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3/23 日,阿拉木圖一日游,晚上飛帝都
今天在 阿拉木圖 溜達一天,晚上飛帝都。這地方雖然名氣大,但是可看的東西並不多。尤其是在中文裡時常能看到這名字,但沒啥相關的歷史地點或建築可看,也許沒人做這個研究和挖掘。大概城市主體是蘇聯時期開始建的 新城 ,很有那個時代的感覺,完全是個現代化的城市。附近也有很多自然風光的一日游,那個依然對俺們不是興趣點。昨天走的有點多,所以今天打車到 巴特爾 騎馬雕像那兒,從哪兒開始一路逛到阿爾巴特步行街,然後去了升天教堂和潘菲洛夫二十八衛兵公園。之後回旅館把行李存上,在附近吃了午飯。下午接著逛到了阿莉亞·摩爾達古洛娃和曼舒克·馬梅托娃紀念碑,最後天色不早了,逛完 共和 國廣場和獨立紀念碑就結束。回旅館打車去機場飛 北京 。
如果想看全部照片和視頻請點此鏈接:https://www.mafengwo.cn/i/24715652.html
早晨從屋子裡能看到市容和遠處的雪山。


哈薩克 大飯店門口的牌子用的還是俄語的拼法,所以 哈薩克 寫成Қазақстан,不是英語的khazakstan。


簡介
阿拉木圖 是 哈薩克 最大的城市,其都市區人口超過200萬。位於南部 伊犁 阿拉套山脈山麓,靠近 吉爾吉斯斯坦 邊境,是 哈薩克 重要的文化、商業、金融和創新中心。該市海拔700-900米。它是 中亞 第二 大城 市。 阿拉木圖 在蘇聯時期是 哈薩克 首都,獨立后還是首都,直到1997年遷都至 阿斯塔納 。 阿拉木圖 有自然風光國家公園以及大 阿拉木圖 湖,是戶外運動愛好者的樂土。附近還有世界 上海 拔最高的溜冰場和滑雪勝地。 阿拉木圖 的主要地標和景點包括 哈薩克 中央國家博物館、升天大教堂、綠色集市、阿爾巴特步行街。
史前 阿拉木圖
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900年的青銅時代,第一批農 民和 畜牧者在 阿拉木圖 地區建立了定居點。在薩卡時期(公元前700年至公元初),這片土地被薩卡部落和後來的烏孫部落佔領,他們居住在天山山脈以北的地區。該地區有很多古墓和古代定居點,尤其是薩卡沙皇的巨型古墓。
15-18世紀,隨著 絲綢之路 這一段貿易活動的減少,這座城市逐漸衰落。這一時期是民族 和政 治發生重大變革的時期。准 噶爾 人入侵,並在一段時間內統治了哈薩克人。哈薩克人為保衛自己的土地和維護獨立而戰。1730年,哈薩克人在 阿拉木圖 西北 70公里的阿尼拉凱山脈擊敗了准 噶爾 人。大哈薩克部落(烏里·朱茲)管轄著該地區。在18世紀,這座城市和地區大致位於 浩罕 汗國的邊境附近。 19世紀50年代,它被併入 俄羅斯 帝國,建立的名為韋爾尼的鎮子。1887年5月的一場地震在10多分鐘內幾乎完全摧毀了這地方。到1906年,該市人口已增至27000人,其中三分之二是 俄羅斯 人和 烏克蘭 人。1911年的地震再次摧毀了這座城市。1921年併入蘇聯,改名為 阿拉木圖 。1926年蘇聯批准建 突厥斯坦 西伯利亞鐵路,1930年公路鐵路建成,對該地的經濟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阿拉木圖 機場也於1930年啟用,至今仍是地區航空樞紐。蘇聯1936-1938年的大清洗運動蔓延至 哈薩克 ,眾多知識分子、活動家、領導人、教師等被殺害。蘇聯政府控制著當地民眾。20世紀30年代,哈薩克游牧民族的傳統生活方式被破壞,他們飽受飢荒之苦。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更好地組織後方,並集中工業和物資資源,政府從蘇聯的 歐洲 部分撤離了2.6萬人和眾多產業到 阿拉木圖 ,包括30多家工業設施、8所醫院、15所研究所、大學和技術學校,以及約20家文化機構。當時,來自列寧格勒、 基輔 和 莫斯科 的電影製作公司也遷至 阿拉木圖 。這使得大量 俄羅斯 族人遷入,哈薩克族成為該地區的少數民族。
哈薩克 於1991年12月16日宣布脫離蘇聯獨立。 1998年7月, 哈薩克 通過法律,確立 阿拉木圖 作為科學、文化、歷史、金融和工業中心的特殊地位。隨著城市的發展, 阿拉木圖 的空氣污染問題依然嚴重,汽車是主要污染源。
雷因貝克· 巴特爾 ·克塞內西紀念碑Памятник Райымбек батыр кесенесі,這位是18世紀的哈薩克抗擊准 噶爾 人入侵英雄。 巴特爾 是英雄的意思。在別的地方看的說法是當時的哈薩克人抵擋不住准 噶爾 人的入侵,丟失了很多土地。結果大清滅了准 噶爾 ,併入大清版圖。哈薩克貌似對這事兒已經翻篇兒了,可藏D和外蒙至今不服。意思是大清把俺們打敗了,然後你們漢人把大清干翻了你就接盤啦?難不成再挨一次打么?!


