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古風新韻: 正宗中醫在美國第一所學府的來歷

作者:change?  於 2025-9-16 01:5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健康生活|已有5評論



韋斯魯伊斯(Arnaud Versluys)博士是極少數在中國接受過完整醫學培訓的西方人之一。他先後在武漢、北京和成都的中醫藥大學學習了十二年,獲得了中醫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

1999年,韋斯魯伊斯博士結識了他畢生的導師曾榮修醫生,並在其指導下學習了十三年的傳統《傷寒論》。這鞏固並增強了他對漢代經典中藥的熱愛,這些經典中藥體現在《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並借鑒了田家傳承。

韋斯魯伊斯博士原籍比利時,但2003年,他移居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在美國國立自然醫學院(NCNM)古典中醫學院任教。 2008年,韋斯魯伊斯博士創立了東亞醫學經典研究所,並擔任所長及「正宗中醫培訓™」項目的總設計師。韋斯魯伊斯博士是該領域的知名專家,經常在國際講座和會議上發表演講。

韋斯魯伊斯博士畢生致力於探索和重建田家正宗方劑的臨床實踐和理論基礎。他不僅從其師父——田曾派主要代表曾榮修醫生處獲得完整的知識傳承,還得到了已故鄭光祿醫生、田醫生孫女的遺孀、傳承人田玉霞的吳天福醫生以及田醫生唯一在世的弟子黃宣醫生的指導。這四個分支在 Versluys 博士身上的融合使他能夠獨特地綜合和重建脈診和處方使用的臨床風格,並使他成為田氏傳承的唯一在世代表。
arnaud versluys
Arnaud Versluys,博士,醫學博士,臨床醫學博士
東亞醫學經典研究所所長
田曾派經典傳承人
高級講師及臨床主管
aversluys@iceam.org

ICEAM® 致力於根據《傷寒論》和《金匱要略》的原則,進行漢代醫學的教學、研究和臨床應用,從而促進全球公共衛生的改善,並為子孫後代傳承中醫經典傳承和風格特徵。

東亞醫學經典研究所® 的目標:
培養優秀的東亞醫學臨床醫生和學者
弘揚和保存東亞醫學經典
倡導東亞醫學傳承和風格特徵的價值
東亞醫學經典研究所的價值觀:
慈悲(對患者和學生)
信任(對經典)
智慧(評估信息的價值)
勤奮(學習和實踐)
(ICEAM® is dedicated to the teaching,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Han dynasty style of medicine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the Shanghan Lun and the Jingui Yaolue, thereby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public health worldwide and preserving the lineage and stylistic identity of Canonical Chinese Medicine for future generations.

Goals of the Institute of Classics in East Asian Medicine®:
To train outstanding clinicians and scholars of East Asian medicine
To promote and preserve the classics of East Asian medicine
To champion the value of lineage and stylistic identity in East Asian medicine
Values of the Institute of Classics in East Asian Medicine:
Compassion (towards patients and students)
Trust (in the classics)
Wisdom (to assess the value of the information)
Diligence (in study and practice))


正統中醫是遵循兩漢經典著作(也稱為「經書」)所概述的教義而實踐的中醫流派。它是我們所知的中醫臨床和理論的基礎,由兩大流派組成:黃帝醫經派和神農經方派。

幾千年來,獲得這些知識的唯一途徑是師徒傳承,即師承傳承。 Arnaud Versluys 醫生是已故曾榮修(1931-2012)的主要弟子,而曾榮修本人又是已故田鶴鳴醫生(1883-1980)的弟子。Arnaud Versluys 醫生是田氏宗派®的繼承人,也是天曾宗派®最資深的傳承人。ICEAM® 的使命之一是守護並傳承這些知識,造福子孫後代。

ICEAM 項目融合古代知識與現代臨床實踐
ICEAM 項目由 Arnaud Versluys 醫生創立,旨在為臨床醫生提供前所未有的機會,接觸構成東亞醫學基礎的經典著作或典籍。本次培訓將以《傷寒論》和《金匱要略》的原理,以及天曾派(最務實、最先進的草藥學派之一)深厚的草藥知識為基礎,講解漢代(約公元200年)中醫的理論與實踐。培訓以漢代經典著作《黃帝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以及佚失的湯劑經典《湯液經》為藍本,將民間醫學典型的臨床實踐與儒家知識分子最初發展起來的先進醫學見解相融合。

