱上線,扣帽子、打棍子。國人從骨子裡是沒有民主細胞的,學習西方民主,容忍不同的意見,好似萬里長征剛踏出的第一步。

此帖的來源是:
http://web.wen                   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australia&MsgID=32799

[ 本帖最後由 青貝殼 於 2007-1-8 14:36 編輯 ]
作者: 青貝殼    時間: 2007-1-8 15:00
回11樓的 kk750203

二等公民?確實是,在種族歧視還沒有徹底肅清的情況下,想要與澳洲人完全平等是不肯能的。我知道這裡有很多人不同意我這個觀點,我有很多切身體會和經歷,只是不想在這裡就這個話題進行討論。但中國缺乏反對黨和輿論的監督而導致如此大規模的貪污腐敗,也是客觀事實,連那些被抓的貪官自己在法庭上都承認因為沒有監督機制,使得他們可以為所欲為,無法無天。這點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不必討論。

[ 本帖最後由 青貝殼 於 2007-1-8 16:25 編輯 ]
作者: au0bl    時間: 2007-1-8 18:41
在國內賺足了錢,打算享受寧靜沒有壓力,建議來澳洲;在國內處於社會底層沒有什麼機會的,打算找機會通過自身努力致富的,也建議來澳洲;其他在國內不上不下的人還是呆在國內為好.
作者: bigsoft98    時間: 2007-1-9 14:23
我在澳洲的大學里出於興趣選修過一門功課叫做「政治與民主」,西方人的哲學大師亞利斯多德在很早就指出,「民主是十種治理國家的政治方法中排名倒數第二,唯一比它差的就是獨裁」,現在西方社會所實行的民主在他們的歷史文化中一直就是有這麼個傳統的,但是我們的文化中從來就沒有如今西方社會所謂民主的這種習慣,看看二十世紀亞洲發展奇迹的那些個國家,繁榮的基礎都不是建立在所謂西方民主的模式上的,韓國有了朴正熙,新加坡有了李光耀,西式民主在亞洲的不適應現在台灣體現得淋漓盡致。網上人云亦云的跟著大叫中國要西式民主的人太多,但是這些朋友的確需要多看多學然後再發表「自己」的看法。
作者: 青貝殼    時間: 2007-1-9 14:50
非常精闢!當然不是為中共的獨裁找借口。

很多年前,大陸進行民意測驗,由誰來當中國領導,結果要美國總統來當的也有。我當時就想,他敢來當?沒幾天就叫他抱頭鼠竄回美國!
作者: digger    時間: 2007-1-10 08:46
bigsoft98,以下是亞里士多德對民主的看法:

當一個政府的目的在於整個集體的好處時,它就是一個好政府;當它只顧及自身時,
它就是一個壞政府。有三種政府是好的:即,君主制、貴族制和立憲政府(或者共和制);有三種政府是壞的:即,僭主制、寡頭制和民主制。還有許多種混合的中間形式。並且還須指出,好政府和壞政府是被當權者的道德品質所規定的,而不是被憲法的形式所規定的。可是,這隻有部分的真確性。貴族制就是有德的人的統治,寡頭制就是富人的統治,而亞里士多德並不認為德行與財富是嚴格的同義語。亞里士多德按照中庸之道的學說所主張的乃是,適度的資產才最能夠與德行結合在一片:「人類並不藉助於外在的財貨才能獲得或者保持德行,反而是外在的財富要藉助於德行;幸福無論是存在於快樂,還是存在於德行,還是兼存於這兩者,往往總是在那些在自己的心靈上與性格上有著最高度的教養卻只有適度的身外財富的人們的身上才能夠找得到,而不是在那些具有多得無用的身外財貨卻缺少高尚品質的人們的身上找到的」(1323a與b)。因此最好的人的統治(貴族制)與最富的人的統治(寡頭制)二者之間是有區別的,因為最好的人往往只有適度的財富。

