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米爾克基神塑文化 海塞斯斬妖不廢話

作者:change?  於 2025-6-30 02:1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福布斯突發新聞這樣報道:
突發新聞:防長皮特·赫格塞斯宣布為原以哈維·米爾克命名的船隻選定新名稱

ABC七台的報道有所不同
赫格塞斯宣布美國海軍哈維·米爾克號將更名(renamed)為美國海軍奧斯卡·彼得森號

《紐約郵報》的相關報道:
美國新聞
赫格塞斯公布美國海軍「哈維·米爾克」號新名稱
作者:帕特里克·賴利
發佈於2025年6月27日,美國東部時間下午12:39

美國海軍正式將其紀念遇害同性戀權利領袖哈維·米爾克的艦船更名為「奧斯卡·V·彼得森」號,以紀念這位二戰榮譽勳章獲得者。

國防部長皮特·赫格塞斯在視頻講話中表示:「我們正在將政治因素從艦船命名中剔除。我們不會將艦船重新命名為任何政治名稱。與上屆政府不同,這次命名與政治活動家無關。」

「相反,我們將以一位美國海軍國會榮譽勳章獲得者的名字重新命名這艘艦船——這理應如此,」他說道。「人們希望為自己乘坐的艦船感到自豪,因此我們以一位海軍首領的名字重新命名。」

Oscar Verner Peterson | World War II | U.S. Navy | Medal of Honor Recipient
奧斯卡·V·彼得森
USNS Harvey Milk ...
奧斯卡·V·彼得森因其在二戰中的英勇行為被追授國會榮譽勳章。
美國海軍
美國海軍「奧斯卡·V·彼得森」號是一艘補給油船,為海上航母打擊群提供支援。

該艦於2021年在喬·拜登政府時期以米爾克的名字命名。米爾克曾在朝鮮戰爭期間擔任水兵,但因同性戀身份被迫退役。

了解更多
據報道,金正恩從數月前的官方照片中刪除了兩名官員的照片,引發外界擔憂他們可能因軍艦下水失敗而被處決。
三張照片顯示,金正恩和他的女兒在周四重新下水的軍艦上。
朝鮮在尷尬的傾覆事件后重新下水驅逐艦

失蹤的海軍水兵安吉麗娜·雷森迪茲的屍體在樹林中被發現,此前她從軍營失蹤;該水兵被拘留在弗吉尼亞州。
哈維·米爾克
Navy to Name Ship After Gay Rights ...
同性戀權利偶像哈維·米爾克曾在朝鮮戰爭期間在美國海軍服役。
美國海軍
米爾克於1977年競選舊金山市監事會議員,成為美國歷史上首批公開同性戀身份的民選官員之一。

他和舊金山市長喬治·莫斯科尼於1978年被一名心懷不滿的前市監事暗殺,此人反對這位同性戀權利活動家推動禁止在公共場所、住房和就業領域基於性取向的歧視。

2021年11月6日,美國海軍「哈維·米爾克」號在加利福尼亞州聖地亞哥通用動力NASSCO造船廠舉行命名下水儀式。
Hegseth renames USNS Harvey Milk during ...
美國海軍「哈維·米爾克」號於2021年在聖地亞哥舉行的命名下水儀式上正式下水。
法新社 via Getty Images
與此同時,根據美國國會榮譽勳章,首席水務主管奧斯卡·V·彼得森因其在1942年5月珊瑚海戰役中的出色表現,被追授軍方最高勳章。社會。

彼得森曾率領一支維修隊在尼歐肖號驅逐艦上工作,該艦在襲擊中遭到日本俯衝轟炸機的嚴重損壞。

在維修隊幾乎全部傷亡的情況下,彼得森本人也身負重傷,他鼓起勇氣關閉了艙壁截止閥,使艦隻保持漂浮狀態。

他因這次努力而遭受了嚴重燒傷,幾天後不治身亡。彼得森於同年12月被授予榮譽勳章。

日本海上自衛隊訓練艦「鹿島」號的船員在弗吉尼亞海角的演習中向美國海軍油輪「哈維·米爾克」號揮手致意。
FILE PHOTO: Crewmembers of Japanese Maritime Self Defense Force guided missile destroyer JS Shimakaze hold a U.S. flag towards the U.S. Navy oiler USNS Harvey Milk during an exercise in the Virginia Capes』 (VACAPES) operating area in the Atlantic Ocean, September 24, 2024. LaShawn Sykes/U.S. Navy/Handout via REUTERS/File Photo
資料照片:2024年9月24日,在大西洋弗吉尼亞海角(VACAPES)作業區舉行的演習中,日本海上自衛隊導彈驅逐艦「島風」號的船員向美國海軍油輪「哈維·米爾克」號舉著美國國旗。LaShawn Sykes/美國海軍/路透社供圖/資料照片
來自路透社
FILE PHOTO: Crewmembers of Japanese Maritime Self Defense Force training vessel JS Kashima wave towards the U.S. Navy oiler USNS Harvey Milk during an exercise in the Virginia Capes』 (VACAPES) operating area in the Atlantic Ocean, September 24, 2024. LaShawn Sykes/U.S. Navy/Handout via REUTERS/File Photo
FILE PHOTO: Crewmembers of Japanese Maritime Self Defense Force training vessel JS Kashima wave towards the U.S. Navy oiler USNS Harvey Milk during an exercise in the Virginia Capes』 (VACAPES) operating area in the Atlantic Ocean, September 24, 2024. LaShawn Sykes/U.S. Navy/Handout via REUTERS/File Photo

更名的決定正值驕傲月結束之際,預計本周末紐約等城市將舉行更多LGBTQ慶祝活動。

海軍部長約翰費倫上個月發布了一份備忘錄,表示將審查幾艘艦艇的名稱,並考慮可能的更改,以幫助海軍「重建戰士文化」。

以司法先驅、民權領袖和勞工領袖命名的艦艇也在重新命名的「推薦名單」上。

據報道,這些艦艇包括美國海軍瑟古德·馬歇爾號、美國海軍露絲·巴德·金斯伯格號、美國海軍哈麗特·塔布曼號、美國海軍多洛雷斯·韋爾塔號、美國海軍露西·斯通號、美國海軍塞薩爾·查韋斯號和美國海軍梅德加·埃弗斯號。





哈維·伯納德·米爾克(Harvey Bernard Milk,1930年5月22日-1978年11月27日 猶太人)是一位美國政治人物,也是加州第一位公開出櫃併當選公職的男性,擔任舊金山市監事會成員。

哈維·米爾克
米爾克,1978年6月
舊金山市監事會成員
來自第五區
任職期間
1978年1月8日 - 1978年11月27日
前任
選區設立
繼任者
哈里·布里特
個人信息
出生
哈維·伯納德·米爾克
1930年5月22日
美國紐約州伍德米爾
逝世
1978年11月27日(48歲)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
死亡方式
暗殺
政黨
民主黨(自1972年起)
其他政治立場
共和黨(1972年之前)[1]
親屬
斯圖爾特·米爾克(侄子)
教育背景
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文學學士)
獎項
總統自由勳章(2009年,追授)
服役經歷
效忠對象
美國
部門/軍種
美國海軍
服役年限
1951-1955
軍銜
中尉(少尉)
所屬單位
基蒂韋克號驅逐艦 (ASR-13)

米爾克在紐約出生長大。他在青少年時期承認了自己的同性戀傾向,但成年後仍秘密地發展性關係。20世紀60年代的反主流文化運動使他放棄了許多關於個人自由和性表達的保守觀點。米爾克於1972年搬到舊金山,開了一家相機店。儘管他從事過各種各樣的工作,也經常搬家,但他最終定居在卡斯特羅區,那裡當時正經歷著大量男同性戀和女同性戀的移民。1973年,他競選市監事,但當時的同性戀政治體制對他進行了阻撓。米爾克的競選活動因其個性鮮明而被比作戲劇,贏得了媒體的關注和選票,儘管不足以當選。在接下來的兩次市議員選舉中,他再次參選,並自稱「卡斯特羅街市長」。選民的反響促使他競選加州州議會議員。由於他日益增長的聲望,他領導了同性戀權利運動,與反同性戀倡議進行鬥爭。1977年,舊金山開始選舉社區代表而非全市代表后,米爾克當選為市議員。在米爾克任職近11個月期間,他發起了一項法案,禁止在公共場所、住房和就業領域基於性取向的歧視。市議員們以11比1的投票通過了該法案,市長喬治·莫斯科尼簽署成為法律。1978年11月27日,米爾克和莫斯科尼被心懷不滿的前市議員丹·懷特暗殺,他是唯一一位投反對米爾克法案的議員。

儘管米爾克的政治生涯短暫,但他已成為舊金山的偶像,也是LGBTQ社群的殉道者。[注1] 2002年,米爾克被稱為「美國有史以來最著名、最重要的公開LGBTQ身份的當選官員」。[2] 他的最後一任競選經理安妮·克羅嫩伯格(Anne Kronenberg)如此評價他:「哈維與你我不同之處在於,他是一位有遠見的人。他先在腦海中構想了一個正義的世界,然後著手將它變為現實,為我們所有人。」[3] 米爾克於2009年被追授總統自由勳章。


