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答閩妓 迷夏夢

作者:change?  於 2025-7-10 00:1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詩詞書畫


大熱天的,看看故人們怎麼納涼?

清代大詩人吳梅村的「歡」詩,似乎是另一種直白的情趣。畫面直白 話中有話外 溫柔鄉里 歡情在子夜

【子夜歌六首(代友人答閩妓)】

白玉絳羅圍,枝頭荔子垂。待儂親用手,緩緩褪紅衣。

澎湃新聞

△其二
郎來索糖霜,莫持與郎吃。郎要口頭甜,不如自嘗蜜。

△其三
榕樹參天長,郎棲在何處?隨郎不見榕,累儂望鄉樹。

△其四
綠葉吐紅苗,紗窗月影高。待郎郎不至,落得美人蕉。

△其五
佛手慈悲樹,相牽話生死。為郎數還期,就中屈雙指。

75種線描佛手,慈悲送給有緣人- 全民收藏網

【新翻子夜歌四首】

歡今穿儂衣,窄身添扣扣。欲搔麻姑爪,教歡作廣袖。

麻姑爪的典故:仙女麻姑應仙人王方平之召,曾於東漢桓帝時降吳郡胥門蔡京家,化為一美麗少女,手纖長似鳥爪。蔡京見麻姑指爪纖細,因產生「搔癢」之想。神仙王方平認為是褻瀆神明,故加以體罰。

麻姑與他的神仙哥哥王方平
大家都知道麻姑獻壽,其實,在民間麻姑又稱壽仙娘娘,或者虛寂沖應真人,是民間信仰de一位女神。麻姑屬於道教人物,據記載,其為女性,修道於牟州東南姑餘山(今山東萊州市)。古時候經常以麻姑喻高壽,女性過壽大多贈送麻姑像,取名麻姑獻壽。
那麼這個麻姑到底何方神聖?說到麻姑就不得不提她哥哥王方平,王方平東漢時期人,名遠、字方平。漢桓帝時當過官,精通天文、河圖、道鑯學。《廣異記》中記載王方平的故事。
太原那個地方有個叫王方平的人,非常孝順。有一天他的父親得了重病,卧床不起,眼看著一天天的加重病情,做兒子的心急如焚,整日煎湯熬藥侍奉左右,已有一個多月沒脫衣服睡覺了。這一天,坐在父親床前就睡著了,這時,他看見兩個青面獠牙的個鬼在說話,其中的一個說:「他兒子整日在這看著不好下手,我想咱倆還是鑽進他父親的肚子里吧,這樣他就會死掉了。」另一個說:「如何鑽進去?他也不張嘴。」先頭的那個說:「等他喝稀粥的時候,咱就隨粥而入嘛!」
兩個鬼就這樣約好了,王方平突然驚醒,想起夢中的事情,於是他找來了一個能蓋住碗的蓋子,並且吩咐下去,燒一鍋開水坐上籠屜。在他父親喝粥的時候,他就把那個蓋子猛地蓋到碗上,然後快步拿到籠屜里蒸上,一會功夫就聽到籠屜里的兩個鬼在吱吱哇哇地叫喚。蒸了很久再打開一看,滿碗都是肉!不久,父親的病就好了。
後來王方平辭官隱居,漢桓帝聽說他能知過去未來之事,就強迫他出山,召見他,桓帝問王方平他的天下大漢朝將如何,王方平沒有說話,只是在宮門的門板上寫了四百餘字,皆說將來之事,暗示漢朝即將大亂。桓帝看罷很不高興,命人將字刷洗掉,可是卻怎麼也洗不掉,最後命人用刀刮,可是刮也刮不掉,原來墨跡已入木三分,越刮越清楚。後來王方平去了四川隱居修鍊,據說於三國魏青龍年間在平都山(在今豐都縣境內)得道飛升。
王方平有一個妹妹,非常美貌,這個妹妹就是麻姑。據說,自從王方平隱居之後,麻姑一直孝敬在老父親身邊,後來父親仙逝,她便去了麻姑山修鍊。再後來他遇到了壽星,給了她一個大桃子,她吃完之後,便成仙了。她把那桃核種下,結出的桃子又大又甜,人們吃了之後會長壽。在一些老太太過壽時,麻姑經常會出現,送上一個大桃子,這個老人就會延年益壽。也所以她常常會和壽星老人在一起。

△其二

含香吐聖火,碧縷生微煙。知郎心腸熱,口是金博山。
錯金銅博山爐_大公網
博山爐,又稱博山香爐,是中國古代焚香時使用的一種熏爐。博山爐出現於西漢,盛行於漢魏時期,主要材質為青銅或陶瓷,以爐蓋呈山形為特徵。