巴特爾 騎馬雕像後面是條步道。雖然格局是按歐式建的,也就是步道在中間車道在兩邊,但是施工質量太粗製濫造了,比起 塔什干 的那條歐式大街差遠了。

走幾步就看到了 阿拉木圖 中央清真寺Алматы Орталық Мешіті。它是 阿拉木圖 和 哈薩克 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它建於一座於 19世紀末韃靼人的清真寺上。原清真寺於 1987 年火災燒毀。能容納 7,000 名信徒。俺當時走過還以為是個東正教堂。這個太不像清真寺了。如果看仔細了能看到圓頂上的月牙。

步道邊上還有些雕塑

加比特·穆斯列波夫紀念碑 Pamyatnik Gabitu Musrepovu,此人是哈薩克著名作家。後面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加比塔·穆斯列波娃劇院Tyuz Im. Gabita Musrepova。主要上演青少年題材的節目。

街對面是 阿曼 格爾迪· 巴特爾 伊馬諾夫騎馬雕像,Amangeldy batyr monument。他是1916年反抗沙皇統治的民族解放起義的領導人。

接著往阿爾巴特步行街走
商場

今天貌似是個本地的節日,街上人很多,還有演唱活動,這孩子還是穿的盛裝。

阿爾巴特步行街

查了一下。這邊的慶祝活動和烏茲別克那邊差不多,都是慶祝納吾肉孜節Nowruz,大致是 伊朗 歷的第一天,用來慶祝春季晝夜平分點(即春分)的到來,代表著春天的來臨,儘管觀測位置不同但日期一般在3月21日前後。納吾肉孜節最初作為瑣羅亞斯德教的節日,主要被深受瑣羅亞斯 德文 化影響的 伊朗 人廣泛慶祝。除此之外慶祝者還來自受到波斯文化所影響的大 伊朗 地區,包括 中亞 、 南亞 部分民族、 中國 西北 部分民族,以及 克里米亞 和巴爾幹半島的部分民族。這個節日在 中亞 不同國家日期不同。
步行街上充滿了節日氣氛
視頻
街上有好幾處帳篷,裡面都有表演:
老人家很投入
載歌載舞
這邊有吃吃喝喝和演出。這兩家離的太近了。檯子上的音樂太大,附近這個帳篷裡面的聲都聽不見。
為了找廁所來到了這個電子產品市場。

這上面寫的貌似是 絲綢之路 Жібек Жолы,不太確定
Наурыз,哈薩克語的納吾肉孜節的寫法,用的是俄語字母,轉換成英語拼法就是Nowruz。在附近的小街上還看見便衣警察抓人。不清楚咋回事。
潘菲洛夫二十八衛兵公園(28 гвардиялық-панфиловшылар саябағы)建於19世紀70年代,原址是哥薩克村的一座公墓,最初名為「老公墓公園」(Starokladbischensky Park)。公園綠地面積18公頃,由筆直的小路和小巷劃分,公園裡有各種樹木組成的樹林。公園曾多次易名,1942年改為現在的名字,紀念第312步兵師1075團的潘菲洛夫士兵。1941年11月,他們以少量兵力在 莫斯科 要塞擊退了德軍的進攻。
歷史記載,該團主要由來自 阿拉木圖 和 比什凱克 的士兵組成,在戰爭爆發后不久組建。都是一些年輕、缺乏經驗的士兵,卻在1941年末被派往沃洛科拉姆斯克方向的前線。
公園附近的升天大教堂,沒進去看
