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掌權的地方,中國人就如入無人之境。今年畢業季的中國人擔任主講人運動,只是冰山一屑。
黑哥評論:紐約州DEI主管被聯邦檢察官起訴,涉嫌4400萬美元詐騙
【一個留言和跟帖】
政府不應該有中國人,說別的都是多餘。
俄羅斯人也不行。
dragonball作為一個來自中國佔領區的人,我百分之百同意你的觀點!
@waltercastro2015 也不能有中東人
don-tl6hu其他國家/地區都一樣,僅限美國出生
這個華女是深層「自由教育機構」的主任,猶太主持人讓她評論川普政府贏得法院裁決把對包括兒童性教育在內的權利交回家長手中,你聽她怎麼說,干擾了學校教育會天下大亂
章惇反對宋徽宗即位時曾說:「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
元朝官修正史《宋史》脫脫等的評價是:「宋中葉之禍,章、蔡首惡,趙良嗣厲階。然哲宗之崩,徽宗未立,惇謂其輕佻不可以君於下。遼天祚之亡,張覺舉平州來歸,良嗣以為納之失信於金,必啟外侮。使二人之計行,宋不立徽宗,不納張覺,金雖強,何釁以伐宋哉?以是知事變之來,雖小人亦能知之,而君子有所不能制也。跡徽宗失國之由,非若晉惠之愚、孫皓之暴,亦非有曹、馬之篡奪,特恃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奸諛。於是蔡京以獧薄巧佞之資,濟其驕奢淫佚之志。溺信虛無,崇飾游觀,困竭民力。君臣逸豫,相為誕謾,怠棄國政,日行無稽。及童貫用事,又佳兵勤遠,稔禍速亂。他日國破身辱,遂與石晉重貴同科,豈得諉諸數哉?昔西周新造之邦,召公猶告武王以不作無益害有益,不貴異物賤用物,況宣、政之為宋,承熙、豐、紹聖椓喪之餘,而徽宗又躬蹈二事之弊乎?自古人君玩物而喪志,縱慾而敗度,鮮不亡者,徽宗甚焉,故特著以為戒。」
元朝脫脫撰《宋史》的《徽宗記》,不由擲筆嘆曰:「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青樓天子
在宋代的社會風氣中,文人雅士和歌伎、妓女交往屬於正常現象。民間流傳宋徽宗十分喜歡青樓女子李師師。李師師是北宋東京有名的藝伎,色藝雙絕,詩詞歌賦、笙管笛簫樣樣精通,宋徽宗得知后不顧九五之尊,數次前去青樓與李師師見面[20]。後來在皇宮和妓院之間挖了一條地道,方便和李師師見面,現在在開封的宋城遺址當中,還能看到這個神秘地道的一點痕迹。宋徽宗還和李師師舊時相好的著名的詞人周邦彥,爭風吃醋,不久便在整個東京城(開封)傳得沸沸揚揚。
黃河清,聖人生
三國時期曹魏李康《運命論》:「夫黃河清而聖人生。」宋徽宗在位時,曾出現過三次「河清」 - 黃河變得清澈的奇觀,使得當時百官爭相慶祝,歌功頌德。在黃河中下游,河水偶爾也有暫時變得清澈的時候,即史書中作為祥瑞記下的「河清」,並不是五百年乃至千年一遇。據地質學史專家李鄂榮先生考證,中國歷史上的「河清」,有記載可查的便有43次,首見於漢桓帝延熹八年(165年),如從此時起算,平均不到40年就有一次。
根據《宋史》,宋徽宗在位年間的三次「河清」,分別為:第一次,大觀元年(1107年),「乾寧軍、同州黃河清。」第二次,大觀二年(1108年),「同州黃河清。」,第三次,大觀三年(1109年),「陝州、同州黃河清。」
大觀元年(1107年)「乾寧軍言黃河清,逾八百里,凡七晝夜,詔以乾寧軍為清州」。「黃河清」被譜寫成新曲流傳,還在韓城建立記載這些祥瑞的「河瀆碑」。此碑至今尚在。
可是僅僅到了立碑15年後的1127年,宋徽宗便和他的兒子宋欽宗一起被金兵俘虜,押到了金朝統治下的東北地區,北宋至此滅亡。被民眾譏為「聖人豈女真人乎?
