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次的回信中,我將詳細地告訴你我最近發現的寶藏之一,北京觀象台。這座觀象台位於一個佔地面積較大的磚石建築頂部,比內城的城牆還要高出許多。觀象台背靠城牆,面朝東,磚石砌成的露天樓梯形成一條上升的坡道。整座觀象台真是令人驚嘆!
這裡的大多數天文儀器都有三百年以上的歷史,然而卻被保護得完好無損。他們一年四季被擱置在露天,遭受風吹日晒,卻看不到任何受到侵蝕的痕迹。這些大型儀器靠著它們的軸或是樞軸保持良好的平衡,我可以輕易地轉動它們。從設計,製作,材質等方面來看。甚至連儀器底托的做工都非常精湛,而且富有中國特色,許多底座上還飾有龍的圖案。製作儀器的銅因為混合了金變得異常堅硬,因此所有精密複雜的數字刻度盤都沒有被磨平或顯得模糊不清。相反,每一道線都清晰,準確,好像剛剛製造出來一年似的。有關這項工藝的知識和技術已經失傳。我們在這些儀器中沒有看見望遠鏡。
觀象台的腳下有一座寺廟,廟裡存放著兩件最古老也是最精緻的天文儀器。據說它們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其中一件是「滴漏」, 它由一系列的容器組成。水在精確的壓力和時間的控制下緩緩流經這些容器。在這裡常常可以看得到日灸儀,如果沒有它們,這個古迹就會顯得缺少點什麼。我經常去參觀這座觀象台,興趣也隨著參觀次數的增加而變得越來越濃烈。我懂得的東西越來越多,也漸漸明白了這些無聲的使者想要對我訴說的事情,每次我彷彿我彷彿都能聽到一些呢喃細語,離開時也總感到無比欣喜。
歷朝歷代似乎都把上天看成永恆不變的人類的朋友,他一直守望著人類,而且有求必應。無論在物質上還是在精神上,他總是真誠地對待人類,人類早就知道需要仰仗上天賜予的智慧之光,才能圓滿地解決各種問題。通過這條陽關大道,人類可以探究到地球的奧秘,了解海洋的蘊藏。實際上,在上天主宰的每一個角落,自然越來越和諧地唱著同一首歌。生命,真理和愛情這類永恆的話題都牢牢地銘刻在光輝燦爛的宇宙間。於是人類開始認識上天,敬仰他,謙卑而緊緊地抓住他的救援之手。藉助這星光閃耀的宇宙,我們定下了年歲的更替,命名了季度的起始,排定了日月的先後,但是人類還不能完全徹底地了解廣袤的宇宙已經告訴我們,正在告訴我們和將要告訴我們的事物。太陽光線的變化不僅增加了自然界紛繁的色彩,也使之更加富於變化。
每次我們去參觀充滿無窮奧秘的觀象台,離開時總會依依不捨。
北京貢院就位於觀象台的旁邊。每兩到三年,成千上萬的莘莘學子都會聚集到這裡一決高下。科舉考試的第二,第三等功名在此授予。考場為寬四英尺,長200-300英尺的長條形棚屋,所有的考棚都朝南,棚與棚之間有四英尺寬的過道。房頂順兩邊延伸下來,以遮擋過於強烈的光線。這些考棚被分隔成四英尺見方的隔間,內有一條木凳和一張供考生伏案書寫用的木桌。參加考試的舉人先要在這裡呆上三天,要不也不允許離開,因為這裡已經為他們準備好了所有的生活必需品。三天結束后,他們可以出來休息一天,然後接著要再考三天。這樣的考試共需要九天。考試期間,考生們吃飯,睡覺,考試都在獨居的隔間里。他們中的一些人為了取得功名一次又一次地參加科舉考試。有些上了年紀仍滿懷雄心壯志的人甚至為了孜孜以求的榮華富貴死在窄小單調的考棚里。為了能在科舉考試的最終兩輪考試中勝出,他們從全國各地來到北京,因為科舉考試第一輪是在各省進行的。這裡的考棚可容納16000人參加考試,通過這樣的考試,一些經過長期奮鬥且雄心勃勃的舉人將得到對於他們學識的認可,這種認可是最高也是最終的。在這裡我用「舉人」來替代「學子」,主要是這些人非常注重這些稱謂之間的差異。