早年生活
A black and white photograph of two young children aged approximately six and three dressed as cowboys
哈維·米爾克(右)和他的哥哥羅伯特,攝於1934年
哈維·伯納德·米爾克出生於紐約市伍德米爾郊區,父母是威廉·米爾克和米勒娃·卡恩斯。他是利特瓦克父母的小兒子,也是莫里斯·米爾克的孫子。米爾克是一位百貨商店老闆[4][5],他參與組織了該地區第一座猶太教堂。[6] 小時候,米爾克因為招風耳、大鼻子和大腳而被人取笑,經常在班裡當小丑,引人注目。上學期間,他踢足球,並對歌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高中畢業紀念冊上,他的名字下寫著:「嬌氣的米爾克——據說女人總是詞窮」。[7]

米爾克於1947年畢業於紐約州貝肖爾的貝肖爾高中,並於1947年至1951年就讀於奧爾巴尼的紐約州立教師學院(現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主修數學。[8] 他還為校報撰稿。一位同學回憶道,「他從來沒有被認為是一個可能的同性戀者——那是當時人們對他們的稱呼——他是一個男人中的男人」。

早期職業生涯
畢業后,米爾克在朝鮮戰爭期間加入了美國海軍。他曾在潛艇救援船「基蒂瓦克」號(USS Kittiwake,ASR-13)上擔任潛水軍官。後來,米爾克調至聖地亞哥海軍基地擔任潛水教練。[5] 1955年,他以中尉(初級)軍銜從海軍退役,因為他的同性戀身份,被迫接受「不光彩」的退役並離開軍隊,以免被軍事法庭審判。[10][11][注2]

米爾克早期的職業生涯變化頻繁;晚年,他樂於談論自己從一個中產階級猶太男孩的蛻變。他開始在長島的喬治·W·休利特高中任教。[12] 1956年,他在皇後區同性戀者常去的雅各布·里斯公園海灘遇到了喬·坎貝爾。米爾克對坎貝爾展開了熱烈的追求。米爾克和坎貝爾同居后,繼續給坎貝爾寫浪漫的信箋和詩歌。[13] 為了尋求氣候溫暖、冬季溫和的居住環境,米爾克和坎貝爾於1957年離開紐約,搬到了德克薩斯州的達拉斯;由於難以找到工作,加之與紐約相比,達拉斯的社交環境令人失望,他們又搬回了紐約。[14] 在紐約,米爾克先是在長島擔任公立學校教師,後來又在曼哈頓擔任股票分析師。[15] 1961年,坎貝爾和米爾克在近六年後分居。[16]

米爾克身著晚禮服和藍色海軍制服的彩色照片
A color photograph of Milk in his Dinner Dress Blue Navy uniform
米爾克,1954年參加哥哥婚禮時的著裝
米爾克試圖將自己早期的戀愛生活與家庭和工作區分開來。在紐約再次感到無聊和單身後,他考慮搬到邁阿密,與一位女同性戀朋友結婚,這樣「彼此之間就不會互相妨礙」。[16] 然而,他決定留在紐約,並在那裡秘密地發展同性戀關係。 1962年,米爾克與比他小10歲的克雷格·羅德威爾(Craig Rodwell)交往。儘管米爾克熱情地追求羅德威爾,每天早上打電話叫醒他,並給他寫信,但米爾克對羅德威爾與同性戀權利組織紐約馬太辛協會(New York Mattachine Society)的關係感到不安。羅德威爾因在里斯公園散步而被捕,並被指控煽動騷亂和猥褻暴露(法律規定男士泳衣必須從肚臍以上延伸到大腿以下),他在監獄里待了三天。由於米爾克對羅德威爾煽動警方的傾向感到擔憂,兩人的關係很快就結束了。[17][注3]

米爾克突然辭去了保險精算師的工作,轉而成為華爾街貝奇公司(Bache & Company)的研究員。儘管他常常無視公司老員工的建議,炫耀自己的成就,從而冒犯他們,但他還是頻頻獲得晉陞。儘管米爾克工作技能嫻熟,但同事們還是感覺到他心不在焉。[4] 在米爾克 34 歲生日之前[18],他與 17 歲的傑克·蓋倫·麥金利(Jack Galen McKinley,1946 年 10 月 18 日出生)開始了戀愛關係。[19][20][21][矛盾的是] 米爾克招募麥金利為保守派共和黨人巴里·戈德華特 (Barry Goldwater) 1964 年的總統競選工作。[22] 麥金利容易患抑鬱症,有時他會威脅說,如果米爾克不給予他足夠的關注,他就會自殺。[23] 為了向麥金利表明態度,米爾克帶他去了醫院,米爾克的前情人喬·坎貝爾 (Joe Campbell) 在那裡康復,而他的情人比利·西普爾 (Billy Sipple) 離開他后,他也曾試圖自殺。米爾克一直與坎貝爾保持著友好關係,坎貝爾當時已進入格林威治村的前衛藝術圈。但米爾克不明白坎貝爾為何會因為沮喪而考慮自殺。[24]

卡斯特羅街
自二戰結束以來,主要港口城市舊金山一直是大量被軍隊開除的男同性戀者的家園,他們決定留下來,而不是回到家鄉遭受排斥。[25] 到1969年,金賽研究所認為舊金山的人均同性戀人數超過美國任何其他城市。當美國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所要求該研究所對同性戀者進行調查時,研究所選擇舊金山作為重點。[26] 米爾克和麥金利是成千上萬被舊金山吸引的男同性戀者之一。麥金利是湯姆·奧霍根的舞台監督,奧霍根是一位從實驗戲劇起步的導演,但很快就涉足了更大規模的百老匯作品。1969年,他們隨百老匯巡演公司《毛髮》抵達舊金山。麥金利曾受邀在紐約市的《耶穌基督超級巨星》製作公司工作,他們那段動蕩的關係就此結束。這座城市對米爾克如此有吸引力,他決定留下來,在一家投資公司工作。1970年,由於對美國入侵柬埔寨后的政治氣氛越來越不滿,米爾克留起了長發。當被要求剪掉頭髮時,他拒絕了,結果被解僱了。

米爾克從加州漂泊到德克薩斯,再到紐約,沒有穩定的工作,也沒有穩定的計劃。在紐約,他加入了奧霍根的劇團,擔任「總助理」,簽約擔任《萊尼》和伊芙·梅里厄姆執導的《內城》的助理製片人。[28][29] 與「花童」劇組共度的時光,磨平了米爾克的保守主義思想。當時《紐約時報》一篇關於奧霍根的報道將米爾克描述為「一個眼神憂鬱的男人——又一個留著長發、穿著褪色牛仔褲、戴著漂亮珠子的年邁嬉皮士」。[29] 克雷格·羅德威爾讀到對這位曾經拘謹的男人的描述,不禁懷疑這是否就是同一個人。[30]米爾克的一位華爾街朋友擔心他似乎沒有計劃或未來,但記得米爾克的態度:「我覺得他比我一生中見過的任何時候都快樂。」[30] 羅莎·馮·普勞恩海姆的紀錄片短片《紐約同性戀者》展現了米爾克在1971年紐約市克里斯托弗街日抗議時的興奮狀態。[31] 米爾克遇到了比他小18歲的斯科特·史密斯,並開始了另一段戀情。米爾克和史密斯回到舊金山,靠積蓄生活。[30] 1973年3月,米爾克留在當地一家商店的一卷膠捲被毀后,他和史密斯用他們最後的1000美元在卡斯特羅街開了一家相機店。[32][33]

政治變遷
20世紀60年代末,個人權利協會(SIR)和比利蒂斯之女(DOB)開始在舊金山反對警方對同性戀酒吧的迫害和誘捕。當時,口交仍屬重罪[34][需澄清]。1970年,該市近90人因夜間在公共公園發生性行為而被捕。市長阿里奧托要求警方將公園作為打擊目標,希望這一決定能夠引起大主教區及其天主教支持者的共鳴。1971年,舊金山有2800名男同性戀者因在公共場所發生性行為而被捕。相比之下,紐約市當年僅記錄了63人因同樣的罪行被捕。[35]任何因道德指控而被捕的行為都需要登記為性犯罪者。[36]

國會議員菲利普·伯頓、眾議員威利·布朗和其他加州政客意識到同性戀者在舊金山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和組織性,並通過參加男女同性戀組織的會議來爭取他們的選票。布朗在1969年推動了成年人之間自願性行為的合法化,但最終失敗。[37] 廣受歡迎的溫和派督察黛安·范斯坦在競選市長時也推行了「性別重組」(SIR),反對阿里奧托。前警察理查德·洪吉斯托曾努力十年改變舊金山警察局的保守觀點,並積極呼籲同性戀群體的支持,而同性戀群體也為他競選警長籌集了大量資金。儘管范斯坦最終未能成功,但洪吉斯托在1971年的勝利展現了同性戀群體的政治影響力。[38]

