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名可名不可】嘉慶帝秀警惕 徐長卿羞御醫

作者:change?  於 2025-9-17 23:1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嘉慶帝秀警惕

1802年底,安南新國王阮福映請求改國號為「南越」。
惟古代南越國包括兩廣和越南北部,引起嘉慶帝警惕,改賜名「越南」,沿用至今。

阮福映(,1762年2月8日- 1820年),又作阮映、阮福暎,是越南最後一個傳統王朝阮朝的開國君主,1802年至1820年在位,死後廟號阮世祖。因其年號嘉隆,故而被稱作嘉隆帝。
阮福映原名阮福暖(越南語:Nguyễn Phúc Noãn/阮福暖),又名阮福種(越南語:Nguyễn Phúc Chủng/阮福種),是阮福㫻與阮氏環的第三子。阮福㫻是阮福濶的次子。據阮朝的官方正史記載,1765年阮福濶逝世,因世子阮福昊已死,便遺命讓阮福㫻繼位。但權臣張福巒卻篡改了遺詔,讓年幼的第十六子阮福淳繼位。不過,也有歷史學家認為阮福㫻被確立為繼承人可能是19世紀阮朝建立以後才出現的一種觀點;阮福昊死後,阮福濶指定阮福淳繼位,阮福昊的長子阮福暘為替補人選。而在後來的西山之亂中,阮福暘的聲望遠遠超過了阮福淳,而此時阮福映在各位王子中只是個不起眼的小人物。

阮福濶逝世時,阮福映年僅四歲,同父親阮福㫻一起被幽禁在宮中,不久父親阮福㫻就死了。阮福淳年少貪玩,專權的張福巒又貪婪殘暴,導致了百姓的不滿。1771年,阮岳、阮侶、阮惠三兄弟發動西山起義,立即得到了南河各地的響應。1774年,北河的鄭主鄭森見南河大亂,派黃五福南下討伐。阮福映隨定王阮福淳南逃至嘉定(今胡志明市一帶)。此時,阮福映被定王授予掌使的官職,統帥左翊軍。阮朝史料稱,他雖然年少,但多出奇謀,深得諸將的尊敬,也得到了定王的器重。

1777年,西山朝君主阮岳派遣阮惠、阮侶攻打嘉定,年僅十五歲的阮福映被太上王阮福淳派往三埠(位於今前江省一帶)募兵。不久,舊阮的新政王阮福暘同眾多宗室大臣一起,在龍湖營(今永隆省一帶)被西山軍俘虜殺害。太上王逃往橙江(位於今前江省一帶),阮福映率東山軍將其迎接到芹苴。隨後,太上王在龍川(今金甌省)被阮惠俘虜並殺害。許多阮氏王子遇害,但阮福映倖免於難。他逃到了瀝架,被天主教牧師保羅·誼(Paul Nghi,Phaolô Hồ Văn Nghị)藏了起來。
法國傳教士百多祿主教
此後他逃到了河僊鎮,在那裡,他遇上了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的百多祿主教。得到保羅·誼的情報後,百多祿避開了在柬埔寨的西山軍,前來幫助阮福映。阮福映許諾在奪回政權之後將會給予基督教自由傳播的權力,因此百多祿動心了。他們一起進入森林逃避西山軍追捕,此後二人一起逃亡到了土硃嶼。
嘉隆帝畫像
朝代 阮朝
年號 嘉隆
姓名 阮福映[b]
廟號 世祖
諡號 開天弘道立紀垂統
神文聖武峻德隆功
至仁大孝高皇帝
別名 阮映、阮福暎[b]、阮福暖、阮福種[c]
出生 1762年2月8日
武王壬午年正月十五日
出生地 內路富春京
逝世 1820年2月3日(57歲)
嘉隆十八年十二月十九日
逝世地 越南順化皇城
陵墓 天授陵
孝康皇帝阮福㫻
孝康皇后阮氏環
皇后 承天高皇后宋氏蘭
順天高皇后陳氏璫(追贈)


阮福映長子阮福景的畫像,藏於巴黎外方傳教會
1787年《法越凡爾賽條約》,原件藏於法國巴黎外交部。法方簽字者為蒙莫蘭,越方簽字者為百多祿
由勒布朗、皮曼紐爾負責建造的八卦城示意圖。該城在後來法國發動的南圻遠征中被燒毀。
舊阮軍隊中的狙擊手
皮曼紐爾建造的延慶城堡。
嘉隆年間建立的順化皇城
讓-巴蒂斯特·沙依諾身穿阮朝海軍的軍服,注意其軍服含有法越混合特色
越南順化的國子監


