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oŘÁK(德沃夏克):大提琴協奏曲 - 王健,大提琴 - 朱利安·拉赫林,指揮
這是中國大提琴手王健和樂團的演奏。 指揮朱利安·拉赫林是立陶宛出生的小提琴家、中提琴家和指揮家。他是耶路撒冷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和克里斯蒂安桑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
結構
這首樂曲是為一個完整的浪漫管弦樂隊而作(除了第四支圓號),包含兩支長笛(第二支雙簧管短笛)、兩支雙簧管、兩支單簧管、兩支巴松管、三支圓號、兩支小號、三支長號、大號、定音鼓、三角鐵(僅最後一個樂章)和弦樂,採用標準的三樂章協奏曲格式:
快板(B 小調然後 B 大調;約 15 分鐘)
柔板,我不會停止(G 大調;約 12 分鐘)
終曲:中速快板 — 行板 — 生動快板(B 小調然後 B 大調;約 13 分鐘)
總時長:約 40 分鐘。
一個日語留言表達了對這次演奏感受:
@Mineyuki Ohata-f5p
王健演技最好!
大提琴聲音很棒!
這是一種「真正的大提琴聲」,比馬友友的演奏更深沉、更美妙、更令人印象深刻。
王健和大衛芬克爾。
對我來說,這兩位是迄今為止最好的大提琴家。
(@峰幸大畑-f5p
ジャン・ワンのベスト・パフォーマンス!
素晴らしいチェロ・サウンド!
ヨーヨー・マなどより遙かに深く美しく立派な「本物のチェロ・サウンド」だ。
ジャン・ワンとデイヴィッド・フィンケル。
私にとって、この2人が今のところ最高のチェリスト。)
歷史
1865 年,在職業生涯早期,德沃夏克開始創作 A 大調大提琴協奏曲(B. 10)。這首曲子是為德沃夏克創作的,德沃夏克和呂德維特·皮爾在臨時劇院管弦樂團中相識,兩人都曾在那裡演奏。他將大提琴樂譜(鋼琴伴奏)交給皮爾審閱,但兩人都沒有完成這首曲子。1925 年,這首曲子從他的遺產中被追回。
漢努什·維漢等人曾要求創作一首大提琴協奏曲,但德沃夏克一直拒絕,稱大提琴是一種很好的管弦樂器,但完全不足以創作一首獨奏協奏曲。據約瑟夫·米歇爾說,德沃夏克喜歡中音區,但抱怨高音區鼻音重,低音含糊不清。在給朋友的信中,德沃夏克寫道,儘管他長期以來一直持保留態度,但他自己可能對自己決定創作大提琴協奏曲的決定最為驚訝。
德沃夏克在紐約市擔任國家音樂學院院長的第三任期期間創作了這首協奏曲。 1894 年,音樂學院的一位老師維克多·赫伯特(Victor Herbert)也是一位作曲家,他完成了他的《第 2 號大提琴協奏曲(E 小調,作品 30)》,並在 3 月 9 日開始的一系列音樂會上首演了這首曲子。德沃夏克至少聽了兩場這首曲子的演出,並受到啟發,決定按照維漢的要求創作自己的大提琴協奏曲。赫伯特曾是 1893 年 12 月 16 日首演德沃夏克《新世界》交響曲的管弦樂隊的首席大提琴手。赫伯特的中間樂章是 B 小調,這可能啟發了德沃夏克以相同的調性創作他的協奏曲。這部作品於 1894 年 11 月 8 日開始創作,並於 1895 年 2 月 9 日完成。
看過樂譜后,哈努什·維漢提出了各種改進建議,包括兩個華彩樂段,一個在第三樂章的末尾。但德沃夏克只接受了幾個小改動,沒有接受任何華彩樂段。第三樂章是對他嫂子約瑟芬娜·考尼佐娃(Josefina Kaunitzova,原姓切爾馬科娃)的致敬,她於 1894 年 11 月給他寫了一封信,說她病得很重。 具體來說,在勝利的結尾之前,緩慢而憂鬱的部分引用了他的歌曲《別管我(Kéž duch můj sám)》,作品 82,B.157,第 1 號,這是她最喜歡的一首歌。她於 1895 年 5 月去世,此後這首協奏曲被進一步修改。
