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未來形態 6. 生產過剩悖論及其與戰爭的關係

作者:change?  於 2024-9-22 21:2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前塵往事

H. G. 威爾斯
未來事物的形態
6. 生產過剩悖論及其與戰爭的關係

這個所謂的「生產過剩悖論」在「戰後」時期的鬆散討論中佔據了很大的比重,但其本質其實非常簡單。正如自由競爭過程的必然結果是成功競爭對手的合併和企業的停滯一樣,追求生產利潤的必然結果是通過提高效率穩步降低成本——也就是說,就業與產出的比率穩步下降。這些事情如此明顯地浮於過程的表面,以至於我們幾乎難以置信,我們的祖先不管有意還是無意地忽視了它們。同樣不可避免的是,這些必要的企業和就業收縮將導致失業人口比例的增加。地域的擴張和就業階級和有產階級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黃金不斷流入的刺激作用,在半個世紀的時間裡掩蓋和緩和了這種將越來越多的人類從其總體經濟生活中擠出去的現象。然而,當堵塞的機器瀕臨停轉時,就會出現波動,即所謂的「貿易周期」,然後機器鬆開,重新運轉。但到了 20 世紀初,將人類事務作為公開競爭以牟利的方法本質上是一種終結方法這一事實,甚至引起了那些從中獲利最多、最有理由忽視它的人的注意,而這些人作為一個階級,對馬克思的分析一無所知。

我們現在知道,世界管理的主要任務是通過不斷擴大新的集體企業來阻止人類從積極的經濟生活中被擠出去,但當時這種想法仍未提出。普通民眾的本能比政治經濟學家的理智更明智,他們傾向於認可浪費和奢侈,因為錢可以「流通」,工人可以「找到工作」。讀者如果不認識到體制中迫切需要無償的公共支出,就無法理解這一時期全世界對不斷增加的軍備和戰爭準備的容忍。節省下來的精力必須用在某個地方。私人金融界不會容忍當時相對軟弱的政府進行大規模的重新安置、大規模的教育和社會建設性企業。所有這些都必須留給利潤積累者。因此,人類不斷增長的生產力在其古老的戰爭傳統中找到了發泄的出口,這種傳統允許很大一部分男性人口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停止工作,並秘密積累了大量的堡壘、戰艦、槍支、潛艇、炸藥、兵營等,這仍然讓我們感到驚訝。如果沒有陸軍和海軍的這種惡性增長,競爭性私營企業中潛在的生產過剩悖論很可能在十九世紀末之前就以壓倒性的大規模失業而暴露出來。那時可能會發生一場社會革命。

然而,軍國主義通過提供大量產生利潤的浪費渠道,緩解了這些革命壓力。它還加強了社會鎮壓的力量。破壞手段的積累規模幾乎與人類潛在財富的增長同步。因此,種族逐漸被軍事暴政所奴役是自由競爭獲取利潤的一個不可分割的方面。后一種制度制約併產生了前一種制度。它需要前一種制度,以便在它開始下沉時有壓艙物可以拋向毀滅和死亡。二十世紀初的軍國主義階段和生產過剩悖論是同一現實的相互關聯的方面,即社會機體無計劃肥大的現實。


有趣的是,隨著二十世紀的發展,這種病態的好戰情緒的積累以及它無法在其他方面得到發泄,在世界面貌中變得越來越明顯。人類的聚會上開始出現制服。那些令人欽佩的彩色相冊《百卷歷史場景》現在被放置在我們所有的學校和展覽場所,並免費提供給任何有孩子的家庭,非常有趣地展示了軍事關注在我們祖先的日常生活中的出現、主導和消失。這些圖片要麼都是實際繪畫、版畫或照片的複製品,要麼,就早期的卷冊而言,它們是對當時可用的插圖的精心修復,以適應我們時代更現實的方法。軍事行動在任何時候都吸引著電影製作者,從中世紀的小型板球場戰鬥到上次世界大戰的百里戰鬥,各個時代的戰爭畫面都十分豐富,但我們的興趣不在於戰爭,而在於社會生活的一般面貌。即使在飽受戰爭蹂躪的十七世紀,人們的生活仍然沒有明顯的軍事行動。戰爭是一種特殊的職業。當英國內戰(建立了第一個英國共和國,1649-1660 年)進行時,我們有證據表明,狩獵和放鷹隊幾乎在槍聲中忙碌。簡·奧斯汀(英國,1775-1817 年)的小說以平穩的方式進行,絲毫沒有提及正在進行的陸戰和海戰。魏瑪的歌德(1749-1832 年歐洲文學思想「偉人」時期的德國文學「偉人」)在耶拿戰役前不屑於為德國軍隊提供木材和食物的請求,並且很高興在戰役期間與他的「外敵」拿破崙在社交場合見面。

