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新疆 4。喀什 香妃墓 大清真寺 巴扎

作者:BANGZI  於 2016-2-25 23:4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旅遊歸來|已有8評論

關鍵詞:清真寺, 香妃墓, 新疆, 喀什

喀什真的很異域風情,街上基本上都是維族人。難怪那地方鬧起來最凶。不過呢這麼鬧對大家都沒啥好處,他們維語里可能木有人在屋檐下這麼個成語。俺們今天一早去了香妃墓,巴扎,最後去了喀什大清真寺。貌似這是俺去的第一個清真寺。這一統溜達完了之後俺們就去了機場回烏魯木齊。這裡的飯菜真的不大對胃口,這種情況在俺身上絕少發生,俺是屬於那種到哪兒都吃嘛嘛香的那個類型。至今未找出答案。
 
唯一的遺憾是木有到喀什老城區的老街區去走一圈,看別人的照片還是相當有風情的。
 
摘自百度百科:
香妃墓坐落在喀什市東郊5千米的浩罕村,系自治區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是一座典型的伊斯蘭古建築群,也是伊斯蘭教聖裔的陵墓,佔地2公頃。 據說墓內葬有同一家族的五代72人(實際只見大小58個墓穴)。第一代是伊斯蘭著名傳教士玉素甫霍加。他死後,其長子阿帕克霍加繼承了父親的傳教事業,成了明末清初喀什伊斯蘭教「依禪派」著名大師,並一度奪得了葉爾羌王朝的政權。他死於1693年,亦葬於此,由於其名望超過了他的父親,所以後來人們便把這座陵墓稱為「阿帕克霍加墓」。 傳說,埋葬在這裡的霍加後裔中,有一個叫伊帕爾汗的女子,是乾隆皇帝的愛妃,由於她身上有一股常有的沙棗花香,人們便稱她為「香妃」。香妃死後由其嫂蘇德香將其屍體護送回喀什,並葬於阿帕霍加墓內,因而人們又將這座陵墓稱做香妃墓」。不過據考證,香妃並沒有葬在這裡,她確切的葬地是在河北遵化清東陵的裕妃園寢。

 

來歷編輯

香妃墓」之稱的來歷,源於民間傳說。香妃本名買木熱.艾孜姆,自幼體有異香,被稱為「伊帕爾罕」(香姑娘)。她被清朝皇帝選為妃子,賜號「香妃」,因不服京城水土病故,由124人抬運棺木,歷時3年運屍回鄉,安葬於阿帕克霍加墓中。現主墓室中尚存駝轎一乘,據說就是當年運屍時從北京帶來的。此傳說流傳甚廣,表達了民、漢各族自古以來·團結互愛的良好願望。其實「香妃」確有其人,與發動「大小霍加之亂」的波羅尼都兄弟是堂兄妹,是阿帕克霍加的重侄孫女。

 

結構編輯

香妃墓就像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高40米,由門樓、小禮拜寺、大禮拜寺、教經堂和主墓室5部分組成。穹窿形的圓頂上,有一座玲瓏剔透的塔樓。塔樓之巔,又有一鍍金新月,金光閃閃,莊嚴肅穆。陵墓高大寬敞的廳堂里,築有半人高的平台,依次是香妃家族五代72人大小58座墳丘。香妃的墳丘設在平台的東北角,墳丘前用維文、漢文寫著她的名字。墓丘都用藍色玻璃磚包砌,上面再覆蓋各種圖案的花布,既表示對死者的尊敬,又有保護墓丘的作用。陵墓左邊,建有大小兩座精緻的伊斯蘭教禮拜寺。陵墓後面,還有一大片墳墓,景色十分壯觀。
阿帕霍加墓經歷了三百多年的風雨歷史的洗禮,以其堅韌不屈的精神固守其古樸的建築風格,來此地的遊客有幕名香妃之麋,也有為朝拜而來的,更多的是為目睹阿帕霍加墓高超建築技術和藝術風格而來。香妃墓實際上是阿帕霍加家族陵墓的俗稱,是典型的伊斯蘭風格的宮殿式陵墓建築。陵墓安葬著同一家族的72座白底蘭花玻璃瓦覆蓋的陵墓。第一代是伊斯蘭傳教士阿基.買和買提.玉素甫霍加。他死後,長子阿帕霍加繼承其衣缽,繼續傳教,並一度奪得了葉爾羌王朝的世襲政權,在其權利巔峰時期統治了喀什噶爾、葉爾羌(今莎車)、和田阿克蘇庫車、吐魯番六座城市,接受了「世界的主宰」的稱號,成為十七世紀的白山派伊斯蘭教的首領,他死後改為阿帕霍加墓。香妃是阿帕霍加的孫女。