培訓在診斷層面,通過先進的脈診和腹部觸診進行講解;在治療層面,則將草藥和針灸融為一體,形成一個精簡的流程。所有臨床專科均涵蓋其中,成功的學員將能夠掌握真正的經典中醫實踐,從而在現代臨床中更具有實用性和療效。

為什麼要通過《傷寒雜病論》來學習正統中醫?
作為中醫典籍的典範,《傷寒雜病論》揭示了其本源,並高度概括了漢代及前漢醫學的各個方面。它還展現了中醫在其發展過程中各種流派的起源。因此,研究張仲景著作的一些最顯著特徵,可以幫助現代學術界和臨床醫生了解中醫的過去和未來,並闡明其理論基礎和臨床應用。

中醫——歷史背景
中醫形成於公元前四千年(非工業化時期)。幾個世紀以來,由於缺乏統一連貫的思想體系,中醫一直以民間醫學的形式存在,其特點既體現了傳統民間傳說,也體現了實用醫療方法。隨著人類世界觀的成熟和謬誤的消亡,更加結構化的前道家和原始道家自然主義思想應運而生。因此,醫學研究從日益流行的自然觀察哲學中獲得了方向和關注。這使得醫學得以系統化,並確立為一門具有一致性和辨別力的科學。

秦朝標準化漢字的確立開啟了編纂進程。在公元前200年之前的五個世紀里,諸子百家致力於撰寫所有科學學科的經典著作;眾多學者參與編纂了第一批醫學經典,包括《黃帝內經》和《黃帝八十一難經》。

到西漢晚期,這些書籍構成了標準化醫學的體系,將所有有效的理論和實踐整合成一個最終連貫的體系。基於這種標準化的篩選過程,人們得以摒棄大多數源自民間信仰的無關內容。這最終構成了如今所謂的「正統中醫」的基石——即遵循漢代醫典理論和臨床方劑的中國醫學。

《傷寒雜病論》及其在中醫經典中的地位
上述兩派的支持者都曾進行學術交流,試圖相互補充不足,澄清疑惑。但直到東漢時期,才有一部著作成功地將理論和臨床學派融為一體。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雖然主要屬於《神農本草經》的臨床傳統,但卻成為第一部建立完整臨床草藥實踐的手冊。正如張仲景在其序言中所述,他學習並運用了前述《內經》和《傷寒雜病論》的理論,以及當時廣泛收集的草藥方劑和知識。他還借鑒了西漢《平脈法》和《辨脈法》等文獻,採用了漢代脈診體系。此外,他還將漢初氣候學中關於陰陽、五行和六氣的理論融入到與臨床相關的六體辨證體系中。他從《陰陽大論》中摘錄的所有材料最終被收錄到《內經素問》第67至74章中。

ICEAM培訓項目如何運作
ICEAM培訓的入門課程從DCCM®項目開始,該項目面向所有人開放,從希望加深對經典知識的資深從業者到沒有任何草藥知識的中醫學院學生,並將繼續進行臨床、高級和講師培訓。


ICEAM® 課程旨在為臨床醫生提供難得的機會,讓他們接觸構成東亞醫學基石的經典著作或典籍。該培訓融合了民間醫學的臨床實踐與先進的醫學見解。在診斷層面,課程通過先進的脈診和腹部觸診進行講解;在治療層面,課程將草藥和針灸融為一體,形成一個精簡的流程。課程涵蓋所有臨床專科,成功的學員將能夠掌握真正的中醫經典實踐,從而在現代臨床環境中獲得更高的適用性和療效。

學習途徑
所有學員必須從 DCCM® 課程開始參加 ICEAM 培訓。成功的 DCCM 畢業生(文憑獲得者)有資格參加臨床研究員項目 (FICEAM®) 和/或參加高級培訓研討會。成績優異的 FICEAM 畢業生(臨床研究員)可申請參加臨床督導培訓。成功完成所有高級培訓研討會的臨床研究員可申請參加課堂講師培訓。

課程
正統中醫文憑® (DCCM)
DCCM 培訓使接受西方教學體系教育的學生,即使不懂中文或未在中國長期生活,也能學習並掌握漢代極為複雜的醫學知識。DCCM 培訓以課堂形式模擬學習過程,該過程將學生沉浸在基於傳承的傳統弟子培養模式中。成功完成 DCCM 課程的兩個階段后,學生將獲得 ICEAM 認證的正統中醫文憑 (DCCM)。