宋徽宗趙佶

(1082年11月2日—1135年6月4日),北宋第八位皇帝,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在位,自稱教主道君皇帝,對瓷器、茶學、音律、金石學等領域有所研究,並擅長古琴、蹴鞠、擊鞠、打獵、射箭、馬術、繪畫等,自創「瘦金書」字體。
徽宗為宋神宗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先後被封為遂寧郡王、端王。其兄長宋哲宗於公元1100年正月病逝時無子,向太後於同月立其為帝,並垂簾聽政一年,第二年改年號為「建中靖國」。徽宗朝時期政治腐敗,民不聊生,爆發宋江起義、方臘起義等多次民變。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兵臨城下,禪位於太子欽宗,二年國亡被俘北上,被金國封為「昏德公」(一個侮辱性的封號)。金天會十三年(1135年)因病亡於五國城,終年52歲。宋金紹興和議後於紹興十二年(1142年)歸葬紹興永祐陵。
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正月,向太後去世,徽宗皇帝親政。親政後,「妄耗百出,不可勝數」,過度追求奢侈生活。他任用朱勔蒐羅天下奇珍異寶,也在江南地區搜集奇花異石運到汴京開封府,用以修建艮岳等工程浩大的園林宮殿,號稱花石綱。花石綱所到之處,當地需付民役錢糧以供運輸,而本地交通盡斷,甚至城郭被毀。徽宗崇通道教,尊號「教主道君皇帝」。任用貪官宦官橫徵暴斂,其中以新黨蔡京任丞相與宦官童貫為將軍所引致的問題最嚴重,加上徽宗貪取民財,政治黑暗,所作所為激起各地民變,梁山起義和方臘起義相繼爆發。
徽宗好大喜功,不顧宋遼兩朝依澶淵之盟已百年和平相處,於宣和二年(1120年),與金國結成「海上之盟」,聯合滅遼。宣和四年(1122年),金軍攻克遼南京(今北京市),宣和六年(1124年)金軍滅遼國。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金太宗遣諳班勃極烈完顏杲、完顏宗望、乙室勃極烈完顏宗翰分兩路南下入侵北宋。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1126年1月18日),徽宗無法應付,急忙禪讓天子的寶座給他兒子欽宗去對付,自己則當太上皇並出逃,但終究無法挽回局勢。金軍暫退後,徽宗回京,居龍德宮,實際上被欽宗軟禁,只敢自稱老拙,卻稱呼自己兒子欽宗陛下。徽宗賜予拜訪者的財物被欽宗沒收[7],甚至連在過壽時給欽宗敬的酒欽宗也不喝,氣得哭著回宮。
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太宗再次命東、西兩路軍大舉南下,《三朝北盟會編卷六十九》等史書記載宋兵部尚書孫傅把希望放在禁軍老兵郭京身上,郭京也是一名巫師,偽稱精通佛道二教之法術,能施道門「六甲法」,用七千七百七十七人布陣,並繪佛教「毗沙門天王像法」,布陣畫像,但神兵大敗,金兵分四路乘機攻入城內,金軍攻佔了帝都汴京。欽宗遣使臣何㮚到金營請和,完顏宗翰、完顏宗望二帥不允。金軍提出見徽宗,欽宗不肯。北宋靖康二年(金天會五年)正月,欽宗親自請和被扣押,宋將范瓊變節將徽宗、宗室、后妃公主等交給金軍。二月初六(1127年3月20日),金太宗下詔廢徽、欽二帝,貶為庶人。徽欽二帝被俘北上,宋高宗南下杭州改稱臨安,史稱靖康之變,北宋自此滅亡。七月二十日,二帝遷到中京(今北京市),父子抱頭痛哭。
天會六年(1128年)八月二十一日抵達金上京會寧府。二十四日,二帝前去跪拜金太祖廟,在乾元殿拜謁金太宗完顏吳乞買。金太宗封宋徽宗為昏德公,欽宗為重昏侯。十月二十六日,二帝遷往韓州(今遼寧省昌圖縣八面城)[9]。在韓州,金人將城內女真住戶全部遷出,只供二帝等二千餘宋俘居住。據《宋俘記》載:「給田四十五頃,種蒔自給」。據《南征錄彙》,這還是金國二太子完顏宗望格外開恩的結果,並要求性格凶暴的完顏宗翰等不可像虐待遼天祚帝那樣對待宋朝的徽欽兩帝。
