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區看點
上海影視城有軌電車或黃包車,走一走30年代的南京路、老上海傳統街道、
石庫門里弄、
蘇州河駁岸、
浙江路鋼橋,嘗一嘗舊上海的風味小吃,看一看瀕臨絕跡的舊上海傳統雜耍,感受一下騎馬飛馳的樂趣,甚至還可見到天主教教堂、中世紀酒庄及英、法、德、西班牙、挪威等國風格的歐式建築。[1]
30年代南京路:
坐在有軌電車上,可一路叮叮噹噹經過南京路,彷彿穿過了時光隧道--30年代舊上海到了!20世紀初就開業的先施、
永安、新新三大公司相峙而望,三陽南貨店、
沈大成點心店、
那一幢挪威風格建築,是
馬勒公寓。相傳,1919年來上海,以一匹馬為賭資協博彩發跡的英國冒險家
馬勒,其愛女夢中走進一座宛如安徒生童話中的房子,醒來畫在紙上,馬勒見
了很感興趣,便以此為藍本建造了一幢擁有大小106間房間的住宅,而且每一間的款式都不同,所以馬勒公寓堪稱「夢幻公寓」。

交通信息
上海影視城地址:上海市松江區車墩鎮北松公路4915號
1、周一至周五 八萬人體育場---上海影視城 8:50AM 上海影視城---八萬人體育場 13:30PM
2、周六、周日 八萬人體育場---上海影視城 8:50AM 上海影視樂園---八萬人體育場 13:30PM
二、
人民廣場武勝路---朱涇鎮、楓涇長途車停靠車墩鎮
三、人民廣場---------滬金線停靠車墩鎮
四、地鐵莘庄站下乘莘松線停靠車墩鎮
五、徽寧路-----------楓涇長途車停靠車墩鎮
七、地鐵
2012年09月28日 上海南站—金山區的上海22號線(金山支線)正式開通試運營,過上海影視城。
上海22號輕軌行車路線:上海南站莘庄站春申站新橋站車墩站葉榭站亭林站金山園區站金山衛站
地鐵莘庄站下乘莘松線停靠車墩鎮
地鐵一號線(地鐵蓮花站):轉莘松線、滬金線、滬衛線、蓮石線、蓮金線等往金山、
松江方向的公交車至車墩站下。
地鐵一號線(上海南站):上石線的大巴車墩站下。
八、自駕:
內環線高架---滬閔路---莘松高速公路(新橋出口)---車墩鎮
這輛俺喜歡,普利茅斯,這家從1928年開始,幾經易手,這個系列克萊斯勒2001年給賓士併購后就不造了

這個像別克,那位高人懂行,有標誌性的馬鼻孔。俺的古董車知識不多,歡迎各位大俠來填空




老式有軌電車






這個五角星應該是道奇了



這是1902年袁世凱敬獻給老佛爺游頤和園的車,從香港買來的德國杜而依,中國境內的第一輛汽車



老船,據說很多電影場景里都有



上海老街







電影效果展示,都是平面圖





天氣較熱,小寶熱的小臉兒通紅















表演廳,現場展示上海灘










前方正在拍電影,請繞行




結束!閑的沒事可以來兜一圈兒。不過一定要選個涼快的天兒來。

又找了一天去了七寶鎮。閑來無事逛逛還是蠻不錯的,就是人太多比較煞風景。可是天朝到哪兒也躲不開人,難尋一份清靜。
七寶古鎮
編輯 鎖定
七寶鎮,位於上海市西南部,是一座既有
江南水鄉自然風光,又有悠久人文內涵的歷史古鎮。東臨漕河涇
高新技術開發區,西接松江、青浦,南靠上海市莘庄工業區,北鄰虹橋國際機場。境內七莘路、
漕寶路、
吳中路、顧戴路、中春路、滬青平路等縱橫環道成網,有91路、92路、911路等10餘條公交線路起訖或經過;2005年,從市區途徑七寶至
松江新城的軌道交通申松線也正式通行。全鎮地域面積21.3平方公里,有9個行政村,39個居委會,人口20餘萬




