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2016/9 紹興二日游 3。沈園(陸遊唐婉釵頭鳳) 魯迅故里 三味書屋 百草園

作者:BANGZI  於 2016-9-19 23:1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旅遊歸來|已有22評論

關鍵詞:百草園, 二日游, 魯迅, 紹興

今天的節目暫定是沈園,魯迅祖居,三味書屋,百草園,八字橋。剩下還有很多景點,比如秋瑾故居,周恩來祖居,等等。其實這些故居祖居地俺不是特別感興趣,除非其建築很有特色。所以計劃是看看魯迅祖居,如果有看頭再去看看別的,如果一般般別的就免了。俺最想看的是八字橋,這個等下一集重點介紹。

早上起來,又是個好天氣。不過還是有些熱,昨天回到房間發現汗衫上面都有汗斑,看樣子是出了好幾身大汗。今天起得早出門兒也早,還算宜人,不過到了中午肯定又是烈日炎炎。

 

旅館房間往外看

 

 

第一站,沈園。離酒店不遠,俺們腿兒著就過去了。

 

紹興的確是出名人

 

其實自行車是個好主意。可是這種公共自行車據說要買個什麼卡才行,而且是免費的(?),碰上俺們這些懶人就不願意深入探討了。而且有了自行車活動範圍也大很多。雖然打車也方便但是視野會差很多。

 

路過醫院,這個還是個什麼舊址

 

 

百度百科:沈園
沈園是國家5A級景區,位於紹興市越城區春波弄,宋代著名園林,沈園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沈園,又名「沈氏園」,南宋時一位沈姓富商的私家花園,始建於宋代,初成時規模很大,佔地七十畝之多。園內亭台樓閣,小橋流水,綠樹成蔭,江南景色。沈園為國家5A級景區,是紹興歷代眾多古典園林中唯一保存至今的宋式園林。
沈園分為古迹區、東苑和南苑三大部分,有孤鶴亭、半壁亭、雙桂堂、八詠樓、宋井、射圃、問梅檻、釵頭鳳碑、琴台和廣耜齋等景觀。1963年被確定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陸遊曾在此留下著名詩篇《釵頭鳳》。詞於壁間,極言"離索"之痛。唐琬見而和之,情意凄絕,不久抑鬱而逝。晚年陸遊數度訪沈園,賦詩述懷。公元1192年重遊沈園,又賦詩一首,寫道:"禹跡寺南有沈氏小園,四十年前,嘗題小闋於石,讀之悵然"。
 
主要景點
沈園中孤鶴亭、半壁亭、雙桂堂、八詠樓、宋井、射圃、問梅檻、琴台和廣耜齋等景觀,依據歷史面貌或沈園文化內涵所需要,被有序地分佈在沈園三大區內,形成了「斷雲悲歌」、「詩境愛意」、「春波驚鴻」、「殘壁遺恨」、「孤鶴哀鳴」、「碧荷映日」、「宮牆怨柳」、「踏雪問梅」、「詩書飄香」和「鵲橋傳情」等十景。[1] 
 

 

大概是陸遊和唐婉的故事這裡成了戀人們掛牌立志的聖地,留言是五花八門,煞是有趣。

 

還有老外慕名而來

 

直白式

 

文藝青年

 

自說自話式

 

 

動畫式

 

自殘式

 

 

 

 

二B式

 

荷塘

 

竹林

 

亭台

 

 

荷花

 

 

 