DCCM 課程階段:
階段 1:傷寒論培訓 - 10 場研討會

階段 2:金匱要略培訓 - 6 場研討會

資格和先決條件
DCCM 研討會:面向所有人開放,無論中醫背景如何。無論您是經驗豐富的從業者,希望加深對經典醫學的理解,還是仍在中醫學院學習且沒有任何草藥知識的初學者,我們都歡迎並鼓勵您參加我們的研討會。許多從未接受過任何草藥培訓的學生從我們的課程畢業,並成為著名的草藥醫生。

DCCM實習:要註冊DCCM脈診或腹診實習,學生必須同時註冊實習前的所有研討會。天曾脈診的專有性要求學生對這一傳統表現出更大的投入,而不僅僅是註冊一個研討會。這是幾代醫生的命脈,需要與成千上萬的患者建立聯繫。我們對此非常重視——所以您也不應該掉以輕心。

研討會形式
研討會可以線上或在ICEAM中心進行,但脈診和腹診實習除外,這兩項實習僅以現場研討會的形式提供。除高級研討會、長期靜修或臨床培訓日外,現場研討會大多在周末舉行。

繼續教育學分
成功完成每場研討會後,將頒發繼續教育證書。在我們的認證頁面上了解更多關於繼續教育學分的信息。

研討會順序
所有研討會必須按順序參加,成功完成每場研討會並通過期末考試是參加下一場研討會的先決條件。對於現場研討會,每位學生每場研討會允許缺席一次;缺席的研討會必須通過錄音或在線視頻進行。

期末考試
參加在線培訓的DCCM候選人必須成功通過每場研討會的期末考試。

進一步學習機會
畢業並獲得文憑認證后,學生有資格參加臨床培訓獎學金(FICEAM)和高級培訓研討會。

臨床培訓獎學金(東亞醫學古典學研究所研究員®或FICEAM®)
信譽良好的DCCM文憑持有者可以參加FICEAM臨床培訓項目。張仲景傳承的經典中醫是一套純粹的臨床體系;雖然它需要一定的理論和學術基礎,但只有在臨床實踐中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因此,DCCM 畢業生必須將臨床培訓視為與 DCCM 研討會同等重要,甚至更為重要。

臨床研究員可以參加 ICEAM 組織的集體診療,或在 ICEAM 認可的臨床導師指導下進行私人實習。該項目包括 400-600 小時的臨床觀察,隨後進行筆試和臨床考試。

成功完成臨床培訓后,學生將獲得 ICEAM 的臨床研究員認證,成為東亞古典醫學研究所院士 (FICEAM)。只要研究員在研究所保持良好信譽,即可終身保留此稱號。

報名課程 - 在線或線下
DCCM 學生可以參加任意組​​合的線上和線下研討會。要了解 ICEAM 研討會的具體內容,請點擊「課程」頁面上的示例視頻。首先,請註冊 DCCM 的首個研討會「正統中醫基礎」。

獲得繼續教育學分
成功完成研討會後,學生將獲得繼續教育證書或專業發展學分。詳情請訪問我們的認證頁面。

在線論壇:與世界各地的其他人互動
所有 ICEAM 學生都可以訪問在線學生論壇,這是一個與世界各地的教師、畢業生和同學互動的工具,尤其對在線學生有幫助。

「如果您渴望獲得清晰且具有臨床意義的古典中醫知識,我強烈建議您參加 Versluys 博士的正統中醫培訓。」—— Alon Marcus,DOM、LAc、DAAPM
(「If you are craving clear and immediately clinically relevant access to classical Chinese medicine I would highly recommend you take Dr. Versluys canonical Chinese medicine training.」 – Alon Marcus, DOM, LAc, DAAPM)

在線研討會指南
在線研討會可為無法參加現場課程的學員提供替代方案,或為已畢業的文憑持有者提供進修課程。

講師及臨床督導培訓
希望加入 ICEAM 課堂教學和臨床督導團隊的文憑持有者和研究員,可申請參加有限度的進一步培訓。

DCCM® 項目:第一階段——傷寒論
傷寒論課程旨在提供多方面、深入的指導,幫助學員理解和運用傷​​寒論。診斷層面,學員運用先進的脈診和腹部觸診;治療層面,學員運用草藥和針灸,將兩者融為一體,形成一個精簡的療愈流程。

