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5/29 日
今早起來收拾停當就奔著科爾多瓦來了。趕早的原因是因為網上有人說遊人如織,如果去晚了又沒有網上預約有可能進不去那個清真寺大教堂,因為有限流。等俺們到了門口一看著實沒幾個人,所以很容易就買了票進去了,而且裡面也看不見幾個人。等俺們溜達完了就看見門口排長隊了。早起的鳥兒,那句話咋說的來著?看完了清真寺大教堂也懶得在科爾多瓦轉悠了,其實還有幾個景點可以看看的。在教堂外面的咖啡店悠閑地吃完了早飯就快馬加鞭去榮達了。這一段比較長,170公里,最後一段還有不少山路,風景也還行。路上有一段趕上像是吉普賽人的大篷車隊,小皮卡後面扎了很高的屋子,五顏六色裝飾的很花哨,所以開的很慢,堵車堵了很長一段路,還有警察跟隨觀察動向。好在跟了一段時間後車隊拐上了另一條路。一路順利到達榮達,停車場旅店也都很好找。放下背包就迫不及待地出來覓食,在榮達中心小廣場看到了麥當勞立刻放棄了猜測那家本地餐比較好的念頭。之後看到了雄偉壯觀的古石橋,沿峭壁往下的隱蔽取水涵洞和另兩座古橋,古色古香的一個小城市。然後還趕上了本地人的盛裝遊行,吹吹打打一路唱著,熱鬧非凡。後來網上查了一下這是本地旅遊推廣活動,給遊人助興的,名為浪漫榮達ronda romantica。看完了西洋景找地方吃晚飯,之後又去看了下古橋的夜景。今天的計劃圓滿完成。
科爾多瓦清真寺大教堂
一早起來收拾停當就退了房,開車直奔科爾多瓦。在清真寺大教堂附近停了車就直奔教堂去了。
因為來的早,所以售票處沒幾個人,買票時還有個老弟說他信用卡出問題了,讓俺們帶他買一張,他給現款。好像兩歐一張。這事情在歐洲遇到過好幾次了,大概是信用卡有費用,誰說老外不會過?!進了清真寺裡面沒幾個人。等到俺們離開時一撥一撥來了好多人了。據說散客早九點前來不用買票,不過人家裡面做禮拜好像也不讓拍照。
清真寺教堂the mezquita,特色在於清真寺和天主教堂建築風格混搭,堪稱奇觀。穆斯林佔領后,起先西哥特人的聖文森特教堂被划片分別給穆斯林和基督徒使用。後來因為要在教堂地基上建烤豆粑清真寺穆斯林買下了基督徒的那一半,讓基督徒到別處建一個教堂。天主教收復失地后把清真寺的中心部位改成了教堂,形成了現在這樣的清真寺和天主教堂結合的建築風格。裡面有個大廳滿是穆斯林式的帶紅白相間條形圖案的拱門和柱子,橘子園也是清真寺的標配,原來清真寺的米哈拉布mihrab(清真寺的壁龕,是清真寺里離麥加最近的地方,背向麥加,信徒們都超這個方向拜)也完好無損,建在清真寺中部的教堂拔地而起,耀武揚威。
地上還有視窗能看到下面的考古現場,羅馬人的遺跡,馬賽克拼圖地面。
原清真寺的朝拜大廳結構沒怎麼變動,但是加入了教堂的元素,西班牙這邊很多大教堂里都有很多這樣的小隔間,裡面供奉著各種基督教的聖人。




旅遊家庭作業3.烤豆粑Córdoba簡介
英語有時寫成cordova科爾多瓦,西語里的b和v相近,所以轉成英語時b有時會變成v,視發音情況,比如哈瓦那Havana西語里是habana。這地方是西班牙南部安達盧西亞地區的一個城市,是烤豆粑省的省會。坐落在瓜達拉基維爾河guadalquivir河畔,從前是個羅馬定居點,之後被西哥特王國繼承,然後8世紀又被木司令征服,一度是倭馬亞哈里發科爾多瓦的首都。這個身世聽著和昨天看的托雷多很相似。木司令統治時期烤豆粑變成了世界教育中心,產生了阿維洛伊斯averroes (1126-1198,阿拉伯文全名阿布伊-瓦利德-穆罕默德 伊本 阿哈馬德 伊本 盧茲德Abū l-Walīd Muḥammad Ibn ʾAḥmad Ibn Rušd,瞧瞧這名字多拉風!