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講過的「古話」
--寫在先父九十二冥壽日
常言道:養不教,父之過。但相比聰慧的母親,父親顯得要木訥,只能在家抓「大事」,子女教育都是慈母說了算。不過,父親也曾給過我不少教誨,印象最深的是他在我剛記事時的一個小故事--對於長輩或說書人講的故事,鄉語稱之「古話」。內容大致如下:
很久很久以前,一個人到餐館吃飯,以前稻穀加工的技術水平差,米飯中常有些沒舂好的帶穀殼米,這個人吃飯時就將碗里的穀殼米都擇出來放到一邊,光吃沒穀殼的飯。正巧天上的雷公巡視人間這塊地區,看到有人如此浪費糧食,大怒,要懲罰他,只待他離開餐館就打雷劈死之。這個人吃完飯,剛要起身,似乎突然意識到什麼,又坐下來將碗邊的帶穀殼米一粒一粒地掰開吃 ......。雷公視其尚有良心,就放他一馬,繼續巡視其他地區。
今日梳理這故事,以為要點有三:一不能浪費糧食,二是天上有神靈監督蒼生,第三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我童年時已無大飢荒,但城鎮居民還是按計劃供應的:每人每月約28斤稻米、半斤肉和半斤豆腐票,要填飽肚子,還得搭些菜葉、雜糧才行--尤其是逢31天的「大月」。不浪費每一粒糧食,是我這代人自覺與本能,既不需要毛主席語錄中「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的提醒,也無需先慈「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嘮叨。飢餓,是「愛惜糧食」的最好教育。
但天上有個雷公,則給幼年的我以極大的威懾:天上有這麼些神時常在巡視凡間,如果誰做了壞事是會被懲罰、遭雷劈的。當然,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天上諸神都很客觀,他會觀察你的整個過程,並給你悔過的機會。比如故事中的那人也許是匆匆趕路,不打算吃穀殼米的,但離座前良心突然發現,就坐下來將那幾粒穀殼米掰開吃了。因此,做人做事,一旦覺悟,就改,切不可「破罐子破摔」,更不能用遮掩的方式導致更大的錯誤。
本來,這「古話」能對自己人生有多大影響是高度可疑的。那是個「破四舊」「反潮流」「大鬧天宮」的時代,人腦活躍的儲存也有限,而偉大領袖既俏皮又心明眼亮告誡全黨全軍全國人民「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父親的封建殘餘思想很難起作用。有趣的是弱冠前突遇到一系列大事件:毛主席逝世、粉碎四人幫,黨中央號召「解放思想」,提倡「撥亂反正」,講文革顛倒的東西撥回來。以前接受的共產主義思想開始幻滅,於是這些傳統的封建迷信思想開始發生作用了。后雖學到打雷閃電的科學原理,但又讀到一點因果報應的思想。因此,對某種神秘力量的敬畏,多少影響了我的人生。
后為人父,小女體弱多病、神經敏感,對天上打雷很害怕。我就將她爺爺的這個故事繼續演義給她聽,讓她知道天上有菩薩,法力無邊。雷聲雖響,但不會對好人有傷害,只會懲罰那些做了壞事的人。這種說法當然老掉牙了,卻對女兒很管用。
讓孩子從小就養成有一種敬畏之心,可能是很好的教育方式。也許女兒未來不再信佛,而是信基督、真主或者某種感應等,都好。如喬布斯所說:人生一世,你總得信點什麼。
孔子說君子有三畏,第一個就是「畏天命」,懂得敬畏才算是有智慧的人。而有智慧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才不會迷惑,所謂「知者不惑」嘛!

2014年中秋節給下輩講「古話」
父親給我講的這個故事,也許是祖父講給他聽的,而祖父又可能是曾祖父甚至高祖講給他們聽的......甚至故事的源頭要從楚地追溯到南昌府,再上溯到汝南郡......也許有上千年的歷史呢?中華文化就是這樣艱辛倔強地傳播著......,我以為這個故事真好,尤其對孩童啟蒙有用,值得傳承。
只可惜,此生再也聽不到父親講古話了。
庚子冬月初十不孝男泣血叩於悉尼
相關悼念文字鏈接
父親死,故鄉就沒了
「傳說」中的祖父
紀念祖母朱雲珍孺人
(本文系家事雜感,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