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孔·恩戈((「吳」 越南語發音 NGO 下同))(Andy Cuong Ngo,/noʊ/ n-oh;1986年或1987年出生)[1]是一位美國右翼社交媒體影響者[2],以報道和錄製示威者的視頻而聞名。[3]他是加拿大保守派新聞網站《郵報千禧年》(The Post Millennial)[4]的記者兼特約編輯,也是福克斯新聞的常客。[5]恩戈曾在《紐約郵報》[6]和《華爾街日報》[7]發表專欄,並撰寫了一本關於反法西斯主義運動的暢銷書。
恩戈對反法西斯主義和穆斯林的報道一直備受爭議,其報道的準確性和可信度也受到記者們的質疑。他被指控分享誤導性或選擇性材料[8][9][10],並被描述為煽動者[11][12]。
早年生活和教育
恩戈在俄勒岡州波特蘭市出生並長大[1]。他的父母於1978年作為越南船民逃離越南。[13] 他的母親來自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中產階級家庭,經營著珠寶生意。[13] 他的父親曾是越南一個沿海小鎮的警察。[13] 在一次採訪中,他說他的父母被共產黨政府強迫關進勞改營和再教育營;[14] 在另一次採訪中,他說他母親16歲時,母親一家被關進了勞改營,而他父親在警察部門的工作「在戰爭期間是一份好工作,但戰後很容易被槍殺」。[1] 他的父母在1979年抵達美國之前,曾在印度尼西亞丹戎檳榔附近的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營地待了六個月,期間他們第一次見面。[15]
吳在一個佛教家庭長大,高中時皈依了基督教。[14]在作為福音派基督徒一段時間后,他開始感到幻滅,並對懷疑論產生了興趣。後來,他成為了一名無神論者[14],並強烈反對有組織的宗教,這反映在他的社交媒體活動中,Ngo後來稱之為「煽動性言論」,他在Reddit上發表的評論包括「伊斯蘭教需要像基督教一樣被閹割」。[10] 2019年,Ngo表示,他早期的社交媒體活動「代表了我當時過於簡單的觀點」,他的言論不再代表他的信仰。[10]
據一位採訪者稱,Ngo說話帶有一絲英國口音,「這是由於他青少年時期在英國生活了幾年而形成的」。[16] 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就讀期間,Ngo曾參加美國志願隊(AmeriCorps)。[13] 他於2009年畢業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獲得平面設計學位。[14]畢業后,他經歷了一段失業期,並在一家二手車經銷店擔任攝影師。[14] 2010年代中期,Ngo在越南農村探親時公開了自己的同性戀身份。[13] 2013年,他開始在波特蘭探究中心擔任攝影師志願者。[10]
2015年,Ngo入讀波特蘭州立大學政治學碩士課程,專註於國際關係和比較政治學。[1][14] 在校期間,他加入了波特蘭州立大學自由思想者組織[14],這是一個與彼得·博格西安教授密切合作的學生組織。[10][17]
職業生涯
波特蘭州立大學先鋒報(2016-2017)
在波特蘭州立大學(PSU)就讀期間,Ngo在學生報紙《波特蘭州立大學先鋒報》擔任多媒體編輯。[10] 2016年,他報道了「波特蘭別開槍」組織組織的一場示威活動,其中一名男子向一群抗議者拔槍示警。[18]