百度百科:陸遊和唐婉

南宋愛國詩人陸遊的一生波折重重,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愛情也很不幸。 宋高宗紹興十四年,二十歲的陸遊和表妹唐婉結為伴侶。兩人青梅竹馬,婚後情投意合、相敬如賓、伉儷情深。但卻引起了陸母的不滿, 她認為陸遊沉溺於溫柔鄉中,不思進取,誤了前程,而且兩人婚後三年始終未能生養。於是陸母以「陸遊婚後情深倦學,誤了仕途功名;唐琬婚後不能生育,誤了宗祀香火」為由逼迫孝順的兒子休妻。雖然兩個感情很深,不忍分離,但在封建禮教的壓制下,雖種種哀告,終走到了「執手相看淚眼」的地步。
雖然萬般無奈,最終陸遊還是遂了母親的心意另娶王氏為妻,而唐婉也被迫嫁給越中名士趙士程,縱然百般恩愛,終落得勞燕分飛的地步。
轉眼十年,公元1151年(南宋紹興二十一年)春日,沈氏園對外開放,陸遊滿懷憂鬱的心情獨自前往,卻意外地遇見唐婉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趙士程。儘管兩人中間隔著十年的光陰悠悠,但那份刻骨銘心的情緣始終留在他們情感世界的最深處,正當陸遊打算黯然離去的時候,唐婉徵得趙士程的同意,差人給他送去了酒菜。陸遊觸景傷情,悵然在牆上奮筆題下《釵頭鳳》這首千古絕唱,唐婉見之,感慨萬千,一病不起,終因愁怨難解,鬱鬱而終!病中,唐婉提筆和《釵頭鳳·世情薄》詞一闋。
此後陸遊北上抗金,又轉川蜀任職,幾十年的風雨生涯,依然無法排遣詩人心中的眷戀。
陸遊63歲時,有人送來菊花縫製的枕囊,觸物傷懷,老人想起自己二十歲時與唐婉新婚燕爾,兩人採集菊花曬乾作為枕芯,縫製了一對「菊枕」。為此陸遊寫了一首「菊枕詩」,作為他們夫妻新婚定情之作。這在他的《劍南詩稿》中有記錄:「余年二十時,尚作菊枕詩。採菊縫枕囊,余香滿室生。」雖然當時廣為傳誦,可惜卻沒能流傳下來。此時又見菊枕,不禁百感交集,又寫下了兩首情詞哀怨的「菊枕詩」,題曰:偶復來菊縫枕囊,凄然有感。詩云:
採得黃花作枕囊,曲屏深幌悶幽香。喚回四十三年夢,燈暗無人說斷腸!
少日曾題菊枕詩,囊編殘稿鎖蛛絲。人間萬事消磨盡,只有清香似舊時!
陸遊66歲之後隱居故鄉,過著簡樸、寧靜的農村生活,但對年少時的情感總無法忘懷。
67歲重遊沈園,陸遊看到當年題寫《釵頭鳳》的半面破壁,觸景生情,感慨萬千,又寫詩感懷:禹跡寺南,有沈氏小園。四十年前,嘗題小闋壁間。偶復一到,而園已三易主,讀之悵然。
楓葉初丹槲葉黃,河陽愁鬢怯新霜。 林亭感舊空回首,泉路憑誰說斷腸?
壞壁舊題塵漠漠,斷雲幽夢事茫茫, 年來妄念消除盡,迴向蒲龕一炷香。
75歲,唐婉逝世四十年,陸遊舊地重遊,「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勝情」,寫下《沈園》二絕句:
「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飛綿,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台。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陸遊晚年,每年春上必往沈園憑弔唐婉,每往或詩或詞必有寄情,後來就一直住在沈園附近。
81歲,陸遊做夢遊沈園,及醒,感慨系之,在《夢遊沈家園》中悲嘆: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園裡更傷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綠蘸池橋春水生。」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見梅花不見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猶鎖壁間塵。」
82歲時陸遊對唐琬仍是念念難忘,又寫下:
城南亭榭鎖閑坊,孤鶴歸來只自傷,塵漬苔侵數行墨,爾來誰為拂頹牆?
84歲,陸遊辭世前一年,不顧年邁體弱、再游沈園。作《春遊》詩:
沈家園裡花如錦,半是當年識放翁。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
 