△其三

歡有頷下貂,與儂覆廣額。脫儂頭上珠,為歡嵌寶石。

女子看到男子有頷下的貂皮,於是男子將其取下為女子覆蓋在寬闊的額頭上,展現對女子的關懷愛意,體現了兩人之間親密的情感交流。

△其四

龍團語羊酪,相逢土風異。為歡手煎茶,調和見歡意。

龍團是宋代皇家貢茶,為團狀或餅狀的茶葉,上面印有龍紋圖案。它是小龍團的一種,是精選的建州茶,專供皇帝飲用。
團茶的由來
蘇東坡在讀過唐人薛能的「姜宜煮更誇」詩后,認為唐人飲茶有「河朔脂麻氣」。所謂脂麻氣,即謂茶香混雜,雖「渾厚」、「奔放」,但失茶之真香。所以說,雜香料者,香氣濃重而濁;而香氣濃重,就宜於麻木之俗鼻。馮時可在《茶錄中》就明確指出:「香重者,非上品也。趙佶在《大觀茶論》中也明確指出:「茶有真香,非龍麝可擬。」而朱權則在《茶譜》中說:因為陸羽過多地渲染和崇尚奇特古樸,所以將茶葉碾成細末,再以其膏脂做成茶餅。
團茶的歷史
北宋仁宗時,為這種茶餅設立了龍團、鳳團、月團等繁多的名目,茶中還雜有各種香料,茶餅的表面則塗飾金銀重彩;「不無奪其真味」。這些做法或多或少地都侵奪了茶的自然香味。一直到大觀宣和年間,才有漕臣鄭可聞制銀絲冰茶,始不用香,名為勝雪。文震享在《長物志》中記載鄭可聞始制銀絲冰芽時,也稱其「以茶剔葉取心,清泉漬之,去龍腦諸香」云云。
由於加入了龍腦香料的團茶飲用后令人有頭悶心煩的感覺,所以朝廷天子不甚喜歡,於是就有了製作新茶不加香料的命令,也有了順天意而研製的新茶等等;而民間也逐漸改去了摻雜香料的習俗……這恐怕也是龍腦香料熏茶,雖到明清時遺風尚存,卻難已發展、延續之重要原因。清人俞樾在《今人瀹茗之法起於明初》一文中說:「明沈德符《野獲編補遺》云:國初四方貢茶,以建寧陽羨為上,猶仍宋制,碾而揉之,為大小龍團。洪武二十四年九月,上以重勞民力,罷造龍團,惟採茶芽以進。其品有四:曰探春、先春、次春、紫筍。茶加香味,搗為細末,已失真味。今人惟取初萌之精,汲泉置鼎,一瀹便飲,遂開千古茗飲之宗,不知我太祖實首辟此法。陸羽有靈,必俯首服。蔡君謨在地下,亦咋舌退矣。」

快看!新墨西哥州被洪水淹沒!災難性的山洪捲走房屋——魯伊多索的道路變成了河流


【子夜歌十三首】

歡是南山雲,半作北山雨。不比薰爐香,纏綿入懷裡。

△其二
夜夜枕手眠,笑脫黃金釧。傾身畏君輕,背轉流光面。

△其三
故使歡見儂,儂道不相識。曾記馬上郎,挾彈門前立。

△其四
微笑佯牽伴,低頭誤弄弦。眾中誰賣眼,又說是相憐。

△其五
雙纏五色縷,與歡相連愛。尚有宛轉絲,織成合歡帶。

△其六
淺碧魚文纈,輕紅杏子花。比來妝束素,加上木蘭紗。

△其七
儂如機上花,春風吹不得。剪刀太無賴,斷我機中織。

△其八
紅羅復斗帳,四角垂明珠。明珠勝明月,月落君躊躕。

△其九
指冷玉簫寒,袖長羅袂濕。此夜坐匡床,春風無氣力。

△其十
夜色吹衣袂,新聲出絳紗。相逢更相認,銀燭上鉛華。

△其十一
舞罷私自憐,腰肢日弱弱。總角諸少年,虧他隻言好。

△其十二
玉枕湘文簟,金爐鳳腦煙。君來只病酒,辜負解香鈿。

△其十三
出門風露寒,歡言此路去。妾夢亦隨君,與歡添半臂。





夏夢,1933年2月16日出生於上海。

她最初接觸戲劇是在中西女中 (McTyeire School),這是一所由衛理公會傳教士在上海創辦的私立精英女子學校。1947年,她隨家人移居香港,就讀於瑪利諾修院學校。 1949年,在學校的一次活動中,她被選中在中西女中的英語劇作《聖女貞德》中擔任主角。
MottoLIVE, LOVE, GROW 積中發外,智圓行方

