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nge5382
1 day ago
我喜歡歐洲人,不會自己害自己,懂得從原物料去把關,讃讃
@ctang5200
1 day ago
噴了這麼多口水,結尾不外乎帶出6種食物: 深海魚 苦瓜 蕃茄 山藥 黑木耳 藍苺
@chiminyan735
16 hours ago
台灣大多麵包店賣的不是真正的麵包,那是精製甜品,高糖份、高油酯、人工添加物多,長期食用不利於健康。
@aqn5937
17 hours ago
人家麵包自古以來是糧食,沒人會作死把糧食做成甜點天天吃,台灣麵包是甜點零嘴,鹽糖油改良劑香精死命加,又香又鬆軟還Q彈,配上一杯手搖飲就可以拍照顯擺自己過很爽,多吃能吃死人。
@YauYauNg-bp8cw
1 day ago
麵包真係非常方便,加芝士,蕃茄放入焗爐,輕輕一焗就食得。本人愛食sourdough 無糖奶牛油等等,全天然❤❤******
@StaceyLiu-o2t
2 days ago
歐洲食品管制非常嚴格,從種小麥開始到麫粉出廠后賣到市場的產品完全管控,違者重重罰款或賠償,更可能完全調銷執照,嚴重違反大衆健康,法律責任態度執法認真!
@user-em5en7vd6e
2 days ago
歐洲人吃的麵包
只有四種成分:
麵粉、水、酵母、鹽。
@郭花錦
14 hours ago
我也很喜歡吃歐式麵包,不喜歡台灣麵包,太甜又太油,歐式麵包咬起來很香,可以感覺麵包香味!
@fayehsu9565
1 day ago (edited)
因為台灣的麵包不是麵包,是糖+油。
真的麵包很硬,不甜、不好吃、甚至會酸,台灣人絕對吃不慣。
@Liam-df2uv
2 days ago
台灣的麵包添加超大量的糖跟油
根本不能類比
@adarwu
9 hours ago
我覺得和做法也有很大的關係,我去以色列時吃十幾天麵包也沒胖,感覺那裡的麵包沒台灣的麵包那麽油
@捲毛俠
11 hours ago
因為台灣的麵包對歐洲人來說根本就是蛋糕甜點不是麵包
@yuzongwei8085
1 day ago
他們吃的是麵包單純水麵粉酵母
台灣人吃的不是麵包是歐洲規格蛋糕類稱為麵包
@normanchuang9185
1 day ago
Hi, 感謝你製作這個影片讓我對於酸種麵包有更好的理解跟認識。我從ChatGPT得知幾個你影片中講的麵包升糖指數跟你所說的有些不一樣: 全麥麵包60-70,黑麥麵包50-65,三種麵包48-55。看起來酸種麵包是升糖指數裡面最低的。
@stej0723
12 hours ago (edited)
因為台灣吃的麵包不同,台灣麵包加的糖多,油脂多香料多,那就不是吃麵包吃的是糖
@Donttouchher-x1l
2 days ago
歐洲的麵粉跟台灣根本就不一樣
@jasonsung9261
1 day ago
亞洲人多以白米飯為主食,這是碳水化合物中升醣最高的食物,如果改吃成糙米或雜糧會有很大的改善,因為歐洲人大多不以白米飯為主食,而且麵包種類繁多,不ㄧ定吃精緻小麥做的白麵包,所以糖尿病自然會少,另外一個原因是亞洲人普遍吃的量多而且飲食不均衡,以台灣為例在地美食和多外食是造成台灣人糖尿病的重要原因。
@古韻-t1d
1 day ago
歐洲吃的麵粉都是三年以內的,中國老百姓吃的麵粉都是十年以上的戰備糧。這是關鍵。
@adyliaochen649
13 hours ago
歐洲人不吃木耳。
@deenjolee6785
4 hours ago
歐洲人通常吃晚餐(尤其外出用晚餐)吃的晚。我原以為法國人吃的晚,不想去了德國也是一樣,晚上9、10點才開始吃晚餐。
@hattieu1428
1 day ago
台灣和亞洲很多地區的麵包,在歐洲會被叫做蛋糕,因爲糖太多啦
@HAOWen-m3g
1 day ago
說得正確酸種發孝麵包,與速孝發孝麵包是有本質的區別。酸種發孝是用老面做孝種,而速孝發麵是用孝母粉發麵,因為要增加麵糰的鬆軟和膨鬆度,所以,給孝母菌提供了大量的白糖,由此,晚飡小麵包要少吃,或不吃。白麵包片也要少吃或者不吃,吃什麼麵包?吃法國麵包,法國棍棒麵包,以色列方面包,(-塊一塊的小方型麵包)。還有黑色很大很大一塊一塊的園型麵包。吃法要少,麵包中間要夾雞胸肉,或吞拿魚,還要加各類蔬菜絲。-包6個或一包12個的法國麵包,(短長條型),一飡吃半個或一個。血糖不會升高。一般美國超市都有賣。6個一袋的2元7毛,12個1袋的5元7毛9分。有的店12個一袋的只賣3元9毛9分。吃麵包主要要分清楚吃主食麵包。就是硬一點的麵包,軟的不吃,軟的叫點心,象蛋糕一樣,吃著玩的,但危險.吃著吃著突然血糖就升高了!
@MaggieLo16888
1 hour ago
那是因爲基因上的差異 他們的耐糖指數比我們高 他們胖子多卻不容易得糖尿病 但其他病很多啊!