考生在進入考棚內的隔間后才會拿到試題,他們不可以攜帶任何書籍。考試的內容包括經典背誦和文章寫作。科舉考試非常嚴格,是學子們在朝廷里謀求一官半職的墊腳石。中國人最顯著也是最有益的特點是他們都有很強的記憶力,而且他們似乎還一直很努力地培養著這種能力。李鴻章總督曾不無自豪地告訴我們,50年前在這些考棚里他也參加過科舉考試。他的兒子也告訴我們說:「我也參加過科舉考試,但沒有考中。在中國考不中不丟人,因為參加考試本身就是一種光榮。」李鴻章本人不會說英語,他的兒子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
在參觀這些考棚的時候,我對參加科舉考試的舉人懷有某種同情之心,這種同情還夾雜著略感悲哀的仰慕。他們的所作所為不過是為榮耀付出的另一種形式的奮鬥,吃苦和犧牲而已。
近幾天我們一直很開心,規劃著去六英里以外黃寺和大鐘寺的旅程。我們12人分別騎馬和乘轎子前往。騎馬的人一路心情愉悅,快馬加鞭,然後在有樹蔭的地方歇息下來,等候乘轎子的人,所以轎夫們一路上也是緊趕慢趕的。我們一行人來自五個不同的國家,然而快樂都是一樣的,這一天的興奮和喜悅使我們不分彼此了。
我們首先到達黃廟。這座寺廟年代久遠,關於它的歷史有大量的記載。我們中的一些人停下來,聆聽講解,以解心中的謎團,其他人則到各處轉了一圈,似乎一點也不感到歡欣鼓舞,於是在蔽蔭處等待那些流連忘返的人。這座寺廟裡最精製的寶藏是為了紀念佛主釋迦牟尼而建的大理石寶塔。寶塔上用淺浮雕的形式描繪了釋迦牟尼最初在凡間的生活以及凡間生活的各個層面,甚至還有一些虛構的部分。這座寶塔是一幅關於佛主的固定不動的全景圖。由於時間關係,很快我們不得不又啟程了。
中午12點,我們來到大鐘寺。每位騎馬的人都有馬夫跟隨,馬夫負責安排馬匹,他們先要遛半小時馬,然後撤下馬鞍,馬籠頭,再將馬栓進馬廄,喂草料。轎夫們會先在樹蔭下歇息片刻,沖洗后吃午飯。在我們到達寺廟之前,僕人們帶著進餐必備的東西早已抵達。走進房間,洗臉盆,水罐和毛巾已經準備好了,午餐也已就緒。開飯了,大房間的桌子上擺放著12道菜,一桌熱氣騰騰的家常菜和平常沒什麼兩樣。桌上還放著醬菜,糖果和鮮花,這一切都是僕人們自己想著辦的。他們似乎總是知道該做些什麼,我也總是讓他們拿主意。見此情景,朋友們都歡呼起來:「太棒了!太棒了!」」確實,他們幹得很出色,所有該帶的東西,包括冰塊,蒸餾水,都由苦力一應俱全地帶來了。
午餐結束后,我們就被帶著一間一間地參觀寺廟的建築,可心裡總是惦記著那口大鐘,它在哪兒呢?就在此時,我們來到了這個讓人望而生畏,飽經滄桑,能說會道的大傢伙面前,最奇妙的是整個世界彷彿也在回應這鐘聲。這口鐘鑄於大約五個世紀前,重達53噸半。就大小而言,它居世界第二,但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懸掛著的種。大鐘內外刻滿了漢字,全都節選自佛教經典。我們走過那間掛著鐘的屋子,凝視它,觸摸它。它就在我們面前,從房子粗重的橫樑上懸掛下來。敲鐘人用一根吊著的粗大撞木撞擊這口巨鍾,於是它變奏出和諧悅耳,蕩氣迴腸,繞樑不絕的樂曲。這是一首永恆的樂曲,我們都喜歡這聲音,來自五個不同國家的人都為此歡呼不已。沿著樓梯爬到頂,我們就和大鐘的鐘頂處在同一高度了。王管家遞給我一串銅錢,這是他特意從公使館帶來的,他說:「試試你的手氣,算算命。您許個願,然後把錢扔向大鐘頂端的孔眼裡。如果錢能穿過去,您就會有好運。」我手上抓著很多錢,心裡忙著許願,眼睛盯著孔眼,努力穩住顫抖的手,一次又一屏氣凝神,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一點上,可常常還是扔不進去。我們熱情高漲,直到扔光手中的銅錢。大鐘的下面站著個小和尚,專門負責撿拾散落的銅錢。
大鐘寺里人來人往,古老的大鐘向每個人講述著歲月的故事。鐘聲悠揚,彷彿一直在迎來送往。鐘聲所到之處會因為不同質地的共鳴面而幻化出各種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