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2021的上半年 之五 日子嘩嘩的過

作者:Smilingsnow  於 2021-6-30 12:2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日誌|通用分類:流水日記

       2021的上半年 之五 日子嘩嘩的過

        時光如流水,日子嘩嘩的就過了半年。

        這幾個月,多倫多的疫情封鎖開了封,封了開,已不太清楚現在的具體政策了,也不太在乎。

        反正我仍舊天天去公司上班。不能進去餐館吃飯,但進店買個pizza, 買杯咖啡還是可以的;不能逛街,還是可以去超市隨便採購、網上定購、路邊取貨的;不能旅遊,但可以去公園郊外踏青hiking、跑步騎車;不能聚會,但有了更多與家人在一起的時候;不能去店裡理髮,就在家自己打理….何況天氣一天天的暖和起來,前院後院的忙起來,看著花花草草菜苗果樹一天天發芽開花長大,對這些約束和限制並沒有太多的不適和遺憾。

        如安省這般猶抱琵琶半遮面似的封鎖方式,對於我們這些天天出門去上班的人,和那些這一年都整天在家上網工作學習的人來說,心態實在是不太一樣的。

       上班,接觸人群,也是一種自然的群體免疫方式。

       三月初的時候,我們部門的兩個年輕人查出了COVID-19, 那幾天確實在公司里引起了一陣恐慌。那天一大早剛上班,經理就把和染病的人有密切接觸的幾個人請回了家,要求他們去做核酸檢查並在家隔離兩周。

       隨後幾日,公司氣氛很是緊張,因為這兩人確診的頭一天還在上班呢,但也確實沒有什麼明顯生病的癥狀。偏偏這屬於隱私問題,人事部門專門發郵件說明不允許議論和問詢得病的人和密接者的姓名和具體情況,不得歧視染病者。

       有人很是擔憂和焦慮,直接以心裡有負擔為由,請了一兩周的假。

       其實,公司里每個人都是間接接觸者。餐廳里,每天吃飯休息時間,幾十人儘管分開了時間分開了座位,但微波爐、咖啡壺、桌椅這些公共設施並沒有經常消毒。每天進公司自測體溫,佩戴口罩,但常常有人忍不住拉下口罩露出口鼻。公司到處可見保持6ft距離的提示,但工作時人和人的距離常常不超過1米、三五成群聚堆討論解決問題更是時常可見。

       幸運的是,兩周后,公司沒有新增病例。密接者陸續回來上班了,又過了一周,染病的人也回來了,看上去精神還不錯,當然,沒人詢問病情和癥狀詳情,也不允許問。

       這樣的不幸和幸運在公司發生后,有人更在意了,趕緊拿著公司發的是必需生產公司證明去優先打了疫苗。但大部分人比以前更不在乎了。

       四月初,我病了一場,無奈半夜去了醫院的急診室。

       此時的急診室只接受非新冠病人,不允許任何陪伴人員進入。平日人滿為患的大廳冷冷清清的,只有兩三個病人和一個個分開擺放整齊的椅子。幾個護士分工查體溫、消毒雙手、詢問近日旅行和個人接觸情況,確認無新冠疑似癥狀,醫生才開始詢問就診病情。在急診室等侯時,看到醫生護士比候診的病人還多,甚至有些悠閑的樣子,讓虛弱的我有些恍惚,彷彿並沒有疫情發生。只有臉上的口罩提醒著我。

       春假的時候,網上預約夏季露營開放,往年一起聚會的朋友相邀同去,我沒敢答應。朋友們大多都是在家上班上學,這一年裡除了去超市買食物買菜,很少與外人接觸,我這種天天出門上班與多人打交道的人猶如病毒的隱性定時炸彈,安全性太差,還是自覺點,不與他人隨意聚會的好。

        從去年三月加拿大全國嚴格封鎖到如今安省半開半封,大多倫多地區已封城一年多了。封封開開,開開封封,又是分級制度,又是顏色區域管控,lockdown 令,stay at home令,但多倫多的downtown 每周都會有不同的示威人群,公園湖邊街頭,三五成群不帶口罩的人越來越多。政府、企業、國家、社會、個人,似乎都沒什麼耐心和介蒂了,都希望儘早全面開放,恢復正常。