2017年,恩戈被《先鋒報》解僱后,引起了全國的關注,他指責該報因其保守的政治信仰而解僱他。[13] 4月26日,他參加了該校的跨宗教小組討論,隨後使用個人賬號在推特上發布了一段穆斯林學生髮言的視頻。視頻中,這名學生表示:「在一個穆斯林國家,在一個以《古蘭經》律法為基礎的國家,不信教或成為異教徒是不允許的,所以你可以選擇[離開]。」恩戈在視頻旁寫道:「在今天的@Portland_State跨宗教小組討論會上,這位穆斯林學生髮言人表示,在伊斯蘭國家,叛教者將被殺害或驅逐。」[1] 恩戈發布視頻后24小時內,《布賴特巴特新聞》就截取並傳播了該視頻,[1] 引發了「社交媒體風暴」。[17] 四天後,《先鋒報》編輯科琳·利里解僱了恩戈,並表示解僱他是因為他對這位穆斯林學生言論的總結反映了魯莽的過度簡化和違反新聞職業道德的行為,其意圖是煽動反應。[1] 利里表示,解僱他「並非出於黨派偏見」。[1]
2017年5月,Ngo就此事件為《國家評論》撰寫了一篇專欄文章,題為「因報道真相而被解僱」。[1][19] 他還參與了親唐納德·特朗普的Reddit子版塊r/The Donald上關於此事的在線討論,稱此次解僱是「以政治正確之名進行自我審查的趨勢」的一部分。[17] Leary報告說,由於該事件在校園內並未引起太多關注,這讓她對Breitbart News與Ngo之間的關係產生了疑問。[1][17] Ngo表示,他沒有就其推文聯繫Breitbart News。[1]
校園活動報道(2017-2018)
Ngo與他的學生團體PSU自由思想者一起,與Dave Rubin、Peter Boghossian和Christina Hoff Sommers一起組織了一場2017年1月的校園活動。[20]據恩戈稱,玫瑰城反法西斯運動利用社交媒體針對管理人員發起了一場電話宣傳活動,試圖阻止該活動,但未能成功。[20]
恩戈和賓州州立大學的自由思想者於2018年2月17日在一場校園活動中邀請了幾位演講者,其中包括頭條人物詹姆斯·達莫爾,他是前谷歌工程師,著有《谷歌的意識形態迴音室》(Google's Ideological Echo Chamber),這是一份關於多樣性和性別的內部備忘錄,公司認為該備忘錄具有歧視性並包含性騷擾的成分,因此解僱了他。[17][21] 活動前一天,恩戈在《華爾街日報》上發表了一篇專欄文章,指出Facebook和Twitter上出現了針對該活動的暴力威脅,這導致校警拒絕了組織者提出的擴大場地以容納預期人群的請求。[21][22]活動期間,部分觀眾退場抗議,一名抗議者在退場途中試圖破壞音響系統。[17][21] 《衛報》的傑森·威爾遜(Jason Wilson)表示,達莫爾活動似乎是「蓄意挑釁波特蘭進步活動人士」的數起活動之一,而恩戈廣為流傳的視頻也符合他在過去一年中多次「精明地將他的報道插入」右翼憤怒機器的運作模式。[17] 之後,恩戈為Quillette網站撰寫了一篇關於此事的文章,YouTuber兼政治評論員蒂姆·普爾(Tim Pool)也對此進行了報道。[17]
作為波特蘭州立大學(PSU)的研究生,[17][23] 恩戈於2018年3月5日在波特蘭劉易斯與克拉克法學院拍攝了克里斯蒂娜·霍夫·索莫斯(Christina Hoff Sommers)的演講。索莫斯是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常駐學者,以批評婦女運動而聞名。活動因學生抗議者採取「不發表平台言論」的策略而中斷,迫使演講提前結束。[23][24][25] 吳發布了學生聚集在舞台上,用口號和音樂淹沒索默斯演講的照片和視頻片段。[24][25] 吳曾報道過索默斯幾次演講中的抗議活動[25],他對他所謂的「非自由反應」表示關注,稱這些反應限制了思想或行為自由。
2018年報道