民主制與共和制之間——除了政府的倫理差異而外——也是有區別的,因為亞里士多德所稱之為「共和制」的,保留著有某種寡頭制的成份在內(1293b)。但是君主制與僭主制之間的唯一區別則只是倫理的。他強調要以統治政黨的經濟地位來區別寡頭制與民主制:當富人完全不考慮到窮人而統治的時候便是寡頭制,當權力操在貧困者的手裡而他們不顧及富人的利益時便是民主制。君主制比貴族制更好,貴族制比共和制更好。但是最好的一腐化就成為最壞的;因此僭主制就比寡頭制更壞,寡頭制就比民主制更壞。亞里士多德就以這種方式達到了一種有限度的為民主制進行辯護;因為絕大多數的實際政府都是壞的,所以在實際的政府中,民主制倒也許是最好的。

希臘人的民主概念在許多方面要比我們的更極端得多;例如亞里士多德說,選舉行政官的辦法是寡頭制的,而用抽籤來任命行政官才是民主的。在極端的民主制里公民大
會是高於法律之上的,並且獨立地決定每一個問題。雅典的法庭是由抽籤選出來的大量公民所組成的,而不需任何法學家來幫忙;這些人當然易於被雄辯或者黨派的感情所左右。所以當他批評民主制的時候,我們必須理解他所指的乃是這種東西。

PS中國政府到底是哪一類呢?
作者: 物盡其用    時間: 2007-1-10 16:26
和尚打傘,無法無天
作者: 青貝殼    時間: 2007-1-11 15:41
樓上很有理論水平,但中國似乎都不像。

第一,基層老百姓從來沒有選舉過政府官員。

第二,即使人大代表也不是老百姓選舉出來的。

第三,即使黨內也是事先搞平衡之後才進行選舉秀的。
作者: digger    時間: 2007-1-11 19:28
中國是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列寧主義政黨對其內部原則的命名,有時也是列寧主義政黨黨內政策的代名詞。這個稱呼也被斯大林吸納入其關於列寧主義的著名書籍中,許多註釋也源於這部作品。一般而言,民主集中制只適用於革命黨,因為革命黨既需要體現民主,又需要保持黨內秩序、紀律及團結,以及服從上級指示,以發揮黨內最大影響力及有效指揮作戰(革命),故此民主集中制應運而生。

民主集中制一詞,可以分解為民主和集中兩方面。此制之所以民主是因為黨員可以:

上級(領導層)由下級透過選舉產生
上級向下級負責,例如報告工作
黨員可提出建議或批評
自由地討論決策事項
決策由集體(全黨)同意

此制只所以集中是因為黨員可以下級或全黨需要無條件服從及支持上級或中央的指示;

民主集中制也是中國共產黨在黨內執行的一種領導體制。

有人認為民主集中制在當時要比國民政府的獨裁統治更先進,尤其在基層中,有多數人制約少數人的民主機制,在軍隊作戰時,又有下級服從上級的效率,因此逐漸成為共產黨的主要體制。在中國共產黨取得政權后,逐漸推廣到在政府機構也實行這種體制。但這種體制有一種不完善的地方,即沒有規定由誰來制約「中央」,所以是一個缺失部分的環狀結構。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就出現了由毛澤東一個人說了算的狀態,金字塔的頂尖在這個原則中沒有任何制約因素。

有人認為,民主集中制只能說是一種不完善的民主機制。有人更認為民主集中制不是民主制度的一種。
作者: 青貝殼    時間: 2007-1-12 16:51
一個人說了算的狀態,是一種什麼制度呢?名義上叫什麼不重要。
作者: bigsoft98    時間: 2007-1-14 12:43
很欽佩Digger的理論知識,不過digger在文末留下一句「PS中國政府到底是哪一類呢?」,我大以為不然,我大膽得覺得近一百多年來中國的知識分子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喜歡用西方的習慣和理論來衡量我們自己。 可是要知道這些個理論全是基於西方文化的傳統和本質,中華文化自從孔孟兩千多年,走的是和他們很不同的道路,我們為什麼總是要往他們設置的模式里去衡量自己呢?   朴正熙在其統治韓國期間,用了一幫御用文人,寫了一本書名曰《我們國家的道路》當然這本書的原意是為了維護他軍人的獨裁統治,不過有些章節還是可以一看,其中從朝鮮語言中對各種稱呼的詮釋可以看出孔孟之道在東亞文化中的根深蒂固,而孔孟之道是最講究臣服於君,子服於父的,這種理論是和西式的民主完全不同,當然我在這裡並不是為獨裁吶喊,只是想說這兩千多年的文化沉積,怎麼可以指望他在幾十年中完全變成另一種方向,這樣硬來的後果是沒有辦法收拾的。
作者: 青貝殼    時間: 2007-1-14 14:50
是啊,臣服於君,子服於父。所以一聲令下,大家都去趕麻雀,大家都去拆門鎖、砸鐵鍋煉鐵,大家都努力多生孩子,當然,一起跳忠字舞。