我們很少看到十八世紀的君主以軍裝出現;當時的時尚是長袍和威嚴,而不是矮腳武士國王的馬刺和羽毛。拿破崙冒險史無前例的激烈,使歐洲的社交生活充斥著制服,感染了女性時尚,甚至讓豐滿的公主上校,用金色花邊裝飾,緊握著光禿禿的軍刀,搖搖晃晃地走在軍團的前面。隨著「馴服的君主」——法國的路易·菲利普和英國的維多利亞——的登基,平民服裝短暫回歸;它們標誌著對拿破崙時尚的短暫反應;但從十九世紀中葉開始,士兵的威望又恢復了,軍裝變得越來越普遍。城鎮中旗幟越來越多,「國旗日」成為日曆上的點綴。1870 年以後,歐洲的人群中從未沒有士兵的身影。

第一次世界大戰大大增強了街頭人口中的軍事元素,不僅在歐洲,而且在美國也是如此。當時,各種女性輔助部隊被徵召入伍,此後穿著誘人的軍裝在世界各地遊行。在美國,除了在華盛頓或有內戰老兵遊行時,穿制服的士兵迄今為止是最稀有的。他會感到奇怪和不舒服。他會冒犯一個有意識解放的人民的敏感性。第一次世界大戰改變了這一切。戰後德國解除武裝后,納粹運動和帝國旗幟運動提供了所需的色彩,直到德國人恢復了穿上正式制服的自由。在南非戰爭(1899-1901 年)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之間,童子軍運動已經將半軍事半民間的制服組織傳播到了世界各地。

至少關於納粹運動、義大利法西斯和波蘭兄弟會,以後還會有更多內容。黑色和棕色襯衫可以作為二戰期間和戰後軍事和民間生活界限明顯打破的例子。

迄今為止,戰爭一直是一項邊緣業務,在「前線」上進行,普通公民生活在相對安全的前線後方,但轟炸、毒氣擴散飛機以及後來的遠程空中魚雷改變了這一切。宣傳作為武器的廣泛使用,以及戰爭壓力下社會叛亂的日益危險,也使整個交戰國都成為戰區,並廢除了任何公民自由的痕迹,首先是在實際戰爭中,然後是在戰爭中。政府越來越明顯地希望讓每個人都服從命令、宣誓,並接受迅速的紀律處分。

因此,在一個世紀內,人群的面貌從一群各式各樣、行動不便的自由個體變成了一群身著各種制服的人群。每個人的著裝最終都表明了職能、義務和準備。在波蘭戰爭期間,歐洲人群的軍事化達到了頂峰。大約在 1942 年,防毒面具(無論是實際佩戴還是掛在脖子上)一度很常見,小型鞘刀也是如此,用於處理可能還活著的陣亡飛行員。還出現了用於保護頭部和身體免受毒針雨傷害的髕骨金屬帽和金屬肩章。一些平民看起來比任何士兵都更可怕。

當時的軍事當局對為普通民眾提供防護設備和輕武器的問題感到非常困惑,這些設備和武器既能有效對抗軍事敵人,又不能用於起義。因為儘管在那些動蕩的幾十年裡,人們極力壓制騷亂,但人類可能反抗戰爭,職業軍人認為,無論多麼不合邏輯和不連貫,完全「士氣喪失」的可能性都是日益嚴重的威脅。

在大多數舊世界城市的街道上,現在都出現了帶有玻璃表面的黃色(在法國是藍色,在美國是紅白條紋)防空柱,只有在官方警報響起后才會被打破並使用,裡面裝有呼吸器和急救設備,以備可能的毒氣受害者使用。也是在同一時期,我們必須將每個街角的生動和豐富的方向標誌的增加歸因於同一時期,這些標誌的設置方式是將最少的光線向上投射,並指向毒氣室和醫院的方向。四十年代是一個「毒氣意識」的世界。其他生動和發光的街道標誌的實際壓制是這種關注的自然結果。

二十世紀上半葉,城市裡到處都是廣告。那是廣告最盛行的時期。紐約大街、皮卡迪利廣場、巴黎林蔭大道等地的畫面,色彩繽紛的視覺喧囂,至今仍讓我們心曠神怡。1928 年之後,泛光燈大量出現。後來燈光逐漸調暗,視覺喧囂也逐漸消失。隨著空中威脅的再次出現,「熄燈」終於成為當務之急,除了我們剛才提到的避難和急救的生動隱秘指示。