升天大教堂(Вознесенск кафедралы шіркеуі,也叫澤科夫Zenkov大教堂,原名 土耳其 斯坦大教堂)位於 哈薩克 「南部首都」 阿拉木圖 歷史街區的二十八名潘菲洛夫衛兵公園內。這座 俄羅斯 東正教升天大教堂是世界上最高的木製東正教教堂,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木製建築之一。主穹頂十字架頂端與地面的距離為39.6米,尖塔高46米。大教堂可容納1800人。這座 俄羅斯 帝國時期建築是一座獨特的 烏克蘭 巴 洛克 風格木製建築,頂部有五個明亮的圓頂。大教堂內部的牆壁上裝飾著色彩繽紛的壁畫和裝飾精美的聖像屏。
視頻
這幫子小孩裝扮成各種動物招搖過市:
托卡什·博金紀念碑Тоқаш Бокин ескерткіші位於公園西側。紀念碑於1980年建成。托卡什·博金(1890-1918)是爭取建立蘇維埃政權鬥爭的參與者,參加了1916年七河地區反戰起義和1918年維爾內蘇維埃政權的建立。他曾擔任蘇維埃政府最高職務(民族關係調節區人民委員副區長、區糧食委員會委員、區人民委員會委員)。他在1918年9月維爾內革命動亂中犧牲。紀念碑半身像高4.8米。腰部雕像由一塊灰色花崗岩長方形雕像,根據雕塑家B.A.阿比舍夫和建築師Sh.E.的模型雕刻而成。瓦利哈諾夫(1980)。
公園出口邊的托卡什雕像。不過谷歌地圖上有兩張圖片不一樣,所以這個介紹不清楚對不對。
午飯在個名叫納瓦特Navat的連鎖餐廳吃的。這家裝飾的很有特色。菜品種類也很多。值得一試。當地有好幾家,俺們是在俺們旅館附近那家吃的。品種相當多。
油炸的東西不少
哈薩克的 普拉 夫plov,那兩片圓圓的肉是馬肉。好像也沒啥特別的口味。
餃子湯
羊肉湯
這個裡面有肉餡兒
這個和裝櫃的蔥油餅千層餅很像
烤肉餅,有點吃不動了
午飯後接著溜達。裏海大學Касп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і就在旅館街對面。
附近樓上的塗鴉
附近是哈薩克國家科學院。這個是一棟樓前的 普希金 雕像。
十二生肖噴泉。不清楚這個和 中國 那個有沒有必然聯繫。他們的12生肖是:老鼠 (Tyshkan)、牛 (Siyr)、豹 (Barys)、野兔 (Koyan)、蝸牛 (Ulu)、蛇 (Zhylan)、馬 (Zhylyky)、羊 (Koi)、猴子 (Meshin)、母雞 (Tauyk)、狗 (Eet) 和野豬 (Donyz)。跟 中國 的比較少了龍和虎,多了豹和蝸牛。

這個是在個旅遊網站上找到翻譯出來的。不清楚哈薩克的12生肖和 中國 的有沒有關聯:
在東方,有許多傳說解釋了東方星座的起源和含義。當然,沒有人能確切地說出為什麼它們會以各種動物來命名。
但是,也有一些非常有趣的傳說,其中最廣為流傳的傳說如下:
佛陀曾邀請所有動物參加一個慶祝活動。十二生肖來了。
天氣很冷,它們必須渡過一條寬闊的河流才能到達佛陀那裡。
每種動物都從佛陀那裡得到了一整年的祝福。
老鼠不想泡在冷水中,於是請公牛馱著它,公牛同意了;在河岸上,老鼠跳下公牛背,第一個跑到佛陀那裡,得到了第一年。公牛是第二個。
猴子排在第九位,因為它在確保一切安全后才下水。
雞排在第十位,因為它指示它的大家庭如何生活,直到它出來。
狗追趕它,因為它很忙。最後是懶惰的豬。
作為年份的主人,動物擁有其典型的特徵。至於男人,根據他出生的年份,可以決定他的性格和命運。出生在這些星座之一的人,會獲得該動物的典型特徵——力量或軟弱、善良或憤怒、驕傲或謙遜。
哈薩克文化中對占星術的看法與西方不同。
有一種名為「穆舍爾賈斯」(mushel jas)的傳統。它基於關於生命基本知識的基礎知識。
「穆舍爾扎斯」(Mushel zhas)則基於對12年生命周期和宇宙中所有生物的了解。
