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防治冠心病新知 作者:陳淮沁 (2011-03-17)

作者:yujuanwu  於 2011-3-23 23:2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健康生活

    最近報章報道平時「身體健康」的中年國際著名廚師尚提·尚塔馬利亞(Santi Santamaria)在慶祝餐館開業時猝死。猝死的原因不禁引人深思。醫學統計數據顯示,平時健康中年人猝死原因絕大多數是由於冠心病。

  《黃帝內經》上說「上醫治未病」,如何預防冠心病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相信公眾肯定從醫生的醫學科學普及演說、文章中獲取了許多知識,但是如何充分理解掌握把這些防病知識,並應用到日常生活實際中是當務之急。最近,衛生局委任專家小組對各種常見病況(其中包括冠心病及其危險因素)擬定一套健康檢查指導原則,旨在教導國人在哪個年齡段應該進行哪些醫學檢查。專家建議,經過初步篩查的患病高風險人群,應該聽從醫生的建議,進行更複雜和準確的檢查。這個原則的制定與實施有望達到既能不遺漏危險狀況的早期發現又避免了過多的檢查,做到既健康又節約。

  這裡我將結合這個原則,再敘及最新預防冠心病的知識,溫故而知新。

  四項健康行為和三項健康因素

  美國心腦學會最近發表的理想心血管健康的定義中採用了4項健康行為和3項健康因素作為衡量健康的指標。4項健康行為是:1.無吸煙,2.體重指數(BMI)低於25.3、高活動量,4.每日攝取3份或3份以上的水果和蔬菜;3項健康因素是:1.總膽固醇低於200mg/dL(無葯控制),2.收縮壓低於120mmHg,舒張壓低於80mmHg(無葯控制),3.空腹血糖低於100mg/dL(無葯控制)。一項志願者臨床試驗顯示:在2000名美國人中只有1人全部達到上述7項指標,10%的人達到5項。這個結果令人震驚,反映了美國人堪憂的健康狀況。

  心血管疾病目前是全世界頭號殺手。2008年度,冠心病佔新加坡國人總死亡率的20.1%、住院原因的3.5%。冠心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發的,例如長期吸煙、缺乏運動、高脂肪,高膽固醇飲食等導致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這些冠心病危險因素的形成。如果能在病況演進過程中加以適當的干預,就能有望抑制冠心病的發生與發展。

  吸煙

  2001年全國健康調查報告資料顯示,新加坡成人(年齡介於18-69歲)吸煙率為13.6%,其中以馬來族最高(23.7%),其次是華族(12.3%)和印度族(11.4%)。男性吸煙者比女性高6倍(27.7%對3.7%),吸煙危害性不會因為吸煙方法或每日的吸煙量不同而降低。就算每天只吸一支煙,患心臟病的概率還是比不吸煙者高1.4倍,而每日吸20支煙者發病率則高1.8倍。心臟病患者如能成功戒煙,隨訪死亡率能減少36%。戒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除了輔導工作之外,更靠個人的意志力,跟醫療團隊通力合作才有望成功。

  運動

  運動能減少冠心病發病率達25%,2007年的健康調查顯示:新加坡成年人有經常運動習慣人比例為23.6%,男女無差別(男性25.1%女性22.2%)。適量的運動應包括每周進行150分鐘的中等量運動或75分鐘的強度運動。運動需要以有氧運動為主,包括快步行走、跑步、騎腳踏車、游泳、跳舞等。每次運動至少十分鐘,以強度而定。運動所帶來的益處,就如儲蓄戶口,運動量「儲」得越多,效益就越大。除有氧運動以外,也可以進行肌肉增強訓練(諸如舉重等)每周進行兩次就已足夠。