SIR 已經強大到足以進行政治操控。 1971年,SIR成員吉姆·福斯特、里克·斯托克斯和《倡導者》雜誌出版商大衛·B·古德斯坦成立了愛麗絲·B·托克拉斯紀念民主俱樂部,簡稱「愛麗絲」。愛麗絲與自由派政客結交,說服他們發起法案。1972年,德爾·馬丁和菲利斯·里昂成功爭取到范斯坦的支持,通過了一項禁止基於性取向的就業歧視的法令。愛麗絲選擇斯托克斯競選社區學院董事會中一個相對不重要的席位。儘管斯托克斯獲得了4.5萬張選票,但他為人低調內斂,最終未能獲勝。[39] 然而,福斯特卻因成為第一位在政治大會上發表演講的公開同性戀身份而聲名鵲起。據舊金山政界人士稱,他在1972年民主黨全國大會上的演講確保了他的聲音在他們尋求同性戀群體的意見,尤其是選票時能夠被聽到。[40]

當米爾克面對他不喜歡的公民問題和政策時,他對政治和公民事務的興趣就更加濃厚了。1973年的一天,一位州政府官員走進米爾克的商店——卡斯特羅相機店,告訴他欠100美元的州銷售稅押金。米爾克難以置信,與這位官員就企業主的權利問題爭吵不休;在米爾克向州政府辦公室抱怨了數周之後,押金才降到了30美元。一位老師因為學校的設備壞了而到米爾克的店裡借投影儀,米爾克對政府的優先考慮大發雷霆。朋友們還記得,大約在同一時間,在水門事件聽證會上,司法部長約翰·N·米切爾總是回答「我不記得了」,米爾克不得不阻止他踢電視。[41]米爾克決定競選市監事。他後來說道:「我終於明白,我必須參與其中,否則就閉嘴。」

競選活動
一張彩色照片,米爾克留著長發,留著八字鬍,摟著嫂子,兩人面帶微笑,站在一家商店櫥窗前,櫥窗里展示著一張印有米爾克照片和名字的競選海報的一部分。
A color photograph of Milk with long hair and handlebar mustache with his arm around his sister-in-law, both smiling and standing in front of a storefront window showing a portion of a campaign poster with Milk's photo and name
這張照片攝於1973年,米爾克與嫂子在卡斯特羅照相機前。
米爾克在舊金山的同性戀政治機構中受到了冷遇。當時已在同性戀政治領域活躍十年的吉姆·福斯特對這位新人尋求他的支持,擔任如此聲望頗高的市政監督員職位感到不滿。福斯特告訴米爾克:「民主黨有句老話:不搬椅子就別想跳舞。我從來沒見過你搬椅子。」[43]米爾克對福斯特冷落他擔任這個職位感到非常憤怒,這場對話標誌著「愛麗絲」俱樂部與米爾克之間敵對關係的開始。一些同性戀酒吧老闆仍在與警方的騷擾作鬥爭,並且對艾麗斯膽怯地對待城市既有權威的做法感到不滿,於是決定支持他。[44]

米爾克此前一直生活漂泊,但據記者弗朗西絲·菲茨傑拉德稱,他找到了自己的職業,並稱他為「天生的政治家」。起初,他的經驗不足顯露出來。他嘗試不依賴資金、支持或員工,而是依靠其穩健的財務管理理念,提拔個人而非大公司和政府。[45] 他支持將市議會監督員選舉從全市投票制改為選區投票制,旨在減少金錢的影響,讓社區更好地控制其在市政府中的代表。他還以文化自由主義為競選綱領,反對政府干涉私人性事務,並支持大麻合法化。米爾克熱情洋溢、華麗的演講和精明的媒體技巧為他在1973年的選舉中贏得了大量媒體關注。他獲得了16900張選票,橫掃了卡斯特羅區和其他自由派社區,在32名候選人中排名第十。[46] 如果選舉重新組織,允許各區選舉自己的監督員,他本應獲勝。[47]

卡斯特羅街市長
哈維·米爾克的紐扣
米爾克從政治生涯早期就表現出建立聯盟的熱情。卡車司機工會曾試圖罷工,反對那些拒絕簽署工會合同的啤酒經銷商,尤其是庫爾斯啤酒[48]。一位組織者請求米爾克協助經營同性戀酒吧;作為回報,米爾克要求工會僱用更多同性戀司機。幾天後,米爾克走訪了卡斯特羅區及其周邊的同性戀酒吧,敦促他們拒絕出售庫爾斯啤酒。在卡車司機工會招募的阿拉伯和中國雜貨商聯盟的幫助下,抵制活動取得了成功。[49]米爾克在工會組織中找到了強大的政治盟友,大約在這個時候,他開始自詡為「卡斯特羅街市長」。[50] 隨著卡斯特羅街的影響力不斷擴大,米爾克的名聲也日益高漲。湯姆·奧霍根評論道:「哈維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尋找舞台。最終,他在卡斯特羅街找到了。」[32]

至聖救世主教區的老年人與湧入卡斯特羅區的同性戀者之間的關係日益緊張。1973年,兩名男同性戀者試圖開設一家古董店,但尤里卡谷商人協會(EVMA)試圖阻止他們獲得營業執照。米爾克和其他幾位同性戀企業主成立了卡斯特羅村協會,米爾克擔任會長。他經常重申自己的理念:同性戀者應該從同性戀企業購買商品。米爾克於1974年組織了卡斯特羅街集市,以吸引更多顧客到該地區。[5] 超過5000人參加了集市,一些EVMA成員對此感到震驚;他們在卡斯特羅街集市上的生意比以往任何一天都多。

認真的候選人
儘管米爾克是卡斯特羅區的新人,但他已在這個小社區展現出領導力。他開始受到重視,並決定在1975年再次競選區長。他重新考慮了自己的競選策略,剪掉了長發,戒掉了大麻,併發誓再也不去同性戀澡堂了。[52] 米爾克的競選活動贏得了卡車司機、消防員和建築工會的支持。他的卡斯特羅相機店成為了社區活動的中心。米爾克經常從街上拉人來為他做宣傳——許多人後來發現,這些人恰好是米爾克喜歡的那種男人。[53]

米爾克支持小企業和社區發展。[54] 自1968年以來,市長約瑟夫·阿里奧托一直在吸引大公司進駐舊金山,儘管批評人士稱之為「舊金山的曼哈頓化」。[55]隨著藍領工作被服務業取代,阿里奧托的政治基礎削弱,使得新的領導人得以在該市當選。1975年,州參議員喬治·莫斯科尼當選市長。莫斯科尼在當年早些時候的加州州議會中,在廢除雞姦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了承認米爾克對他當選的影響,他特意前往米爾克的選舉之夜總部,親自向米爾克表示感謝,並邀請他擔任市政專員。米爾克在選舉中名列第七,距離獲得主管席位僅差一個席位。[56]

儘管該市領導層發生了變化,但保守派勢力依然佔據著主導地位。莫斯科尼就任市長后的首批舉措之一,就是任命了一位警察局長來領導陷入困境的舊金山警察局(SFPD)。他違背了SFPD的意願,選擇了查爾斯·蓋恩。大多數警員都不喜歡蓋恩,因為他在媒體上批評警察對種族歧視和工作中酗酒,而不是在指揮體系內努力改變人們的態度。[注4] 應市長的要求,蓋恩明確表示歡迎同性戀警察加入警隊;此事成為全國新聞。蓋恩手下的警察表達了對蓋恩的憎恨,也痛恨市長背叛他們。[57]

奧利弗·西普爾出櫃
主要文章:舊金山刺殺傑拉爾德·福特未遂案和奧利弗·西普爾
在此期間,米爾克作為舊金山同性戀群體代表的角色得到了拓展。1975年9月22日,傑拉爾德·福特總統訪問舊金山時,從酒店走向他的車。在人群中,莎拉·簡·摩爾舉槍要射殺他。一名路過的退役海軍陸戰隊員抓住了她的胳膊,槍朝著人行道走去。[58][59]旁觀者是奧利弗·「比爾」·西普爾,他多年前離開了米爾克的前情人喬·坎貝爾,並最終導致坎貝爾自殺未遂。[引文需要] 此事引起了人們對西普爾的極大關注。西普爾因精神殘疾從軍隊休假,拒絕稱自己為英雄,也不願公開自己的性取向。[60] 然而,米爾克利用這個機會表明,如果同性戀者公開自己的性取向,公眾對他們的看法將會有所改善。他告訴一位朋友:「這真是個好機會。我們終於可以證明,同性戀者也能做出英雄事迹,而不僅僅是那些猥褻兒童和在廁所里閑逛的胡言亂語。」[61] 米爾克聯繫了一家報紙。[62] 幾天後,《舊金山紀事報》的專欄作家赫伯·卡恩公開了西普爾的同性戀身份,並揭露他是米爾克的朋友。這則聲明被全國性報紙轉載,米爾克的名字出現在許多報道中。 《時代》雜誌將米爾克評為舊金山同性戀群體的領袖。[60] 西普爾和他的家人被記者圍攻。他的母親是底特律一位堅定的浸信會教徒,拒絕與他交談。儘管西普爾多年來一直參與同性戀群體活動,並參加過同性戀驕傲大遊行,但他還是起訴《舊金山紀事報》侵犯隱私。[63] 福特總統給西普爾發了一封感謝信,感謝他救了他的命。[62] 米爾克聲稱,西普爾的性取向是他只收到一封感謝信而不是白宮邀請的原因。

