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揭露鄧小平畫皮本質 讓人茅塞頓開

作者:change?  於 2024-4-3 01:0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前塵往事


這是迄今為止對中共所謂改革歷程最深刻的見解,讓人茅塞頓開

第一個公開揭露鄧小平畫皮本質的學者!改革開放是為共黨續命的急救措施;為什麼鄧敢九二南巡?因為他知道六四剛殺人大家都害怕不敢造反!為什麼習近平看不起鄧?因為習鄧本來就是穿連襠褲!



「偉大領袖」真的最偉大?特權階層真的是「強者」?「社會達爾文主義」到底錯在哪裡?

Q:為什麼某些人一直在拒絕文明? A:因為文明一旦到來,他們的特權就沒有了。


幽夢繪影  之 曼倩帝驚

Image result for 泉掛岩而成瀑

  無善無惡是聖人,善多惡少是賢者,善少惡多是庸人,有惡無善是小人,有善無惡是仙佛。

  為月憂雲,為書憂蠹,為花憂風雨,為才子佳人憂命薄,真是菩薩心腸。

  花不可以無蝶,山不可以無泉,石不可以無苔,水不可以無藻,喬木不可以無藤蘿,人不可以無癖。

  春聽鳥聲,夏聽蟬聲,秋聽蟲聲,冬聽雪聲;白晝聽棋聲,月下聽簫聲;山中聽松聲,水際聽欸乃聲,方不虛生此耳。若惡少斥辱,悍妻詬誶,真不若耳聾也。

  入世,須學東方曼倩;出世,須學佛印了元
Image result for 東方朔Image result for 佛印了元

  賞花宜對佳人,醉月宜對韻人,映雪宜對高人。

  對淵博友,如讀異書;對風雅友,如讀名人詩文;對謹飭友,如讀聖賢經傳;對滑稽友,如閱傳奇小說。

  楷書須如文人,草書須如名將,行書介乎二者之間。如羊叔子緩帶輕裘,正是佳處。
古代人物-羊叔子EPS素材免費下載_紅動中國 

  人須求可入詩,物須求可入畫。

        少年人須有老成之識見,老成人須有少年之襟懷。

  昔人云:「若無花月美人,不願生此世界。」予益一語云:「若無翰墨棋酒,不必定作人身。」

  願在木而為樗,願在草而為蓍,願在鳥而為鷗,願在獸而為廌,願在蟲而為蝶,願在魚而為鯤。

  莊周夢為蝴蝶,莊周之幸也;蝴蝶夢為莊周,蝴蝶之不幸也。
莊子說|莊周夢為蝴蝶 - 每日頭條Zang Tian Shuo 臧天朔 Zang Tianshuo | Chinese Song

  藝花可以邀蝶,累石可以邀雲,栽松可以邀風,貯水可以邀萍,築台可以邀月,種蕉可以邀雨,植柳可以邀蟬。

  景有言之極幽,而實蕭索者,煙雨也;境有言之極雅,而實難堪者,貧病也;聲有言之極韻,而實粗鄙者,賣花聲也。

  才子而富貴,定從福慧雙修得來。

  一恨書囊易蛀,二恨夏夜有蚊,三恨站台易漏,四恨菊葉多焦,五恨松多大蟻,六恨竹多落葉,七恨桂、荷易謝,八恨薜、蘿藏虺,九恨架花生刺,十恨河豚多毒。

  樓上看山,城頭看雪,燈前看月,舟中看霞,月下看美人,另是一番情境。

Image result for 雨之為物,能令晝短,能令夜長。

  山之光,水之聲,月之色,花之香,文人之韻致,美人之姿態,皆無可名狀,無可執著。真足以攝召魂夢,顛倒情思。

  假使夢能自主,雖千里無難命駕,可不羨長房之縮地;死者可以晤對,可不需少君之招魂;五嶽可以臥遊,可不俟婚嫁之盡畢。

  以愛花之心愛美人,則領略自饒別趣;以愛美人之心愛花,則護惜倍有深情。

  美人之勝於花者,解語也;花之勝於美人者,生香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香而解語者也。
Image result for 雨之為物,能令晝短,能令夜長。
  為濁富不若為清貧;以憂生不若以樂死。