外交政策
與法國的關係:百多祿試圖讓阮福映與西方國家接近並貿易,但隨著1799年百多祿的死而以失敗告終。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有征服越南的野心,他希望將越南作為法國在遠東的殖民地以抗衡英國在印度的霸權。但拿破崙忙於在歐洲打仗,無暇東顧,後來也隨著拿破崙的被流放而不了了之。[波旁王朝復辟之後,法國首相黎塞留公爵派Cybele號來到沱㶞港(今峴港),向阮朝朝廷贈送了一艘配備有52支槍的護衛艦作為禮物,還轉交了法國國王路易十八的國書,希望阮福映踐行他在《法越凡爾賽條約》中的承諾。但阮福映認為自己並沒有得到法國的實際援助,故而拒絕了法國的要求,卻其國書並且退回了法國的禮物。

與英國的關係:[y]1804年,英國人約翰·羅伯茨(John Roberts)來到越南,要求在廣南的茶山建立商館。由於阮福映曾在馬德拉斯和加爾各答從不列顛東印度公司那裡購買武器,為了信守諾言,阮福映給予了英國一定貿易特權。但建立商館的要求遭到拒絕,英國的禮物也被退回。1822年,明命帝終止了英國人的貿易特權。

與中國的關係:1803年,阮福映派遣鄭懷德、黎光定出使清朝請封。阮福映取「安南」的「南」字、「越裳」的「越」字,請求清朝賜國號「南越」;但嘉慶帝將其改為「越南」,這就是今日越南國名的由來。嘉慶帝認為歷史上「南越」之地較廣,兩廣(廣東與廣西)皆在其內;阮福映全有安南,亦不過是交趾故地,故而將其二字順序顛倒。[e]不過,清朝回覆安南時稱,以「越」字冠於「南」字之前,表示阮福映先繼承越裳之地,而再開拓疆域於安南,不僅名稱正大、字義吉祥,又能與兩廣的舊稱「南越」相區別開來。[ao]次年,嘉慶帝派遣廣西按察使齊布森出使越南,冊封阮福映為越南國王,頒賜越南國王金印一枚。[阮福映來到昇隆(今河內)接受清朝的冊封,隨後遣黎伯品充如清正使,陳明義、阮登第充甲乙副使,前往清朝進貢並謝恩,雙方約定三年一貢為慣例。1806年,阮福映正式舉行登基大典,確定新國號「大越南國」。但原國號「大越」仍被使用,直至1839年被明命帝廢止。[a]
明命帝畫像
來源:約翰·克勞福德遊記

與暹羅的關係:阮福映即位前曾流亡暹羅,[q]暹羅曾於1784年出兵越南,試圖協助他復位,但失敗。後來阮福映趁西山朝內亂之機回到越南,重新佔據了嘉定,以此為基地進行北伐並最後統一全國。根據泰國《拉達那哥欣皇家編年史》記載,在阮福映稱帝之前,曾先後六次向暹羅王拉瑪一世進貢金銀花,以表示臣服之意。在北伐西山朝的戰爭中,阮福映曾派人向暹羅請求調遣柬埔寨、萬象的士兵,得到拉瑪一世的同意。阮福映建立阮朝以後,不再向暹羅進貢金銀花,但仍與暹羅互相派遣使者。1813年,阮朝曾與暹羅因柬埔寨問題而發生衝突,但在嘉隆年間雙方總體上保持著友好往來的關係。

與柬埔寨的關係:[i]1779年,阮福映將柬埔寨變為附庸國;但在1782年嘉定被阮惠攻陷之後,舊阮喪失對柬埔寨的控制。不久,柬埔寨發生內亂,國王安英(匿印)出奔暹羅。拉瑪一世乘機將其扣留,並派昭披耶·阿派普貝[s]監督柬埔寨內政。1796年安英逝世時,暹羅不準其子安贊二世(匿螉禛)歸國繼位。直到柬埔寨攝政召華塔拉哈 (波)去世後,方才冊封安贊二世為王。安贊二世不滿於暹羅的統治,在外交上遊走於越南和暹羅之間。1807年棄暹羅向越南朝貢。這侵犯了暹羅的利益,1811年,暹羅暗中扶持安斯農(匿螉原)叛亂。安贊二世逃往嘉定城,向阮朝朝廷求救。1813年,阮福映遣黎文悅攜安贊二世歸國復位,並駐兵南榮(今金邊)、盧淹(今干丹省勒維恩縣)兩城,將柬埔寨重新變為越南的附庸國。安斯農出奔暹羅,暹羅駐軍於今馬德望省一帶,欲以該地區封安斯農為王。黎文悅作書譴責暹羅,暹羅與越南達成和解之後撤離了該地。在阮福映在位期間,越南與暹羅沒有發生過正面的軍事衝突,而柬埔寨則同時向越南和暹羅朝貢。