2018年8月29日,Ngo為《華爾街日報》撰寫了一篇題為《探訪伊斯蘭英格蘭》的專欄文章。[26] 在文章中,Ngo描述了他在倫敦東區兩個街區的經歷,包括參觀了一座清真寺和一個伊斯蘭中心。基於這些經歷,他得出結論:倫敦正遭受著「失敗的多元文化主義」的困擾。[27] 他錯誤地將倫敦部分地區的禁酒區與穆斯林佔多數的人口聯繫起來,隨後又發布了一份更正,承認禁酒區「出現在許多英國街區,無論穆斯林人口多少」。[28][29] Ngo的這篇評論文章被廣泛認為帶有仇視伊斯蘭教的傾向。[30] 《商業內幕》的亞歷克斯·洛基 (Alex Lockie) 批評恩戈的文章「散布關於英國穆斯林人口的恐慌」,並選擇性地選取證據,錯誤地描述了東倫敦清真寺附近的社區。[26] 《赫芬頓郵報》的史蒂夫·霍普金斯 (Steve Hopkins) 表示:「他(恩戈)的一些斷言已經被推翻」。[31]
2018年10月,恩戈開設了一檔名為《你應該做的事情》(Things You Should Ngo)的播客。他的採訪對象包括喬丹·彼得森 (Jordan Peterson)、戴夫·魯賓 (Dave Rubin) 和卡爾·本傑明(他在網上使用筆名「阿卡德的薩爾貢」[Sargon of Akkad])。[14]
愛國者祈禱者集會直播(2017-2019)
2017年,Ngo開始拍攝「愛國者祈禱者」組織的集會。「愛國者祈禱者」是波特蘭地區的一個極右翼團體[14],以支持槍支和支持特朗普的集會而聞名[32],這些集會已演變成暴力和街頭鬥毆。[33][34][35]「愛國者祈禱者」的集會(其早期集會被白人民族主義者用作招募活動)受到了波特蘭反法西斯主義者和無政府主義者的歡迎,他們以支持包括暴力在內的直接行動而聞名。[14] 2018年11月,Ngo在波特蘭市中心直播了由一名「愛國者祈禱者」成員組織的「他也是」集會,結果遭到反法西斯抗議者噴灑彩帶和騷擾[36]。[37][38] 到2019年,Ngo經常參加波特蘭抗議活動並進行直播。[30]
2019 年五一勞動節
2019 年 5 月 1 日,Ngo 參加了在波特蘭舉行的與國際勞動節或五一勞動節相關的示威活動和反抗議活動。[39][40] 他報告說,在拍攝兩場獨立的五一活動時,他遭到毆打和熊噴霧噴灑,其中包括左翼活動人士與愛國者祈禱組織成員在 Cider Riot 酒吧外發生的鬥毆。[40] Bellingcat 表示,Ngo 的推文將這場鬥毆定性為反法西斯分子的無端襲擊。[41] 鬥毆發生前,有人拍到 Ngo 站在愛國者祈禱組織成員面前,他們計劃在抗議活動后對反法西斯分子發動襲擊。[10][42] Ngo 沒有報道愛國者祈禱組織的行為。[41] 愛國者祈禱組織的五名成員因其在 2019 年五一勞動節的行為而被控煽動暴亂重罪,其中包括該組織的領導人喬伊·吉布森。
報道驕傲男孩集會和反抗議活動期間遭襲擊(2019)
2019年6月29日,Ngo在波特蘭報道了極右翼團體驕傲男孩組織的集會抗議活動。一群反抗議者也組織了起來,其中一些人對正在現場拍攝的Ngo進行了人身攻擊。[44] Ngo頭部遭拳打腳踢,並被至少一杯奶昔擊中。他將自己的傷勢歸咎於反法西斯運動的反抗議者。目前尚未發現任何襲擊者。[45][46][47] 他離開后在直播中報道了發生的事情,當時一名醫護人員趕來查看他的情況。[48] 6月29日,恩戈遭蒙面示威者襲擊的視頻在網上瘋傳,並促使被南方貧困法律中心列為仇恨團體的「驕傲男孩」組織於2019年8月17日在波特蘭組織了一場名為「終結國內恐怖主義」的後續活動。[49][50]
襲擊事件后,法醫確診恩戈患有蛛網膜下腔出血。[14][36] 他聘請了律師哈米特·迪隆調查波特蘭警察局的反應。[51] 恩戈遇襲后,德克薩斯州參議員泰德·克魯茲呼籲聯邦當局調查波特蘭市長兼警察局長泰德·惠勒。[52][53] 2020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安德魯·楊祝願恩戈早日康復。[52]對恩戈襲擊事件后媒體報道的更廣泛分析呈現出兩極分化,雙方都對對方表示批評[需澄清],包括《大西洋月刊》[54]和《評論》[36]上的文章。[需非主要來源]