  蝶為才子之化身,花乃美人之別號。

  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想得意詩文。

  聞鵝聲,如在白門;聞櫓聲,如在三吳;聞灘聲,如在浙江;聞羸馬項下鈴鐸聲,如在長安道上。

  雨之為物,能令晝短,能令夜長。
Image result for 雨之為物,能令晝短,能令夜長。

  古之不傳於今者,嘯也、劍術也、彈棋也、打球也。

  詩僧時復有之,若道士之能詩,不啻空谷足音,何也?

  當為花中之萱草,毋為鳥中之杜鵑。

  女子自十四、五歲,至二十四、五歲,此十年中,無論燕、秦、吳、越,其大都嬌媚動人;一賭其貌,則美惡判然矣。耳聞不如目見,於此益信。

  尋樂境乃學仙,避苦趣乃學佛。佛家所謂「極樂世界」者,蓋謂眾苦之所不到也。
Image result for 雨之為物,能令晝短,能令夜長。
  目不能自見,鼻不能自嗅,舌不能自舐,手不能自握,惟耳能自聞其聲。

  《水滸傳》,武松詰蔣門神云:「為何不姓李?」此語殊妙。蓋姓實有佳有劣,如華、如柳、如雲、如蘇、如喬,皆極風韻。若夫毛也、賴也、焦也、牛也,則皆塵於目而棘於耳者也。

  花之宜於目,而復宜於鼻者:梅也、菊也、蘭也、水仙也、珠蘭也、木香也、玫瑰也、蠟梅也,余則皆宜於目者也。

  花與葉俱可觀者:秋海棠為最,荷次之,海棠、酴醾、虞美人、水仙又次之。葉勝於花者,止雁來紅、美人蕉而已。花與葉俱不足觀者:紫薇也、辛夷也。

Image result for 紫薇Image result for 辛夷
紫薇   辛夷

  高語山林者,輒不善談市朝事。審若此,則當並廢《史》、《漢》諸書而不讀矣。蓋諸書所載者,皆古之市朝也。

  雲之為物:或崔巍如山,或瀲灧如水,或如人,或如獸,或如鳥毳,或如魚鱗。故天下萬物皆可入畫,惟雲不能畫。世所畫雲,亦強名耳。

  值太平世,生湖山郡,官長廉靜,家道優裕,娶婦賢淑,生子聰慧。人生如此,可雲全福。

  天下器玩之類,其制日工,其價日賤,毋惑乎民之貧也。

  養花膽瓶,其式之高低大小,須與花相稱。而色之淺深濃淡,又須與花相反。
Image result for 雨之為物,能令晝短,能令夜長。
  春雨如恩詔,夏雨如赦書,秋雨如輓歌。

  十歲為神童,二十、三十為才子,四十、五十為名臣,六十為神仙,可謂全人矣。

  武人不苟戰,是為武中之文;文人不迂腐,是為文中之武。

  文人講武事,大都紙上談兵;武將論文章,半屬道聽途說。

  情必近於痴而始真;纔必兼乎趣而始化。
Image result for 雨之為物,能令晝短,能令夜長。
  凡花色之嬌媚者,多不甚香;瓣之千層者,多不結實;甚矣全才之難也。兼之者,其惟蓮乎?

  著得一部新書,便是千秋大業;注得一部古書,允為萬世宏功。

  積畫以成字,積字以成句,積句以成篇,為之文。文體日增,至八股而遂止。如古文、如詩、如賦、如詞、如曲、如說部、如傳奇小說,皆自無而有。方其未有之時,固不料後來之有此一體也。逮既有此一體之後,又若天造地設,為世必應有之物。然自明以來,未見有創一體裁新人耳目者。遙計百年之後,必有其人,惜乎不及見耳。
Image result for 雨之為物,能令晝短,能令夜長。
  雲映日而成霞,泉掛岩而成瀑。所託者異,而名亦因之。此友道之所以可貴也。

  大家之文,吾愛之慕之,吾願學之;名家之文,吾愛之慕之,吾不敢學之。學大家而不得,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也,學名家而不得,則是「畫虎不成反類狗」矣。

  由戒得定,由定得慧,勉強漸近,自然煉精化氣,鍊氣化神,清虛有何渣滓?