與琅勃拉邦的關係:琅勃拉邦王國(南掌)此前曾發生王位糾紛,故王索迪加·戈曼之子曼古·拉加古曼(Ong Manhku Rajakoumane,溫猛)與國王阿努魯塔(*乍)爭奪王位。曼古獲得清朝的承認和冊封,進攻阿努魯塔,戰敗後逃往興化的昭晉州(今萊州省豐收縣)投奔當地土司。1802年秋,曼古來昇隆(今河內)朝見阮福映。阮福映認為天下初定,沒有時間處置這件事情,讓他回昭晉州。與此同時,阿努魯塔遣使,請求從寧邊州(今奠邊府市)入貢。1809年,曼古又被北城臣送來順化。阮福映將他送往諒山的鎮南關(今中越邊境友誼關),讓清朝處置。清朝認為曼古不能自立,拒絕了他的王位請求並沒收其敕印。此後,曼古客居昭晉州直至逝世。

與萬象的關係:阮福映早在流亡暹羅期間就與萬象王國(萬象)國王因塔翁(昭印)相識。在北伐西山朝戰爭期間,萬象曾出兵配合。阮朝建立的時候,因塔翁遣使入貢,阮福映命令將川壙(鎮寧)之地隸屬於萬象。因塔翁去世後,暹羅立因塔翁之弟昭阿努(阿弩)為萬象王。阮福映派該奇阮文蘊、翰林黎文富前往萬象賜賻。川壙發生王位繼承權的鬥爭,在阮朝與萬象的支持下,昭內登上了川壙王位。

誅殺功臣
根據史料記載,阮福映在晚年性格多疑,常對大臣起猜忌之心。而一些朝中大臣之間有互有嫌隙,因此鄧陳常、阮文誠等一些功臣遭到殺害。

鄧陳常在阮福映還在嘉定期間便前去投奔,隨其顛沛流離,後因戰功逐漸升遷,任北城兵曹,後又任兵部尚書。兵部尚書任內,因將鄭主部將黃五福列為福神被人告發而失勢。黎質與其有仇,1813年,趁機告發其在北城兵曹任內的不法之事,阮福映下令將鄧陳常罷官下獄。鄧陳常甚為不滿,在獄中作《韓王孫賦》一首,自比為漢朝的韓信。阮福映大怒,欲殺鄧陳常,皇子阮福膽力救不能免。阮福映令鄧陳常自殺,但鄧陳常不從,遂被絞死。

阮文誠也是阮福映的舊臣,此人文武雙全,在征討西山朝的戰鬥中立下赫赫戰功。阮朝建立後擔任北城總鎮,之後回京任中軍之職,《嘉隆律書》也是此人主持編纂的。但他與另一重臣黎文悅有仇,阮文誠曾派人暗殺黎文悅,但未成功。1817年,阮文誠之子阮文詮寫了一首頗為自大的詩,黎文悅便告發阮文詮有謀反之心。於是阮文誠被逮捕入獄。阮福映命黎文悅審問阮文詮,黎文悅強迫阮文詮認罪。於是阮福映迫使阮文誠飲毒藥自盡,其子阮文詮處斬。

晚年及逝世
在阮福映建立阮朝之後,仍有法國人沙依諾(阮文勝)、瓦尼埃(阮文震)、德斯皮奧以及巴里西等人在朝中擔任高官。阮福映給予他們特殊的待遇,賜予他們50名衛兵,准許上朝時免行跪拜之禮。雖然阮福映對他們禮遇有加,但他們都感到鬱鬱不得志。阮福映逝世後不久,沙依諾便向繼任的明命帝提出辭官告假三年,返回了法國。此後法國籍官員也陸陸續續提出辭職,黯然歸國。

1801年阮福景逝世後,雖然按照慣例應該由阮福景的長子阮福美堂擔任皇嗣孫,但由於阮福景一系有強烈地親西方和基督教傾向,且阮福美堂尚未成年,故而阮福映遲遲不立繼承人。1815年,阮福映立推崇儒家思想的庶子阮福膽為皇太子,將阮福景一系的子孫排除在了皇位繼承權之外。