 
陸遊 1155年
釵頭鳳:「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唐琬看到后悲傷不已,也依律賦了一首《釵頭鳳》:「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雨斜欄。難,難,難!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詢問,咽淚妝歡。瞞,瞞,瞞!」。

 

唐婉和的《釵頭鳳》

1156年,唐婉再次來到沈園瞥見陸遊的題詞,不由感慨萬千,於是和了一闋《釵頭鳳》。
 
世情薄,人情惡,
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乾,淚痕殘。
欲箋心事,獨語斜闌。
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
病魂常似鞦韆索。
角聲寒,夜闌珊。
怕人尋問,咽淚裝歡。
瞞!瞞!瞞![2] 

 

好感人地愛情故事

 

 

 

 

郭沫若題的沈氏園

 

 

 

 

 

 

 

 

出了沈氏園,俺們溜達著來到了魯迅故里。這邊明顯人多了不少。而且今天不知啥原因免門票,只要掃一下身份證就行。幸虧俺的護照帶在身邊。不知道沒帶身分證會是神馬結果,買票?不讓進?

 

百度百科:紹興魯迅故居
紹興魯迅故居,位於浙江省紹興市內東昌坊口新台門內。祖居約建於1810~1813年,原為魯迅家早年的住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經修繕,成立魯迅紀念館,1988年國務院公布其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故居原為兩進,前面一進已非原貌,周家的三間平房已被拆除。後面一進是五間二層樓房,東首樓下小堂前,是吃飯、會客之處,後半間是魯迅母親的房間,西首樓下前半間是魯迅祖母的卧室。西次間是魯迅誕生的房間。樓后隔一天井,是灶間和堆放雜物的三間平房。
魯迅的童年、少年時期在此度過,直至1899年出外求學。1910年至1912年,魯迅回鄉任教亦居於此。1912年至1919年間,魯迅也曾幾次回鄉在此住過。
 
故居簡介
魯迅故居在浙江省紹興市東昌坊口19號(今魯迅路2闐號)周家新台門內,1988年1月13日公布。
魯迅故居所在的整個新台門約建於十九世紀初葉。故居原為兩進,前面一進已非原貌,周家的三間平房已被拆除。後面一進是五間二層樓房,東首樓下小堂前,是吃飯、會客之處,後半間是魯迅母親的房間,西首樓下前半間是魯迅祖母的卧室。西次間是魯迅誕生的房間。樓后隔一天井,是灶間和堆放雜物的三間平房。魯迅的童年、少年時期在此度過,直至1899年出外求學。1910年至1912年,魯迅回鄉任教亦居於此。1912年至1919年間,魯迅也曾幾次回鄉在此住過。
魯迅故居後園是百草園,原是周家與附近住房共有的菜園,面積近2000平方米,童年時代的魯迅常在這裡玩耍,捕鳥。紹興東昌坊口11號(今魯迅路198號)是私塾三味書屋,12歲至17歲的魯迅在此讀書。 魯迅故居幾經修葺,恢得了舊貌。
 
 
老台門
在新建的魯迅紀念館陳列大廳的東首,就是魯迅祖居——周家老台門,它坐北朝南,前臨東昌坊口,后通咸歡河,西接戴家台門,與三味書屋隔河相望。老台門佔地 3087平方米,青瓦粉牆,磚木結構,是一座典型的封建士大夫住宅。其主體建築共分四進,第一進俗稱「台門斗」,儀門上方懸掛著一塊藍底金字的「翰林」匾。魯迅祖父周福清在同治年間被欽點為翰林,這對周家來說是莫大的榮耀,因此周氏家族的三個台門的儀門上都掛上了翰林匾,它彷彿是三張巨大的名片,展示著主人的身份。匾額的兩旁各有一行泥金小楷:「巡撫浙江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節制水陸各鎮兼管兩浙鹽政楊昌浚為」和「欽點翰林院庶吉士周福清立」。