  方外不必戒酒,但須戒俗;紅裙不必通文,但須得趣。
Image result for 雨之為物,能令晝短,能令夜長。
  梅邊之石,宜古;松下之石,宜拙;竹傍之石,宜瘦;盆內之石,宜巧。

  律己宜帶秋氣,處事宜帶春氣。

  厭催租之敗意,亟宜早早完糧;喜老衲之談禪,難免常常布施。

  松下聽琴,月下聽簫,澗邊聽瀑布,山中聽梵唄,覺耳中別有不同。
Image result for 雨之為物,能令晝短,能令夜長。
  月下聽禪,旨趣益遠;月下說劍,肝膽益真;月下論詩,風致益幽;月下對美人,情意益篤。

  有地上之山水,有畫上之山水,有夢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地上者,妙在邱壑深邃;畫上者,妙在筆墨淋漓;夢中者,妙在景象變幻;胸中者,妙在位置自如。

  一日之計,種蕉;一歲之計,種竹;十年之計,種柳;百年之計,種松。

  春雨宜讀書,夏雨宜弈棋,秋雨宜檢藏,冬雨宜飲酒。

Image result for 雨之為物,能令晝短,能令夜長。

  先天八卦,豎看者也;後天八卦,橫看者也。

  藏書不難,能看為難;看書不難,能讀為難;讀書不難,能用為難;能用不難,能記為難。

  求知己於朋友,易;求知己於妻妾,難;求知己於君臣,則尤難之難。

  何謂善人?無損於世者,則謂之善人。何謂惡人?有害於世者,則謂之惡人。

Image result for 泉掛岩而成瀑

  有工夫讀書,謂之福;有力量濟人,謂之福;有學問著述,謂之福;無是非到耳,謂之福;有多聞、直、諒之友,謂之福。

  人莫樂於閑,非無所事事之謂也。閑則能讀書,閑則能游名勝,閑則能交益友,閑則能飲酒,閑則能著書。天下之樂,孰大於是?

  文章是案頭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Image result for 雨之為物,能令晝短,能令夜長。

選自[清]張潮小品集《幽夢影》



東方曼倩  漢武帝

東方朔(前154年-前93年) ,複姓東方,名朔,字曼倩,平原郡厭次縣(今山東德州陵城區神頭鎮)人,  西漢時期文學家、辭賦家。
東方朔博學廣識,能言善辯,善於以詼諧的語言和方式,陳說國政大事,甚得漢武帝賞識。其事迹在《史記》《漢書》中均有記載。 武帝時東方朔上書自薦,詔拜為郎,後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職。生性詼諧,言辭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談笑取樂,能時時察言觀色,直言切諫。曾反對武帝起造上林苑,又曾上書言治亂得失,陳農戰強國之計。但武帝只以俳優視之,政治上不得信任,故作散文賦《答客難》以發泄牢騷。

東方朔一生著述甚豐,有《答客難》《非有先生論》等名篇。詼諧風趣,義理精闢,言辭才辯,獨樹一幟,文採風格,卓然一家。司馬遷在《史記》中稱他為「滑稽之雄」。 亦有後人假託其名作文。明朝張溥匯為《東方太中集》。

Image result for 東方朔Image result for 東方朔Image result for 東方朔Image result for 東方朔
東方曼倩偷桃圖