雖然阮福映在奪取皇位的過程中受到西洋人的幫助,但他認為西洋人「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對西洋人存在有相當大的戒心。[ap]然而他也看到了阮福膽的內心具有強烈地排外和反基督教傾向,故而告誡阮福膽,要求他要尊重歐洲人特別是法國人,但不要給予他們任何優待,更不能把土地割給法國。

1820年2月1日(嘉隆己卯年臘月十七),阮福映病重,召皇太子阮福膽、諸皇子、諸公以及大臣黎文悅、范登興入宮,宣佈了遺詔,任命黎文悅、范登興為輔政大臣。臘月十九,阮福映駕崩,在位18年,壽58歲。陰曆正月初一,皇太子阮福膽改名阮福晈並正式繼承皇位,是為明命帝。

阮福映死後廟號世祖(越南語:Thế Tổ/世祖),諡號開天弘道立紀垂統神文聖武峻德隆功至仁大孝高皇帝(越南語:Khai thiên Hoằng đạo Lập kỷ Thùy thống Thần văn Thánh vũ Tuấn đức Long công Chí nhân Đại hiếu Cao Hoàng đế/開天弘道立紀垂統神文聖武峻德隆功至仁大孝高皇帝)。其遺體被合葬於其原配宋氏蘭之陵寢,葬於宋氏蘭墳丘的左側,兩陵寢統稱天授陵。

形象
阮福映擅於使用鳥鎗,發無不中。[aq]他也愛好讀書尤其是史書,在位期間曾多次要求下詔讓民間獻書。

阮福映的性格直率而果斷,文臣武將往往能在他面前直接表露出自己內心的想法。他不僅喜愛宮廷舞蹈等士大夫的愛好,也喜愛鬥雞、㗰劇等越南民間的愛好。在私下場合他會表現出平易近人。據說黎文悅曾在他面前開玩笑地就鬥雞問題發表長篇演說。

阮福映用人不重視出身,如:朱文接出身馬商,黎文悅出生農民。他也不重視其種族,其部將有眾多外國人,如:法國人沙依諾、瓦尼埃、達約、皮曼紐爾、戴福桑、勒布朗等人,高棉人阮文存,中國人何喜文、黃忠仝、張公引,還有暹羅人溫利·馬盧(Vinhly Malu,榮麻離)。投降的部將只要有才能也受重用。

阮福映也是個守信的人。他信守自己的諾言,允許傳教士在越南自由傳教,還給予英國人貿易特權,雖然他並不情願這麼做。他死後,明命帝便遵循其遺訓廢除了英國的貿易特權,後又發佈禁教令。

而在當時的西方,阮福映則被宣傳為基督教徒的庇護者,西方人認為他推動了基督教在越南的傳播。而事實上阮福映偏向於儒家思想,在內心裡對基督教比較抵制。

評價
西山朝君主阮惠把阮福映看作是西山朝的最大禍患。阮惠臨終時,阮福映勢力日漸強大,因此阮惠對西山朝的未來非常擔憂。
法國傳教士古拉爾(Guérard)認為:「嘉隆王用一切手段敲榨人民,不公正和橫行霸道,使得人民比西山時期更加痛苦。賦稅和勞役增加三倍。」[ar]
阮朝維新年間編纂的《國朝正編撮要》,對阮福映作如是評價:「帝中興創業,功德兼隆,鴻厖以降未之有也。立國之始,營城郭,修陵寢,建郊廟、社稷,班爵制祿,開科取士,興禮樂、學校,定法度、條律,存黎、鄭之後,延功臣之世,郤西山之獻,密暹羅之防,懷眞臘,撫萬象,威震殊方,仁覆小邦,規模葢宏遠矣。」
越南歷史學家陳仲金認為,阮福映是一位「具有才智的國君,聰明睿智,在長達25年的時間之內與西山相抗,經歷了無數艱難險阻,但何時候也未曾灰心喪氣,而仍一心一意思慮復國大業。」;陳仲金又評價阮福映「頗具創大業之美德,知人善任,使豪傑之士人人都忠心耿耿為之效忠命」,「因此他不僅恢復了舊業,而且還統一了山河,進行諸項改革,使當時的我國成為一個空前未有的強大國家」;但是對於阮福映晚年殺害功臣之事陳仲金也提出批評,認為他像漢高祖一樣濫殺功臣。
越共對阮福映的評價非常差,認為他發動「反革命戰爭」,依靠外國勢力鎮壓農民起義,建立了越南歷史上最後一個而且是最「反動」的封建王朝。對於其即位之後的各項改革越共也都評價不佳,認為其最終目的都是「鎮壓人民的反抗」。
中國學者郭振鐸、張笑梅認為,阮福映在世「既有過又有功」,但是「過大於功」。他藉法國之助鎮壓西山起義,「為法國進入越南並將越南變成法國殖民地奠定了基礎」;他在位期間對外侵略柬埔寨,對內「專制獨裁,壓迫人民」,晚年又殺害功臣,因此其過匪小。而他的功勞在於「將動亂分裂的越南社會歸於統一」,之後又施行一系列改革,「對越南封建社會發展起了一定推動作用」。