 

相關資料編輯

資料一
在乾隆皇帝的40多個后妃中,有一位維吾爾族女子,她就是聞名遐邇的香妃。其實香妃是否遍體生香,根本無從考證。但乾隆帝只有一個維吾爾族妃子卻是史實,她就是容妃。在乾隆帝的40多名妃子中,有一名回妃,本不奇怪,可是在容妃死後的一百多年內,卻引起了一批騷人墨客的興趣,在容妃身上大做文章,甚至編造出一個「香妃」的故事。從野史、詩詞到舞台,繪聲繪影大肆渲染,竟達到了真假難辨的程度。詩詞、戲曲中的人物是可以編造的,但發展到排除史實、以假亂真的程度,就有問題了。以下,我們暫還按習慣稱其為香妃,看看她的真實生平。
資料二
雍正十二年(1734年)九月十五日,香妃誕生在新疆和卓族的一個家庭。和卓族是世居葉爾羌的回族始祖派噶木巴爾的後裔,其族稱為和卓,所以香妃又叫和卓氏。其父為第二十九世回部台吉(貴族首領)圖爾都。乾隆二十年五月,清軍進軍伊犁,二次平定準噶爾叛亂,解救了被準噶爾拘禁的葉爾羌、喀什噶爾封建主瑪罕木特的兩個兒子:大和卓木、小和卓木。不料兩年以後,小和卓木殺死了欽派的副都統阿敏道,自稱巴圖爾汗,大和卓木也據守喀什噶爾,兩相呼應,稱雄南疆,開始了大規模的武裝反清。此後,圖爾都台吉等不願歸附分裂的部落,配合清軍,於乾隆二十四年,徹底平息了大、小和卓木的叛亂。
資料三
乾隆二十五年,圖爾都等五戶助戰有功的和卓,及霍集斯等三戶在平亂中立功的南疆維吾爾上層人士應召陸續來到北京,拜見高宗皇帝。乾隆令他們在京居住,並派使者接他們的家眷來京,封圖爾都等為一等台吉。圖爾都27歲的妹妹也被選入宮,冊封為和貴人(即香妃)。顯然,這是乾隆皇帝統一新疆后,實行「因俗而制」的政治需要,即政治聯姻。
貴人在清朝後妃的八個等級中,屬於第六個等級,其前有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其後有常在和答應。由於和貴人入宮時帶來了祥瑞(從南方移栽到宮內的荔枝樹,竟結出了200多顆荔枝),很得皇上的青睞,也很受皇太后的喜愛。因此在和貴人入宮后的第三年,即乾隆二十七年五月十六日,皇太后降旨,冊封和貴人為容嬪。她的哥哥,原封為一等台吉的圖爾都,也因追論進攻喀什噶爾有功.而同時晉爵,封為輔國公。乾隆三十年春天,高宗第四次南巡,攜皇太后、皇后、慶妃、香妃、圖爾都以及大學士傅恆等王公貴戚1000餘人同行。一路上,乾隆對香妃格外恩賞.前後賜給她80多種口味適宜的飯菜,其中就有名貴的奶酥油野鴨子、酒燉羊肉、羊池士等。
資料四
之後,香妃的俊俏和異域情調進一步贏得乾隆皇帝的垂愛和信任,乾隆二十三年六月,皇太后懿旨,將她由容嬪晉為容妃,並由賞給處為她準備滿洲朝服、吉服、項圈、耳墜、數珠等等。同年十月,受命為正、副使的大學士尹繼善、內閣學士邁拉遜,持節冊封容嬪為容妃,冊文曰:「爾容嬪霍卓氏,端謹持躬,柔嘉表則,秉小心而有恪,久勤服事於慈闈,供內職以無違,夙協箴規於女史,茲奉皇太后慈諭,冊封爾為容妃……。」這一年,香妃35歲。
資料五
三年以後,乾隆又攜香妃等六位妃嬪東巡,遊歷泰山,拜竭孔廟。由於乾隆三十一年烏喇那拉氏皇后亡故,乾隆聲稱不再立后;乾隆四十年,皇貴妃又被賜死,因此,到這個時候,容妃在乾隆的眾多后妃中已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乾隆四十六年正月十五日,皇帝在圓明園奉三無私殿設宴會餐,容妃已入主了西邊頭桌的首位,到同年十二月乾清宮大宴,容妃又升格到了東邊坐桌的第二位。這時,容妃已48歲,到了她地位與殊榮的頂峰。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十九日,容妃離世,享年55歲。
香妃的故事歷來非常迷人。傳說她「玉容未近,芳香襲人,即不是花香也不是粉香,別有一種奇芳異馥,沁人心脾」。是新疆回部酋長霍集占的王妃,回部叛亂,霍集占被清廷誅殺,將軍兆惠將香妃生擒送與乾隆。但香妃心懷「國破家亡,情願一死」之志,始終不從乾隆,最後被太后賜死。死後,將其運回家鄉安葬,故新疆喀什有香妃墓。
然而傳說再引人入勝,也與歷史事實相去甚遠。