天會八年(1130年)七月,又將徽欽二帝遷至胡里改路五國城(今黑龍江省依蘭縣城北舊古城)軟禁。到達五國城時,隨行男女僅140餘人。流放期間徽宗仍雅好寫詩,讀唐代李泌傳,感觸頗深。五年後的天會十三年(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四月,病死於五國城。死後金人追封之為天水郡王,並詔給天水郡王子、侄、婿,天水郡公子俸給]。紹興十一年(1141年),宋金議和達成,金人允許韋太后攜宋徽宗、鄭皇后、邢皇后等人棺柩歸宋。紹興十二年(1142年)八月,徽宗梓宮抵宋,歸葬南宋永固陵。</p><p>身後
金皇統元年(1141年)二月,金熙宗為改善與南宋的關係,追封徽宗為天水郡王,將欽宗封為天水郡公。第一提高了級別,原來封徽宗為二品昏德公,追封為王升為一品,原封欽宗為三品重昏侯,現封為公升為二品。第二是去掉了原封號中的侮辱含義。第三是以趙姓天水郡望之為封號,以示尊重[12]。同時南宋朝廷解除岳飛、韓世忠、劉錡、楊沂中等將領的兵權,為紹興和議做好了準備。十一月間,宋金為紹興和議達成書面協議。十二月末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賜死岳飛,據《宋史》載是為了滿足完顏宗弼議和所設前提。紹興十二年(1142年)三月,宋金《紹興和議》徹底完成所有手續。夏四月丁卯(1142年5月1日),高宗生母韋賢妃同徽宗棺槨得以歸宋[13]。同年八月,十餘輛牛車到達臨安。十月,宋高宗將徽宗暫葬於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名曰永固陵(後改名永祐陵)

宋神宗趙頊是宋英宗的長子,北宋第六位皇帝。史書記載,趙頊相貌不凡,舉止皆與常人不同。而且他天性好學,總是「至日晏忘食」。(只顧埋頭學習,天黑了,連晚飯都忘了吃)一個皇子,刻苦到如此程度還是很少見的。父親宋英宗心疼兒子,常常派人去勸阻他。
趙頊不僅好學,還懂事。他的父親英宗剛剛繼位時,和曹太后的關係十分緊張,甚至常常語出傷人。趙頊身邊的記室參軍韓維對他說:「聖上如今已經失去皇太后的歡心,現在需要潁王您用孝道來彌合二人的關係,否則的話,你們父子二人俱受禍。」趙頊立刻明白,過了一段日子,曹太后對輔臣們說:「皇子近來更加謙恭有禮,這都是你們找的老師調教的好。」要知道,此時的趙頊還不到十六歲,廟堂之上的隱忍、協調、周全,對一個少年殊為不易。
02
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宋英宗駕崩,十九歲的趙頊繼位。不過此時的北宋方方面面並不樂觀。
首先就是缺錢。據《宋史·食貨志》記載,治平二年(1065年)的時候,宋朝財政虧空已達1750餘萬。因此即位之初,神宗就對大臣文彥博說:當今理財最為急務,養兵備邊,府庫不可不豐。
其次就是缺人。北宋官僚機構臃腫,拿薪水的多,能幹活的少,尤其是基層官吏,問題更加突出。神宗曾毫不諱言他的焦慮:朕每思祖宗百戰得天下,今以一州生靈付一庸人,常痛心疾首。
而老天爺似乎也在考驗著這位少年天子,神宗即位后,天災似乎就沒斷過,南方大雨、北方久旱、京師地震……
不過這一切對於少有大志的神宗來說並不算什麼,他的志向是「雪數世之恥」「慨然興大有為之志,思欲問西北二境罪」。
縱橫天下,這是不世之功!眼前的這些困難只能激發他的鬥志,讓他加快變革的步伐。
所以繼位一年後,宋神宗就迫不及待的將仰慕已久的王安石召入京師。如果要為自己的奮鬥尋找一個偶像參照的話,宋神宗的偶像應該是唐太宗。他曾經不止一次的問過王安石,可不可以效法唐太宗。結果王安石毫不客氣的懟回去:學什麼唐太宗啊?你的目標是要成為堯、舜!宋神宗怦然心動,於是君臣二人就在這一宏偉目標的指引下,迅速拉開變法的大幕!