2023年8月21日,摩特諾瑪縣巡迴法官錢蓬·辛拉帕塞判決恩戈向三名未出庭抗辯恩戈索賠的被告賠償30萬美元。[55]
愛國者祈禱視頻及離開奎萊特報(2019年)
2019年8月26日,《波特蘭水星報》報道[56]一段視頻,視頻中恩戈在5月1日與愛國者祈禱成員站在一起時微笑[36],並在視頻中某些片段大笑[8][57],當時他們正計劃在五一節抗議活動后對反法西斯主義者發動襲擊。[10]隨後,他跟隨這群人步行幾個街區,來到「蘋果酒暴動」(Cider Riot)酒吧,愛國者祈禱組織的成員在那裡襲擊了酒吧里的顧客。這段視頻成為起訴「愛國者祈禱組織」成員引發暴亂的法庭文件的一部分。其中一名受害者被警棍擊昏,脊椎骨折;恩戈後來上傳了她被襲擊的視頻,並在網上公布了她的身份。[58]《波特蘭水星報》的亞歷克斯·齊倫斯基(Alex Zilenski)表示:「[恩戈]不可能不知道該組織計劃煽動暴力。」[57]《波特蘭水星報》還援引了一名潛伏在「愛國者祈禱組織」的卧底反法西斯人士的話,稱恩戈與該極右翼組織達成了「默契」,即該組織「保護他,他也保護他們」。
8月26日晚些時候,Ngo的名字從《Quillette》的報頭版刪除,該網站也從Ngo的推特賬號中刪除。[42] 《Quillette》的主編Claire Lehmann告訴《每日野獸》,這兩件事並無關聯,Ngo幾周前就離開了該網站。[42] 《波特蘭水星報》在報道發表后,刊登了Ngo律師的一封信,要求該報撤回其「虛假且本質上是誹謗性的言論」。《波特蘭水星報》堅持其報道。[56]
8月30日,《旁觀者報》刊登了Ngo的一篇文章,他在文中表示,他不知道策劃此次襲擊的極右翼團體,他「只」聽到了一些對話的片段,並且「當時正忙著玩手機」,並稱這些指控是「謊言」。[59]羅比·索阿夫(Robby Soave)在自由主義雜誌《理性》(Reason)上撰文,表示同意該視頻並未顯示任何證據表明恩戈事先知曉暴力陰謀。[43]
後期作品(2019-2023)
恩戈與美國國會議員丹·克倫肖(Dan Crenshaw)出席了2019年在華盛頓特區舉行的「美國轉折點」活動。
2019年,恩戈在《紐約郵報》上發表了一系列文章,指控俄勒岡州波特蘭市警方報告的多起仇恨犯罪是偽造的。[6] 他還為在線雜誌《Quillette》撰稿,據稱在2019年8月離職前,他是該雜誌的副編輯和攝影記者。[30][42]
到2020年6月,恩戈加入了加拿大保守派新聞網站《郵報千禧年》(The Post Millennial)[4],[60] 並於2024年6月繼續聘請他擔任特約編輯。[61]截至 2020 年,他是福克斯新聞[9][62]的常客,截至 2021 年 2 月,他至少在二十多次場合表達了對左翼勢力構成的危險的擔憂。[5]
到 2020 年,Ngo 已為《華爾街日報》撰寫了多篇評論文章。[7] 2020 年 7 月,《華爾街日報》近 300 名新聞編輯室工作人員致該報出版商的一封信中,Ngo 的報道被列為關注點之一,這封信譴責該報評論部門「缺乏事實核查和透明度」。[7] 包括《俄勒岡人報》[63] 在內的多家媒體[9] 都對 Ngo 提出了批評,稱他為「右翼煽動者」。[64][65][66] BuzzFeed 新聞稱,「Ngo 的工作或許最好被描述為媒體行動主義」,並且他從事「參與式報道」。[14] 《紐約》雜誌將 Ngo 稱為「愛管閑事的新聞工作者」的一個例子。[27] 2019 年 4 月,為《堡壘》撰稿的 Cathy Young 批評 Ngo 在轉發來自隨機 Twitter 賬戶(其中一些是青少年)的各種推文後「挖掘憤怒」。這些推文嘲笑巴黎聖母院大火后的法國。
