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帥!陳摶的睡詩vs.蘇六朋的醉圖

作者:change?  於 2023-11-20 02:4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詩詞書畫

陳摶的歸隱詩


華山腳下的玉泉院內,有一尊陳摶睡像,極為雅緻。神像大都正襟危坐,獨陳摶為睡像,何故?——陳摶以善睡聞名,史載「每寢處多百餘日不起」,有「睡仙」之稱。陳摶善睡,其實是一種道家修鍊之法。據傳他睡功之深,已達到令世人驚嘆的地步。在許多有關陳摶的記載中,都有他善睡的記述。在他自己的詩中,也處處流露出「睡意」。此詩「紫綬縱榮爭及睡」一句乃其一也。
陳摶老祖畫像扶搖子神像掛畫希夷先生捲軸畫睡仙供奉神仙畫水陸畫-Taobao
陳摶,字圖南,自號扶搖子,民間尊稱他為陳摶老祖,北宋著名的道家學者、養生家,尊奉黃老之學。曾隱居於武當山九室岩,后又隱居於華山雲台觀修道。宋太宗賜號「希夷先生」。相傳,陳摶四五歲時,在渦水岸邊遊戲玩耍,有青衣老婦給他哺乳,從這以後陳摶日益聰明穎悟。長大后,他讀經史百家,一見成誦,一點都不會忘記,以詩著名。著有《胎息訣》、《指玄篇》等專著。

陳摶生逢晚唐五代戰亂之世,又經歷十年求仕的失意,終於看破紅塵,決意歸隱青山。《歸隱》是其自述心跡的一首詩。

歸隱   陳摶

十年蹤跡走紅塵,回首青山入夢頻。
紫綬縱榮爭及朱門雖富不如
愁聞劍戟扶危主,悶聽笙歌聒醉人。
攜取舊書歸舊,野花啼鳥一般


①紫綬:借指高官厚祿。 ②爭:通假字,同「怎」。
③劍戟:借指武將。 ④危主:危亡時的帝王。
⑤聒:ɡuō,聲音嘈雜,使人厭煩。

【白話】
十年來為了功名在紅塵間遊走,
回首往事惟有遊歷過的青山頻頻入夢。
當官縱然榮耀,怎比得上安穩的酣睡,
住在紅漆大門裡雖然富貴,不如安貧樂道的生活。
聽到打打殺殺扶救君主的事我就發愁,
聽到醉生夢死的笙歌我就心煩。
帶著我的舊書歸隱舊地,
去享受鳥語花香的春天吧。

再看下面幾首更露骨的睡詩逸詩,體會他詩詞之中的妙處。
對御歌

陳摶 〔宋代〕
臣愛睡,臣愛睡。
不卧氈,不蓋被。
片石枕頭,蓑衣鋪地。
震雷掣電鬼神驚,臣當其時正酣睡。
閑思張良,悶想范蠡,
說甚孟德,休言劉備。
三四君子只是爭些閑氣,爭如臣向青山頂頭,
白雲堆裹,展開眉頭,
解放肚皮,但一覺睡。
管什玉兔東升,紅輪西墜。


贈金勵睡詩二首》

陳摶 〔宋代〕
至人本無夢,其夢本遊仙。
真人本無睡,睡則浮雲煙。
爐里近為樂,壺中別有天。
欲知睡夢裡,人間第一玄。


詩一首

陳摶 〔宋代〕
華陰高處是吾宮,出即凌空跨曉風。
台殿不將金鎖閉,來時自有白雲封。

西峰

陳摶 〔宋代〕
為愛西峰好,吟頭盡日昂。
岩花紅作陣,溪水綠成行。
幾夜礙新月,半山無夕陽。
寄言嘉遁客,此處是仙鄉。

冬日晚望

陳摶 〔宋代〕
山鬼煖或呼,溪魚寒不跳。
晚景愈堪觀,危峰露殘照。

《辭上歸進詩》

陳摶 〔宋代〕
草澤吾皇詔,圖南摶姓陳。
三峰千載客,四海一閑人。
世態從來薄,詩情自得真。
乞全麞鹿性,何處不稱臣。

《詩》

陳摶 〔宋代〕
我見世人忙,個個忙如火。
忙者不為身,為身忙卻可。

五代時,天下大亂,陳摶隱居於武當山,修鍊神仙鍊氣之術。  曾跟四川道士何昌一學習「鎖鼻術」—即不讓氣從口鼻進出的高深氣功術,所以精於睡功,睡下去少則一月,多則半年,有時甚至睡三年。後來隱於華山,常和關西逸人呂洞賓等來往。

