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普·西德尼爵士(1664-1586),Astrophil 和 Stella 的第 31 首十四行詩。
那麼,即使是友誼,月亮啊,請告訴我,
是否認為持續的愛只是缺乏智慧?
那裡的美女也像這裡一樣驕傲嗎?
他們是否喜歡被愛,但
那些戀人蔑視那愛所擁有的人?
他們把美德稱為忘恩負義嗎?
Sir Philip Sidney, Sonnet 31 from Astrophil and Stella.
Then, even of fellowship, O moon, tell me,
Is constant love deemed there but want of wit?
Are beauties there as proud as here they be?
Do they above love to be loved, and yet
Those lovers scorn whom that love doth possess?
瑪麗·沃特利·蒙塔古夫人,《月亮讚歌》
你這秘密之夜的銀神,
引導我的腳步穿過林蔭;
你有意識地見證未知的喜悅,
情人的守護者,繆斯的援助!
在你蒼白的光線下我孤獨地漫遊,
我向你訴說著我溫柔的悲傷;
寧靜甜蜜的你給寂靜的樹林鍍上了一層金色,
我的朋友、我的女神、我的嚮導……
Lady Mary Wortley Montagu, 『Hymn to the Moon』.
Thou silver deity of secret night,
Direct my footsteps through the woodland shade;
Thou conscious witness of unknown delight,
The Lover』s guardian, and the Muse』s aid!
By thy pale beams I solitary rove,
To thee my tender grief confide;
Serenely sweet you gild the silent grove,
My friend, my goddess, and my guide …
蒙塔古(1689-1762)是一位傑出的女性:除了她的寫作之外,她還因將天花接種引入英國而聞名,比愛德華·詹納(Edward Jenner)開發出預防天花的疫苗早了半個世紀。 《月贊》是一首關於月亮的精彩短詩。
傑拉德·曼利·霍普金斯,《月出》
月亮逐漸縮小,薄薄地只剩下燭光上的指甲邊緣,
或削去天堂般的水果,在衰弱但無光澤時很可愛,
從黑暗的梅內法山的凳子上站起來,從手推車裡退了出來;
尖牙還咬住他,僥倖還咬著他,纏住他,不肯徹底退出……
Gerard Manley Hopkins, 『Moonrise』.
The moon, dwindled and thinned to the fringe of a finger-nail held to the candle,
Or paring of paradisaïcal fruit, lovely in waning but lustreless,
Stepped from the stool, drew back from the barrow, of dark Maenefa the mountain;
A cusp still clasped him, a fluke yet fanged him, entangled him, not quit utterly …
《月出》的副標題是「1876 年 6 月 19 日」,霍普金斯在一個仲夏夜觀察天空中的新月(或者更確切地說,「不要稱之為夜晚,在白色和早晨的行走中」)。 月亮和指甲之間的聯繫令人驚訝和難忘,這首詩對長詩句的使用和霍普金斯獨特的「彈簧節奏」也是如此。
新月的另一個形象是「天堂水果的配對」,它召喚了伊甸園知識樹的果實,雖然傳統上將其解釋為蘋果,但有時也被稱為香蕉。 這使得這首詩對月亮的出現的描述生動而不同尋常。
珀西·比希·雪萊,《去月球》
你因疲倦而臉色蒼白嗎
登高望天,眺望大地,
無伴流浪
在出生不同的明星中,
不斷變化,就像一隻毫無歡樂的眼睛
沒有找到值得它堅持不懈的對象嗎?
Percy Bysshe Shelley, 『To the Moon』.
Art thou pale for weariness
Of climbing heaven and gazing on the earth,
Wandering companionless
Among the stars that have a different birth,
And ever changing, like a joyless eye
That finds no object worth its constancy?
艾米莉·狄金森,「月亮不過是只金下巴」
月亮不過是只金下巴
一兩天前——
現在她變成了她完美的臉
在下面的世界上——
她的額頭是金色的——
她的臉頰——一顆鑿成的綠柱石——
她的目光注視著夏日的露珠
我所知道的最像的——
她琥珀色的嘴唇永不分開——
但微笑一定是什麼
她可以向她的朋友授予
難道她的銀色意志就是這樣嗎……
Emily Dickinson, 『The Moon was but a chin of gold』.