揭秘
2021年1月10日當周,Ngo的首部著作《揭秘:反法西斯激進分子摧毀民主的激進計劃》在線預售期間,一小群抗議者在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旗艦店鮑威爾書店外示威。[6][68] 這家書店在線上銷售該書,但選擇不推廣《揭秘》,也不在其門店銷售實體書。[3] 這本書在發行前就成為亞馬遜上最受歡迎的政治類圖書之一。[5] 發行后,《揭秘》一躍成為亞馬遜暢銷書。[69][6] 2021年2月14日當周,《揭秘》被《出版人周刊》[70]列為全美精裝非虛構類暢銷書榜首,並在《紐約時報》非虛構類暢銷書排行榜上位列第三。[5]
亞歷山大·納扎里安(Alexander Nazaryan)在《洛杉磯時報》上評論說,《揭開面具》是一本「關於左翼反法西斯運動(即「反法西斯」)的極其不誠實的新書」。[69] 據納扎里安稱,恩戈寫道,他的父母從越南移民,因此他將自己的書描述為「一封致國家的感謝信」,感謝國家歡迎他們,而他聲稱,感謝那些想要摧毀國家的左翼分子。 「作為一名來自共產主義國家的移民,」納扎里安寫道,「我理解這種情緒。然而,作為一名記者,我必須指出,他正在炮製的正是那種能讓獨裁者繼續掌權的宣傳。」[69]《柯克斯書評》將《揭秘》描述為「一本值得所有匿名者Q訂閱者收藏的書」。[71]肖恩·迪克森·卡瓦諾在《俄勒岡人報》撰文指出,《揭秘》包含「嚴重的遺漏、錯誤和虛假的等同之處,這引起了眾多追蹤極端主義運動的學者和情報官員的警覺。」[5]
2021年3月,班卓琴演奏家、英國民謠搖滾樂隊Mumford & Sons的創始成員溫斯頓·馬歇爾在推特上向恩戈發帖:「終於有時間讀你的這本重要著作了。你真是個勇敢的人。」他的帖子引發了網上的批評,幾天後,馬歇爾刪除了推文,為此道歉,並表示他將暫時離開樂隊「以檢查我的盲點」。6月,馬歇爾永久離開了芒福德父子樂隊,並撤回了他的道歉,稱其「參與了謊言,即[書中記錄的極端主義]並不存在,或者更糟的是,它是一種向善的力量。」[72]
2021年5月,恩戈在波特蘭報道《揭開面具》後續章節一周年示威活動時,恩戈說,他偽裝時被認出,隨後被五到十名示威者追趕,他們試圖揭開他的面具,然後毆打了他。[73][74][75] 恩戈說,他被黑衣示威者攔住並毆打,之後他逃進了奈恩斯酒店。[76] Ngo 經常將抗議者的個人信息(包括大頭照)上傳到社交媒體:一些抗議者(誰?)表示,這導致了騷擾和死亡威脅,導致他們將 Ngo 視為威脅。
社交媒體影響力
Ngo 被描述為右翼活動家或影響者[77][2][78][79],保守派記者[80][81],作家[82]和博主[83],以及極右翼內容創作者[84],活動家[83]和同情者[85]。他在報道相關問題(尤其是喬治·弗洛伊德被謀殺后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民間騷亂)中的行為和作用受到了媒體的關注。[78][86][87] The Intercept 將 Ngo 描述為「極右翼推特明星」。[88]
2019年12月,《俄勒岡人報》將恩戈評選為2019年15位新聞人物之一,理由包括他遭受的襲擊、在保守派圈子中聲名鵲起,以及他「向當時27萬名推特粉絲髮布經過大量剪輯的幾場爭吵的視頻,這些視頻在網上獲得了數百萬的觀看量,同時散布了不實的指控,且對事件的背景描述十分有限」。[86] 特朗普總統於2019年7月開始在他的集會上提及恩戈。[87]