三八婦女節,支書在台上高喊口號:「慶祝三八...」 底下農民兄弟們一起高喊:「慶祝三八...」 支書又喊:「婦女...」底下農民兄弟們又一起高喊:「婦女...」接著一陣沉默。秘書輕聲提醒支書:「還有一個「節」。」支書又揮拳大喊:「還有一個節!」底下農民兄弟們一起高喊:「還有一個節!...」  是啊,兩千多年的文化沉積。

[ 本帖最後由 青貝殼 於 2007-1-14 15:01 編輯 ]
作者: 派派派    時間: 2007-1-15 18:06
「我看的上眼的房子,全部100萬以上」

眼光不低嘛,兄弟
作者: 桃子    時間: 2007-1-17 16:10
說到澳大利亞,可能本人最沒發言權,因為還尚屬「初來乍到」。不過,除去覺得空氣新鮮,陽光明媚之外,還未真正體會到它的好處。特別是教育,學費老高,好老師卻不多見。或許苦熬完這段,再來體會它的民主體系吧。
作者: 青貝殼    時間: 2007-1-17 16:28
好老師不多不正是她的好處?你將來就有很多機會成為好老帥!
作者: stone-au    時間: 2007-1-22 08:30
「好」老師不多見不是什麼壞事,我們的小學、中學老師不見得都是內地頂尖的老師,這樣我們的父母少出了N多冤枉錢。不過我兒子上的語言學校的老師「水平」怎麼樣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她們非常盡職盡責,就是父母也不見得比她們做得更好,而且我相信她們沒有一天到晚東想西想從學生、家長、學校、上級機構中刮多少油以彌補自己的收入……

本人對澳大利亞也「水土不服」,上次在此呆了四個月,無所事事,到處轉悠也沒有看出什麼名堂,回國兩個月再來,心境稍稍定了些,至少坐這近十個小時的飛機不再覺得遠遠不如坐火車硬座舒服,還提心弔膽怕它掉到菲律賓或者印尼哪個荒島上,N×10年後還象《三毛從軍記》里當空降兵的三毛一樣 ……沒有上次的狂躁,或許能夠冷靜看點什麼路子出來,希望自己能夠為了家庭做到「既來之則安之」,等拿到了「綠卡」,上個語言學校,把專業語言過關,或許還能夠在此地混下去吧。

我是搞機電一體化的,機械、電氣、電子都熟悉(昨天幾個朋友,有國內的也有本地的洋人,因為我幾次舉手之間就幫他們把設備的問題解決了,他們建議我先去搞家電維修 ,說這裡人工貴,收入不會低),開帖的樓主我想應該和我差不多,都是搞工業出身的,所以我對你的觀點很認同。我不認同後面有個跟帖說樓主的不好,難道一定要說澳大利亞所有的都好才對大家的胃口?我上次在此地的時候,就找到了很多相關資料,發現自上世紀六十年代后澳大利亞的工業就幾乎沒有了,比例只佔了個10%左右,其他都是服務業之類的三產行業了,我們這些原來在內地搞工業的人跑到這裡就無事可幹了,難道非得要我們都去搞什麼國際貿易?做一份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同時這個工作又能夠給自己和家庭帶來一定的收入,這是多少人的夢想!我也是這樣,在國內很多高薪工作不幹,理由就是自己不感興趣,對工作內容不感興趣,對工作單位不感興趣……我不認為這有問題,更不是錯誤。

最後說明一句:我和許多人一樣,來到這裡非自願,很多成家后的人應該是有同感的。這個對於那些單槍匹馬創天下的小毛孩子,當然是不能理解。所以上面有個帖子說:你不滿意可以回國啊……呵呵,不是那麼容易回去的,我們沒有澳大利亞人那麼瀟灑,動不動就甩出個50%的離婚率,中國人家庭觀念是很重要的,但是這不成為我們就一定對此地非得說好的理由!!!