 

地理位置編輯

阿帕克霍加墓整個陵園是一組構築得十分精美宏偉的古建築29米,四角各立一座半嵌在牆內的巨大磚砌圓柱,柱頂各建一座精緻的圓筒形「邦克樓」, 樓頂各有一根鐵柱群,由門樓、大、小禮拜寺、教經堂和主墓室五部分組成。主體陵墓是一座長方形拱頂的高大建築,高26米,底長35米,進深,高擎著一彎新月。主墓室頂呈圓形,其圓拱直徑達17米,無任何樑柱。主墓室外牆和層頂全部用綠色琉璃磚貼面,有花紋的黃色或藍色瓷磚,顯得格外富麗堂皇、莊嚴肅穆。陵墓廳堂高大寬敞,平台上排列著墳丘,墳丘是用白底蘭花琉璃磚砌成,晶瑩素潔。大禮拜寺在陵園的西半部,名「艾依提甲衣」,節日期間供教徒們作禮拜用。小禮拜寺和門樓是一組最外面的建築物,彩繪和磚雕圖案極為精美。寺外有一池清水,林木參天,清幽宜人。
阿帕霍加墓香妃墓坐落在喀什市東郊5公里處的浩罕村,是一座典型的伊斯蘭教式的古建築群。陵墓始建於1640年前後。據說墓內葬有同一家族的五代72人。因其中葬有明末清初喀什著名伊斯蘭教「依禪派」大師阿帕霍加而得名。阿帕霍加是墓中第二代人,曾一度奪得葉爾羌王朝的世襲政權,更成為17世紀「依禪派」伊斯蘭教的首領,名望遠遠超過其傳教大師的父親。

 

也就是說,這個香妃墓實際上就是個維族的貴族墓,香妃其實不埋在這裡,香妃她香還是不香也無從考證,整個一忽悠!

 

墓地

 

做工挺粗糙的

 

圓頂上的瓷磚已經掉的差不多了

 

巴扎,也就是市場。貌似穆斯林國家都有這個玩藝兒,都叫巴扎。俺買了一塊帶清真寺圖案的掛毯。現在還在家裡掛著呢。

 

百度:喀什大巴扎位於喀什市東門,我國西北地區最大的國際貿易市場。巴札,系維吾爾語,意為集市。喀什是古絲綢之路上的歷史文化名城,也是商品集散地,當年由西安出發的商旅,無論走天山南路抑或走天山北路,均在此地匯合。
這裡的巴札迄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古代有「亞洲最大集市」之稱。市場設有5000多個攤位,有近萬種商品,每天人流量達10餘萬。
自從紅其拉甫岸和吐爾尕特口岸相繼開放后,打開了國際商品的通道,大批外國遊客和商賈、商團,絡繹不絕,帶來大量異國商品參加貿易,也從大巴札採購許多中國商品。
1992年以前,這個巴扎只有在星期天營業,所以至今外國遊客及國外旅遊資料仍將這個巴扎稱為「星期天大巴扎」,實際上現在這個巴扎每天都在營業,但只有在星期天才最能讓人感受到巴扎的熱鬧勁和空前的規模。

 

