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防長赫格塞斯下令對陸軍架構進行全面改革遏制中國

作者:change?  於 2025-5-3 03:1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已有2評論


4月30日的一份備忘錄指示陸軍部長對陸軍的組織架構和裝備採購方式進行改革,重點是優先保衛國土和遏制中國在印太地區的行動。

作者:馬克·波默洛

2025年5月1日

2025年3月20日,國防部長皮特·赫格塞斯在華盛頓特區五角大樓發表錄音講話。(國防部照片,美國空軍高級飛行員瑪德琳·基奇攝)

國防部長皮特·赫格塞斯正在指示陸軍進行全面的變革。

在4月30日致陸軍部長的一份備忘錄中,赫格塞斯下令對陸軍進行一系列大規模改革,旨在打造一支更精簡、更具殺傷力的部隊,優先保衛國土和遏制中國在印太地區的行動。

政府已將國土防禦(包括保衛南部邊境和建設「金穹」導彈防禦系統)以及威懾中國列為首要任務。據媒體報道,後者包括將資源轉移到太平洋地區,這可能會犧牲其他戰區的利益。

赫格塞斯在其指令中推動的一些變革——例如整合無人機系統、反無人機系統和電子戰的預算、調整部隊結構以及擴大使用其他交易協議——已經開始實施。

然而,這份備忘錄指示了更深層次的變革,包括整合某些總部部門以及改變陸軍的合同方式,其中一些變革已於本周早些時候被《防務快訊》報道。

「陸軍必須根據政府的戰略確定投資優先順序,確保現有資源優先用於改進遠程精確火力、防空和導彈防禦(包括通過「金穹」系統為美國提供防禦)、網路、電子戰和反太空能力,」赫格塞斯寫道。 「我指示陸軍部長實施一項全面的轉型戰略,精簡部隊結構,消除浪費性支出,改革採購流程,更新低效的國防合同,並克服狹隘的利益,重建我們的軍隊,恢復戰士精神,重建威懾力。」

備忘錄中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指示陸軍部長縮減或關閉冗餘的總部。這包括合併陸軍未來司令部(負責制定未來能力的需求和試驗)和訓練與條令司令部(均為四星級機構),並將四星級總部部隊司令部與北方陸軍和南方陸軍合併,成為一個專註於國土防禦的單一司令部。

備忘錄還要求重組陸軍的保障組織,重新調整四星級陸軍物資司令部內部的各部門,包括整合聯合彈藥司令部和陸軍保障司令部,以優化作戰效率。

赫格塞斯呼籲的其他部隊結構改革包括:合併各機構總部,以生成能夠同步動能和非動能效應的戰鬥力,發展天基能力和無人系統;減少和重組載人攻擊直升機編隊;使用無人機集群增強部隊實力;以及剝離「過時」的編隊,例如陸軍各部隊中的部分裝甲和航空部隊,儘管指令中並未提及這些部隊的名稱。

陸軍參謀長蘭迪·喬治將軍周四晚些時候告訴記者,陸軍正在將國民警衛隊中的一些裝甲旅戰鬥隊改組為機動旅戰鬥隊,他表示,這將使他們能夠更加靈活地執行所需的任務,無論是在美國本土還是在國外。

一些舉措要求在規定時間內部署某些能力或實現其他目標——主要是在2026年或2027年——例如「到2027年實現電磁和近海優勢」。

陸軍必須在2026年前在每個師部署無人系統和地面及空中發射武器,並將3D列印等先進位造業擴展到作戰部隊。此外,陸軍還必須改進反無人機系統,並在2026年前將相關能力整合到排,2027年前整合到連,並在2027年前在戰區、軍和師總部實現人工智慧驅動的指揮和控制。

在採購方面,備忘錄指示停止採購過時的系統,取消或縮減無效或冗餘的項目,例如有人駕駛飛機、過剩的地面武器和過時的無人機,取消「浪費」的合同和「過剩」的差旅經費,並在成本效益高的情況下擴大多年期採購協議。