德沃夏克寫信給他的出版商:
我把我的作品交給你,前提是你必須保證,任何人——甚至我的朋友維漢——未經我的同意和許可,不得對作品進行任何改動,而且不能出現維漢在最後一樂章中所做的華彩樂段;作品的形式必須符合我的感受和想法。
他寫道,終樂章應該以漸弱的音調逐漸結束,「就像呼吸一樣……然後是漸強,最後幾小節由管弦樂隊演奏,以暴風雨般的節奏收尾。這是我的想法,我不能放棄」。
1895 年 9 月,漢努什·維漢首次在盧扎尼與作曲家私下演奏了這首協奏曲。儘管德沃夏克拒絕了維漢提出的大部分修改建議,但他仍然非常希望維漢能公開首演這部作品,並承諾讓維漢擔任這一角色。克拉彭描述了未能如願的一系列事件。倫敦愛樂協會秘書弗朗西斯科·伯傑於 1895 年 11 月寫信給德沃夏克,邀請他在倫敦舉辦一場音樂會,演奏他的部分作品。德沃夏克同意了,並提議由維漢擔任獨奏,舉辦他的大提琴協奏曲首演。伯傑提議的日期是 1896 年 3 月 19 日,但這個日期對維漢來說不方便(可能與波西米亞四重奏的音樂會日期衝突,維漢已經與該四重奏簽約)。愛樂協會堅持這個日期,並在沒有徵求德沃夏克的意見的情況下聘請了英國大提琴家利奧·斯特恩。這位作曲家起初拒絕參加音樂會。「伯傑感到震驚和非常尷尬」,因為音樂會已經做過廣告了。克拉彭推測維漢解除了德沃夏克的承諾。斯特恩前往布拉格,在德沃夏克的監督下準備他的演出。到 3 月初,一切都已商定,首演於 3 月 19 日在倫敦皇后大廳舉行,由德沃夏克指揮。斯特恩演奏的大提琴是 1684 年的「將軍基德」,這是斯特拉迪瓦里製作的僅有的 60 把大提琴之一。
在倫敦演出后,斯特恩再次在可能是第二次公開演出中擔任獨奏,於 1896 年 4 月 11 日在布拉格演出,後來又在倫敦演出。 1896 年 12 月和 1897-1898 年期間,英國和美國的幾位大提琴家和指揮家演奏了這部協奏曲,其中包括 1897 年 1 月在芝加哥的斯特恩。維漢繼續演奏這部協奏曲,並取得了巨大成功,第一次是在 1899 年 1 月在海牙,後來在 1899 年 12 月 20 日在布達佩斯首次由德沃夏克指揮。儘管在維漢第一次公開演出之前已經舉行過很多次,但他和德沃夏克仍然是好朋友。
這部協奏曲於 1896 年由柏林的 N. Simrock 出版。
作品
第一樂章以柔和的方式開始,單簧管引入主題。整個管弦樂隊隨後以宏大的方式演奏主題,然後由圓號獨奏引入次要的抒情主題。獨奏大提琴以一段類似即興的部分開始,以 B 大調陳述主題,隨後是三重和弦。然後,大提琴對主題進行了各種精湛的處理,最後到達 D 大調的柔和主題,接著是令人興奮的全奏部分。在發展部分,管弦樂隊逐漸轉調為降 A 小調,大提琴將管弦樂隊引導到 B 大調的勝利全奏部分,隨後是再現部分和技術上令人精疲力竭的尾聲,其中似乎有無盡的八度、雙音和精湛的演奏。樂章以重述第一個主題結束,標記為宏偉和極強。
緊接著這個開篇是冗長的柔板,這是一個抒情的、有點狂想曲的樂章,其中最具華彩部分,獨奏大提琴演奏雙音,左手在開放弦上撥弦。本樂章以大提琴非常安靜地演奏泛音結束。
最後一樂章正式為迴旋曲。它以圓號安靜地演奏主旋律開始。逐漸漸強的樂章引齣戲劇性的木管和弦樂部分。獨奏大提琴演奏進行曲式的主旋律。在短暫的合奏部分之後,大提琴以陰沉的旋律進入,然後逐漸消散為 D 大調的歡快五連音。在短暫的合奏部分之後,陰沉的旋律再次出現,但這一次,大提琴將管弦樂隊帶入 G 大調,其活力讓人想起第二樂章,然後猶豫地過渡到 B 大調,首先與首席小提琴二重奏,然後以 B 大調重新演繹主題。樂章慢慢消失(木管樂器中引用了第一樂章的第一個主題),直到管弦樂隊在獨奏大提琴的推動下,演奏出激動人心且充滿活力的結尾。
評價和錄音
在所有大提琴協奏曲中,德沃夏克的協奏曲被稱為「至高無上」、「最偉大」和「王者」。