        6月父親節的前一天,大多倫多地區終於又放開了一步,雖然限制入店人數,但好歹各種商店都可以開門營業了。

       那個周末,各大小商店門前人們繞著圈排著的長隊,還是讓我驚訝不已,望之卻步。

       餐館還不能堂食,但除了外賣,還可以在店門前的室外吃,猶如國內的大排檔。當然,這個季節的多倫多,在餐館乾淨整潔的戶外桌椅排檔上吃飯,倒也是一種享受。

        部門老闆帶我們去吃了工作午餐,犒勞大家的辛苦工作,只是那天有人在家上班,有人請假,只有一半的人去了。有人感嘆吃飯的人膽大,有人自認打了新冠疫苗百毒不侵,吃個飯算什麼,甚至開始計劃夏季休假去旅遊了。

        五月底,安省進一步開放的前幾日,我終於去打了第一針輝瑞疫苗。

        我從來不反對疫苗,也認為疫苗有效。但就和對感冒疫苗一樣,就是不太想打。每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都不太一樣,心裡想法也不同,

       知天命的年齡,真的只想聽天命了。

       雖說政府企業都不強迫打疫苗,但如今已不僅僅是單純的打不打的問題了。

       每天工作與他人接觸,不知道誰會帶病,儘管洗手戴口罩做得很好,但萬一我身體弱先發病了,那就是圍圍人的病源。如果是因為沒打疫苗得了新冠,那就是自作孽不可活了。我的心理素質不足以當這個作孽者。

       更別說旅遊出行需要疫苗證明了。畢竟我還是隨時做好回國探親的準備的。哪怕現行政策下很難很難。

       如今形勢下,不打疫苗,感覺與這個社會格格不入。而打了疫苗,得不得新冠都會理直氣壯些。

       加拿大的疫苗主要有輝瑞Pfizer 、莫德納Moderna, 以及歐州早已停打的阿斯利康AstraZeneca。由於疫苗不夠,不能及時到貨,接種兩針間隔四個月左右。第一針按年齡依次優先接種,從三月份開始,80歲以上優先,再70歲、65605045,到五月份的時候,18歲以上的都可以打第一針了,沒幾天,12歲以上的青少年也可以打疫苗了。

       公司給打疫苗的職工半天帶薪假沒打的填寫一份表格給人事部門報備。

       從三月底公司有人著急拿著證明信打了第一針開始,符合年齡條件的人都陸續打了第一針。每天上班的一大熱門話題就是打疫苗。大家相互詢問交流打疫苗的預約種類反應癥狀等等各種情況。

       6月份,疫苗多了,可以提前打第二針了。但剛開始沒幾天,輝瑞疫苗沒貨了,阿斯利康也不讓打了,官方和媒體又開始鼓勵和建議混打疫苗。但官方網站上幾乎很難約到時間。早有各種各樣的Apps出現,實時更新,指導人們哪裡有空缺,哪裡不用預約,哪裡排隊短。好似整個一全民健身活動。

       這幾個月,不上微博,不看疫情新聞,閑暇時間幾乎全部用來閱讀網路小說,什麼前世今生,末日輪迴,上古起源,未來科幻,玄門道教,武學宗派,霸道總裁,言情輕喜,五花八門,精彩紛呈。忘了工作的壓力、生活的繁瑣、身體的衰老、封城的無奈,心情平靜宛如修鍊。

       一面震驚於這些網路作者黑洞般的想象力,一面感嘆他們細膩的文字描述,更是佩服他們日更不斷的毅力。終是自嘆不如,全然無心提筆寫字。

       匆匆忙忙的日子裡,春來了,花開了,夏到了,花艷了。

       多倫多最美的季節,該享受了。

       漫漫的人類歷史長河裡,今日改變了整個世界的疫情,也不過是彎彎河道里的一個折點。

       而每個人都是一粒水滴,既是參與者,也是試驗品。

       我們這些平凡人,在生活和時間交匯的汪洋大海里,沉沉浮浮不被淹沒,已屬不易。在這種世界級的變故面前,只能更加隨波逐流,才是生存之道。

       以後的某一天,暮然回首,這影響了每一個人的幾年,也終似流逝的水,只在記憶里留下一抹印跡。

       如水般流淌的時光,還是好好過著自己平凡且平庸的日子吧。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3-6-1 04:1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