陳摶雖然隱居,但也關心世事。五代時,朝代更替有如走馬燈,每一新朝登台,陳摶聽說后都緊皺眉頭。唯獨聽說趙匡胤做了皇帝,拍手大笑道:「這回天下定了。」從周世宗到宋太祖、宋太宗,聞說陳摶名聲,召他出山,但他很快又堅辭回華山,高卧修真。一次宋太宗又派人帶著親筆信去請陳摶,陳摶卻回信說:「數行丹詔,徒煩彩鳳唧來;一片閑心,已被白雲留住。」又說自己「精神超乎物外,肌體浮乎雲煙」,就此長住華山,直至118歲時仙化。老祖真言(白話版)「現在一般人,汲汲擔心衣食不足,餓了吃,困了睡,鼾聲轟響,四周都可聽到,一夜當中幾回醒來,那是因為被名利擾亂了意識,被美酒和佳肴弄昏了心志,這是世俗的睡相。

至於那仙家的睡法,留藏著直氣內息,漱飲著甘泉玉液,肺氣出納的門戶牢不可開,精神活動停止不可啟動。然後召蒼龍守住東宮,讓白虎把牢西室,真氣在丹田中運轉,神水在五臟中循環。然後元神脫出泥丸九宮,恣意遊行在碧霄,踩著虛空,如履實地,—升天際,如走平地。冉冉徐行,與祥風一起遨遊;飄飄蕩蕩,和閑散的雲朵一起出沒。因此經歷昆崙山的紫府仙宮,周行洞天福地,咀吸日月的精華,賞玩煙霞變幻的絕景,訪問真人,討論仙家的真諦,和仙子相約,到人世外去旅行,回看滄海揚起灰塵,指點陰陽,長嘯以舒散形神。遊興盡,便足躡清風,身體浮駕著落日的餘暉回來。所以,這一睡,不知道歲月遷移。哪裡還愁什麼陵谷變遷?」

老祖吟睡詩至人本無夢,其夢乃遊仙。真人亦無睡,睡則浮雲煙。煙里長存樂,壺中別有天。欲知睡夢裡,人間第—玄。陳摶睡仙功(希夷睡)

男左邊而卧,屈其左臂,女反之;左手心墊於面手下方,張開虎口,左耳安於大拇指和食指開空的地方,以使耳竅通炁(氣);頭脊對峙樸重,舌頂上齶,屈其左腿,恬然安貼於床褥之上,右腿伸直,放於左腿之上,右手心貼放於肚臍之上,凝神於臍內丹田。

釋義:1、姿勢:身體側卧床上(右側卧為例),右腿伸直,左腿微屈,放在伸直的右腿上,右手掌貼在太陽穴處,虎口環耳,拇指尖頂耳後骨陷處,左手勞宮穴蓋在肚臍上或左風市穴處。

2、心法:周身放鬆,觀想睡在綠草地上或浮於水面上,四周空曠,白氣氤氳。

3、口訣(初學者可不用):「嗡」,默思「元亨利貞」。

4、作用:本法有採氣、養氣的作用。浩然正氣充滿天地間,奧妙無窮,惟勤習者方能知之!久練強健筋骨、安神養精,讓人身心舒暢,食慾、睡眠好,對背、頸、椎骨、臂、腿病疾及寒症有防治或輔助療效。

