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美國外交官中國來信 之 辮子續弦(10續)

作者:change?  於 2023-8-7 09:0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致妹妹
北京 美國公使館
1899年2月2日

(續上)
和你談一談中國人的辮子,你一定會感興趣。東方人擁有垂直的頭髮,而且烏黑髮亮。在達到一定年齡和擁有一定地位之前,男人不可以蓄鬚。辮子是中國成年男人標誌. 孩童時代,家長要麼給孩子剃光頭,要麼為他留幾撮頭髮,並編成幾條小辮子。年滿十三四歲后,男孩就可以留一條辮子,這就是成年男性的標誌。

留辮子的習慣最初並不始於漢人,它大約是在250年前由滿族人帶到中原地區。最早入關的清朝皇帝下令要求他所有的臣民剃光前額,並留起辮子。這一要求引起了強烈的不滿,因為漢族人認為這意味著種族歧視和壓迫。皇帝極為明智地先將這道詔命擱置一邊,然後頒布了另一道詔命,其內容是所有罪犯都必須剪掉辮子,重新留頭髮。各級官員務必認真執行詔命。接著皇帝又頒布第三道詔命,如果父母有一人死亡,作為兒子,100天不得剃光前額,不得梳辮子。

漸漸地,辮子成為中國人尊崇的,令他們感到自豪的東西。他們中有些人的頭髮又粗又長,非常漂亮;有些人會在梳辮子的時候夾入假髮或絲。這裡還有一些關於梳辮子的規矩,要想把辮子梳得特別,還要在辮子上紮上黑色的帶子和流蘇。如果某人處於服喪期,他就會將黑色的帶子換成白色的。為了保護辮子或是為了感覺舒服,人們會將辮子盤在頭上,但人們不會盤著辮子會見朋友。任何情況下,僕人都不會盤著辮子去見主人。

不久前,我們從上海帶來的陸大管家前來見我,他面帶微笑,但雙眼含淚,他說:我收到家信,我的妻子死了。他拿起辮子,說:你看,我扎著白帶子。他的辮子上確實扎著一根白帶子,而且一直扎到過年後才取下來 

我再告訴你一些 這位管家的事。三個月後,他跑來對我說我兒子來了,夫人願意見見他嗎當然,我很樂意。於是他將一個幾乎和他一樣高的年輕人帶到我面前。 

我問陸,這不是你的親兒子吧 

他回答不,夫人,這是我的親兒子 

我問他是否願意讓我給他們合個影,他很高興,說我幫他收拾一下他們離開了。不一會兒,陸又問我夫人願意見見我的續弦嗎 

我非常驚訝,就問你又結婚啦??什麼時候?在哪兒結的我知道他一直在做著自己的工作,天天都待在公使館里。他告訴我說我們中國人和你們外國人不一樣。我母親替我挑選了妻子,兒子把她送到我這兒來。她是續弦 

他沒有像帶兒子那樣把妻子帶到我的小客廳里,而是帶到了大廳,他說夫人,我的續弦在外面,見見她吧我讓他把人進來,他卻很有禮貌地說夫人,還是在外面見吧我也只好這樣了。她看上去斯文有禮,用中國人的方式向我鞠躬行禮。接著我們去戶外拍照    她的繼子攙扶著她,因為她裹著小腳,行動不便。 

在外面看著陸,我又忍不住問陸,這不可能是你的親兒子吧 

他卻說不,夫人,這確實是我的親兒子。他的生母已經去世了。我結婚早,21歲時生了這個兒子。他現在18歲,我39歲,他真是我的親生兒子。 

稍後我確認了這一點。這個年輕人後來成為我們的管家之一。無論他的長相還是行事方式都被證實同他的父親有很多相似之處。他非常聰明,他父親更是如此。 

陸大管家對我說過段時間,我會把續弦送回我母親那裡,我母親年紀大了

後來,保姆告訴我陸的太太是歌女,原先並不是小腳,這是剛剛才裹的。陸為了買她花了很多錢。後來,陸在我們這兒又幹了一年多一點時間。

 我們又請了一位大管家,姓王,深受我們大家愛戴。他個性從容果斷,辦事有條不紊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23 03:48

返回頂部