2020年8月,南方貧困法律中心在接受哲學家、《法西斯主義運作方式》作者傑森·斯坦利的採訪時表示,恩戈被發現歪曲事實,「此後他的言論迅速在網上瘋傳」。[89] 斯坦利認為,恩戈宣揚「(美國左翼和右翼政治暴力之間的)錯誤等同,但這種等同根本不存在」,並指出自1990年以來,數百名美國人在極右翼暴力事件中喪生,而截至2020年8月27日(採訪發表之日),「反法西斯運動」尚未對任何人員死亡負責。[89]
2020年9月,哈佛大學教員瓊·多諾萬(Joan Donovan)在《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上撰文,探討了在社交媒體上使用視頻煽動憤怒反應的問題。她指出,恩戈是兩位右翼對抗性媒體製作者之一,他們宣傳「暴亂色情片」,即剪輯、去語境化並在網路粉絲中分享的公共抗議衝突視頻。[90]
據《政治報》(Politico)報道,截至2020年10月,恩戈已擁有約80萬社交媒體粉絲,並成為「右翼受眾搜索『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新聞的主要來源」的超級網紅。[78] 次月,在百萬「讓美國再次偉大」遊行(Million MAGA March)之後,恩戈的熱門視頻內容被特朗普總統重新傳播。[41][91]
截至2023年12月,恩戈在X(以前的Twitter)上的粉絲超過140萬。[92]
人肉搜索
2019 年,Ngo 將包括 Shane Burley 和 Alexander Reid Ross 在內的幾名記者稱為「反法西斯主義理論家」。[93] Burley 和 Reid Ross 稱他們隨後收到了死亡威脅。[93] Burley 向《雅各賓派》表示,Ngo「似乎以意識形態上的對手為目標,這可能使他們成為騷擾和暴力衝突的目標」。[9] 據 Vox 的 Zack Beauchamp 報道,Ngo 在 2019 年通過公布一名政治活動人士的全名對其進行了人肉搜索。[44] Ngo 因在其推特賬戶上發布波特蘭被捕者的大頭照而聞名。
可信度
Ngo作為一名記者的可信度和客觀性受到了其他記者的廣泛批評[9][57]。自2019年以來,他被指控使用選擇性剪輯的視頻[94]並分享誤導性和不準確的信息,將反法西斯主義活動人士描繪成暴力分子[95],並淡化極右翼的暴力行為[90][96][97]。《哥倫比亞新聞評論》將Ngo描述為「名譽掃地的煽動者」。[98]在2022年波特蘭一名公民記者的審判中接受交叉質詢時,Ngo承認他的推文導致了針對目標對象的威脅和暴力。[99][100]
Ngo被指控與極右翼團體「驕傲男孩」和「愛國者祈禱」有聯繫[101][79]。 2019年,吳恩達在波特蘭遭左翼抗議者襲擊后,總部位於波特蘭的報紙《威拉米特周刊》援引《波特蘭水星報》博客城欄目的話稱,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驕傲男孩」成員表示,吳恩達遭到襲擊「是因為他無視了『驕傲男孩』提供的保護」[102],並據此表示,「越來越明顯的是,[吳恩達]正在與右翼團體協調他的行動和信息」。[102]
BuzzFeed新聞報道稱,「吳恩達的品牌形象是反法西斯主義者是暴力的,並且厭惡他」,並補充說,他「幾個月來一直在與波特蘭極左翼勢力展開激烈對抗,隨著對抗的激烈程度不斷上升,他的聲望也隨之上升……[吳恩達]願意把自己變成故事的一部分,並在直播中記錄自己的經歷。他從一種世界觀出發,並試圖證實這種世界觀,而從不問他的報道在多大程度上會成為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14]加州州立大學聖貝納迪諾分校的極端主義專家布萊恩·萊文 (Brian Levin) 表示,恩戈是「一位政治評論員,他確實會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衝突,有時這些衝突會演變成對他的暴力行為。……但值得稱讚的是,我從未見過他像他通常發布的帖子那樣進行肢體攻擊。」[103]