5、關於口訣:道家稱之為咒語,佛家稱之為真言,瑜伽稱之為特音。《易經》曰:「同氣相求,同聲相應」,修鍊功法時都會有相應的口訣溝通天地自然及內外諸氣



  清 蘇六朋 人 / 物畫欣賞



 此圖寫李白醉酒於唐玄宗(李隆基)宮殿之內,由內侍二人攙扶侍候的情景。圖中省略布景,人物造型準確,李白戴學士巾,五綹清須,面部用工筆描繪,層層暈色,表情活脫若生,眉宇間流露出高傲之態,十分傳神。李白身穿白色朝袍,硃色靴、帶,色調鮮明; 內侍的服飾作皂帽、青雜色衣履,色調灰暗。以服裝色彩明暗度的不同,烘托出李白高昂尊貴的氣勢。運思十分巧妙,多用方正之筆鉤勒線條,設色富有層次。是作者於1844(道光二十四年)2月創作的名作。

  蘇六朋,字枕木,號怎道人,別署羅浮道人,廣東順德人。畫人物得元人法,亦效黃慎,時有奇致,作細筆者尤佳。張維屏,黃培芳諸人修禊,多屬六朋繪圖。亦工山水。其作品以寫社會現實生活為多,極為逼真。《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第1524頁。生活年代在嘉慶至光緒初年之間。六朋十多歲時到羅浮山寶積寺讀書,跟隨能詩能畫的德堃和尚學畫。六朋學成后,來到廣州城,長期在城隍廟擺攤真畫養家。六朋在賣畫之餘,留心觀察人物動態,積累了豐富的創作題材,到了中年,名氣漸響,便開設畫室賣畫兼授徒。六朋的畫,剛中見柔,能收能放,功力甚深,他的山水花鳥畫也很有造詣,淺降重彩都能畫,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全能畫家。六朋在藝術上取得這麼高的成就,除了師法前人這外,還由於他善於向生活吸取營養。人們常稱讚他的歷史人物畫,傳世作品有《蘇武牧羊圖》、《卻美圖》、《醉太白圖》等,六朋還是一位有思想有正義感的畫家,一生對黑暗社會現實深懷不滿,為此,他專門創作了不少寓意深刻而形象詼諧的諷刺畫。這些作品,開創了近代漫畫創作的先河。深受有識之士和民眾的歡迎。

  人在日常生活里,於不同的時刻,會有各樣不同的情態。安靜時顯嫻雅,生氣時有慍色,失意時露恓惶,得意時會忘形。

  要論一個人愉悅可人的模樣,眼神溫和、嘴角掛著笑意,大抵是最好看的。但要論一種極致的神態,我以為一個人在醉酒微醺時,才是最惹人、最有意思的。佳釀潤滑入口,興緻漸起,眼神迷離,平日的持重放下了,束縛的舉止灑脫了,心中明鏡似的道理,說出來也比平常多了許多的色彩。不過,因為醉態是一種極致的表情,要畫出它大約是很難的。

蘇六朋(1791-1862),世人稱其與蘇仁山為"嶺南畫壇二蘇"。

蘇六朋最擅長人物畫,內容大多取材於都市生活中百姓的市井風俗,平凡生活, 其筆下的小商販、賣藝的盲人等人物形象逼真,一嗔一喜一憂,或動或靜或憨或詐的各種人物,神情與心態均絲絲入扣,筆筆傳神,真實描繪出社會日常生活的各種層面。

人物體系與衣褶的線描,清凈脫俗靈動飄逸,甚具大手筆之神韻。他善於畫"指畫",作大幅人物畫時常以"指筆兼用"。一指一筆相互配合,能"工"能"意",線條轉合流暢,頗具得心應手之妙。

蘇六朋一生對當時黑暗的社會深懷不滿,為此,他創作了不少寓意深刻而形象詼諧的諷刺畫,深受市井百姓的歡迎。

蘇六朋人物畫欣賞

蘇六朋(1791—1862),字枕琴,號怎道人,別署羅浮道人。廣東順德人。清代畫家,世人稱其與蘇仁山為「嶺南畫壇二蘇」。他生活在清代晚期的廣東。少年的時候即喜愛繪畫,他專程到羅浮山,拜寶積寺的名僧德堃和尚為師學習繪畫。學成后,他來到廣州,在城隍廟外擺攤賣畫,並且以此養家為生。清同治元年(1862),蘇六朋在廣州病逝。