陸軍部長丹尼爾·德里斯科爾周四上午在福克斯和朋友們節目中表示:「過去幾年在烏克蘭衝突中,我們從中吸取的教訓是,舊的作戰方式已不再適用。」

「過去幾年烏克蘭衝突的經驗教訓是,舊的作戰方式已不再適用,」美國陸軍部長丹尼爾·德里斯科爾周四上午與喬治一同出現在福克斯和朋友們節目中時說道。

「在特朗普總統和國防部長赫格塞斯的領導下,他們基本上授權美國陸軍做出艱難的決定和艱難的變革,重新分配我們的資金,使我們的士兵能夠發揮出最大的殺傷力,」德里斯科爾說。「這些都是艱難的決定。這些是長期存在的遺留系統。目前勢頭強勁,周圍有很多遊說者。但在這些先生們的領導和我們的指揮系統的幫助下,我們被授權去做正確的事情。」

喬治指出,創新未必有問題,因為士兵們在過去幾年裡一直在創新,尤其是在他自2024年初以來提出的一項名為「接觸式轉型」的重點工作下。該計劃旨在通過向部隊注入新興能力,並讓部隊在演習和部署中試驗這些能力,加快陸軍採購能力和設計部隊的速度。

作為「接觸式轉型1.0」計劃的一部分,在過去一年中,三個旅已轉型為機動旅或輕型旅戰鬥隊。現在,陸軍正在將該計劃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並將重點放在裝甲部隊和師級部隊上,涵蓋支援部隊、國民警衛隊和多領域特遣部隊,以及自主等技術。

「我們在創新方面沒有遇到挑戰。創新正在士兵身上發生。我們現在正在改變編隊,」喬治在德里斯科爾旁邊說道。 「我們進行了一次演習,一個旅級戰鬥隊使用了200多架無人機。我們正在觀察事態發展。我們知道我們需要改變,而且……我們行動不夠快,必須加快這一改變。」

喬治指的是上一個接觸式轉型旅,即第十山地師第三旅,他們在1月份的最終演習中,使用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的無人機。

關於編隊的變化,陸軍二號軍官上周表示,該軍種計劃批准部隊設計更新,這些更新將基於接觸式轉型的成果,確定這些機動旅和輕型旅未來的發展方向。這些變化預計將很快完成,並於10月發布。

官員們強調,由於他們並不一定了解某些能力(例如梯隊無人機 drones at echelon)的正確組合,因此未來將進行更多實驗。需要進行更多實驗,以更好地了解未來部隊可能需要哪些能力。

本報道已更新,包含參謀長蘭迪·喬治關於裝甲部隊改裝的評論。
Mark Pomerleau
馬克·波默洛
作者:馬克·波默洛
馬克·波默洛是《DefenseScoop》的高級記者,負責報道信息戰、網路空間、電子戰、信息作戰、情報、影響力、戰場網路和數據等內容。


梯隊使用無人機在戰鬥中:LSCO 期間

無人機在戰鬥中:LSCO 期間,梯隊使用 sUAS 與 LTC Thornal 和 CW3 Rader 進行戰鬥

聯合戰備訓練中心榮幸地推出《熔爐行動——聯合戰備訓練中心體驗》第九十六期節目。本期節目由旅級戰鬥隊指揮與控制中心(BCT HQ)高級特遣隊隊長蒂莫西·普萊斯中校代表作戰組指揮官(COG)主持。今天的嘉賓是著名的「傑羅尼莫06」梅森·索納爾中校,以及聯合戰備訓練中心經驗豐富的火力支援觀察員-教練-教練員傑拉德·雷德三等軍士。梅森·索納爾中校是第1-509印第安營(OPFOR)的營長。傑拉德·雷德三等軍士是BC2(BCT HQ)的旅級目標瞄準官作戰指揮官,曾擔任過17次作戰指揮官。