 

走馬觀花看了一圈。魯迅的著作除了當時語文課本里有的幾篇俺都沒有讀過,所以木有啥感覺。

 

第二進為廳堂,俗稱「大堂前」,是周氏族人的公共活動場所,以作喜慶、祝福和宴會賓客之用。廳堂正上方高懸一塊大匾「德壽堂」,兩旁柱子上有一副紅底黑字的楹聯:
品節詳明,德性堅定;
事理通達,心氣和平。

 

 

第三進是香火堂前,是作祭祀祖宗和處理喪事的地方。儒家以孝為本,逢年過節堂上懸掛列祖列宗的祖像、安放牌位,設五事(火燭 .香爐之類),置祭品,五代以內的周家老少必進香磕頭,行大禮、盡孝道。
第四進為樓房,亦稱座樓,為居住之用。第一進至第四進的左右,均建有對稱的側廂、樓房,房與屋之間都有廊屋貫通,以避日晒雨淋。兩側天井點綴若干假山、石池等小景,雅而不俗。整座周家老台門布局周密、嚴謹,極富紹興地方特色,遠遠望去,白牆烏瓦,黑白分明,富有韻味。
清朝乾隆十九年,周家七世祖周紹鵬購得紹興城內覆盆橋趙氏住宅,經過大規模的改建,成為頗具規模的台門宅院,這就是周家老台門,從此,覆盆橋周氏在老台門聚族而居,繁衍生息。

 

 

 

 

 

 

 

無名的《魯迅的家世》中記載:「覆盆橋房最有錢的時候,三個台門共有三千多畝田和幾爿當,」其實老台門和房的田產還不止這個數字,而且雖然經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的衝擊,和房仍是十分富有。但和房到第十世時,沒有兒子,根據「小絕長頂」的族規,便向智房要了一個,承繼下去,這就是魯迅曾祖父的幼弟,以後被統稱為「十五老爺」的周以坶。在覆盆橋周氏中,惟獨和房單丁獨傳,因此資產集中,最為富有。因為和房曾經營商業,所以那一房又特別稱為「和記」。魯迅家雖與老台門的和房輩份相去甚遠,但血統卻是很近的。魯迅祖父周介孚出獄后,常到老台門找這位親胞叔談天。
一直以來,周家老台門為周氏族人居住,保存完好。建國后,老台門被國家收購,撥款加以修葺。先後曾為紹興圖書館、民俗博物館和文物管理處所用。老台門現以恢復了舊日樣貌,裡面的陳列是以周家老台門的建築格局為基礎,周家鼎盛時期的面貌為背景,融合其他大戶人家有代表性的生活場面作實景布置,向遊客充分展示了清代紹興大戶人家的生活場景。

 

 

三味書屋

壽家台門是魯迅的塾師壽鏡吾先生家的住屋。壽鏡吾(1849-1930),名懷鑒,字鏡吾,是一個學問淵博的宿儒。他品行端正,性格耿直,一生厭惡功名,自考中秀才后便不再應試,終身以坐館授徒為業。魯迅稱讚他為「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壽家台門由壽鏡吾的祖父峰嵐公於嘉慶年間購置,總建築面積795平方米,前臨小河,架石橋以通,西有竹園,整幢建築與周家老台門隔河相望,聞名中外的三味書屋就在壽家台門的東側廂房。
第一進,即台門斗,隱門上方懸掛著一塊「文魁」匾,此匾是為魯迅的塾師壽鏡吾的兄長壽子持所懸掛的,他在光緒二年(1876年)中丙子科舉人,此匾用來光耀門楣,並表示著壽家人曾經出過舉人,是戶書香人家。
在第一進台門斗的西邊,穿過天井,有一小方竹園,竹園的北邊廂房我們把它布置成「三餘書屋」,「三餘書屋」是「三味書屋」的原名,「三餘書屋」的擺放仿照「三味書屋」,遊客可以在這模擬的書屋裡坐一坐,體驗一下私塾生活,或者拍照留影。
第二進稱為大堂前,每逢祖宗忌日,紅白喜事,貴賓到來的聚會之地。額枋懸掛著「思仁堂」匾一塊。廳堂柱子掛一淺綠色木板刻制的對聯,聯云:「品節泰山喬嶽,襟懷流水行雲」。後邊金柱上掛著對魯迅的塾師壽鏡吾德行、言論的讚頌抱對一副:「道義嘉謨見風骨,箴言懿德澤桑梓。」
穿過天井,即第三進--座樓,這裡分別是小堂前、書房和壽鏡吾先生卧室的原狀陳列。