5個穆舍爾周期形成一個60年的循環,構成一個無限循環。隨著時間的循環,事件、意外和幸福的年華、飢餓和豐裕、戰爭和節日也隨之循環。
在他六十歲的周期中,沒有「時間的終結」,因此也沒有「世界末日」。
穆舍爾(Mushel)的基本原理是循環往複,給予與索取,索取與回報。人有生有死,我們說死者「歸去」,並知道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會再次回到我們的世界。
循環曆法與宇宙、自然生命和人類生命有著共同的生命節奏,揭示了它們之間的本質聯繫。
而這不僅僅是一種曆法和哲學,更是我們文化的倫理 和美 學。
老人們說,穆舍爾曆法只適用於男性,只適用於哈薩克人。但以任何借口行善本身就是好的。正如我們的一位祖先所說,無論年齡、地點,行善都是重要且必要的。
至於噴泉,這個項目耗費了六年多的時間。到1979年,項目終於完工。作者是 特維爾 多赫列博夫、卡采夫和 塔塔 里諾夫。
為了充分展現東方曆法和東方人的各種特徵,創作者們投入了大量精力。他們研究了大量文獻,並諮詢了專家。
這幅作品展現了宇宙和十二星座。
警車
這個應該是老招牌:
哈薩克 蘇維埃社會主義 共和 國科學院, 哈薩克 蘇維埃社會主義 共和 國 諾克 科學院
КАЗАК ССР ҒЫЛЫМ АКАДЕМИЯСЫ АКАДЕМИЯ НАУК КАЗАХСКОЙ ССР
這個應該是蘇聯時期的 哈薩克 國徽
大樓對面廣場上的紹坎·瓦利哈諾夫紀念碑Шоқан Уəлиханов ескерткіші,此人是哈薩克第一個科學家和教育家,不到30歲就過世了。
維克 多·崔Виктор Цой是一位蘇聯歌手和詞曲作者,也是當時很有影響力的的基諾樂隊(Kino)的聯合創始人。他還在1988年的 哈薩克 電影《針》(The Needle)中擔任主角。兩年後,他在 拉脫維亞 的一場車禍中喪生,終年28歲。這部電影的最後一幕攝於 阿拉木圖 的圖列巴耶夫街,2017年建了一條紀念這部電影的街,之後立了 維克 多的雕像。紀念碑所在的小巷路面上裝飾著金屬板,上面刻有基諾最受歡迎的歌曲的歌詞。
網上找一找湊數。俺自己拍的不知為啥找不到了。
哈薩克-不列顛技術大學Қазақ-Британ техникалық университеті對面是個公園,裡面有阿利亞·摩爾達古洛娃和曼舒克·馬梅托娃紀念碑Памятник Алии Молдагуловой и Маншук Маметовой。貌似節日氣氛挺濃,市內張燈結綵,到處都是人。
曼舒克·馬梅托娃Маншук Маметовой和阿麗婭·摩爾達古洛娃因她們在二戰期間的英勇事迹而受到讚頌。曼舒克·馬梅托娃Алии Молдагуловой1922年生於西 哈薩克 地區,20歲時便自願參軍。在失去所有戰友的情況下,她獨自擊斃70名德軍士兵的驚人壯舉,充分證明了她非凡的技能和勇氣,她也在那場戰鬥中犧牲。
阿莉婭·摩爾達古洛娃Алии Молдагуловой是第54步槍旅的一位狙擊手。她參戰時年僅18歲。她以擊斃78名敵軍的戰績,鞏固了她作為當時傑出的女狙擊手之地位。
阿利亞·摩爾達古洛娃和曼舒克·馬梅托娃紀念碑
雕像正面
這時天色已經開始放暗,俺們感覺該趕緊結束了。所以打了個車來到獨立紀念碑Тәуелсіздік монументі。
獨立紀念碑Тәуелсіздік монументі是為了紀念1991年12月16日 哈薩克 共和 國宣告獨立而建。這座象徵性的紀念碑是納扎爾巴耶夫總統倡議的。紀念碑融合了多種元素:建築雕塑和傑出科學、文化 和政 治人物的名言警句。紀念碑高180米。展現了哈薩克自古至今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