[ 本帖最後由 stone-au 於 2007-1-22 08:46 編輯 ]
作者: 青貝殼    時間: 2007-1-22 16:35
U r Free to leave...if you wish..

我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當上了全國人大代表。在人民大會堂里,胡錦濤主席做報告,他大發雷霆,痛斥貪官污吏。我當時不由得怒從心起,這不是在抹黑嗎?我「騰」地一下站起來,手指著他大聲說:「U r Free to leave...if you wish!」

不過一激動,醒了過來。
作者: _hello    時間: 2007-1-30 05:53
ls gao xiao
作者: pinkblue    時間: 2007-2-6 09:25
首先:如果沒有在一個地方住一年以上,就沒有資格評論更深入的問題.我覺得樓主過於浮淺了.

其次:絕對同意空手,澳洲第一好的地方是人和人之間不在乎比較.記得當年有一個鬼妹在回答我有關穿著時,她的結束句是:It's Autralia, who cares?

再有,澳洲可以說人人心態健康,比起人人自危,互相不信任的中國,當然舒心多了.民以食為天, 吃什麼都擔心中毒的中國,人心是很危險的.

談到BORING,這因性格而異.如果你是個安定的人,當然喜歡澳洲,如果你有闖勁和經商才能,當然蒸蒸日上的中國更合適.沒有對錯,只有合適不合適.

別爭了,一切的感覺自在心中.開心就好.
作者: 青貝殼    時間: 2007-2-6 15:39
我很同意樓上的觀點。

我不是頂樓的寫貼人,那已經清清楚楚地、明明白白地寫明了轉貼。本人在澳20年......
作者: 青貝殼    時間: 2007-2-6 15:40
《頂樓的是轉貼》!
作者: 青貝殼    時間: 2007-2-6 15:41
《頂樓的是轉貼》!
作者: 青貝殼    時間: 2007-2-6 15:41
《頂樓的是轉貼》!
作者: 青貝殼    時間: 2007-2-6 15:44
是不是來澳久了,都變成idiot?
作者: _hello    時間: 2007-2-7 08:00
只有像idiot的我這樣的,才來澳州!
作者: 青貝殼    時間: 2007-2-7 13:19
錯了!來的都是聰明人,只是呆久了就變idiot了,包括我在內......
作者: 桃子    時間: 2007-2-7 16:25
呆在一個地方久了,要麼厭倦,要麼適應.其實也談不上變得白痴了.
澳洲的社會環境或許不需要我們那麼過分"聰明".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工作,不求富貴,生活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作者: _hello    時間: 2007-2-8 09:30
to 青貝殼:你自我安慰啊?哈哈哈.i'm idiot i'm idiot i'm idiot
作者: 派派派    時間: 2007-2-8 18:03
絕對地比較哪一個地方更好,難免難以應用到個人身上。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情況,有的人適應國內,有的人適合澳洲,如果有實力,去美國其實也很不錯。
作者: _hello    時間: 2007-2-8 19:43
如果會各星球語言,外太空絕對是更好的選擇!
我等idiot,還是地球的澳大利亞代代不錯
作者: 青貝殼    時間: 2007-2-28 16:46
不管是idiot來澳洲,還是來了澳洲后變成idiot,都是一回事,但做這種idiot還是很不錯的。
作者: 大西洋人    時間: 2007-3-1 07:59
標題: 為何如此幼稚

作者: 青貝殼    時間: 2007-3-1 17:19
不是幼稚,而是「難得糊塗」啊!
作者: MH360    時間: 2007-5-4 18:26
原帖由 青貝殼 於 2007-2-28 16:46 發表
不管是idiot來澳洲,還是來了澳洲后變成idiot,都是一回事,但做這種idiot還是很不錯的。

呵呵,難得糊塗
作者: gudaju    時間: 2007-7-19 17:48
patient英美都有很多人移民澳洲的,當然印度人、韓國人移民澳洲的人也不少
作者: 大西洋人    時間: 2007-8-20 02:17
堅持留在澳洲,留久了,也就習慣了,也就怨言越來越少了
作者: cetlili    時間: 2007-9-20 08:44
我不知道那些說在澳洲是二等公民的人,在國內是幾等呀?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