幾乎所有知名大提琴家都錄製過這首協奏曲。著名的錄音包括帕布羅·卡薩爾斯、埃馬紐埃爾·費爾曼、皮埃爾·富尼埃、格雷戈爾·皮亞蒂戈爾斯基、傑奎琳·杜普雷、伯納德·格林豪斯、倫納德·羅斯、約翰內斯·莫澤、戈蒂埃·卡普松、特魯爾斯·莫克、米沙·麥斯基、朱利安·勞埃德·韋伯和史蒂文·伊瑟利斯的表演。馬友友曾三次錄製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協奏曲,分別是在 1986 年、1995 年和 2017 年。姆斯季斯拉夫·羅斯特羅波維奇在西方唱片公司錄製了四張商業唱片(與阿德里安·博爾特和倫敦愛樂樂團合作錄製了 EMI 唱片;與赫伯特·馮·卡拉揚和柏林愛樂樂團合作錄製了 Deutsche Grammophon 唱片;與卡洛·馬利亞·朱里尼和倫敦愛樂樂團合作錄製了 EMI 唱片;與小澤征爾和波士頓交響樂團合作錄製了 Erato 唱片)。亞諾什·斯塔克也錄製了該作品三次:與愛樂樂團和沃爾特·薩斯坎德合作錄製了 Angel/EMI 唱片;與安塔爾·多拉蒂和倫敦交響樂團合作錄製了 Mercury 唱片;與倫納德·斯拉特金和聖路易斯交響樂團合作錄製了 RCA Victor Red Seal 唱片。
馬友友錄製了五首「大提琴協奏曲」,包括德沃夏克、埃爾加、海頓的其中一首、聖桑的第一首和舒曼的。
有個留言說:
這世上沒有人比馬友友的大提琴演奏更能讓我流淚(No one on this earth has the power to extract more tears from my face than Yo-yo Ma with that Cello)
還有這樣的留言:
大提琴上的短奏、彈奏和八度音階??我是一名小提琴手,當他演奏這些高難度技巧時,我感到震驚。觀眾在樂章之間鼓掌;太褻瀆神明了!(Sautille, ricochet and octaves on the cello?? I'm a violinist and it blew me away when he did all these difficult techniques. Also the audience clapped between the movements; sacreligieous!)
這個留言是否夠打動人:
這上帝的綠色地球上怎麼可能沒有更多的人觀看呢?這很可能是我最近聽到的最「漂亮」的古典音樂了(how on god's green earth does this not have more views??? this is quite possibly the most "pretty" piece of classical music i've heard in a while)
這句肯定是語不驚人活不休了:
那是我聽過的最感人、最精彩的表演之一。馬友友在任期間的成熟讓我想起了為什麼我還想活著。(That was one of the most poignant and magnificent performances I've ever heart. Yo-Yo Ma seasoned in his tenure reminds me of why I want to be alive.)
這句韓文很情深意切:
我不知道是否還會有另一位像馬友友一樣偉大的大提琴家。他太棒了。我感謝馬友友給我如此美妙的音樂。請繼續演奏偉大的音樂。我愛你。*(요요마같은 위대한 첼리스트가 앞으로 또 나올까 생각이 들 정도로 요요마는 뛰어나게 잘 합니다 이토록 아름다운 음악을 들려준 요요마께 감사드립니다 오래 오래 좋은 연주를 많이 들려주세요 사랑합니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