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花作為食物不知始於何時,但已經是中國人早餐非常常見的美食,可是讀古詩時時遭遇到的」豆花「卻完全不同 ,這個花是真的花,扁豆的鮮花,粉嫩芬芳,姿態萬千,在古代詩人的筆下,都是描寫體現襯托清新美好感受的
晚明詩人曹學佺的「疏籬豆花雨,遠水荻蘆煙」,讓扁豆花美得疏朗迷離; 清代學者查學禮的「最憐秋滿疏籬外,帶雨斜開扁豆花」,讓扁豆花美得嫵媚多情,楚楚可憐。
最喜歡張良臣的」豆花詩「, 它們散發著更深厚的靈性和情感。
張良臣約公元1174年宋孝宗淳熙初前後在世。隆興元年(公元1163年)登進士第。官止監左藏庫。篤學好古,性嗜詩,但不強作,或終年無一句,故所作必絕人。學者稱雪窗先生。
看這一首:
曉行
宋代:張良臣
千山萬山星斗落,一聲兩聲鐘磬清。
路入小橋和夢過,豆花深處草蟲鳴。
讓你想起在過去生命里的某一次相似的經歷---趕一夜的路,在萬千星雨中,在萬籟群寂中,在似夢非夢中,被路旁豆花從中的蟲鳴激勵前行或者刺激神志。
再看這個
失調名
宋代:張良臣
昨日豆花籬下過,忽然迎面好風吹。獨自立多時。
生命中突然的驚喜,感動和沉醉,一下子傳染給我們。。。
這正是我看了這個劉再復先生介紹評析「當代莊子」高行健,「當代墨子「莫言時的感受----
千山萬山星斗落,一聲兩聲鐘磬清。路入小橋和夢過,豆花深處草蟲鳴。
昨日豆花籬下過,忽然迎面好風吹。獨自立多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