電影生涯
1950年,楊夢(本名)和朋友們參觀了長城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的片場。正是在這裡,她第一次被劇組人員和製片廠經理袁陽安發現。在袁陽女兒毛梅(一位女演員兼芭蕾舞演員)的幫助下,楊夢接受了邀請,並在17歲時加入了製片廠。受到莎士比亞《仲夏夜之夢》的啟發,這位新晉女演員決定將自己的名字改成夏夢(字面意思是「夏之夢」)。

她的第一個角色是在李萍倩執導的喜劇片《禁婚記》( A Night-Time Wife  1951年)中飾演女主角。這部喜劇大獲成功,夏夢也因此一舉成名。隨後,她又出演了許多角色,包括在曹禺的《日出》中飾演一位悲情的妓女,以及在《寡婦的眼淚》中飾演一位賢惠的寡婦,這兩部電影都是在1956年上映的。她在廣受好評的電影雙世寵妃》(1960年)中飾演封建道德價值觀的替罪羊,在香港電影資料館珍藏的《閨房戀》(1960年)中飾演被剝奪權利的資產階級,並在《新娘獵人》(1960年)中飾演一位女扮男裝的男人。

1957年,夏夢在北京與毛澤東握手。毛澤東身後笑成啥了的是鄧小平。

夏夢是少數在文化大革命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映的香港電影明星之一。新華社曾將她比作奧黛麗·赫本。

文化大革命
1967年夏天,夏夢來到廣州,親眼目睹了文化大革命的爆發。香港電影很快受到了中國共產黨的影響,長城電影也不再像以前那樣享有盛譽。當時已懷孕的夏夢選擇逃避政治運動。1967年9月,在出演電影《春天來了》(1967)后不久,她便辭去了長城電影公司的職務,並在電影上映前悄悄前往加拿大。

回歸電影製片
文革結束后,夏夢應時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廖承志的邀請,出席了1979年10月30日至11月16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文聯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這被認為是她自1967年告別銀幕以來的首次公開露面。在廖承志的鼓勵下,她決定以製片人的身份重返影壇,闊別十年。

1980年,夏夢成立青鳥電影公司,並製作了處女作《投奔怒海》(許鞍華,1982年)。這部電影是香港新浪潮電影的里程碑之作,並獲得了第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等多個獎項。在製作了《青春英雄》(牟敦飛,1983年)和《家有喜事》(嚴浩,1984年)之後,夏夢將自己的電影公司出售給了蔣祖義。此後她沒有再參與電影製作。

金庸「夢中情人」

夏夢生於上海,有「上帝的傑作」之美譽,是香港公認的西施。金庸曾說:「西施怎樣美麗,誰也沒見過,我想她應該像夏夢才名不虛傳。」為了接近夏夢,金庸曾特意到夏夢所在的長城電影公司做過編劇。據傳,金庸與夏夢共事時,因為夏夢戲稱他為「姚家阿姨」,他為此起了一個鮮為人知的筆名「姚嘉衣」,所寫的影評「姚嘉衣專欄」也膾炙人口。

坊間也有傳說,金庸追過夏夢,對於這段情,金庸從未公開談論過。不過,在他的小說里不難看到夏夢的影子。「射鵰」里的黃蓉,「神鵰」里的小龍女,《天龍八部》里的王語嫣,無論一顰一笑,都跟夏夢相似。台灣女作家三毛就曾說:「金庸小說的特殊之處,就在於它寫出一個人類至今仍捉摸不透的、既可讓人上天堂又可讓人下地獄的『情』字。而不了解金庸與夏夢的這一段情,就不會讀懂他在小說中『情緣』的描寫。」李翰祥也說:「夏夢是中國電影有史以來最漂亮的女演員,氣質不凡,令人沉醉。」

代表作

1951年:《禁婚記》

1952年:《一家春》、《娘惹》

1953年:《孽海花》、《門》、《白日夢》、《絕代佳人》、《花花世界》

1954年:《歡喜冤家》、《都會交響曲》、《姊妹曲》

1955年:《不要離開我》

1956年:《日出》、《三戀》、《新婚第一夜》、《新寡》

1957年:《望夫山下》、《春歸何處》、《逆旅風雲》

1958年:《眼兒媚》、《搶新郎》、《綠天鵝夜總會》、《夫妻經》

1959年:《甜甜蜜蜜》、《豪門夜宴》、《稱心如意》

1960年:《碧波仙侶》、《香閨春情》、《佳人有約》、《同命鴛鴦》

1961年:《王老虎搶親》、《滿園春色》

1962年:《三看御妹劉金定》、《我們要結婚》

1963年:《雪地情仇》、《董小宛》

1964年:《金枝玉葉》、《故園春夢》

1965年:《烽火姻緣》

1966年:《白領麗人》

1967年:《迎春花》

夏夢為換回出軌的夫尋死,只有她晚年幸福近況惹人羨,長城三公主命運太曲折!

為夏夢終身未娶的岑范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7 00:0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