州議會競選
新當選的市長喬治·莫斯科尼兌現了對米爾克的承諾,於1976年任命米爾克為許可證上訴委員會委員,使他成為美國首位公開同性戀身份的城市專員。米爾克曾考慮競選加州州議會議員。由於該選區大部分位於卡斯特羅街周邊街區,而米爾克的支持者也在那裡投票,因此米爾克的選區對他來說非常有利。在之前的州議員競選中,米爾克獲得的選票比現任州議員多。然而,莫斯科尼與議長達成協議,另一位候選人——阿特·阿格諾斯——將參選。[64] 此外,根據市長的命令,無論是任命官員還是民選官員,在履行職責期間都不得參加競選活動。[65]

一張黑白照片,照片中米爾克身著西裝,留著短髮,與三名站在舊金山灣的碼頭工人交談。
A black and white photograph of Milk in a suit with short hair speaking with three longshoremen standing by San Francisco Bay
到1975年米爾克競選時,他已經決定剪掉頭髮,穿上西裝。圖中,米爾克(最右)在1976年競選加州州議員期間,正在舊金山與碼頭工人一起競選。米爾克在許可證上訴委員會任職五周,之後莫斯康宣布將競選加州州議員,迫使他解僱了他。里克·斯托克斯接替了他的職位。米爾克的解僱,以及議長莫斯康和阿格諾斯之間達成的幕後交易,助長了他的競選活動,讓他展現出政治弱勢的身份。[66] 他怒斥市政府和州政府的高級官員反對他。他抱怨當時的同性戀政治建制派,尤其是愛麗絲·B·托克拉斯紀念民主俱樂部,正在將他排除在外;他稱吉姆·福斯特和斯托克斯為同性戀「湯姆叔叔」。[45] 他熱情地接受了當地一家獨立周刊的標題:「哈維·米爾克對抗機器」。[5]愛麗絲·B·托克拉斯俱樂部在初選中沒有為米爾克和阿格諾斯背書,而其他一些同性戀俱樂部和團體則支持阿格諾斯,或者同時支持他。[67]

米爾克的競選活動在卡斯特羅相機店面進行,組織混亂,堪稱典範。儘管志願者中有很多愛爾蘭老奶奶和男同性戀者,而且樂於群發郵件,但米爾克的筆記和志願者名單卻被保存在廢紙上。每當競選活動需要資金時,資金都會從收銀機中直接撥出,根本不考慮會計核算。[66] 競選經理的助手是一位11歲的鄰家女孩。[68] 米爾克本人極度活躍,容易發脾氣,但很快又會恢復過來,興奮地大喊大叫,談論其他事情。他的許多咆哮都是針對他的愛人斯科特·史密斯的,史密斯對這個不再是他曾經愛上的那個悠閑嬉皮士的男人感到失望。[66]

如果說這位候選人狂躁,那麼他同樣敬業且充滿幽默感,並且特別擅長吸引媒體關注。[69] 他花費大量時間登記選民,並在公交車站和電影院排隊時與選民握手。他抓住一切機會推銷自己。他非常享受競選活動,而他的成功也顯而易見。[45] 由於志願者人數眾多,他一次安排了數十人站在繁忙的市場街沿線充當人體廣告牌,舉著「米爾克為集會」的標語,而通勤者則驅車前往市中心工作。[70] 他儘可能地向任何地方分發競選宣傳資料,包括該市最具影響力的政治團體之一——人民聖殿教。米爾克接受聖殿教的志願者來接聽他的電話。1978年2月19日,米爾克致信吉米·卡特總統,在被問及邪教領袖吉姆·瓊斯時,他為其辯護,稱其為「一位品格高尚的人」。[71][72][73] 米爾克與人民聖殿教的關係與北加州其他政客的關係類似。據《舊金山觀察家報》報道,瓊斯和他的教區居民是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幫助選舉了莫斯康(後者任命他為房屋管理局局長)、地方檢察官約瑟夫·弗雷塔斯和警長理查德·洪伊斯托。[74] 1976年,當米爾克​​得知瓊斯同時支持他和阿特·阿格諾斯時,他告訴朋友邁克爾·黃:「去他的。我會帶走他的工人,但這就是吉姆·瓊斯玩的把戲。」 但他對他的志願者們說:「一定要對人民聖殿教始終友善。如果他們要求你做某事,就去做,然後給他們寫封信感謝他們讓你這麼做。」[75]

競選勢均力敵,米爾克以不到4000票的差距落敗。[76][77]阿格諾斯給米爾克上了寶貴的一課,他批評米爾克的競選演講「令人沮喪……你說要如何把那些混蛋趕出去,但除了打敗我,你還能怎麼解決問題?你不應該讓你的觀眾失望。」[78] 失敗后,米爾克意識到托克拉斯俱樂部永遠不會在政治上支持他,於是與他人共同創立了舊金山同性戀民主俱樂部。

更廣泛的歷史力量
在美國,羽翼未豐的同性戀權利運動尚未遭遇有組織的反對。1977年,佛羅里達州邁阿密幾位人脈廣泛的同性戀活動家成功通過了一項民權法令,該法令規定在戴德縣基於性取向的歧視是非法的。一個由歌手安妮塔·布萊恩特領導的、組織嚴密的保守派原教旨主義基督教團體對此作出了回應。他們的活動名為「拯救我們的孩子」,布萊恩特聲稱該法令侵犯了她教導孩子聖經道德規範的權利。[80]布萊恩特和該活動收集了6.4萬個簽名,將此事提交全縣投票表決。他們利用部分由布萊恩特擔任發言人的佛羅里達州柑橘委員會籌集的資金,在電視廣告中將橘子碗遊行與舊金山的同性戀自由日遊行進行了對比,聲稱戴德縣將變成「同性戀的溫床」,在那裡「男人……與小男孩嬉鬧」。[81][注6]

當時舊金山最有影響力的政治組織者吉姆·福斯特在選舉日臨近之際前往邁阿密協助那裡的同性戀活動人士,並組織了一場全國性的抵制橙汁活動。「拯救我們的孩子」運動的理念影響深遠,結果同性戀活動人士慘敗;在戴德縣歷史上所有特別選舉中,投票人數最多的一次是70%的人投票廢除了該法律。[82]

「公正的政治」
基督教保守派受到了他們的勝利的鼓舞,並看到了一項新的、有效的政治事業的機會。同性戀活動人士震驚地發現,他們獲得的支持如此之少。戴德縣法令投票當晚,超過3000名卡斯特羅居民即興發起了一場示威活動。男女同性戀者同時憤怒地高呼「走出酒吧,走上街頭!」,並為他們熱情而有力的回應而欣喜若狂。《舊金山觀察家報》報道,在「震耳欲聾」的歡呼聲中,人群將其他人從卡斯特羅街和波爾克街沿線的酒吧中拉出來。[83] 當晚,米爾克帶領遊行隊伍在城市中行進了5英里(8公里)的路線,不斷移動,因為他知道如果他們停留太久就會引發騷亂。他宣稱:「這就是同性戀群體的力量。安妮塔將創建一支全國性的同性戀力量。」[83][84] 然而,活動人士幾乎沒有時間緩和局勢,因為民權法令在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堪薩斯州威奇托和密蘇里州的選民推翻后再次上演。以及俄勒岡州尤金市,活動持續了1977年和1978年。

加州參議員約翰·布里格斯在基督教原教旨主義者的競選中看到了機會。他希望在1978年當選加州州長,並對邁阿密的投票率印象深刻。布里格斯回到薩克拉門托后,起草了一項法案,禁止男女同性戀者在加州各地的公立學校任教。布里格斯私下聲稱他對同性戀者沒有任何偏見,他告訴同性戀記者蘭迪·希爾茨:「這只是政治。只是政治而已。」[85] 卡斯特羅地區針對同性戀者的隨機襲擊事件有所增加。當警方的應對措施被認為不足時,一群群同性戀者會在附近巡邏,警惕襲擊者。[86] 1977年6月21日,一名名叫羅伯特·希爾斯伯勒的同性戀男子身中15刀,身亡,襲擊者聚集在他周圍,高呼「基佬!」市長莫斯康和希爾斯伯勒的母親都將責任歸咎於安妮塔·布萊恩特和約翰·布里格斯。[87][88] 事件發生前一周,布里格斯在舊金山市政廳舉行新聞發布會,稱這座城市因同性戀者的存在而變成了「性垃圾堆」。[89] 幾周后,25萬人參加了1977年舊金山同性戀自由日遊行,這是當時參與人數最多的同性戀驕傲活動。[90]

1976年11月,舊金山選民決定重組監督員選舉,從社區選出監督員,而不是在全市範圍內投票。哈維·米爾克很快就成為卡斯特羅街附近第五選區的領先候選人。

上次選舉
非同性戀群體大多接受了這一結果。舊金山正在發生的事情以及即將發生的事情,既反映了同性戀群體的活力和組織性,也反映了他們為融入這座以生活方式創新而聞名的美國城市的政治進程而持續奮鬥。