大多數傷寒論現場課程採用周末研討會形式。所有課程均可在任何 ICEAM® 中心或線上學習,但傷寒論脈診周末課程中特定宗派的專有和/或實踐部分,以及傷寒論腹部診斷課程的實踐部分除外,這些課程無法在線學習。為了使在線學員能夠滿足上述要求,我們將臨時提供單獨的傷寒論脈診和腹部診斷實習。課程必須按順序學習,成功完成每門課程是進入下一課程的先決條件。

《傷寒論》課程
正統中醫基礎
正統中醫是指遵循兩漢(約公元前200年至公元200年)醫學經典或教規而行醫的中醫流派。它是我們所知的中醫臨床和理論的基礎。正統中醫包含兩大流派:黃帝醫經派和神農經方派。

《十九條論》
《黃帝內經》《至真要大論》第七十四章記載了中醫病理學中最全面、最原始的規則。《十九條論》被認為是古典病因病理學最權威的教誨,也是唯一一部基於五行能量提出辨證方法的著作。由於無法僅從我們最為熟悉的清代現代臟腑辨證視角進行研究,因此其教誨難以理解。本課程將提供全面理解《十九條論》的唯一途徑——從古典中醫思想的各個角度進行評估,包括交叉引用其他經典著作,例如《難經》以及張景岳等大師的後期註釋。

五味與經典方劑的能量學
本課程將幫助初學者和資深中醫更深入地了解草藥的工作原理及其發揮療效的途徑。這些知識將直接促進更細緻的處方實踐、對方劑的更深入理解以及整體臨床療效的提升。

草藥與方劑原型:核心圈
本研討會面向草藥初學者和資深及經驗豐富的從業者,是通往遵循漢代經典教義的草藥學的大門,也是通往張仲景在《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所實踐的經典中草藥學的大門。研討會將向學員介紹張仲景的核心草藥圈。

藥方體系:外環(第一部分)
本課程將講授張仲景藥方體系外環,該體系精選了張仲景藥方體系中另外75種最重要的次要藥材。本研討會將為中藥初學者和資深從業者打開一扇通往漢代經典中藥學的大門,幫助他們了解張仲景在《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所運用的經典中藥學。

藥方體系:外環(第二部分)
本課程將繼續講授專門的本草學和方劑學,以服務於張仲景在《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所運用的經典中藥學。

傷寒論病理生理學及基本證型
《傷寒論》是東漢(約公元200年)最重要的中醫經典著作之一,也是中國醫學史上第一部臨床手冊。其辨證體系及後續文本以六經絡或體征為框架。本課程旨在深入了解六經絡病理的本質及其系統治療。

田派® 傷寒論脈診
已故北京傷寒論學者劉渡舟的名言最能體現脈診的重要性:「……仲景脈法之用,在於對疾病的理解和生死的抉擇。故欲精通六腑辨證理論,必先學習脈診方法,以利於六腑辨證。」

傷寒論腹部診療複診
通過本課程,學員將學習腹部診療理論,包括深入了解腹部病證的病理機制,並解讀這些可操作的診療結果,並將其直接轉化為經典方劑的中藥治療。

傷寒雜病論方劑家族
本課程將深入探討一系列核心方劑,包括外感方劑和內傷方劑,所有方劑均按核心方劑家族進行分類。方劑的家族親緣性圍繞著共同的藥方。藥方代表了草藥在不同方劑環境中的全部功能。本課程將講解張仲景方劑體系中一些最核心的方劑家族。

經典方劑加減系統
本課程將講解一套嚴格的臨床加減系統。該系統由Versluys博士歷經十年研究,通過分析張仲景的處方以及天增門派臨床實踐的特點,最終發展而成。它以方劑最初設計者張仲景的經典著作為基礎,並以其為藍本。該系統採用層級化的方劑加減體系,提供了一種萬無一失的加減方法,以適應西方中醫臨床中經常遇到的各種複雜臨床表現。一套嚴密的加減系統是經典草藥實踐的基礎,能夠消除臨床隨機變數,而隨機變數正是導致臨床失敗的最大原因。