歷史文化編輯
七寶的形成
說到七寶的形成,首先要說一說晉代著名的文學家
陸機、
陸雲二兄弟。陸機生於公元261年,陸雲生於公元262年,但兄弟倆都在公元303年被成都王
司馬穎所殺害。他們都是吳郡
華亭人(今上海
松江區)。
陸機、陸雲出身於三國時期東吳的顯赫貴族,祖父
陸遜以軍功歷右都督,大都督,丞相,封侯,父
陸抗拜奮威將軍,
大司馬,領荊州牧。三國歸晉后,陸機、陸雲得到晉帝的寬容,在家鄉華亭苦讀十年,從而漸有文名,兄弟倆在詩詞文賦方面頗有建樹,有「雲間兩陸」之美稱。晉室「
八王之亂」起,陸機、陸雲未能遠禍,僅以遇赦得免。嗣後歸依成都王司馬穎,至太安二年,成都王穎,河間王嗣舉兵討伐長沙
王乂,陸機被封為前鋒都督,因兵敗,受到成都王穎的孟玖兄弟和
盧志的誣害,秘密收治于軍中,
夷三族,兄弟倆同時被殺,時年陸機四十三歲,陸雲四十二歲。臨刑陸機曾悲嘆「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西晉著名的一代文學大家就這樣死於兵禍。
陸機、陸云為當時的文學泰斗,當時人稱陸雲「為文辭藻麗密,旨意深雅」,而陸機更是「少有奇才,文章蓋世」,可惜的是,二陸均作了當時統治階級權力鬥爭的犧牲品,徒留下「華亭鶴唳」的典故。
二陸被司馬穎殺害后,其後裔在
松江立香火祠,名陸寶院。院址初在松江境
陸寶山,濱
吳淞江。陸寶院的建立為宋初七寶鎮的形成埋下了伏筆。從陸寶院到七寶寺其間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陸寶院究竟建於什麼年代,史料不詳。后陸寶院又改名陸寶庵,又因吳淞江江水 齒岸,陸寶庵三移其址,這中間經歷了
東晉十六國,南、北朝、隋、唐,將近600年,一直到五代十國。把五代十國劃定為一個歷史階段。是因為七寶寺在五代十國時正式得名。
《
松江府志》和《青浦縣誌》是這樣記載七寶形成的:「七寶故庵也,初在陸寶山。吳越王賜以金字藏經曰:「此乃一寶也」。因改名七寶。后徒於鎮,遂以名」。短短的一句話,點出了七寶的由來。五代十國是唐、宋之間的一個歷史過渡時期,
吳越王錢鏐在位年代是公元907年到931年,吳越王錢鏐到陸寶庵,並贈給陸寶庵一卷由其妃花五年時間,用金粉正楷在藍色綃紙上書寫的蓮花經,還說:「此乃一寶也。」由此,陸寶庵改名七寶寺。