——《紐約時報》,1977年11月6日[92]
安妮塔·布萊恩特的反同性戀公開運動,以及美國各地對同性戀權利法令的多次挑戰,推動了舊金山的同性戀政治發展。來自卡斯特羅區的17位候選人正在競選下一任市監察員;其中超過一半是同性戀。《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報道,揭示了同性戀者大量湧入舊金山的現象,估計該市75萬人口中的同性戀者人數在10萬至20萬之間。[92] 卡斯特羅村協會已發展到90家企業;這家當地銀行曾經是舊金山市最小的分行,如今卻成了最大的分行,並被迫建造一個側樓來容納新客戶。[93] 米爾克的傳記作者蘭迪·希爾茨指出,他的競選活動受到「更廣泛的歷史力量」的推動。[94]

米爾克最成功的對手是安靜而深思熟慮的律師里克·斯托克斯,他得到了愛麗絲·B·托克拉斯紀念民主俱樂部的支持。斯托克斯早在米爾克出櫃之前就公開了自己的同性戀身份,並接受了更為激進的治療,包括住院治療和電擊療法來「治癒​​」他。[95] 然而,米爾克對同性戀及其在舊金山政治中的角色和問題直言不諱。斯托克斯曾說過:「我只是一個碰巧是同性戀的商人」,表達了任何正常人都可能是同性戀的觀點。米爾克向《紐約時報》傳達了他截然不同的民粹主義理念:「我們不需要同情的自由主義者,我們希望同性戀者代表同性戀者……我代表街頭的同性戀者——那些從聖安東尼奧離家出走的14歲少年。我們必須彌補幾個世紀以來的迫害。我們必須給那些可憐的聖安東尼奧離家出走者帶來希望。他們去酒吧是因為教會對他們懷有敵意。他們需要希望!他們需要參與其中!」[92]

米爾克還關注其他事業:他倡導更大、更便宜的兒童保育設施、免費公共交通,以及一個監督警察的民事委員會。[4] 他抓住一切機會推動重要的社區議題。米爾克採用了與以往競選活動相同的瘋狂競選策略:人體廣告牌、數小時的握手,以及數十場呼籲同性戀者抱有希望的演講。這一次,《舊金山紀事報》支持他擔任主管。 [96] 1977年11月8日選舉日,他以30%的得票率擊敗了其他16位候選人。勝利在望,他騎著競選經理的摩托車抵達卡斯特羅街,由警長理查德·洪吉斯托護送。據報紙報道,他受到了「熱情而感人的歡迎」。[97]

米爾克當時有了一位新情人,名叫傑克·萊拉的年輕人,他經常在公共場合喝醉,並經常由米爾克的助手護送離開政治活動。[98] 自從競選加州議員以來,米爾克收到了越來越多的死亡威脅。[99] 由於擔心自己日益增長的聲望會成為暗殺的目標,他將自己的想法錄了下來,並寫下了如果他被殺,他希望誰來接替他。[100] 他補充道:「如果一顆子彈射進我的腦袋,那就讓這顆子彈摧毀每一扇壁櫥門吧。」

市政主管
米爾克的宣誓就職成為美國首位贏得公職選舉的非現任公開同性戀男性,成為全國頭條新聞。[102][注7] 他把自己比作非裔美國棒球先驅傑基·羅賓遜[103],並與傑克·利拉手挽手走進市政廳,說道:「你可以站在那裡朝傻瓜廳扔磚頭,也可以接管它。好了,我們來了。」[104] 卡斯特羅區並非唯一一個推選新人進入市政政治的街區。與米爾克一起宣誓就職的還有一位單身母親(卡羅爾·露絲·西爾弗飾)、一位華裔美國人(戈登·劉飾)和一位非裔美國女性(埃拉·希爾·哈奇飾)——這些都是這座城市的首批官員。前警察和消防員丹·懷特也是首次擔任市政主管,他表示,他的祖母能夠見證他的宣誓就職,他感到非常自豪。[102][105]
1978年,米爾克坐在市長辦公桌前
米爾克的精力充沛、喜歡惡作劇以及難以預測的性格有時會激怒市監事會主席黛安·范斯坦。在與市長莫斯康的首次會面中,米爾克自稱「頭號女王」,並向莫斯康發出指示,如果他想要獲得舊金山四分之一的同性戀選民選票——就必須通過米爾克而不是愛麗絲·B·托克拉斯紀念民主俱樂部。[106]米爾克也成為了莫斯康在市監事會中最親密的盟友。[107]米爾克最憤怒的目標是大公司和房地產開發商。當看到一個停車場計劃取代市中心附近的住宅時,他勃然大怒,並試圖通過一項通勤稅,以便居住在市外並開車上班的上班族必須為他們使用的市政服務付費。[108]米爾克經常願意投票反對范斯坦和其他任期更長的董事會成員。在米爾克任期初期的一場爭議中,他與同為督察員的丹·懷特(Dan White)意見相左,後者的選區位於卡斯特羅街以南兩英里。丹·懷特認為,不應在卡斯特羅街以南兩英里處設立一家針對問題青少年的精神病院。在米爾克進一步了解了該機構的情況后,他決定改變投票,這確保了懷特在這個問題上的失敗——而這正是懷特在競選期間所倡導的一項尤為尖銳的議題。懷特並沒有忘記這一點。他反對米爾克支持的每一項倡議和議題。[109]

米爾克上任伊始就發起了一項禁止基於性取向歧視的民權法案。據《紐約時報》報道,這項法令被稱為「全國最嚴格、最全面的法令」,它的通過彰顯了「同性戀者日益增長的政治力量」。[110] 只有懷特督察員投了反對票;莫斯科尼市長熱情地用米爾克送給他的一支淺藍色鋼筆簽署了該法案。[111]

米爾克重點關注的另一項法案旨在解決最近一項全市民意調查中出現的頭號問題:狗糞。宣誓就職后不到一個月,他就開始著手制定一項城市法令,要求狗主人剷除寵物的糞便。這項由市監事會授權的法案被稱為「鏟屎官法」,在舊金山的電視台和報紙上得到了廣泛報道。米爾克的競選經理安妮·克羅嫩伯格稱他「是一位善於琢磨如何讓自己登上報紙的大師」。[112] 他邀請媒體前往杜博斯公園解釋這項法案的必要性,並在攝像機拍攝時,他似乎不小心踩到了令人不適的物質。他的工作人員知道,他在新聞發布會前一個小時一直在公園裡尋找合適的位置走到鏡頭前。[113] 這為他贏得了政治生涯中最多的粉絲來信,並在全國新聞稿中公布。

幾周后,利拉打電話​​要求米爾克回家,米爾克厭倦了利拉的酗酒,並考慮與他分手。米爾克趕到后,發現利拉已經上吊自殺。利拉本來就容易患上嚴重的抑鬱症,之前還曾試圖自殺。他給米爾克留下的一張紙條上寫著,他對安妮塔·布萊恩特和約翰·布里格斯的競選活動感到不滿。

布里格斯倡議
更多信息:1978年加州6號提案
約翰·布里格斯被迫退出1978年加州州長競選,但他獲得了對6號提案(被稱為「布里格斯倡議」)的熱烈支持。這項擬議的法律將強制解僱同性戀教師——以及任何支持同性戀權利的公立學校員工。布里格斯支持6號提案的言論在加州各地廣泛傳播,哈維·米爾克出席了布里格斯主持的每一次活動。米爾克也在全州範圍內反對該法案[115],併發誓即使布里格斯贏得了加州,他也不會贏得舊金山[116]。在他們多次辯論中,辯論到最後都變成了快速的來回調侃,布里格斯堅稱同性戀教師想要虐待和招募兒童。米爾克回應道,執法部門收集的統計數據表明,戀童癖者主要被認定為異性戀者,並用一句俏皮話駁斥了布里格斯的論斷:「如果孩子們真的會模仿老師,那肯定會有更多修女到處亂跑。」[117]

1978年夏天,洛杉磯和舊金山的同性戀驕傲遊行參與人數激增。估計有25萬至37.5萬人參加了舊金山的同性戀自由日遊行;報紙聲稱人數增加要歸功於約翰·布里格斯。[118] 組織者要求參與者在鏡頭前舉著標有家鄉的牌子,以顯示人們從多遠的地方搬到卡斯特羅區居住。米爾克乘坐敞篷車,舉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我來自紐約州伍德米爾」。[119] 他發表了後來成為他最著名的演講——「希望演講」——的一個版本,《舊金山觀察家報》稱其「點燃了人群」:[118]

值此石牆事件周年紀念日,我呼籲我的同性戀姐妹兄弟們承諾戰鬥。為了他們自己,為了他們的自由,為了他們的國家……我們無法通過默默地躲在柜子里贏得我們的權利……我們要站出來,對抗謊言、迷思和歪曲。我們要站出來,說出關於同性戀的真相,因為我厭倦了沉默的陰謀,所以我要談論它。我希望你們也談論它。你們必須站出來。向你們的父母、親戚們坦白。[120]

儘管當年全國同性戀權益鬥爭慘敗,他依然保持樂觀,說道:「即使同性戀者在這些倡議中失敗,人們仍在接受教育。多虧了安妮塔·布萊恩特和戴德縣,全國對同性戀的了解程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高。第一步永遠是敵意,之後才能坐下來好好談談。」[100]