傷寒論針灸
本課程旨在基於《傷寒論》六體理論,為針灸療法提供框架。課程將討論具體的穴位處方,更重要的是,我們將教授一種適用於任何基於《傷寒論》的草藥療法的取穴方法。該取穴方法將考慮原作者在設計其草藥方劑時所考慮的諸多因素。

天增譜系® 傷寒論病例研究及臨床策略
在本課程中,Versluys 博士將以案例為基礎,講解一系列核心現代疾病的病理機制和草藥治療,這些疾病的分析和理解將基於張仲景的經典視角。所有病例均來自 Versluys 博士的個人診所,對西方現代中醫臨床具有重要意義。

ICEAM 項目
ICEAM 項目旨在為臨床醫生提供難得的機會,讓他們接觸構成東亞醫學基礎的經典著作或典籍。

認證
成功完成研討會後,學生將獲得繼續教育證書或專業發展學分。

關於ICEAM®
東亞醫學經典研究所®是一個國際組織,旨在促進東亞醫學經典著作的教育、研究和臨床應用。ICEAM的研究生繼續教育課程面向符合條件的東亞醫學專業從業人員開放;課程可通過在線方式或在世界各地的ICEAM校區學習。

該研究所由Arnaud Versluys博士創立並擔任主任。Versluys博士是極少數在中國完成完整醫學教育的西方人之一,他在中國學習了十二年,最終獲得博士學位,專攻經典方劑。他還在著名傷寒專家曾榮修博士的指導下進行了多年的傳統弟子培訓。Versluys博士創立該研究所的宗旨是促進經典著作的研究和實踐,提高臨床療效,並保護東亞醫學的原始特徵。

ICEAM 提供獨特的正統中醫®培訓途徑,包括基礎培訓(DCCM®)、臨床培訓(FICEAM®)以及持續的高級培訓機會。ICEAM 課程已獲美國及國際認可,可計入繼續教育學分。更多詳情,請訪問課程頁面。

((內容均譯自該研究院網站))


曾榮修:黃埔軍校出身的中醫大師,如何用古方治癒疑難雜症?

曾榮修,出生於1927年四川的一個名門望族之家,其家庭背景深厚,所以曾榮修在那個動亂的年代也得到了良好的教育。

在他上中學時,他家還專門從美國為他們請了教師教授英語。這讓曾榮修說得一口流利的英語。

曾榮修和那個時代的熱血青年一樣,懷抱著救國之志,他考上了黃埔軍校,一心想上戰場殺敵報國。不過當他畢業時,抗戰結束日本戰敗了,而且很快就迎來了全國解放。

新中國成立沒多久,朝鮮戰爭爆發,曾榮修又懷著滿腔赤誠加入了志願軍。1952年,他隨軍來到朝鮮戰場加入了抗美援朝戰爭。

六年戰爭結束后,曾榮修才解甲歸田重回祖國。他先是被分配到北京教書,後來又被調到四川成都華西醫科大學擔任辦公室主任一職。

因為在醫院工作,加上他姐姐就是四川有名的中醫田鶴鳴的弟子,他對醫學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開始自學起了中醫。

後來因歷史原因牽連,曾榮修也被下放到了農村進行勞動改造。當時中國的農村普遍缺醫少葯,曾榮修的中醫便派上了大用場。就是在農村艱苦的條件下,曾榮修開始了他的中醫生涯。

1972年,曾榮修回到了成都,他主動要求調到華西醫大中醫科當了一名中醫師。

當時中醫大師田鶴鳴由於歷史原因受到迫害,被毆打致脊椎和上臂多處骨折,由於當年時政高壓,無人敢給田老醫治。

曾榮修看到此情景,作為黃埔軍人,他憑著軍人的忠勇和志願軍的軍功餘威,硬是冒著被批鬥的風險,將田老接回來救治。

他找到廣漢治骨傷的名醫劉漢書,終於將田老的脊椎骨和臂骨都醫治好了。

田老開方用藥簡潔效佳,所開藥方多不過八味中藥,所以有著田八味之稱,病好后,就收了曾榮修為徒,教他學習傷寒。曾榮修一直跟隨田老學習了九年,直到田老去世。

曾榮修盡得田老真傳,治病以祛邪扶正為主,講究六經辨證,注重脾胃治療,讓葯走專經,所以用一劑葯便可知效果,用二劑葯基本就能除疾病 。曾榮修和田老一樣開方大都不會超過三劑。