 

魯迅在著名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寫道:「出門向東,不上半里,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扁道: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是當時紹興城內一所頗負盛名的私塾。魯迅 12 歲開始到這裡讀書,前後長達約五年的時間。
三味書屋約有35平方米,正中上方懸掛著「三味書屋」匾額,是清朝著名書法家梁同書所題。「三味」的意思為: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餚饌,諸子百家味如醯醢。匾額下掛著一幅《松鹿圖》,學生每天上學要先對著匾額和《松鹿圖》行禮,然後才開始讀書。兩邊的柱子上有一副抱對:「至樂無聲唯孝弟,太羹有味是詩書」。書屋正中的木方桌和高背椅子是塾師的講台,兩旁的椅子供來客歇坐,邊上則為學生的座位。
魯迅的座位最初在書屋的南牆下,由於別人常進出後園,走來走去影響他學習,就要求老師更換位置,把座位移到東北角。魯迅使用的是一張兩抽屜的硬木書桌,桌面右邊有一個一寸見方的「早」字,是魯迅當年刻下的。一次,魯迅因故遲到,受到塾師的嚴厲批評,於是就刻下了這個「早」字,用以自勉。

 

 

 

 

 

 

 

 

百草園

魯迅曾經回憶說:「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
百草園的名稱雖雅,但其實只是一個普通的菜園,它為新台門周氏族人所共有,佔地面積近 2000 平方米。平時種一些瓜菜,秋後用來曬稻穀。童年魯迅經常和小夥伴們來到百草園中玩耍嬉戲,捉蟋蟀,玩斑蝥,採桑椹,摘覆盆子,拔何首烏。夏天在樹蔭下乘涼,冬天在雪地里捕鳥。關於百草園的詳細情狀,魯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動的描述:「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們在這裡彈琴。……」
魯迅12歲時被家人送到三味書屋讀書,他非常留戀這個屬於自己的樂園。他說:「我不知道為什麼家裡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里去了,而且還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牆罷,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罷,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了下來罷,……都無從知道。總而言之:我將不能常到百草園了。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2

支持
9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2 個評論)

回復 徐福男兒 2016-9-20 02:16
好介紹!
「事理通達,心氣和平」以贊魯迅並不貼切。
回復 BANGZI 2016-9-20 02:22
徐福男兒: 好介紹!
「事理通達,心氣和平」以贊魯迅並不貼切。
那兩句是周家老台門柱子上寫的,大概是希望周家的孩子們那樣去做。顯然魯迅同學沒做到。呵呵。。。
回復 wo? 2016-9-20 02:26
寫的好清楚好詳細~在其它地方也有發么?好想讓我的一些國內朋友也看到。
回復 BANGZI 2016-9-20 04:15
wo?: 寫的好清楚好詳細~在其它地方也有發么?好想讓我的一些國內朋友也看到。
呵呵,文彩俺是一點沒有,所以用這種日記體寫流水賬。沒啥修飾,但是以後想起來看看歷歷在目。

可以試試這個鏈接。國內看不了貝殼琴,這個是給國內親友看的。
http://www.mafengwo.cn/u/89640518.html
回復 wo? 2016-9-20 04:29
BANGZI: 呵呵,文彩俺是一點沒有,所以用這種日記體寫流水賬。沒啥修飾,但是以後想起來看看歷歷在目。