@jinqian8129
12 hours ago
實際上歐洲人麵包吃得並不是很多 總量上不如中國人吃麵條和米飯的澱粉攝入量大
@almondysm
1 day ago
你看看香港的麵包 啲防腐劑number化學名稱多到你數唔曬*
@jameshsu7390
20 hours ago
台灣的麵包在歐洲人眼裡不屬於麵包;而是高精製作的碳水化合物。
@arnolai3963
13 hours ago
應該是油吧,我們的油會塞血管,他們的油不會。
@love77_77
1 day ago (edited)
獨角獸說 台灣根本沒有麵包店 路上看到的麵包店實質上是蛋糕店 就連吐司都算蛋糕*
@dunasingh8653
19 hours ago
去,美國人也喜歡吃麵包。A1c還不是照樣高
@choujennie2975
1 day ago
拜託,麵包是他們的主食(又不是甜麵包),他們又不是亞洲國吃米飯。
胡說。
@janetchung5134
1 day ago
歐洲麪包用culture發種不用yeast
@charlie-ce6ey
18 hours ago (edited)
台灣的麵包真的好不健康!
@angelacho6779
15 hours ago
重點在天然食材!
台灣人烹調食物太講究,調味料太多又不天然!太多魔鬼食物*
@winniemak886
13 hours ago
兜圈子兜半小時,帶人游花園!沒有重點學人講健康飲食真是幼兒心態!落後而跟不上的謬論真令人發笑!先學習以時並進,先研究后發表也未遲!
@TANKCHINA2025
1 day ago
又長氣、又囉哩囉唆,棈簡一些啦!
@daDa-x1p
1 day ago
1.愛睡麵包助眠
2.買來就吃
不必做飯
@閱讀真實故事
16 hours ago
挺好的! 聽音樂看評論的都舉手**
@choujennie2975
1 day ago
誰不懂啊。
@yuantian
9 hours ago
點贊之後,表達點滴。仔細聽講一半,就不能再堅持了!太冗長了!不能面面俱到耗費時間,至少要減少三分之一才行。不可以(為了流量?)太長,那就把精華泯滅了,不知所措,哪個是重點?言多有失是一定的!沒有道理牽強附會的溷進來,降低了質量!
健康Talks
@nobody168
1 day ago
真咯嗦.
@philipwatt6965
1 day ago
歐洲人,不,西斑牙也吃米飯,台灣日本都啥米飯,不都是碳水化合物,有汁麽區別?浪費ロ水
@suvillanalondon1604
23 hours ago (edited)
西班牙及義大利人晚餐很多人都晚上九點才開始, 很多餐廳都晚上九點才開
以下是AI對歐洲和美國麵包的比較評論:
歐洲麵包通常在麵粉類型、農業實踐和配料添加方面與美國麵包有所不同。歐洲麵包通常使用軟質小麥製成,其麩質含量低於美國常用的硬質紅小麥。歐洲麵包的添加劑和防腐劑也較少,一些地區更傾向於使用自然發酵法( European bread is often made with soft wheat, which has less gluten than the hard red wheat commonly used in the US. European bread also tends to have fewer additives and preservatives, and some regions are more likely to use natural fermentation methods. )。
以下是更詳細的比較:
1. 麵粉和麩質: Flour and Gluten:
歐洲:
主要使用軟質小麥,因此麵包更輕盈、蓬鬆,更容易消化。Primarily uses soft wheat, so breads are lighter, airier, and easier to digest for some.
美國:
主要使用硬質紅小麥,其麩質含量較高,口感更耐嚼,可能導致一些人出現消化不適。Primarily uses hard red wheat, which is higher in gluten, leading to a chewier texture and potentially causing digestive discomfort in some.
2. 農業實踐和添加劑:Agricultural Practices and Additives:
歐洲:
許多歐洲國家對農藥和添加劑的規定更為嚴格,包括禁止使用轉基因生物 (GMO) 和草甘膦。Many European countries have stricter regulations regarding pesticides and additives, including bans on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GMOs) and glyphosate.
美國:
美國小麥並非轉基因小麥,但通常使用草甘膦處理。此外,美國麵包可能含有溴酸鉀等添加劑和其他化學物質。American wheat is not genetically modified, but it is often treated with glyphosate. Additionally, US bread may contain additives like potassium bromate and other chemicals.
3. 發酵和烘焙:發酵和烘焙:Fermentation and Baking:
歐洲:
通常採用自然發酵法,使麵糰中的微生物培養物更加複雜多樣,可能有助於消化。Often uses natural fermentation methods, leading to more complex and diverse microbial cultures in the dough, potentially aiding digestion.
美國:
可能使用商用酵母和添加劑來加速烘焙過程,使麵包的複雜程度降低,對某些人來說可能更難消化。May use commercial yeast and additives to accelerate the baking process, resulting in less complex and potentially harder-to-digest bread for some.
4. 口味和口感:Taste and Texture:
歐洲:
由於麵粉和烘焙方法的原因,歐洲麵包的脆皮更厚,口感更耐嚼。European breads tend to have a more pronounced crust and chewier crumb due to the flour and baking methods.
美國:
由於添加劑和烘焙技術的原因,美國麵包,尤其是批量生產的麵包,口感更軟、更甜。US breads, particularly mass-produced varieties, can be softer and sweeter due to additives and baking techniques.
5. 整體質量和品種:Overall Quality and Variety:
歐洲:
以種類繁多的麵包而聞名,包括手工麵包和地方特色麵包,並擁有悠久的品質和工藝傳統。
美國:
雖然美國的手工麵包產業正在蓬勃發展,但批量生產的麵包更為常見,而且人們可能認為麵包烘焙行業不太注重品質和傳統。While the US has a growing artisanal bread scene, mass-produced breads are more common, and there may be a perception of less emphasis on quality and tradition in the bread-baking indu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