蘇六朋擅畫人物,師法元人及黃慎,晚年專攻意筆人物,常寫釋、道、仕女及市井風俗,表現各種人物形象,神態逼真。亦善於指畫,精緻絕妙。其山水、花卉設色濃淡相宜,意境雅緻。

蘇六朋最擅長人物畫,內容大多取材於都市生活中百姓的市井風俗,平凡生活,以及市民喜愛的傳說故事。其筆下的小商販、賣藝的盲人等人物形象逼真,一嗔一喜一憂,或動或靜或憨或詐的各種人物,神情與心態均絲絲入扣,筆筆傳神,真實描繪出社會日常生活的各種層面。人物體系與衣褶的線描,清凈脫俗靈動飄溢,甚具大手筆之神韻。他善於畫「指畫」,作大幅人物畫時常以「指筆兼用」。一指一筆相互配合,能「工」能「意」,線條轉合流暢,頗具得心應手之妙。蘇六朋所作的山水畫與花卉設色亦以落筆濃淡相宜,變化雅緻而為士林賞識。

他的《桐蔭聽琴圖軸》工精細緻,儼如宋代的李公麟;而他的率意寫意作品《停琴聽阮圖卷》,宗法黃慎的畫風。除了人物畫之外,蘇六朋還能夠畫山水、花鳥,以及淺降重彩,可以說他是一個全能的畫家。蘇六朋一生對當時黑暗的社會深懷不滿,為此,他創作了不少寓意深刻而形象詼諧的諷刺畫,深受市井百姓的歡迎。

他的畫藝在晚年時已達爐火純青之境,受到文人墨客的好評。其所作的《清平調圖》、《東山報捷圖》、《太白醉酒圖》、《加官進爵》等被後人視為嶺南畫界之珍品。

更多作品欣賞



蘇六朋 丙辰(1856)年作 高士圖(四幅) 屏軸



蘇六朋 書法 扇面


蘇六朋 聽琴圖 立軸

蘇六朋 山水人物 四屏

蘇六朋 牧讀圖 立軸

蘇六朋 鍾馗 立軸

蘇六朋 松下高士 立軸


蘇六朋 山水人物扇面 鏡心


蘇六朋 甲寅(1854年)作 漁樂圖 手卷



蘇六朋 探梅圖 立軸

蘇六朋 三顧茅廬 手卷

蘇六朋 人物 立軸

蘇六朋 山水人物 立軸

蘇六朋 扇面(兩幀) 鏡心


蘇六朋 人物 立軸

蘇六朋 人物 立軸

蘇六朋 贈琴圖 立軸

蘇六朋 山水人物 立軸

蘇六朋 人物 立軸

蘇六朋 清溪雅集圖卷 手卷

蘇六朋 簪花圖 立軸

蘇六朋 松下老翁 立軸

蘇六朋 東坡玩硯 立軸

蘇六朋 人物 鏡心

蘇六朋 庚子(1840年)作 松山高卧圖 鏡心

蘇六朋 山水 鏡心

蘇六朋 戊申(1848)年作 歸壑圖 立軸

蘇六朋 丙午(1846)年作 人物 立軸

蘇六朋(1798~1875)羅浮女遇仙圖 立軸

蘇六朋 拜石圖 扇面片

蘇六朋 荻灣漁唱 立軸

蘇六朋人物

蘇六朋 碧園雅聚 團扇鏡心


蘇六朋 1854年作 人物 立軸

蘇六朋 人物 立軸

蘇六朋 仕女松石圖 鏡心

蘇六朋(1798~1875)行旅圖鏡片

蘇六朋 神仙人物

鈐印∶蘇六朋、無間緣、枕琴 款識∶丁酉春月枕琴蘇六朋書於柳塘吟館。

蘇六朋 一家詞賦 立軸

一家詞賦。俊夫大兄先生雅屬,枕琴蘇六朋。

鈐印:蘇六朋印、枕琴

蘇六朋 人物 立軸

蘇六朋 人物 鏡心

蘇六朋 1833年作 人虎同夢圖 立軸

題識:風動幡動總歸無用,喜惡兩忘人虎同夢。秀青老和尚法鑒,癸巳除夕枕琴蘇六朋。

鈐印:蘇六朋(白)

