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1月18日,戴乃迭因病去世,這對翻譯界的雙星從此天人永隔,和妻子感情深厚的楊憲益怎能不哀傷至極。悲痛欲絕的楊憲益寫了上面這首懷念妻子的的《悼乃迭》。
戴乃迭去世后,楊憲益沒有再翻譯任何作品。這個彩色的世界在他眼中變得黑白了,沒有了戴乃迭,熱鬧都是別人的。
楊憲益用餘生懷念亡妻,這一世相伴顯然太短,如果可以,只想生生世世做夫妻。

1937年,在英國牛津大學讀書的楊憲益認識了小自己一屆的學妹戴乃迭,這個金髮碧眼的姑娘對中國文化的熱愛讓楊憲益十分好奇,她為何如此鍾情中國。
戴乃迭和中國的緣分在她出生那一刻便註定好了,1919年,戴乃迭出生在中國北京,她的父親是傳教士,傳教的同時也在努力救助亂世中的中國兒童。
戴乃迭7歲那年和母親回到了英國,中國的一切卻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多年後,戴乃迭讀大學時,選擇了學習中國文學,她深深陶醉在中國古典文化里,遇到才子楊憲益后,她更是經常和楊憲益交流中國文化。
這樣一個有才有貌的姑娘很難不讓人喜歡,楊憲益感覺自己戀愛了,幸運的是他不是單相思,戴乃迭也愛上了才華橫溢的楊憲益。
兩人的戀情遭到了雙方父母的反對,戴乃迭的母親雖然在中國生活過,卻並不喜歡中國,因而也不會喜歡中國女婿,當得知女兒要嫁給一個中國人後,戴乃迭的母親說道:「
如果你嫁給一個中國人,肯定會後悔的。要是你有了孩子,他會自殺的。」
很不幸
戴乃迭的母親這句話說對了一半。

戴乃迭聽不進母親的勸,她深愛著楊憲益也深愛著養育楊憲益的那片土地,她願意去中國生活。
楊憲益畢業后,決意放棄哈佛大學拋出的橄欖枝而是回去報效祖國,他擔心女友不願去貧窮落後的民國,他對戴乃迭說:「我們不是一塊到美國去,而是到中國。我是預備回去受苦的,你受不受得了?」
楊憲益低估了戴乃迭的決心,她早已非君不嫁,又怎會輕易退縮,更何況那是中國啊,她喜歡的詩人,詞人都出生在那片國土,她有什麼理由不去呢?
楊憲益帶回一個金髮碧眼的女朋友后,楊憲益的母親差點氣昏過去,畢竟民國實現跨國婚姻的人太少,老太太怎能接受一個外國人做自己的兒媳婦。楊憲益卻也不是愚孝的媽寶男,既然戴乃迭能對他如此痴心,他便早已下定決心此生都不會負她。
僅僅是遠嫁其他省份對女人來說都是為愛奉獻,更何況在通訊方式並不發達的民國,戴乃迭選擇遠嫁他國,實在是愛極了楊憲益才會下如此大的決心。
1941年2月16日,楊憲益和戴乃迭在重慶舉行了婚禮,許下了一生一世不離不棄的承諾。
兩人回到中國后,開始發揮自己專業特長,決定合譯中外名著。
重慶國立編譯館的負責人梁實秋一直在找合適的人來翻譯中國名著,他想讓中國的文學作品走出國門,讓更多人的外國人可以感受到中國文化的絢爛。

他最終找到了楊憲益夫婦,楊憲益和戴乃迭為此共同翻譯了《資治通鑒》。兩人後來一直致力於翻譯中國的古典文學作品,從翻譯先秦散文到《水滸》《紅樓夢》,《離騷》等,兩人不僅是恩愛夫妻,在事業上也是最佳拍檔。
戴乃迭為楊憲益生下了一兒兩女,兩人的感情多年如一日,並沒有因為太過熟悉而相互厭倦,反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更加深愛對方。
對楊憲益夫婦來說,他們的生活不是民國狗血劇,沒有出軌沒有小三,然而他們的生活也不是偶像劇,因為還有更大的磨難在等著兩人。
在那段特殊時期,因為戴乃迭英國人的身份和楊憲益英國留學生的身份,兩人被打成特務坐牢四年,戴乃迭是這樣回憶被捕的那個夜晚的
:「我們坐在家裡喝酒,希望過一個平安的五一節。隨後我去上床睡覺,留下憲益一個人接著喝。還不等他喝完,他就被捕了。接著,兩個公安,一男一女,把我弄醒。命令我起床,搜查我的房間,把我銬上。問他們為什麼抓我,他們說:「你自己清楚。」「我不清楚。」我回答。他們押著我拿上洗臉盆、洗漱用品、換洗衣服,用吉普把我送進監獄,到那裡我馬上就又睡著了。」
整整四年,兩人都在堅持著,等待著光明的到來,等待著重逢的日子。那段時期,很多人熬不下去自殺謝罪,楊憲益怕妻子也走上這條路,他時常會問看守的人戴乃迭還活著嗎?知道妻子還活著后,他才能放下心來。
只要不死,就有希望。
1972年,兩人被釋放出獄,他們等這一天等得太久,忍不住相擁而泣。在牢獄里的多少個日日夜夜,他們最擔心的還是對方,而不是自己的安危。

楊憲益夫婦坐牢的日子,也牽連了他們的子女,因為是「特務」的子女而飽受歧視和批鬥,他們的兒子楊燁為此患上了精神分裂症。知道此事後的楊憲益夫婦心裡十分難過,眼看著兒子的病情越來越嚴重,他們把兒子送去了英國接受治療,楊燁卻並沒有好轉,1978年,年僅38歲的楊燁自焚身亡。
得知兒子慘死的消息后,楊憲益夫婦受到了人生中最大的打擊,他們不怕自己吃苦受難,卻沒想到因此拖累了兒子,這讓他們怎麼不傷心怎麼不痛哭,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是每一天每一刻都不曾消散的。
戴乃迭的身體狀況因此每況愈下,1989年,戴乃迭患上了老年痴呆症,需要伴侶隨時陪伴在身邊照顧。
楊憲益為了老妻,幾乎足不出戶,他寫給友人的信中透露道:
「我目前因老妻有病,整天坐著陪她。什麼事也沒做,除了家務事以外,也從未給朋友寫信,也無法出門,電話倒是常打。」
楊憲益不怕苦不怕累也不怕老妻的折騰,他只求妻子可以長命百歲,他只求可以一直照顧她,然而上天是殘酷的,他最終還是讓戴乃迭先楊憲益而去。

1999年11月18日 ,戴乃迭因病去世。楊憲益送走妻子后,孤獨地過完了人生最後十年,這十年,他不再公開出席活動,因為:
「她不在,我不出現。」
,他也不再翻譯任何作品,只因他的知己已經不在了。
曾經有記者去楊憲益家採訪時,問他最喜歡什麼書,他說沒有;問他最高興的事情,他說沒有;當問他最喜歡的人,他樂呵呵地指著坐在他對面的戴乃迭:「我最喜歡她!」
他最喜歡的戴乃迭走了,人生成了日復一日的寂寞。
2009年11月23日,95歲的楊憲益病逝。
戴乃迭在晚年時說過:
「 母親的預言有的變成了悲慘現實。但我從不後悔嫁給了一個中國人,也不後悔在中國度過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