本期節目將重點介紹在大規模作戰行動(LSCO)中,小型無人機系統(sUAS)在梯隊的整合和運用。本次對話探討了小型無人機系統 (sUAS) 平台(從短程四旋翼飛行器到中程偵察系統)如何在各個編隊(包括班組、連隊和營級)中日益普及。這些工具雖然增強了戰場透明度和 ISR(情報、監視、偵察)能力,但也在目標識別、空域衝突排解以及指揮與控制等領域帶來了重大挑戰。小型無人機系統平台並非解決新問題,而是利用不同的工具在新的層級上重塑現有的作戰挑戰,更加強調明確許可權、完善標準操作程序 (SOP),並確保操作員了解其在更廣泛的目標確定過程中的角色。

本次對話還重點介紹了部隊在部署小型無人機系統 (sUAS) 方面的最佳實踐和摩擦點。一個主要問題是缺乏標準化流程和知識管理系統來處理小型無人機系統 (sUAS) 產生的大量信息。各旅必須超越簡單地採購新平台,將其完全整合到目標瞄準周期中,並使用目標瞄準同步矩陣和交戰標準等工具。熟練程度和訓練是反覆出現的主題——強調操作員技能是任務成敗的關鍵。本期節目的最後,敦促領導者投資於駐地訓練,在各單位之間分享經驗教訓,並在基層推動創新,強調小型無人機系統 (sUAS) 在大規模作戰行動 (LSCO) 中的成功將源於規範的流程集成,而不僅僅是硬體採購。

S04「偵察兵」系列的一部分。

如需本期節目的更多信息和見解,請訪問我們的 Instagram 頁面 @the_jrtc_cruble_podcast。

請務必在社交媒體上關注我們,以便及時了解通過聯合戰備訓練中心 (JCT) 這一嚴峻考驗所學到的最新作戰技術、流程和方法 (TTP)。

請訪問 https://linktr.ee/jrtc 並選擇您喜歡的播客格式來關注我們。

再次感謝嘉賓的參與。無論您在收聽或觀看播客時,都不要忘記點贊、訂閱和評論我們——也請務必在不久的將來關注我們,了解更多精彩內容。

「The Crucible - JRTC 體驗」是聯合戰備訓練中心的一款產品。

======

 海軍陸戰隊突擊隊員尋求新技術,以應對太平洋地區「激烈而殘酷」的戰鬥
海軍陸戰隊特種作戰司令部司令彼得·亨特利少將向記者介紹了「現代海軍陸戰隊」突擊隊員部隊的未來。

作者:喬恩·哈珀 
2025年4月30日



2025年3月19日,在北卡羅來納州勒瓊海軍陸戰隊基地,被分配到海軍陸戰隊突擊隊員訓練中心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在海軍陸戰隊突擊隊員課程中進行水下逃生訓練。海軍陸戰隊突擊隊員訓練中心(MRC)的正式名稱為個人訓練課程,為期9個月,旨在培養能夠以小團隊形式參與各種特種作戰的海軍陸戰隊突擊隊員。 (美國海軍陸戰隊照片,埃文·瓊斯中士攝)

在未來與中國在太平洋地區的衝突中,海軍陸戰隊突擊隊可能會被部署到戰術前沿,海軍陸戰隊特種作戰司令部的領導們正在尋求為突擊隊員配備新技術,以幫助他們完成任務。

特種作戰部隊預計將成為海軍陸戰隊所謂的「預備役部隊」的一部分,在敵方武器交戰區內作戰。從這個意義上講,這場戰鬥可能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並無太大區別。然而,海軍陸戰隊特種作戰司令部司令彼得·亨特利少將表示,新技術正在創造新的挑戰和機遇。