周邊視頻:
獨立紀念碑街對面是 阿拉木圖 市政府
完了事兒就搖了個車回旅館,取上行李直奔機場,順利結束了烏茲別克哈薩克的溜達。起飛晚點了一個多小時。
2025/3/24 一,在帝都吃了頓烤鴨就撤了
今天早六點多到 北京 ,因為在 阿拉木圖 那邊起飛晚了點。快到 北京 機場時飛機上有人鬧事兒。有個哥們兒嫌棄前排乘客把靠背放下,然後兩邊就起了衝突,互相指責對方動手。動靜相當大。下機時大家都得等警察叔叔上來把那倆人帶走處理。跑了這麼多年,火氣這麼大的還是頭一次見識。俺們今天下午就要銜接下午五點多的航班飛 舊金山 。如果是俺一個人俺就去城裡瘋一圈就完事兒了。不過這種馬不停蹄的跑法大老闆不太欣賞。所以俺就定了個旅館,早上到旅館時都快八點了,大家睡了三個多小時起來到對面的烤鴨店開葷。然後回旅館又混了一陣子就去機場。順風順水一路到家。接著期待五月底的坦桑追動物, 倫敦 ,和從 南安普敦 出發的葡西遊輪。
首都機場

*****************************************************
烏茲別克簡介:
烏茲別克 共和 國是個 中亞 內陸國家,是個世俗的單一制憲法總統議會國家,共有12個省加1個自治區,毗鄰5個同是內陸國的 哈薩克 , 吉爾吉斯斯坦 , 塔吉克 , 土庫曼 和 阿富汗 (其實也是個斯坦:阿富甘 尼斯 坦afghanistan),也是世界上僅有的兩個雙料內陸國(鄰國都是內陸國)之一,另一個是 列支敦斯登 (俺也去過了,嘿嘿。。。)。
首都 塔什干 tashkent,官方語言烏茲別克語(突厥語系,混入了波斯阿拉伯和俄語的影響),俄語很流行。人口:83.8%烏茲別克人( 中亞 最大的突厥族群),4.8%塔吉克人(說波斯語的 伊朗 族裔),2.5%哈薩克人(突厥人的一支, 中亞 北部),2.3% 俄羅斯 人,2.2% 卡拉 卡爾帕克人(也是突厥人的一支),4.5%其他。宗教: 88.5%穆斯林(大多是不分派別的穆斯林),9.4%基督教,0.1%瑣羅亞斯德教(發源於古 伊朗 的宗教)。2018年人均果丹皮7350美元,世界排名125(天朝19559美元,排名79)。
現在烏茲別克這塊地方古時候是 伊朗 語地區的一部分,有記錄的最早的居民是東 伊朗 的游牧部落斯基泰人scythians( 中國 史料稱塞族人),他們公元前8-6世紀建立了花剌子模khwarezm,巴克特利亞bactria( 中國 史料稱大夏)和粟特sogdia,公元前3世紀-后6世紀建立福爾 迦納 fergana和瑪吉亞那margiana。之後經歷一段馬其頓 希臘 統治被併入了波斯安息帝國the parthian empire(前247-后224),直到波斯的末代薩珊王朝sassanian(后224-651)。7世紀穆斯林征服了波斯讓整個波斯帝國成了伊斯蘭的信徒。也是在此期間 撒馬爾罕 samarkand, 希瓦 khiva和 布哈拉 bukhara等城市也隨著 絲綢之路 貿易繁榮興旺了。
花剌子模朝代及整個 中亞 隨著13世紀的 蒙古 入侵而敗落了。 蒙古 入侵之後該地區逐漸變成了突厥人主導的地區。 沙赫里薩布茲 /謁石Shahrisabz是突厥 蒙古 混種的拐子帖木兒timur(成吉思汗的孫子之一)的出生地。他建立的帖木兒帝國定都 撒馬爾罕 。16世紀的昔班王朝shaybanids(也是成吉思汗的突厥 蒙古 後裔的一支)征服了此地,移都 布哈拉 ,此地分裂成了三個國家,之後於19世紀被 俄羅斯 帝國逐步吞併,在 塔什干 設立了 俄羅斯 土克斯坦Russian Turkstan的政治中心。1924年成立了蘇聯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 共和 國。1991年蘇聯解體烏茲別克得以獨立。