東方朔約生於漢文帝后元三年(前161年), 早年喜歡古代流傳下來的書籍,愛好儒家經術,廣泛地閱覽了諸子百家的書。漢武帝即位初年(建元元年,前140年,徵召天下賢良方正和有文學才能的人。各地士人、儒生紛紛上書應聘。東方朔更是寫了三千片竹簡的內容上書,這些竹簡要兩個人才扛得起,而武帝則花了二個月的時間才讀完。 

據《漢書》記載,在自薦書中,東方朔說:「我東方朔少年時就失去了父母,依靠兄嫂的扶養長大成人。我十三歲開始讀書,經過三年的刻苦,讀的書籍已經夠用;在十五歲時學習擊劍;十六歲學《詩》、《書》;閱讀量達到二十二萬字。十九歲又開始學習兵法和作戰常識,懂得各種兵器的用法,以及作戰時士兵進退的鉦鼓。這方面的書也讀了二十二萬字,總共四十四萬字。我欽佩子路的豪言。如今我已二十二歲,身高九尺三寸。雙目炯炯有神,像明亮的珠子,牙齒潔白整齊得像編排的貝殼,勇敢像孟賁,敏捷像慶忌,廉儉像鮑叔,信義像尾生。我這樣的人,應該能夠做天子的大臣吧!」 武帝讀後認為東方朔氣概不凡,便命令他在公車署中等待召見。 

待詔金馬門

由於公車令奉祿微薄,又始終未得漢武帝召見, 東方朔很是不滿。為了儘快得到漢武帝的召見,東方朔故意嚇唬給漢武帝養馬的幾個侏儒:「皇帝說你們這些人既不能種田,又不能打仗,更沒有治國安邦的才華,對國家毫無益處,因此打算殺掉你們。你們還不趕緊去向皇帝求情!」侏儒們聽后大為惶恐,哭著向漢武帝求饒。漢武帝問明原委,即召來東方朔責問。東方朔終於有了一個直接面對皇帝的機會。他風趣地說:「我是不得已才這樣做的。侏儒身高三尺,我身高九尺,然而我與侏儒所賺奉祿卻一樣多,總不能撐死他們而餓死小臣吧!聖上如果不願意重用我,就乾脆放我回家,我不願再白白耗費京城的糧食。」漢武帝聽后捧腹大笑,於是命令他在金馬門待詔,至此東方朔稍微得些親近。

初升常侍郎

漢武帝有一次玩射覆的遊戲時把壁虎藏在盂中,卻沒有人猜中。東方朔向武帝自請說:「臣曾學《易》,請允許我猜猜是什麼。」於是他將蓍草排成各種卦象,回答道:「我認為說它是龍卻無角,說它是蛇又有足,肢肢而行脈脈而視,善於爬牆,這東西不是壁虎就是蜥蜴。」於是漢武帝賜給東方朔十匹帛。
後來武帝又讓東方朔猜其它的東西,而東方朔每猜必中,皆有賞賜。 東方朔也因此被漢武帝寵幸的伶人郭舍人嫉妒。郭舍人對漢武帝說東方朔狂妄自大,其實並沒有真本領,猜中只是偶然。並向漢武帝請求與東方朔一決高下。郭舍人用樹上的寄生出題,不料東方朔竟也猜中。敗后的郭舍人依然不甘心,又向東方朔出謎語,然而東方朔應聲就答,沒有謎語能夠難住他,在場的所有人亦非常驚訝。此後,漢武帝便任命東方朔為常侍郎,東方朔也終於受到了漢武帝的喜愛和寵幸。
 
拜太中大夫

建元三年(前138年),漢武帝常常以平陽侯的身份出遊狩獵,出遊的時間也從一天到五天。後來,這樣的遊玩已經不能為漢武帝所滿足。加之路途遙遠又被當地的百姓厭煩,於是漢武帝萌生了修建上林苑的想法。在估算完修苑囿所佔農田的價值之後,又派人劃出佔地所屬縣的荒地以抵償農民。
做此決策之時東方朔恰好在場,便向武帝諫言上林苑所處之地的物產富饒及地勢險要,若修以林苑則是不恤農時、非富國強民之計。並列出不可修建上林苑的三個原因。又舉殷紂王、楚靈王、秦始皇大興土木導致天下大亂的例子。最後獻上《泰階六符》希望漢武帝能夠觀察天象的變異而自省自己所做的事情。漢武帝因此拜東方朔為一千石太中大夫之官職,加給事中之銜,並賞賜黃金百斤。