1930 年後,戰爭恐懼迅速蔓延。黑暗重新籠罩了這座夜幕下的城鎮。「夜生活」變得鬼鬼祟祟、晦澀難懂,犯罪的痕迹也越來越多。到 1945 年,世界上所有公立醫院和私人醫生都已消失,醫療服務直到 2010 年之後才合法地再次非軍事化。早在 1933 年,法國就開始了軍事和民用醫院及醫療服務的合併。到 1945 年,舊世界的每位醫生至少在理論上都處於准軍事地位;他們穿著獨特的制服,受到嚴格的紀律約束,他的場所和醫院都帶有典型的黑黃格子圖案。所有護士也都進行了類似的登記。最後,普通民眾在宣誓下作為普通患者登記接受醫療治療。到 1948 年,在那些已經充分擺脫普遍社會道德淪喪並實施此類規定的城鎮,如果不立即被歸類為病人並被編號,穿上黑黃相間的制服,被帶走或被帶去治療,就不可能受涼或腳踝骨折。理論上,這種治療制度是普遍的。但實際上,既沒有制服,也沒有醫生。因為當時,管制和軍事化正在與社會解體的巨大反作用力作鬥爭。人類穿得越多,制服就越破舊。

在波蘭戰爭之前,軍事需求很少影響一般建築。服裝的軍事化先於風景的軍事化。甚至軍營和類似的軍隊建築也是由軍隊建築師建造的,只是普通住房模式的簡單庸俗化,可以說是普通「偷工減料」房屋的簡單加固。英國戰爭辦公室製作的維多利亞軍事哥特式和維多利亞軍事都鐸式照片至今仍讓我們感到驚訝。它們展示了適合訓練軍士的住宅。波蘭戰爭的經驗必須喚醒軍事頭腦,對普通城鎮進行深刻的改造,如果仍然要認真對待,這是必要的。在此之前,防禦工事幾乎對城市景觀沒有任何影響,即使是在設防的城鎮中。以前,要塞只是一個普通的民用城鎮,周圍有三到五十英里的堡壘、據點、戰壕系統等。現在,人們首先在柏林,然後是但澤、華沙、巴黎和都靈,然後是全世界都意識到,空戰不僅需要在城鎮周圍設防,更重要的是,需要在城鎮上空設防。1930 年,世界太愚蠢了,沒有意識到擺脫經濟困境的直接途徑在於房屋的現代化和重建,1942 年後,在戰爭恐慌的狀態下,面對炸彈和毒氣,世界在日益加深的貧困允許的範圍內,儘可能徹底地改造建築。它不願為繁榮而做的事情,出於恐懼,它遲遲才嘗試。

最明顯的第一項工程是建造那些通常建造不當的巨大混凝土避難洞穴系統,巴黎和柏林的好奇遊客仍可參觀其遺迹(倫敦的洞穴系統已全部倒塌,倒塌始於大山體滑坡和火災之後),緊接著高層建築停止了,設計集中在巨大(且往往很危險)的屋頂和巨大的支撐柱和基礎筏上。只有不斷加深的貧困、日益嚴重的工業混亂和最後戰爭階段的短暫性,才拯救了世界上所有的城鎮,使他們沒有被完全推到如此矮小的巨大覆蓋之下。

那個時代的影響力如此之大,以至於直到 2020 年,建築設計仍趨於低調。1945 年至本世紀末之間建造的建築物幾乎沒有任何一座抬起頭來直面世界。那個時期被稱為第二個埃及時期,這並非不公平。儘管鋼架建築已被堅固而靈活的新型混凝土材料所取代,為建築提供了更多優雅和輕盈的機會,但情況仍然如此。人們使用它們時是多麼膽怯啊!我們不再卑躬屈膝,因為我們不再相互畏懼。我們今天所居住的不斷完善的房屋,可能會讓我們的曾祖父們驚恐萬分,急忙躲進地下室。


《未來之形》是一部科幻著作,作者是 H. G. Wells,出版於 1933 年 。這本書推測了從 1933 年到 2106 年的未來事件,詳細描述了人類在全球戰爭和社會崩潰中為生存和走向未來而做出的鬥爭。在書中,長期的經濟衰退引發了一場大戰,歐洲遭到破壞並受到瘟疫的威脅。經濟衰退造成的混亂使世界大部分地區恢復到中世紀的狀態,世界國家被建立為解決人類問題的方案。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11-12 16:1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