The Moon was but a Chin of Gold
A Night or two ago—
And now she turns Her perfect Face
Upon the World below—
Her Forehead is of Amplest Blonde—
Her Cheek—a Beryl hewn—
Her Eye unto the Summer Dew
The likest I have known—
Her Lips of Amber never part—
But what must be the smile
Upon Her Friend she could confer
Were such Her Silver Will …
這首令人回味的光輝詩篇就此開始。 艾米莉·狄金森永遠不會寫一首關於月亮(或任何東西)的傳統詩,她在這首詩中用來描述月亮的圖像是引人注目的和獨特的:首先,「金下巴」,但除此之外還有誰 但狄金森會把宇宙描述為「她的鞋子」?
T.E.休姆,《秋天》
秋夜的一絲涼意——
我走出國門,
看見紅月斜倚在樹籬上
就像一個紅臉農民……
T. E. Hulme, 『Autumn』.
A touch of cold in the Autumn night –
I walked abroad,
And saw the ruddy moon lean over a hedge
Like a red-faced farmer …
休姆(1883-1917)很可能是第一位真正用英語寫作的現代(或現代主義)詩人。 1908年,他創作了《秋天》,運用了法國象徵主義詩人的新詩《自由詩》,將月亮比作一種腳踏實地、出乎意料的東西:農民紅潤的臉龐。 從此英國詩歌(以及我們對月亮的看法)再也不會一樣了……
高樓夜彈箏 [唐]常建
高樓百餘尺,直上江水平。
明月照人苦,開簾彈玉箏。
山高猿狖急,天靜鴻雁鳴。
曲度猶未終,東峰霞半生。
張天師草堂 [唐]常建
靈溪宴清宇,傍倚枯松根。花藥繞方丈,瀑泉飛至門。
四氣閉炎熱,兩崖改明昏。夜深月暫皎,亭午朝始暾。
信是天人居,幽幽寂無喧。萬壑應鳴磬,諸峰接一魂。
遂登仙子谷,因醉田生樽。時節開玉書,窅映飛天言。
心化便無影,目精焉累煩。忽而與霄漢,寥落空南軒。
暾,讀作暾(tūn),⒈ 〔暾暾〕形容日光明亮溫暖,亦用以形容火光熾盛。⒉ 剛升起的太陽:朝(zhāo )暾
一樽 樽. 罇zūn. 名. (1) (形聲。從木,尊聲。本作「尊」。本義:盛酒器。中國古代的盛酒器具). (2) 同本義[wine goblet]. 有酒盈樽。——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窅/yǎo/文言1.形容詞眼睛深陷。2.形容詞深遠。「下臨絕壑, 窅不可測」
寫下千古名聯「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讓歐陽修抓耳撓腮學不來的的盛唐田園詩人常建,開元十五年(727)進士。天寶中年為盱眙尉。據說這是個相當於厲害國縣政法委書記兼縣公安局長的差事,問題是好像盛唐(官員)也沒有厲害國厲害,老常耿介不愛巴結,看他的詩風,不可能鐘意這個工作,自認仕途無路,后隱居鄂渚的西山。他留下了57 首詩,題材不廣,早期有邊塞詩,更多是田園隱逸警示之作,被認為跟王維齊名,其詩歌更有個性和情緒。
常建詩》卷一、卷二為五言古詩,卷三為五言律詩、七言古詩、七言絕句。共存詩五十七首。卷末有附錄。其詩意境清迥,語言洗鍊而自然,善於用幽深的筆意,表現孤介的情懷,有濃厚的山林隱逸氣,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過去多將其與孟浩然、王維、儲光羲並稱,屬山水田園詩派。殷璠《河嶽英靈集》肅代之間所錄二十四人,首列常建,錄詩亦為最多。並評論說:「建詩似初發通莊,卻尋野徑,百里之外,方歸大道。所以其旨遠,其興僻;佳句輒來,惟論意表。」並舉《宿王昌齡隱處》「松際露微月,清光猶為君。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諸句,稱其「警策」,尤推服《吊王將軍墓》,以為善敘悲怨,勝過潘岳。宋歐陽修亦特別稱賞其《題破山寺后禪院》中「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一聯,云:「欲效其語作一聯,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為難工也。」(《題青州山齋》)。其詩略嫌不足者,在於題材比較狹窄,雖也有一些優秀的邊塞詩,但絕大部分是描寫田園風光、山林隱趣的,這與他的經歷和生性有關。常建詩集《唐書·藝文志》載為一卷。此三卷本,乃毛晉汲古閣本,雲不知何人類而析之,據《書錄解題》作於宋末,尚稱一卷,則元明人所分類。此本輯入《唐六名家輯》。《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有《常建集》二卷,輯入《唐百家詩》。又有明銅活字本《常建集》二卷。又有《常建詩集》二卷,輯入《唐詩二十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