「一切都一樣,但一切都在變化,對吧?所以,你知道,戰術前沿戰鬥的特點……將會非常類似於我們祖父在太平洋戰役中所見的。那將會非常粗暴、非常危險,諸如此類。所以,直接火力交戰將是直接火力交戰。然而,在戰術情況下,你感知戰術對手的能力將變得更加複雜——無論是小型[無人機系統],還是……更佳的視野,還是小型戰術部隊能夠憑藉先進的技術感知到信息,從而對作戰產生影響,並且能夠在作戰層面將這些信息反饋給更大規模的聯合部隊,」他在「現代海軍陸戰隊」大會上與記者見面時告訴《國防新聞報》。

官員們強調,突擊隊員的職責不僅僅是射殺敵人。它們預計還將具備聯合火力與機動能​​力、海域感知能力、「多域效應」能力、特種偵察能力以及多學科情報融合能力。

亨特利設想人工智慧能力將為這些類型的特種作戰部隊任務提供幫助。

「對我們來說,我認為最重要的領域是數據聚合,對吧?情報周期的自動化……以及如何走在前沿。因為這將……推動你的[觀察、決策和行動]循環的速度,」他說。 「如果你在這方面反應遲鈍,你就會發現自己處境不利,這可不是什麼好事,對吧?所以,如果你願意的話,我們應該能夠成為替補部隊的小型加速器,能夠照亮目標,能夠匯總數據,能夠推送數據。在我看來,隨著人工智慧的興起和日益突出,它將產生最深遠的影響。」

美國海軍陸戰隊特種作戰司令部(MARSOC)也在為其武器庫增添小型無人機。亨特利表示,特種作戰部隊即將在該領域取得「突破」,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功於國防部各部門對該技術的投入。

「就巡飛彈而言,我們現在具備了初步能力。我先不談這個。但我們現在擁有這種能力,它已經融入到部隊中。對於小型無人機系統,是的,我們有能力。然而,我們正準備在這方面取得突破……它的發展方向是小型無人機系統在戰術前沿無處不在,對吧?無論是出於感知目的(這就是我所說的戰術作戰),還是為了感知和殺傷力,」他告訴DefenseScoop。「對於更大的目標——這已經存在一段時間了——但對於小隊、團隊或個人層面的小型目標,我認為我們正準備實現這一點。」

海軍陸戰隊第三突擊支援營指揮官馬特·德芬鮑夫中校表示,巡飛彈(也稱為單向攻擊無人機或神風特攻隊無人機)為特種作戰部隊提供了另一種「有機」精確武器。

「像其他所有能力一樣,能夠將其推進到多遠?我們能將其推進到什麼程度?最低能達到什麼水平?這樣,一支小型部隊就能擁有致命能力,部署到戰場前沿,而無需大型後勤列車或大型平台將系統運往戰場,」他告訴《DefenseScoop》。

MARSOC 在無人系統領域的興趣不僅限於巡飛彈、第一人稱視角無人機和四軸飛行器——儘管這些領域需求旺盛。

「不要只考慮能飛的東西。想想那些能在水上、水下、地面上飛行的東西,」亨特利說道。

然而,MARSOC 並非只尋找技術奇才加入其隊伍。他指出,突擊隊員必須達到極高的體能標準,並做好應對「殘酷」戰爭的準備。

我們選拔和評估人員的方式是……你必須強悍、粗獷等等——100% 如此。你必須了解你的武器,你的個人武器系統。你可能還需要掌握其他系統,無論是無人機系統還是其他什麼——誰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但你也必須……從戰術層面思考我如何生存、發展和發展,以及如何為聯合部隊創造效益?所有這些事情都不在亨特利少將的層面上發生。甚至在特遣部隊指揮官的層面上也沒有發生。這些事情發生在團隊領導或團隊負責人的層面上,在……上尉、少校、上士或炮兵的層面上,」亨特利說。 「這很可能也會是一個規模非常小的部門。規模非常小,可能只有幾個人,對吧?所以我們就是這麼看待這個問題的……這種想法正在推動著我們的軍力發展。」