免職復中郎

東方朔有一次喝醉了酒,進入殿中后在殿上小便,而此舉被其他官員彈劾。因犯下大不敬之罪,漢武帝下詔免其官職,將東方朔貶為庶人。讓東方朔在宦者署待詔。

後來,漢武帝的姐姐隆慮公主之子昭平君因殺人被捕入獄,漢武帝在隆慮公主死前曾答應其姐用黃金千斤、錢一千萬預先贖昭平君一死。然而當昭平君真的犯下殺人死罪之時,漢武帝又不想違逆法律的準則,讓查處此案的法官依法判決。因違背了對姐姐的諾言而難受。東方朔這時卻舉杯向武帝祝壽,漢武帝認為東方朔的話說的不是時候就先行離開了。傍晚的時候才詔見東方朔問其原因。東方朔便用陰陽五行的理論來講述悲傷的情緒對身體壽命的影響,酒是最好的消愁之物,故以酒祝壽顯明陛下的剛正不阿,又可以為陛下解哀愁。於是漢武帝又任命東方朔為中郎之職,並賞賜布帛百匹。 

將死多善言

東方朔又舉薦他的兒子做郎官,其子后升為謁者,經常奉漢武帝之命持節出使。及東方朔老,臨終前規勸武帝說:「《詩經》上說『飛來飛去的蒼蠅,落在籬笆上面。慈祥善良的君子,不要聽信讒言。』『讒言沒有止境,四方鄰國不得安寧。』希望陛下遠離巧言諂媚的人,斥退他們的讒言。」武帝說:「如今東方朔說話竟如此正經。」並對此感到驚奇。過了不久,東方朔便生病去世了。古書上說:「鳥到臨死時,它的叫聲特別悲哀;人到臨終時,它的言語非常善良。」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吧。 

東方朔終其一身最高職務為一千石的太中大夫,在「漢之得人,於茲為盛」的漢武朝,東方朔未能立下青史書名的政治功績,然其以近侍的身份與漢武帝君臣相伴多年,亦對漢武帝的行為舉措做出了一定影響。

東方朔利用其接近漢武帝的機會,察言觀色,一有機會便直言切諫。在修上林苑之事上諫武帝戒奢恤民,在昭平君殺人之事上諫武帝公正執法,在主人翁事件上諫武帝矯枉風化。諸如此等,不一而足。

東方朔性格詼諧,言詞敏捷,滑稽多智,據史書記載其與枚皋多有辭賦,然而存世的卻很少。


《答客難》
是西漢東方朔首創的一種古文體。據《漢書》本傳,東方朔向武帝上書,「陳農戰強國之計」,遭到冷遇,他便作《答客難》,用來自慰。文中假設有客話難東方朔,譏他官微位卑而務修聖人之道不止,他進行答辯。先說武帝時與戰國時士人處境不同,遭遇自然而異;進而說修身是士人本分,不能因時而異;最後說士人的境遇因時而異自古而然。全篇帶有詼諧的特點,發泄了他懷才不遇的牢騷情緒。

