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最近記者在布魯塞爾見到了歐盟安全研究所(EUISS)資深研究委員楊·喬爾·安德森(53歲)分析說:「俄羅斯從未認為瑞典和芬蘭是中立的。兩國加入北約只是在(俄羅斯強制吞併克里米亞的)2014年以後一直推遲至今的行動。這與韓國現在的處境非常類似。」他是瑞典乃至歐洲數一數二的安全專家。目前在發揮歐盟外交、安全政策智囊作用的EUISS工作,還擔任《外交事務》等外交安全專刊的撰稿人。
>> More Videos
2023 年按國家劃分的美國軍事基地數量
(在安全戰略領域)對方如何看待我是很重要的。在這一點上,俄羅斯一直把瑞典和芬蘭視為美國和西方勢力的一員。(和俄羅斯隔著陸海邊界相對的)這兩個國家標榜「中立」,被視為西方和俄羅斯之間的「緩衝區」,但俄羅斯並不認為(這兩國)是中立的,不斷侵犯(兩國)領空,進行軍事演習。
這意味著,只要俄羅斯將瑞典和芬蘭視為「可攻擊的對象」,兩國必定會感受到安全威脅,最終不得不加入北約。
- 瑞典和韓國有什麼相似之處?
瑞典和韓國一樣(在美國和俄羅斯之間)存在政派的矛盾,最終在國民團結的層面上一直主張中立。這與韓國在美國、西方同盟和中國、朝鮮之間不斷經歷國內政治矛盾,試圖維持中間人的立場相似。但在俄羅斯眼中,瑞典是西方一部分的事實一直很明顯,中俄也把韓國視為明顯的美國和西方世界的一員。從他們的角度來看,韓國是因為美國而富足的國家,駐紮著幾萬名美軍。
安德森說:「認為(夾在強國之間的)某個國家可以在中間的位置玩遊戲(play:戰略行為)可能是危險的想法。」因為國家之間存在因「認識差距」而產生錯誤預測或判斷的可能性。
- 兩國加入北約有什麼國際政治意義?
這旁證了(以力量為優先的)現實主義國際政治(Realpolitik)的回歸。芬蘭一直認為,如果尊重俄羅斯的利益,俄羅斯也會尊重芬蘭。但這種信念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並最後通牒「不再容忍北約擴張」的瞬間被粉碎了。芬蘭的這種變化對瑞典也產生了很大影響。
芬蘭在冷戰時期對俄羅斯實施極度溫和的外交政策,甚至被嘲笑是「芬蘭化(finlandisation)」。但這隻有在芬蘭的「俄羅斯是一個可以通過對話解決問題的國家」的信念之下才能實現。安德森說:「看到俄羅斯攻擊主張為『同根』的烏克蘭並展開屠殺,芬蘭意識到俄羅斯『並非我們所想的那種國家』。」就是說,俄羅斯現在已經成為「想用力量解決問題的國家」。
- 俄羅斯及其同盟有在東亞進行挑釁的可能性嗎?
從北歐到亞洲的東端,世界的安全緊密相連,很明顯我們所有人都在重新進入一個「危險的世界」。歐洲等北約成員國和日本正在加強與美國的安全關係,大幅增加防衛費。在此背景下,俄羅斯可能試圖分散美國的戰略注意力。而俄羅斯目前正在專註於歐洲(烏克蘭)問題。中國或者朝鮮可能代替俄羅斯(進行對俄羅斯有利的挑釁)。
- 北約和韓國建立了「夥伴」關係,關係越來越親近。
烏克蘭戰爭讓很多歐洲國家「立即」需要武器,大量且迅速地生產武器是非常重要的。韓國是(冷戰後)持續大量生產武器的為數不多的國家之一。而且韓國是多山、冬天寒冷、多雪的國家。韓國的武器是根據這種環境製造的,在歐洲備受矚目。今後剩下的問題似乎是韓國是否願意(為北約成員國)大量製造武器。
瑞典的領養兒…10年前預見到瑞典會加入北約
喬爾·安德森1971年出生於釜山,小時候被瑞典領養。在瑞典烏普薩拉大學和美國馬里蘭大學攻讀國際政治學,在美國伯克利加利福尼亞大學(UC伯克利)獲得博士學位。此後,他先後擔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斯德哥爾摩大學教授等職,在歐洲防務局工作,為歐盟(EU)制定軍事安全戰略發揮了核心作用。他10年前就預見到了由於俄羅斯的擴張政策會導致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並因此而聞名。2022年5月芬蘭和瑞典同時申請加入北約后,2014年4月他就北約擴大北歐一事為美國國際外交雜誌《外交事務》撰寫的文章再次成為話題。近期,他主導歐盟成員國共同購買和生產武器體系的討論,備受關注。4年前,他為了參觀非軍事區(DMZ)只來過一次韓國。目前擔任歐盟安全研究所(EUISS)資深研究委員。該研究所總部位於法國巴黎,是涵蓋從反恐到難民、預防衝突、網路安全等多個領域的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智庫,成立於200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