收藏印:仁智眼福(朱)、憶蘭閣珍習元(朱)、錦露齋藏(朱)、露蘇閣珍藏(朱)、李載和尚仁智珍藏(朱)

蘇六朋 己亥(1839)年作 人物 立軸

己亥九日枕琴道人蘇六朋指墨。鈐印:蘇六朋 枕琴指頭

蘇六朋 采芝圖 立軸

采芝圖,蘭亭大兄先生鑒正,怎道人六朋。鈐印:蘇六朋印

蘇六朋 山水 人物 橫幅

蘇六朋 竹林人物 鏡心

題識:仿陳老蓮筆意於芝草琅薶長生安樂軒。枕琴居士蘇六朋。 鈐印:蘇六朋、枕琴、夢卯香閣

蘇六朋 月夜攜琴圖 鏡心

蘇六朋 癸丑(1853)年作 人物 立軸

介紹:塵世雖逢開口笑,蘭氐須插滿頭歸。雨亭四兄大人雅屬,癸丑九月六朋。

鈐印:蘇六朋印 枕琴 藏印:陳氏松坡祕玩

蘇六朋 聽琴圖 立軸

鈐印:枕琴 題識:畫卻春山理素琴,翠深香暗落花蔭。豈知中有胡笳恨,吹折關山一寸心。勉亭三兄先生屬畫並正,浮山樵客蘇六朋。

蘇六朋 1843年作 拜石圖 立軸

鈐印:蘇六朋印

題識:元章愛研復愛石,探瑰挾素久為癖,不允足拜自寫圖,乃知真名不虛得。癸卯春暮畫於平競無是軒,怎道人蘇六朋。

蘇六朋 人物 立軸

蘇六朋 1841年作 人物故事 四屏

釋文:1.枕琴道人畫。2.浮山山樵枕琴蘇六朋。3.羅浮道人枕琴畫於留芳堂之外野。4.辛丑冬月畫於桂林紅棉畫屋,焦道人蘇六朋。

蘇六朋 1893年作 蘇武牧羊 扇面

蘇六朋 人物 立軸

蘇六朋 麻姑晉壽 立軸

蘇六朋 流水清音圖 立軸

蘇六朋 達摩 立軸

蘇六朋 人物 立軸

蘇六朋 人物 立軸

蘇六朋 騎驢圖 立軸

蘇六朋 19世紀 人物 冊頁(兩開)

蘇六朋 癸丑(1853年)作 樹下撫琴圖 立軸

他的《桐蔭聽琴圖軸》工精細緻,儼如宋代的李公麟;而他的率意寫意作品《停琴聽阮圖卷》,宗法黃慎的畫風。除了人物畫之外,蘇六朋還能夠畫山水、花鳥,以及淺降重彩,可以說他是一個全能的畫家。蘇六朋一生對當時黑暗的社會深懷不滿,為此,他創作了不少寓意深刻而形象詼諧的諷刺畫,深受市井百姓的歡迎。

字枕琴,號南水村佬、南水漁郎、南溪漁者、羅浮樵子、浮山山人、浮山七十二洞天樵子等。廣東順德南水村人。青年時居羅浮山讀書,並向寶積寺僧德堃學習書畫,後至新會鄉下當塾師。中年移居廣州石亭巷,以開館授徒和賣畫為生。室名作「石亭池館」、「枕琴廬」、「畢竟如是軒」等。

【名稱】清 蘇六朋 清平調圖

【年代】清代

【簡介】立軸,紙本,設色,縱132厘米,橫101.5厘米,廣州美術館藏。

【名稱】清 蘇六朋 東山報捷圖

【年代】清代

【簡介】紙本,立軸,縱238厘米,橫117厘米,現為廣州美術館藏。

作品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清雅與寧靜。山間一隅,樹木蔥蘢,一道清泉逶迤婉轉,自山石之間緩緩流下,水聲淙淙,使畫中環境顯得更加寂靜安寧。對弈的二人神情專註,彷彿心無旁騖。畫家通過對人物形體、姿態與服飾的具體描繪區分出二入主與客的關係。主人謝安的身體全部展現在觀眾面前,他神態高雅,氣度雍容,衣冠線條宛如行雲流水,簡潔酣暢。客人的身體有一半被掩映在樹後,他給觀者的只是一個側面,作者採用了這樣一種對比的方式,有意弱化客人的形象,其目的就是為了突出畫中主人的地位,從而使謝安的形象不言自明,雖是少許變化,卻是別具匠心。