Jon Harper
喬恩·哈珀
作者:喬恩·哈珀
喬恩·哈珀是《DefenseScoop》的主編,《DefenseScoop》是Scoop新聞集團旗下的在線出版物,專註於報道五角大樓及其對新能力的追求。他領導著一支屢獲殊榮的記者團隊,提供有關軍事技術及其如何影響國防部運作和現代化的突發新聞和深度分析。您也可以在X(前身為Twitter的社交媒體平台)上關注他:@Jon_Harper_


海軍陸戰隊突擊隊員講述在關島和硫磺島與日軍進行肉搏戰 | 弗蘭克·賴特


1942年,年僅16歲的弗蘭克·賴特加入了美國海軍陸戰隊。不久之後,他成為了著名的海軍陸戰隊突擊隊員之一。賴特最初被部署到索羅門群島的瓜達爾卡納爾島,之後染上了瘧疾,不得不花一段時間進行康復。之後,他參加了海軍陸戰隊在太平洋多個島嶼的登陸行動,包括塞班島、關島和硫磺島。

正是在關島,賴特第一次體驗到了日軍萬歲衝鋒的兇猛,並經歷了肉搏戰。他描述了自己如何被刺刀多次刺傷,不僅活了下來,還一直戰鬥到關島安全為止。

在關島傷愈后,賴特與他的海軍陸戰隊戰友一起登陸硫磺島。他再次在382高地與日軍近距離作戰,直到因重傷不得不撤離。

採訪記錄於2025年2月22日



骷髏的證言:硫磺島血戰日軍倖存者親歷實錄 -
 在美利堅偶遇的帝國海軍「不死戰神」

諸神的黃昏研究會
原文作者:高橋利春
譯者:Vader
配圖:元首衛隊
因目前公眾號只認證了本人賬號,諸位讀者如果喜歡本文進行打賞,打賞將全數轉給原作者。

ガム島

(譯者註:這裡日語拼音 gamu,但是沒有查到這個是什麼島,在查資料時有看到其他硫磺島倖存日軍的回憶是先被送到了關島,這裡疑似作者寫錯,後面還有類似地名疑問)

1945年3月24日,我乘坐大船從硫磺島西海岸前往關島,美國大兵用機關槍看守著,剛醒了不知道多少天到達了關島。島上幾乎所有的椰子樹都斷了,沒有一棵是完整豎著的。

我和其他俘虜一起被關在一間當地土著的茅草屋裡,好多人都缺胳膊少腿。我看到有這麼多人一起被俘好像也沒有那麼恥辱了。有會日語的軍官每天都在詢問,也不知道他們在問什麼。我很感謝美軍沒有讓我就這麼死了。

去夏威夷

傷口漸漸恢復了。我在關島已經呆了十天左右,然後上了大得像火車那樣的巴士送到了港口,來了一支規模很大的運輸船隊,上面有很多返回美國的女護士,都是少尉軍銜,我已經很久沒有見過女人了,覺得她們都是大美女。

譯者註:之前看過被送西伯利亞日軍俘虜回憶,也是看到蘇軍女兵個個驚為天人

船隊里有大約十幾艘船,我乘坐的是其中之一,出航后也不知道要去哪裡,就這麼每天航行。
日本俘虜中有人死了,美軍給他進行了海葬,用布包著屍體扔進了海里,他的人生就此終結,之後船圍著附近饒了三圈才算葬禮結束,我們都在默默祈禱。