曾榮修在2005年,已近80高齡之時踏上了美國,開始了他將傷寒傳播到西方的講學之路。

為了傳播發展傷寒學,曾老即收了付海納和阿諾這樣的洋弟子,也收過劉力紅這樣在國內頗具影響力的中國弟子。


田鶴鳴:傷寒派中醫的傳奇人物

田鶴鳴(1883-1980),享年97歲,人稱「田八味」,是一位著名的中醫學家。他出生於1883年,卒於1980年,行醫70餘年。他的叔父田濟泰是當時的名醫,專以傷寒方治病。田鶴鳴繼承了叔叔的醫術,並在此基礎上更加精進。他診病立方,法度謹嚴,方子通常不超過八味,但療效顯著,因此被稱為「田八味」。

儘管田鶴鳴在成都的名醫榜上並未見到他的名字,但在四川醫林中卻十分顯赫。然而,由於他生性耿直,遭到了同行的排斥,被迫在烷花溪畔做一名民間醫生。

田鶴鳴認為,傷寒的治療需要遵循八味原則:辨陰陽、明運氣、洞徹病情、平脈辨證、識方用藥、轉用借治、合併表裡、隨證治之。他強調,傷寒的治療必須根據病情變化靈活運用,只要符合某方的病機,就可以施用該方。如果病情有出入,可以增減藥物,但超過這一限度則需要考慮其他治療方法。

田鶴鳴一生運用傷寒諸方,每於平凡處出奇功。他運用桂枝、麻黃湯非常自如,非根底紮實者所難能。治療身癢而隱疹時,他常用麻黃桂枝各半湯,效果顯著。治療咳嗽時,他先用小青龍開表逐邪,兼有熱象時再加生石膏。對於半表半里的病症,他常用大小柴胡湯化裁,效果迅速。他曾治療一位乳腺結核患者,用小柴胡湯加青皮、牡蠣、莪術鱉甲等葯,月余結核消除。

田鶴鳴常說:「單小柴胡湯一方,就有二十多種變化,治療的範圍相當寬廣。但柴胡一味的用量必須達到八錢,輕則效果緩慢。」他對仲景的五「瀉心湯」和大小「陷胸湯」特別佩服,認為用得恰到好處非常難,但如用得準確則效果顯著。

曾榮修學中醫與他的家姐有很大關係。他家姐師從四川有名的中醫田鶴鳴,回家時常會講起老師治病救人的故事,激發了他自學中醫的熱情。1972年,曾榮修調到成都第七人民醫院中醫科當了中醫。也是在這一年,一代中醫大師田鶴鳴被打倒遊街,暴力毆打至脊椎骨和上臂骨多處骨折,無人敢去救治。曾榮修冒著被株連的風險,毅然把田大師接到家裡並幫他四處尋醫,幾經周折治癒、保住。田大師康復后就帶著曾榮修一起出診,正式開啟學習傷寒派這個中醫瑰寶的新征程。

中醫七大主要學派傷寒派張仲景、千金派孫思邈、補土派、滋陰派、 溫病派,你屬於那一派


SoPain 2020/21 慢性疼痛治療案例報告:Arnaud Versluys 和 Jonathan D. Cole



Arnaud Versluys 博士講述經典準備



中醫研究生課堂預覽:正統中醫基礎面面觀---聽他怎麼說明中醫比西醫高明


精彩課堂預覽:中醫經典方劑量及田鶴鳴醫生的完美總結實踐


美國人教中醫課堂預覽:金匱要略腹診--她講到,中醫早期通過朝鮮傳到日本,談了中醫日本化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