家庭
阮福映家族
 
阮福映家族
 
 
 
 
 
 
 
 
 
 
 
 
 
 
 
 
 
 
祖父:世宗孝武皇帝阮福濶
 
 
 
 
 
 
 
 
 
 
 
 
 
 
父:興祖孝康皇帝阮福㫻
 
 
 
 
 
 
 
 
 
 
 
 
 
 
 
 
 
祖母:孝武皇后張氏容
 
 
 
 
 
 
 
 
 
 
 
 
 
 
世祖高皇帝阮福映
 
 
 
 
 
 
 
 
 
 
 
 
 
 
 
 
 
 
 
 
外祖父:演國公阮福忠
 
 
 
 
 
 
 
 
 
 
 
 
 
 
母:孝康皇后阮氏環
 
 
 
 
 
 
 
 
 
 
 
 
 
 
 
 
 
外祖母:夫人馮氏
 
 
 
 
 
 
 
 
 
 
 
 
 
後宮
封號/諡號 姓名 生卒年 生平
皇后
承天高皇后 宋氏蘭 1762年1月19日-1814年2月22日 英睿皇太子阮福景生母,生2子
順天高皇后 陳氏璫 1769年1月4日-1846年11月6日 明命帝生母,追封皇后,生3子
妃嬪
德妃 黎氏評 1785年1月22日-1810年10月10日 黎顯宗之女,
初嫁西山朝皇帝阮光纘,後改嫁阮福映,生2子2女
昭儀 阮氏田 生1子
昭容 林氏拭 生1子2女
昭容 范氏祿 生2女
昭容 黃氏職 生1女
昭容 宋氏順 生1女
昭容 阮氏蘋 1791年10月31日—1837年5月26日 生1子
婕妤 楊氏事 生1子1女
婕妤 楊氏養 生1女
美人 鄭氏清 生1子
美人 陳氏彩 生1女
美人 蓋氏秋 生1女
美人 阮氏永 1790年9月7日-1847年5月25日 生1女
才人 潘氏鶴 生1女
才人 陳氏漢 生1女
才人 阮氏淵 生1女
才人 鄧氏緣 生1女
左宮嬪 宋氏樓 生1女
宮嬪 阮氏瑞 未生育
子女
包括未序齒的子女在內,阮福映有子19人,女18人。