概況:烏茲別克是個很有歷史的地方。公元前三百多年 撒馬爾罕 一度被 亞歷山大 大帝征服,到了8-9世紀阿拉伯人 中亞 帶來了伊斯蘭教。烏茲別克最出名的人物當數拐子鐵木爾(1336-1405)。19世紀末被 俄羅斯 征服,後來對蘇聯紅軍的強烈抵抗失敗1924年成了蘇聯的加盟國。蘇聯時期的過度種植棉花和穀物導致了水資源的枯竭和土地的破壞。1991年蘇聯解體后獨立,名義上是民主國家實際上還是強人政治。該國自然資源極其豐富但是普通百姓受益不多。
氣候:基本上是中緯度沙漠,夏季又長又熱,冬天較溫和。
地理:南北長930公里,東西1450公里,三條主河流的造就了平緩寬廣的河谷綠洲,東部是半乾旱的草原。
烏茲別克分為下面幾個地區:
福爾 迦納 ferghana – 最東邊,最富饒,人口最多。但是有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和塔吉克民族糾紛,不太穩定
北烏茲別克northern Uzbekistan – 紅沙和無盡的 克孜勒 庫姆 沙漠,政治上是以 卡拉 卡爾帕克斯坦(烏茲別克境內唯一的自治區)主導。旅遊項目由 絲綢之路 城市 希瓦 khiva和正在消失的鹹海aral sea(鹹水湖)
撒馬爾罕 smarkand和 布哈拉 bukhara一帶:這是 絲綢之路 的中心地帶,這一帶的居民主要是塔吉克人
南烏茲別克southern Uzbekistan:這一帶都是山地,烏茲別克遇見帕米爾高原,居民也主要是塔吉克人
塔什干 地區tashkent region:國家的政經中心,首都
旅遊點:
塔什干 tashkent - 首都,最大的城市;
福爾 迦納 ferghana – 福爾 迦納 山谷;
布哈拉 Bukhara – 絲綢之路 古城,古都,2500年歷史,歷史中心是聯合國世界遺產,有中世紀伊斯蘭和 中亞 建築、地標;
希瓦 khiva - 古代奴隸交易點,1970年代蘇聯時期修復的 絲綢之路 古城,清真寺,宣禮塔和穆斯林學校madrassah;
努庫斯 nukus – 卡拉 卡爾帕克斯坦自治區的首都,周圍是 阿拉爾 海乾枯的重災區;
撒馬爾罕 smarkand – 第二 大城 市, 絲綢之路 古城,古都,聯合國世界遺產,擁有最著名的絲路景點-萊基斯坦廣場registan – 撒馬爾罕 古城的中心,周圍有三所古伊斯蘭學校和其他古建築;
沙赫里薩布茲 shahrisabuz – 古城中心也是聯合國世界遺產,貼木兒的出生地;
泰爾梅茲termez - 在 阿富汗 邊界附近,曾被 亞歷山大 大帝和成吉思汗攻克,被後者屠城。曾經是個佛教城市,唐僧去西天取經曾經過這裡。
************************************************************************************
哈薩克 - 歷史,概況
歷史