有人詰難東方朔道:「蘇秦、張儀一旦遇上萬乘之主,就能身居卿相之位,澤及後世。如今你修習先王之術,仰慕聖人之義,誦讀《詩經》.《尚書》.諸子百家的典籍,不可勝數。甚至將它們寫於竹帛上.以致唇腐齒落,爛熟於胸而不能忘懷。好學樂道的效果,是很明顯的了;自以為才智海內無雙,可謂博聞強辯了。然而盡心竭力.曠日持久地侍奉聖明的君主,結果卻是官不過侍郎,位不過執戟(按:韓信謝絕項羽派來的說客時說:「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恐怕還是品德上有不足之處吧?連同胞兄弟都無處容身,這是何緣故呢?」東方朔喟然長嘆,仰面回應道:「這不是你能完全理解的啊。此一時,彼一時也,豈能一概而論呢?想那蘇秦.張儀所處的時代,周室衰微,諸侯不朝,爭權奪利,兵革相戰,兼并為十二國,難分雌雄。得士者強,失士者亡,所以遊說之風大行於世。他們身處尊位,內充珍寶,外有糧倉,澤及後世,子孫長享。如今則不然:聖主德澤流布,天下震懾,諸侯賓服。四海相連如同腰帶,天下安穩得像倒扣的痰盂。全國有統一的機構,規制,管理或指揮起來,非常順暢,就像用手一樣。一舉一動盡在掌握,賢與不賢如何區分呢?遵天之道,順地之理,萬物皆得其所。所以撫慰他就安寧,折騰他就痛苦。尊崇他可以為將領,貶斥他可以為俘虜。提拔他可在青雲之上,抑制他則在深泉之下。任用他可為老虎,不用他則為老鼠。雖然做臣子的想盡忠效力,但又怎知道進退得宜呢?天地之大,士民眾多,竭盡全力去遊說的人就像車輪的輻條齊聚車軸一樣,多得不可勝數,被衣食所困,找不到晉身之階。即使蘇秦.張儀與我並存於當世,也當不上掌故那樣的小吏,還敢期望成為侍郎嗎?所以說時異事異呀。

雖然如此,又怎麼可以不加強自身的修養呢?《詩經》上說:「室內鳴鐘,聲聞於外,鶴鳴於高地,聲聞於天。如果真能修身,何患不榮耀!姜子牙踐行仁義,七十二歲見用於文、武二王,終於得以實踐他的學說,受封於齊,七百年不絕於祀。這就是士人日夜孜孜不倦,勉力而行不敢懈怠的原因呀。就好像那鶺鴒鳥,邊飛翔邊鳴叫。《左傳》中說:上天不會因為人們害怕寒冷而使冬天消失,大地不會因為人們厭惡險峻而停止其廣大。君子不會因為小人的喧囂而改變自己的品行。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走正道,小人謀私利。《詩經》說:禮義上沒有過失,何必在乎人們議論呢?所以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冠冕前有玉旒,是用來遮蔽視線,絲棉塞耳,是為了減弱聽覺。視力敏銳卻有所不見,聽力靈敏卻有所不聞。揚大德,赦小過,不要對人求全責備。彎曲的再直起,但應讓他自己去得到。寬舒進而柔和,但應讓他自己去求取。揆情度理,應該讓他自己去摸索。大概聖人的教化就是如此,想要自己通過努力得到它;得到后,則會聰敏而廣大。

當今之賢士,才高無友,寂然獨居。上觀許由,下視接輿,謀似范蠡,忠類子胥。天下太平之時,與義相符,寡合少友,是理所應當的事情,您對我又有什麼可懷疑的呢?至於燕用樂毅為將,秦任李斯為相,酈食其說降齊王,遊說如流水,納諫如轉環,所欲必得,功如高山,海內穩定,國家安寧,這是他們遇上了好時勢呀。您又何必感到奇怪呢?俗話說,如果以管窺天,以瓢量海,以草撞鐘,又怎麼能通曉規律.考究原理.發出音響呢?由是觀之,就像耗子襲擊狗,小豬咬老虎,只會失敗,能有什麼功效呢?現在就憑你這樣愚鈍的人來非難我,要想不受窘,那是不可能的。這足以說明不知通權達變的人終究不能明白真理呀。

《答客難》原文 

客難東方朔曰:「張儀壹當萬乘之主,而身都卿相之位,澤及後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術,慕聖人之義,諷誦詩書百家之言,不可勝記,著於竹帛;唇腐齒落,服膺而不可釋,好學樂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為智能海內無雙,則可謂博聞辯智矣。然悉力盡忠,以事聖帝,曠日持久,積數十年,官不過侍郎,位不過執戟。意者尚有遺行邪?同胞之徒,無所容居,其故何也?」