博學家,有哲學,神學,醫學,天文,物理,心理,數學,法律和語言方面的著作。),伊本 哈茲姆ibn hazm(994-1064,也有超長的阿拉伯全名,博學家,專註歷史,哲學,法學,和教理)這樣的世界級學者。到了10世紀烤豆粑一度成為歐洲第二大城市。1236年天主教殺了個五百年的回馬槍,烤豆粑成了當時卡斯蒂亞王國的一部分。這地方以摩爾人的建築風格著稱。很有趣的是在沒落哥那邊他們喜歡用安達盧西亞形容這種北非穆斯林的建築風格,而在西班牙這邊大家喜歡用摩爾風格。顯得有異國風情?兩邊比較之下西班牙這邊的摩爾建築比沒落哥那邊精美成熟的多,大概和財力有相當大的關係。這地方是歐洲的火爐,夏季氣溫最高,七八月份平均氣溫高達37攝氏度,塞維亞緊隨其後。
烤豆粑公元前45年就成了羅馬的地盤,因為此地效忠龐貝,凱撒就把它拿下了,成了羅馬遠西班牙省Hispania Ulterior的一部分。后成為拜占庭帝國(552-572)西班牙省的要地。六世紀末成了西哥特王國的地盤。木司令在八世紀初佔領了烤豆粑,此地取代附近的塞維亞成為大馬士革倭馬亞哈里發的省會,受阿拉伯人直接領導。750年阿巴斯哈里發在中東趕走了倭馬亞哈里發之後,倭馬亞勢力在烤豆粑成立了自己的穆斯林王國,自立門戶。之後五百年這地方雖然有各方英雄登場但一直都是穆斯林統治。1236年6月29日卡斯蒂爾的費爾迪南三世ferdinand iii of castile攻克了烤豆粑,此地又回到了天主教的懷抱。
1936年7月18日,當地的軍人逮捕了省長,引發了西班牙內戰,整個內戰期間烤豆粑省死了九千五百多人。
主要景點:
*清真寺教堂the mezquita,特色在於清真寺和天主教堂建築風格混搭,堪稱奇觀。穆斯林佔領后,起先西哥特人的聖文森特教堂被划片分別給穆斯林和基督徒使用。後來因為要在教堂地基上建烤豆粑清真寺穆斯林買下了基督徒的那一半,讓基督徒到別處建一個教堂。天主教收復失地后把清真寺的中心部位改成了教堂,形成了現在這樣的清真寺和天主教堂結合的建築風格。裡面有個大廳滿是穆斯林式的帶紅白相間條形圖案的拱門和柱子,橘子園也是清真寺的標配,原來清真寺的米哈拉布mihrab(清真寺的壁龕,是清真寺里離麥加最近的地方,背向麥加,信徒們都超這個方向拜)也完好無損,建在清真寺中部的教堂拔地而起,耀武揚威。
*烤豆粑老城,羅馬石橋roman bridge,皇宮alcazar de los reyes cristianos,花街calle de las flores,猶太教堂synagogue,城牆,唐吉可德光臨過的小廣場plaza del potro,主廣場plaza de la corredera
*老城外還有西哈里發皇宮遺址madinat al-zahra,維阿那宮viana palace-貴族宮殿和圖書館,燈籠基督廣場Plaza del Cristo de los Faroles
清真寺的朝拜大廳的確很宏偉壯觀。不過沒了穆斯林在此朝拜空氣里少了些許襪子的氣味。

這大概又是啥聖人名人的墓,教堂里經常看見這種墓地。
這東西原來沒見過,所以俺們在裡面轉了不少時間。
教堂和清真寺風格混搭,也沒啥違和感。他們兩家本來也是同根同源的。
清真寺原來的裝飾保留的很好,屋頂和吊燈貌似都是原裝。
天主教來了之後一通緊忙活,見縫插針掛上了各種畫像和人物雕塑。
這個是原來清真寺的壁龕,是清真寺里離麥加最近的地方,背向麥加,信徒們都超這個方向拜。
這是建在原清真寺壁龕和朝拜牆邊上的聖特蕾莎小禮拜堂和聖器收藏室,裡面有阿維拉聖特蕾莎的雕像,聖器收藏室的發起人薩拉薩爾和托萊多的聖佩德羅主教也葬在這裡。