  飲食

死於猝死的米其林廚師尚提·尚塔馬利亞。

  健康飲食在素有 「美食天堂」美譽的新加坡的確難以付諸實施。香噴噴的炒粿條、雞飯等諸多美食,不禁使人垂涎欲滴,趨之若鶩,難以抗拒。但飲食選擇在預防心臟病方面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所以,儘管誘惑很大,但是為了身體健康,我們還是應該忍痛割愛,改變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堅持健康飲食。那麼,究竟什麼是健康的飲食呢?新加坡保健促進局呼籲國人每日攝取5份至7份的米或其替代食物,2份水果、2份蔬菜、2份至3份肉類,儘可能用少量油、脂肪和鹽來烹飪食物,每天應該喝6杯到8杯水(1.5至2.0公升)以確保水量充足。詳細的飲食資料可到保健局網頁查詢。

  體重

  正常的體重應維持在體重指數(Body Weight Index, BMI) 18.5~24.9之間,BMI的計算方法是體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單位是kg/m2。 亞洲男性腰圍要保持在90(cm),女性80(cm)以下才能減少心臟病概率。超重的高血壓患者如果能減輕體重,血壓更容易有效的控制和減少藥物的依賴。堅持控制飲食,較少卡路里的攝入和足量的運動,才能達到理想的體重指數。

  高脂血症

  衛生局健康指導原則強力建議,所有男性35歲以上者和女性45歲以上者需接受血脂檢查。中年人如有高血脂症可通過藥物控制血脂來減少冠心病的發病率,如果伴有其他的冠心病高危因素(包括家族心臟病史男性低於50歲或女性低於60歲患病、糖尿病、家族高血脂症、吸煙、高血壓和印度族)則男性在年齡20到35歲,女性20到45歲需開始做血脂檢查,檢查次數以個人的患病危險程度而定。如醫生確定屬於低危群和無需吃藥,可每三年檢查一次。反之,則每年查一次。如有服食降血脂葯則需每6個月至一年檢查一次。在整個複查過程中,醫生應向病人不斷灌輸健康飲食習慣。

  高血壓

  健康指導也建議所有18歲以上者需做血壓檢查,如血壓屬正常( 收縮壓低於130mmHg,舒張壓低於85mmHg)則可每兩年檢查一次。如血壓屬偏離(收縮壓130-139mmHg,舒張壓85-89mmHg)則需每年檢查。血壓的正確評估需在不同時刻,多次測量才會準確。醫生不可根據在診所一次測量血壓就下結論病人是否患有高血壓症。在檢查血壓過程中,病人需坐著或躺下休息片刻,不可在30分鐘前吸煙或喝含有咖啡因飲料(茶、咖啡、美祿等),選用合適的袖帶尺寸(肥胖者可能需用大號),確保能全部包繞上臂。如果血壓高於140/90mmHg,則應該聽從醫生建議進行行為甚或藥物治療。還有一種特殊的情況是血壓只是在看醫生時升高,而平時自己測量時並不高,由於國外醫生通常工作中都穿白袍大衣,所以稱為「白袍式高血壓」。如果懷疑白袍高血壓,可以通過24小時的動態血壓監測確定。

  糖尿病

  國人如超過40歲就應做血糖檢查。在檢查之前,需禁食至少8個小時。如空腹血糖低於6.1mmol/L為正常血糖值;如介於6.1和6.9mmol/L則需進行口服糖耐量試驗(Oral Glucose Tolerate)檢查。如果首次檢查之後屬正常,則可每3年檢查一回。如伴有高危因素(超重、高血壓、家族成員有病史、妊娠糖尿病、高血壓、糖耐量測驗異常或已患有冠心病)則需30歲時開始做檢查,甚至每年都得做血檢。

  早期的檢測和適當的干預性治療,可抑制冠心病的持續惡化和改變一個人的命運。通過衛生局最新的健康檢查指導原則我們可以做針對性檢查,避免花冤枉錢,做一些沒有必要的體檢項目。

  (作者是新加坡國立大學心臟中心總主任,也是報業控股華文報諮詢團成員)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16:0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