公元前兩千年青銅器時期就有安德洛諾夫andronovo文化廣泛分佈在現在的 哈薩克 。之後是游牧民族斯基泰人(亦稱西古提人,西徐亞人,塞族人,是公元前8世紀—公元前3世紀位於 中亞 和南俄草原上印歐語系東 伊朗 語族之游牧民族)的時期。隨著時代的變遷,現今的哈薩克分分合合,屬於不同帝國的版圖。 蒙古 帝國時期mongol empire(13-14世紀)哈薩克大部屬於察合台chagatai(成吉思汗次子,1183-1241)汗國。1465年,約20萬烏茲別克人遷徙至今哈薩克南部和吉爾吉斯交界地區,這些哈國的烏茲別克人多是游牧部落,有別於烏茲別克那邊的定居生活。
15世紀末至整個16世紀哈薩克人整合了一個游牧民族的帝國,版圖一度西至裏海Caspian,北至 烏拉爾 山脈Ural mountains, 東至 阿爾泰 山脈altai mountains,兵強馬壯,形成了哈薩克國的雛形。卡西姆漢kasym khan(據稱是他第一個統一了哈國,1518-38)的三個兒子也取得了很大的 成功 ,之後哈薩克逐漸演變成了又三個帳國hordes組成的汗國,然後又分分合合,版圖最大時包括了烏茲別克的 撒馬爾罕 。最終在17世紀初分化成了中央勢力弱小的三個汗國各自為政的局面。
從1680至1770年代哈薩克和瓦剌人oyrat 或 oirat(西 蒙古 部落,成吉思汗的對頭)打打殺殺的了近一百年。哈薩克和瓦拉人中的准 噶爾 部落dzungars互懟的尤其猛烈,哈薩克不佔上風。一直到了乾隆1757-58年滅了准 噶爾 ,哈薩克才能安生地喘上一口氣。准 噶爾 人打下了的哈薩克地盤也被大清繼承了。准 噶爾 人的強勢攪屎阻礙了一個統一的哈薩克的形成,並削弱了哈薩克抵禦沙俄侵犯的能力。沙俄的入侵始於18世紀初,趁哈薩克內部分化穩步向南推進,在哈薩克的地盤上建立了行政機構。一些哈薩克人也認為沙俄的存在有助於哈薩克抵禦准 噶爾 的進攻,三大帳國中的兩個小帳國先後歸順沙皇,其實際效果可以忽略不計。而後的一些針對沙俄的起義被武力鎮壓,到1848年沙俄廢除了所有的帳國。相比烏茲別克的半獨立汗國,哈薩克併入俄國之後給隨之而來的現代思想和學校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俄羅斯 和哈薩克文化的融合在哈薩克產生了一種在其他 中亞 國家所沒有的世俗文化。
1919-1920年,蘇聯紅軍打敗了在哈薩克的白俄軍佔領了哈薩克,然後建立了蘇維埃哈薩克自治 共和 國,成了蘇聯的一部分。1927年起蘇聯政府推行了極端的改造游牧民政策迫使他們定居下來,並且從 俄羅斯 和 烏克蘭 遷來了大量的斯拉夫人。蘇聯的強迫性集體農莊改造致使哈薩克人口在1926-1939年間急劇減少近1/5,期間1百50萬人死於飢荒和疾病以及暴力。幾千人逃去 中國 ,30萬逃去烏茲別克,4.4萬逃去 土庫 曼。蘇聯時期哈薩克還是空間發射中心和核試驗場所。蘇聯解體后哈國於1991年獨立。
哈薩克旅行主要是自然風光大山大湖,滑雪,游牧民族,穆斯林文化, 阿拉木圖 ,努爾 蘇丹 。所謂的世界知名的景點幾乎木有。加加林第一次宇宙飛行的發射點位於拜科努爾Baikonur。
概況
哈薩克 共和 國,首都努爾 蘇丹 ,面積2.725百萬平方公里,西鄰裏海,是 中亞 五國面積最大的國家(世界第九),與 俄羅斯 , 中國 ,吉爾吉斯,烏茲別克,和 土庫 曼接壤,人口約1.83千萬(2018年)貨幣堅戈tenge(1米元約=388堅戈),官方語言哈薩克語和俄語,人均預期壽命男65.9歲女76歲(2017年),14歲以上人口識字率男99.8%女99.8%(2015年),人均國民收入gni per capita 7890米元(2017,這個人均gni比人均果丹皮gdp算的略細一些),1991獨立。