作品另外一個非常巧妙的地方,就是在畫面的右上方,婉蜒曲折的山道上,一匹戰馬風馳電掣般飛奔而來。這一處微小的安排恰恰是這件作品的關鍵,戰馬上的特使是剛剛從戰場上歸來向謝安捷報的,這正是這幅《東山捷報圖》的主題所在。作者有意把這—人一騎安排在這樣的—個角落,是為了避免縱馬狂奔的強烈動感破壞了畫面的整體和諧與寧靜。觀者在看至撻匹奔馬的時候,彷彿能夠聽到急促的馬蹄聲,使畫面在舒緩與寂靜之中平添了一種緊張與躁動,能夠在—幅作品中處理好這種動與靜的強烈對比是需要深厚功力的。整幅作品結構嚴謹,造型生動,筆法細緻,設色淡雅。在山崖的暈染中,十分注重水分的應用,使崖石顯得滋潤透亮,如同籠罩著一層淡淡的水氣,具有典型的江南山水秀美華滋的韻味,色彩明快清爽,淡而不薄。樹木的勾勒皴擦細膩精到,法度森嚴,頗有唐寅與仇英的遺韻。

蘇六朋 仕女 立軸 材質、形制:紙本設色 尺寸:47.5×41.5cm

蘇六朋 人物 立軸 尺寸:27×33cm

蘇六朋 山水人物 團扇

山水人物 四屏 設色紙本

鈐印:蘇六朋印、枕琴題識:一、枕琴道人畫。二、羅浮道人枕琴畫於留芳堂之別墅。三、浮山山樵枕琴蘇六朋。四、辛丑冬月畫於桂林紅棉書屋,怎道人蘇六明。蘇六朋,字枕琴,號怎道人、怎叔、南水村佬等。順德人。生活於嘉慶、光緒間。曾從大佛寺釋德學書畫。一生以賣畫為生。善畫山水、花鳥,尤精人物,喜以民間風俗為題材,甚得粵人賞識。又擅指畫,別有奇趣。復工書法,字體結構嚴謹,行、草、隸書並佳,尤善作擘窠大字。有《蘇六朋中國畫選集》出版。質地:設色紙本

款識:六朋。 鈐印:秋琴六朋(朱文)石樓吟叟(白文)

松蔭對弈圖 立軸 設色絹本

蘇六朋(1791~1862)字秋琴,號怎道人。廣東順德人。世人稱其與蘇仁山為「嶺南畫壇二蘇」。工畫,最擅長人物畫,內容大多取材於都市生活中百姓的市井風俗,平凡生活,以及市民喜愛的傳說故事。並善於畫「指畫」,作大幅人物畫時常以「指筆兼用」。一指一筆相互配合,能「工」能「意」。

醉酒圖 圓光 絹本

題識:南屏道長正。枕琴六朋。 鈐印:六朋 說明:附入境單。 蘇六朋,字枕琴,號怎道人、南溪漁隱等,別署羅浮道人,清代廣東順德人。羅浮山僧德弟子。畫人物取法宋元,運筆流暢,構思獨特,作細筆者尤佳。

蘇六朋 山水人物 四屏

材質、形制:設色紙本 尺寸:79×17cm×4

蘇六朋 人物(二幀) 鏡心

蘇六朋 知音圖 立軸

鈐印:七十二洞天樵子、蘇六朋印、四百三十二峰山人、怎叔書畫、臣六朋印、石樓吟叟、蘇六朋

題識:

一、撫松雪老人用筆於石亭池館,怎叔作。

二、開瓊筵以坐飛羽,觴而醉月。仿唐六如居士法於石亭池館之琴廬,浮山樵枕琴蘇六朋寫。

三、擬趙松雪先生筆意於如是軒,怎道人蘇六朋寫。

四、仿元人筆意於琴廬,石樓吟叟枕琴。

蘇六朋(款)