可以試試這個鏈接。國內看不了貝殼琴,這個是給國內親友
謝謝,挺好的,全面,詳細的解說。我是看一路忘一路。
回復 BANGZI 2016-9-20 04:36
wo?: 謝謝,挺好的,全面,詳細的解說。我是看一路忘一路。
所以,俺的意思就是寫的好不好不要緊,把看到的照下來記下來,以後不會忘了。
回復 南沙2 2016-9-20 05:31
陸遊和唐婉的愛情是千古絕唱
回復 BANGZI 2016-9-20 05:42
南沙2: 陸遊和唐婉的愛情是千古絕唱
現場看的時候只是隱隱約約知道有這麼回事兒,寫日記的時候才看了故事,催人淚下,棒打鴛鴦散也還沒這個慘!
回復 綠野仙蹤 2016-9-20 05:45
魯迅的故鄉還是蠻有底蘊的,可惜至今還沒去過。
回復 BANGZI 2016-9-20 05:53
綠野仙蹤: 魯迅的故鄉還是蠻有底蘊的,可惜至今還沒去過。
浙江那邊大戶人家多,思想又開放,孩子送出去留學,所以出了不少人。這些名人幾乎都是家底子厚實的。現在去一趟很方便,上海高鐵過去一個小時15分,一日游都可以。
回復 viking123 2016-9-20 09:54
大概80年去紹興寫生,到過沈園,啥也么有,有個pond。根本么有牆。談不上門票。真是今非昔比
回復 viking123 2016-9-20 10:03
這個魯迅故居比原來複雜太多
回復 秋收冬藏 2016-9-20 11:02
木風鈴上的留言與釵頭鳳故事做對比,特別有趣。

你是用手機拍的還是用大炮拍的?
回復 BANGZI 2016-9-20 22:12
viking123: 大概80年去紹興寫生,到過沈園,啥也么有,有個pond。根本么有牆。談不上門票。真是今非昔比
現在是個大景點,不修漂亮一點怎麼對得起門票呢?是吧。。。
回復 BANGZI 2016-9-20 22:14
viking123: 這個魯迅故居比原來複雜太多
魯迅故居平常也是收門票的。如果裡面啥都沒有收門票就不合適了,所以這個修復工作也不知是恢復原狀還是自己的新創意。
回復 BANGZI 2016-9-20 22:16
秋收冬藏: 木風鈴上的留言與釵頭鳳故事做對比,特別有趣。

你是用手機拍的還是用大炮拍的?
大炮拍的。咋地?這次看著水平下降了?
回復 秋收冬藏 2016-9-21 03:17
BANGZI: 大炮拍的。咋地?這次看著水平下降了?
有些比手機拍的好多了,有些則有點疑惑
回復 BANGZI 2016-9-21 03:51
秋收冬藏: 有些比手機拍的好多了,有些則有點疑惑
可能是有些圖本身色調就比較淡,再一縮圖就剩不下什麼了。
回復 晨雲 2016-9-21 06:50
曾經去過紹興,特別想看魯迅的故居及三味書屋,又去了沈園這座古典圓林中的宋式圓林,太喜歡這座圓林的牆壁上刻有陸游和唐婉的刻骨銘心的愛情詩篇二首。我們去時是秋末季節,圓內一派荒涼正好襯託了那詩意。
回復 BANGZI 2016-9-21 07:00
晨雲: 曾經去過紹興,特別想看魯迅的故居及三味書屋,又去了沈園這座古典圓林中的宋式圓林,太喜歡這座圓林的牆壁上刻有陸游和唐婉的刻骨銘心的愛情詩篇二首。我們去時
想象著是挺襯托詩意的,那個故事太悲催了!
12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6 20:2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