去海軍醫院

我的傷口又開始化膿了,發起了高燒,美國的醫護兵看了體溫計都震驚了,說都超過了水銀計的上限,超過了45度。
我已經意識不清,夢裡聽到美軍士兵對我說,要把日本俘虜都帶到美國突突了,第二天上午醒來想起美軍應該不會說日語,所以我聽到的應該是高燒導致的夢景。
十天後船到達了夏威夷,還有精神的俘虜走著上岸,而我是被裝在悶罐里送上岸,然後上了一輛雙層巴士,司機是個黑叔叔,和鍋底一樣黑,笑起來留出白牙才能分辨臉在哪裡。
總算到了海軍醫院,這時是昭和20年4月24日(譯者註:此時硫磺島戰役已經結束一個月),漫長的航海之旅結束了。
傷口很痛,我在能看到珍珠港的山上病房裡休養,這裡是昭和16年12月8日日本空襲過的故地,對敵軍來說應該是充滿怨恨的土地,海水很淺還能看到被日軍擊沉的軍艦有一半露出水面還在燃燒。

譯者註:求證,此時還能看到的是亞利桑那?其他的應該都撈起來了

醫院

我沒有做手術,只是每天給傷口敷藥,一直在化膿,傷口裡拿出了一大塊碎骨片。
我已經在海軍的醫院裡呆了兩個月,如今要轉去陸軍的醫院,我乘坐一輛牽引巴士走在夏威夷街上,沒多久到了陸軍的收容所,這裡面還有很多德國和義大利的戰俘,我們被分到了不同的帳篷里,日軍里的朝鮮人則有分開的帳篷。

勞改

每天我們的工作是除草和打掃衛生,也做運動鍛煉。到了傍晚,德國和義大利的俘虜就會到鐵絲網邊一起唱國歌,我們也和他們一起唱德國義大利國歌,然後一起高呼板載再告別。
我也唱起了君之代。在異國的天空下以囚禁之身唱著國歌,讓我的眼淚控制不住地流了出來,真是一言難盡的場景。

朝鮮人

朝鮮是日本的領土,朝鮮人當然也算日本人。軍隊和輔助部隊里很多朝鮮人,據他們所說,正在夏威夷接受登陸日本的訓練,還將在釜山登陸把祖國朝鮮從日本那裡解放出來(譯者註:這很難評……)

去美國

昭和20年6月,我在夏威夷休養了兩個月後要被送去美國了。6月21日夏威夷出發搭乘美國運輸船一直往東航行,是十幾艘的船隊,第十天的時候看到了和富士山很相似的大山,有一半覆蓋積雪非常美麗。
海里還能看到像是海狗的動物在游泳,發出了奇怪的叫聲。之後我們來到了從未見過的美國本土,從兩側都是陸地的寬廣大河入口往北,沒多久到了港口,是一個很多船的港口,聽說這裡是西雅圖。

上岸

昭和20年7月1日我走下船經過棧道登上了美國土地,從街上要走500米到檢疫的地方,每隔十米都有荷槍實彈的美軍哨位,街上人山人海男男女女都有,說的都是英語我一句都聽不懂,應該都在談論日本俘虜,嘴裡估計都不是什麼好話但是我也不知道了。
進了檢疫所后我們全身脫光,從頭上澆白色的消毒藥水,結束后坐上火車,我對接下來的命運一無所知,也不知道要去往哪裡就這樣上了火車。

火車

火車一直開著,越過曠野山巒就這樣開著開著,兩天後到達了舊金山,已經是7月3日了。
從火車下來后坐上小艇去到一個叫天使島的地方,這裡有戰俘營。安頓下來后每個人都發了香煙配給,我把煙放在床頭做完事回來后發現都被偷了,找了下自然是找不回來的。