排行 封號 諡號 姓名 生卒年 生母 生平
皇子
未序齒 阮福昭[at][au] 早殤 宋氏蘭
未序齒 阮福昌[av][aw][ax] 早殤 不詳
未序齒 阮福晵[ay][aw][ax] 早殤 不詳
未序齒 阮福日[aw][ax][az] 早殤 不詳
未序齒 阮福暔[ba][aw][ax] 早殤 不詳
未序齒 阮福曠[aw][ax] 早殤 不詳
未序齒 阮福昊[bb] 早殤 陳氏璫
長子 英睿皇太子 阮福景 1780年4月6日—1801年3月20日 宋氏蘭 有2子
次子 順安公 敦敏 阮福曦 1782年—1801年5月21日 生母不詳 無嗣
三子 阮福晙 生年不詳,12歲殤 昭容林氏拭
四子 聖祖仁皇帝 阮福晈
(阮福膽) 1791年5月25日-1841年1月20日 陳氏璫 即明命帝
五子 建安王 恭慎 阮福旲 1795年10月5日-1849年11月5日 陳氏璫 有40子41女
六子 定遠郡王 敦諒 阮福昞
(阮福旭) 1797年9月6日-1863年8月16日 婕妤楊氏事 有42子31女
七子 延慶王 恭正 阮福晉
(阮福㫜) 1799年3月21日-1854年7月17日 昭儀阮有氏田 有20子28女
八子 奠磐公 恭篤 阮福普 1799年5月3日-1860年9月11日 生母失詳 有2子
九子 紹化郡王 恭良 阮福昣 1803年4月30日-1824年10月26日 陳氏璫 有2子
十子 廣威公 恭直 阮福昀 1809年5月20日-1829年5月26日 德妃黎氏評 有1養子
十一子 常信郡王 莊恭 阮福昛 1810年10月2日-1849年8月11日 德妃黎氏評 有7子11女
十二子 安慶郡王 莊恭 阮福㫕 1811年9月10日-1845年6月29日 美人鄭氏清 有1養子1女
十三子 慈山公 溫慎 阮福昴 1813年10月25日-1868年8月18日 昭容阮文氏蘋 有13子10女
皇女
長女 平泰公主 端慧 阮氏玉珠 1782年-1847年 昭容範氏祿 嫁阮文玩
次女 平興公主 婉淑 阮氏玉瓊 1788年-1849年 昭容林氏拭 嫁範文信
三女 保祿公主 貞和 阮氏玉瑛 1790年-1850年 昭容林氏拭 嫁張福鄧
四女 富霑公主 靜質 阮氏玉珍 1790年-1819年 昭容黃氏職 嫁阮德隆
五女 保順公主 貞慧 阮氏玉玔 1792年10月20日-1851年 昭容範氏祿 初嫁阮黃算
改嫁張文銘
六女 德和公主 莊潔 阮氏玉玩 1794年-1827年 左宮嬪宋氏樓 嫁枚德儒
七女 安泰公主 柔和 阮氏玉珴 1796年11月21日-1856年 婕妤楊氏養 初嫁阮德禪
改嫁武曰俊
八女 安禮公主 婉淑 阮氏玉玖 1802年-1846年 婕妤楊氏事 嫁黎厚
九女 義和公主 恭潔 阮氏玉玥 1803年-1846年 昭容宋氏順 嫁阮德祜
十女 安義公主 貞麗 阮氏玉琂 1804年8月11日-1856年 德妃黎氏評 嫁黎文燕
十一女 安恬公主 厚敏 阮氏玉珉 1805年6月22日-1869年 美人蓋氏秋 嫁阮常詢
十二女 美溪公主 貞懿 阮氏玉珪 1807年-1827年 德妃黎氏評 嫁阮文僐
十三女 定和公主 端嫻 阮氏玉璣 1808年9月13日-1856年5月29日 美人阮廷氏永 嫁阮黃成
十四女 阮氏玉玿 1歲卒 才人阮氏淵 早殤
十五女 阮氏玉理 1809年-1819年4月2日[bc] 才人陳氏漢
十六女 柔潔 阮氏玉珹 1812年-1829年 才人潘氏鶴 嫁胡文什,未及出嫁去世
十七女 阮氏玉碧 1812年-1819年 美人陳氏彩
十八女 阮氏玉珵 1817年-1823年3月25日[bd] 才人鄧氏緣

undefined
南越國圖示(南越(公元前 204 年 - 公元前 111 年)——一個古代王國,由現代中國南部省份廣東、廣西和雲南以及越南北部的部分地區組成。)
南越國疆域最大時地圖,標示了郡縣。本文件中的地名、位置和邊界基於譚其驤編著的《中國歷史地圖集》和周振和編著的《西漢政區地理》。底圖為 East Asia topographic map.png。

undefined
漢武帝統治時期,越南北部和中部處於中國的統治之下。
玖巧仔 (Jiu Qiaozai) - Own work, GIS數據 地形圖數據:ETOPO1 矢量底圖數據:www.naturalearthdata.com 參考地圖 中國文化大學版《中國歷史地圖》 《zh:中國歷史地圖集(古代史部分)》 《zh:中國歷史地圖集》 《中國古代史地圖》 《世界歷史地圖集》 張芝聯等主編 《21世紀歷史圖鑑》(日) 《世界史圖鑑》(日) 陳致平,《中華通史》第二冊 附「漢武帝時疆域擴張與對外用兵形勢圖」 《西漢政區地理》 附「武帝元封三年朝鮮四郡示意圖」 中國長城學會《中國歷代長城總圖》 File:Map of the Great Wall of China.jpg 參考書籍 《西漢政區地理》 周振鶴著 《中國疆域沿革史》 顧頡剛、史念海 著 參考網頁 漢朝使者的海上之旅


大越、占婆和高棉帝國( 12世紀)
Đại Việt, Champa and Khmer Empire (12th century)