東方先生喟然長息,仰而應之曰:「是故非子之所能備。彼一時也,此一時也,豈可同哉?夫蘇秦、張儀之時,周室大壞,諸侯不朝,力政爭權,相擒以兵,並為十二國,未有雌雄。得士者強,失士者亡,故說得行焉。身處尊位,珍寶充內,外有倉麋,澤及後世,子孫長享。今則不然:聖帝德流,天下震懾,諸侯賓服,連四海之外以為帶,安於覆盂;天下平均,合為一家,動發舉事,猶運之掌,賢與不肖何以異哉?遵天之道,順地之理,物無不得其所;故綏之則安,動之則苦;尊之則為將,卑之則為虜;抗之則在青雲之上,抑之則在深淵之下;用之則為虎,不用則為鼠;雖欲盡節效情,安知前後?夫天地之大,士民之眾,竭精馳說,並進輻湊者,不可勝數;悉力慕之,困於衣食,或失門戶。使蘇秦、張儀與仆並生於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傳曰:『天下無害,雖有聖人,無所施才;上下和同,雖有賢者,無所立功。』故曰:時異事異。

「雖然,安可以不務修身乎哉!《詩》曰:『鼓鍾於宮,聲聞於外。』『鶴鳴九皋,聲聞於天』。苟能修身,何患不榮!太公體行仁義,七十有二,乃設用於文武,得信厥說。封於齊,七百歲而不絕。此士所以日夜孳孳,修學敏行,而不敢怠也。譬若鶺鴒,飛且鳴矣。傳曰:『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其冬,地不為人之惡險而輟其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道其常,小人計其功。」詩云:『禮義之不愆,何恤人之言?』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纊充耳,所以塞聰。明有所不見,聰有所不聞,舉大德,赦小過,無求備於一人之義也。枉而直之,使自得之;優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蓋聖人之教化如此,欲其自得之;自得之,則敏且廣矣。

「今世之處士,時雖不用,塊然無徒,廓然獨居;上觀許由,下察接輿;計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與義相扶,寡偶少徒,固其宜也。子何疑於予哉?若大燕之用樂毅,秦之任李斯,酈食其之下齊,說行如流,曲從如環;所欲必得,功若丘山;海內定,國家安;是遇其時者也,子又何怪之邪?語曰:『以管窺天,以蠡測海,以莛撞鐘,』豈能通其條貫,考其文理,發其音聲哉?猶是觀之,譬由鼱鼩之襲狗,孤豚之咋虎,至則靡耳,何功之有?今以下愚而非處士,雖欲勿困,固不得已,此適足以明其不知權變,而終惑於大道也。」 

註釋
[1]蘇秦、張儀:戰國縱橫家。蘇秦主合縱,張儀主連橫。
[2]執戟:指執戟侍從的官。
[3]黈(音偷上聲)纊:黃色絲綿,懸于冕之兩邊。
[4]聖人:指孔子。前所引諸語皆孔子所云。見《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
[5]許由:堯時隱士。堯讓天下,不受,隱於穎水之濱。
[6]接輿:孔子時隱士。曾狂歌譏孔子,稱楚狂。
[7]范蠡:越王謀臣,助勾踐滅吳后,退隱五湖
[8]子胥:伍子胥,吳王夫差忠臣,被殺。
[9]樂毅:燕昭王戰將,曾破齊,稱雄一時。
[10]李斯:秦始皇時為丞相。
[11]酈食其(音義幾):漢高祖劉邦謀臣。曾說齊王田廣歸漢,下齊七十二城。
[13]鼱鼩(音精渠):地老鼠。
[14].難:詰問
[15].澤:恩澤
[16]都:居住
[17].修:學習
[18]智能:智慧和才能
[19]覆盂:翻轉過來放置的盂,不傾不搖

Image result for 泉掛岩而成瀑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2 18:1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