譯者註:天使島原先是南北戰爭的要塞,後來被改成集中營,曾經在排華法案時關押過超過上百萬中國日本等東亞移民,二戰時用來關押日本和德國戰俘

私刑

一次一個陸軍下士官來到了海軍俘虜負責炊事的食堂,好像有所抱怨起了口角,就在那天傍晚,他被幾個海軍炊事兵叫了出去,在美軍看守看不到的地方對他進行了私刑。

在俘虜們的眾目睽睽之下被狠狠毆打了臉和猛踢腹部,他一邊被打一邊求饒說對不起,臉都被打腫成了紫色。雖然大家同樣是日本同胞也同樣是軍人,這一切並沒有人進行阻止。

儘管大家都是在異國的土地上作為俘虜過著悲慘生活,卻對自己的同胞大打出手,這些人根本不是軍人簡直就是地痞流氓!
大家都心裡這樣說但是沒人敢說出來。在戰俘營內部常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也有傳言說會把人殺了丟進廁所糞坑裡。美國的廁所是口子很小裡面很大,所以要是把屍體丟進去也沒有人知道死了多少人。

轉移

僅僅過了四五天,就要到了離開這個島的時候了。從小艇順大河而上,看到這個天使島和陸地有一座巨大的鐵橋連接,這座橋有兩層,上面是行車道下面是人行道。
美軍問我們日本有沒有這麼大的橋,我騙他們說日本有比這更大的,他們都很震驚。其實日本根本沒有這麼大的橋。
船緩緩而上,五公里後到達岸邊,去了到了新的戰俘營。我們進去后每個人都被打了一針流感預防針,超級痛的,就這樣無所事事地每天唱歌跳舞過日子。

坐火車

這次又坐上火車轉移了,這裡和日本內陸黑色的火車不一樣,都是紅色和黃色很漂亮的火車。我們之前都一直以為火車都是黑色的,沒想到居然還可以有這麼好看的顏色的火車。

我們開始了橫穿美國大陸,吃的東西都是罐頭,啊啊,好想吃日本的大米和味增湯啊。罐頭一點都不好吃,但是為了活下去不得不吃下去。每天每天都是坐火車,我接下來寫下從火車車窗看到的美國景象。

田野上的火車

每天火車都在田野中行進,漫長的田野中延伸著鐵路,田野中縱橫著引水的大鐵管,把水分配到各處的農田,還可以咕嚕咕嚕旋轉著噴水,這樣就可以在沒有下雨的地方進行澆灌了。

這裡幾個月都不會下一場雨,人們就這樣種植農作物,同時鐵路又可以用來運輸農產品,用火車頭拉著貨車車廂運輸,日本就沒有這樣的耕作方式,也沒有這麼寬廣的農田,兩國截然不同。

作物

有很多白蘿蔔和胡蘿蔔,不管走了幾天都沒有山,只有蔬菜田。和中國大陸和北海道看到的很相似。我都不知道原來美國有這麼幅員遼闊。
從火車車窗看到了木材廠,旁邊有一條傳送帶,用來把巨大的原木切開鋸開,鋸開后的木材落到傳送帶上送到下面燒掉。他們只採用中段質量最好的木材,其他部分都不要。

真是奢侈啊,在日本是不可想象的。於是我細思極恐,這就是國力的區別啊!和這種大國敵對怎麼可能贏得了戰爭呢?
無論是日本魂還是軍人魂還是神風,都是徒勞的,在海量物資和機械文明的面前毫無用武之地。
我的國家就這樣逐漸在戰爭中陷於不利,而我也作為戰俘正在橫穿美國大陸,都不知道戰爭是贏了還是輸了,就這樣在火車裡橫穿大陸。

山林

火車進入了山林,雖然說是山,但是也有長滿樹木的平地。這裡不像日本那些高山,有平地也有山林。
到處亂立著直徑一米的大樹。走著走著都是連續的山林,巨木被機械鋸倒然後用吊車裝進火車車廂,由火車頭拉出去。因為有平地,所以鐵路可以修進山裡。
日本的高山是沒辦法這樣在谷底把木材運出來的,因為美國的木材資源如此豐富,所以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砍伐,可以隨心所欲想要什麼要什麼,其他都丟棄。
真的是何等富饒的國家啊。不管走了多久都在同一個大森林中間。就是這麼廣闊無盡的富饒。載著我們這些不知道去哪裡的火車就這樣一直走著。