Map of Vietnam showing its territorial expansions, 11th to 19th century
越南領土擴張地圖(動態顯示 11 至 19 世紀)

undefined
《遷都詔書》,由皇帝李公淵所撰
Edict on the Transfer of the Capital, written by emperor Lý Công Uẩn
李太祖(Lý Thái Tổ,974年3月8日-1028年3月31日),名李公雲,廟號太祖,李朝開國皇帝,大越第六代統治者。他在位時間為 1009 年至 1028 年。
Lý Thái Tổ (chữ Hán: 李太祖, 8 March 974 – 31 March 1028), personal name Lý Công Uẩn, temple name Thái Tổ, was a founding emperor of Lý dynasty and the 6th ruler of Đại Việt; he reigned from 1009 to 1028.
河內還劍湖畔的李太祖雕像
Statue of Lý Thái Tổ beside the Hoàn Kiếm Lake in Hanoi
ý Công Uẩn 於 974 年出生於北寧省 Từ Sơn Đình Bảng 的 Cổ Pháp 村。他的生父身份不明。然而,除了他的母親姓范之外,人們對他母親的一面知之甚少。據越南編年史《Đại Việt sử ký toàn thư》記載,他的母親在他三歲時將他交給一位名叫李慶雲的佛教僧人收養。李公淵養父李慶文的李氏家族起源於豐州縣。

李公淵在當時最傑出的佛教祖師文行僧的指導下,在位於河內東北部,紅河對岸不遠處的亭榜村接受教育。他以虔誠的佛教徒而聞名,後來成為一名歷史學者和士兵。 他從一個小官逐漸晉陞到政府的重要職位,最終被授予左衛將軍(Tả Thân Vệ Điện Tiền Chỉ Huy Sứ)的頭銜,這是皇家衛隊中最重要的職位之一。

1005 年,在位皇帝黎環去世,導致其兒子之間爆發內戰。 李公淵開始在宮廷任職,最終在指定的王位繼承人身邊升任重要職位。1009 年,黎氏家族的最後一位皇帝,在位皇帝黎隆定(1005-1009 年在位)患上痔瘡,不得不躺下聽取官員的報告。 隆定皇帝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喬寺的僧侶們發起宣傳運動,煽動人們相信李公淵必將成為國王。1009 年 11 月,他在人民的憤怒中去世,原因是他在位期間殘暴無情。王室官員段錦木和僧人文行抓住機會,利用手中的權力和政治影響力,在未遇到太多阻力的情況下,擁立其信任的弟子李公淵為帝,結束了黎朝的統治。

隆定去世兩天後,在其庇護人文行僧的建議和協助下,以及在整個佛教界的努力下,李公淵被舉國擁立為皇帝。李公淵登基后,年號「順天」,意為「順天之意」。

''''''''''''''''''''''''''''''''''''''''''''''''''''''''''''''''''''''''''''''''''''''
............................................................
 徐長卿羞御醫

上品·草部·徐長卿 

  味辛溫。

  主鬼物,百精,蠱毒,疫疾邪惡氣,溫瘧。久服,強悍輕身。一名鬼督郵。生山谷。

  《吳普》曰:徐長卿,一名石下長卿,神農雷公辛,或生隴西,三月采(《御覽》)。

  《名醫》曰:生太山及隴西,三月采。

  案《廣雅》云:徐長卿,鬼督郵也;陶宏景云:鬼督郵之名甚多,今俗用徐長卿者,其根正如細辛,小短扁扁爾,氣亦相似。

from  《神農本草經》


徐長卿別名?
「徐長卿,人名也,常以此葯治邪病,人遂以名之。」 「徐長卿」一名首見於《神農本草經》,別名「鬼督郵」,唯《唐本草》另有「鬼督郵」, 又名「獨搖草」與「徐長卿」不同。

中藥徐長卿

中藥的命名方法通常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一定的形象化規律。例如,有些藥物是根據其顏色、形狀、味道或者功效來命名的。另外,一些藥物的命名還可能來源於古代文獻、神話傳說或者是與特定歷史人物的故事相關聯。

徐長卿這種草藥以人名來命名,是因為其發現者或推廣者的姓名與藥材緊密相關,這樣的命名方式在中藥傳統中是為了紀念對藥物有重大貢獻的人物,其名稱的由來與唐代貞觀年間的一個醫者有關。

據歷史記載,唐太宗李世民在一次外出打獵時不慎被毒蛇咬傷,情況十分危急。御醫們嘗試了多種方法均未能奏效,於是張榜招賢,希望能找到能夠治癒皇帝病症的人。這時,一位名叫徐長卿的民間醫生應募而來,他使用了一種草藥成功地治癒了李世民的傷勢。為了紀念這位醫者的貢獻,人們便將這種草藥命名為「徐長卿」。