回復 浮平 2025-9-16 02:56
美國醫療保險不 cover 中醫。
回復 change? 2025-9-16 03:10
浮平: 美國醫療保險不 cover 中醫。
AI 概述
傳統中醫 (TCM) 和過渡期照護管理 (TCM) 的醫療保險範圍差異很大:傳統中醫的醫療保險範圍不一致,取決於具體的保險計劃;而過渡期照護管理是聯邦醫療保險 (Medicare) 認可的服務,專註於出院后護理,需要與具體提供商核實福利。根據 April International 的資源和 Taking Charge of Your Wellbeing 的資源,對於傳統中醫,針灸和草藥等服務的保險範圍因州和政策而異,需要患者聯繫其保險提供商或諮詢提供中醫服務的提供商,以了解其具體福利。對於過渡期照護管理,聯邦醫療保險 (Medicare) 涵蓋該服務,但患者必須與其具體的聯邦醫療保險提供商或服務提供商確認其保險範圍,以確保其符合相關要求,其中包括 30 天的隨訪期,以及對從醫院或其他機構出院後有中度或高度醫療決策需求的患者進行一次面對面問診,農村健康信息中心的指南指出。
傳統中醫 (TCM) 承保範圍
各州和計劃的差異:
與過渡期護理管理不同,所有保險計劃的中醫承保範圍沒有統一的標準。
聯繫您的醫療服務提供者:
患者必須諮詢其特定的保險提供商和計劃,以確定傳統中醫服務是否在承保範圍內。
考慮自付費用:
如果不在承保範圍內,患者可能需要自掏腰包支付中醫服務費用,正如《掌控您的健康》中的資源所述。
過渡期護理管理 (TCM) 承保範圍
聯邦醫療保險 (Medicare) 承保範圍:
聯邦醫療保險 (Medicare) 為符合條件的受益人提供過渡期護理管理服務,幫助他們在住院或機構住院後過渡回社區生活。
私人保險:
許多私人保險公司也承保過渡期護理管理服務,以幫助減少醫院再入院率。
與保險公司核實:
根據 HealthArc 的指南,務必與特定保險公司核實承保範圍詳情,以了解其資格和任何要求(例如預授權)。
資格標準:
對於聯邦醫療保險 (Medicare),資格包括患者的醫療狀況以及在 30 天內從醫院或其他機構出院並轉入社區環境。
回復 change? 2025-9-16 03:14
浮平: 美國醫療保險不 cover 中醫。
在醫療保險領域,「TCM」可以指兩種截然不同的事物:傳統中醫或過渡性護理管理。患者可獲得的保險類型取決於其尋求的治療方案。
傳統中醫 (TCM) 保險
傳統中醫 (TCM)(包括針灸和草藥)的醫療保險覆蓋範圍通常有限,並且因保險公司、保險計劃和州而異。
針灸
針灸是最常見的中醫服務,但通常存在一些限制。
聯邦醫療保險 (Medicare):每年最多承保 20 次針灸治療,但僅限於治療慢性腰痛。要獲得承保,治療必須由擁有針灸碩士或博士學位的合格醫療專業人員(例如醫生或執業護士)提供。持證針灸師不能直接向聯邦醫療保險 (Medicare) 收取其服務費用。
私人保險:許多大型私人保險公司,例如安泰 (Aetna)、信諾 (Cigna) 和藍十字藍盾 (Blue Cross Blue Shield),都提供部分針灸保險。然而,醫保通常需要轉診和事先授權,並且可能僅適用於特定疾病,例如慢性疼痛、偏頭痛或化療引起的噁心。
醫療補助 (Medicaid):各州的醫保範圍有所不同,有些州對針灸的醫保範圍比其他州更廣。
醫保限額:無論是公立還是私立計劃,醫保通常僅限於每年一定數量的療程。
自付費用:儘管有醫保,但許多針灸師不接受保險,患者通常需要支付大部分自付費用。您可以使用健康儲蓄賬戶 (HSA) 或靈活支出賬戶 (FSA) 支付。
草藥
在美國,草藥的保險覆蓋範圍很少,而且由於缺乏科學證據,保險公司通常將其視為實驗性的。
消費者導向型醫療保健賬戶:草藥可以通過 HSA 或 FSA 報銷,但必須持有醫療專業人員出具的醫療必要性證明 (LMN)。 LMN 必須說明需要草藥來治療特定的醫療狀況。
回復 浮平 2025-9-16 03:15
change?: AI 概述
傳統中醫 (TCM) 和過渡期照護管理 (TCM) 的醫療保險範圍差異很大:傳統中醫的醫療保險範圍不一致,取決於具體的保險計劃;而過渡期照護管理是聯邦醫療保
基本不 cover。 自費中醫的患源過低。另一個趨勢是,提煉為保健葯,長期服用者也需要大量消費。青蒿素倒是有些藥物選項。
回復 rfw1972 2025-9-16 04:12
俺也上過中醫培訓班,俺去上免費課是為了了解江湖醫生的行騙歷程。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18 16:3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