艾提尕爾清真寺

編輯 鎖定

艾提尕爾清真寺(維吾爾語:قەشقەر ھېيتگاھ مەسچىتى Héytgah Meschit),又譯為「艾提尕」「艾提卡爾」。坐落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市的艾提尕爾廣場西側,始建於1442年,南北長140米,東西寬120米,佔地總面積為1.68萬平方米,分為「正殿」、「外殿」、「教經堂」、「院落」、「拱拜孜」、「宣禮塔」、「大門」等七部分,它不僅是新疆規模最大的清真寺,也是全國規模最大的清真寺之一。 在國內外宗教界均具有一定影響,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編輯
背景
這裡原是征服中亞的阿拉伯大將屈底波·伊本·穆斯林留下的伊斯蘭教傳教士的墓地。明正統(1436~1449)年間喀什噶爾統治者沙克色孜,米爾扎后葬於此,其後裔建造了一座小清真寺,即艾提尕爾清真寺之前身。
初建
公元1442年,喀什噶爾王沙克色孜·米爾扎首先在這裡建立了一所清真寺。正處於東察合台汗國杜格拉特家族賽亦德·阿里在喀什統治的時期(1435—1457)。當時該寺所在地尚屬城外一片葦灘,由賽亦德、阿里長子桑尼斯·米爾扎(即「喀什噶爾汗國」蘇丹阿巴拜克日生父)首先在今禮拜殿內殿址上起建一小清真寺。
修繕重建
1538年,喀什統治者吾布力·阿迪拜克為了紀念他已故的叔父,又將寺院擴建,16世紀,葉爾羌汗國君主將其擴建為能夠做主麻日禮拜的大清真寺,1798年英吉沙維吾爾族女穆斯林古麗熱娜在前往巴基斯坦的途中病故於喀什噶爾,人們用她遺留的旅費擴建了清真寺,並取名「艾提尕爾」。後由一位維吾爾族女富翁卓力皮亞汗捐資擴建,併購置600畝田產作為寺產。
16世紀上半葉,葉爾羌汗國的喀什噶爾統治當局,將該寺擴建為可禮主麻拜的大清真寺。
1787年今疏勒縣罕南力克鄉女地主祖魯裴葉海尼姆再度擴建該寺,並在喀什城南郊的帕合太克里村購置上千畝土地捐給寺院作「瓦合甫」地產。
1798年,英吉莎維吾爾族女穆斯林古麗熱娜在前往巴基斯坦途中病故於喀什噶爾,人們以其所遺旅費擴建該寺,並取名艾提尕爾。后經一位名叫卓麗皮亞汗的維吾爾族女布維(依禪派女信徒的通稱)捐資擴建,併購置了約600畝地作寺產。
1809年,喀什噶爾阿奇木伯克(官吏名)伊斯坎達爾對該寺進行擴建,增蓋了拱北式寺門,並在院內開掘了人工湖和水渠。
道光年間(1821~1850)喀什噶爾城擴建時,一直處於城外的艾提尕爾清真寺被划入城內,同時得到全面修葺和擴建,種植了各種樹木,美化了環境。
1872年,浩罕入侵者阿古柏下令對該寺進行大規模擴建。除增建了寺院用房、暖室、澡堂、宣禮塔、人工湖之外,還改建了寺門、禮拜殿,重新規劃了全寺布局,方形成今之規模。
2001年06月25日,艾提尕爾清真寺作為明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清真寺前面的廣場

 

周邊的商業開發正在如火如茶的進行中

 

牙醫廣告牌很震撼

 

俺們在門口等了好一陣子,因為裡面在做禮拜

 

這個維族孩子盯著俺家婆娘(那時還是女友)看了好半天,不會說漢語,無法交流。

 

裡面終於散會了

 

大家聚在門口熱烈地討論十一屆叄中全會的精神,久久不肯呢散去, 嘻嘻。。。

 

瞧這老爺子的造型兒!多有份兒!

 

會散了就讓俺們進去溜達溜達。在門口俺和孩兒他娘手拉手還被看門兒的喝道了一下:這裡不許拉手!(配上維族人說漢語比較生硬的口應)

 

在祈禱室裡面俺平生第一次領略了清真寺里特有的清香味 - 腳丫子留下的,大家都要脫鞋才能進去。

 

像不像這邊超市裡賣的bagle?味道也幾乎一樣。

 

大餅,囊

 

在喀什汽車站附近吃的飯。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8 個評論)

回復 meistersinger 2016-2-26 02:06
好照片
回復 BANGZI 2016-2-26 02:37
meistersinger: 好照片
三克油餵了貓吃!
回復 泥馬 2016-2-26 05:17
圖文並茂,長見識了。
回復 BANGZI 2016-2-26 05:24
泥馬: 圖文並茂,長見識了。
格拉西亞斯!
回復 【小蟲攝影】 2016-2-26 07:01
謝謝分享,圖文並茂
回復 BANGZI 2016-2-26 07:35
【小蟲攝影】: 謝謝分享,圖文並茂
菜兒當克!歡迎參觀。寫這個俺自己也再學習一下。當時去好多東西並不清楚。好在有這些照片還能複習。
回復 南沙2 2016-2-26 08:34
維族小伙看上你婆姨啦
回復 BANGZI 2016-2-26 11:35
南沙2: 維族小伙看上你婆姨啦
呵呵,不是的。清真寺里的確是不許授受不清。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03:5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