03
為了全力支持王安石變法,宋神宗竭盡所能。首先是火箭提拔,兩年時間,王安石從江寧知府升為參知政事,然後拜相。接著,設立特別部門「制置三司條例司」,即制定戶部、度支、鹽鐵三司條例的專門機構,由王安石和知樞密院事陳升之共同主持。
朝堂內外,凡是反對王安石變法的,宋神宗一律罷免,為改革掃清障礙!同時,按照王安石的意願,重新為他組建團隊。
有皇帝撐腰,這次變革推進的速度十分迅疾。很快農田水利、青苗、均輸、保甲、免役、市易、保馬、方田等法相繼問世。然而改革的力度有多大,遇到的反彈就有多強烈。從朝堂重臣到地方要員,反對的奏章像雪片一樣飛來。這些奏章他可以不聽、不看、不理,甚至反應激烈的還可以貶黜,但回到宮中,他還有太皇太后以及皇太后要面對。她們聲淚俱下,擔憂變法引發動亂,壞了祖宗基業。兩位太后的哭訴、責備他只能洗耳恭聽。
他扛住了一切壓力,期盼著改革出一個嶄新的北宋,讓天下人都看看他沒有做錯。然而時間一天天過去,他所期盼的改革成果卻一直沒有實現。司馬光甚至上奏章說:「陛下日出視朝,繼以經席入宮之後,省閱天下奏事,夜御燈火,研味經史。然孜孜求治,於今三年,而功業未著者,殆未得其體要故也。」三年啦,看把您辛苦的,結果啥用沒有,純屬瞎折騰!這番話無異於當眾羞辱。
宋神宗沒有想到,改革如此艱難,那些奏章當中的不支持很快表現為執行中的不合作。再加上基層官員的各種心態,這些改革政令從朝堂到地方早已經變得面目全非。
更讓他惱火的是,為了支持王安石變法,他不惜得罪天下人,可是作為改革的總設計師,王安石的脾氣越來越大,一言不合就休病假、遞辭呈,每次都要三請四請,好言相勸才繼續出來工作。
而當初「天變不足懼」的豪言也開始在君臣之間動搖。熙寧七年(1074年),全國一直乾旱,饑民流離失所,反對改革的聲勢更加強烈。這些年來,夾在支持與反對、君子和小人的指責和撕吵中,君臣二人也都身心俱疲。熙寧九年(1076年)王安石多次提出辭職,幾個月後,王安石的兒子壯年而逝,王安石悲痛欲絕,神宗只好讓王安石辭去相位,出判江寧府。
04
失去了王安石,大家以為改革到此結束。沒想到第二年,趙頊就將年號改為「元豐」,從幕後走到前台,親自主持變法。他以強硬的姿態對北宋的職官制度進行了重大改革。
首先對中央機構進行整改,使「台、省、守、監之官實典職事,領空名者一切罷去,而易之以階,因以制祿」。適當合併機構,裁減官員,使官員名實相符,有職有權。
其次,宋神宗統一了全國官員的薪金,原來只領薪金的虛官,改為相應的階,以階級領薪金,以便於對官員的考核和使用。
不過改制后,行政效率沒有提高,比過去還顯得拖沓,神宗有些後悔。但由於冗員和冗散機構的裁撤,節省了兩萬緡的開支,神宗又頗感安心。
人事改革剛剛告一段落,西北邊事又起。對於宋神宗而言,掃平西北一直是他的志向所在,於是在邊將的建議下,神宗修築永樂城(今陝西米脂西北)屯軍,想要困住興州的西夏軍。不料西夏出動30多萬大軍圍城,永樂城失陷,宋軍將校230人,兵一萬二千三百多人全部陣亡。戰報傳至汴京,神宗臨朝慟哭,臣子莫敢仰視。整整十年的改革沒有消磨掉宋神宗的鬥志,一場戰敗卻讓他徹底垮掉。
元豐八年(1085年)正月初,宋神宗趙頊病倒了,大臣們開始上疏勸他早日立儲。這一道道奏疏就像一道道催命符,預示他生命的大限已到。
回頭看看這些皇子們,趙頊既傷感又焦慮,十四個兒子有八個已經先他而去,如今最大的六皇子才剛剛九歲,他辛苦十八年也無法帶領北宋重現漢唐盛世,這個九歲的小皇子又能將這個國家帶向何方呢?
可惜這個世界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同年三月,年僅38歲的神宗趙頊帶著深深的遺憾離開了這個世界。他九歲的兒子趙煦繼位,是為宋哲宗。
宋神宗應該算得上是一個好皇帝,宋史評價他即位后「小心謙抑,敬畏輔相;求直言,察民隱,恤孤獨,養耆老,振匱乏;不治宮室,不事游幸,勵精圖治,將大有為。」臣子曾勸他愛惜身體,他說:「朕享天下之奉,非喜勞惡逸,誠欲以此勤報之也。」
宋人評價他不愛浮名,去華務實,所以終身不受尊號。而這或許只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對自己有著更高的要求和目標吧,畢竟終其一生,自己大業未竟。只是他的廟號「神宗」像是和他一生的努力開了一個玩笑。
<img data-height="312" data-width="285" src="https://img.redocn.com/sheying/20190819/songtaizonghuaxiang_10526766.jpg.285.jpg" alt="宋太宗畫像">
宋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