聖奧古斯丁站像,他是基督教早期的理論家和作家,留下了五百多萬字的各種基督教著作。
聖羅蒙-諾納托San Ramón Nonato,是生孩子,婦女,嬰兒,以及婦產從業人士的守護神。因為他自己就是從已死去的母體里出生的。後來他的教會致力於拯救被賣去北非當奴隸的基督徒。所以歷史上不僅有販賣黑奴,之前還有販賣白奴。
阿維拉的聖特蕾莎是16世紀的西班牙天主教神秘主義者、加爾默羅會修女、反宗教改革作家,同時為天主教會聖人,通過默禱過沉思生活的神學家。她是加爾默羅會的改革者。她來自一個猶太教改信基督教的家庭。
還有一些類似這樣的小禮拜堂,供奉著不同的人物或主題。
連蒙帶猜地上寫著Leopoldvs ab avstria episcopvs cordvbensis maximiliani. i. imperatorisfilivs et philippi hispaniarvmregis hvivsnominis i. frater vixit annos 93 obiit 27 mensis septembris anno 1557。查了股溝翻譯,拉丁文:奧地利的列奧珀德,科爾多瓦大主教,神聖羅馬皇帝麥克西米利安一世Maximilian I的兒子,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一世的兄弟,死於1557年9月27日,享年93歲。這位老兄是麥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庶出,和飛利浦一世是同父異母兄弟。
從清真寺大教堂出來找了個咖啡店吃了早飯,完了快馬加鞭奔榮達去了。
榮達
旅遊家庭作業4. 榮達ronda
榮達是馬拉加省Málaga的一個城市,人口約三萬五。是個建於峭壁兩邊的城市,瓜達勒溫guadalevin河從峭壁下穿過,把榮達一分為二。該城是西艾拉涅韋思國家公園sierra de las nieves national park的一部分。歷史沿革也和這個地區的其他城市差不多,西哥特人,羅馬人,穆斯林,天主教。1492年穆斯林在伊比利亞最後的堡壘格拉納達被天主教攻陷后,西班牙這邊給了境內的穆斯林兩個選擇:皈依天主教或凈身出戶離開西班牙。這條規矩對猶太教徒也同樣適用。很多穆斯林陽奉陰違佯裝皈依天主,實則為了保留他們的財產,政府和教會對這個群體有苛刻的限制。系統性的迫害迫使這些穆斯林到山區尋求庇護,榮達也是這麼個地方。1566年飛利浦二世Philip II下令禁用阿拉伯語,要求所有房屋周五不得關門以便人們檢查是否有穆斯林做禮拜,對這些皈依天主的原穆斯林課以重稅。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榮達的穆斯林揭竿而起,殺了西班牙的官兵,當然最後的結果是飛利浦二世下令驅逐榮達地區所有存留的穆斯林。在19世紀早期的拿破崙入侵中榮達也飽受蹂躪,人口急劇下降。榮達在西班牙鬥牛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當地的羅梅羅家族 – 從弗朗西索科Francisco(生於1698年),到其子胡安juan,到著名的孫輩佩德羅pedro –對建立現代西班牙鬥牛模式和規則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西班牙內戰對這個地區影響也很大,海明威的小說喪鐘為誰而鳴里法西斯的同情者被槍決后扔下懸崖被認為取景於此地。海明威和其他一些歐美文人騷客經常光顧此地。
主要景點:
*三個老石橋,羅馬橋puente romano,老橋puente Viejo,新橋puente Nuevo(1793年建成),三座都是橫跨深澗的橋。其中新橋最為壯觀,從深澗底部算高度達120米,歷時42年才建成。
*新古典派的西班牙最老的鬥牛場Plaza de toros de Ronda,建於1784年,設計師和新橋是同一人,何塞·馬丁·德·阿爾德韋拉José Martin de Aldehuela。這裡有每年一度的鬥牛盛事。
*羅馬橋附近的阿拉伯浴室遺址Baños Arabe(13和14世紀期間)。
*除此之外還有幾座歷史建築,豪宅宮殿啥的。
到了榮達找地方停車,找到了市中心的小旅館,放下背包就出來覓食了。看見了久違的麥當勞俺們就木有心思去猜哪家的西班牙飯看著比較好了。
榮達中心廣場,西班牙廣場Plaza de Espana,就在新石橋的邊上。

新石橋puente Nuevo(1793年建成,二百多年了;新橋是相對於年代更久的老橋而言),新橋最為壯觀,從深澗底部算高度達120米,歷時42年才建成。
這麼高的懸崖,沒橋之前到對面村子里串門兒怕不是件容易的事兒。
浪漫的旅行者viajeros románticos壁畫
榮達有三個老石橋,羅馬橋puente romano,老橋puente Viejo,新橋puente Nuevo(1793年建成),三座都是橫跨深澗的橋。其中新橋最為壯觀,從深澗底部算高度達120米,歷時42年才建成。
榮達取水涵洞
從埃爾塔侯「El Tajo」峽谷懸崖上面鑿出的一條到谷底河流的取水涵洞不是個小工程。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摩爾人時代,當時安達盧西亞這邊持續的戰爭需要給懸崖上面城市裡的軍民保證穩定的供水。雷-摩羅別墅 Casa del Rey Moro 下的秘密取水通道 Ronda's Water Mine 建於 14 世紀初榮達國王安博梅里克Abomelic在位期間,那時榮達是一個獨立的伊斯蘭王國,位於基督教北部和格拉納達伊斯蘭納扎里王國之間。
一把手今天神勇的很,穿了雙拖鞋爬山,上下涵洞,佩服!
涵洞60米深,231級台階。涵洞既能取水也能作為撤退通道。
取水處在一個較為隱蔽的河段,四周都是峭壁,不容易被發現。
取水涵洞和老橋視頻
榮達老石橋
老石橋Puente Viejo據稱建於1616年,最早可能是羅馬人建的,後來戰亂洪水把橋摧毀過幾次,幾經重建。
老石橋附近還有個更小的石橋,這個最古老,據說是羅馬人建的,也叫羅馬橋。
買了冰激凌坐在路邊看人來人往,忽然前面鑼鼓喧天彩旗飄飄,一大隊人馬走將過來,熱鬧非凡。當時看的一頭霧水,不知是個啥慶典。
浪漫榮達遊行
回來後上網查詢,原來這是本地的旅遊造勢活動,周日下午把父老鄉親們組織起來營造氣氛,美其名曰浪漫榮達ronda romantica主題活動。
這兩頭拉車的老牛真的是巨大,壯碩無比。這個牛頭有旁邊那個女壯士半個大。
浪漫榮達遊行 視頻
遊行到了鬥牛場就結束了。鬥牛場關門了不讓參觀了。現在不是鬥牛季節,也沒有活動。新古典派的西班牙最古老的榮達鬥牛場Plaza de toros de Ronda,建於1784年,設計師和新橋是同一人,何塞·馬丁·德·阿爾德韋拉José Martin de Aldehuela。這裡有每年一度的鬥牛盛事。
看完了熱鬧在廣場邊上隨便找了一家店吃了晚飯,還是海鮮飯和意麵,一般般,不值得拍照。
吃完飯過來看看暮色中的峽谷和石橋。又一天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