徐長卿作為一種中藥,其藥用價值在《神農本草經》中被列為上品,認為它可以治療蠱毒、疫疾、邪惡氣、溫瘧等疾病,具有解毒止痛、利水、消腫、活血的功效。此外,徐長卿也是一種植物,其莖不分枝,葉緣有邊毛,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

徐長卿這個名字不僅承載著歷史的故事,也代表了中醫藥文化中對於藥物功效的認可和傳承。


徐長卿作為一種中藥,其藥用價值在《神農本草經》中被列為上品,認為它可以治療蠱毒、疫疾、邪惡氣、溫瘧等疾病,具有解毒止痛、利水、消腫、活血的功效。此外,徐長卿也是一種植物,其莖不分枝,葉緣有邊毛,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

你知道中藥徐長卿以前叫什麼名字嗎?#民間故事 #國產動畫 #中醫故事

當代醫生經驗談】

陳卓副主任醫師中醫血液科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 三甲 

情分析:您好,徐長卿有許多別名,具體可分為:鬼督郵、石下長卿、別仙蹤、料刁竹、釣魚竿、逍遙竹、一箭、英雄草、料吊、土細辛、九頭獅子草、竹葉細辛、鈴柴胡、生竹、一枝香、牙蛀消、絲香草、小對葉草、對月草、溪柳、蛇草、白芷、茯苓、紅花、赤芍等,可用於治療風濕痹痛、腰痛等各種痛症,臨床上也可用於治療濕疹、風疹、紅斑狼瘡等皮膚病。該藥物有許多用途,具體應用還需向臨床醫師諮詢。 

李海濤主治醫師中醫內科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三甲

 病情分析:中藥徐長卿一般是有副作用的。 中藥徐長卿是常見的一種中藥,味辛,性溫,歸肝、脾、胃、肺經,具有祛風散寒、明目、解毒的作用,對於風寒感冒、頭痛、牙痛、咽喉痛、疔瘡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療效果。由於中藥徐長卿性質溫熱,如果患者長期或者大量服用,可能會導致體內熱氣聚積,從而引起上火癥狀,例如口乾舌燥、口苦咽干、面紅目赤、大便乾結等。而且對於體質偏熱的患者,長期服用中藥徐長卿,還可能會導致體內濕熱淤積,從而引起身體不適癥狀,例如腹脹、腹痛等。因此,中藥徐長卿一般是有副作用的。 此外,如果患者在服用中藥期間,需要與其他藥物同時服用,需要提前諮詢醫生,以免藥物之間發生相互作用,從而影響到藥效。如果患者在服用中藥期間,身體出現不適癥狀,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槐夏travel心情爽 徐長卿:中藥里的「萬能止痛藥」 

徐長卿這味中藥,味道辛溫,主要歸肝和胃經。它的藥性辛香行散,溫通力強,特別適合用來祛風通絡、活血止痛和止癢。無論是風痹竄痛還是筋脈拘攣,甚至是風疹瘙癢,只要伴有寒邪,徐長卿都能派上用場。 不僅如此,徐長卿還能利水消腫、止咳和解蛇毒。它的止痛效果非常顯著,對於胃痛、牙痛、痛經、傷痛以及蛇傷等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不過要注意的是,體弱的人要慎重使用這味葯。徐長卿的主要成分包括丹皮酚、異丹皮酚、β-谷甾醇和徐長卿苷等,具有祛風、化濕、止痛和止癢的功效。臨床上常用於風濕痹痛、胃痛脹滿、牙痛、腰痛、跌扑傷痛以及風疹、濕疹的治療。 總之,徐長卿是一味多才多藝的中藥,但使用時還是要根據自身情況來定,避免不必要的風險。


偷走月亮的貓

*徐長卿與紫萱:中藥的美麗傳說*
* 徐長卿,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充滿了神秘與詩意。它其實是一種中藥的名字,形態不規則,根莖有節,四周生長著許多細長的根。它的根呈圓柱形,表面淡黃白色,帶有細小的縱皺紋。徐長卿被認為能夠驅除鬼物、百精、蠱毒、疫疾和邪惡之氣,對於溫瘧也有很好的療效。

* 紫萱,這個名字同樣充滿詩意。它其實就是萱草,又被稱為諼草。這種植物的花色非常鮮艷,極具觀賞價值,因此也被稱為忘憂草。紫萱是一種多年生的宿根草本植物,花蕾可以食用,全草和根都可以入葯。

* 無論是徐長卿還是紫萱,它們都是中藥寶庫中的瑰寶,不僅具有實用價值,還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2 11:3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