法律訴訟
2020 年 6 月,恩戈起訴了據稱與「反法西斯」組織有關聯的個人,要求賠償 90 萬美元的襲擊和精神損害賠償金,並申請禁令以防止進一步騷擾。該訴訟列舉了玫瑰城反法西斯組織、其他五名被告以及其他身份不明的襲擊者。[104] 該訴訟源於 2019 年恩戈在波特蘭遭受的多起涉嫌襲擊事件:5 月 1 日的示威活動、5 月 7 日在他當地的健身房以及 6 月 29 日的抗議活動。訴訟特別指控玫瑰城反法西斯組織「一貫進行敲詐勒索活動」。[4][105] 2020 年 12 月 15 日,摩特諾瑪縣一名法官駁回了一項駁回訴訟的特別動議。
恩戈曾多次受共和黨議員邀請在國會作證。[5][106] 2020年8月4日,他在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的一個小組委員會上作證,題為「人民和平集會的權利:通過制止無政府主義暴力來保護言論自由」。[107] 福克斯新聞報道稱,恩戈對媒體對抗議活動的報道提出異議,並批評民主黨人沒有譴責反法西斯分子在波特蘭的暴力行為;然而,檢察官只關注犯罪行為,並沒有提供證據表明在波特蘭被捕的任何人與反法西斯分子有關聯。[108] 南方貧困法律中心表示,恩戈一直積極支持將反法西斯分子列為恐怖組織。[109]
2021年2月24日,在美國國會大廈襲擊事件發生后,恩戈在眾議院司法委員會犯罪、恐怖主義和國土安全小組委員會作證。[106] 國會聽證會的重點是美國國內恐怖主義的興起。議員們譴責了造成五人死亡的叛亂,但在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上存在分歧。[106] 民主黨議員譴責了這種錯誤的等同論,並對白人至上主義暴力和本土極端主義表示擔憂。而作為共和黨傳喚的唯一證人,恩戈則暗示,媒體未能批評喬治·弗洛伊德被謀殺后發生的搶劫和騷亂,這是媒體的責任。[106][110]
2021年,摩特諾瑪縣大陪審團以三級搶劫罪起訴了公民記者約翰·哈克,罪名源於2019年恩戈與他發生的一起事件。 Ngo 指控 Hacker(他是 2020 年 6 月訴訟中被點名的嫌疑人之一)在波特蘭一家健身房向他潑液體並搶走了他的手機。[111] Hacker 隨後於 2022 年 11 月被判無罪。[112]
在五名被告達成和解、被法官撤訴或完全逃避審判后,Ngo 修改了其 2020 年的民事訴訟,指控 Hacker 和 Elizabeth Richter 在 2021 年喬治·弗洛伊德遇害一周年紀念集會上參與了對他的襲擊。在 2023 年 8 月初的審判之前,Hacker 和 Richter 的律師聲稱,視頻證據可以證明兩人當晚都沒有碰過 Ngo,也沒有參與毆打他。[113] Hacker 和 Richter 的律師辯稱他們並非襲擊者,因此被判無罪。[114][115]
個人生活
Ngo 是同性戀[116],他認為自己在政治上屬於中右翼。[117][118][119]
2021年,《俄勒岡人報》報道稱,Ngo 因擔心人身安全而遷往倫敦。[5] 波特蘭警察局發言人證實,自2020年6月以來,Ngo 至少提交了10份關於他或他的家人受到威脅的警方報告。
著作
安迪·吳(2021)。《揭秘:反法西斯運動摧毀民主的激進計劃》。田納西州納什維爾:Center Street 出版社。ISBN 9781546059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