這裡必須說明的是:七寶寺在五代十國時得名,同時也三移其址,遷到了
蒲匯塘之北。但規模很小,僅僅是一般的佛教活動廟宇。
從《蒲溪小志》看:宋初七寶鎮得名后,僅指蒲匯塘以北區域,元世祖至元十四年屬華亭,元十五年改為松江府。元二十九年割華亭縣為上海縣,這時,七寶鎮又屬上海縣。到明太祖洪武時,松江府管轄華亭、上海兩縣,明嘉靖二十一年,又割華亭、上海分置青浦縣,此時,七寶鎮又屬青浦縣。到明萬曆元年,以蒲匯塘和橫瀝河為界,七寶鎮分屬華亭,上海、青浦三縣分治。具體分設為南為婁縣,北為青浦,過橫瀝河為上海縣。
雖然三縣分治,但七寶鎮的地域劃分在明代已十分明確。東到橫涇(現新涇港),西到小淶港,北到觀音堂(滬青平公路),南到顧司徒廟(顧戴路)。這一鎮域歷經幾百年直到現在都沒有很大的變化。但是,在明、清兩代為何會一鎮三治呢?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七寶在明清兩代已是經濟發達,賦稅倚重之地了。《蒲溪小志》云:「田賦百萬,非一令所能經理」,將七寶分為三縣分治,各收賦稅,也就理在其中了。
從後漢到宋初是七寶鎮的形成時期,宋初七寶鎮「因寺得名」后,進入了一個發展期,明清兩代是七寶鎮的繁榮期。七寶是一個千年古鎮,是從七寶鎮得名後起始的,也就是現在所說的七寶鎮是「北宋遺存」下來的千年古鎮。
張澤舍宅拓寺
在七寶寺尚未遷到蒲匯塘之北前,蒲匯塘兩岸究竟是什麼情況,似乎無從知道,因無資料記載。但《蒲溪小志》有一記載,可供我們參考來論證蒲匯塘兩岸的形成時期。「東柵小石橋西堍,沿橫瀝河西岸向南行者,為南橫瀝街。向南行過
丁家莊,……」這裡的「丁家莊」,《蒲溪小志》記:「丁家莊即後漢
丁建陽宅。」
丁建陽是三國大將
呂布的義父,七寶鎮在沒有地名時形成於後漢的依據就在此。
七寶老街羊肉店
七寶寺未遷到蒲匯塘北前,蒲匯塘兩岸從後漢時已經有人在這塊土地上生活,則不過沒有地名而已。當時有丁家莊,可能還有
張家莊,王家莊。當七寶寺遷到蒲匯塘北后,宋初
張澤舍宅拓寺,為七寶的冠名奠定了基礎。
關於宋初里人張澤的具體情況沒有史料記載,但可以肯定,張澤在宋代的蒲匯塘北岸是一個地主,是一個在經濟上有實力的人物。從張澤能舍宅這一點來看,當時這一地區已經不是一個尋常的農村,已經具備了產生有相當經濟和政治實力人物的環境。否則,作為吳地望族的陸氏也不會將其家院很隨意地擇址在蒲匯塘北。
七寶寺遷到蒲匯塘北和周邊的環境也有很大的關係。寺前有
香花浜,右寺池浜轉後接橫瀝港。左有橫瀝港。香花浜上有三座橋,寺的四面都有水,而且和蒲匯塘貫通。這一特殊的地理環境原來就是張澤的宅基地。張澤將這一
風水寶地讓出來拓展七寶寺,使七寶寺的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擴展到有千餘間佛殿僧舍,使七寶寺在宋初的蒲匯塘北有了一定的規模。

因寺得名
七寶鎮「因寺得名」
史料稱:「鎮無舊名,緣寺得名,寺無他重,因鎮推重。」在張澤舍宅拓寺后,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皇帝賜額「
七寶教寺」,由此七寶鎮正式得名。
當時的「七寶教寺」有「郡東第一剎」之稱,它佔地60畝,寺河6畝,整座寺廟綠水環抱,紅牆琉瓦,晨鐘暮鼓,香煙燎繞,景色十分優美。吸引了方圓百里的人到七寶教寺進香,由此香客信徒,文人雅士在這裡燒香拜佛,吟詩作畫,為七寶教寺的香火繁茂,人來人往,形成了人氣很旺的局面。而集鎮形態模式在七寶教寺外圍形成,元末明初七寶鎮已經發展到一定的規模,當時的七寶鎮「居民繁庶,商賈駢集,
文儒輩出,蓋邑之巨鎮。」蒲匯塘兩岸的地區,因「七寶教寺」而得名「七寶鎮」。
其實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有名望的集鎮和城市都和宗教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如南翔,龍華,法華,真如等,都是因寺得名。從這些方面來看,我國古代的城鎮發展和宗教在一定程度上相輔相成,有些研究這方面問題的專家指出:城市規劃在初始階段一受宗教影響,二受經濟影響。七寶鎮的形成也是如此。




這個沙鍋魚頭還是很鮮美地













這個應該是村民們的新居




從來沒拔過罐子,那玩兒真好使嗎?





走的時候廣場上的大媽們就開始出操了。

回到了俺們駐地附近的徐家匯高達上的購物商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