低地平原占哈薩克國土的1/3,丘陵高原佔1/2,低海拔山區佔1/5。哈國有著大陸性氣候,酷暑寒冬,溫差很大,一月份中部和北部平均溫度為零下19至零下16攝氏度,南部溫度則為零下5至零下1.4度。
哈國人口分布為57.4%城鎮居民,42.6%為農村居民 (2018年)。全世界80%的哈薩克人住在哈國,剩下20%基本都在烏茲別克和 俄羅斯 。19世紀有40萬 俄羅斯 人湧入了哈國,還有20世紀初移民來的一百萬斯拉夫人, 德國 人,猶太人等,移民們把哈薩克人擠出了牧場和良田,很 多哈 薩克部落淪於貧困。1954-56年赫魯曉夫的墾荒政策又帶了了一大批斯拉夫人 – 俄羅斯 人和 烏克蘭 人-到哈國北部的富饒農田區。到了1989年哈薩克人勉強比 俄羅斯 人多一點。獨立后的早些年裡大批的 俄羅斯 人遷回了俄國。到了1990年代中期哈薩克人在哈國人口的佔比接近了50%, 俄羅斯 人的比例降到了1/3。這個趨勢一致延續到了21世紀,2017年的人口比例為:哈薩克人67%, 俄羅斯 人20.2%,烏茲別克人3.1%, 烏克蘭 人1.6%,維吾爾人1.5%,韃靼人1.1%, 德國 人1.0%,其他4.5%。儘管如此哈國城市人口還是斯拉夫人多於哈薩克人。
哈薩克人說一種 西北 突厥語,亦稱基普恰克kipchak突厥語。俄語也是官方語言。哈國獨立后把哈薩克語定為官方語言,從教育系統開始重視哈薩克語的教育,從而限制了斯拉夫人的師資,因為斯拉夫人很少會說哈薩克語。
蘇聯時期前的哈薩克人名義上是穆斯林(多為遜尼派),在很長的游牧時期,信奉伊斯蘭的哈薩克人比較寬容隨意。當他們住進了城鎮或送孩子到城裡上學情況就有所變化。城裡的穆斯林學校以宗教科目和世界觀為主,所以年輕一代的知識分子就是比較正統的穆斯林。1920年代蘇聯政府打壓或不鼓勵人們的宗教生活。獨立后宗教自由得到恢復。約1/5的人口信奉東正教。宗教在哈國人口裡的分佈(2009):穆斯林70.2%,基督教(多為東正教)26.2%,無神論/未知3.3%,其他0.3%。
人口年齡分佈(2017):15歲以下25.9%,15-29歲23%,30-44歲22%,45-59歲17.2%,60-74歲8.6%,75-84歲2.7%,84歲以上0.6%。人口相當年輕,60歲以下的人口佔比近90%。
哈國自然資源豐富,主要出口包括農產品,原材料,化工產品,和製成品。1990年代進行了國企私有化。1994年哈國和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建立了經濟聯盟,塔吉克1998年也加入了,聯盟內資本勞力可以自由移動,同時也頒布了經濟合作政策。該聯盟后被歐亞經濟聯盟Eurasian economic union取代,成員有哈薩克, 俄羅斯 , 白俄羅斯 , 亞美尼亞 ,吉爾吉斯 。
農業佔用了哈國1/5的勞力,主要是哈薩克人部分和北部斯拉夫人麥農。哈薩克人養綿羊,山羊,牛和豬。哈國出產穀類,土豆,蔬菜,瓜果,甜菜和稻米,外加飼料和工業作物。
哈國的工業是經濟的突出部分,但是它只雇傭了少於1/10的哈國本土工人。製造業基本都是 俄羅斯 和 烏克蘭 工人生產生鐵,軋鋼,水泥,化肥,和消費品,無一例外。屠宰場各地區都有,但是奶製品廠則集中在 東北 部的斯拉夫人地區。
哈國的主要出口商品包括油氣,各種金屬和化學製品。主要出口對象是 義大利 , 中國 , 荷蘭 , 俄羅斯 。進口商品包括機械,金屬,化工產品和食物。俄國和 中國 是哈國進口的主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