加州前州長羅納德·里根以可能侵犯個人權利為由,表達了對該提案的反對。州長傑里·布朗和總統吉米·卡特也表達了反對意見,後者是在薩克拉門托發表演講后才發表的。[112][121] 1978年11月7日,該提案以超過100萬票之差落敗,令選舉之夜的同性戀活動家們大吃一驚。在舊金山,75%的人投了反對票。

暗殺
更多信息:莫斯康-米爾克暗殺案
1978年11月10日(宣誓就職10個月後),丹·懷特辭去了舊金山市監事會的職務,稱其9,600美元的年薪(相當於2024年的46,281美元)不足以養家糊口。[122][注8]幾天後,懷特要求撤回辭呈並恢復其職務,市長莫斯康最初同意了。[123][124]然而,經過進一步的考慮——以及其他監事的介入——莫斯康最終決定任命一位更符合懷特所在選區日益多元化的種族以及監事會自由主義傾向的人選。[125]

11月18日至19日,900名人民聖殿教成員集體自殺的消息傳出。該邪教組織已從舊金山遷至蓋亞那。加州眾議員利奧·瑞安(Leo Ryan)當時正在瓊斯鎮視察這個偏遠社區的情況,試圖逃離緊張的局勢時,在一處飛機跑道上遭槍擊身亡。[126][127] 懷特對兩名為他復職工作的助手說:「你們看到了嗎?今天我還在頭版,明天就被徹底掃地出門了。」[128]

莫斯康計劃於1978年11月27日宣布懷特的繼任者。[129] 在新聞發布會開始前半小時,懷特為了躲避金屬探測器,從地下室窗戶進入市政廳,前往莫斯康的辦公室。目擊者聽到有人喊叫,隨後傳來槍聲。懷特向莫斯康的肩膀和胸部開了一槍,隨後又朝頭部連開兩槍。[130]懷特隨後快步走到他以前的辦公室,一路上給他的警用左輪手槍裝上空尖彈,並攔住了米爾克,讓他進去一會兒。黛安·范斯坦聽到槍聲后報了警,然後發現米爾克面朝下躺在地上,身中五槍,其中兩槍擊中頭部。[注9] 不久后,她向媒體宣布:「今天,舊金山經歷了一場巨大的雙重悲劇。作為市監事會主席,我有責任通知你們,市長莫斯康和市監事哈維·米爾克均已被槍殺,嫌疑人是市監事丹·懷特。」[112][129] 米爾克時年48歲,莫斯康49歲。

不到一小時,懷特就從附近的一家小餐館給妻子打了電話;她在一座教堂遇見了莫斯康,並在他自首時陪伴著他。許多人在市政廳的台階上獻花,當晚,2.5萬至4萬人自發組成燭光遊行隊伍,從卡斯特羅街遊行至市政廳。第二天,莫斯康和米爾克的遺體被抬到市政廳圓形大廳,哀悼者們在那裡表達了哀悼。[124] 六千名哀悼者參加了在聖瑪麗大教堂舉行的莫斯康市長追悼會。為米爾克舉行了兩場追悼會:一場規模較小,在以馬內利會堂舉行,另一場則更為熱鬧,在歌劇院舉行。[131]

「痛苦的城市」
A reproduction of the top front page of the San Francisco Examiner on November 28, 1978. At the top is a black banner with white lettering reading "A city in agony: Full story of the City Hall murders". Below that the large headline reads "White Charged — Faces Death", then the banner of the name of the newspaper
1978年11月28日《舊金山觀察家報》頭版的複製品。頭版是一條黑色橫幅,上面用白色字體寫著「痛苦的城市:市政廳謀殺案的完整故事」。下方的大標題寫著「懷特被指控——面臨死亡」,然後是報紙名稱的橫幅。1978年11月28日,《舊金山觀察家報》的頭條新聞宣布丹·懷特被控一級謀殺,可判處死刑。
瓊斯鎮自殺案發生后,莫斯康最近加強了市政廳的安保。邪教倖存者講述了瓊斯稱之為「白夜」的自殺準備演習。[132] 丹·懷特的名字和瓊斯的自殺準備恰好巧合,這加劇了關於莫斯康和米爾克被謀殺的謠言。一位震驚的地方檢察官稱,這兩起暗殺事件與瓊斯鎮的新聞如此接近,「令人費解」,但否認兩者有任何關聯。[124] 州長傑里·布朗下令加州所有旗幟降半旗,並稱讚米爾克是一位「勤奮敬業的主管,舊金山同性戀群體的領袖,信守了代表所有選民的承諾」。[133]吉米·卡特總統對這兩起謀殺案表示震驚,並致以哀悼。加州議會議長利奧·T·麥卡錫稱其為「一場瘋狂的悲劇」。[133] 謀殺案發生后的第二天,《舊金山觀察家報》以「痛苦的城市」為頭條;報紙內頁以「黑色星期一」為標題,連續刊登了暗殺事件的報道,以及屍體從蓋亞那運回國的最新消息。一篇社論描述「這座城市心中的悲傷和絕望比任何城市都更甚」,並質疑這樣的悲劇怎麼會發生,尤其是發生在「如此溫暖、有遠見、精力充沛的人身上」。[134] 丹·懷特被控兩項謀殺罪,目前不得保釋,由於最近通過了一項全州範圍內的提案,允許謀殺公職人員的人被判處死刑或終身監禁,因此他可能被判處死刑。[135]有人分析了謀殺案前後幾個月的情況,稱1978年和1979年是「舊金山歷史上最令人心碎的兩年」。[136]

32歲的懷特曾在越南戰爭期間服役,他在自己的選區以強硬的反犯罪綱領參選。同事們稱他是一位成績優異的「美國男孩」。[125] 1977年,懷特在擔任消防員期間,因從一棟17層高空燃燒的大樓中救出一名婦女和兒童,原定於下周獲得獎勵。儘管他是當年早些時候唯一一位投票反對米爾克同志權利法令的主管,但他曾說過:「我尊重所有人的權利,包括同性戀者。」[125] 米爾克和懷特起初相處得很好。懷特的一位政治助手(同性戀)回憶道:「丹和哈維的共同點比他和董事會其他任何人都多。」[137] 懷特曾投票支持設立同性戀老年人中心,並紀念菲利斯·里昂和德爾·馬丁的25周年誕辰及其開創性工作。[137]
卡斯特羅街575號前覆蓋米爾克骨灰的牌匾
然而,在米爾克投票支持在懷特選區設立精神病院后,懷特拒絕與米爾克交談,只與米爾克的一名助手交流。其他熟人記得懷特非常熱情。「他很衝動……他是一個非常好勝的人,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我認為他無法接受失敗,」舊金山消防局助理局長告訴記者。[138]懷特的首任競選經理在競選中途辭職,並告訴記者懷特是個自負者,而且很明顯他反對同性戀,儘管他在媒體上否認了這一點。[139] 懷特的同事和支持者形容他「脾氣暴躁,而且非常善於懷恨在心」。[139] 負責懷特和米爾克之間溝通的助手回憶道:「和他交談時,我意識到他認為哈維·米爾克和喬治·莫斯科尼代表了世界上所有錯誤的東西」。[140]

米爾克的朋友們在他的衣櫥里尋找一套西裝放在他的棺材里時,得知米爾克最近作為主管的收入下降對他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他所有的衣服都散了,所有的襪子都有洞了。[141] 他的遺體被火化,骨灰被分成兩半。他最親密的朋友把大部分骨灰撒在了舊金山灣。其他骨灰被封裝起來,埋在卡斯特羅街575號前的人行道下,那裡曾是卡斯特羅相機的所在地。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市海王星協會骨灰安置所一樓有一座米爾克的紀念碑。[142] 哈里·布里特是米爾克在錄音帶中列出的四位一旦遇刺可以接替他的人之一,他被舊金山市代理市長黛安·范斯坦選中接替這一職位。[143]

審判與定罪
更多信息:丹·懷特和Twinkie的辯護
丹·懷特的被捕和審判引起了轟動,凸顯了自由派民眾與市警察之間的嚴重緊張關係。舊金山警察大多是工薪階層的愛爾蘭後裔,他們強烈反對日益增多的同性戀移民以及市政府的自由主義路線。懷特自首認罪后,他坐在牢房裡,聽著他以前的警隊同事給哈維·米爾克講笑話;在謀殺案發生后的幾天里,警察公開穿著印有「釋放丹·懷特」的 T 恤。[144] 舊金山的一名副警長後來表示:「我越觀察監獄里發生的事情,就越開始不再將丹·懷特的所作所為視為個人行為,而開始將其視為政治運動中的政治行為。」[145] 懷特對自己的行為沒有表現出任何悔意,只有在從監獄里給母親打了八分鐘電話時才顯露出脆弱的一面。[146]

