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軍隊中的反猶太主義和打擊行動(俄羅斯帝國)

作者:change?  於 2023-10-26 08:0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俄羅斯軍事指揮部公開實行反猶太主義。 俄羅斯指揮官指出俄羅斯猶太人口涉嫌不忠誠。 俄羅斯軍隊將猶太人驅逐出前線附近地區,限制他們的行動,並扣押人質,以此向猶太人灌輸恐懼和屈服的情緒。

簡介↑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俄羅斯軍隊、民政當局和俄羅斯帝國西部邊緣的部分民眾對猶太人的敵對關係是同時代人所熟知的,甚至被他們定義為「戰爭」。 事實上,財政部長彼得·L·巴克(Petr L. Bark,1869-1937 年)在 1915 年夏天試圖說服俄羅斯皇帝尼古拉二世(1868-1918 年)修改總司令部的反猶太政策時告訴他,「我們不能 並且不能同時對德國和猶太人發動戰爭。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不能指望勝利。」[1]

基於公民忠誠和願意為祖國犧牲的「民族」軍事學說的概念,可以看出影響了俄羅斯軍隊對猶太人的侵略政策。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幾年裡,軍隊領導層對猶太人表現出越來越消極的態度。 俄羅斯將軍們認為猶太人是人口中有害和危險的分子,他們不適合服兵役,而且在戰時會不忠誠。 軍隊比社會大多數人更加反猶太。 軍方表示,猶太人缺乏軍事力量並沒有消除猶太人的潛在危險,他們擔心猶太人會直接援助敵人,並對俄羅斯士兵產生士氣低落的影響。 簡單化的邏輯讓軍事和民事當局相信,猶太人——一個受迫害和壓迫的少數民族——不可能是俄羅斯愛國者,也不會願意為祖國做出犧牲。 戰前幾年的「進步」軍事思想提出了一項積極的政策,即消除民眾中的「不忠誠分子」,以此作為軍事成功的條件。

軍事指揮部對猶太人的負面刻板印象是在戰前形成的。 這些刻板印象因前線附近民事統治領域的軍事指揮所擁有的廣泛權力、軍事行動中不可預見的困難以及俄羅斯軍隊由此造成的失敗而加劇。 一群高級指揮官(包括總司令部參謀長尼古拉·N·亞努什科維奇(Nikolai N. Yanushkevich,1868-1918 年))所共有的強烈反猶太情緒,為政府軍的反猶太措施增添了個人仇恨的成分。 軍隊。

俄羅斯軍隊反猶措施↑
從戰爭的第一天起,俄羅斯指揮官就指出了俄羅斯猶太人口的不忠誠、與敵人的直接共謀以及參與間諜活動。 利用戰時行為賦予軍事當局的廣泛權力,軍隊開始解決猶太人不忠誠的「問題」。 在這場「鬥爭」中,軍隊將猶太人從各地驅逐,扣押人質,並在前線附近限制猶太人的行動。 總司令部 (Stavka) 在 1915 年 1 月發表的一份聲明中正式通過了這些措施,並對猶太人提出了指控。 俄羅斯公民的猶太人和被佔領的加利西亞的猶太人之間沒有區別。 擬議的措施要麼是通過灌輸對驅逐或處決的恐懼來確保猶太人的忠誠,要麼是通過限制軍隊與猶太人之間的接觸來消除猶太人的「危害性」。

作為 1915 年 1 月聲明的直接結果,俄羅斯指揮部多次嘗試將猶太人從前線(特別是波蘭王國的普洛茨克省和被佔領的加利西亞)大規模驅逐。 這些嘗試都沒有成功,因為大規模驅逐政策需要軍事和民事當局之間的精確協調,無論是在前線(州長和警察負責實施驅逐)還是在後方(必須接收被驅逐的人口)。 由於各級民政當局強烈反對驅逐出境,軍事指揮部無法實現這種合作。 然而,1915 年 5 月,約 20 萬猶太人被驅逐出科夫諾和庫爾蘭省; 這次大規模驅逐是由第十集團軍司令尼古拉·A·拉德基耶維奇將軍(Nikolai A. Radkievich,1851-?)在總司令部亞努什基耶維奇將軍的支持下進行的。 在 1915 年關鍵的夏季,大批被驅逐的猶太人擾亂了運輸運作,擾亂了軍隊的後方。這是唯一一次如此大規模的驅逐,但對於各級軍事指揮部來說,當地驅逐仍然是一種方便且廣泛使用的手段 清除戰區中不受歡迎的猶太人的存在。 從 1914 年到 1916 年,俄羅斯帝國、加利西亞和布科維納至少有 189 個猶太社區遭到驅逐和驅逐。

劫持猶太人作為影響前線附近全體猶太人的措施也被認為是合法的。 自 1915 年 5 月起,劫持人質比驅逐更容易實施,本應取代後者,成為確保猶太人忠誠的基本手段。 全面驅逐和劫持猶太平民人質都成為軍事當局對猶太人鎮壓政策的象徵,這一政策在國內(包括部長會議會議)和世界範圍內引起了廣泛討論。

軍隊打擊行動↑
對猶太人的敵對態度退化為俄羅斯軍隊對猶太人的侵略行為。 軍官和士兵普遍認為猶太人犯有叛國罪和破壞罪。 此外,俄羅斯軍隊在戰爭中還採用搶劫和暴力手段。 1915年夏秋俄軍「大撤退」期間,搶劫、搶劫和暴力(包括強姦)達到頂峰,而哥薩克和正規軍則接到命令實施「焦土」政策。 對猶太人的搶劫和搶劫是整個前線地區的典型現象; 1914 年 9 月至 11 月期間,打擊行動是俄羅斯佔領的加利西亞的特徵。打擊行動也發生在軍隊被迫撤退時,例如 1915 年夏秋在立陶宛和白俄羅斯。軍官和軍事指揮官寧願忽視部隊 」 對猶太人的行為,有時甚至加入搶劫和肇事者的行列。 在俄羅斯內戰(1917-1922 年)的打擊行動期間,軍事單位實施的同類反猶太暴力活動持續不斷,並愈演愈烈,而其指揮官卻忽視或支持。

國際後果↑
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猶太人問題損害了俄羅斯的威望並阻礙了信貸的獲取。 1915年至1916年間,西方政府和金融支持者要求緩解猶太人的處境並改變對他們的態度,作為向俄羅斯提供經濟援助的條件。 由此可見,軍隊對待猶太人的方式損害了俄羅斯的國際金融地位及其有效發動戰爭的能力。

Antisemitism and Pogroms in the Military (Russian Empire)
Semion Goldin,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

打擊行動 pogrom (俄語 意為雷霆打擊,燒殺搶奸)
The word pogrom stems from the verb gromit' (громить) that means to crush (strike & destroy in one word). And there are quite a few verbs based on this stem. So pogrom means destruction. Similar to the Hebrew word usually used in this context: שמד (shmad - destruction, extermination). Thunder (grom) may be related but the verb for thunder is not gromit' but gremet' (греметь), so the connection is not simple and direct.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6 15:5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