橫斷

昭和20年7月28日,火車穿越美國大陸到達了德克薩斯州的肯尼迪,這裡有戰俘營。我們就這樣住了下來,下士官和高級軍官住一起,士兵和輔助軍屬也住一起。有很多前輩來了,大部分都是海軍的俘虜。從大佐到小兵都有。
這裡有很多小房子,裡面有住五個人的,我因為是下士官,就和一共四名下士官一起住。裡面有四張床,房間里可以自己隨意使用。
這個地方和日本內地的村子差不多大,有很多房子,大家就四個人五個人的住進去,當然傢具什麼是肯定沒有的。

遇見『軍神』

譯者註:應該很多人知道這個事情就不詳細說了,大概就是偷襲珍珠港時搭乘五艘甲標的微型潛艇先行潛入想偷雞摸狗的十個倒霉鬼。
珍珠港攻擊有所謂九軍神,實際一共十個人,有一人或者被俘虜了,所以後面就成了九軍神。
這些人乘坐著人操魚雷(譯者註:操字請念一聲……)以肉身對敵艦進行有去無回的突擊,只有一人在岸邊擱淺動彈不得被捕,成為俘虜第一人的海軍酒卷少尉。
我在這個戰俘營里見到了這位少尉,他自稱是高知縣越知町人,到底是不是真的也不知道。
人在這種場合下難免說話半真半假。我們每天也無所事事就這麼悠哉悠哉住了下來。

譯者註:酒卷少尉全名酒卷和男,其實是德島縣人,他被俘后導致家人成為非國民飽受歧視,所以後來日軍被俘后都會用假名和假出生地告知美軍避免牽連。據說酒卷在戰俘營里非常聽話,成為模範俘虜,和美軍合作愉快,後來得以80多高齡善終,他曾寫書回憶自己被俘經過。
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在住的房子附近除草,每日食堂有三餐提供,每天可以收到十美分零花錢,這裡還有商店,十美分可以買到很多東西了,很便宜。
這裡有一里見方的鐵絲網圍住,不可能逃跑的。四周都有很高的哨塔,美軍崗哨戒備森嚴,想逃跑就機關槍伺候。
有一個海軍將校可能腦子不太清醒了,每天一個人在柳樹下來迴轉圈喃喃自語,據海軍的士兵說他被俘虜后精神可能受到了打擊。


No photo de.ion available.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屠龍刀之原界 2025-5-3 06:02
晚了!中國氣勢已成。常規武器美國的優勢不在,核戰又打不起來!接下來的美國,雖然霸主地位猶在,但是美國沒法再像當年滅伊拉克,誅阿富汗時候,各嘍啰國那樣的一呼百應!隨著美國經濟實力的衰落,世界各地的軍事布局也會相應收縮,日本,德國,韓國雖然可以用駐軍壓制,但是「反意」會與日俱增!雖然中國不會去挑戰美國的地位,但是美國也不再有能力要求中國」遵守rule based world order"!
回復 浮平 2025-5-4 04:32
屠龍刀之原界: 晚了!中國氣勢已成。常規武器美國的優勢不在,核戰又打不起來!接下來的美國,雖然霸主地位猶在,但是美國沒法再像當年滅伊拉克,誅阿富汗時候,各嘍啰國那樣的一呼百應!隨著美國經濟實力的衰落,世界各地的軍事布局也會相應收縮,日本,德國,韓國雖然可以用駐軍壓制,但是「反意」會與日俱增!雖然中國不會去挑戰美國的地位,但是美國也不再有能力要求中國」遵守rule based world order"!
您的觀點似乎在揭露「東升西降」的自述現象和不遵守規則的有意為之,但客觀世界依然遵循因果邏輯關聯,當效果出現事與願違時,可以反思這個因果關聯。

不需要對後果負責的立場優先者,常常會隨心所欲,異想天開。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5-10 09:0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