懷特案的陪審團由舊金山白人中產階級組成,他們大多信奉天主教;同性戀者和少數族裔則被排除在陪審團成員之外。[147] 一些陪審團成員在聽到懷特淚流滿面的認罪錄音后落淚,錄音結束時,審訊人員感謝懷特的誠實。[148] 懷特的辯護律師道格·施密特辯稱,他的當事人對自己的行為不負責任;施密特使用了被稱為「行為能力減弱」的法律辯護:「好人,優秀的人,有著良好的背景,根本不會冷血殺人。」[149] 施密特試圖證明懷特痛苦的精神狀態是市政廳政客操縱的結果,他們一直讓他失望和困惑,最後承諾讓他重返工作崗位,但最終卻再次拒絕了他。施密特表示,懷特的精神狀態在謀殺案前夜的狂吃垃圾食品中得到體現,並加劇了他的精神狀態,因為他通常以注重健康食品而聞名。[150] 當地報紙很快將其稱為「Twinkie 辯護」。1979年5月21日,懷特一級謀殺罪名不成立,但被判犯有故意殺人罪,並被判處七年零三分之二年徒刑。由於服刑時間長且表現良好,他的刑期得以減輕,五年後便可獲釋。[151] 聽到判決結果時,他哭了。[152]

白夜暴動
更多信息:白夜暴動
A black and white photograph of dozens of people standing in silhouette with City Hall in the background; something is on fire and smoke is obscuring part of the building
一張黑白照片,數十人以市政廳為背景,形成剪影;大樓著火,煙霧籠罩了部分建築。
1979年5月21日,舊金山市政廳外,暴徒們對丹·懷特故意殺人罪的判決表示抗議。
代理市長范斯坦、市議員卡羅爾·露絲·西爾弗以及米爾克的繼任者哈里·布里特譴責了陪審團的判決。當判決通過警方無線電宣布時,有人在警察樂隊中演唱了《丹尼男孩》。[153]卡斯特羅區的人群再次湧向市政廳,高呼「為哈維·米爾克報仇」和「他逍遙法外」。[112][154]隨著石塊被扔向市政廳前門,騷亂迅速升級。米爾克的朋友和助手試圖阻止破壞行為,但超過3000人的暴徒無視他們的勸阻,點燃了警車。他們把一個燃燒的報紙架推過市政廳破損的大門,然後隨著火焰的蔓延歡呼起來。[155] 當記者問到他們為什麼要破壞城市部分區域時,一名暴徒回答道:「告訴人們我們吃了太多奶油夾心餅乾(Twinkies)。所以才會發生這種事。」[86] 警察局長命令警察不要還擊,但要堅守陣地。[156] 這場後來被稱為「白夜暴動」的騷亂持續了數小時。

當晚晚些時候,幾輛載滿身防暴裝備警察的警車抵達卡斯特羅街的「象步酒吧」(Elephant Walk Bar)。哈維·米爾克的得意門生克利夫·瓊斯和《舊金山紀事報》記者沃倫·欣克爾目睹警察衝進酒吧,開始隨意毆打顧客。經過15分鐘的混戰後,他們離開酒吧,開始毆打街上行走的行人。[25][157]

判決后,地方檢察官約瑟夫·弗雷塔斯面對憤怒的同性戀群體,被迫解釋案情的起因。檢察官承認在庭審前對懷特感到惋惜,卻沒有詢問記錄懷特認罪的審訊員(此人是懷特的兒時好友,也是他警察壘球隊的教練),詢問懷特的偏見以及警方給予懷特的支持,因為他表示,他不想在法庭上當著家人的面讓這位警探難堪。[148][158] 弗雷塔斯也沒有質疑懷特的精神狀態或是否缺乏精神病史,也沒有提供市政治證據,暗示報復可能是其動機。督察卡羅爾·露絲·西爾弗在庭審最後一天作證稱,懷特和米爾克關係並不友好,但她聯繫了檢察官,並堅持要出庭作證。這是陪審團聽到的關於他們緊張關係的唯一證詞。[159]弗雷塔斯將此歸咎於陪審團,他聲稱陪審團「被審判的整個情感方面所欺騙」。[151]

後果
米爾克、莫斯康謀殺案以及懷特的審判改變了城市政治和加州司法體系。1980年,舊金山市終止了地區監督員選舉,擔心如此分裂的監督委員會將對城市造成危害,並擔心監督委員會是暗殺事件的一個因素。20世紀90年代中期,一場由社區基層發起的恢復地區選舉的運動取得了成功,該市於2000年恢復了社區代表選舉。[160] 丹·懷特案審判的結果促使加州選民修改了法律,降低了那些明知故犯但聲稱自身行為能力受損的被告被無罪釋放的可能性。[150] 行為能力受損作為指控的辯護理由已被廢除,但法院在決定是否監禁、收押或以其他方式懲罰被定罪的被告時,允許提供相關證據。[161] 「Twinkie辯護」已成為美國社會的神話,普遍被描述為一名兇手因暴飲暴食垃圾食品而逃脫法律制裁的案例,這簡化了懷特缺乏政治頭腦、他與喬治·莫斯科尼和哈維·米爾克的關係,以及《舊金山紀事報》專欄作家赫伯·卡恩所描述的他「對同性戀的厭惡」。[162]

丹·懷特因殺害莫斯科尼和米爾克的雙重謀殺罪服刑五年多;他於1984年1月7日獲釋。1985年10月21日,懷特被發現死於妻子車庫一輛行駛中的汽車內,死於一氧化碳中毒。終年39歲。他的辯護律師告訴記者,米爾克因失去家人以及自己造成的局面而感到沮喪,並補充道:「他真是個變態。」[163]

遺產
米爾克的政治生涯圍繞著讓政府回應個人需求、同性戀解放以及社區對城市的重要性展開。每次競選開始時,米爾克的公共政治理念都會增加一個議題。[164] 1973年的競選聚焦於第一點:作為舊金山——一個被市政府拉攏的大公司主導的城市——的一個小企業主,他的利益被忽視了,因為他沒有大型金融機構的代表。儘管他沒有隱瞞自己的同性戀身份,但直到1976年競選加州議會議員時,同性戀身份才成為他關注的問題。在與里克·斯托克斯的州務卿競選中,同性戀身份被凸顯出來,因為它是他個人自由理念的延伸。[164]

米爾克堅信,社區能夠促進團結,並營造小鎮氛圍,卡斯特羅區應該為所有居民提供服務。他反對關閉一所小學;儘管卡斯特羅區的大多數同性戀者沒有孩子,但米爾克認為他的社區有潛力歡迎所有人。他告訴助手們要專心修補路面坑窪,並誇耀第五區已安裝了50個新的停車標誌。[164] 為了解決舊金山居民對狗糞便最大的抱怨——狗糞——米爾克優先頒布了一項法令,要求狗主人處理寵物的糞便。蘭迪·希爾茨指出:「有些人會說哈維是社會主義者或其他各種意識形態的擁護者,但實際上,哈維的政治哲學從未比狗屎問題更複雜;政府應該解決人們的基本問題。」[165]

新墨西哥大學傳播學教授凱倫·福斯認為,米爾克對舊金山政治的影響源於他與這座城市其他任何擔任公職的人都不同。她寫道:「米爾克恰好是一位精力充沛、魅力非凡、熱愛戲劇表演、無所畏懼的人物……米爾克運用笑聲、逆轉、超越以及他既是局內人又是局外人的身份,幫助營造了一種有利於就問題進行對話的氛圍。他還提供了一種整合不同選區不同聲音的途徑。」[166] 自1973年開始競選以來,米爾克一直是一位激動人心的演說家,他的演講技巧在他成為市監事後更是得到了提升。[25]他最著名的演講要點被稱為「希望演講」,並成為他整個政治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演講開篇戲謔地批判了同性戀者招募易受影響的年輕人加入他們的行列的指控:「我叫哈維·米爾克——我想招募你。」 他臨終前發表的「希望演講」的一個版本被他的朋友和助手們視為最佳版本,而結尾部分則最為有效:

賓夕法尼亞州阿爾圖納和明尼蘇達州里士滿的年輕同性戀者們紛紛出櫃,在電視上聆聽安妮塔·布萊恩特講述她的故事。他們唯一的盼望就是希望。而你必須給予他們希望。希望世界更美好,希望明天更美好,希望在家庭壓力過大時能有一個更好的歸宿。希望一切都會好起來。沒有希望,不僅是同性戀者,還有黑人、老年人、殘疾人、美國……都會放棄。如果你能幫助更多同性戀者當選中央委員會成員和其他公職人員,那就給所有感到被剝奪權利的人開了綠燈,讓他們繼續前進。這意味著一個已經放棄的國家迎來了希望,因為如果一個同性戀者成功了,大門就會向所有人敞開。[167][168]

在生命的最後一年,米爾克強調,同性戀者應該更加引人注目,以幫助消除針對他們的歧視和暴力。儘管米爾克多年前在母親去世前從未向她坦白,但在他預言自己遇刺的錄音帶中,他最後發表聲明,敦促其他人也這樣做:

我無法阻止任何人感到憤怒、瘋狂或沮喪。我只能希望他們能將這種憤怒、沮喪和瘋狂轉化為積極的東西,讓兩百、三百、四百、五百人站出來,讓同性戀醫生、同性戀律師、同性戀法官、同性戀銀行家、同性戀建築師……都能站出來……我希望每一位職業同性戀者都能說「夠了」,站出來告訴所有人,戴上標語,讓全世界都知道。也許這會有所幫助。[100]