蘇六朋 人物 立軸

蘇六朋 1847年作 採菊圖 鏡心 設色紙本

蘇六朋(1791-1862)

鈐印:枕琴、六朋

款識:道光丁未秋八月仿南田翁法,枕琴蘇六朋畫。

鑒藏印:神蘭館藏、楊新鑒題

說明:楊新鑒題並題籤。

蘇六朋 1854年作 聽琴圖 鏡心

蘇六朋 人物中堂 立軸

質地:設色紙本鏡心 丁未(1847)年作

款識∶1道光丁未作枕琴六朋寫 2道光丁未三秋枕琴六朋 3道光丁未冬枕琴六朋 4時在道光九秋枕琴六朋畫

鈐印∶1蘇六朋 2蘇六朋 3蘇六朋 4枕琴書畫

尺寸:109×36 cm 42.9×14.2 in 約3.5平尺

題識:一、懸水三千仞,疾雷聞數里。正暑凜生寒,倚仗者誰子。

七十二洞天樵者蘇六朋。 鈐印:枕琴

二、古琴彈古調,今人誰愛聞。獨向山來因,聲寄白雲。樂生大兄先生屬,時乙未十月望後書於溪南芝草琅玕長生安樂之齋,蘇六朋。 鈐印:蘇六朋印、溪山樵子

三、枕琴道人寫。 鈐印:蘇六朋

四、千年古樹立蒼石,三峰兩峰天出雲。清溪道士坐船上,自按玉簫人不聞。枕琴。 鈐印:枕琴書畫

蘇六朋 壬寅(1842年)作 人物 四屏

材質、形制:四屏 絹本

鈐印:枕琴、七十二洞天散人、南水村老人、蘇六朋印

說明:附入境單。

作者介紹:蘇六朋,字枕琴,號怎道人、南溪漁隱等,別署羅浮道人,清代廣東順德人。羅浮山僧德弟子。畫人物取法宋元,運筆流暢,構思獨特,作細筆者尤佳。

蘇六朋 寒茅圍爐 立軸

題識:枕琴。鈐印:臣六朋印

蘇六朋 沿門乞貧 立軸

蘇六朋 丙午(1826年)作 消夏圖 冊頁 (四開)

題識:1、蓀田大兄大人屬並正,丙午秋八月枕琴蘇六朋

2、無事此靜坐,點意胸中書,怎叔畫石寫他館

3、鐵橋老白,怎叔

4、野老此中無個事,伯舟林外數()禽。六朋

印鑒:枕琴(白)、丁卯(朱)、枕琴(白)、六朋(白)

蘇六朋 文林雅聚圖 鏡心

蘇六朋 人物 團面

蘇六朋 人物 團面

蘇六朋 人物 立軸

蘇六朋 人物 鏡片

蘇六朋 松下高士圖 立軸

蘇六朋 人物 (兩幅) 鏡心

蘇六朋 簪花進爵圖 立軸

蘇六朋 仕女 立軸

鈐印:枕琴

題識:畫卻春山理素琴,翠深香暗落花陰,豈知中有胡茄恨,吹折關山一寸心,勉亭三兄先生屬畫並正,浮山樵客蘇六朋。

蘇六朋,順德人,受業於德堃和尚,後居廣州授徒賣畫。以人物最擅勝場,兼工山水、花鳥、蟲魚。

蘇六朋工畫山水、花鳥,尤以人物故事畫著稱。學吳偉、藍瑛及上官周、黃慎等人的畫法,有粗放、工細兩種面貌,均能揮灑自如。人物畫題材有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也常以市井風俗、平民生活入畫,內容通俗易懂。曾畫《群盲評古圖》、《群盲聚斗圖》等,含諷刺之意。作品雅俗共賞,既為官宦、商賈收藏,也懸掛於茶樓酒肆和鄉村祠堂。亦能畫佛道題材,有《達摩圖》傳世。門生劉簡、陳琛、何作斡、何作裕以及兒子蘇騰蛟、蘇子鴻均傳其法。同縣蘇仁山,字長春,號菩提尊者、杏壇居子等,亦以畫名,世以「二蘇」稱之。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2 13:3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