然而,米爾克的遇刺事件與他的政治影響力交織在一起,部分原因是他遇刺時正值聲望的巔峰。歷史學家尼爾·米勒寫道:「沒有哪位當代美國同性戀領袖在生前能達到米爾剋死後所達到的高度。」[143] 他的遺產變得模糊不清;蘭迪·希爾茨在他的傳記結尾寫道,米爾克的成功、謀殺以及懷特判決不可避免的不公正代表了所有同性戀者的經歷。米爾克的人生是「美國同性戀經歷的隱喻」。[169]據弗朗西絲·菲茨傑拉德 (Frances FitzGerald) 稱,米爾克的傳奇已無法延續,因為在他死後的歲月里,似乎無人能夠取代他:「卡斯特羅視他為烈士,但他的殉道與其說是開始,不如說是結束。他死了,卡斯特羅的樂觀、理想主義和雄心壯志也隨之消逝。卡斯特羅找不到人來取代他,或許也不想要任何人。」[170] 在米爾克逝世20周年之際,歷史學家約翰·德埃米利奧 (John D'Emilio) 表示:「我認為他希望人們銘記的遺產是始終保持正直的人生。」[171] 克里夫·瓊斯 (Cleve Jones) 的政治生涯如此短暫,他認為米爾克遇刺事件比他的一生更有意義:「他的遇刺及其引發的反響,使同性戀者全面參與政治進程成為永久且毋庸置疑的事實。」[171]

悼念和媒體
A color photograph of a large Gay Pride flag flying at the intersection of Market and Castro Streets and the hills of San Francisco in the distance
一張彩色照片顯示,市場街和卡斯特羅街的交叉口飄揚著一面巨大的「同性戀驕傲」旗幟,遠處是舊金山的山丘。
卡斯特羅街區哈維·米爾克廣場上方的「同性戀驕傲」旗幟。
舊金山市已將多處地點以米爾克的名字命名,以表達對他的敬意。[注10] 在舊金山市場街和卡斯特羅街的交叉口,哈維·米爾克廣場上空飄揚著一面巨大的「同性戀驕傲」旗幟。[172] 舊金山同性戀民主俱樂部於1978年更名為哈維·米爾克紀念同性戀民主俱樂部(現名為哈維·米爾克LGBTQ民主俱樂部),並自詡為舊金山最大的民主組織。[173]

2018年4月,舊金山市監事會和市長馬克·法雷爾批准並簽署了一項法案,將舊金山國際機場1號航站樓以米爾克的名字重新命名,並計劃安裝紀念他的藝術作品。此前,有人試圖將整個機場以米爾克的名字重新命名,但遭到拒絕。[174][175] 哈維·米爾克1號航站樓於2019年7月23日正式啟用,是世界上第一個以LGBTQ社群領袖命名的機場航站樓。[176]

在紐約市,哈維·米爾克高中是一個面向高危青少年的學校項目,專註於滿足男同性戀、女同性戀、雙性戀和跨性別學生的需求,由赫特里克-馬丁研究所運營。[177]

2016年7月,美國海軍部長雷·馬布斯告知國會,他打算將軍事海運司令部約翰·劉易斯級油輪的第二艘命名為「哈維·米爾克」。[178]朝鮮戰爭期間,米爾克在美國海軍潛艇救援船「基蒂韋克號」(USS Kittiwake,ASR-13)上服役,軍銜為中尉(少尉)[179]。當時,他被迫接受「不光彩」的退役,以免因同性戀身份面臨軍事法庭的審判。[180] 2016 年 8 月 16 日,該船在舊金山舉行的儀式上正式命名[181]。考慮到米爾克晚年的反戰立場,這一命名引發了一些爭議。[182] 2021 年 11 月,該船下水。[183]​​ 然而,2025 年 6 月,美國國防部長皮特·赫格塞斯(Pete Hegseth)下令將米爾克的名字從船上移除。[184] 一位國防官員表示,這一宣布是故意選在驕傲月期間發布的。[185] 該船被重新命名為「奧斯卡·V·彼得森號」(USNS Oscar V. Peterson),以紀念一位榮譽勳章獲得者。[186]

為響應基層民眾的呼籲,俄勒岡州波特蘭市議會於2018年6月投票決定將斯塔克街西南方向的十三個街區更名為哈維·米爾克街。市長泰德·惠勒宣稱,這「傳遞出一個信號,表明我們是一個開放、熱情、包容的社區」。[187]

1982年,自由撰稿記者蘭迪·希爾茨完成了他的第一本書:米爾克的傳記,名為《卡斯特羅街市長》。希爾茨在寫作這本書時,作為一名公開的同性戀記者,一直找不到穩定的工作。[188]根據該書內容改編的紀錄片《哈維·米爾克時報》獲得了1984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189]導演羅伯·愛潑斯坦後來談到他選擇米爾克生平作為主題的原因:「當時,對於我們這些住在舊金山的人來說,這感覺就像是人生的轉折點,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我們身上,但事實上,舊金山以外的大多數人對此一無所知。舊金山市長和市議員遇害,只是一個非常簡短、偏狹、地方性的時事故事。並沒有引起太大的反響。」[190] 海倫·邁耶斯的作品《猶太牛奶:愛潑斯坦和范·桑特的交叉電影史放映》也以米爾克為主題,該片探討了當代對米爾克及其「猶太身份」的刻畫。[191]

斯圖爾特·米爾克在白宮與巴拉克·奧巴馬對話,為爭取總統自由勳章辯護
Stuart Milk speaks with Barack Obama, holding the case for the 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 in the White House
2009年8月,斯圖爾特·米爾克代表其叔叔從巴拉克·奧巴馬總統手中接受總統自由勳章。
米爾克的生平曾被改編成音樂劇[192]、同名歌劇[193]、康塔塔[194]、兒童繪本[195]、法語青少年歷史小說[196],以及傳記片《米爾克》。該片歷時15年,於2008年上映。該片由格斯·范·桑特執導,肖恩·潘飾演米爾克,喬什·布洛林飾演丹·懷特,並榮獲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和最佳男主角獎。[197]影片拍攝耗時八周,大型人群場景經常啟用曾出席過實際活動的臨時演員,包括一個描繪米爾克在 1978 年同性戀自由日遊行中發表「希望演講」的場景。[198]

米爾克被《時代》雜誌評選為「20世紀百位英雄和偶像」,因為他「象徵著同性戀者所能取得的成就以及他們在實現這些成就過程中所面臨的危險」。儘管米爾克行為滑稽,喜歡炒作,但據作家約翰·克勞德所說,「沒有人比他更了解他的公眾角色會如何影響他的私人生活……[他]知道同性戀困境的根源在於其被忽視的一面」。[199] 《倡導者》雜誌將米爾克列為「20世紀40位英雄」中的第三名,並引用了黛安·范斯坦的話:「他的同性戀身份讓他深刻地體會到所有受壓迫人民身上的傷痕。他相信,為了人權事業,任何犧牲都是值得的。」[200]

2009年8月,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追授米爾克總統自由勳章,以表彰他對同性戀權利運動的貢獻,並稱「他以遠見卓識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念與歧視作鬥爭」。米爾克的侄子斯圖爾特代表叔叔接受了這一榮譽。[201] 不久之後,斯圖爾特與安妮·克羅嫩伯格在德斯蒙德·圖圖(2009年總統自由勳章共同獲得者)的支持下,共同創立了哈維·米爾克基金會,並擔任該基金會顧問委員會成員。[202] 同年晚些時候,加州州長阿諾德·施瓦辛格將5月22日定為哈維·米爾克日,並將米爾克納入加州名人堂。[203][204]
哈維·米爾克的個人物品在舊金山卡斯特羅區的LGBT歷史博物館展出
自2003年以來,哈維·米爾克的故事已在LGBT歷史學會舉辦的三次展覽中展出。LGBT歷史學會是一家位於舊金山的博物館、檔案館和研究中心,斯科特·史密斯的遺產將米爾克的個人物品捐贈給了該學會,這些物品在他去世后得以保存。[205] 2014年5月22日,美國郵政局發行了一枚郵票,紀念哈維·米爾克,他是首位獲此殊榮的公開LGBTQ身份的政治官員。[206] 郵票上印有一張在米爾克的卡斯特羅相機店前拍攝的照片,當天恰逢他84歲生日。[207]

哈里·布里特總結了米爾克在1978年被槍殺當晚的影響:「無論世界如何教導我們,我們都可以變得美麗,我們可以找到自己的風格……哈維是一位先知……他以自己的願景生活……這座城市將會發生一些非常特別的事情,而這件事將以哈維·米爾克的名字命名。」[208]

2010年,電台製作人JD Doyle在他的「酷兒音樂遺產」廣播節目中播出了時長兩小時的《哈維·米爾克音樂》。該節目的宗旨是收集與哈維·米爾克的故事相關並受其啟發的音樂。該廣播和歌曲播放列表已在線存檔。[209]

米爾克於2012年入選芝加哥的「遺產步行」活動,這是一項戶外公共展覽,旨在紀念LGBTQ的歷史和人物。[210] 他被評為首批50位入選紐約市石牆酒吧石牆國家紀念碑(SNM)內國家LGBTQ榮譽牆的美國「先驅者、開拓者和英雄」之一。[211][212] 2019年,巴黎瑪黑區的一座廣場被命名為「哈維-米爾克廣場」。[213]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 00:2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